期刊文献+
共找到25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文版道德推脱问卷的信效度研究 被引量:88
1
作者 王兴超 杨继平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2010年第2期177-179,共3页
目的:检验道德推脱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方法:应用中文版道德推脱问卷对750名大学生进行了施测,以学术欺骗行为、道德认同为效标,检验问卷的各项信效度指标。结果:①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均支持问卷的八因素结构模型;②道德推... 目的:检验道德推脱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方法:应用中文版道德推脱问卷对750名大学生进行了施测,以学术欺骗行为、道德认同为效标,检验问卷的各项信效度指标。结果:①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均支持问卷的八因素结构模型;②道德推脱问卷的总分与学术欺骗行为有显著的正相关(r=0.33,P<0.001),与道德认同有显著的负相关(r=-0.26,P<0.001);③总问卷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87,分半信度系数为0.80。结论:道德推脱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但某些条目还不适合中国人群,需要进一步修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推脱 学术欺骗行为 道德认同
原文传递
高绩效要求与亲组织不道德行为: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72
2
作者 陈默 梁建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4-105,共12页
通过确立较高的绩效目标以提升组织绩效被普遍认为是一项有效的管理措施。然而,学术界对它的负面影响却缺乏研究。本文提出了高绩效要求将启动员工道德推脱机制为其随后进行的亲组织不道德行为开脱,即道德推脱在高绩效要求与亲组织不道... 通过确立较高的绩效目标以提升组织绩效被普遍认为是一项有效的管理措施。然而,学术界对它的负面影响却缺乏研究。本文提出了高绩效要求将启动员工道德推脱机制为其随后进行的亲组织不道德行为开脱,即道德推脱在高绩效要求与亲组织不道德行为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为了检验这一观点,本研究提出两种不同效应的调节变量:感知的市场竞争正向调节变量之间的间接关系,而道德认同则负向调节这一间接关系。通过对某零售企业225名员工的两阶段调查,本研究提出的调节-中介模型获得了观察数据的支持。本研究的发现有利于进一步了解亲组织不道德行为发生的中介心理机制和边界条件,指导管理者采取恰当的管理措施,以期有效地管控亲组织不道德行为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绩效要求 道德推脱 亲组织不道德行为 道德认同 感知的市场竞争
下载PDF
领导-部属交换与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差序格局视角 被引量:57
3
作者 林英晖 程垦 《管理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7-70,共14页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是近年来组织管理学界日益关注的一种非伦理行为类型,但在实践中,因其亲组织性而容易被组织忽视或默许。已有研究证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对组织的长远利益有害,而一些通常被认为对组织有益的概念(如伦理型领导和变革型领...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是近年来组织管理学界日益关注的一种非伦理行为类型,但在实践中,因其亲组织性而容易被组织忽视或默许。已有研究证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对组织的长远利益有害,而一些通常被认为对组织有益的概念(如伦理型领导和变革型领导)在一定条件下会促进员工的亲组织非伦理行为。但就整体而言,关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形成机制的研究仍相当匮乏。领导-部属交换在差序格局下的华人组织中广泛存在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对员工的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在以关系为导向的中国文化背景下,探讨领导-部属交换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机制有其独特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整合社会交换理论、社会认同理论和自我一致性理论,基于352份中国长三角地区本土企业的员工数据,运用层次回归分析法和总效应调节模型法,探讨差序格局视角下领导-部属交换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检验组织情感承诺的中介作用和道德认同的调节作用,从而揭示领导-部属交换影响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领导-部属交换和组织情感承诺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均有显著正向影响;组织情感承诺在领导-部属交换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且道德认同负向调节这种中介作用;道德认同负向调节组织情感承诺对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但对领导-部属交换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之间的关系没有显著调节作用。实证检验亲组织非伦理行为这一非伦理行为类型,拓展了非伦理行为相关研究;选取领导-部属交换作为切入点,探讨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形成机制,丰富了领导视角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研究;提出并检验领导-部属交换、组织情感承诺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正向关系,再次证明一些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部属交换 组织情感承诺 道德认同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 差序格局 被调节的中介效应
原文传递
企业伪善、道德推脱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46
4
作者 赵红丹 周君 《外国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28,共14页
近年来,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过程中的伪善行为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然而这种伪善行为是否会通过社会认知或学习而传染给员工,从而形成一种不道德行为的内部连锁现象?这些问题的答案尚不可知。本研究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探讨了企业... 近年来,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过程中的伪善行为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然而这种伪善行为是否会通过社会认知或学习而传染给员工,从而形成一种不道德行为的内部连锁现象?这些问题的答案尚不可知。本研究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探讨了企业伪善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尤其是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以及道德认同对这一中介路径的调节作用。以长三角数十家企业中272对员工—同事配对样本的研究发现:道德推脱完全中介企业伪善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正向影响;道德认同显著调节企业伪善通过道德推脱影响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间接效应,表现为这一间接效应对于低道德认同的员工而言相对较强,对于高道德认同的员工而言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伪善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 道德推脱 道德认同
原文传递
道德推脱与大学生亲社会行为:道德认同的调节效应 被引量:43
5
作者 王兴超 杨继平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04-909,共6页
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55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道德认同在道德推脱影响大学生亲社会行为过程中的调节效应。采用潜变量调节效应模型的无约束估计方法研究发现:(1)道德推脱会对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道德认同会对... 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55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道德认同在道德推脱影响大学生亲社会行为过程中的调节效应。采用潜变量调节效应模型的无约束估计方法研究发现:(1)道德推脱会对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道德认同会对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道德认同会对道德推脱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产生显著的调节作用;(2)在高道德认同水平下,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会随着道德推脱水平的降低而显著地增多,而在低道德认同水平下,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并无明显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道德推脱 道德认同 亲社会行为
下载PDF
道德推脱对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的影响:道德认同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41
6
作者 杨继平 王兴超 高玲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1-318,共8页
运用问卷调查法,通过对550名大学生的调查,探讨了道德推脱对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的影响及道德认同在这一影响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大学生的道德推脱水平在大一和大二时无明显的性别差异,但在大三和大四时男生的道德推脱水平明显高... 运用问卷调查法,通过对550名大学生的调查,探讨了道德推脱对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的影响及道德认同在这一影响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大学生的道德推脱水平在大一和大二时无明显的性别差异,但在大三和大四时男生的道德推脱水平明显高于女生;(2)道德推脱对大学生的网络偏差行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道德认同对大学生的网络偏差行为产生显著负向影响,并且道德认同在道德推脱影响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的过程中起着显著的调节作用。在高道德认同情况下,大学生的网络偏差行为不会随着道德推脱水平的升高而产生明显变化;在低道德认同情况下,大学生的网络偏差行为会随着道德推脱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地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道德推脱 道德认同 网络偏差行为
原文传递
青少年道德自我认同问卷的修订 被引量:41
7
作者 万增奎 杨韶刚 《社会心理科学》 2008年第5期41-45,77,共6页
本研究以青少年群体为样本,在Aquino和Reed的道德自我认同问卷(Moral Identity Measure,MIM)基础上,进行问卷的修订。方法:对935名青少年进行原始问卷的测量,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与MIM原问卷相比,修订后的问卷包含了16个项目。因... 本研究以青少年群体为样本,在Aquino和Reed的道德自我认同问卷(Moral Identity Measure,MIM)基础上,进行问卷的修订。方法:对935名青少年进行原始问卷的测量,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与MIM原问卷相比,修订后的问卷包含了16个项目。因素分析表明,二个维度能够解释总方差41.68%的变异,各个项目的载荷在0.57~0.71之间,分半信度为0.69,同质信度达到了0.85。结论:经修订后,青少年道德同一性问卷具有较为满意的心理学测量指标,可以在青少年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自我认同 MIM 效度 信度
下载PDF
道德推脱对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道德认同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5
8
作者 王兴超 杨继平 +2 位作者 刘丽 高玲 李霞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32-538,共7页
采用问卷法以44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道德认同在道德推脱影响攻击行为中的作用机制。采用潜变量调节效应模型的无约束估计方法研究发现:(1)道德推脱会对大学生的攻击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道德认同会对大学生的攻击行为产生显... 采用问卷法以44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道德认同在道德推脱影响攻击行为中的作用机制。采用潜变量调节效应模型的无约束估计方法研究发现:(1)道德推脱会对大学生的攻击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道德认同会对大学生的攻击行为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并且道德认同会对道德推脱与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产生显著的调节作用;(2)与低道德认同者相比,高道德认同者的攻击行为会随着道德推脱水平的降低而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道德推脱 道德认同 攻击行为
原文传递
组织承诺和亲组织的非伦理行为关系:道德认同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5
9
作者 吴明证 沈斌 孙晓玲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92-398,共7页
亲组织的非伦理行为(unethical pro-organizational behaviors,UPB)指员工为了其所属的组织利益而从事有违伦理的行为。研究探讨了组织承诺与UPB的关系,以及道德认同在其间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组织承诺与内化道德认同、象征化道德认同... 亲组织的非伦理行为(unethical pro-organizational behaviors,UPB)指员工为了其所属的组织利益而从事有违伦理的行为。研究探讨了组织承诺与UPB的关系,以及道德认同在其间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组织承诺与内化道德认同、象征化道德认同对UPB的影响存在三元交互的关系;组织承诺对UPB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低内化道德认同/高象征化道德认同者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组织的非伦理行为 组织承诺 道德认同
下载PDF
道德推脱与大学生学术欺骗行为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3
10
作者 杨继平 王兴超 +1 位作者 陆丽君 张力维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64-370,共7页
通过对55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探讨道德推脱在移情、责任心、道德认同与学术欺骗行为之间的作用。结果表明:道德推脱对学术欺骗行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责任心、道德认同对道德推脱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道德推脱在移情与学术欺骗行... 通过对55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探讨道德推脱在移情、责任心、道德认同与学术欺骗行为之间的作用。结果表明:道德推脱对学术欺骗行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责任心、道德认同对道德推脱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道德推脱在移情与学术欺骗行为之间无显著的中介作用,而在责任心与学术欺骗行为、道德认同与学术欺骗行为之间均有完全中介作用。文章最后探讨了这一中介作用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推脱 学术欺骗行为 移情 责任心 道德认同
原文传递
两种道德自我调节机制下的道德行为 被引量:30
11
作者 张宏伟 李晔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78-1187,共10页
道德自我调节指个体根据道德自我,从事(不从事)道德行为和不道德行为。道德自我分为状态道德自我(道德自我知觉)和特质道德自我(道德认同)。道德自我调节的负反馈机制,指个体依据道德自我知觉,保持道德行为的波动性,它包含道德许可效应... 道德自我调节指个体根据道德自我,从事(不从事)道德行为和不道德行为。道德自我分为状态道德自我(道德自我知觉)和特质道德自我(道德认同)。道德自我调节的负反馈机制,指个体依据道德自我知觉,保持道德行为的波动性,它包含道德许可效应和道德清洁效应;正反馈机制,指个体依据道德认同,保持道德行为的一致性。解释水平理论整合了正负反馈机制,两种道德行为。未来研究需探讨公我、个体差异对道德自我调节机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自我调节 道德认同 道德清洁 道德许可 解释水平理论
下载PDF
宣传教育对城市居民垃圾分类意愿的影响机制——环境情感的中介作用及道德认同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0
12
作者 李玮 王志浩 刘效广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1-28,共8页
文中以环境情感(未践行垃圾分类的愧疚感、践行垃圾分类的自豪感)为中介变量、道德认同为调节变量,构建了宣传教育对居民垃圾分类意愿的影响机理模型,分析了环境情绪(未践行垃圾分类的愧疚感、践行垃圾分类的自豪感)及道德认同在其中发... 文中以环境情感(未践行垃圾分类的愧疚感、践行垃圾分类的自豪感)为中介变量、道德认同为调节变量,构建了宣传教育对居民垃圾分类意愿的影响机理模型,分析了环境情绪(未践行垃圾分类的愧疚感、践行垃圾分类的自豪感)及道德认同在其中发挥的作用。通过对389位普通居民的问卷调查,并运用层级回归分析方法及bootstrap方法对上述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1)宣传教育正向影响环境情感(未践行垃圾分类的愧疚感、践行垃圾分类的自豪感)及垃圾分类意愿。2)环境情感(未践行垃圾分类的愧疚感、践行垃圾分类的自豪感)在宣传教育和垃圾分类意愿的关系中起到了部分中介的作用。3)道德认同调节了以上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情感 道德认同 垃圾分类意愿 宣传教育
原文传递
绿色消费的困境:身份建构抑或环境关心? 被引量:28
13
作者 王财玉 郑晓旭 +1 位作者 余秋婷 雷雳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507-1520,共14页
绿色消费具有道德属性,消费者既有可能是为了建构道德身份,实现自我保护或自我提升(自我导向),也有可能是源于内在的道德信念,实现对环境的关心(环境导向)。基于身份建构的绿色消费会导致行为不稳定、甚至撒谎和盗窃等,其心理机制是道... 绿色消费具有道德属性,消费者既有可能是为了建构道德身份,实现自我保护或自我提升(自我导向),也有可能是源于内在的道德信念,实现对环境的关心(环境导向)。基于身份建构的绿色消费会导致行为不稳定、甚至撒谎和盗窃等,其心理机制是道德自我调节;基于环境关心的绿色消费则与之相反,它植根于更广泛的道德联想网络,与节俭、自我控制等紧密相关,道德认同机制在其中发挥作用。那么,究竟是身份建构还是环境关心呢?在阐述调节因素基础上,我们构建了基于个体生活方式的绿色消费模型,从个体差异的视角回答了该问题。未来研究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消费 道德自我调节 道德认同
下载PDF
网络公益平台默认选项设置对个人捐赠意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26
14
作者 樊亚凤 蒋晶 崔稳权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15-427,共13页
本文探讨了在网络公益背景下默认选项金额对个人捐赠意愿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通过4个实验,本文发现在网络公益平台中将默认选项设置为高金额会显著地减少个人的捐赠意愿,而感知被操控在该影响过程中起到了中介作用。具体而言,当公益机... 本文探讨了在网络公益背景下默认选项金额对个人捐赠意愿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通过4个实验,本文发现在网络公益平台中将默认选项设置为高金额会显著地减少个人的捐赠意愿,而感知被操控在该影响过程中起到了中介作用。具体而言,当公益机构将默认选项的金额设置为高金额(vs.低金额)时,人们的被操控感知增强,进而捐赠意愿降低,产生了默认效应的反作用。此外,个体道德认同水平在这一影响中发挥了调节作用。当个体道德认同水平较低时,高金额默认选项(vs.低金额默认选项)会降低其捐赠意愿,而对于道德认同水平较高的个体而言,他们的捐赠意愿在高/低金额默认选项时不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论推进了默认效应在捐赠决策领域的理论研究,同时对于当前快速发展的网络公益平台进行捐赠金额的设置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默认选项 感知被操控 捐赠意愿 道德认同水平 默认效应反作用
下载PDF
高绩效工作系统、心理契约违背与反生产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一个被调节的中介模型 被引量:26
15
作者 王娟 张喆 范文娜 《管理工程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16,共9页
近年来,反生产行为作为组织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消极行为,日益受到企业界和学术界的关注。鉴于其对组织造成的负面影响,本研究从员工所接触到的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及员工的心理契约出发,基于社会交换理论,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高绩效... 近年来,反生产行为作为组织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消极行为,日益受到企业界和学术界的关注。鉴于其对组织造成的负面影响,本研究从员工所接触到的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及员工的心理契约出发,基于社会交换理论,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高绩效工作系统与员工反生产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了心理契约违背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并进一步探究了个体的道德认同在此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心理契约违背在高绩效工作系统与反生产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高绩效工作系统通过减少员工的心理契约违背继而减少员工的反生产行为,道德认同负向调节了心理契约违背与组织指向的反生产行为之间的关系,并在整个模型中起调节作用。研究没有发现道德认同在心理契约违背与人际指向的反生产行为之间起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生产行为 高绩效工作系统 心理契约违背 道德认同
下载PDF
真实急病情境下共情对大学生慈善捐助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25
16
作者 丁凤琴 纳雯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94-702,共9页
基于真实急病情境,采用道德强度、道德认同、共情和慈善捐助问卷对46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了共情影响大学生慈善捐助的内在机制。结果显示:(1)女生在真实急病情境下比男生更容易对主人公的不幸事件产生共情反应;大学生真实急病情境下... 基于真实急病情境,采用道德强度、道德认同、共情和慈善捐助问卷对46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了共情影响大学生慈善捐助的内在机制。结果显示:(1)女生在真实急病情境下比男生更容易对主人公的不幸事件产生共情反应;大学生真实急病情境下的共情反应随年级关系的疏远而逐渐降低;(2)共情在道德强度与慈善捐助的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即道德强度通过共情对慈善捐助产生间接影响;(3)道德认同对共情的中介作用具有调节效应,具体而言,相对于低道德认同的个体,高道德认同的个体表现出更多的慈善捐助,并且共情对道德强度和慈善捐助的中介效应也显著增强。研究结论对于理解慈善捐助的内在机制具有理论价值,对于慈善捐助的教育和干预具有现实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共情 慈善捐助 道德认同 道德强度 真实急病情境
原文传递
道德推脱对大学生网络攻击的影响:道德认同的中介作用与性别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3
17
作者 郑清 叶宝娟 +3 位作者 叶理丛 郭少阳 廖雅琼 刘明矾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14-716,683,共4页
目的:探讨道德推脱对大学生网络攻击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道德推脱量表、道德认同量表以及网络攻击量表对78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道德推脱与网络攻击显著正相关,道德认同与网络攻击显著负相关;(2)道德认同中介了道德推脱与大学... 目的:探讨道德推脱对大学生网络攻击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道德推脱量表、道德认同量表以及网络攻击量表对78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道德推脱与网络攻击显著正相关,道德认同与网络攻击显著负相关;(2)道德认同中介了道德推脱与大学生网络攻击之间的关系;(3)性别调节了道德推脱通过道德认同影响大学生网络攻击这一中介过程的直接路径。结论:道德推脱对大学生网络攻击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推脱 网络攻击 道德认同 性别
原文传递
消费者绿色产品偏好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3
18
作者 吴波 李东进 谢宗晓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89-94,共6页
基于已有文献,提出了一个影响消费者绿色产品偏好的整合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消费者绿色产品偏好的因素可以归为个人因素(道德认同中心性和自我效能感)和社会因素(规范信念和印象管理动机)两类,这两类因素通过影响消费者的自我担当... 基于已有文献,提出了一个影响消费者绿色产品偏好的整合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消费者绿色产品偏好的因素可以归为个人因素(道德认同中心性和自我效能感)和社会因素(规范信念和印象管理动机)两类,这两类因素通过影响消费者的自我担当对消费者的绿色产品偏好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认同 自我效能感 印象管理 自我担当 绿色产品
下载PDF
青少年网络不道德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道德脱离、责任心、道德同一性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22
19
作者 吴鹏 刘华山 +1 位作者 鲁路捷 田梦潇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72-377,共6页
研究采用问卷法,对764名青少年进行测试,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了教养方式、责任心、道德同一性、道德脱离和网络不道德行为之间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拒绝型教养方式通过责任心、道德同一性和道德脱离的中介来间接影响网络不道德行为。责... 研究采用问卷法,对764名青少年进行测试,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了教养方式、责任心、道德同一性、道德脱离和网络不道德行为之间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拒绝型教养方式通过责任心、道德同一性和道德脱离的中介来间接影响网络不道德行为。责任心可以直接作用于网络不道德行为,也可以通过道德脱离的中介来影响网络不道德行为。道德同一性只能通过道德脱离来影响不道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不道德行为 道德脱离 责任心 道德同一性
下载PDF
道德人:大学教师身份的伦理旨归 被引量:22
20
作者 闫建璋 郭赟嘉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0-65,70,共7页
大学教师具有"经济人"、"社会人"、"道德人"、"学术人"四重身份标识,其中"道德人"身份是贯穿其中的灵魂和关键,对大学教师的"经济人"、"社会人"、"学术人&... 大学教师具有"经济人"、"社会人"、"道德人"、"学术人"四重身份标识,其中"道德人"身份是贯穿其中的灵魂和关键,对大学教师的"经济人"、"社会人"、"学术人"身份起着统摄和调节作用。现实生活中,大学教师的"经济人"、"社会人"、"学术人"身份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化现象,造成这种异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没有从伦理学视角理性地认识大学教师的"道德人"身份。只有突显大学教师的"道德人"身份,才能纠正大学教师作为"经济人"、"社会人"、"学术人"的异化问题,使大学教师的人格更加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人 经济人 社会人 学术人 教师身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