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语方言词的一种偏正结构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5
1
作者 覃远雄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95-301,共7页
汉语方言里"鸡公、菜干"等词,长期以来有人认为是正偏结构,有人认为是偏正结构,还有人认为"鸡公"这类词是附加式结构,"公"是后缀或词尾。本文认为此类方言词内部结构表达了"N之a者"的语义关系... 汉语方言里"鸡公、菜干"等词,长期以来有人认为是正偏结构,有人认为是偏正结构,还有人认为"鸡公"这类词是附加式结构,"公"是后缀或词尾。本文认为此类方言词内部结构表达了"N之a者"的语义关系,应该分析为偏正结构。这是汉语方言词里一种正常的结构关系,并非来自少数民族语言的所谓正偏结构。文章还列举讨论了"鸡仔、凳仔"类词以及很多同类词的结构,并顺带简单说一下相关的小称结构和汉语词尾"子、儿"的来源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方言 逆序词 偏正结构
原文传递
“N_(1)V+N_(2)”定中式复合词的语义结构与成分的隐现规则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舒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7-76,共10页
本文首先运用物性结构和论元结构两种理论,细致分析了双音名动状中式参构的“N_(1)V+N_(2)”定中式复合词(如“手捧花”“刀削面”“火烧云”)的语义结构,发现N_(1)V可表N_(2)的功用角色、施成角色、形式角色,N_(1)可为V的材料、工具、... 本文首先运用物性结构和论元结构两种理论,细致分析了双音名动状中式参构的“N_(1)V+N_(2)”定中式复合词(如“手捧花”“刀削面”“火烧云”)的语义结构,发现N_(1)V可表N_(2)的功用角色、施成角色、形式角色,N_(1)可为V的材料、工具、处所/方位、时间、方式等。然后,考察了该类复合词成分的隐现规则,N_(1)的隐含主要跟V的语义是否包含N_(1)的概念要素相关,V的隐含主要跟两个名性成分是否能激活相应的动作有关,成分的完整呈现是为了精确表达语义。最后,讨论了定语成分N_(1)V的功能游移,指出该单位已经从动作转向属性,语法功能向属性词游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动状中式 定中式复合词 语义结构 隐现规则
下载PDF
广西贺州桂岭本地话的“儿”小称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才佳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1-225,共5页
本文列举讨论了贺州本地话由"儿"组合成的种种小称形式,包括"名词+儿"、"量词+儿"和特殊的量词"幂+儿",其中涉及主观小量问题。
关键词 粤方言 贺州本地话 “儿”小称 主观量
原文传递
动名定中复合词词义衍生研究——基于生成词库理论与隐喻、转喻理论
4
作者 张舒 《语言学论丛》 CSSCI 2023年第4期140-154,共15页
本文基于生成词库理论和隐喻、转喻理论对动名定中复合词词义衍生现象进行了探究。动名定中复合词的词义行生类型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场间转移、场内转移)、转类等四大类5小类。词义扩大、词义缩小、场内转移主要是基于... 本文基于生成词库理论和隐喻、转喻理论对动名定中复合词词义衍生现象进行了探究。动名定中复合词的词义行生类型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场间转移、场内转移)、转类等四大类5小类。词义扩大、词义缩小、场内转移主要是基于概念之间的邻近性转喻而来,但这几类还受语义结构的制约,衍生前后两个意义的物性角色相似,所以隐喻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大部分场间转移是基于相似的物性角色隐喻而来,转类和少部分场间转移是基于概念之间的邻近性转喻而来。动名定中复合词的语义结构与语义类型作为词义衍生的基础,制约着词义衍生,但是不同的词义衍生类型中,二者的制约作用却不相同。语义结构、语义类型的制约只是词义衍生的必要条件,而非充要条件,动名定中复合词词义衍生还受词长、社会文化、规约化程度等因素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名定中复合词 词义衍生 物性角色 隐喻转喻
原文传递
论《左传》分化型偏正双音合成词 被引量:1
5
作者 符渝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62-65,共4页
分化型偏正双音合成词的词义是对正语素原有语义进行分化的结果,偏语素在合成词形成中的作用是帮助实现这种分化。《左传》中分化型偏正式双音合成词的正语素被分化出下位语义时,包括有限分化和无限分化两种分化结果。有限分化又分为下... 分化型偏正双音合成词的词义是对正语素原有语义进行分化的结果,偏语素在合成词形成中的作用是帮助实现这种分化。《左传》中分化型偏正式双音合成词的正语素被分化出下位语义时,包括有限分化和无限分化两种分化结果。有限分化又分为下位全程分化和下位半程分化两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正式双音合成词 《左传》 词义 偏语素 正语素 无限分化 有限分化 汉语 构词法
下载PDF
留学生汉语偏正式双音词识别规律的实验分析
6
作者 张巍 王韵思 《海外华文教育》 2017年第2期218-225,共8页
本文通过认知心理学启动效应实验分析偏正式双音词中词素的位置是否对留学生的汉语词汇学习存在一定的影响以及习得规律。实验主要结论一是留学生对于定中式双音词的掌握更好。无论哪一种词素启动,被试者对于定中式双音词的反应时长均... 本文通过认知心理学启动效应实验分析偏正式双音词中词素的位置是否对留学生的汉语词汇学习存在一定的影响以及习得规律。实验主要结论一是留学生对于定中式双音词的掌握更好。无论哪一种词素启动,被试者对于定中式双音词的反应时长均短于状中式双音词,并且正确率也高于状中式双音词;二是尾词素启动对偏正式双音词的认知与习得起到促进作用,而首词素的出现则对整词产生抑制作用。两个词素并不是同时被激活,也不是"从左到右"序列激活,不存在所谓的词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正式双音词 词素 识别 留学生
下载PDF
偏正双音复合词的语义类型及其作用--兼论汉语词义在单双音格局转变中的传承与发展 被引量:1
7
作者 符渝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9-46,共8页
在汉语词汇双音化的过程中,词义如何传承与发展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以正语素均来自上古汉语的7390个偏正双音复合词为研究对象,追寻它们的造词理据,可以探讨汉语词义传承与发展的机制。根据偏语素造词时发挥的功能,偏正双音复合词可以分... 在汉语词汇双音化的过程中,词义如何传承与发展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以正语素均来自上古汉语的7390个偏正双音复合词为研究对象,追寻它们的造词理据,可以探讨汉语词义传承与发展的机制。根据偏语素造词时发挥的功能,偏正双音复合词可以分为四种类型:语义析出、语义分化、语义统括和语义描绘。这四种类型带有汉语母语者对汉语词义及其内在语义结构的深刻理解,在传承义位、分化义位、区别词汇、统括下位词、描绘语义等方面各有作用,以经济化的区别手段实现语义明晰化的目的,解决了汉语词汇在单音造词阶段“单不足以喻”的困境,推动汉语词汇系统由单音格局向双音格局成功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正双音复合词 双音化 语义类型 历史作用 语素功能
下载PDF
汉语定中式复合词的生成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和友 《励耘语言学刊》 2005年第2期139-154,共16页
本文以二字组、三字组、四字组为例,详细讨论复合词的生成条件.提出,一个好的复合词的生成并非仅仅受到韵律条件的制约,还要受到句法、语义、语用等因素的影响.对于韵律学界提出的“辅重必双”和“辅名前移”也提出了不同看法:“辅重... 本文以二字组、三字组、四字组为例,详细讨论复合词的生成条件.提出,一个好的复合词的生成并非仅仅受到韵律条件的制约,还要受到句法、语义、语用等因素的影响.对于韵律学界提出的“辅重必双”和“辅名前移”也提出了不同看法:“辅重”成立,“必双”则是一种倾向,并非语音形式上一定是双音节.“辅名前移”从另一个角度讲是相同语法范畴的结构体叠加形成新的复合词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中式复合词 生成 韵律 句法 语义 语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