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帮煤业开采水害影响程度与防治工作建议分析
1
作者 张智鹏 《山西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169-170,173,共3页
以正帮煤业为研究案例,结合项目地质水文特征,综合分析评价正帮煤业开采水害影响程度,并以此为基础,合理介绍开采水害防治措施及工作建议。另外,为检验开采水害防治措施及工作建议的应用成效,以工作建议开展水害防治工作,最终确认水害... 以正帮煤业为研究案例,结合项目地质水文特征,综合分析评价正帮煤业开采水害影响程度,并以此为基础,合理介绍开采水害防治措施及工作建议。另外,为检验开采水害防治措施及工作建议的应用成效,以工作建议开展水害防治工作,最终确认水害防治效果良好,证明具有较强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水害 影响程度 防治工作建议 正帮煤业
下载PDF
煤炭矿山水环境问题类型划分及治理模式 被引量:8
2
作者 孙文洁 李文杰 +1 位作者 杨文凯 房鲁鹭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5-41,共7页
为了系统研究我国煤炭矿山水环境问题,以矿山环境治理模式为指导,通过统计我国14个大型煤炭基地共104个矿区的水环境问题,研究归纳了煤炭开采对矿区水环境的破坏机制及其表现特征;以矿区水文地质结构、水资源流失和水环境污染为划分依据... 为了系统研究我国煤炭矿山水环境问题,以矿山环境治理模式为指导,通过统计我国14个大型煤炭基地共104个矿区的水环境问题,研究归纳了煤炭开采对矿区水环境的破坏机制及其表现特征;以矿区水文地质结构、水资源流失和水环境污染为划分依据,将我国煤炭矿山水环境问题划分为6种类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类煤炭矿山水环境问题的分布情况与特征。构建了煤炭矿山水环境治理模式,将若干治理技术相互组合,从本质上治理多种特征各异的煤炭矿山水环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害 煤矿区水环境 矿山水环境类型划分 矿山水环境破坏机制 矿山水环境治理
下载PDF
水库下采煤的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42
3
作者 郭文兵 邵强 +1 位作者 尹士献 邵宏甫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4-328,共5页
水库下采煤一方面要确保煤矿井下安全,同时还要保护地表水资源和水库坝体的安全.根据水体下采煤的技术理论,在现场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煤矿具体的地质采矿条件,进行了上覆岩层破坏高度的计算、地表移动和变形的预计,从而对水库水体下采煤... 水库下采煤一方面要确保煤矿井下安全,同时还要保护地表水资源和水库坝体的安全.根据水体下采煤的技术理论,在现场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煤矿具体的地质采矿条件,进行了上覆岩层破坏高度的计算、地表移动和变形的预计,从而对水库水体下采煤的安全性进行分析、评价和论证.结果表明:各工作面开采以后,上覆岩层中导水裂缝带发育的最大标高与基岩顶部边界之间有较厚的基岩岩柱,即导水裂缝带不会波及到地表水水库.同时,根据地表移动和变形预计结果,分析了各工作面开采对水库坝体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确保水库下安全采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 堤坝 水体下采煤 采动损害
下载PDF
带压开采下组煤底板采动破坏深度现场实测及模拟 被引量:7
4
作者 李先贵 李凯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261-267,共7页
以团柏煤矿10#煤层10115综采工作面作为工程背景,研究带压开采下组煤10#煤层底板采动破坏深度.通过对开采前后煤层底面下不同深度岩石段开展压水试验,测取不同水压下的进(侵)水量,获得了大量的压水实测数据,同时采用F-RFPA2D分析系统... 以团柏煤矿10#煤层10115综采工作面作为工程背景,研究带压开采下组煤10#煤层底板采动破坏深度.通过对开采前后煤层底面下不同深度岩石段开展压水试验,测取不同水压下的进(侵)水量,获得了大量的压水实测数据,同时采用F-RFPA2D分析系统模拟整个采场开挖对底板隔水岩层采动破坏规律及其深度,最后将现场实测数据与数值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煤层开采所引起的底板直接破坏深度为9.5m,底板采动最大破坏深度为12 m左右;运用F-RFPA2D模拟分析得出,老顶板初次来压步距为40 m,周期来压步距在12 ~ 16 m,当工作面推进至84 m时,底板破坏深度达到最大值12 m,该结果与现场测试结果基本吻合,同时验证了实测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综合结果分析可知,团柏煤矿10#煤层底板采动破坏最大深度为12 m,该结论可为团柏煤矿带压开采下组煤水害防治提供参考依据和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压开采 下组煤 破坏深度 压水试验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复合水体下特厚煤层综放开采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李磊 李德军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共6页
为解决采空区和地表塌陷积水组成的复合水体下综放开采安全性问题,以灵露煤矿一采区Ⅱ3特厚煤层所面临的由Ⅱ2-1煤层采空积水和地面塌陷积水组成的复合水体下开采为例,采用工程类比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得出了综放开采覆岩破坏... 为解决采空区和地表塌陷积水组成的复合水体下综放开采安全性问题,以灵露煤矿一采区Ⅱ3特厚煤层所面临的由Ⅱ2-1煤层采空积水和地面塌陷积水组成的复合水体下开采为例,采用工程类比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得出了综放开采覆岩破坏高度以及防水、防砂和防塌安全煤岩柱高度;基于采空区积水区和开采煤层之间的距离与安全煤岩柱高度的差值,采用克里格差值法分别绘制了采空区积水对开采煤层充水、溃砂和防塌的影响图,综合分析了一采区Ⅱ3受顶板复合水体威胁情况,最终评价了复合水体下综放开采的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一采区开采能满足对地表塌陷积水留设防水安全煤岩柱的要求,地表塌陷水体下特厚煤层综放开采是安全的;对复合水体采取留设安全煤岩柱,物探和钻探疏放水相结合等综合防治水技术措施后,复合水体下综放开采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水体 特厚煤层 综放开采 水体下开采 覆岩破坏高度 安全煤岩柱
下载PDF
岩溶湖及巨厚灰岩含水层下采煤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曹新款 《煤矿安全》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71-173,177,共4页
基于地质采矿条件、水文地质及岩溶发育情况,在分析上覆岩层结构的基础上,探讨上覆岩层破坏高度、防水安全煤岩柱尺寸;评价岩溶湖及巨厚灰岩含水层下采煤的井下安全性;从移动变形角度,研究分析煤层开采后对岩溶湖的影响。结果表明:导水... 基于地质采矿条件、水文地质及岩溶发育情况,在分析上覆岩层结构的基础上,探讨上覆岩层破坏高度、防水安全煤岩柱尺寸;评价岩溶湖及巨厚灰岩含水层下采煤的井下安全性;从移动变形角度,研究分析煤层开采后对岩溶湖的影响。结果表明:导水断裂带发育高度66.55 m,其上有P_2l^5、T_1f^(1-1)、T_1f^(2-2)隔水层存在,岩溶湖和长兴灰岩、飞仙关灰岩水不会进入井下,矿井是安全的;采动不会导致岩溶湖水位骤降,发生次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因此,岩溶湖及巨厚灰岩含水层下采煤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湖 水体下采煤 覆岩破坏 安全开采 移动变形
原文传递
粉煤灰高水短壁部分充填技术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新国 刘伟韬 +4 位作者 孙希奎 刘进晓 刘兆平 李飞 庞振忠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016-3023,共8页
针对承压水上、建筑物下开采技术难题,在系统分析粉煤灰高水材料特性、充填工艺和禁止井工煤矿使用的设备及工艺目录(2008年第2批)"巷道式采煤"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室内试验及现场实测等方法,对粉煤灰高水短壁部分充填工作面设... 针对承压水上、建筑物下开采技术难题,在系统分析粉煤灰高水材料特性、充填工艺和禁止井工煤矿使用的设备及工艺目录(2008年第2批)"巷道式采煤"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室内试验及现场实测等方法,对粉煤灰高水短壁部分充填工作面设计及围岩控制下效果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结论包括:①对粉煤灰高水充填材料发泡机理、材料特性、充填工艺进行了分析;②提出了短壁部分充填工作面设计方法及采-充程序及工艺,数值模拟表明50 m充填联合支撑体与20 m采空区底板塑性区范围为6-8 m,顶板塑性区范围10-12 m;③充填体密实性、原位强度和安全系数表明,充填体与顶板接顶率大于95%,原位强度1.93 MPa,安全系数6.8,粉煤灰高水充填体联合支撑体系能够保持围岩稳定;④充填体和底板变形监测表明,短壁部分充填采场顶板最大下沉量80 mm,底板最大破坏深度8 m,底板隔水层厚度在安全范围之内。在埠村煤矿9111工作面进行了现场实施,相关研究成果可以对类似条件下的煤炭开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压水上建筑物下开采 短壁部分充填 充填联合支撑体 底板破坏深度 地表沉陷控制
下载PDF
煤层重复采动对排洪渠安全性评价及防治技术研究
8
作者 王庆涛 曹祖宝 《中国煤炭地质》 2020年第10期69-74,共6页
为科学地评价近距煤层重复采动对上覆排洪渠(里程K0+000~K2+210)安全性影响。从覆岩地层结构、覆岩破坏影响预测、地表破坏影响预测三个方面分析了煤层重复采动对上覆排洪渠安全性影响;其次依据突水溃砂理论对排洪渠下采煤安全性进行分... 为科学地评价近距煤层重复采动对上覆排洪渠(里程K0+000~K2+210)安全性影响。从覆岩地层结构、覆岩破坏影响预测、地表破坏影响预测三个方面分析了煤层重复采动对上覆排洪渠安全性影响;其次依据突水溃砂理论对排洪渠下采煤安全性进行分析评价;最后依据评价结果,提出科学防治方案。得到以下结论:排洪渠里程K1+760~K2+210区段受煤层采动引起地表移动张拉破坏,影响排洪渠安全运行;K1+760~K2+210区导水裂隙带贯通至地表,排洪渠错断水体下渗,导致工作面涌水量增大,影响采矿安全;设计排洪渠底部“保护层+防渗层+支持层”防渗方案,解决了水体下渗问题,保障采煤期间井下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渠下采煤 重复采动损害 采煤安全 防渗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