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呢”的意义分析和历史演变 |
齐沪扬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
30
|
|
2
|
“是……的”的构件分析 |
熊仲儒
|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5
|
|
3
|
现代汉语里的语气助词“哦” |
张邱林
|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4
|
|
4
|
东汉佛经疑问句语气助词初探 |
高列过
|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9
|
|
5
|
论语气助词“了”的主观性 |
何文彬
|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4
|
|
6
|
安徽安庆方言“着”的虚词用法 |
鲍红
|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8
|
|
7
|
河南舞叶话的助词“哩” |
张雪平
|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
2008 |
3
|
|
8
|
多维重新分析下的句调语法研究——以上古反诘语气词“为”的产生为例 |
刘丽媛
|
《中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9
|
流行于广东的句末语气词“来的” |
曾炜
|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
2005 |
3
|
|
10
|
现代汉语语气词“吗”“嘛”“么”的分布和使用规律研究 |
朱韦巍
|
《柳州师专学报》
|
2014 |
2
|
|
11
|
话语标记“X了”与主观性 |
何文彬
|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3 |
2
|
|
12
|
《诗经》中的“载A载B”句 |
赵荣霞
|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0 |
1
|
|
13
|
从合助助词再论古汉语语气助词的功能 |
时兵
白兆麟
|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 |
2
|
|
14
|
安徽蒙城方言中的“来” |
陆侠
|
《韶关学院学报》
|
2011 |
1
|
|
15
|
试证先秦语气词“夫”的“传信”功能 |
华建光
|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1 |
1
|
|
16
|
重論上古漢語語氣詞“者”的語法功能及其來源 |
梁銀峰
|
《文献语言学》
|
2022 |
0 |
|
17
|
从言语交互功能分析语气助词——以维吾尔语?u和汉语“呢”的比较为例 |
王海波
|
《满语研究》
|
2019 |
1
|
|
18
|
湘语邵阳话语气助词“来”的用法 |
蒋遐
|
《怀化学院学报》
|
2018 |
1
|
|
19
|
也谈语气和语气词——兼与孟子敏先生商榷 |
唐小薇
李小军
|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2007 |
1
|
|
20
|
浙江遂昌话的“着_(3c)” |
王文胜
|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1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