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喷气形式下船舶微气泡减阻水池试验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王家楣 姜曼松 +1 位作者 郑晓伟 詹德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78-80,共3页
针对一平底型船模 ,分别在船模底部的首、中部安装多孔硅材料板以生成微气泡 ,在大型拖曳水池中进行了五种拖曳速度、五种喷气量、三种喷气形式下的对比性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 ,在相同条件下 ,船模首、中部同时喷气 ,减阻效果均优于仅在... 针对一平底型船模 ,分别在船模底部的首、中部安装多孔硅材料板以生成微气泡 ,在大型拖曳水池中进行了五种拖曳速度、五种喷气量、三种喷气形式下的对比性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 ,在相同条件下 ,船模首、中部同时喷气 ,减阻效果均优于仅在首部喷气的情况 ,总减阻率达 32 .8% .在相同拖曳速度和不同喷气形式下 ,纵倾角随喷气量变化很小 ,可忽略对总减阻率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模 喷气方式 微气泡 多孔板 减阻率
下载PDF
水下减阻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31
2
作者 柯贵喜 潘光 +2 位作者 黄桥高 胡海豹 刘占一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46-554,共9页
在简要回顾早期减阻研究的基础上,对现有典型水下湍流减阻技术进行了较深入地分析。重点介绍了脊状表面减阻、微气泡减阻和疏水/超疏水表面减阻的研究现状。分别从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两方面对其进行了阐述,并着重强调了各自的减阻机理... 在简要回顾早期减阻研究的基础上,对现有典型水下湍流减阻技术进行了较深入地分析。重点介绍了脊状表面减阻、微气泡减阻和疏水/超疏水表面减阻的研究现状。分别从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两方面对其进行了阐述,并着重强调了各自的减阻机理。此外,还简要介绍了柔顺壁面减阻、壁面振动减阻等其它减阻技术。展望了水下减阻技术今后的研究重点及其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减阻技术 湍流边界层 脊状表面减阻 微气泡减阻 疏水/超疏水表面减阻 减阻机理
下载PDF
微气泡流的数值模拟及减阻机理分析 被引量:26
3
作者 吴乘胜 何术龙 《船舶力学》 E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0-37,共8页
本文采用k-ω湍流模型,进行微气泡流动的数值模拟。在数学模型中,将气泡流作为混合物的流动处理,同时考虑了气泡与水的相对运动。应用该模型,计算了不同气泡直径及喷入速度、不同主流速度下某三维回转体周围微气泡分布及其阻力变化,计... 本文采用k-ω湍流模型,进行微气泡流动的数值模拟。在数学模型中,将气泡流作为混合物的流动处理,同时考虑了气泡与水的相对运动。应用该模型,计算了不同气泡直径及喷入速度、不同主流速度下某三维回转体周围微气泡分布及其阻力变化,计算结果与已发表的试验研究的结论相当吻合。对计算结果的分析表明,微气泡减阻的关键是生成足够小的气泡并使之尽量附着在物体表面附近以获得较高的空隙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气泡 减阻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平板微气泡减阻数值模拟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傅慧萍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97-1301,1306,共6页
为了进一步揭示微气泡减阻机理,并探讨其实用化进程的影响因素,采用混合物多相流模型对平板微气泡减阻(BDR)问题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讨论了重力及底部和顶部2种通气方式的影响,对微气泡减阻机理进行了分析。利用相群平衡模型(population... 为了进一步揭示微气泡减阻机理,并探讨其实用化进程的影响因素,采用混合物多相流模型对平板微气泡减阻(BDR)问题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讨论了重力及底部和顶部2种通气方式的影响,对微气泡减阻机理进行了分析。利用相群平衡模型(population balance model)三维数值模拟了平板底部通气和侧壁通气,对平板三维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重力对大气泡影响较大;对于顶部通气方式,重力使气泡停留在边界层,从而使减阻效果得到改善;减阻率与气层厚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侧壁通气的减阻效果不佳,三维效应也降低减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气泡 减阻 机理 数值模拟 混合物模型 相群平衡模型 多相流 通气
下载PDF
水下湍流减阻技术研究进展
5
作者 秦立果 刘建波 +4 位作者 李航 卢山 马泽宇 王征 董光能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18,共18页
水下湍流减阻技术作为提升航行器航速、实现节能减排的有效手段,受到了学者的广泛关注。迄今,根据减阻机理的不同形成了多样化的减阻技术,依据能否对减阻行为进行调控可分为主动和被动减阻技术。从概述水下湍流减阻技术的研究现状出发,... 水下湍流减阻技术作为提升航行器航速、实现节能减排的有效手段,受到了学者的广泛关注。迄今,根据减阻机理的不同形成了多样化的减阻技术,依据能否对减阻行为进行调控可分为主动和被动减阻技术。从概述水下湍流减阻技术的研究现状出发,梳理了各项减阻技术从兴起到当前研究热点的发展脉络。系统阐述了各减阻技术对壁面湍流流场的影响机制,并分类别深入分析了其内在减阻机理,如结构减阻的涡干扰、超疏水减阻的滑移,聚合物高分子链的黏弹性、超空泡的界面转换、柔顺壁面的缓冲吸振、微气泡改变流场理化特性和壁面振动破坏拟序结构等减阻机制。论述了各项减阻技术的研究进展,比较了各项技术的发展趋势和不足,如仿生减阻结构无需提供额外的能量就能维持长久的减阻效果,但对复杂多变的流场环境难以维持较高的减阻率;微气泡减阻能大幅降低表面阻力,但存在能耗较高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总结概括了各项减阻技术的应用场景,并从技术集成的角度,展望了水下湍流减阻技术的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阻技术 湍流 结构减阻 超疏水减阻 微气泡减阻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Microbubble and Air Layer Injection with Porous Media for Drag Reduction on a Self-propelled Barge Ship Model 被引量:3
6
作者 Yanuar Kurniawan T.Waskito +2 位作者 Sigit Y.Pratama Bagus D.Candra Bilmantasya A.Rahmat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CSCD 2018年第2期165-172,共8页
Ship resistance issues are related to fuel economy,speed,and cost efficiency.Air lubrication is a promising technique for lowering hull frictional resistance as it is supposed to modify the energy in the turbulent bou... Ship resistance issues are related to fuel economy,speed,and cost efficiency.Air lubrication is a promising technique for lowering hull frictional resistance as it is supposed to modify the energy in the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 and thereby reduce hull friction.In this paper,the objective is to identify the optimum type of air lubrication using microbubble drag reduction(MBDR)and air layer drag reduction(ALDR)techniques to reduce the resistance of a 56-m Indonesian self-propelled barge(SPB).A model with the following dimensions was constructed:length L=2000 mm,breadth B=521.60 mm,and draft T=52.50 mm.The ship model was towed using standard towing tank experimental parameters.The speed was varied over the Froude number range 0.11–0.31.The air layer flow rate was varied at 80,85,and 90 standard liters per minute(SLPM)and the microbubble injection coefficient over the range 0.20–0.60.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hip model using the air layer had the highest drag reduction up to a maximum of 90%.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B,which operates at low speed,the optimum air lubrication type to reduce resistance in this instance is ALD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LF-PROPELLED BARGE Ship resistance AIR lubrication microbubble drag reduction AIR layer drag reduction
下载PDF
利用微气泡层减少平板阻力的边界层模型计算(英文) 被引量:6
7
作者 黄衍顺 刘洪梅 王震 《船舶力学》 EI 2003年第6期6-14,共9页
以流体中光滑平板为例,建立微气泡层覆盖平板的气液简单边界层模型,采用平板层流理论,对给定的一系列气泡喷射速度参数和流体特性参数计算了微气泡状态下平板的摩擦阻力,结果显示微气泡对平板有明显减阻效果;最后给出了气体边界层的速... 以流体中光滑平板为例,建立微气泡层覆盖平板的气液简单边界层模型,采用平板层流理论,对给定的一系列气泡喷射速度参数和流体特性参数计算了微气泡状态下平板的摩擦阻力,结果显示微气泡对平板有明显减阻效果;最后给出了气体边界层的速度分布和剪切应力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气泡层 边界层模型计算 平板阻力 喷射速度 流体特性
下载PDF
驻留式微气泡阵列流动减阻机理数值研究
8
作者 朱睿 何星宇 +5 位作者 赵晨鸿 刘宇 张焕彬 陈腾飞 谭鑫 刘志荣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40-1049,共10页
为了完善驻留式微气泡阵列减阻的机理理论,基于有限体积方法,采用大涡模拟(LES)方法对平板及驻留微气泡阵列近壁面复杂湍流流动开展数值模拟研究,采用本征正交分解法(POD)提取2种模型近壁区湍流拟序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平... 为了完善驻留式微气泡阵列减阻的机理理论,基于有限体积方法,采用大涡模拟(LES)方法对平板及驻留微气泡阵列近壁面复杂湍流流动开展数值模拟研究,采用本征正交分解法(POD)提取2种模型近壁区湍流拟序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平板,驻留微气泡阵列近壁面切应力变化更加平稳,减小了约13.7%;微气泡气/水界面的动态形变使边界层间歇性流动分离再附着,抑制低速流体上抛、高速流体下扫形成的“猝发”现象,湍流相干结构“猝发”频率减小5.6 Hz.利用POD方法,能够有效地提取近壁面复杂湍流拟序结构的主要分布特征,微气泡的存在加强了湍流近壁区内的小尺度结构,促进流场内湍流动能的均匀分布,抑制了拟序结构的发展,体现了驻留微气泡良好的减阻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 驻留微气泡 减阻 本征正交分解
下载PDF
微气泡降阻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杨余旺 孙思诚 王增刚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20-224,共5页
该文介绍了微气泡降阻机理、研究方法和重要结论。理论分析提出微气泡降阻机理在于其引起湍流边界层结构的变化 ;实验证明了微气泡对湍流边界层的降阻作用以及气泡尺度、主流速度等对降阻作用的影响 ;数值方法利用适当的流场模型、湍流... 该文介绍了微气泡降阻机理、研究方法和重要结论。理论分析提出微气泡降阻机理在于其引起湍流边界层结构的变化 ;实验证明了微气泡对湍流边界层的降阻作用以及气泡尺度、主流速度等对降阻作用的影响 ;数值方法利用适当的流场模型、湍流模型和差分格式 ,模拟边界层和气泡数等对降阻的影响。这些研究得到了较为一致的结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气泡 减阻 湍流 边界层
下载PDF
两相流相互作用下的船模微气泡减阻性能数值仿真 被引量:5
10
作者 徐庚辉 张咏欧 钟声驰 《船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1-35,59,共6页
基于两相流理论,对集装箱船船模进行微气泡减阻性能数值仿真研究。分析船模在不同喷气口位置、不同流体含气率、不同喷射速度和不同喷射角度下的流场分布和减阻效果。结果表明:当流体内的微气泡含量过高时,会增大船体的摩擦阻力,流体的... 基于两相流理论,对集装箱船船模进行微气泡减阻性能数值仿真研究。分析船模在不同喷气口位置、不同流体含气率、不同喷射速度和不同喷射角度下的流场分布和减阻效果。结果表明:当流体内的微气泡含量过高时,会增大船体的摩擦阻力,流体的含气率为10%~20%时有较好的减阻效果,喷气口在距离球鼻艏后缘约1/3船长附近具有较高的空气覆盖率,喷气口喷气方向垂直向下产生的减阻效果比喷气方向偏向船侧产生的减阻效果要好,且船速较高时可允许含气率较高的流体注入流场并增大减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流 摩擦阻力 微气泡 减阻 数值计算
原文传递
局部通气空泡尾部微气泡流减阻仿真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向敏 张为华 +1 位作者 张孜博 屠基元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33-738,共6页
基于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开展了局部通气空泡尾部气泡流仿真及减阻特性研究。模型中建立了局部通气空泡尾部回射流泄气模型,并通过改进湍流耗散系数计算模型考虑了高气含量对两相作用的影响。通过将模型应用于轴对称体微气泡减阻试验,... 基于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开展了局部通气空泡尾部气泡流仿真及减阻特性研究。模型中建立了局部通气空泡尾部回射流泄气模型,并通过改进湍流耗散系数计算模型考虑了高气含量对两相作用的影响。通过将模型应用于轴对称体微气泡减阻试验,验证了多相流模型的准确性。通过开展不同工况下局部通气空泡流仿真,正确预示了空泡后回流区及其下游气泡分布特点。基于仿真结果,对试验体摩阻和压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对于高压阻航行器,局部通气空化综合利用空化减阻和微气泡减阻,既能有效减小摩擦阻力,又能保持较小压阻,能实现比超空泡更高的减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力学 局部通气空泡 微气泡减阻 数值仿真 总体平衡方法
下载PDF
水下航行体俯仰运动微气泡流形态及减阻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宋武超 王聪 +1 位作者 魏英杰 夏维学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16-1225,共10页
为研究水下航行体俯仰运动过程中,微气泡流形态及减阻特性的变化规律,采用自主设计的驱动装置、高速摄像系统和测力系统,在水洞中开展水下航行体俯仰运动微气泡减阻特性试验研究。基于该驱动装置,实现了航行体模型以正弦变化规律的角速... 为研究水下航行体俯仰运动过程中,微气泡流形态及减阻特性的变化规律,采用自主设计的驱动装置、高速摄像系统和测力系统,在水洞中开展水下航行体俯仰运动微气泡减阻特性试验研究。基于该驱动装置,实现了航行体模型以正弦变化规律的角速度绕其头部转动;基于高速摄像系统,分析了微气泡流形态变化特性;基于测力系统,分析了俯仰运动过程中水下航行体流体动力特性及不同通气量下微气泡减阻特性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较低通气量下,在水下航行体俯仰运动过程中,离散的微气泡始终均匀分布在航行体表面;随着通气量的增加,微气泡流密度逐渐增加,透明度逐渐降低,并最终融合成透明空泡;航行体俯仰运动过程中,其航行体轴向力系数和法向力系数基本呈正弦变化规律,且其周期与攻角变化周期基本同步;不同通气量下航行体轴向力系数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均呈正弦变化规律,且随着通气量的增加,相同姿态下的航行体轴向力系数逐渐减低,并最终趋于恒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航行体 俯仰运动 微气泡 减阻特性 水洞试验
下载PDF
驻留式电解微气泡流动稳定性及减阻性能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睿 张焕彬 +4 位作者 庄启彬 温潍齐 张子捷 何星宇 刘志荣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7-154,共8页
针对航行体表面稳定高效水下减阻问题,提出自稳式电解微气泡阵列流动减阻性能试验研究。制备电极壁面微柱孔阵列表面试片经电解形成稳定微气泡阵列气膜,揭示电解电压、微柱孔尺寸、来流速度影响电解微气泡生长行为、驻留稳定性的作用机... 针对航行体表面稳定高效水下减阻问题,提出自稳式电解微气泡阵列流动减阻性能试验研究。制备电极壁面微柱孔阵列表面试片经电解形成稳定微气泡阵列气膜,揭示电解电压、微柱孔尺寸、来流速度影响电解微气泡生长行为、驻留稳定性的作用机制,通过试验及数值方法研究微气泡阵列流动减阻性能,分析减阻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电极壁面微柱孔可实现微气泡电解自适应启停控制;相同微柱孔直径时,电解电压增大则微气泡达到稳定直径用时越短,但微气泡阵列稳定时间及驻留率降低;相同电解电压下,250μm柱孔内微气泡达到稳定直径用时较少,且微气泡阵列稳定时间及驻留率更佳;气膜型驻留微气泡较突出型具备更强的驻留稳定性;电解电压为20 V时,250μm柱孔微气泡阵列气膜表面样片平均减阻率约为23%,微气泡阵列稳定时间及驻留率达到最大值为420 s、95.46%;驻留微气泡形变及气/水两相界面力共同作用使得微气泡上侧产生大量上抛高速流动,抑制了流向涡下扫流动猝发,显著减小近壁区雷诺切应力;微气泡阵列近壁数值平均湍动能约为0.010 m^(2)/s^(2)小于纯平板(约为0.021 m^(2)/s^(2)),微气泡阵列壁面数值平均剪切力约为30 Pa小于纯平板(约为55 Pa),故可达到高效湍流减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 微气泡阵列 减阻 驻留率 猝发
下载PDF
多孔透气材料应用于船模微气泡减阻性能实验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天行 朱汉华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83-788,共6页
分别将挠性氧化铝多孔透气材料安装在船模底部、侧面、球鼻艏附近进行微气泡减阻性能试验,分析应用于船模上的减阻效果。结果表明:船底喷气时,最高达11.6%的减阻效果;喷气位置位于球鼻艏附近时的减阻效果较差,只有当喷气流量为10 L/min... 分别将挠性氧化铝多孔透气材料安装在船模底部、侧面、球鼻艏附近进行微气泡减阻性能试验,分析应用于船模上的减阻效果。结果表明:船底喷气时,最高达11.6%的减阻效果;喷气位置位于球鼻艏附近时的减阻效果较差,只有当喷气流量为10 L/min时,船模阻力在部分试验点小于未喷气时的阻力;喷气位置位于船侧时,由于流场边界层密度改变较大,因此,减阻效果随着船模速度与喷气流量变化波动较大。当船模速度为1.80 m/s,且船底和船侧空气流量为20 L/min、球鼻艏空气流量为10 L/min时,采用多孔透气材料船底+船侧+球鼻艏组合式喷气方式的微气泡减阻效果可达13.9%,减阻效果明显,验证了多孔透气材料应用于船模微气泡减阻的优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透气材料 船模 微气泡减阻 摩擦阻力 减阻性能
下载PDF
基于VOF方法的驻留微气泡形状稳定性仿真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凯 朱效谷 李勇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1-47,共7页
亚微米级的驻留微气泡在强剪切流中发生变形,会导致将气泡简化为完全滑移刚性壁面而进行的数值仿真出现明显误差。文中采用了VOF方法求解驻留微气泡的气—液两相流平板Couette流场模型,利用剪切流粘性力与表面张力的比值毛细数Ca作为判... 亚微米级的驻留微气泡在强剪切流中发生变形,会导致将气泡简化为完全滑移刚性壁面而进行的数值仿真出现明显误差。文中采用了VOF方法求解驻留微气泡的气—液两相流平板Couette流场模型,利用剪切流粘性力与表面张力的比值毛细数Ca作为判据,得到了Ca=0.1作为亚毫米尺度微气泡在剪切流中发生显著变形的临界值,并将Ca<<0.1作为将驻留微气泡简化为完全滑移刚性壁面的适用条件。通过仿真得出滑移长度随毛细数增大而减小,当毛细数超过0.1时,驻留微气泡起到增阻作用。在微气泡不发生严重变形的前提下,选择尽量大尺寸的气泡有利于提高减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驻留微气泡 形状稳定性 减阻 毛细数
下载PDF
平板湍流边界层微气泡减阻的大涡模拟 被引量:1
16
作者 冯岩岩 李振林 姬忠礼 《节能技术》 CAS 2021年第4期305-311,331,共8页
采用大涡模拟研究了通入微气泡对光滑平板及部分粗糙平板湍流边界层减阻的影响。在计算域进口引入扰动以在较短距离内生成雷诺数(基于边界层动量厚度)为1430的平板湍流边界层。利用Weierstrass-Mandelbrot分形函数生成算术平均粗糙高度... 采用大涡模拟研究了通入微气泡对光滑平板及部分粗糙平板湍流边界层减阻的影响。在计算域进口引入扰动以在较短距离内生成雷诺数(基于边界层动量厚度)为1430的平板湍流边界层。利用Weierstrass-Mandelbrot分形函数生成算术平均粗糙高度为75μm的粗糙表面轮廓曲线。结果表明,微气泡体积分数增大时,作用在微气泡上的浮力较大,导致拟序结构远离壁面,并且边界层内部动量交换强度降低,摩擦阻力降低明显;无微气泡时,粗糙表面的存在使得其下游速度条带数量减少,尺寸有所增加,其壁面摩擦系数小于光滑平板情况;在相同的通入微气泡体积分数下,部分粗糙平板上的减阻量小于光滑表面,一方面是由于部分粗糙表面平板本身的摩擦阻力系数较小,另一方面是粗糙表面吸附了一部分微气泡,减弱了微气泡的减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气泡 湍流边界层 减阻 粗糙表面 大涡模拟
下载PDF
考虑壁面润滑力的微气泡减阻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云波 朱潇鹏 +2 位作者 王桂冠 秦安阳 张大棚 《船舶》 2018年第A01期92-97,共6页
在欧拉两相流模型的基础上,考虑重力、浮力、表面张力、相间曳力、升力、微气泡聚合破裂作用,对高来流速度的平板微气泡减阻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文献结果进行对比。在数值模拟中同时引入了壁面润滑力,进而考虑了壁面对微气泡的排斥作用... 在欧拉两相流模型的基础上,考虑重力、浮力、表面张力、相间曳力、升力、微气泡聚合破裂作用,对高来流速度的平板微气泡减阻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文献结果进行对比。在数值模拟中同时引入了壁面润滑力,进而考虑了壁面对微气泡的排斥作用,更符合实际情况。数值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良好,进一步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了气泡在平板附近的存在情况,以及对平板沿程减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拉多相流模型 微气泡减阻 壁面润滑力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微气泡层减阻的边界层模型计算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衍顺 张丽君 王震 《船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16,共4页
以流体中光滑平板为例 ,建立微气泡层覆盖平板的气液简单边界层模型 ,采用平板层流理论 ,对给定的气泡喷射参数和流体特性参数计算了微气泡层状态下平板的摩擦阻力 ,结果显示微气泡层对平板有明显减阻效果 ;
关键词 船舶动力学 微气泡层 减阻 边界层 气泡喷射参数 理论计算 流体特性参数 速度分布 剪切应力分布
下载PDF
利用微气泡减小平板湍流摩阻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姚琰 罗金玲 +2 位作者 朱坤 伍锐 秦世杰 《气体物理》 2017年第4期29-35,共7页
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研究微气泡减阻的效果.采用高速摄像机对二维平板微气泡湍流边界层进行了定量的可视化观察,用天平测量了平板的摩擦阻力,分析了不同通气量、来流速度、浮力对减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气泡在高Reynolds数(Re=10~6)... 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研究微气泡减阻的效果.采用高速摄像机对二维平板微气泡湍流边界层进行了定量的可视化观察,用天平测量了平板的摩擦阻力,分析了不同通气量、来流速度、浮力对减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气泡在高Reynolds数(Re=10~6)的流动中有效地减小了摩擦阻力,最大减阻率达到36%,证实了微气泡能显著降低平板摩擦阻力,实验结果也表明,随气体流量增加,减阻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气泡 平板 湍流边界层 摩擦阻力 减阻
下载PDF
微气泡减阻实验研究
20
作者 刘海燕 张展 +1 位作者 庞明军 孙亚娥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184-187,共4页
鉴于微气泡减阻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价值,开展了微气泡注入后相关参数对减阻影响的研究。文章对影响微气泡减阻率的各个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详细研究了液相雷诺数、气相平均体积分数和气泡直径对减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气泡减阻率... 鉴于微气泡减阻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价值,开展了微气泡注入后相关参数对减阻影响的研究。文章对影响微气泡减阻率的各个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详细研究了液相雷诺数、气相平均体积分数和气泡直径对减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气泡减阻率与液相雷诺数、气相平均体积分数和气泡直径关系密切;目前电解产生气泡的尺度在微米级,在低雷诺数下取得了很好的减阻效果,最高减阻率约为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气泡 减阻率 雷诺数 体积分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