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美术的现代转型 被引量:17
1
作者 张晓凌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17,共12页
五四既是力图建构以“民主”、“科学”、“进步”、“创造”为核心的新文化的运动,也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这一运动将晚清以来的启蒙现代性推向了一个新高度。以五四精神为依托,中国美术开启了中心价值观的历史性转向,经由“科... 五四既是力图建构以“民主”、“科学”、“进步”、“创造”为核心的新文化的运动,也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这一运动将晚清以来的启蒙现代性推向了一个新高度。以五四精神为依托,中国美术开启了中心价值观的历史性转向,经由“科学化”、“大众化”之途径,迈向了由写意到写实、由雅入俗的价值重构过程,本文从“美术的启蒙与革命”、“科学写实主义思潮与实践”、“大众化思潮与实践”等角度,对五四以来美术的现代转型作了系统性的梳理与分析,对其内在逻辑作了深度的阐释。本文指出,对“全盘西化”、“反传统主义”的质疑与批判,深化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内涵。本文认为,在古与今、中与西的对话与互释中,建构现代性价值体系,正是五四留给当代最珍贵的文化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新文化运动 中国现代美术 科学写实主义 大众化 价值重构 启蒙现代性
原文传递
实践美学与现代性问题 被引量:4
2
作者 章辉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43-149,共7页
 按照精神实质,现代性可分为启蒙现代性和哲学现代性(审美现代性),后者是对前者的反思和批判。从现代性视角来看,实践美学是古典美学,其古典性表现在理性、主体性、人类中心论、科学方法论、审美超越的缺乏、乐观主义历史进步观、古典...  按照精神实质,现代性可分为启蒙现代性和哲学现代性(审美现代性),后者是对前者的反思和批判。从现代性视角来看,实践美学是古典美学,其古典性表现在理性、主体性、人类中心论、科学方法论、审美超越的缺乏、乐观主义历史进步观、古典自由观、现实主义文艺观等方面。由于其思想资源来自西方古典美学,实践美学无法回应审美现代性的一系列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美学 启蒙现代性 哲学现代性 审美现代性 人类中心论 科学方法论 现实主义
原文传递
论张炜小说现代性的张力 被引量:1
3
作者 俞春玲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66-69,共4页
现代性是一个复杂的、多层面的概念 ,人们对现代性的关注角度和认识程度 ,随社会变迁发生变化。张炜一度被认为是反现代性的 ,实际上他的创作正见证抑或预言了人们对现代性认识的不断深化 ,其作品中的某些犹疑。
关键词 现代性 启蒙现代性 审美现代性 张力
下载PDF
现代性视阈与批判理论 被引量:1
4
作者 朱国华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7年第4期81-86,共6页
现代性这一概念在当代学术语境中用法复杂,从语源学上来看,现代性作为"现时代的特性",它将一切价值的基点安置在现在甚至未来。在对现代性的客观含义进行阐释时,社会理论家们将现代性或者理解为某种历时性、区隔性的属性,或... 现代性这一概念在当代学术语境中用法复杂,从语源学上来看,现代性作为"现时代的特性",它将一切价值的基点安置在现在甚至未来。在对现代性的客观含义进行阐释时,社会理论家们将现代性或者理解为某种历时性、区隔性的属性,或者理解为某种总体性社会状况,或者理解为某种新兴信念的初步实现。现代性所遵循的规范性内容是基于主体性原则以及理性的公共使用即合理化基础上的各领域的自主性。各种左派、右派等思想家对现代性的攻击和辩护则使得现代性呈现了内在弊病。通过哈贝马斯与利奥塔的论战,在审美现代性视阈下的启蒙现代性在现代社会的可能意义得以充分凸显,并为重新思考法兰克福学派的现代性理论目标提供了一个观测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现代性 审美现代性 法兰克福学派 现代性视阈
下载PDF
世界的“祛魅”与现代精神世界的重建——由马克斯·韦伯展开的思考 被引量:8
5
作者 韩升 李筱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7-56,共10页
对于韦伯而言,世界的“祛魅”意味着人类认知和理解世界方式的重大转变,以理性化为本质特征的科学话语取代了以信仰为本质特征的宗教话语成为最重要的世界叙事方式。世界的“祛魅”是现代性启蒙精神的重要表现,为人类实现自我解放和社... 对于韦伯而言,世界的“祛魅”意味着人类认知和理解世界方式的重大转变,以理性化为本质特征的科学话语取代了以信仰为本质特征的宗教话语成为最重要的世界叙事方式。世界的“祛魅”是现代性启蒙精神的重要表现,为人类实现自我解放和社会解放提供了思想前提,但也引发了人类价值取向领域内的“诸神之争”,造成了社会的体制化、非人化和彻底的官僚化,抹杀了西方文明中提倡的自主个性。众多西方思想家对世界“祛魅”引发的社会隐忧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性反思,中国传统的儒家伦理也为现代精神世界的重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面对“祛魅”带来的精神困顿和意义迷失,现代人要积极致力于建构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斯·韦伯 祛魅 理性化 精神世界 现代性启蒙
下载PDF
在“批判启蒙”与“审美批判”之间——构建“全面的现代性” 被引量:5
6
作者 刘悦笛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35-41,共7页
“现代性”作为来自欧洲的观念,在历史上不断得到反思,主要存在两类反思的理路一类可称之为“泛审美现代性”,以波德莱尔为起点,中经齐美尔,直到福柯那里结束,他们面对现代性皆持一种“审美批判”的态度;另一类可称之为“批判启蒙现代性... “现代性”作为来自欧洲的观念,在历史上不断得到反思,主要存在两类反思的理路一类可称之为“泛审美现代性”,以波德莱尔为起点,中经齐美尔,直到福柯那里结束,他们面对现代性皆持一种“审美批判”的态度;另一类可称之为“批判启蒙现代性”,也就是在批判启蒙基础上来实现启蒙的“现代性”思想,它以韦伯为起点,直接穿越了从阿多诺到哈贝马斯的法兰克福学派两代哲学家。实际上,人们可以在这两种“反思现代性”之间“执两用中”,从而构建一种崭新的“全面的现代性”。这种现代性的“全面性”,就体现在“以审美中和主体性”、“以审美中介纵向理性”、“以审美平衡文化分化”、“以审美规划社会尺度”,从而走向一种“主体间性的交往原则”、“横向理性—感性的图景”、“文化间性的对话主义”和“新感性—理性社会”的通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泛审美现代性 批判启蒙现代性 全面的现代性
原文传递
“学堂乐歌”创作中的“经世致用”思想 被引量:6
7
作者 李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99-102,共4页
“学堂乐歌”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一次启蒙运动 ,是中国音乐史上第一次真正开始自觉地吸收西方音乐的开端 ,由于长期以来儒家“经世致用”思想的浸润 ,这场运动所考虑的并不是关于音乐在美学上的作用 ,而是试图以“乐歌”来改变国民... “学堂乐歌”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一次启蒙运动 ,是中国音乐史上第一次真正开始自觉地吸收西方音乐的开端 ,由于长期以来儒家“经世致用”思想的浸润 ,这场运动所考虑的并不是关于音乐在美学上的作用 ,而是试图以“乐歌”来改变国民的精神、以“乐歌”来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堂乐歌 "经世致用"思想 现代音乐启蒙 中国 音乐史
下载PDF
启蒙视域中的知识分子神话解读 被引量:3
8
作者 何建良 杨向荣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8-121,共4页
西方现代性视域下的启蒙精神具有双重伦理目标:批判性与自反性。中国的启蒙在继承欧洲启蒙批判性精神的同时却忽略了自反性精神。自反性精神的缺失带来了当下知识分子的由批判型到专家型的角色转变,同时也创造了一个关于知识分子的启蒙... 西方现代性视域下的启蒙精神具有双重伦理目标:批判性与自反性。中国的启蒙在继承欧洲启蒙批判性精神的同时却忽略了自反性精神。自反性精神的缺失带来了当下知识分子的由批判型到专家型的角色转变,同时也创造了一个关于知识分子的启蒙神话:不关注自身的启蒙,但却以启发和提高民众为己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启蒙 知识分子 批判性 角色转变
下载PDF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启蒙论争——兼论在现代性困境中重提中国的启蒙问题
9
作者 马雪影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9-63,共5页
现当代西方思想界由康德启蒙哲学的价值分裂出发,从启蒙的理性根基、启蒙型塑的社会价值原则以及启蒙的道德规划诸方面清理启蒙之于现代性困境的责任,形成了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启蒙论争的话语境遇。实际上,现当代西方思想界在批判启蒙理... 现当代西方思想界由康德启蒙哲学的价值分裂出发,从启蒙的理性根基、启蒙型塑的社会价值原则以及启蒙的道德规划诸方面清理启蒙之于现代性困境的责任,形成了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启蒙论争的话语境遇。实际上,现当代西方思想界在批判启蒙理性的绝对霸权与价值分裂时,不仅无法针对康德,甚至还隐含了回到康德的逻辑诉求。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重提启蒙问题依然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后现代性 现代性困境 启蒙
下载PDF
试论尹湛纳希的近代民族启蒙思想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格吉乐图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17-21,共5页
尹湛纳希是蒙古族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积极吸收儒家思想和近代初步民主主义思想,探索并重构蒙古族文化精神,通过他的理论著述与小说创作,推动了蒙汉文学以及文化关系的交流和发展。他批评蒙古地区的封建思想专制和释教蒙昧主义,提... 尹湛纳希是蒙古族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积极吸收儒家思想和近代初步民主主义思想,探索并重构蒙古族文化精神,通过他的理论著述与小说创作,推动了蒙汉文学以及文化关系的交流和发展。他批评蒙古地区的封建思想专制和释教蒙昧主义,提倡文化教育的普及,追求读书明理,形成了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提倡民族平等和民族进步的近代民族启蒙思想。本文从民族自识观、民族平等观和民族发展观三个方面分析了他的近代民族启蒙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尹湛纳希 近代民族启蒙思想 民族自识观 民族平等观 民族发展观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何干之的启蒙思想 被引量:1
11
作者 康桂英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46-48,共3页
20世纪30年代,何干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开启了研究中国近代思想运动史的先河,其《近代中国启蒙运动史》着重展示了他对启蒙思想的理解和认识。何干之的启蒙思想注重精英人物的启蒙作用,主张社会政治运动与思想运动相结合,突出抗... 20世纪30年代,何干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开启了研究中国近代思想运动史的先河,其《近代中国启蒙运动史》着重展示了他对启蒙思想的理解和认识。何干之的启蒙思想注重精英人物的启蒙作用,主张社会政治运动与思想运动相结合,突出抗战救亡主题,充分显示了其学术研究心系天下的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干之 《近代中国启蒙运动史》 启蒙 抗战救亡
下载PDF
论“东京鲁迅”与中国近代思想启蒙
12
作者 傅建安 崔昊 《城市学刊》 2017年第1期105-108,共4页
"东京鲁迅"是鲁迅一生思想的起点。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创作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科学史教篇》《人之历史》等一系列长文,表达了其最初的启蒙理念。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他倡导"不折中"、"不妥协&qu... "东京鲁迅"是鲁迅一生思想的起点。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创作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科学史教篇》《人之历史》等一系列长文,表达了其最初的启蒙理念。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他倡导"不折中"、"不妥协"的启蒙态度;在如何启蒙的问题上,他提出必须"尊个性"、"张精神";并且他还率先明确提出"立人"的思想主张,由"立人"而实现"立国"的梦想。在启蒙运动正式开始之前,"东京鲁迅"就以其思想的前瞻性指出了启蒙运动发展的方向和道路。"东京鲁迅"在鲁迅个人思想发展史乃至在东西方思想发展史中都具有非凡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京鲁迅” 近代思想启蒙 影响
下载PDF
精英文化对于中国现代化转型期大众文化的意义--从大众媒介的视角出发
13
作者 王洁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2-44,共3页
改革开放以来,大众文化成为中国目前主导的文化形态。然而,大众文化具有的负面价值削弱了其在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期的积极作用。因此,精英文化之于中国大众文化的特定历史意义在于,精英文化能够对大众文化进行必要的文化启蒙,用形而上... 改革开放以来,大众文化成为中国目前主导的文化形态。然而,大众文化具有的负面价值削弱了其在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期的积极作用。因此,精英文化之于中国大众文化的特定历史意义在于,精英文化能够对大众文化进行必要的文化启蒙,用形而上的纬度提升大众媒体和大众文化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内涵,使得大众文化的发展符合中国现代化转型的内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英文化 大众文化 现代化转型 文化启蒙
下载PDF
从科举考试兴衰审视现代考试
14
作者 应书增 《湖北招生考试》 2004年第24期25-27,共3页
科举考试制度的废除有其内在与外在的原因,废除科举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如何看待旧科举考试,及其兴衰成败,自然有它的历史必然性;但重新审视科举考试,会给现代考试带来很多启示。
关键词 科举考试 兴衰 现代考试 启示
原文传递
《颜氏家训》的人文关怀及现代启示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李鹏辉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6-111,共6页
《颜氏家训》是我国家训里程碑式的著作。它集前代家训之大成,不仅以内容的丰富性、理论的系统性,文体的范式性,将家庭教育与社会大众化生活紧密结合,事理与亲情融合,言训与心育并用,而且在严肃的道统传承和尊长期待中包含了浓郁、细致... 《颜氏家训》是我国家训里程碑式的著作。它集前代家训之大成,不仅以内容的丰富性、理论的系统性,文体的范式性,将家庭教育与社会大众化生活紧密结合,事理与亲情融合,言训与心育并用,而且在严肃的道统传承和尊长期待中包含了浓郁、细致、深远的人文关怀。在社会高速发展,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从观念到内容急需与时俱进的今天,我们以应试为功利目标的学校教育,在物化倾向重荷下向空心化、概念化、教条化嬗变的家庭教育,可以从中获得一点中国特色的人文关怀的启示,使我们在面对人、教育人、塑造人的百年工程中更富有人性化、人情味,更长于情感的、心灵的沟通与感召,从而促进青少年人文心理的建构,使他们逐步成长为走向世界的当代中国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氏家训 人文关怀 现代启示
下载PDF
军国民教育思潮对当代军事体育及国防建设的启示 被引量:19
16
作者 陈晴 《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1-5,共5页
军国民教育是我国近代重要的教育思潮之一,其目的是“寓兵于民”“强兵富国”,在增强国民体质,振奋民族精神,抗击外来侵略,推进中国体育和教育的近代化过程中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今日世界并不太平,地区间的民族矛盾还很突出,霸权主义和... 军国民教育是我国近代重要的教育思潮之一,其目的是“寓兵于民”“强兵富国”,在增强国民体质,振奋民族精神,抗击外来侵略,推进中国体育和教育的近代化过程中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今日世界并不太平,地区间的民族矛盾还很突出,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我们今天的国防建设和军事体育可以从该思潮中求得借鉴,获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国民教育 近代思潮 军事体育教育 国防建设 启示
下载PDF
柏拉图《理想国》的教育思想及启示 被引量:13
17
作者 舒易红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289-291,共3页
希腊大哲学家兼教育家柏拉图的名著《理想国》,蕴涵着丰富的、迄今仍熠放着启示光芒的教育思想。它对于我国教育的改革特别是长时期存在的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德育水平滑坡、素质教育难以落实等问题的解决颇有启迪意义。
关键词 《理想国》 教育思想 现代启示
下载PDF
大汉帝国的正义观念及其现代启示——《白虎通义》之“义”的诠释 被引量:9
18
作者 黄玉顺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15,共7页
《白虎通义》所列举的制度规范的那些具体条款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它所传达的大汉帝国所赖以制定那些制度规范的一般正义原则,那其实乃是"古今之通义",因而具有特别重要的现代启示意义。
关键词 白虎通义 大汉帝国 正义原则 制度规范 现代启示
下载PDF
简论张之江先生的国术技击观 被引量:10
19
作者 周伟良 《中华武术(研究)》 2017年第3期6-11,共6页
张之江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将领,同时也是近代武术运动的重要倡导者与奠基人。从中央国术馆的建立到创办中央国立体育专科学校,从制定规则举办"国术考试"到组织出版国术书刊撰写文章,从率团赴南洋诸国到中国武术首度惊... 张之江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将领,同时也是近代武术运动的重要倡导者与奠基人。从中央国术馆的建立到创办中央国立体育专科学校,从制定规则举办"国术考试"到组织出版国术书刊撰写文章,从率团赴南洋诸国到中国武术首度惊艳奥运会……,处处都倾注了张之江先生的热情与心血。即便到了晚年,其念兹在兹的,依然是武术。文章就张之江先生的国术技击观及相关问题进行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之江 国术 技击观 当代启示
原文传递
建国以来我国榜样教育的发展轨迹及现代启示 被引量:6
20
作者 薛晓萍 王海霞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94-98,共5页
作为榜样,无论是其道德境界还是道德行为都是一定历史时代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的反映,集中体现了特定的时代精神,是特定历史时空社会文明建构的方向。通过对建国以来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榜样典范进行梳理,总结了我国榜样教育的发展轨迹... 作为榜样,无论是其道德境界还是道德行为都是一定历史时代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的反映,集中体现了特定的时代精神,是特定历史时空社会文明建构的方向。通过对建国以来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榜样典范进行梳理,总结了我国榜样教育的发展轨迹及其经验,提出榜样的真实性是道德教育的基本前提;榜样的时代性是道德教育的必然要求;榜样的多样性是道德教育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榜样教育 道德教育 发展轨迹 现代启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