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调解、诉讼与公正——对现代自由社会和儒家传统的反思 被引量:71
1
作者 陈弘毅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14,共12页
调解作为一种解决纷争的做法和制度 ,是我国传统法律文化尤其是儒家法律文化的重要部分。在现代法治社会中 ,调解否已经过时 ?本文首先介绍中国的调解传统的哲学基础、理论和实践 ,然后从现代自由主义和法治理想的角度 ,对传统的调解提... 调解作为一种解决纷争的做法和制度 ,是我国传统法律文化尤其是儒家法律文化的重要部分。在现代法治社会中 ,调解否已经过时 ?本文首先介绍中国的调解传统的哲学基础、理论和实践 ,然后从现代自由主义和法治理想的角度 ,对传统的调解提出批判。本文进而指出 ,调解在当代的中国以至西方仍有顽强的生命力 ,西方学者对调解作为“解决纠纷的另类选择”之一提出了多种理论依据 ,其中不少与儒家传统的睿见不谋而合。本文的结论是 ,经过“创造性转化”后的调解理论与实践能对现代文明作出贡献 ,由此可见 ,传统文化遗产在现代仍是十分宝贵和有用的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解 诉讼 传统法律文化 儒家 法治 自由主义 创造性转化 权利 正义 公正 道德
下载PDF
走出现代性道德的困境——马克思主义与新亚里士多德主义、后现代主义伦理学的跨时空对话
2
作者 黄学胜 常子龙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61,共14页
在马克思主义与以麦金泰尔为代表的新亚里士多德主义和以利奥塔、鲍曼等人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伦理学之间展开思想对话,不仅可能,而且必要。在西方伦理思想史上,他们共同面对的都是现代性道德及其后果,但由于立场、对时代的判断和各自认... 在马克思主义与以麦金泰尔为代表的新亚里士多德主义和以利奥塔、鲍曼等人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伦理学之间展开思想对话,不仅可能,而且必要。在西方伦理思想史上,他们共同面对的都是现代性道德及其后果,但由于立场、对时代的判断和各自认可价值规范的不同,导致了三种不同且典型的伦理学应对方案。可从切入点、应对方案及性质和成效三个方面展开比较研究,这种比较有助于深化理解西方道德传统的近现代演化、各学派的路径及其可能局限,也能为探寻克服和应对现代性道德困境的可靠出路、激活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当代意义、正确看待当前社会的伦理状况以及推动后续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等问题提供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道德 马克思主义 新亚里士多德主义 后现代主义伦理学
下载PDF
对传统武术社会中信任机制的现代性反思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君贤 戴国斌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8-41,共4页
以现代性为视角,运用现代性理论反思、解读与重构传统武术的社会信任机制。认为:在因嵌入责任而具备"社会责任性"与嵌入道德而形成"武德紧密性"的传统武术从"熟人社会"迈入时空分离的"陌生人社会&qu... 以现代性为视角,运用现代性理论反思、解读与重构传统武术的社会信任机制。认为:在因嵌入责任而具备"社会责任性"与嵌入道德而形成"武德紧密性"的传统武术从"熟人社会"迈入时空分离的"陌生人社会"的新系统下,其社会信任关系因信任双方于时间、空间中的非"共同在场"而在声誉、表现和外表3方面诱发了象征标志的虚拟化、文化再生产的异化和传统外衣的发明化等现代性信任危机,而通过"师生"式个体纯粹关系的建构、"沟通"式群体对话空间的营造及"契约"式社会维护机制的建立等再嵌入地方性场景,是重构传统武术社会积极信任机制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武术 社会信任 现代性 重构 信任机制 武德 熟人社会
下载PDF
重建道德可教的涵义 被引量:4
4
作者 潘希武 《教育学术月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1-27,33,共8页
无论从道德言说还是从道德实践看,道德都是可教的,不过各种可教方式均表达不同的内涵。但无论如何,这些内涵仍然都是从意义理解的视域上说的,而无法从行动上说,因为意义理解与行动分属完全不同的两个领域。据此,道德可教仅仅意味着对他... 无论从道德言说还是从道德实践看,道德都是可教的,不过各种可教方式均表达不同的内涵。但无论如何,这些内涵仍然都是从意义理解的视域上说的,而无法从行动上说,因为意义理解与行动分属完全不同的两个领域。据此,道德可教仅仅意味着对他者和世界的道德理解和通达以及自我道德意义和可能性行为的构造,而不是意味着特定的道德教育就必然产生特定的道德行动;或者说是基于经验的促进个体道德理解的深化,进而促进个体特定情境下的道德行动选择的固化或修正。进而,道德教育方式及方式的内涵都需要作相应的转换和界定。在什么意义上说道德是可教的,道德可教的内容选择是否恰当,以及道德教育方式转换与其内涵的限定,这三个问题从逻辑上系统地构建起道德可教的涵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可教 道德理解和通达 现代性道德 道德场景 道德教育方式
原文传递
神圣的和亵渎的现代自我:评《神圣的和亵渎的爱情机器》中的价值逆反
5
作者 马惠琴 《当代外国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7-63,共7页
艾丽斯·默多克是20世纪中后期活跃在英国学术领域的重要哲学家和小说家。她一生都致力于现代性文化的伦理学讨论,并用自己的写作实践不断探索和建构新的公共话语,为当代文化理论提供新的伦理学词汇。她于20世纪70年代创作的小说《... 艾丽斯·默多克是20世纪中后期活跃在英国学术领域的重要哲学家和小说家。她一生都致力于现代性文化的伦理学讨论,并用自己的写作实践不断探索和建构新的公共话语,为当代文化理论提供新的伦理学词汇。她于20世纪70年代创作的小说《神圣的和亵渎的爱情机器》对构成现代性隐忧之价值逆反现象进行了深刻剖析。小说以不动声色的笔触,冷静而尖刻地展现了现代人物质繁荣的表象下精神生活趋于工具化和自利化,公共文化中“崇高之道”逐渐丧失的暗淡现实。小说用极度的美学体验唤醒人们关于善之价值的伦理思考,最终搭起通向正义图景的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道德 价值逆反 伦理学
原文传递
生态伦理超越“现代性”道德话语的幸福之路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彭松 袁玖林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3期20-28,共9页
生态伦理肇始于西方伦理文化,在孕育与产生阶段,质疑工业文明的机械论自然观及其物化生活方式,探求顺应自然的幸福生活;但进入创立与发展阶段,尽管明确表达了自然内在价值的伦理意蕴,却越来越受制于“现代性”道德的意识形态话语模式,... 生态伦理肇始于西方伦理文化,在孕育与产生阶段,质疑工业文明的机械论自然观及其物化生活方式,探求顺应自然的幸福生活;但进入创立与发展阶段,尽管明确表达了自然内在价值的伦理意蕴,却越来越受制于“现代性”道德的意识形态话语模式,局限于自然价值观层面的抽象分析,陷入人类中心主义与自然中心主义无法选择的“两难困境”。走出这种困境,需要重建生态伦理的幸福之维,反思“现代性”道德的意识形态话语,揭示出它疏离自然也疏离人自身,使人们陷入对物质生活的无限追逐中难以自拔,追求着幸福最大化的主观幻觉。因此,生态伦理在继承现代道德文明成果基础上,力图超越“现代性”道德话语,从尊重自然的道德行为规范转向更为根本的生态德性。在“生命共同体”理念的视野下,追求尊重自然与完善人自身内在一致的幸福美好生活,既化解了生态伦理思想面临的“两难困境”,又能从人自身找到保护自然的主体性道德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伦理 幸福 “现代性”道德 生态德性
下载PDF
思想政治工作视角下的农民精神困境及对策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学坤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2期19-22,53,共5页
中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在农民精神生活中的积极角色正在弱化,农民面临着精神困扰,具体原因是农村新精英空场,农村道德互动出现危机,农村公共空间的萎缩与农民公共生活意识的弱化。这一困境的超越需要培育农村新精英,革新农村政治文化,促... 中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在农民精神生活中的积极角色正在弱化,农民面临着精神困扰,具体原因是农村新精英空场,农村道德互动出现危机,农村公共空间的萎缩与农民公共生活意识的弱化。这一困境的超越需要培育农村新精英,革新农村政治文化,促进农民群体现代政治心理发育,维护和重建公共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工作 现代性 农村新精英 农村道德 农村公共生活
下载PDF
现代性社会的伦理命运与道德困境 被引量:1
8
作者 赵庆杰 刘曙辉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3-38,共6页
现代性社会以世界祛魅、个人主义、价值多元、未来主义为主要特征,这导致其伦理命运是价值神圣性的丧失、人伦共同体的失落、道德相对主义的无能、合理的传统资源的抛弃。其"道德谋划"也因对道德形而上学的拒斥、对伦理制度... 现代性社会以世界祛魅、个人主义、价值多元、未来主义为主要特征,这导致其伦理命运是价值神圣性的丧失、人伦共同体的失落、道德相对主义的无能、合理的传统资源的抛弃。其"道德谋划"也因对道德形而上学的拒斥、对伦理制度化的过分钟情、对美德伦理的遗忘而陷入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伦理 道德
下载PDF
生态伦理与环境伦理的差异及其实质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彭松 《理论界》 2018年第11期28-33,共6页
一般而言,"生态伦理"与"环境伦理"这两个概念可以交替使用,但实际上却存在较大差异。严格说来,"环境伦理"这一概念局限于"现代性"道德的伦理框架内,表面探讨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而最终归结为... 一般而言,"生态伦理"与"环境伦理"这两个概念可以交替使用,但实际上却存在较大差异。严格说来,"环境伦理"这一概念局限于"现代性"道德的伦理框架内,表面探讨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而最终归结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伦理。而"生态伦理"概念更适用于超越"现代性"道德的伦理观念变革中,突出强调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生态伦理与环境伦理的差异,并不是语言上的变化,而是实质性的转变,从"派生意义"上的附属价值走向"根本意义"上对自然的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伦理 环境伦理 “现代性”道德
原文传递
后现代的道德回归——齐格蒙特·鲍曼的伦理思想述评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发财 郭毅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15,共4页
伦理和道德问题是鲍曼的重要议题。现代,道德是伦理的产物,现代社会面临道德危机;后现代,伦理呼唤道德冲动,伦理危机为道德复兴提供了机会和新的挑战。鲍曼依据列维纳斯伦理思想的启示提出了自己的伦理观,企图从现代伦理的内部去解构其... 伦理和道德问题是鲍曼的重要议题。现代,道德是伦理的产物,现代社会面临道德危机;后现代,伦理呼唤道德冲动,伦理危机为道德复兴提供了机会和新的挑战。鲍曼依据列维纳斯伦理思想的启示提出了自己的伦理观,企图从现代伦理的内部去解构其机制,但又发现"对他者无条件的责任"之现实困难,生发道德感的替代机制还需继续寻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后现代性 伦理 道德
下载PDF
数字文化的道德伦理——评《数字化时代的后现代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林青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9-166,共8页
道德和伦理在每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内涵。传统的道德和伦理随着数字化社会大规模的再造也在悄无声息地发生变化。多元文化和网络中的部落形态正在改变着以一致性和二元对立为核心的理性观念,以往道德和伦理的界限模糊了。包容共存的理... 道德和伦理在每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内涵。传统的道德和伦理随着数字化社会大规模的再造也在悄无声息地发生变化。多元文化和网络中的部落形态正在改变着以一致性和二元对立为核心的理性观念,以往道德和伦理的界限模糊了。包容共存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逐渐成为数字化社会具有道德含义的行为准则,而网上部落社群的兴起也随之带来不同伦理之间共处的问题,以"对立偶合"的视角看待数字化社会的矛盾现象不失为一种智慧的策略。《数字化时代的后现代性》的作者米歇尔·马菲索利和爱尔威·菲赛尔对上述社会和文化现象的分析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菲索利 数字化社会 后现代性 道德与伦理 包容共存
原文传递
人伦教育:现代性视阈与传统道德资源 被引量:2
12
作者 关健英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5-48,共4页
现代性的道德后果使人成为了社会关系中的"陌生人或被放逐者",这并非是一种道德进步。人伦缺失的背后所反映出来的是教育本质的遗忘。儒家的人伦观给今天的人伦教育提供了丰厚的思想资源,但也具有本身无法克服的理论限度。
关键词 现代性 人伦观 人伦教育 人伦和谐 传统道德
下载PDF
Is There a Place for Traditional Values and Virtues in Society Today?.
13
作者 Gerard Walmsley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 2013年第1期31-52,共22页
This paper argues that rather than looking to the past for a previously developed set of traditional values and virtues we should instead look to the past for ways of thinking about morality and ethics which may be fo... This paper argues that rather than looking to the past for a previously developed set of traditional values and virtues we should instead look to the past for ways of thinking about morality and ethics which may be found in the "tradition" and which may also be relevant for the contemporary situation. It examines the causes of the disconnection between traditional ways of thinking and the contemporary situation at two levels: the marginalization of morality and the disarray in ethics. Both aspects are found to be rooted in the emergence of the empirical scientific differentiation of consciousness. The paper then goes on to ask what resources in the tradition may be found to overcome the gap between ancient and modem, or traditional and contemporary, ways of thinking about morality and ethics. The contemporary relevance of the thought of Bernard Lonergan to this issue is exam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rtues values Lonergan modernity TRADITION morality ethics quantification
原文传递
生态伦理何以需要生态乌托邦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彭松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7-153,共7页
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历史演进,不只是政治与经济的具体形态转变,也需要伦理观念的变革作为思想启蒙和文化先导。生态伦理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就是承担着这一文明形态转型的历史使命而发挥着思想启蒙和文化先导的作用。目前的生态伦理研... 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历史演进,不只是政治与经济的具体形态转变,也需要伦理观念的变革作为思想启蒙和文化先导。生态伦理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就是承担着这一文明形态转型的历史使命而发挥着思想启蒙和文化先导的作用。目前的生态伦理研究往往陷入自然中心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的两难处境,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没有直面现代的道德价值观,尚未真正触及"现代性"道德的核心问题。恰恰是"现代性"道德的意识形态逻辑使原本具有整体有机论意味的生态伦理思想分裂为自然中心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的截然对立,失去了保护自然的道德合理性根据与道德实践的现实诉求。走在文明的转折点上,生态伦理研究需要引入乌托邦视角。在生态乌托邦思想的指引下,走出"现代性"道德的意识形态窠臼,走向超越与整合的生态伦理,在某种意义上发挥着生态文明的启蒙价值、思想动力和实践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伦理 生态文明 “现代性”道德 意识形态 生态乌托邦
原文传递
实践理性:现代性道德重构的路径选择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成华 《锦州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54-56,共3页
现代性道德危机的症结在于人类理性的过度张扬,这种理性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是人类中心主义,体现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是个人主义。前者引发生态伦理的兴起,后者引发对道德共识的强烈诉求。对现代性道德的批判并不意味着对人类理性的... 现代性道德危机的症结在于人类理性的过度张扬,这种理性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是人类中心主义,体现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是个人主义。前者引发生态伦理的兴起,后者引发对道德共识的强烈诉求。对现代性道德的批判并不意味着对人类理性的彻底否定,而是要对现代性道德进行重构,这种重构得以发生的基础是实践理性。其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为旨归,从自然之维、社会之维等方面来推进现代性道德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现代性道德 理性 实践理性
下载PDF
现代性隐忧与儒家道德学说体系之重构 被引量:1
16
作者 康宇 《理论与现代化》 CSSCI 2016年第1期89-94,共6页
"现代性隐忧"在当代中国社会引发出一些道德难题。功利与价值关系的矛盾,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失衡,公平与平等关系间的不协调以及国人道德观中出现的"异化",对社会经济发展与主体日常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依据儒家道... "现代性隐忧"在当代中国社会引发出一些道德难题。功利与价值关系的矛盾,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失衡,公平与平等关系间的不协调以及国人道德观中出现的"异化",对社会经济发展与主体日常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依据儒家道德学说对"现代性隐忧"进行化解,存在较大可能性。但传统与现实间的张力又促使儒家道德学说必须进行体系重建。重新诠释道德范畴内涵,将"德得相通"原理与和谐社会建立相联系,在新的意义层面托举"内圣外王",显然是体系重建中一个较佳的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儒学 道德
下载PDF
当代东西方学者眼中《韩非子》的“现代性”——以温斯顿与冨谷至为对象
17
作者 李任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93-96,共4页
当代欧美及日本一些研究中国法制史的学者,通过新的研究资料以及新的研究思路,开始对以往传统的马克斯·韦伯式讨论中国问题方法进行反思,进而重新评价早期中国的一些法律制度和思想。以美国哈佛大学的肯尼斯·温斯顿和日本京... 当代欧美及日本一些研究中国法制史的学者,通过新的研究资料以及新的研究思路,开始对以往传统的马克斯·韦伯式讨论中国问题方法进行反思,进而重新评价早期中国的一些法律制度和思想。以美国哈佛大学的肯尼斯·温斯顿和日本京都大学的冨谷至对《韩非子》研究为例,他们采用不同以往的研究思路,去发现《韩非子》这类著作中具有"法治"意义的现代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非子》 现代性 法治 法律与道德
下载PDF
现代性道德重构的精神哲学进路——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现代性道德批判及启示
18
作者 高尚荣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19,共6页
现代性道德危机的社会文化根源,在于启蒙运动以后确立的以个体性原则为核心的道德观。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在启蒙文化的大背景下,对现代性道德的若干核心问题进行了开创性的分析批判,从而为解决现代性道德危机提供了解救路向,也为现... 现代性道德危机的社会文化根源,在于启蒙运动以后确立的以个体性原则为核心的道德观。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在启蒙文化的大背景下,对现代性道德的若干核心问题进行了开创性的分析批判,从而为解决现代性道德危机提供了解救路向,也为现代性道德重建提供了精神哲学基础与思维启迪及宝贵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道德 重构 精神哲学 进路 黑格尔 精神现象学
下载PDF
传统与现代:重塑教育的灵魂
19
作者 郭建华 《唐都学刊》 2003年第4期154-157,共4页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有完善道德的人,德性与文明乃是教育的灵魂。这是传统文化的精粹和生命力所在。现代教育由于片面强调自然科学知识的传授与创新,忽视了伦理道德知识的传授与人文精神的培养,从而造成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冲突...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有完善道德的人,德性与文明乃是教育的灵魂。这是传统文化的精粹和生命力所在。现代教育由于片面强调自然科学知识的传授与创新,忽视了伦理道德知识的传授与人文精神的培养,从而造成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冲突与失衡。自然科学强调创新;人文科学贵在继承。21世纪的教育既要传承科技知识,又要传扬人类追求至善的伦理精神,并把追求至善重新塑造为教育的灵魂。这对失魂落魄的现代人来讲无疑具有崇高而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教育 人文教育 现代教育 伦理道德知识 人文精神 自然科学
下载PDF
现代性背景下如何重塑教师德性——基于麦金太尔的德性观
20
作者 陈黎明 《教师发展研究》 2018年第3期22-26,共5页
现代性道德观逐渐抛弃了强调人格修养和内在目的的传统古典美德伦理学,并以效率、实用等外在利益为价值导向。我国教师角色的传统德性内涵在现代性的制度化规范下逐渐式微。在解决现代性道德危机的多种途径中,麦金太尔从三个阶段对传统... 现代性道德观逐渐抛弃了强调人格修养和内在目的的传统古典美德伦理学,并以效率、实用等外在利益为价值导向。我国教师角色的传统德性内涵在现代性的制度化规范下逐渐式微。在解决现代性道德危机的多种途径中,麦金太尔从三个阶段对传统美德伦理的追溯,为重新恢复德性的精神力量提供了可参照的理论模式。借鉴麦金太尔对德性的解说,构建教师德性的三个逐渐递进的维度:教师教育实践要注重内在利益的价值导向,教师要成为"有德"之人,教师要在继承历史文化中超越传统,成就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教师德性 麦金太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