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0篇文章
< 1 2 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世纪传教士研究福州方言的几种文献资料 被引量:18
1
作者 陈泽平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4-38,61,共6页
本文介绍 1 9世纪英美传教士、外交官著述的福州方言文献资料 ,简要介绍其内容、特点和学术价值 ,也介绍其主要作者的个人背景资料。
关键词 19世纪 福州方言 传教士
下载PDF
晚清传教士关于教会学校英语教学的争论 被引量:15
2
作者 顾卫星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8-22,共5页
19世纪 6 0年代以后 ,教会学校逐步增设英语课程。但为了有效地传播基督教思想 ,传教士们随后对教会学校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展开了争论。 1890年传教士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这场争论达到顶峰 ,直至 1896年“中国教育会”第二届年会以正... 19世纪 6 0年代以后 ,教会学校逐步增设英语课程。但为了有效地传播基督教思想 ,传教士们随后对教会学校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展开了争论。 1890年传教士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这场争论达到顶峰 ,直至 1896年“中国教育会”第二届年会以正方的胜出而暂告结束 ,但其后余波未平。传教士们关于教会学校英语教学问题长时间、全面、激烈争论的真正目的并不是为了促进中国英语教学的发展 ,而是出于使中国彻底基督化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会学校 英语教学 晚清 传教士 争论
下载PDF
《中国丛报》与中国历史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吴义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9-91,共13页
《中国丛报》是由美国传教士创办、1832-1851年发行于广州等地的综合性英文月刊。这份刊物不仅报道时政新闻,而且发表了大量关于中国的学术论文,在西方学术界重构关于中国的知识体系过程中具有显著地位。它所发表的关于中国历史的文章,... 《中国丛报》是由美国传教士创办、1832-1851年发行于广州等地的综合性英文月刊。这份刊物不仅报道时政新闻,而且发表了大量关于中国的学术论文,在西方学术界重构关于中国的知识体系过程中具有显著地位。它所发表的关于中国历史的文章,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这些文章对中国传统史学著作和19世纪中期以前天主教传教士关于中国历史文化的观念提出质疑,发表了众多评论中国史学著作和西方学术界的中国历史研究著作的文章,主张重写中国史,就中国历史上的一些关键性问题提出了具有深远影响的观点。该刊还将一些中国历史文化典籍作了翻译或评介。这些,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上都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丛报》 中国研究 中国历史研究 传教士 中西文化交流
下载PDF
福音、医学与政治:近代中国的麻风救治 被引量:19
4
作者 刘家峰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0-99,共10页
明清以来中国各地就有隔离、救济麻风病人的传统,但为什么近代中国的麻风救治事业是传教士而不是中国人担当主要角色呢?文章从福音(传教)、医学和政治三个方面做了分析。传教士在中国的麻风救治,从一开始就有两个明确的目标:救人与救灵... 明清以来中国各地就有隔离、救济麻风病人的传统,但为什么近代中国的麻风救治事业是传教士而不是中国人担当主要角色呢?文章从福音(传教)、医学和政治三个方面做了分析。传教士在中国的麻风救治,从一开始就有两个明确的目标:救人与救灵。中国传统中对待麻风病人也有消极的一面:即非科学的理解、冷漠、歧视甚至是残暴,导致传统慈善精神在麻风救治领域的缺失。医学方面,传教士医生能追踪到当时最先进的药品和治疗理念,而中国传统医学在处理麻风病方面无能为力。政治方面,中国基督徒精英认识到麻风救治中的主权问题,组织了中华麻疯救济会,并极力推动国家承担救治麻风的责任,但国民政府在内忧外患、政经交困的局势下根本无心也无力去谋划这一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 传教士 麻风病 中华麻疯救济会
下载PDF
传教士与中国音乐:以苏维廉为例 被引量:17
5
作者 宫宏宇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3-141,共9页
19世纪来华的传教士绝非一个观念上统一的、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没有变化的群体,对待来华的传教士不应一概而论,而应具体分析。以苏维廉为例,他在五声音阶、旋律、工尺谱等方面都有不同于其他一些传教士的看法。此例说明,在中西文化交流的... 19世纪来华的传教士绝非一个观念上统一的、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没有变化的群体,对待来华的传教士不应一概而论,而应具体分析。以苏维廉为例,他在五声音阶、旋律、工尺谱等方面都有不同于其他一些传教士的看法。此例说明,在中西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有些传教士不仅是西学的传播者,也是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的吸收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教士 中国音乐 苏维廉 中西音乐交流 五声音阶 工尺谱
下载PDF
西方传教士眼中的羌族神灵信仰 被引量:16
6
作者 邓宏烈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33-139,共7页
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期,基督教在羌族中的传播可谓基督教在华传播事业中的一颗流星。它留给人们的思考是多方面的。其中,基督福音的“圣灵”与羌族原始宗教的“神灵”相遇。于是,福音传播者捧着福音书,按照各自的宗教文化价值取向和经... 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期,基督教在羌族中的传播可谓基督教在华传播事业中的一颗流星。它留给人们的思考是多方面的。其中,基督福音的“圣灵”与羌族原始宗教的“神灵”相遇。于是,福音传播者捧着福音书,按照各自的宗教文化价值取向和经验认知,对羌族原始宗教的神灵信仰做出不同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 圣灵观 传教士 羌族宗教 神灵信仰
原文传递
明清之际西洋音乐在中国内地传播考略 被引量:14
7
作者 汤开建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6-55,共10页
明清之际,西洋音乐随着欧洲商人与传教士的东来传入中国,首先在澳门,并经澳门向中国内地传播。本文勾稽大量中西文史料,对西洋音乐在中国宫廷及民间传播的史实进行了分析,并对明清之际几次西洋乐队进入中国进行了考证,其中很多资料均为... 明清之际,西洋音乐随着欧洲商人与传教士的东来传入中国,首先在澳门,并经澳门向中国内地传播。本文勾稽大量中西文史料,对西洋音乐在中国宫廷及民间传播的史实进行了分析,并对明清之际几次西洋乐队进入中国进行了考证,其中很多资料均为作者发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西洋音乐 中国内地 传播 考证 澳门 传教士 欧洲商人
原文传递
康熙朝宫廷中的西洋医事活动 被引量:15
8
作者 关雪玲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9-111,共13页
康熙时期西洋医学源源不断传入宫中。西洋医学的传入是通过传教士这个媒介来进行的.他们凭借在宫中的一系列医事活动,向清廷展示了一种全新的医学理念和治疗方法。西洋医学之所以在宫中有立足之地,取决于康熙皇帝对西洋医学所持的科学... 康熙时期西洋医学源源不断传入宫中。西洋医学的传入是通过传教士这个媒介来进行的.他们凭借在宫中的一系列医事活动,向清廷展示了一种全新的医学理念和治疗方法。西洋医学之所以在宫中有立足之地,取决于康熙皇帝对西洋医学所持的科学、客观的认同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 康熙年间 宫廷 西洋医学 医生 传教士 西药 治疗方法
原文传递
试论19世纪在华传教士的报刊活动 被引量:8
9
作者 沈继成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8-86,共9页
中国近代报刊业 ,肇始于外国人在华创办的报刊。最先来华办报办刊的外国人是一批基督教传教士。鸦片战争之前 ,少数传教士在南洋及广州等地办了几份中文刊物 ,这是中国近代报刊的萌芽 ;从 1 9世纪 40年代到 90年代 ,大批传教士涉足报刊... 中国近代报刊业 ,肇始于外国人在华创办的报刊。最先来华办报办刊的外国人是一批基督教传教士。鸦片战争之前 ,少数传教士在南洋及广州等地办了几份中文刊物 ,这是中国近代报刊的萌芽 ;从 1 9世纪 40年代到 90年代 ,大批传教士涉足报刊业 ,所办刊物的数量也急剧增加。在华传教士的报刊活动 ,直接将近代新闻纸这个舶来品移植到中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世纪 传教士 报刊
下载PDF
近代来华西方传教士对中国溺婴现象的认识与批判 被引量:14
10
作者 吴巍巍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83-86,90,共5页
近代来华西方传教士对中国溺婴现象给予了广泛的关注并对其进行大量的报道。传教士们普遍认为溺婴在中国各地广泛发生,他们还较为深入地调查了溺婴发生的原因、世人对溺婴的态度及溺婴导致的影响;怀有文化优越感的传教士们还站在西方文... 近代来华西方传教士对中国溺婴现象给予了广泛的关注并对其进行大量的报道。传教士们普遍认为溺婴在中国各地广泛发生,他们还较为深入地调查了溺婴发生的原因、世人对溺婴的态度及溺婴导致的影响;怀有文化优越感的传教士们还站在西方文明本位的立场对溺婴现象进行强烈的批判,并极力鼓吹基督教信仰根治论,体现了其潜在的殖民主义与东方主义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传教士 溺婴 批判
下载PDF
索隐式翻译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岳峰 程丽英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3-37,共5页
本文评介译界较少提及的索隐式翻译并基于哲学阐释学分析该独特的现象。明清时期以耶稣会士为主体的基督教传教士出于"合儒"动机,以类似《圣经》诠释学的独特索隐手法,在儒家经典中探求天主教的证据,力图证明中西宗教主体并... 本文评介译界较少提及的索隐式翻译并基于哲学阐释学分析该独特的现象。明清时期以耶稣会士为主体的基督教传教士出于"合儒"动机,以类似《圣经》诠释学的独特索隐手法,在儒家经典中探求天主教的证据,力图证明中西宗教主体并行不悖,并以相应的理念阐释、翻译儒经。索隐学派经历了滥觞、浸淫与延续三个发展阶段,代表性人物先后主要有利玛窦、卫匡国、利安当、白晋、傅圣泽、马若瑟与理雅各。索隐式翻译引起了古今中外人士褒贬兼具的议论。究其原因,历史背景、知识模块与理念动机的差异造成不同学者对同一文本有着不同的理解,因而分歧是必然且正常的。索隐派触及了中西文化的内核,平心相待其观点有利于儒家文化在世界文明的会通中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隐 翻译 传教士
原文传递
传教士东来与西学传播 被引量:6
12
作者 罗大正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3-47,共5页
从唐朝初年到清朝灭亡千余年间,中西社会历史背景的差异和中国封建统治者对外来传教士执行不同的政策,决定了传教士进入中国的逆顺难易有所不同,在中国所处地位和作为也不尽相同。传教士东来经过了从时断时续发展到持续不断,从以个人来... 从唐朝初年到清朝灭亡千余年间,中西社会历史背景的差异和中国封建统治者对外来传教士执行不同的政策,决定了传教士进入中国的逆顺难易有所不同,在中国所处地位和作为也不尽相同。传教士东来经过了从时断时续发展到持续不断,从以个人来华、在上层中间活动为主发展为以团体来华、深入民间活动为主的历史过程。传教士东来中国不仅手捧圣经,同时也负载着西方最新的科学文化知识,具备在较高层次上从事文化交流的某种素质和条件,除了传播"福音"之外,还参与了众多的科学文化活动,扮演着传播"西学"的重要角色,对中国社会的进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教士 东来 传播 西学
下载PDF
同文馆创办前的中国学校英语教学 被引量:10
13
作者 顾卫星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2-46,共5页
人们一般认为中国学校英语教学肇始于京师同文馆。其实早在鸦片战争前,西方传教士就跟随列强贸易商船而来,在广州、澳门和香港等地建立学校。鸦片战争后到1862年同文馆创办前,他们又在条约制度和炮舰的保护下,在通商口岸城市建立了共约5... 人们一般认为中国学校英语教学肇始于京师同文馆。其实早在鸦片战争前,西方传教士就跟随列强贸易商船而来,在广州、澳门和香港等地建立学校。鸦片战争后到1862年同文馆创办前,他们又在条约制度和炮舰的保护下,在通商口岸城市建立了共约50所教会学校。基督教教义当然是这些学校所开设的最主要课程,但英语作为一种西方语言也随着西学的引入而被列入这些学校的课程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文馆 传教士 教会学校 英语教学
下载PDF
明清之际的浙东学人与西学 被引量:7
14
作者 龚缨晏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3期60-68,共9页
浙东蕺山学派与西方传教士之间的关系,比我们所知道的要密切得多。鄞县人朱宗元是浙东最早的天主教徒之一,其出生时间应为1617年或稍早,而不是目前所说的1609年;他受洗的时间应为1638年,而非目前所说的1631年。经朱宗元介绍,刘宗周的学... 浙东蕺山学派与西方传教士之间的关系,比我们所知道的要密切得多。鄞县人朱宗元是浙东最早的天主教徒之一,其出生时间应为1617年或稍早,而不是目前所说的1609年;他受洗的时间应为1638年,而非目前所说的1631年。经朱宗元介绍,刘宗周的学生张能信成为天主教徒。张能信的父亲曾投靠魏忠贤,而其岳父则是魏忠贤的反对者,张能信皈依天主教,可能与这种家庭背景有关。明朝灭亡后,朱宗元很快归顺清朝,而张能信则走上了武装反清的道路。黄宗羲与张能信同是刘宗周的弟子,同是抗清战士,但黄宗羲却没有提到过张能信,其原因很值得深入研究。此外,黄宗羲的好友魏学濂等人也与传教士有着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东学派 刘宗周 黄宗羲 朱宗元 张能信 传教士
下载PDF
试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分期、特点和历史作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林延清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5期17-20,共4页
明清之际 ,以传教士为桥梁和纽带的中西文化交流分三个时期 :从 15 82— 16 4 4年为初步发展阶段 ,16 4 4— 172 2年为发展和繁荣阶段 ,172 3— 1795年为日趋衰落阶段。此次中西文化交流是在平等的条件下进行的一种双向交流 ,不仅对中... 明清之际 ,以传教士为桥梁和纽带的中西文化交流分三个时期 :从 15 82— 16 4 4年为初步发展阶段 ,16 4 4— 172 2年为发展和繁荣阶段 ,172 3— 1795年为日趋衰落阶段。此次中西文化交流是在平等的条件下进行的一种双向交流 ,不仅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清代 传教士 文化交流 中国文化 西方文化 历史分期 历史意义
下载PDF
传教士对中国近代医学的贡献 被引量:7
16
作者 秦永杰 王云贵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9-60,共2页
传教士在中国近代的医疗活动促进了西医的传播和发展,培养了医学人才;借鉴了国外管理体制,提供了医学教育模式;发扬了医生职业道德,解除了人民疾苦;建立了乡村医疗网,揭开了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的序幕。
关键词 传教士 西医 中国近代医学
下载PDF
从新教传教士的译诗看新诗形式的发端 被引量:8
17
作者 袁进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6-33,共8页
近代来华的西方传教士在运用汉语翻译基督教诗歌上,已经做过大量的运用白话翻译新诗的尝试。他们的译诗,是汉诗欧化的最早尝试。我们从这方面的翻译中,可以看到汉诗一步步走向欧化的过程,以及中国诗同外国诗之间的融合,从而形成汉诗新... 近代来华的西方传教士在运用汉语翻译基督教诗歌上,已经做过大量的运用白话翻译新诗的尝试。他们的译诗,是汉诗欧化的最早尝试。我们从这方面的翻译中,可以看到汉诗一步步走向欧化的过程,以及中国诗同外国诗之间的融合,从而形成汉诗新的特点。这种努力到"五四"之后,成为新诗发展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教士 音乐 译诗
原文传递
明末清初传教士科技翻译的主体性特点 被引量:8
18
作者 蓝红军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93-97,共5页
在明末清初科技翻译高潮中,西方传教士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的翻译活动客观上推动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和中国科技的发展。从译者主体性来看,明末清初传教士科技翻译活动具有"为我性"、"顺应性"和"操控性",... 在明末清初科技翻译高潮中,西方传教士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的翻译活动客观上推动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和中国科技的发展。从译者主体性来看,明末清初传教士科技翻译活动具有"为我性"、"顺应性"和"操控性",这三者的统一构成了该时期传教士科技翻译活动的本质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主体性 传教士 科技翻译 特点
下载PDF
明清之际传教士与中国古籍流散 被引量:7
19
作者 潘德利 张洪钢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7-180,共4页
中国古籍大量流散海外与明清之际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不无关系。文章揭示了法、英、美、德等多国传教士直接或间接运走中国古籍文献的方式;分析了传教士与中国古籍流散的关系;指出了明清之际来华传教士扮演的华夏文化传播者之角色。
关键词 传教士 古籍文献 流散
下载PDF
翻译:沟通中西科学文化的恒久渠道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大光 《科普研究》 2008年第1期60-66,共7页
文章通过翔实的史料阐述了中国科学文化书籍的翻译历史。作者认为,中国的科普翻译应该分为3个阶段: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的西学东渐引发的科学翻译;20世纪最初的20年到新中国成立,由科学家社团通过刊物进行的翻译以及重大的科学事件引发... 文章通过翔实的史料阐述了中国科学文化书籍的翻译历史。作者认为,中国的科普翻译应该分为3个阶段: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的西学东渐引发的科学翻译;20世纪最初的20年到新中国成立,由科学家社团通过刊物进行的翻译以及重大的科学事件引发的科学翻译热潮;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90年代后的科普翻译热潮。文章对各个阶段的科普翻译进行了归纳总结,指出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特点以及发展趋势,对中国最有影响的翻译作品和作者进行了详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普翻译 发展阶段 多元化趋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