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界面与低维体系的非线性光学研究
1
作者 刘鑫怡 刘韡韬 《物理》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17-425,共9页
自诞生以来,非线性光学始终是物理学中的一门前沿领域,拥有引人入胜的丰富现象与广泛应用。文章结合作者近年来的研究,简要介绍了表面非线性光谱学的原理、发展与近况,及其与低维材料体系结合所拓展出的新方向。
关键词 非线性光学 光学混频 二次谐波 氧化物表面 分子吸附 电化学界面 二维材料
原文传递
分子吸附器在航天器污染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院小雪 易忠 +2 位作者 李娜 臧卫国 杨东升 《航天器环境工程》 2012年第6期625-628,共4页
文章对分子吸附器这种新型的在轨清除航天器分子污染物的方法进行机理分析,研究分子吸附剂和基底材料的选择方法,探讨分子吸附器的吸收力和有效黏附系数的测定方案等,并简要介绍国内的研究现状,分析国内外的差距,提出发展建议。
关键词 分子吸附器 吸收力 黏附系数 污染控制
下载PDF
沸石分子筛材料在航天器污染控制中的应用与发展 被引量:4
3
作者 冯爱虎 曹韫真 +1 位作者 赵欣 于云 《航天器环境工程》 2020年第3期228-234,共7页
航天器在高真空环境运行时,所用非金属材料释放的有机分子污染物易沉积在航天器敏感部件表面,严重影响航天器的性能和使用寿命。沸石分子筛材料含有丰富孔道结构,具有独特的分子吸附特性,可用于在轨分子污染物的吸附控制。文章详细综述... 航天器在高真空环境运行时,所用非金属材料释放的有机分子污染物易沉积在航天器敏感部件表面,严重影响航天器的性能和使用寿命。沸石分子筛材料含有丰富孔道结构,具有独特的分子吸附特性,可用于在轨分子污染物的吸附控制。文章详细综述了沸石分子筛材料在控制在轨分子污染物方面的应用与研究现状,分析国内外研究差距,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轨分子污染物 沸石分子筛 分子吸附器 分子吸附涂层
下载PDF
陶瓷基分子吸附器的航天器污染控制性能试验研究
4
作者 刘小布 院小雪 +3 位作者 臧卫国 杨东升 刘宇明 姜海富 《航天器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09-412,共4页
为验证陶瓷基分子吸附器利用多孔材料的吸附性能降低航天器一定区域内污染水平的能力,试验研究真空环境中13X分子筛材料的分子污染物吸/脱附特性,以及以13X分子筛为吸附剂的陶瓷基分子吸附器对航天器用电缆放气产物的吸附性能。试验结... 为验证陶瓷基分子吸附器利用多孔材料的吸附性能降低航天器一定区域内污染水平的能力,试验研究真空环境中13X分子筛材料的分子污染物吸/脱附特性,以及以13X分子筛为吸附剂的陶瓷基分子吸附器对航天器用电缆放气产物的吸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13X分子筛可以有效捕获污染物分子,陶瓷基分子吸附器的吸附能力在3.1×10^(-2)~3.4×10^(-2)g/cm^(2)之间。陶瓷基分子吸附器可以应用于航天器热真空试验和在轨运行时的污染控制,有利于延长航天器寿命、提高航天器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吸附器 污染控制 吸附 分子筛
下载PDF
活性碳与分子筛在特定环境下的吸附脱附特性
5
作者 赵涛 《红外》 CAS 2006年第5期33-38,共6页
概述了活性碳的特点、吸附原理和发展简史,其中包括在低压、中低温下,活性碳纤维对材料放出的气体和脱落微粒的吸附特性以及在不同的温度烘烤之下的脱附性质。吸附剂在航天红外光学器件上的运用,对卫星传感系统起一定程度的防污作用。
关键词 污染物 活性碳纤维 分子筛 分子吸附剂 吸附剂 放气
下载PDF
DPMAS序贯血浆置换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短期疗效 被引量:29
6
作者 农村立 郭堑 +2 位作者 韦秋芳 黄金丽 彭雪寒 《重庆医学》 CAS 2019年第4期608-611,共4页
目的观察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序贯血浆置换(PE)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住院患者分为观察组(采用DPMAS序贯PE治疗)和对照组(采用PE治疗)。随访12周,观察... 目的观察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序贯血浆置换(PE)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住院患者分为观察组(采用DPMAS序贯PE治疗)和对照组(采用PE治疗)。随访12周,观察两组患者血清生化指标变化、人工肝治疗次数、血浆用量和存活率。结果两组患者平均治疗次数、血浆用量、住院时间和生存率分别为(2.27±0.76)次vs.(2.96±1.05)次(t=0.139,P=0.004),(3 515.15±1 856.10)mLvs.(7 080.65±2 875.46)mL(t=2.479,P=0.000),(33.64±10.97)d vs.(43.45±11.30)d(t=0.029,P=0.001)和81.82%vs.80.64%(χ2=0.184,P=0.831)。存活患者中,观察组的平均血清总胆红素在2周、4周的随访观察中分别下降了49.84%和52.07%,较对照组的29.74%和46.08%更有优势。结论 DPMAS序贯PE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肝炎病毒 乙型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 血浆置换
下载PDF
人工肝血浆置换联合分子吸附系统对重症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内毒素、细胞因子清除和肝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1
7
作者 张文凤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8年第6期863-866,917,共5页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PE)联合分子吸附系统(MARS)对重症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内毒素、细胞因子清除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105例重症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实验组接受人工肝PE+MARS治疗,对照组接受MAR...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PE)联合分子吸附系统(MARS)对重症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内毒素、细胞因子清除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105例重症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实验组接受人工肝PE+MARS治疗,对照组接受MARS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内毒素、细胞因子清除和肝功能等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血清内毒素、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均显著降低(P<0.05),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纤维蛋白原(FIB)及白陶土部分凝血酶时间(KPTT)均明显上升(P<0.05),实验组肝功能、凝血功能、内毒素和细胞因子水平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1、3、6个月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8.11%与86.54%,P<0.05);实验组发热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皮疹、水肿、口唇麻木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联合MARS能显著改善重症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症状和肝功能,降低内毒素水平,清除细胞因子,最终提高患者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分子吸附系统 重症肝炎 肝硬化
下载PDF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治疗急慢性肝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周新民 王新 +4 位作者 杨艳 赵琳 苗继延 丁杰 樊代明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13-215,共3页
目的 总结用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oleclular adsorbent recirculating system, MARS)治疗各类原因所致肝功能衰竭患者的经验。方法 回顾并随访分析25例次MARS人工肝治疗的疗效。结果 单次6h MARS治疗显著降低患者血清总胆红素[(618.51&#... 目的 总结用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oleclular adsorbent recirculating system, MARS)治疗各类原因所致肝功能衰竭患者的经验。方法 回顾并随访分析25例次MARS人工肝治疗的疗效。结果 单次6h MARS治疗显著降低患者血清总胆红素[(618.51±200.68)mmol/L到(390.81±146.02)mmol/L, t=2.729,P<O.01]、间接胆红素[(490.03±163.39)mmol/L到(303.28±113.06)mmol/L,t=2.516,P<0.01]和血氨[(152.44±82.62)mmol/L到(84.84±13.30)mmol/L,t=2.174, P<0.05] 水平;升高凝血酶原活动度(70.55±32.39到93.63±14.20,t=1.728,P<0.05)。肝功能酶谱、血清蛋白质、肾功能、电解质、血常规和血气分析指标无显著变化。17例患者,治愈和好转13例,死亡4例,存活率76.5%。结论MARS人工肝是治疗肝功能衰竭患者安全、有效的辅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肝功能衰竭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 MARS 人工肝 疗效
原文传递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8
9
作者 更藏尖措 汪祖兰 于国英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25期1-4,共4页
目的观察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组和血浆置换组各46例。两组分别接受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和血浆置换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 目的观察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组和血浆置换组各46例。两组分别接受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和血浆置换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病死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吲哚菁绿清除率、炎症因子、肝功能和凝血功能变化。结果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组病死率低于血浆置换组,总有效率高于血浆置换组(P均<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IL-10均较治疗前升高(P均<0.05),治疗后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组血清TNF-α、IL-6、CRP低于血浆置换组(P均<0.05),IL-10高于血浆置换组(P<0.05)。治疗后两组丙氨酸转移酶(ALT)、直接胆红素(DBIL)和总胆红素(TBIL)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吲哚菁绿清除率较治疗前升高(P均<0.05),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组ALT、DBIL、TBIL低于血浆置换组(P均<0.05),吲哚菁绿清除率高于血浆置换组(P<0.05)。治疗后两组PTA均较治疗前升高(P均<0.05),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组PTA高于血浆置换组(P<0.05)。结论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可有效降低机体炎症因子水平,促进患者肝功能和凝血功能恢复,临床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 血浆置换 吲哚菁绿清除率
下载PDF
Acute kidney injury spectrum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liver disease:Where do we stand? 被引量:15
10
作者 Wiwat Chancharoenthana Asada Leelahavanichkul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9年第28期3684-3703,共20页
Acute kidney injury (AKI) is a common complication of liver cirrhosis and is of the utmost clinical and prognostic relevance.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especially decompensated cirrhosis, are more prone to develop AKI ... Acute kidney injury (AKI) is a common complication of liver cirrhosis and is of the utmost clinical and prognostic relevance.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especially decompensated cirrhosis, are more prone to develop AKI than those without cirrhosis. The hepatorenal syndrome type of AKI (HRS–AKI), a spectrum of disorders in prerenal chronic liver disease, and acute tubular necrosis (ATN) are the two most common causes of AKI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liver disease and cirrhosis. Differentiating these conditions is essential due to the differences in treatment. Prerenal AKI, a more benign disorder, responds well to plasma volume expansion, while ATN requires more specific renal support and is associated with substantial mortality. HRS–AKI is a facet of these two conditions, which are characterized by a dysregulation of the immune response. Recently, there has been progress in better defining this clinical entity, and studies have begun to address optimal care. The present review synopsizes the current diagnostic criteria, pathophysiology, and treatment modalities of HRS–AKI and as well as AKI in other chronic liver diseases (non-HRS–AKI) so that early recognition of HRS–AKI and the appropriate management can be establish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kidney injury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Chronic LIVER disease Hepatorenal syndrome PLASMA perfusion and bilirubin ADSORPTION and double PLASMA molecular absorption SYSTEM Fractionated PLASMA separation and ADSORPTION molecular adsorbent recycling SYSTEM Single-pass albumin dialysis
下载PDF
MARS人工肝治疗急慢性肝功能衰竭4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周新民 苗继延 +6 位作者 杨艳 赵琳 王新 徐立 吴开春 丁杰 樊代明 《透析与人工器官》 2004年第2期10-15,共6页
目的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 (MARS)是一种新型人工肝脏辅助支持系统 ,它包括体外肾脏替代治疗的基本构成 ,血液透析和超滤 ,以及吸附。 MARS系统中的分离膜是一种特殊的膜 ,蛋白质分子几乎不能通过 ,但能使水溶性易和蛋白结合的毒素通过... 目的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 (MARS)是一种新型人工肝脏辅助支持系统 ,它包括体外肾脏替代治疗的基本构成 ,血液透析和超滤 ,以及吸附。 MARS系统中的分离膜是一种特殊的膜 ,蛋白质分子几乎不能通过 ,但能使水溶性易和蛋白结合的毒素通过。本研究总结应用 MARS人工肝治疗各类原因所致肝功能衰竭的疗效和经验。方法 :4 8例各种病因所致肝衰竭患者在标准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共进行 6 8次 MARS人工肝治疗。采用单针双腔管建立血循环通路 ,肝素抗凝 ,循环血流量为 15 0 ml/ min,循环白蛋白 (2 0 % )流量为 15 0 ml/ min;透析液流量为 75 ml/ min,单次治疗时间为 6 h。结果 :MARS治疗显著降低患者血清总胆红素 (6 48.15± 2 13.5 6 μmol/ L到 386 .4 7±174 .2 5 μmol/ L,p<0 .0 1)、间接胆红素 (490 .70± 182 .4 5 μmol/ L到 2 90 .2 0± 14 3.37μmol/ L,p0.0 1)、谷丙转氨酶 (42 0 .36± 16 9.6 4Iu/ L到 2 87.2 6± 12 8.87Iu/ L,p<0 .0 1)、谷草转氨酶 (5 0 3.2 5± 182 .36 Iu/ L到 2 6 9.5 7± 15 2 .14 Iu/ L,p<0 .0 1)和血氨 (2 13.5 6± 76 .4 5 mmol/ L到 12 4 .17±4 7.2 5 mmol/ L,p<0 .0 1)水平 ;升高凝血酶原活动度 (46 .35± 2 5 .74到 6 2 .5 8± 17.4 0 ,p<0 .0 5 )。血清蛋白质、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 MARS 人工肝 运行方法 血氨 凝血机制 副反应
下载PDF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人工肝治疗急、慢性肝功能衰竭 被引量:12
12
作者 陈利明 邹建洲 +7 位作者 方艺 钟一红 徐少伟 傅辰生 袁敏 滕杰 吉俊 丁小强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9-213,共5页
目的观察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人工肝治疗急、慢性肝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和近期疗效.方法急、慢性肝功能衰竭行MARS人工肝治疗共28例56例次,采用间歇治疗模式,每次历时6~8 h.结果 28例患者中,男23例,女5例,平均年龄为(50.57±13... 目的观察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人工肝治疗急、慢性肝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和近期疗效.方法急、慢性肝功能衰竭行MARS人工肝治疗共28例56例次,采用间歇治疗模式,每次历时6~8 h.结果 28例患者中,男23例,女5例,平均年龄为(50.57±13.38)岁.其中急性肝功能衰竭12例,慢性肝功能衰竭急性加重16例.单次治疗后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总胆汁酸、血氨分别较治疗前下降31.47%、29.15%、35.91%和53.68%(P值均<0.01).白蛋白、前白蛋白、胆碱酯酶和血压无显著变化.单次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由治疗前的(32.37±9.96)s缩短为(21.82±10.39)s(P<0.01),临床出血倾向明显减轻.24例(85.7%)在治疗6~12h后意识障碍好转,乏力、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明显缓解,食欲增加,短期存活率(30d)为71.4%(20/28例).2例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7.1%)治疗痊愈出院,10例(35.7%)成功过渡至肝移植,8例(28.6%)治疗后15~30d好转,8例在治疗2~14d内死亡,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和内脏出血.结论MARS治疗有助于抢救急、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安全性好,近期疗效显著,可作为肝移植前的过渡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 慢性肝功能衰竭 人工肝治疗 急性肝功能衰竭 多脏器功能衰竭 凝血酶原时间 MARS治疗 结合胆红素 治疗后 近期疗效 临床效果 MARs 治疗模式 平均年龄 急性加重 总胆红素 总胆汁酸 前白蛋白 胆碱酯酶
下载PDF
单纯血浆置换与其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重型肝炎患者效果比较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和鹰 秦小超 潘燕妮 《内科》 2018年第5期744-746,共3页
目的比较单纯血浆置换(PE)与其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治疗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重型肝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PE治疗... 目的比较单纯血浆置换(PE)与其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治疗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重型肝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PE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PE联合DPMAS治疗。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一次后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胆碱酯酶(CHE)水平、白蛋白(ALB)及球蛋白(GLO)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BIL、DBIL、ALT水平均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TBIL、DBIL、AL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PT均显著降低、CHE水平均显著升高,观察组患者血清P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CHE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ALB、GLO水平均明显升高,观察组患者ALB、GL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PE联用DPMAS治疗重型肝炎患者能有效阻断肝损害的恶性循环,清除体内中、小分子代谢毒素及免疫复合物等大分子物质,减少血液有形成分的破坏,有效降低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肝炎 治疗 血浆置换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
下载PDF
人工肝支持系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周新民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44-346,共3页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人工肝支持系统 持续血液净化 血浆置换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
原文传递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严重肝损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伦理 陈士彬 +3 位作者 何江龙 史宇飞 杨小兰 王芝花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707-708,共2页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合并严重肝功能损害是临床上治疗颇为棘手的一类疾病。为探讨解决此临床治疗难题的方法,我们采用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并结合同位素^131Ⅰ治疗,对甲亢合并严重肝损害的临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 人工 甲状腺功能亢进 肝损伤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
原文传递
分子吸附循环系统治疗肝衰竭52例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士彬 张伦理 +2 位作者 史宇飞 杨小兰 王芝花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31-133,共3页
目的 评价分子吸附循环系统(MARS)治疗重型乙型肝炎肝衰竭的疗效,并探讨其机理。 方法 应用MARS对重型乙型肝炎肝衰竭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每次6~8h的MARS治疗,治疗前后检测各种有毒物质的改变,并与血浆置换组、常规治疗组进... 目的 评价分子吸附循环系统(MARS)治疗重型乙型肝炎肝衰竭的疗效,并探讨其机理。 方法 应用MARS对重型乙型肝炎肝衰竭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每次6~8h的MARS治疗,治疗前后检测各种有毒物质的改变,并与血浆置换组、常规治疗组进行比较。 结果 52例重型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经MARS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血胆红素、血氨、尿素氮、芳香氨基酸、内毒素、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水平明显降低,治疗前后分别为(521.5±122.5)μmol/L和(360.1±81.2)μmol/L、(227.1±66.7)μg/ml和(105.0±42.0)μg/ml、(12.3±5.4)mmol/L和(6.4±2.4)mmol/L、(37.0±24.0)×10-3g/L和(23.0±16.0)×103g/L、(1.4±0.9)Eu/ml和(0.2±0.2)Eu/ml、(10.1±1.3)pg/ml和(5.7±1.0)pg/ml、(28.5±11.6)μg/ml和(1 7.9±7.8)μg/ml,t值为2.303~4.702,P<0.05或0.01。MARS与血浆置换在治疗后清除胆红素差异无显著性,而治疗后72 h血胆红素反跳,血浆置换组明显高于MARS组。总体存活率:MARS治疗组50%(26/52),血浆置换组45%(9/20),而常规治疗组存活率40.5%(17/42),MARS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u=3.024,P<0.01。 结论 MARS人工肝治疗肝衰竭,可明显提高其存活率,无明显不良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吸附循环系统 治疗 肝衰竭 重型乙型肝炎 血浆置换
原文传递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肝衰竭的Meta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阮军 尹恒 寇国先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433-437,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与Cochrane Library,纳入DPMAS治疗肝衰竭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截至... 目的:系统评价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与Cochrane Library,纳入DPMAS治疗肝衰竭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截至日期为2019年2月。共纳入8篇文献,合计523例肝衰竭患者。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①试验组的血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肿瘤坏死因子-ɑ、白细胞介素-6和临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试验组的凝血酶原活动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PMAS可以更有效地治疗肝衰竭,促进肝功能恢复,减少促炎因子,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但并不能改善凝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下载PDF
人工肝支持系统在肝衰竭和肝脏移植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阿永俊 李立 +4 位作者 李晓延 唐继红 魏晓平 陈刚 朱洪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496-498,共3页
目的评价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在肝衰竭和肝脏移植中的作用。方法对44例肝衰竭患者(包括12例行肝移植者)进行分子吸附循环系统(MARS)或血浆置换治疗,检测治疗前、后各种有毒物质及细胞因子等的改变并进行比较。结果44例肝衰竭患者,经ALS... 目的评价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在肝衰竭和肝脏移植中的作用。方法对44例肝衰竭患者(包括12例行肝移植者)进行分子吸附循环系统(MARS)或血浆置换治疗,检测治疗前、后各种有毒物质及细胞因子等的改变并进行比较。结果44例肝衰竭患者,经ALSS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血总胆红素、总胆汁酸、谷丙转氨酶、肌酐、尿素氮、血氨及内毒素水平明显降低(P<0.05);血清NO和TNF-α、IL-4、IL-6水平亦明显降低(P<0.05);治疗前、后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无明显变化(P>0.05)。30例重型乙肝肝衰竭患者存活18例,存活率为60.0%;6例肝脏移植术前急性肝衰竭患者均成功接受肝脏移植;6例肝脏移植术后急性肝衰竭患者存活2例;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急性肝衰竭者,死亡1例。结论ALSS通过全面清除肝衰竭患者体内毒素、NO和细胞因子,对肝衰竭有肯定的治疗作用;并对等待肝脏移植的肝衰竭患者发挥过渡性桥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肝支持系统 分子吸附循环系统 血浆置换 肝衰竭 肝脏移植
下载PDF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罗红涛 郭利民 +6 位作者 刘全妹 吴敏 白红莲 罗月华 张沛华 罗钻弟 王敏敏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8期487-490,共4页
目的 评价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 ( MARS)对各种原因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 6 1例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进行了 198次 6~ 2 4 h的 MARS治疗。用序惯性脏器衰竭评分 ( SOFA)方法、生化指标及炎... 目的 评价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 ( MARS)对各种原因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 6 1例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进行了 198次 6~ 2 4 h的 MARS治疗。用序惯性脏器衰竭评分 ( SOFA)方法、生化指标及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等评价疗效。结果 用 MARS治疗后可使患者一氧化氮、肿瘤坏死因子 α、白细胞介素 2、6、8及脂多糖结合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 ,同时大量水溶性和非水溶性毒素被明显清除 ,患者血流动力学、肝性脑病及呼吸、心、肾功能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总体 SOFA评分明显下降 ,总体预后改善 ( 2 5例痊愈出院 ,其中 6例成功接受肝移植 ,总体生存率 4 1.0 % )。结论  MARS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 ,有效清除一氧化氮和炎症细胞因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一氧化氮 炎症细胞因子
下载PDF
Assessment of prognosis and curative effect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severe hepatitis using the 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scores 被引量:5
20
作者 WU Chi-hong TIAN Geng-shan XU Xiao-yuan YU Yan-yan LU Hai-yi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48-150,共3页
Severe hepatitis is the most severe liver disease, with poor prognosis and high mortality. We explored the practical use of the 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MELD) on clinical and the molecular adsorbents recir... Severe hepatitis is the most severe liver disease, with poor prognosis and high mortality. We explored the practical use of the 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MELD) on clinical and the molecular adsorbents recirculating system (MARS) on chronic severe hepatitis to predict the short-term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severe hepatitis using the MELD score and the curative effect of MARS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ronic severe hepatitis end-stage liver disease molecular adsorbents recirculating system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