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霉素复制大鼠微小病变肾病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35
1
作者 张悦 魏民 +4 位作者 王谦 楚非 严京 李伯光 贾旭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18,共3页
一次性注射阿霉素法复制大鼠微小病变肾病模型。结果 :光镜下于第 2周可见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肿胀、毛细血管充血、肾小管内蛋白管型。病变随病程加重 ,第 7周时可见部分大鼠有肾小球局灶性节段性硬化伴肾小管萎缩。电镜下可见肾小球脏... 一次性注射阿霉素法复制大鼠微小病变肾病模型。结果 :光镜下于第 2周可见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肿胀、毛细血管充血、肾小管内蛋白管型。病变随病程加重 ,第 7周时可见部分大鼠有肾小球局灶性节段性硬化伴肾小管萎缩。电镜下可见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足突变形、扁平、融合、足突间闭合连接形成、足突断裂、GBM的阴离子位点减少。并有水肿、低蛋白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病变肾病 阿霉素 肾小球上皮细胞 大鼠
原文传递
胡枝子总黄酮治疗大鼠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王彩云 邓虹珠 李辉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14-617,共4页
目的:探讨胡枝子对微小病变型肾病的治疗作用,为其开发利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利用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复制大鼠微小病变型肾病模型,观察胡枝子总黄酮对模型2 4h尿蛋白、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总抗氧化能力(ATCO) ,丙二醛(MDA) ,I... 目的:探讨胡枝子对微小病变型肾病的治疗作用,为其开发利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利用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复制大鼠微小病变型肾病模型,观察胡枝子总黄酮对模型2 4h尿蛋白、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总抗氧化能力(ATCO) ,丙二醛(MDA) ,IL -8,TNF -α含量的影响及对肾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胡枝子总黄酮能降低尿蛋白含量,提高SOD活力及ATCO能力而降低血中MDA ,并抑制IL -8,TNF -α的分泌。结论:胡枝子总黄酮对大鼠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有一定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 总黄酮 实验研究 大鼠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丙二醛(MDA) TNF-α 24h尿蛋白 总抗氧化能力 治疗作用 IL-8 尾静脉注射 尿蛋白含量 SOD活力 肾病模型 病理改变 开发利 阿霉素 肾组织
下载PDF
Notch信号通路在IgA肾病肾间质纤维化中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9
3
作者 王军 李良志 +1 位作者 谭琴兰 周海英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9年第2期117-120,I0003,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Notch信号通路在IgAN肾间质纤维化中表达的意义。方法:选择肾活检明确诊断的微小病变性肾病(MCD)患者20例、IgAN患者67例。根据肾间质纤维化程度,IgAN分为轻度组(31例)、中度组(20例)、重度组(16例)。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 目的:初步探讨Notch信号通路在IgAN肾间质纤维化中表达的意义。方法:选择肾活检明确诊断的微小病变性肾病(MCD)患者20例、IgAN患者67例。根据肾间质纤维化程度,IgAN分为轻度组(31例)、中度组(20例)、重度组(16例)。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Col-Ⅰ、PDGF、TGF-β1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Notch信号通路相关蛋白Notchl、Jaggedl表达情况。结果:IgAN组的Scr、Alb水平均显著高于MCD组,24 h UPro、eGFR水平显著低于MCD组(P <0. 05),且随纤维化程度加重,Scr逐渐升高,eGFR逐渐下降。随纤维化程度加重,IgAN组血清Col-Ⅰ、PDGF、TGF-β1水平均逐渐升高,均明显高于MCD组(P <0. 05)。随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加重,IgAN患者肾组织Notch 1、Jagged1蛋白表达阳性部位面积比例逐渐增加(P <0. 05)。IgAN组Notch 1阳性面积比例与肾间质纤维化程度、Jagged 1、Col-Ⅰ、PDGF、TGF-β1、CR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P <0. 05),与eGFR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 <0. 05)。结论:Notch信号通路的活化在Ig AN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Col-Ⅰ、PDGF、TGF-β1等细胞因子可能参与了IgAN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微小病变性肾病 NOTCH信号通路 肾间质纤维化
下载PDF
汞中毒性肾病综合征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赵凤玲 陈新 +2 位作者 郭伟 李洁雅 余善法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1-284,共4页
目的探讨汞中毒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9例确诊为汞中毒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9例患者中汞冶炼工2例,仪表生产工1例,中药配制人员1例,使用中药偏方治疗牛皮癣者4例,使用增白祛斑化妆品者1例... 目的探讨汞中毒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9例确诊为汞中毒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9例患者中汞冶炼工2例,仪表生产工1例,中药配制人员1例,使用中药偏方治疗牛皮癣者4例,使用增白祛斑化妆品者1例。9例患者临床表现均符合肾病综合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及高脂血症。驱汞治疗前一次性尿汞水平为0.09~0.75 mg/L。肾组织活检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微小病变性肾病4例,Ⅰ期膜性肾病5例。经驱汞和糖皮质激素治疗,9例患者肾病综合征均治愈。结论汞中毒性肾病综合征肾组织病理学改变主要表现为微小病变肾病和膜性肾病。糖皮质激素联合驱汞治疗可获得临床完全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汞中毒 肾病综合征 病理 微小病变性肾病 膜性肾病
原文传递
微小病变型肾病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解元元 谭毅 李永柏 《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 2001年第3期184-187,共4页
微小病变型肾病是儿童原发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病理类型 ,其动物模型的建立为探索肾病综合征的发病机理和药物防治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基础。本文介绍了微小病变型肾病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其研究进展 。
关键词 微小病变型肾病 大鼠模型 研究进展 常见 原发肾病综合征 病理类型 动物模型 药物防治 发病机理
下载PDF
微小病变肾病发病的免疫学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韩焕钦 刘华锋 潘庆军 《医学综述》 2018年第18期3537-3542,共6页
微小病变肾病(MCD)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目前有关MCD发病机制的研究学说主要有:T细胞功能紊乱学说、循环因子致病学说、B细胞免疫相关理论和足细胞功能紊乱致病环节等,尚无单一理论能完整解释MCD发病的整个病理生理过程,故对MCD病变形成过... 微小病变肾病(MCD)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目前有关MCD发病机制的研究学说主要有:T细胞功能紊乱学说、循环因子致病学说、B细胞免疫相关理论和足细胞功能紊乱致病环节等,尚无单一理论能完整解释MCD发病的整个病理生理过程,故对MCD病变形成过程尚缺乏清晰的认识。近年来,嗜碱粒细胞在过敏性疾病中的强大功能被逐渐认识,而MCD作为一种存在明显过敏反应的疾病,嗜碱粒细胞可活化后参与其发病,具体作用机制尚未深入研究,但为寻找MCD发病机制新的突破点和治疗靶标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病变肾病 嗜碱粒细胞 肾病综合征
下载PDF
肾病综合征足细胞损伤机制及中医药干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谢雨涵 王圣治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2年第9期1763-1767,共5页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是表现为肾小球滤过屏障受损的一组临床症候群,蛋白尿是该病最基本的临床表现。足细胞损伤与肾病综合征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该文就足细胞损伤机制与以足细胞损伤为主要病理表现的膜性肾病、局灶节...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是表现为肾小球滤过屏障受损的一组临床症候群,蛋白尿是该病最基本的临床表现。足细胞损伤与肾病综合征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该文就足细胞损伤机制与以足细胞损伤为主要病理表现的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微小病变型肾病所致肾病综合征的关系以及中药干预的途径做一简单综述,为中医药防治肾病综合征拓展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足细胞损伤 膜性肾病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微小病变型肾病 中药
下载PDF
补肾活血泄浊汤治疗微小病变肾病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悦 魏民 +4 位作者 王谦 楚非 严京 李伯光 贾旭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692-695,共4页
目的 :探讨中药补肾活血泄浊汤对大鼠微小病变肾病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阿霉素法复制大鼠的微小病变肾病模型 ,分为补肾活血泄浊汤治疗组、模型组和正常组。动态观察中药补肾活血泄浊汤对肾功能、血液流变学... 目的 :探讨中药补肾活血泄浊汤对大鼠微小病变肾病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阿霉素法复制大鼠的微小病变肾病模型 ,分为补肾活血泄浊汤治疗组、模型组和正常组。动态观察中药补肾活血泄浊汤对肾功能、血液流变学、肾组织β1型转化生长因子 (TGF β1)表达及肾小球基底膜阴离子位点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各项指标与模型组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形态学观察也显示治疗组损害轻于模型组。结论 :补肾活血泄浊汤具有改善肾功能、缓解血液高凝、高粘状态 ,保护肾小球阴电荷屏障及延迟肾小球硬化发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活血泄浊汤 微小病变肾病 肾功能 血液流变学 病理变化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回顾性分析ACEI/ARB联用激素对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刘双信 史伟 +7 位作者 李睿均 梁馨苓 劳海燕 叶智明 章斌 何朝生 夏运风 徐丽霞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95-498,共4页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CEI/ARB)联合激素治疗微小病型肾病综合征(MCD)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1月至2006年10月肾活检确诊为MCD的患者,分为激素单联用ACEI或ARB组、激素联用ACEI及ARB组,及单用...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CEI/ARB)联合激素治疗微小病型肾病综合征(MCD)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1月至2006年10月肾活检确诊为MCD的患者,分为激素单联用ACEI或ARB组、激素联用ACEI及ARB组,及单用激素组作为对照。结果符合入组94例,激素单联用ACEI或ARB组(36例),复发率52.78%;激素联用ACEI及ARB组(30例),复发率56.67%;单用激素组(28例),复发率46.43%,其复发率及尿蛋白转阴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激素联用ACEI及或ARB不能降低MCD患者的复发率及缩短尿蛋白转阴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病变型肾病 激素单用或联用ACEI/ARB 复发率
下载PDF
尿浊清治疗微小病变肾病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焕宇 邓虹珠 王彩云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30-432,共3页
目的 :研究尿浊清对微小病变肾病 (MCN)的治疗作用。方法 :利用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复制大鼠微小病变肾病模型。观察中药尿浊清对MCN大鼠 2 4h尿蛋白、血清蛋白、脂质代谢、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丙二醛 (MDA)含量及肾脏组织病理... 目的 :研究尿浊清对微小病变肾病 (MCN)的治疗作用。方法 :利用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复制大鼠微小病变肾病模型。观察中药尿浊清对MCN大鼠 2 4h尿蛋白、血清蛋白、脂质代谢、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丙二醛 (MDA)含量及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影响。结果 :尿浊清可减少蛋白尿 ,提高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SOD活性 ,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及MDA含量 ,并可促进肾小球病理改变的修复。结论 :尿浊清是治疗MCN的有效方剂 ,其机理可能与清除氧自由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浊清 治疗 微小病变肾病 实验研究 脂质过氧化反应
下载PDF
微小病变型肾病患者血尿酸/血肌酐比值与临床指标及肾脏病理的相关性
11
作者 陈怡渝 程琳 +2 位作者 黄朝晖 高勤 何常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1514-1520,1535,共8页
目的探讨微小病变型肾病(MCD)患者的血尿酸(UA)/血肌酐(Cr)比值与其临床指标、肾脏病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肾穿刺活检确诊为MCD的患者109例,按照UA/Cr大小分为低UA/Cr组(n=54)和高UA/Cr组(n=55),收集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酶法、Jaffe... 目的探讨微小病变型肾病(MCD)患者的血尿酸(UA)/血肌酐(Cr)比值与其临床指标、肾脏病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肾穿刺活检确诊为MCD的患者109例,按照UA/Cr大小分为低UA/Cr组(n=54)和高UA/Cr组(n=55),收集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酶法、Jaffe法检测患者住院首日静脉血生化指标及24 h尿蛋白定量(24 h-UP)、浆膜腔积液情况以及肾脏病理特征,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MCD患者UA/Cr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高UA/Cr组MCD患者的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UA、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高于低UA/Cr组,Cr水平低于低UA/C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UA/Cr组MCD患者肾小球肥大比例高于低UA/C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模型结果示,MCD患者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与UA/Cr呈负相关(β=-0.332,95%CI为-1.798~-0.515,P=0.001),FIB与UA/Cr呈正相关(β=0.263,95%CI为0.067~0.379,P=0.006)。结论UA/Cr水平可反映MCD患者高凝状态、血栓形成及肾小管间质损害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血尿酸/血肌酐 微小病变型肾病 高凝状态 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 肾脏病理
下载PDF
硫普罗宁致肾病综合征的报告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敏侠 邱强 +2 位作者 魏日胞 方剑锐 陈香美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12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目的:探讨硫普罗宁导致肾病综合征的特点及治疗,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经查阅相关文献,对硫普罗宁引起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预后等进行总结,并对我院收治的2名因使用硫普罗宁导致肾病综合征患者的实际情况... 目的:探讨硫普罗宁导致肾病综合征的特点及治疗,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经查阅相关文献,对硫普罗宁引起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预后等进行总结,并对我院收治的2名因使用硫普罗宁导致肾病综合征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文献报道29例硫普罗宁引起的肾病综合征病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3例;年龄最小20个月,最大73岁;用药1月~2年的患者有14例;9例行肾活检,以膜性肾病为主(6例);29例患者中给予激素治疗者3例,免疫抑制荆治疗者1例,其他给予对症支持治疗者25例,所有患者均恢复正常,完全恢复时间小于5周。我科收治2例患者,男女各1名,年龄分别为76岁和62岁,院外抗结核常规给予硫普罗宁保肝治疗,分别在用药9、11周后出现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临床诊断肾病综合征;1例肾活检病理诊断肾小球微小病变,未给予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停用硫普罗宁后1—2个月肾病自行缓解。结论:硫普罗宁长期应用可以导致肾病综合征,病理类型表现多样,多数停药后可自行缓解。建议长期使用该药的患者应注意肾脏损害,早期发现及时停药,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肾小球微小病变 硫普罗宁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8结合蛋白对多柔比星肾病模型小鼠的疗效 被引量:3
13
作者 董孟华 杨东霞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33-335,共3页
目的探讨IL-18结合蛋白(IL-18BP)通过结合内源性IL-18抑制下游致炎因子释放,对多柔比星(ADR)微小病变型肾病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雄性昆明种小鼠,一次性尾静脉注射ADR 7.5 mg·kg-1进行造模,正常对照组注射同等量的9 g·L-... 目的探讨IL-18结合蛋白(IL-18BP)通过结合内源性IL-18抑制下游致炎因子释放,对多柔比星(ADR)微小病变型肾病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雄性昆明种小鼠,一次性尾静脉注射ADR 7.5 mg·kg-1进行造模,正常对照组注射同等量的9 g·L-1盐水。于ADR造模后第5、7、12、21天分别注射鼠源性IL-18BP 0.5 mg·kg-1(IL-18BP治疗组)或等量PBS(非治疗组)。隔周检测尿蛋白1次,观察并记录其体征。42 d后心脏采血处死小鼠,分离血清检测相关细胞因子和生化指标,并在电镜下对肾脏组织病理改变进行观察。结果 1.注射ADR造模后小鼠均出现肾病综合征表现,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为特征。2.动态24 h尿蛋白定量:非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及IL-18BP治疗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a<0.01)。3.血液生化:非治疗组血清中三酰甘油(TG)、胆固醇(CH)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IL-18BP治疗组(Pa<0.01),总蛋白(TP)、清蛋白(ALB)明显低于后两组(Pa<0.01);BUN、血肌酐(SCr)水平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0.05)。4.细胞因子检测:IL-18BP治疗组与非治疗组比较IL-18及下游细胞因子IFN-γ、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a<0.05),IL-4水平有所回升(P<0.01)。5.病理观察:电镜下非治疗组小鼠肾脏足突细胞完全融合或消失,IL-18BP治疗组小鼠肾脏组织学改变显著减轻,足突细胞仅部分融合。结论内源性IL-18作为Th1型上游细胞因子在ADR肾病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可能作为关键致病因子影响病情的发展与转归。IL-18BP可通过特异性结合内源性IL-18,抑制Th1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对ADR肾病发挥治疗作用,从而调节免疫平衡,改善肾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病变型肾病 多柔比星 白细胞介素18 白细胞介素18结合蛋白
原文传递
巢蛋白在足突广泛融合的肾小球中表达下调及与蛋白尿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尤莉 陈靖 +5 位作者 苏蔚 张敏敏 朱蔚钰 张力胤 郝传明 顾勇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05-410,共6页
目的观察中间丝蛋白类的巢蛋白(nestin)在足突广泛融合的肾小球中的表达及其与足突病变动态过程和蛋白尿产生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nestin在人正常肾组织及微小病变肾组织中的表达。构建氨基核苷嘌呤霉素肾病大鼠模型,应用免疫... 目的观察中间丝蛋白类的巢蛋白(nestin)在足突广泛融合的肾小球中的表达及其与足突病变动态过程和蛋白尿产生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nestin在人正常肾组织及微小病变肾组织中的表达。构建氨基核苷嘌呤霉素肾病大鼠模型,应用免疫组化、荧光实时定量PCR、Western印迹法检测注射嘌呤霉素后第1、4、10、20天大鼠肾小球中nestin的分布与表达;电镜观察肾脏足细胞改变,测定尿蛋白量(24h)。分析nestin的变化与蛋白尿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化显示nestin在人类微小病变肾小球中的表达较正常组织显著下调(0.93±0.08比1.65±0.12,P〈0.05)。在嘌呤霉素损伤足细胞早期,肾小球nestin的表达曾有一过性增加(mRNA和蛋白水平分别为对照组的1.23倍和1.48倍,P〈0.05),随后持续下降。nestin的mRNA水平在嘌呤霉素注射后第4天时降至对照组的35.8%;第10天时为对照组的12.1%(均P〈0.01);病变好转后开始上升,恢复为对照组的65.8%(P〈0.05)。Western印迹检测nestin蛋白改变也有类似的趋势,嘌呤霉素注射后第4天,nestin蛋白水平有所下降,为对照组的77.0%(P〈0.05);至大量蛋白尿的第10天,nestin蛋白水平仅为对照组的58.0%(P〈0.05);而随着病变的恢复,嘌呤霉素注射后第20天时nestin蛋白量恢复为对照的83.4%。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注射嘌呤霉素后nestinmRNA(r=-0.667,P〈0.05)及蛋白(r=-0.621,P〈0.05)表达与尿蛋白量(24h)均呈负相关。结论在以足突广泛融合为特征的肾脏病变中,肾小球中间丝蛋白nestin表达显著减少,并与蛋白尿程度呈负相关,提示nestin可能参与了足细胞形态和功能的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丝蛋白质类 肾小球 蛋白尿 NESTIN 足细胞 微小病变肾病 氨基核苷嘌呤霉素肾病
原文传递
阿柔比星建立肾病模型的评价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汉利 孙伟 《中国中医急症》 2010年第2期290-291,共2页
目的从生化、光镜及电镜水平对阿柔比星建立肾病模型进行评价。方法将30只SPF级纯系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多柔比星组和阿柔比星组尾静脉分别注射多柔比星和阿柔比星。结果阿柔比星模型血浆白蛋白降低,胆固醇升高... 目的从生化、光镜及电镜水平对阿柔比星建立肾病模型进行评价。方法将30只SPF级纯系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多柔比星组和阿柔比星组尾静脉分别注射多柔比星和阿柔比星。结果阿柔比星模型血浆白蛋白降低,胆固醇升高,尿蛋白升高至(80.15±6.87)mg/24h,与多柔比星模型类似,该模型典型而稳定,成活率可达100%。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其符合微小病变型肾病的病理变化。结论阿柔比星建立肾病模型有效且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病变型.肾病多柔比星 阿柔比星 肾病模型
下载PDF
左旋咪唑在儿童微小病变型肾病中的抗复发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德安 杨达胜 +1 位作者 韩子明 陈新德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225-226,共2页
目的探讨左旋咪唑在初治激素敏感微小病变型肾病中的抗复发作用。方法选取临床住院初治微小病变型肾病患儿32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激素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左旋咪唑(左旋咪唑组),以激素常规治疗的13例肾病综合征患儿为对照。观察两组患儿... 目的探讨左旋咪唑在初治激素敏感微小病变型肾病中的抗复发作用。方法选取临床住院初治微小病变型肾病患儿32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激素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左旋咪唑(左旋咪唑组),以激素常规治疗的13例肾病综合征患儿为对照。观察两组患儿T细胞免疫、复发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左旋咪唑组平均每个患儿每月复发率为0.16次,对照组为0.36次,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左旋咪唑组治疗后CD3、CD4和CD4+/CD8+比率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左旋咪唑组感染率明显降低(P<0.05),病程中仅出现2例可逆短暂性的白细胞减少。结论左旋咪唑是治疗初治激素敏感微小病变型肾病的一种有效、安全、经济的抗复发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微小病变 左旋咪唑 复发 细胞免疫 儿童
下载PDF
郭恩绵关于中药如何配合激素治疗微小病变肾病的相关思考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柳 郭玲 《中医临床研究》 2022年第5期90-92,共3页
微小病变肾病属中医“水肿病”范畴。中医辨证多属脾肾两虚,水湿潴留。治疗应以温肾健脾利水为主。目前临床上常用糖皮质激素来治疗这种疾病,效果显著。但中医认为激素有许多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中药联合激素治疗肾脏微小疾病病变,既能... 微小病变肾病属中医“水肿病”范畴。中医辨证多属脾肾两虚,水湿潴留。治疗应以温肾健脾利水为主。目前临床上常用糖皮质激素来治疗这种疾病,效果显著。但中医认为激素有许多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中药联合激素治疗肾脏微小疾病病变,既能保证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效果,又能减少激素的不良反应,总体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肾露 微小病变肾病 糖皮质激素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微小病变性肾病早期差异尿蛋白质组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燕 高友鹤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2-236,共5页
目的筛选微小病变性肾病早期尿蛋白标志物。方法以阿霉素肾病大鼠作为该病动物模型,采用LC-MS/MS蛋白质组学技术,非标记法蛋白质相对定量方法,分别分析尿全蛋白质组及ConA偶联琼脂糖珠富集的尿糖蛋白组的变化。结果尿全蛋白质组分析得... 目的筛选微小病变性肾病早期尿蛋白标志物。方法以阿霉素肾病大鼠作为该病动物模型,采用LC-MS/MS蛋白质组学技术,非标记法蛋白质相对定量方法,分别分析尿全蛋白质组及ConA偶联琼脂糖珠富集的尿糖蛋白组的变化。结果尿全蛋白质组分析得到25个差异蛋白,分别来源于血浆蛋白、免疫炎性细胞分泌蛋白及泌尿道特异分泌蛋白等,参与不同的致病过程,如血流动力学改变、足细胞损伤及免疫功能紊乱等;尿糖蛋白质组分析得到21个差异蛋白,其中12个蛋白(57%)与未进行富集实验得到的差异蛋白不同,说明两种方法具有互补性,可以从不同角度对肾脏病变进行刻画。结论这些差异蛋白可作为微小病变性肾病早期诊断的候选标志物,对其功能的进一步验证将有助于其发病机制的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病变 阿霉素肾病 尿蛋白 蛋白质组 质谱技术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靶向药相关性蛋白尿发病机制和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19
作者 章靖源 周恩超 《陕西中医》 CAS 2023年第5期667-669,共3页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靶向药目前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安全有效,易耐受,但仍会产生蛋白尿等常见的不良反应。VEGF靶向药相关性蛋白尿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足细胞和内皮细胞改变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西医对症处理多有...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靶向药目前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安全有效,易耐受,但仍会产生蛋白尿等常见的不良反应。VEGF靶向药相关性蛋白尿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足细胞和内皮细胞改变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西医对症处理多有局限性,效果不显著。中医药辨治可有效改善VEGF靶向药所致的蛋白尿,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今后需进一步加强中医药防治VEGF靶向药相关性蛋白尿的机制研究,开展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试验研究,为临床提供更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靶向药 蛋白尿 肾小球血栓性微血管病 微小病变性肾病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下载PDF
益气养阴、清利活血中药对微小病变肾病大鼠高凝状态作用的研究
20
作者 石君杰 戴玉英 +2 位作者 陈健 金方 李佳俊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595-597,共3页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清利活血中药对微小病变肾病大鼠的疗效,从改善高凝状态方面探讨其肾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根据Bertani的方法,用表柔比星(阿霉素)尾静脉注射法复制微小病变肾病大鼠模型,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分别予益气养阴、清利活...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清利活血中药对微小病变肾病大鼠的疗效,从改善高凝状态方面探讨其肾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根据Bertani的方法,用表柔比星(阿霉素)尾静脉注射法复制微小病变肾病大鼠模型,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分别予益气养阴、清利活血中药或泼尼松混悬液。测定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ALB、TC、TG、BUN、SCr、血浆及尿液TXB2、6-keto-PGF 1α的含量,并进行电镜下肾脏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益气养阴、清利活血中药可减少微小病变肾病大鼠尿蛋白的排泄量,改善血清生化指标,降低血浆、尿液TXB2水平,提高尿液6-keto-PGF 1α水平,改善高凝状态,修复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的结构。结论依据气阴两虚、湿热瘀阻的病机,益气养阴、清利活血中药对微小病变肾病大鼠有明显疗效,并能改善其高凝状态,从而减轻肾脏病理损害,缓解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养阴 清利活血 微小痛变肾痛 高凝状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