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imits of Fidelity 被引量:8
1
作者 葛浩文 林丽君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9,112,共10页
本主旨发言探讨文学翻译,尤其关注当代中国小说翻译。讨论聚焦翻译中的忠实,具体议题为忠实的限度。通过援引译事译例,就翻译中国小说是否应当保持忠实表达自己的观点。讲者首先分享自己阅读及翻译现当代中国小说的经验,并对“译文优于... 本主旨发言探讨文学翻译,尤其关注当代中国小说翻译。讨论聚焦翻译中的忠实,具体议题为忠实的限度。通过援引译事译例,就翻译中国小说是否应当保持忠实表达自己的观点。讲者首先分享自己阅读及翻译现当代中国小说的经验,并对“译文优于或改进了原文”提出理性思考:这一说法到底是挖苦式赞美还是言之成理?接下来,讲者分析饱受争议的“创造性翻译”。当人们指出或指责译者在进行创造性翻译时,他究竟想表达什么?创造性翻译是违反原则的逾矩,还是为使译文更加顺畅的必要之举?此外,讲者还进一步阐释西方读者阅读一部非西方国家小说时,为何倾向于将其当作原语国家的代表。发言最后回到“忠实”与“可读性”的对立之上,呼吁译者在面对文化交流中一直存在的单向不平等时,抵制归化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萧红 莫言 经典外译 忠实 异化 归化
下载PDF
召唤与响应:中国现代小说风景修辞的张力建构 被引量:5
2
作者 郭晓平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5-25,共11页
救世宗旨和社会担当,一直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内驱力。在叙事层面,修辞机制成为风景话语由文学实践层面到达现实实践层面的途径和策略。对于中国现代小说的风景书写来说,最重要的修辞策略在于建立一种差异性的张力机制。它来自作者... 救世宗旨和社会担当,一直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内驱力。在叙事层面,修辞机制成为风景话语由文学实践层面到达现实实践层面的途径和策略。对于中国现代小说的风景书写来说,最重要的修辞策略在于建立一种差异性的张力机制。它来自作者视野与读者期待的错位,风景意义和风景意味之间的差异,同时根植于个体独特的生命体验。这种张力机制,始终将人放在中心位置,在个人与时代的张力冲突中,记录着民族觉醒与抗争的艰难历程,书写着时代洪流中自我意识觉醒与主体性建构的生命痛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现代小说的风景才真正成为了"人"的风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小说 风景修辞 张力建构
下载PDF
中国现代小说叙事模式与《圣经》文本 被引量:3
3
作者 杨剑龙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2-98,共7页
在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下,不少中国现代作家在小说创作中受到《圣经》文本的濡染,构成了小说创作的罪孽与忏悔、堕落与拯救、受难与皈依等叙事模式。他们在创作中,努力摆脱中国古典小说的伦理教诲传统模式,注重人的外部世界的观照与英雄叙... 在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下,不少中国现代作家在小说创作中受到《圣经》文本的濡染,构成了小说创作的罪孽与忏悔、堕落与拯救、受难与皈依等叙事模式。他们在创作中,努力摆脱中国古典小说的伦理教诲传统模式,注重人的外部世界的观照与英雄叙事的传统模式;将对人的处境与出路的思考置予重要的位置,注重于人的内在心灵的袒露与展示、平民百姓人生的关注与描写,使中国现代小说的叙事向现代化迈进了一大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小说 叙事模式 《圣经》
下载PDF
中国现代小说中的异域想像 被引量:3
4
作者 沈庆利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13-123,共11页
现代意义上的异域小说,是与近代异域观念的形成密切相关的.现代作家更多地把一种深广凝重的文化心理内蕴贯注到了异域想像之中.他们在想像西方的过程中始终不能忘怀自己背后的祖国,其构造的西方镜像也更多地折射出复杂矛盾的文化心理人... 现代意义上的异域小说,是与近代异域观念的形成密切相关的.现代作家更多地把一种深广凝重的文化心理内蕴贯注到了异域想像之中.他们在想像西方的过程中始终不能忘怀自己背后的祖国,其构造的西方镜像也更多地折射出复杂矛盾的文化心理人格;与之形成对照的是,他们总是把浪漫瑰丽的异域情调与中国以外的"东方"异域想像扭结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域想像 中国现代小说 文化心理内蕴
原文传递
超越情节诗学的审美创新:中国现代小说的回旋叙事
5
作者 杨艳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9-24,共6页
中国现代小说的回旋叙事通过叙事要素的回旋复现,形成了具有向导作用的意义标志。一是以情节的回旋复现为基础,保留了传统回旋叙事的特点;二是以意象为基础,具有现代意象化叙事特征。回旋叙事构建了一种潜在叙事进程,并在中国现代小说... 中国现代小说的回旋叙事通过叙事要素的回旋复现,形成了具有向导作用的意义标志。一是以情节的回旋复现为基础,保留了传统回旋叙事的特点;二是以意象为基础,具有现代意象化叙事特征。回旋叙事构建了一种潜在叙事进程,并在中国现代小说中担当了故事情节的安排者、叙事速度的掌控者和情感旋律的演奏者。中国现代小说中回旋叙事“超越情节诗学”的审美创新,既来自域外小说的刺激,也与传统叙事的创造性转化相关。多层回旋叙事在由传统的情节中心叙事向现代风格、情调叙事过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小说 回旋叙事 审美创新 情节诗学
下载PDF
家范的文学演绎——中国现代小说家族视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宏 《大连大学学报》 2003年第1期63-66,共4页
从中国文化的核心部分"家族文化"角度审视中国现代小说。通过对家族文化的代表文献"家范"的形成及内容的梳理,考察其对作为同一文化层面的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从宏观、微观的不同角度把握现代小说作品所演绎的传统... 从中国文化的核心部分"家族文化"角度审视中国现代小说。通过对家族文化的代表文献"家范"的形成及内容的梳理,考察其对作为同一文化层面的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从宏观、微观的不同角度把握现代小说作品所演绎的传统家范在转型期的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状态,说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学之间仍具有的某种脐血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家族文化 现代小说 现代文学 家族情绪
下载PDF
20世纪上半期中国现代小说在英语世界的翻译和传播 被引量:1
7
作者 马会娟 厉平 《翻译界》 2016年第2期40-54,137,共16页
中国现代文学肇始于五四时期,1930年出版的密尔斯的《中国当代短篇小说选》是英语世界最早的中国现代小说英译小说选集。目前中国现代小说英译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多数研究仍局限于个别译者或译本的案例研究,缺乏对中国现代小说... 中国现代文学肇始于五四时期,1930年出版的密尔斯的《中国当代短篇小说选》是英语世界最早的中国现代小说英译小说选集。目前中国现代小说英译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多数研究仍局限于个别译者或译本的案例研究,缺乏对中国现代小说英译的历史性宏观描写研究。本文对20世纪上半期英语世界出版的中国现代小说英译的整体状况进行了考察,探讨了这一阶段中国现代小说在英美两国的翻译、传播状况及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小说 翻译 英语世界
原文传递
酝藉者和浮慧者——中国现代小说的两大技巧模式
8
作者 黄维樑 《语文学刊》 2017年第1期1-8,共8页
《文心雕龙》的《知音》篇,有"酝藉"和"浮慧"二语。笔者借它们来形容中国现代小说的两大技巧模式。酝藉者,含蓄也;小说技巧中的具体呈现法,或称客观叙事法,属于"酝藉"。浮慧者,外露的聪明也;小说技巧中... 《文心雕龙》的《知音》篇,有"酝藉"和"浮慧"二语。笔者借它们来形容中国现代小说的两大技巧模式。酝藉者,含蓄也;小说技巧中的具体呈现法,或称客观叙事法,属于"酝藉"。浮慧者,外露的聪明也;小说技巧中的夹叙夹议法,属于"浮慧"。鲁迅的《药》、吴组缃的《官官的补品》等小说,好用象征、反讽等手法,属于"酝藉";钱锺书的《围城》等小说,好用比喻,好发议论,属于"浮慧"。中国现代的某些文学批评家,受西方理论影响,论小说时重具体呈现法而轻夹叙夹议法。这两种手法各有优胜,同样值得欣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小说 技巧 酝藉 浮慧 文心雕龙
下载PDF
世界文学与中国现代小说
9
作者 林晓霞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20年第2期318-334,共17页
歌德在19世纪20年代后期对世界文学的创造性阐释有助于后拿破仑时代的形塑。世界文学的复兴已成为当今东西方学者关注的另一个前沿理论课题。尽管学者们经常争论全球化对比较文学发展的有利或不利的影响,好像全球化是受文化环境变化影... 歌德在19世纪20年代后期对世界文学的创造性阐释有助于后拿破仑时代的形塑。世界文学的复兴已成为当今东西方学者关注的另一个前沿理论课题。尽管学者们经常争论全球化对比较文学发展的有利或不利的影响,好像全球化是受文化环境变化影响的既存实体,本文认为伴随着欧洲中心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的消除,以及东方文化和文学的崛起而呈现出来的物质、文化和知识生产的全球化是有助于世界文学的发展的。此外,本文还以流散知识分子埃里希·奥尔巴赫、爱德华·赛义德、凌叔华为例,对世界文学与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及其关系进行了概述及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学 中国现代小说 埃里希·奥尔巴赫 爱德华·萨义德 凌叔华
下载PDF
中国现代小说中的死亡意象及其文化隐喻
10
作者 王小环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6-139,共4页
在中国现代小说中,死亡叙事文本中如铁屋子、家、旷野等特殊意象与中国社会、中国传统文化和知识分子精神困境之间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这些文化场景包含着人类精神世界的信仰和特定的文化价值观,沉淀着现代作家特定的心理感受,体现出... 在中国现代小说中,死亡叙事文本中如铁屋子、家、旷野等特殊意象与中国社会、中国传统文化和知识分子精神困境之间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这些文化场景包含着人类精神世界的信仰和特定的文化价值观,沉淀着现代作家特定的心理感受,体现出对生命敬畏的历史性内涵,拓展了中国现代小说死亡叙事的审美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小说 死亡意象 文化隐喻
下载PDF
中国现代小说中的祥林嫂型女性
11
作者 王吉鹏 李红艳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62-67,共6页
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形象是中国下层劳动妇女的代表 ,祥林嫂形象出现后 ,现代作家塑造了一大批命运及精神气质与祥林嫂十分相似的劳动妇女形象。阶级、父权的压迫 ,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 ,共同造就了妇女的悲惨命运。从祥林嫂妇女形象中 。
关键词 中国 现代小说 祥林嫂型 女性 鲁迅 宗法制度 批判意识
下载PDF
美国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的美学范式与谱系
12
作者 李松 陈国伟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7-140,159,160,共16页
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美国的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思想多元,成就斐然。其书写路径最具代表性的是夏志清的新批评美学、许芥昱的政治美学以及王德威的后现代主义美学。不同时期美学范式的变迁反映了中美关系变迁、西方文学理论思潮冲击以及... 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美国的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思想多元,成就斐然。其书写路径最具代表性的是夏志清的新批评美学、许芥昱的政治美学以及王德威的后现代主义美学。不同时期美学范式的变迁反映了中美关系变迁、西方文学理论思潮冲击以及汉学史的内在流变等诸多因素。内外因素交织的历史语境生成了文学性历史与历史性文学的辩证以及解构主义思路。通过考察三位华裔学者不同的美学范式与交叉谱系,可以更好地揭示美国的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的整体脉络,为国内文学史研究提供互鉴与交流的跨文化阐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小说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学》 《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 美学范式 文学史谱系
下载PDF
张爱玲研究的死胡同——论夏志清先生对张爱玲的“捧杀” 被引量:4
13
作者 袁良骏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2期16-22,共7页
夏志清先生的张爱玲论,自有他的机遇和贡献;然而,他对张爱玲的过分溢美甚至吹捧,特别是他对《秧歌》、《赤地之恋》等"反共反华"坏作品的廉价吹捧,已经产生了十分恶劣的影响。夏先生对张爱玲所做的,正是"捧杀"——... 夏志清先生的张爱玲论,自有他的机遇和贡献;然而,他对张爱玲的过分溢美甚至吹捧,特别是他对《秧歌》、《赤地之恋》等"反共反华"坏作品的廉价吹捧,已经产生了十分恶劣的影响。夏先生对张爱玲所做的,正是"捧杀"——这大概是夏先生始料所不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志清 《中国现代小说史》 张爱玲 “捧杀”
下载PDF
“夏氏范式”与新文学史编著——兼评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 被引量:3
14
作者 汤振纲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0-25,共6页
从文学史撰著方法层面看,夏志清先生《中国现代小说史》的意义在于:其比较方法带给文学史写作的通观视野,与文本细读伴随而生的文学史编著的个性化策略,以及"一炉而冶"的文学史史传模式。
关键词 夏志清 比较方法 文本细读 一炉而治
下载PDF
“道德视景”与“感时忧国”: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再审视 被引量:2
15
作者 乔琦 邓艮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3-123,共11页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受“新批评”派及利维斯《伟大的传统》之影响,早已是学界老生常谈的事实。但为什么是“新批评”和“大传统”,亦即新批评和大传统如何影响着夏氏的选择和批评判断,以及这种“影响”在什么意义上才是有效的,却...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受“新批评”派及利维斯《伟大的传统》之影响,早已是学界老生常谈的事实。但为什么是“新批评”和“大传统”,亦即新批评和大传统如何影响着夏氏的选择和批评判断,以及这种“影响”在什么意义上才是有效的,却缺少追问。从道德的形式到形式的道德,夏氏孜孜矻矻于小说史对“道德视景”的呈现,在其持久的道德热情背后,映射出的是一个华人知识分子有关家国和文化传统的道德焦虑及其孤悬海外的道德身影。当我们对这部问世已60年的著作重审细读可以发现,夏氏认同、珍视中国现代小说“感时忧国”的大传统,正是其当年孤悬海外、反观故国时,以学术研究的形式而“感忧”的道德生活与道德抉择,以小说史的写作来完成对自身生命“不完整”的补偿和深切拥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志清 《中国现代小说史》 “形式”的道德 道德视景 感时忧国
下载PDF
《狂人日记》:中国现代小说史的叙述端点 被引量:1
16
作者 姜异新 《励耘学刊》 2022年第1期230-245,M0011,M0012,共18页
在以“五四”为主轴的现代性视野下的主流文学史讲述中, 1918年发表于《新青年》的《狂人日记》成为中国现代小说史的开端。然而, 1917年陈衡哲便发表了白话小说《一日》, 1915年李劼人已在成都创作《儿时影》等白话小说。中国现代小说... 在以“五四”为主轴的现代性视野下的主流文学史讲述中, 1918年发表于《新青年》的《狂人日记》成为中国现代小说史的开端。然而, 1917年陈衡哲便发表了白话小说《一日》, 1915年李劼人已在成都创作《儿时影》等白话小说。中国现代小说的发生学研究逐步挑战主流文学史叙述,由小说这一视角出发重思何为现代、何以现代、何以开端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从语言工具、主体意识、文学场域三个方面进人这一问题域,论证《狂人日记》所具有的统摄力及其何以成为中国现代小说史的叙述端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人日记》 《一日》 李劼人 中国现代小说史
下载PDF
细读比较、道德视景、悲剧意识——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批评体系的建构 被引量:1
17
作者 董卉川 赵艺佳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133-138,共6页
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在海外汉学以及中国现代文学学术史上都有重要影响,它带来了1970年代以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范式的转型。中国传统文化与英美文化共同滋养了夏志清,他以文本细察与比较的批评方法、道德视景的批评视野、悲剧... 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在海外汉学以及中国现代文学学术史上都有重要影响,它带来了1970年代以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范式的转型。中国传统文化与英美文化共同滋养了夏志清,他以文本细察与比较的批评方法、道德视景的批评视野、悲剧意识的批评内蕴,建构出独特的批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志清 中国现代小说史 批评体系
下载PDF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研究的多维透视 被引量:1
18
作者 许永宁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8-132,共5页
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研究,以整合与汇通中西文学文本为蓝本,以综合与理解中西文学观念为方法,自成一体,形成了特有的研究体系和范式,其独特的审美体验与经验,以及"同情"与"讽刺"兼重的审美情怀,将"文学之为文... 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研究,以整合与汇通中西文学文本为蓝本,以综合与理解中西文学观念为方法,自成一体,形成了特有的研究体系和范式,其独特的审美体验与经验,以及"同情"与"讽刺"兼重的审美情怀,将"文学之为文学"的独特存在揭示出来。与此同时,厘清了"理性"与"科学"之于文学的功用弊害,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开风气之先。夏志清的小说史研究摆脱了审美与价值取向之外的政治观念和机械的理性观念,从而促使我们不断地反思过往的研究中文学的审美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志清 《中国现代小说史》 小说研究 文学观念
下载PDF
“公正”而“客观”的文学史?——由夏志清和曹聚仁的文学史书写谈起
19
作者 徐敏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61-64,共4页
在文学史的"文学"与"历史"这两端中,曹聚仁以史家的身份强调"史"的客观真实;而夏志清自居"文学批评家"宣布文学批评标准的公正无偏。但仔细阅读两部文学史著将会发现,个人经验在两部文学史写... 在文学史的"文学"与"历史"这两端中,曹聚仁以史家的身份强调"史"的客观真实;而夏志清自居"文学批评家"宣布文学批评标准的公正无偏。但仔细阅读两部文学史著将会发现,个人经验在两部文学史写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客观公正与主观偏见在文学史写作中向来相互依存,难以分割。本文由此提出另一种文学史书写的可能——亲历文学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小说史》 《文坛五十年》 夏志清 曹聚仁 亲历文学史
下载PDF
中国现代小说史编撰体例中的“作家论”模式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海生 吴玉玉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88-90,共3页
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开创了中国现代小说史编撰体例的"作家论"模式,这一模式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杨义的同名著作中得以拓展和完善,九十年代以来的现代小说史编撰实践中这一模式继续得以继承,并呈现出新的视角和尝试... 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开创了中国现代小说史编撰体例的"作家论"模式,这一模式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杨义的同名著作中得以拓展和完善,九十年代以来的现代小说史编撰实践中这一模式继续得以继承,并呈现出新的视角和尝试。通过对这三个阶段具有代表性的小说史著作的分析评价,以勾勒出"作家论"模式的演变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小说史 编撰体例 作家论 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