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膝骨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HSS评分最小临床重要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40
1
作者 杨学 江桥 +3 位作者 徐驰 付君 李睿 陈继营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12期1188-1192,共5页
目的确定膝骨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后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的最小临床重要差异(minimal clinically important difference,MCID)。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6月解放军总医... 目的确定膝骨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后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的最小临床重要差异(minimal clinically important difference,MCID)。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关节外科诊断为膝骨关节炎并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治疗的患者。记录患者术前HSS评分、术后1年的HSS评分及术后1年满意度调查结果。采用锚法(Anchor-based approach)将患者满意度作为分组指标,简单线性回归分析确定HSS评分的MCID。结果413例患者的平均年龄(66.0±7.8)岁,男性93例(22.5%),女性320例(77.5%)。全膝关节置换后1年HSS评分平均提高34.33分(95%CI:33.11~35.54)。术后1年满意度评价极其满意59例,非常满意131例,满意177例,一般34例,不满意/糟糕12例;各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年HSS评分均有改变:极其满意组44.96(95%CI:42.51~47.41),非常满意组38.44(95%CI:36.74~40.14),比较满意组32.26(95%CI:30.71~33.81),一般组20.45(95%CI:17.35~23.55),不满意/糟糕组8.08(95%CI:2.83~13.34)。HSS评分的MCID为9.18(95%CI:6.37~11.98)。结论本研究确定了膝骨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后HSS评分的最小临床重要差异为9.18分,建议膝骨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治疗1年后HSS评分变化高于此分数作为有临床意义的评价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全膝关节置换 最小临床重要差异 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 患者报告结果评价
下载PDF
最小临床重要性差值制定的锚定法探讨及其在胃癌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任丹丹 万崇华 +4 位作者 杨铮 孟琼 陈莹 寸英丽 吴婷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05-509,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锚定法的最小临床重要性差值MCID的合理计算方法,并制定胃癌量表(QLICP-GA)的MCID。方法分别以EORTC QLQ-C30的Q29和Q30为主观锚,计算患者出院时和入院时各领域得分差值,以锚定法"相差一个等级"、"至少相差... 目的探讨基于锚定法的最小临床重要性差值MCID的合理计算方法,并制定胃癌量表(QLICP-GA)的MCID。方法分别以EORTC QLQ-C30的Q29和Q30为主观锚,计算患者出院时和入院时各领域得分差值,以锚定法"相差一个等级"、"至少相差一个等级"及"改善"三种标准、基于锚的MIC分布法、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制定MCID。结果以Q29和Q30为主观锚具有较强的一致性,以"至少相差一个等级"为标准得到的MCID值介于另外两个标准之间。以Q29和Q30分别为锚时QLICP-GA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共性症状及副作用、特异模块、共性模块及量表总分MCID分别为7.14、6.25、4.17、14.29、14.29、7.81、8.97和7.14、7.29、4.17、14.29、16.84、7.81、8.33。结论每种方法各具优缺点,可用Q29或Q30作为效标,以"至少相差一个等级"作为标准制定MCID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质量 胃癌 最小临床重要性差值 锚定法
下载PDF
基于效标法与分布法的头颈癌生命质量量表最小临床重要性差值制定与评估 被引量:2
3
作者 李菲 刘钰曦 +4 位作者 万崇华 罗家洪 李志强 孟琼 李高峰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1568-1572,共5页
目的使用效标法和分布法计算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体系之头颈癌量表[QLICP-HN(V2.0)]得分的最小临床重要性差值(MCID),为临床评价头颈癌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头颈癌纳入和排除标准,使用QLICP-HN(V2.0)量表对云南省肿瘤医院201... 目的使用效标法和分布法计算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体系之头颈癌量表[QLICP-HN(V2.0)]得分的最小临床重要性差值(MCID),为临床评价头颈癌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头颈癌纳入和排除标准,使用QLICP-HN(V2.0)量表对云南省肿瘤医院2015-11-01-2016-12-31收治的100例头颈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量表包括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共性症状与副作用和特异模块5个领域。依据量表计分规则,计算各领域得分及量表总分,采用配对Z检验进行治疗前后统计学检验;采用效标法(标准A和B)和分布法[效应值(ES)、标准测量误差(SEM)和可靠变化指数(RCI)]计算头颈癌MCID。结果效标法标准A结果显示,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共性症状和副作用、特异模块及总量表的MCID分别为6.76、14.23、4.40、6.85、6.92和8.10;标准B结果显示,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共性症状和副作用、特异模块及总量表的MCID分别为10.66、17.59、6.53、12.23、9.46和11.50。分布法结果显示,头颈癌MCID为1.74~10.03,其中ES法在上述各领域得分及量表总分的MCID分别为8.49、10.03、6.27、9.42、6.43和6.40,均高于SEM和RCI法,且与效标法计算的MCID相差不大。结论临床评价头颈癌治疗效果一般优先采用效标法计算结果,当效标法所选用锚点与测定量表相关系数较小或者符合效标定义的例数较少时,采用分布法中ES的计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癌 生命质量 最小临床重要性差值 效标法 分布法
原文传递
基于中医临床研究的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临床最小重要差值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姚丹霓 卢传坚 +4 位作者 何泽慧 禤美玲 邓浩 项瑜 秦倩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25-628,645,共5页
目的评估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1)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进行临床研究中的临床最小重要差值(minimal clinical important differences,MCID)。方法依托在2个中心进行的临床试验“耳穴贴压加西药局... 目的评估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1)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进行临床研究中的临床最小重要差值(minimal clinical important differences,MCID)。方法依托在2个中心进行的临床试验“耳穴贴压加西药局部用药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随机对照研究”(注册号为:ChiCTR—TRC.14004916)进行评估。该研究纳入100例合格病例,随机分成治疗组(51例)采用耳穴叠加得肤宝外用治疗和对照组(49例)单纯采用得肤宝外用治疗。在治疗的0周、4周让患者自行填写DLQI进行生活质量评估,并采用分布法和效标法分别对DLQI的耳穴治疗寻常性银屑病患者中MCID进行估算。结果在这个临床研究中,采用分布法估算的DLQI的MCID波动于0.23—2.58之间,采用效标法估算的MCID值为2.53。结论本研究中DLQI的临床最小重要差异值为2.53,代表患者评分下降2.53时皮损达到好转;使用效标法和分布法评估DLQI的MCID,对临床及量表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 中医临床研究 临床最小重要差异值
下载PDF
基于QLICD-DM(V2.0)量表的糖尿病患者最小临床重要性差值的制定 被引量:4
5
作者 周佳丽 张晴晴 +4 位作者 杨铮 万崇华 黄新萍 吴钧俊 沈方力 《卫生软科学》 2020年第5期19-22,共4页
[目的]制定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ICD-DM(V2.0)的最小临床重要性差值(Minimal Clinical Important Difference,MCID)。[方法]采用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体系之糖尿病量表QLICD-DM(V2.0)及SF-36量表对154名糖尿病患者进行问... [目的]制定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ICD-DM(V2.0)的最小临床重要性差值(Minimal Clinical Important Difference,MCID)。[方法]采用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体系之糖尿病量表QLICD-DM(V2.0)及SF-36量表对154名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别采用以锚为基础和以分布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制定最小临床重要性差值,分析比较取平均值法、取小值法和取大值法制定的最小临床重要性差值。[结果]取平均值法得到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共性模块、特异模块和量表总分的MCID为5.05、5.73、3.88、4.73、6.18和5.20;取小值法得到各领域的MCID分别为3.95、2.21、0.41、3.09、3.56和3.68;取大值法得到的各领域MCID分别为6.14、9.24、7.34、6.37、8.80和6.72。[结论]三种方法计算的MCID,在心理功能、社会功能领域相差较大,而其他领域中相差较小。最终以取平均值法的结果作为QLICD-DM(V2.0)的MCID,为应用生命质量判断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提供参考依据,解决仅通过P值解释结果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生命质量 最小临床重要性差值
下载PDF
最小临床意义差值的概念及其估算方法 被引量:20
6
作者 杨丽虹 刘少南 +2 位作者 吴大嵘 葛龙 郭新峰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45-1352,共8页
临床研究结果判读不仅需要关注统计学意义(P<0.05),还应关注结果的临床意义。最小临床意义差值(MCID)的提出为结果临床意义的判断提供了依据。此外,MCID还可在指南制订过程中协助证据质量判断、为临床试验提供样本量估算依据和指导... 临床研究结果判读不仅需要关注统计学意义(P<0.05),还应关注结果的临床意义。最小临床意义差值(MCID)的提出为结果临床意义的判断提供了依据。此外,MCID还可在指南制订过程中协助证据质量判断、为临床试验提供样本量估算依据和指导临床决策等。本文主要介绍MCID的概念和定义的演变、四种常用估算方法的细节、影响因素、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为研究者进行MCID估算方法选择提供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临床意义差值 MCID 概念 估算方法
原文传递
临床研究中最小临床意义变化值确定方法 被引量:20
7
作者 胡国清 黄琼峰 +1 位作者 黄镇南 孙振球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58-1062,共5页
目前确定最小临床意义变化值的方法有效标法、分布法、专家意见法和文献分析法。效标法可对所确定的最小临床意义变化值给出专业解释,但没有考虑测量误差,不同效标会产生不同的最小临床意义变化值,而且通常情况下很难找到合适的效标。... 目前确定最小临床意义变化值的方法有效标法、分布法、专家意见法和文献分析法。效标法可对所确定的最小临床意义变化值给出专业解释,但没有考虑测量误差,不同效标会产生不同的最小临床意义变化值,而且通常情况下很难找到合适的效标。分布法考虑了测量误差,易于实施,但不同样本得出的结果可能不同,无法为所确定的最小可测变化值给出专业解释,对得出的最小可测变化值缺乏公认的判断准则。专家意见法和文献分析法则分别基于专家意见和已发表文献,只能作为辅助。在确定最小临床意义变化值时,最好能综合使用效标法、分布法和专家意见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临床意义变化值 结果测量 效标法 分布法 专家意见法
下载PDF
脑卒中恢复期患者Fugl-Meyer下肢运动评估的最小临床重要性差值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王石艳 杨杭 +2 位作者 高真真 周晔 毛雅君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2期207-209,共3页
目的 建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Fugl-Meyer(FM)下肢运动功能评定的最小临床重要性差值(MCID).方法 使用校标法和基于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的可视化方法确定FM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的MCID.结果 使用校标法计算Fugl-Meyer量表下肢运动(... 目的 建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Fugl-Meyer(FM)下肢运动功能评定的最小临床重要性差值(MCID).方法 使用校标法和基于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的可视化方法确定FM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的MCID.结果 使用校标法计算Fugl-Meyer量表下肢运动(FMA-LE)得分的MCID为5.9,而ROC曲线中使用FAC(敏感度90%,特异度70%)发现FMA-LE的MCID得分为6(AUC=0.743,P=0.015),使用李克特分级(敏感度93%,特异度67%)发现FMA-LE的估计MCID得分为5(AUC=0.781,P=0.008).结论 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中,FM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的MCID为6分,在FM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达到6分变化的患者将感知到下肢功能有意义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临床重要性差值 脑卒 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下载PDF
中文版视功能指数量表在日常低视力白内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评估 被引量:9
9
作者 陈海丝 黄锦海 +3 位作者 高蓉蓉 叶俊明 陈敏 王勤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42-347,共6页
目的结合校标法和分布法以计算中文版视功能指数量表(VF-11R-CN)用于日常低视力白内障人群围手术期的最小临床意义差异(MCID),基于MCID值比较不同特点人群术后视觉相关生活质量(VRQol)的改善率。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2018年5月至... 目的结合校标法和分布法以计算中文版视功能指数量表(VF-11R-CN)用于日常低视力白内障人群围手术期的最小临床意义差异(MCID),基于MCID值比较不同特点人群术后视觉相关生活质量(VRQol)的改善率。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收治的术前日常低视力白内障患者9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3个月行VF-11R-CN量表调查,且术后调查时增加校标条目。通过天花板效应和地板效应、术前术后的得分差异和效应值来评估VF-11R-CN量表的适用性。分布法测定MCID值时采用0.5个标准差(SD)和1.96个测量标准误(SEM)进行估算,校标法测定MCID值时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法进行估算。在应答者分析中计算MCID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不同特点人群基于MCID值的VRQol提高率进行比较。结果共85例受试者完成随访。受试者围手术期VF-11R-CN量表得分变化为(399.51±234.92)分,视力变化为(0.65±0.36)。量表术前的天花板和地板效应均为1.18%,术后地板效应为22.35%。受试者术前VF-11R-CN量表总分高于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68,P<0.001),VF-11R-CN量表的效应值为1.63。基于0.5个SD和1.96个SEM的MCID估值分别为122.23分和123.10分;校标条目的得分增加1分,围手术期得分变化下降106.17分。平均化分布法和回归分析法得到的MCID值为117.17分。受试者中术后得分超过MCID值者76例,占89.41%,MCID值的灵敏度为96.67%,特异性为46.67%。不同性别间、单种眼病与多种眼病间及手术前视力(以LogMAR 1.3为界)间术后VRQol提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3、0.88、0.27)。结论VF-11R-CN量表适用于中国日常低视力白内障手术人群术后生活质量的客观评估,手术的MCID估值为117.17分,MCID估值敏感性高,特异性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手术 中文版视功能指数量表 低视力 视觉相关生活质量 最小临床意义差异
下载PDF
最小临床重要差值在COPD生存质量测评工具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孙辉 谢洋 李建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2826-2829,共4页
生存质量量表/问卷等测评工具日益被应用于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而对测评工具评分的解释和判定尤为重要。根据统计学差异去判定疗效已显示出其局限性,采用最小临床重要差值(MCID)判断测评工具的分值改变是否具有临床重要意义逐渐受... 生存质量量表/问卷等测评工具日益被应用于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而对测评工具评分的解释和判定尤为重要。根据统计学差异去判定疗效已显示出其局限性,采用最小临床重要差值(MCID)判断测评工具的分值改变是否具有临床重要意义逐渐受到重视。本文介绍了MCID的常用测量方法,包括效标法、分布法、文献分析法和专家意见法,重点论述各方法在不同测评工具中的具体应用,探讨测量方法、患者人口统计学特征和基线资料、患者能力及研究周期等对MCID评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最小临床重要差值 生存质量
下载PDF
关于JAMA杂志“针灸治疗慢性膝痛”一文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明晓 杨洁 +3 位作者 郑晖 吴巧凤 曾芳 梁繁荣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9-304,共6页
中医针灸的发展呈现国际化与现代化趋势。而2014年10月1日在JAMA杂志发表的"针灸治疗慢性膝痛"一文对针灸疗效和传统手法、经穴理论提出质疑,对于针灸发展形成一定的冲击和挑战。笔者立足于针灸未来发展的角度,提出了该研究... 中医针灸的发展呈现国际化与现代化趋势。而2014年10月1日在JAMA杂志发表的"针灸治疗慢性膝痛"一文对针灸疗效和传统手法、经穴理论提出质疑,对于针灸发展形成一定的冲击和挑战。笔者立足于针灸未来发展的角度,提出了该研究对于针灸发展的潜在影响,同时结合针灸理论对研究设计和结果解读进行了讨论并提出疑问。此外,还总结了该研究对未来临床研究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Zelen设计 最小临床重要差异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鼻咽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中各个领域最小临床重要性差值的确定 被引量:4
12
作者 房杨晨 杨铮 +3 位作者 万崇华 吴家园 胡利人 梁启廉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18期29-32,共4页
目的确定自制第二版鼻咽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ICP-NA)的最小临床重要性差值(minimalclinically important difference,MCID)。方法121例鼻咽癌患者,均采用QLICP-NA V2.0评价生命质量,分别采用锚法、分布法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目的确定自制第二版鼻咽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ICP-NA)的最小临床重要性差值(minimalclinically important difference,MCID)。方法121例鼻咽癌患者,均采用QLICP-NA V2.0评价生命质量,分别采用锚法、分布法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法确定QLICP-NA V2.0量表各领域得分及总量表MCID值,最终确定QLICP-NA V2.0的MCID。结果QLICP-NA V2.0量表躯体功能领域、心理功能领域、社会功能领域、共性症状与副作用领域、特异性模块领域、总量表领域的MCID值分别为8.81、7.99、11.00、9.96、8.93、7.05。结论综合锚法、ES法、SEM法、RCI法以及ROC法最终得到QLICP-NA V2.0量表各领域的MCID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质量 生命质量测定量表 最小临床重要性差值 鼻咽肿瘤 鼻咽癌
下载PDF
Responsiveness and minimal clinically important difference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Low Vision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after cataract surgery 被引量:4
13
作者 Wen-Wen Xue Pei Zhang Hai-Dong Zo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19年第3期504-509,共6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Low Vision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CLVQOL) as an instrument for obtaining clinically important changes after cataract surgery.METHODS: Patients underwent cataract s... AIM: To investigate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Low Vision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CLVQOL) as an instrument for obtaining clinically important changes after cataract surgery.METHODS: Patients underwent cataract surgery in Shanghai General Hospital,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who fit the inclusion criteria were recruited. Two CLVQOLs were administered, including a preoperative CLVQOL and a CLVQOL at the end of the 3 mo follow-up period, and were completed using face-to-face interviews or phone interviews conducted by trained investigators. The minimal clinically important difference(MCID) was calculated using an anchor-based method and a distribution method. In addition, the responsiveness of the questionnaire was measured.RESULTS: A total of 155 residents were enrolled. The average visual acuity(VA) preoperatively was 0.08(SD=0.05), and it increased to 0.47(SD=0.28) at the end of followup.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ositive changes in the CLVQOL scores indicat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f vision 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fter cataract surgery. With the larger value between the two results as the final value, the MCID values of the CLVQOL(scores of the four scales as well as the total score) were 8.94, 2.61, 4.34, 3.10 and 17.63, respectively. The CLVQOL has both good internal and external responsiveness.CONCLUSION: CLVQOL scores are appropriate instruments for obtaining clinically important changes after cataract surgery. This study is an effective exploration for establishingcataract surgery efficacy standards, which helps clinical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workers in ophthalmology to gain a more in-depth understanding when using CLVQ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PONSIVENESS minimal clinically important differenc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Low VISION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CHINESE
下载PDF
基于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的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共性模块量表最小临床重要性差值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玉丽 井明霞 +2 位作者 胡欣 杨萍 闫小龙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2108-2113,2119,共7页
背景生命质量量表的最小临床重要性差值(MCID)是解释和定义量表评分变化的重要参数,可促进生命质量量表作为治疗及干预效果评价工具在临床上的应用。MCID可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关于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共性模块量表(FACT-G)MCID... 背景生命质量量表的最小临床重要性差值(MCID)是解释和定义量表评分变化的重要参数,可促进生命质量量表作为治疗及干预效果评价工具在临床上的应用。MCID可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关于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共性模块量表(FACT-G)MCID的研究较少。目的 采用多种方法制订宫颈癌前病变患者FACT-G MCID,并分析患者社会人口学特征对FACT-G MCID的影响,为临床医生判断干预措施的临床有效性提供量化依据。方法 纳入2020年10月至2021年11月于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宫颈癌前病变相关手术治疗的66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社会人口学及疾病相关信息,并采用FACT-G对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生命质量进行评估。利用锚定法和分布法制订MCID。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FACT-G MCID的影响因素。结果 选择总体变化自评问卷(GRCQ)、36条目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量表)第10条目、五水平欧洲五维度健康量表(EQ-5D-5L)的效用值(UI)、视觉模拟尺度(EQ-VAS)四种锚,锚定法制订的FACT-G总分的MCID为7.048~12.932,分布法制订的FACT-G总分的MCID为3.696~10.243,锚定法和分布法制订的MCID不一致。以GRCQ为锚制订的MCID为例,筛选出术后轻微改善患者34例,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单身(β=15.264,P<0.001)、肥胖(β=-4.830,P=0.038)、基线FACT-G总分>89.5分(β=-7.600,P=0.001)是宫颈癌前病变患者FACT-G总分MCID的影响因素。结论 不同计算方法制订的FACT-G MCID不同。对于不同特征的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应选择不同的FACT-G MCID来判断临床决策的有效性及治疗后生命质量变化是否具有临床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子宫疾病 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共性模块量表 最小临床重要性差值 影响因素分析 线性模型
下载PDF
患者报告结局在疗效评价中重要结局值(CIOVs)的确定与解读 被引量:3
15
作者 申晨 刘建平 《中国药物评价》 2023年第1期1-6,共6页
随着患者报告结局测量(patient-reported outcome measures, PROMs)的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研究提出为特定的PROMs定义临床重要结局值(clinical important outcom evalues, CIOVs),用以评估解读临床意义或患者可感知的差异。当前国际上... 随着患者报告结局测量(patient-reported outcome measures, PROMs)的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研究提出为特定的PROMs定义临床重要结局值(clinical important outcom evalues, CIOVs),用以评估解读临床意义或患者可感知的差异。当前国际上常见的CIOVs如最小临床意义重要差值(minimal clinically important difference, MCID)、实质临床获益(substantial clinical benefit, SCB)、患者可接受的症状状态(patient acceptable symptomatic state, PASS)以及最大结局改善(maximal outcome improvement, MOI)。MCID、PASS和SCB值的确定有助于解释群体的治疗结果,而MOI值更适用于个人层面的解读。合理选择CIOVs并将其应用于临床试验以及患者为中心的疗效评价中,可以为疾病、治疗相关的症状、功能、总体健康状况以及生命质量评估提供切实可行的治疗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报告结局 临床重要结局值 最小临床意义重要差值 患者可接受的症状状态 最大结局改善
下载PDF
变应性鼻炎患者报告结局测评工具最小临床重要差值的研究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彭 任嘉铭 +1 位作者 关佳瑞 谢洋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14-1319,共6页
随着患者报告结局(PRO)测评工具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变应性鼻炎(AR)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测评工具测评结果变化的判定和解释变得日益重要,而对于临床研究结果的判断,不仅要关注其统计学差异,更要关注其最小临床重要差值(MCID)。本文系统... 随着患者报告结局(PRO)测评工具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变应性鼻炎(AR)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测评工具测评结果变化的判定和解释变得日益重要,而对于临床研究结果的判断,不仅要关注其统计学差异,更要关注其最小临床重要差值(MCID)。本文系统梳理了变应性鼻炎患者报告结局(AR-PRO)测评工具的MCID,以期为AR相关临床诊疗决策和PRO测评工具客观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炎 最小临床意义变化值 最小临床重要差值 患者报告结局 临床决策
下载PDF
基于PROISCD-GM(V1.0)慢性胃炎患者最小临床重要性差值的制定
17
作者 陈媛玲 李瑞雨 +4 位作者 宋静 赵虎 缪秋菊 罗娜 陈莹 《广东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71-176,共6页
目的制定慢性胃炎PROISCD-GM(V1.0)的最小临床重要性差值(MCID)。方法采用PROISCD-GM(V1.0)及生命质量测定量表(SF-36)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2次横断面调查,然后采用锚法和分布法计算检验量表各领域及总量表的MCID,结合两种方法加权得到... 目的制定慢性胃炎PROISCD-GM(V1.0)的最小临床重要性差值(MCID)。方法采用PROISCD-GM(V1.0)及生命质量测定量表(SF-36)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2次横断面调查,然后采用锚法和分布法计算检验量表各领域及总量表的MCID,结合两种方法加权得到最终的MCID。结果慢性胃炎PROISCD-GM(V1.0)治疗前后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量表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精神/信仰健康维度和总量表的MCID分别为9.52、9.01、6.25、8.33、8.21分。结论当量表得分超过MCID时,可认为干预措施具有实际临床意义,制定的MCID可为慢性胃炎的相关临床决策和疗效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最小临床重要性差值 患者报告结局 疗效评价
下载PDF
最小临床重要差值在特发性肺纤维化疗效测评工具中的应用与思考 被引量:4
18
作者 谢洋 张丹丹 +1 位作者 王佳佳 王明航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452-2454,共3页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慢性、进展性、致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炎,预后不良,严重危害公众健康。IPF临床试验不断开展,其疗效测评工具的最小临床重要差值(MCID)成为研究热点。亟需对IPF疗效测评工具的MCID研究进行梳理,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量...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慢性、进展性、致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炎,预后不良,严重危害公众健康。IPF临床试验不断开展,其疗效测评工具的最小临床重要差值(MCID)成为研究热点。亟需对IPF疗效测评工具的MCID研究进行梳理,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量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肺纤维化 最小临床重要差值 疗效 测评工具
原文传递
髋-脊柱综合征患者全髋置换后腰痛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的关系
19
作者 戈进 黄栋 +2 位作者 严金涟 许争权 王业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6期5823-5827,共5页
背景:很多研究表明髋-脊柱综合征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后腰痛会改善,然而关于置换后腰痛改善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的关系研究较少,此次研究旨在揭示二者之间的联系。目的:探讨髋-脊柱综合征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后腰痛改善与脊柱-骨盆... 背景:很多研究表明髋-脊柱综合征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后腰痛会改善,然而关于置换后腰痛改善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的关系研究较少,此次研究旨在揭示二者之间的联系。目的:探讨髋-脊柱综合征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后腰痛改善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3例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治疗且合并腰痛的终末期髋关节疾病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置换前及置换后1年随访时于腰椎侧位X射线片上测量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腰椎前凸角、骨盆入射角和腰椎前凸角的差值,记录患者置换前及置换后1年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髋关节Harris评分。根据患者置换后1年目测类比评分变化是否达到腰痛治疗最小临床重要性差异分为2组,其中腰痛未改善组45例,腰痛改善组48例,对比两组患者置换前一般资料、置换前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差值、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手术侧别、体质量指数、病因等方面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②两组置换前目测类比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置换后1年腰痛改善组目测类比评分低于腰痛未改善组(P<0.01);③置换后1年,腰痛未改善组的腰椎前凸角较置换前明显减小,而腰痛改善组的腰椎前凸角较置换前减小较少(P<0.01);同时,腰痛未改善组的骨盆入射角和腰椎前凸角的差值不匹配较术前增大,而腰痛改善组骨盆入射角和腰椎前凸角的差值不匹配较术前减小,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患者其余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④两组置换前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以及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置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髋-脊柱综合征 腰痛 最小临床重要性差异 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
下载PDF
新加坡成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的最小临床重要差异值研究(英文) 被引量:3
20
作者 Meredith T L YEUNG Alan W P WONG +1 位作者 Katherine S L HUANG Alice Y M JONES 《康复学报》 2015年第1期26-33,共8页
目的:6 min步行距离(6MWD)是临床上常见的功能性运动能力测试,特别是对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一些文献记载了关于白种人的6MWD的最小临床重要差异(MCID),但对亚洲人群的相关信息未见记载。本研究旨在建立亚洲成人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6... 目的:6 min步行距离(6MWD)是临床上常见的功能性运动能力测试,特别是对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一些文献记载了关于白种人的6MWD的最小临床重要差异(MCID),但对亚洲人群的相关信息未见记载。本研究旨在建立亚洲成人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6MWD的最小临床重要差异。方法:采用"锚定"法和"分布"法对新加坡中央医院肺康复计划登记处的资料进行了分析。"锚定"法收集确诊为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50例,其中男38例,女12例;平均年龄(64.2±12.3)岁,通过电话采访及使用整体变化评估量表(GROC)评价患者肺康复计划后的自觉改善程度,再将患者在肺康复计划中6MWD的改变数值与相对应的患者自觉改善程度进行比较,这种关系用操作特征曲线(ROC)统计表示。通过"分布"法确定6MWD的MCID,从门诊和住院的肺康复计划(PRP)参与者中检索医疗记录136例,其中男103例,女33例;平均年龄(60.1±14.1)岁。结果 :ROC曲线表明6MWD出现临床显著性变化的最佳临界值为17.4 m,其对应的敏感性为79.4%,特异性为81.3%,阳性似然比为4.23。由"分布"法确定6MWD的最小临床重要差异值为18.6 m。结论:18.6 m为新加坡华人6MWD的最小临床重要差异的估计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康复 6MWD 最小临床重要差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