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动构式的转喻阐释 被引量:26
1
作者 许艾明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4-17,共4页
学界对中动句的研究虽有所涉及但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本文试图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构式语法理论和转喻理论对此句式进行解释,得出结论:中动构式是“主动形式表达状态意义”,但又“隐含动作意义”;动作代结果的转喻迁移是“隐含动作意... 学界对中动句的研究虽有所涉及但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本文试图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构式语法理论和转喻理论对此句式进行解释,得出结论:中动构式是“主动形式表达状态意义”,但又“隐含动作意义”;动作代结果的转喻迁移是“隐含动作意义”的根本原因,转喻思考是造成“主动形式表达被动意义”问题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动句 构式 转喻 隐含
下载PDF
从物性角色看汉语中动句中动词的语义约束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强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1-42,共12页
文章主要探讨汉语中动句的合格性及其对中动词的语义约束问题。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首先指出现有几种解释方案的不足,进而从生成词库论所提出的物性角色角度出发,认为物性角色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动句的语义和句法合格性产生重要的影响。... 文章主要探讨汉语中动句的合格性及其对中动词的语义约束问题。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首先指出现有几种解释方案的不足,进而从生成词库论所提出的物性角色角度出发,认为物性角色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动句的语义和句法合格性产生重要的影响。中动句旨在突显事物的属性特征对于动作行为或状态的促进作用,要求主语名词的物性角色与谓语成分在语义上具有共构性和关联性,只有满足该语义条件的中动句才能够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动句 中动词 物性角色 共构性 关联性
原文传递
中动构式转喻压制新解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明然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7期133-135,共3页
中动构式是一种心理表征,具有"主动形式,但包含被动意义",这种"整体大于部分"的"完型"过程需要激活转喻的思维方式。中动句的转喻机制在于NP的"临近性"和VP的"中间性",其构式义与词... 中动构式是一种心理表征,具有"主动形式,但包含被动意义",这种"整体大于部分"的"完型"过程需要激活转喻的思维方式。中动句的转喻机制在于NP的"临近性"和VP的"中间性",其构式义与词汇义之间的相互压制,使之建立心理通道,从而形成"新义"。鉴于中动构式压制需要调动与之相关的背景知识,生活经验和知识的传授对于课堂英语教学是必要的;中动构式应该纳入语态教学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转喻 中动句 构式义 词汇义 构式压制
下载PDF
从非范畴化的角度来分析英语中动句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洲建 陈展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5期129-130,共2页
语言中的中动现象一直都是语言学界研究的热点与难点,至今也难以达成一个共识。首先关于是否存在中动句这一说就很有争议,有人认为存在中动句,并有其独特的句式和语义特征,另外则有人认为中动句就是普通句式,不存在需要独立划分出中动... 语言中的中动现象一直都是语言学界研究的热点与难点,至今也难以达成一个共识。首先关于是否存在中动句这一说就很有争议,有人认为存在中动句,并有其独特的句式和语义特征,另外则有人认为中动句就是普通句式,不存在需要独立划分出中动句的需要。在前面一种说法的前提下,学者们对中动句动词定性,以及中动句结构的界定也都还没有形成一个定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试图从非范畴化角度来研究中动句,鉴于中动句的复杂性,我认为单用一种方法是不足以解释其本质的,所以在分析过程中加入了一些原型范畴理论,以求得一点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动句 非范畴化 原型范畴 隐含施事者
下载PDF
印欧语中动语态到底为何物
5
作者 吴怀成 《励耘语言学刊》 2022年第1期248-265,共18页
从印欧语中动语态的历时发展和共时差异可以看出,中动语态是动词的一个形态-句法范畴,该范畴具有多义性,是以去致使义为核心的语义聚合群。英语中动句只是中动语态众多语义类型中的一个,其句法表现与其他印欧语中同义句式有同有异。根... 从印欧语中动语态的历时发展和共时差异可以看出,中动语态是动词的一个形态-句法范畴,该范畴具有多义性,是以去致使义为核心的语义聚合群。英语中动句只是中动语态众多语义类型中的一个,其句法表现与其他印欧语中同义句式有同有异。根据英语概括出的一些中动句特征,不仅不适合对其他印欧语中动句的分析,更不适合对汉语所谓的中动句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动语态 中动句 多义性
下载PDF
中动构式生成机制的转喻阐释
6
作者 姚雪珂 张炼 《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17年第4期30-33,共4页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构式语法理论和转喻语法理论出发,对中动构式的生成机制进行转喻阐释。文章探讨了中动构式意义实质是"表达状态意义"又隐含"动作意义",并用转喻迁移对其中的语义冲突做出解释。
关键词 中动句 构式语法 转喻理论
下载PDF
“双音副词+句中语气词”进一步词汇化的再演变 被引量:3
7
作者 刘红妮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61-371,共11页
“双音副词+句中语气词”的句法组合长期连用后可发生进一步的再演变,形成新的副词。“双音副词+句中语气词‘来’”形成的有“何苦来”和“到头来”等,“双音副词+句中语气词‘乎’”形成的有“无怪乎”“无须乎”“庶几乎”“几几乎”... “双音副词+句中语气词”的句法组合长期连用后可发生进一步的再演变,形成新的副词。“双音副词+句中语气词‘来’”形成的有“何苦来”和“到头来”等,“双音副词+句中语气词‘乎’”形成的有“无怪乎”“无须乎”“庶几乎”“几几乎”等,它们与原本的双音副词用法上有一些细微差异,这主要是受到源结构中句中语气词来源的“来”和“乎”的影响。“双音副词+句中语气词”进一步的再演变是进一步词汇化的现象,也是再重新分析的结果。“来”和“乎”作为句中语气词用法的逐渐衰落,是再演变发生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音副词+句中语气词” 再演变 进一步词汇化
下载PDF
汉语中动句式的历时演变解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炎燕 《长沙大学学报》 2021年第6期85-92,共8页
学界普遍认同英语中动句式的存在,而对汉语中动句式的存在、界定、分类留有争议。结合汉语中动句式共时的层级体系,追溯该句式三大子类“NP_(非施事)+V_(x)+XP”“NP_(非施事)+ADV_(x)+V”和“NP_(非施事)+AUX_(x)+V”的历时演变过程,... 学界普遍认同英语中动句式的存在,而对汉语中动句式的存在、界定、分类留有争议。结合汉语中动句式共时的层级体系,追溯该句式三大子类“NP_(非施事)+V_(x)+XP”“NP_(非施事)+ADV_(x)+V”和“NP_(非施事)+AUX_(x)+V”的历时演变过程,并对三者的历时演变轨迹、共时关联句式及融合程度等特征进行对比,为汉语中动句式的历时演变规律提供较为系统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中动句式 历时演变 对比分析
下载PDF
从中动句看主语名词的物性结构的句型投射 被引量:15
9
作者 袁毓林 曹宏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46-261,共16页
文章先介绍和评论胡旭辉(2019)基于分布式形态学理论,对汉语中动句的解决方案,指出其在理论和经验上可能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我们对于汉语中动句的朴素的解释方案:基于主语名词的物性结构,不仅关注中动词(V)与主语名词(NP)之间的处置关... 文章先介绍和评论胡旭辉(2019)基于分布式形态学理论,对汉语中动句的解决方案,指出其在理论和经验上可能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我们对于汉语中动句的朴素的解释方案:基于主语名词的物性结构,不仅关注中动词(V)与主语名词(NP)之间的处置关系,而且关注句末形容词性成分(AP)与主语名词(NP)之间的评价关系,更进一步关注这两种物性角色关系之间的"背景-图像"式的视角关系;最后,把这种从主语名词的物性结构出发看待句子的结构方式和语义表达思想,推广到主语名词的各种物性角色作谓语所造成的不同语义-语用类型句子上,从而提出一种基于主语(或话题)名词的物性结构来解释句型构造及其语义表达的语法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形态学 中动句 中动词 主语名词 物性角色 句型构造
下载PDF
《论语》中“也”的用法探析
10
作者 丁桂香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89-92,共4页
“也”作为语气词在《论语》中用得较普遍。从句尾的“也”和句中的“也”两个方面较全面地分析了它在各种句子中的用法及作用。
关键词 句尾 句中
下载PDF
英语“中动句”及其相关问题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龙宽 刘晴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391-393,共3页
分析英语中动句及其相关的问题后 ,认为中动句是一种特殊的语态类型 ,具有自身的句法特征 ,它表示的是事物本身的内在本质属性 ,而非看重于被动关系的传达。通过对其产生过程的讨论 ,确立了中动句在整个语态系统中的地位 ,并力求使读者... 分析英语中动句及其相关的问题后 ,认为中动句是一种特殊的语态类型 ,具有自身的句法特征 ,它表示的是事物本身的内在本质属性 ,而非看重于被动关系的传达。通过对其产生过程的讨论 ,确立了中动句在整个语态系统中的地位 ,并力求使读者对中动句有一个系统认识 ,能提高其英语的语用表达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 中动句 句法 被动关系 语义
下载PDF
土家语中动语态句法分析与类型学意义探索
12
作者 刘芳 陈池华 方丽华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0期19-22,47,共5页
语态是指动词所表达的动作或状态与句子主语之间的语义关系。根据具体关系的不同,语态主要分为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少数语言存在被动语态。在土家语中,除主动语态、被动语态外,中动语态也是土家语语态系统的重要内容,其句法结构、判定... 语态是指动词所表达的动作或状态与句子主语之间的语义关系。根据具体关系的不同,语态主要分为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少数语言存在被动语态。在土家语中,除主动语态、被动语态外,中动语态也是土家语语态系统的重要内容,其句法结构、判定条件和句法语义特征是中动语态的重要方面。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该文发现土家语中动句结构的句法表现形式为“NP+VP+AP”。在这种结构中,句法成分的隐含与显性受到三种限制,包括动词选择、依存关系及情态的选择。此外,这种中动句主要用于表达受事主语的内在特征,同时在跨语言比较中也具有一定的类型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家语 中动句 语态 句法结构 语义特征 类型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