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严复币制改革思想探析与启示 被引量:2
1
作者 林航 林惠盛 《西部论坛》 2013年第2期73-79,共7页
在20世纪初,中国被迫卷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逐渐丧失了金融货币的自主权,在外国银元入侵和本国滥发铜元的双重影响下,清朝国内货币流通体系极为混乱,货币制度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此背景下,严复客观分析了清末货币乱局,提出... 在20世纪初,中国被迫卷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逐渐丧失了金融货币的自主权,在外国银元入侵和本国滥发铜元的双重影响下,清朝国内货币流通体系极为混乱,货币制度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此背景下,严复客观分析了清末货币乱局,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主张。严复的币制改革思想使用国际比较分析方法,扩展了国人的视野,开拓了国人经济学案例研究的先河,也是西方经济理论中国化的一次有益尝试,其渐进式的改革主张仍有现实启发意义。我们应借鉴严复广纳众流的务实研究方法,进行币制改革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要把握货币自主权,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要取信于民,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币制改革 货币制度 货币流通体系 货币自主权 严复 货币本位制 纸币发行 人民币国际化 渐进式改革 稳健的货币政策
下载PDF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对国民政府白银货币政策影响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李爱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91-195,共5页
19世纪30年代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不仅沉重打击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进程,也严重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币制改革。1929年至1935年大危机期间,由于世界银价的剧烈震荡,中国经济不仅出现严重衰退,中国的银本位制度也遭受沉重打击。... 19世纪30年代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不仅沉重打击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进程,也严重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币制改革。1929年至1935年大危机期间,由于世界银价的剧烈震荡,中国经济不仅出现严重衰退,中国的银本位制度也遭受沉重打击。为了摆脱经济困境,挽救货币危机,国民政府最终于1935年实施废除白银本位的货币制度改革。这次在中国金融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货币改革,虽然使中国货币金融摆脱了国际银价的影响,但由于对作为硬通货的白银货币的彻底放弃,为中国经济后来发生恶性通货膨胀埋下了严重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经济危机 白银本位 货币改革
下载PDF
从新常态到新时代——2011~2016年金融学重点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原 《经济体制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18,共7页
近年来,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国内金融学研究在研究主题、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得到了极大的发展。2011~2016年,货币政策、金融发展理论、金融体制改革、金融风险与监管等热点研究领域的重点研究成果对金融如何更好地服务实... 近年来,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国内金融学研究在研究主题、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得到了极大的发展。2011~2016年,货币政策、金融发展理论、金融体制改革、金融风险与监管等热点研究领域的重点研究成果对金融如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为新时代中国特色金融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基础。本文在此基础上,针对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新要求,寻求我国金融学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学 货币政策 金融体制改革 金融监管
原文传递
略论国民政府1935年的币制改革 被引量:1
4
作者 季荣臣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136-140,共5页
为防止白银外流,统一币制,规范金融秩序,稳定经济形势,1935年国民政府进行了币制改革。这是币制现代化的标志,促进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刺激了农工商业和外贸业的发展,增强了国力,为抗日战争奠定了物质基础。但也促进了国民党金融资本... 为防止白银外流,统一币制,规范金融秩序,稳定经济形势,1935年国民政府进行了币制改革。这是币制现代化的标志,促进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刺激了农工商业和外贸业的发展,增强了国力,为抗日战争奠定了物质基础。但也促进了国民党金融资本的集中等,使中国官僚垄断资本得以最后形成,并为通货膨胀埋下了祸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政府 币制改革 金融现代化 垄断资本
下载PDF
金融体制改革中银行面临的问题及思考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冲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9-33,共5页
在金融体制改革中 ,银行面临着自身的问题和整个金融环境的问题。因此 ,必须进一步深化商业银行改革和中央银行改革 ,使我国金融体制更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金融体制 改革 中央银行 财政 国有商业银行 企业 中国 一级法人体制 内部管理
下载PDF
试析白银在中国货币制度中的历史沿革
6
作者 李爱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60-63,共4页
白银从明朝中后期被大量使用,到民国初期成为中国的本位货币,白银在中国的货币发展史中起过重要作用。1933年,随着西方国家放弃金本位币制,以黄金为标价单位的国际白银价格开始急剧上升。受此影响,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中国的货币金融遭... 白银从明朝中后期被大量使用,到民国初期成为中国的本位货币,白银在中国的货币发展史中起过重要作用。1933年,随着西方国家放弃金本位币制,以黄金为标价单位的国际白银价格开始急剧上升。受此影响,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中国的货币金融遭受沉重打击。为了摆脱国际银价对中国经济的严重影响,国民政府最终于1935年11月实施废除银本位的货币改革,从而结束了白银统治中国货币市场数百年的历史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银本位 边际购买 货币改革
下载PDF
我国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制改革展望
7
作者 李博 杨黎明 王鹏翮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年第2期23-27,共5页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货币政策的目标环境和宏观背景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对央行宏观调控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客观上要求央行必须适时对宏观调控体制进行改革。在考察西方主要国家央行调控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货币政策的目标环境和宏观背景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对央行宏观调控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客观上要求央行必须适时对宏观调控体制进行改革。在考察西方主要国家央行调控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从独立性、政策目标、中介指标和传导机制等方面就调控体制改革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银行 人民银行 宏观调控 货币政策 体制改革
下载PDF
建立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相适应的资金良性循环机制
8
作者 张冠军 马建春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年第4期60-63,共4页
我国现行的农村金融体制存在种种弊端,已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金融体制的缺陷导致大量农村资金外流,农村金融需求受到抑制,资金陷入恶性循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为其提供金融支持,打造农村资金良性循环机制,这就需要进一步... 我国现行的农村金融体制存在种种弊端,已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金融体制的缺陷导致大量农村资金外流,农村金融需求受到抑制,资金陷入恶性循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为其提供金融支持,打造农村资金良性循环机制,这就需要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包括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放开对民间金融的管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金循环 社会主义新农村 金融体制改革
下载PDF
1935年国民政府实施废除银本位货币改革的原因分析
9
作者 李爱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88-92,共5页
1935年中国经济由于国内白银大量外流遭受沉重打击,并导致国内货币信用发生严重危机。国民政府之所以发生如此严重的货币危机,不仅是受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国际银价骤升影响,更是中国银本位货币机制存在弊端,以及国民政府实施巨额的财政... 1935年中国经济由于国内白银大量外流遭受沉重打击,并导致国内货币信用发生严重危机。国民政府之所以发生如此严重的货币危机,不仅是受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国际银价骤升影响,更是中国银本位货币机制存在弊端,以及国民政府实施巨额的财政赤字政策所致。为拯救困境中的货币金融体系,国民政府于1935年实施废除银本位的货币改革。此次改革使中国货币摆脱了国际银价的影响,并结束了当时中国货币流通的混乱局面,在中国货币金融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但此次货币改革对硬通货白银的彻底放弃,又为中国经济后来发生恶性通货膨胀埋下了严重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经济危机 货币改革 银本位
下载PDF
我国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制改革展望
10
作者 李博 杨黎明 王鹏翮 《区域金融研究》 2011年第7期27-32,共6页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货币政策的目标环境和宏观背景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对央行宏观调控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客观上要求央行必须适时对宏观调控体制进行改革。在考察西方主要国家央行调控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货币政策的目标环境和宏观背景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对央行宏观调控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客观上要求央行必须适时对宏观调控体制进行改革。在考察西方主要国家央行调控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从独立性、政策目标、中介指标和传导机制等方面就调控体制改革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银行 人民银行 宏观调控 货币政策 体制改革
下载PDF
评王莽币制改革——文献、文物、经济视阈下的考察
11
作者 孙连娣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88-93,共6页
王莽货币制度改革是中国货币史上的光辉一页,其货币发行数量之大、品种之多、更易之快令人瞩目。运用历史文献、考古材料方法对王莽四次币制改革的路径与动机、货币的形制与式样进行考察,以说明不同币种在当时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力。在当... 王莽货币制度改革是中国货币史上的光辉一页,其货币发行数量之大、品种之多、更易之快令人瞩目。运用历史文献、考古材料方法对王莽四次币制改革的路径与动机、货币的形制与式样进行考察,以说明不同币种在当时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力。在当代经济学视角下观察王莽所推行的货币政策,蕴含多种经济理论,如通货膨胀、兑换比例、货币职能、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虚值货币等,尤其是虚值货币所提倡的大额货币、货币符号理论具有超前意义,其科学性和前瞻性是值得当代经济学领域所研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币制改革 文献 文物 经济思想 虚值货币
下载PDF
国际货币体系新架构: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研究 被引量:67
12
作者 李稻葵 尹兴中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1-43,共13页
本文旨在探讨金融危机之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我们首先分析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世界经济发展基本格局,其特点包括新兴市场国家快速增长,国际贸易与全球化的飞速推进,以及全球金融深化、跨境资本流动金额迅速上升,这导致世界经济对具有... 本文旨在探讨金融危机之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我们首先分析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世界经济发展基本格局,其特点包括新兴市场国家快速增长,国际贸易与全球化的飞速推进,以及全球金融深化、跨境资本流动金额迅速上升,这导致世界经济对具有普遍良好信用的国际货币的需求大大增加。与此密切相关的是危机爆发前国际货币体系的三大特点:(1)美元成为各国中央银行最为倚重的储备货币,事实上成为超级货币;(2)欧元的快速崛起;(3)美国货币政策以及美元货币条件对全球经济具有巨大影响力和冲击力。基于这些分析,我们论证,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难以为继,尤其是因为美元信用基础发生了根本性的动摇,其超级国际货币的地位必然丧失。我们认为金融危机后的国际货币体系有两种主要可能的演变方向,一是各国通力合作创造出超主权国际货币;二是欧元以及人民币不断崛起,与美元形成三足鼎立的多基准货币的新国际货币体系。我们论证,第二种可能性更大。我们建议,中国应长期倡导并参与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积极参与IMF改革,以彰显中国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积极推动国际合作的风范;但是,由于各种国际政治力量的干扰,我们必须做好第二种情形的准备,人民币国际化是我们最为现实和有效的选择,而中国的长期贸易顺差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人民币国际化
原文传递
跨境结算人民币化还是人民币国际化? 被引量:55
13
作者 孙杰 《国际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9-49,共11页
全球金融危机以后,由于对美元币值稳定的担心和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冲击,国内外对人民币国际化的讨论常常与国际货币制度改革联系在一起。但是货币国际化的历史表明,单纯的经济规模和贸易份额仅仅是取得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的必要条件,... 全球金融危机以后,由于对美元币值稳定的担心和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冲击,国内外对人民币国际化的讨论常常与国际货币制度改革联系在一起。但是货币国际化的历史表明,单纯的经济规模和贸易份额仅仅是取得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的必要条件,对本币的信心和国内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开放程度更重要。从这个角度看,人民币国际化任重道远。国际经验还表明,货币国际化也可以仅意味着本币充当国际结算货币和标价货币的功能,所以人民币国际化也不一定马上与国际货币制度改革联系起来。权衡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得失,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现阶段我们应该明确以推进人民币跨境结算为目标,辅以稳妥可控的国内改革和金融市场发展的配合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跨境结算 国际货币制度改革
原文传递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人民币与卢布的竞争和合作 被引量:10
14
作者 刘军梅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6-32,共7页
接连发生的世界经济失衡、全球金融危机、全球经济衰退等事件使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及改革又一次成为了学界关注的焦点。在现行货币体系中中俄两国均面临着潜在风险,如果两国在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推进本币国际化进程中,能够积极... 接连发生的世界经济失衡、全球金融危机、全球经济衰退等事件使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及改革又一次成为了学界关注的焦点。在现行货币体系中中俄两国均面临着潜在风险,如果两国在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推进本币国际化进程中,能够积极协调人民币和卢布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那么必将有益于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在国际金融秩序建设与改进中维护自身的利益并增加自己的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国际化 人民币 卢布
下载PDF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方向及其相关机制 被引量:9
15
作者 曹红辉 周莉萍 《国际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14,共7页
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促进了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讨论,而对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与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目标的讨论需要深化对相关机制的研究。本文分析了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的必要条件和特别提款权的缺陷及改革的复杂性,提出将多元化的... 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促进了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讨论,而对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与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目标的讨论需要深化对相关机制的研究。本文分析了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的必要条件和特别提款权的缺陷及改革的复杂性,提出将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作为现实选择,认为美元、欧元与亚洲关键货币将成为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推行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也需完善国际汇率协调机制,对美元发行应建立国际制衡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 特别提款权 多元化 国际货币体系 汇率协调机制
原文传递
金融危机下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思考 被引量:5
16
作者 冯畅 姜文景 《创新》 2009年第7期78-82,共5页
由美国次贷危机演变而来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遭遇挑战,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又重新提上日程。对国际货币体系进行简单介绍,分析金融危机凸显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建议及中国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中国对策
下载PDF
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有效性及其GMM方法检验 被引量:4
17
作者 郑兰祥 王敏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1-91,共11页
采用系统GMM方法对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有效性检验发现,当前我国实施的部分宏观审慎工具是有效的,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系统性风险的发生概率,但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性较复杂,政策组合除了相互补充协调外,"政策抵消"和"... 采用系统GMM方法对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有效性检验发现,当前我国实施的部分宏观审慎工具是有效的,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系统性风险的发生概率,但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性较复杂,政策组合除了相互补充协调外,"政策抵消"和"政策超调"的现象也较为普遍,宏观审慎政策弥补货币政策缺陷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构建宏观审慎工具箱,根据各地情况选择工具,提高工具有效性;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监管协调作用,探索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补充的逻辑机制,构建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提高我国宏观审慎监管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审慎监管 微观审慎 GMM方法 货币政策 金融系统稳定 金融监管体制改革 金融系统风险
下载PDF
全球经济失衡:来自国际货币失衡的解释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芳 李霄阳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3-153,共11页
全球经济失衡具体表现为美国经常账户差额的持续恶化。本文在现有文献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偏离世界经济贸易格局而引起的国际货币失衡问题,进而探讨了国际货币失衡与全球经济失衡之间的关系。首先,构建了高度简化的理论... 全球经济失衡具体表现为美国经常账户差额的持续恶化。本文在现有文献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偏离世界经济贸易格局而引起的国际货币失衡问题,进而探讨了国际货币失衡与全球经济失衡之间的关系。首先,构建了高度简化的理论分析框架,并推导证明:在美国贸易地位下降而美元国际地位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美国经常账户恶化将不可避免。该判断与历史经验相吻合。其次,本文构造了用于测度国际货币格局偏离贸易格局程度的货币失衡指标,使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发现国际货币失衡与全球经济失衡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作者认为,只有提升新兴贸易大国货币地位,降低货币失衡程度,才能实质性地解决全球经济失衡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经济失衡 国际货币失衡 特里芬难题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下载PDF
中国是世界货币经济中富有建设性的力量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树清 《投资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9,共5页
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少数最发达国家拥有过多金融资源,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却受困于资本短缺。过去5年,中国一直处于最大的净储蓄供应国或者资本输出国的特殊地位,这对全世界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基本目标... 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少数最发达国家拥有过多金融资源,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却受困于资本短缺。过去5年,中国一直处于最大的净储蓄供应国或者资本输出国的特殊地位,这对全世界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基本目标是为实体经济而非货币经济提供更多服务,为实现这一目标,加强国际金融改革和监管十分重要。中国能否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推动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和国际社会的其他成员都需采取相应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经济失衡 货币经济 国际金融体系改革 人民币国际化
原文传递
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趋势看中国金融发展战略 被引量:1
20
作者 巴曙松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0年第2期1-5,共5页
经过金融危机的冲击后,如何改革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国际金融界关注的重要课题,不同的经济体从各自的利益出发,提出了不同的改革意见和建议。从国际货币体系所主要包含的储备货币体系、国际收支平衡调节和国际资本流动等视角看,这些... 经过金融危机的冲击后,如何改革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国际金融界关注的重要课题,不同的经济体从各自的利益出发,提出了不同的改革意见和建议。从国际货币体系所主要包含的储备货币体系、国际收支平衡调节和国际资本流动等视角看,这些改革的设想从不同角度分析了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潜在趋势。中国应当根据这些新的趋势,设定新的国际环境下的金融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国际金融 金融发展战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