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用植物抗菌活性及其在文物微生物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天晓 张化冰 +4 位作者 谈翔 张瑞 武发思 于宗仁 苏伯民 《石窟与土遗址保护研究》 2024年第2期73-89,共17页
抗菌剂处理是文物微生物病害防治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传统无机、有机抗菌剂对文物和环境存在危害,其应用受到限制。近年来,基于环境友好和高效抗菌等优势,来源于药用植物的天然抗菌剂在文物保护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对近十年来药用植... 抗菌剂处理是文物微生物病害防治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传统无机、有机抗菌剂对文物和环境存在危害,其应用受到限制。近年来,基于环境友好和高效抗菌等优势,来源于药用植物的天然抗菌剂在文物保护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对近十年来药用植物在医学和文物保护等领域的抗菌研究进行了梳理分析,总结了药用植物的抗菌活性成分类型以及基于植物学和中药学分类特征的主要抗菌植物类群,描述了药用植物多靶点、多途径的协同抗菌机制、抗菌成分的提取和评价方法,并回顾了药用植物在文物微生物病害防治中的研究现状。总结分析了天然抗菌剂在文物保护领域应用所面临的挑战,并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文物抗菌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抗菌剂 文物保护 微生物防治 精油
原文传递
文物保护中杀菌剂与抗菌纳米材料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武发思 李洁 +1 位作者 李瑞熙 贺东鹏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5-127,共13页
微生物极易附着并不断侵蚀各类文物,但用于高效去除或预防微生物损害的物理和化学方法却相对有限,通常很难有效清洁以及阻止微生物在露天环境文物上的重新定殖。在文物保护领域,使用抗菌纳米材料近年来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环保技术。本工... 微生物极易附着并不断侵蚀各类文物,但用于高效去除或预防微生物损害的物理和化学方法却相对有限,通常很难有效清洁以及阻止微生物在露天环境文物上的重新定殖。在文物保护领域,使用抗菌纳米材料近年来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环保技术。本工作总结了文物微生物退化防治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梳理了杀菌剂、天然抗菌剂、精油熏蒸剂和新型纳米抗菌材料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杀灭剂的作用机制及其效果差异,指出了纳米材料的应用潜力及存在的不足。本研究结果可为文物保护修复中微生物病害防治提供参考和借鉴,对于文物微生物防控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技术发展具有一定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杀菌剂 抗菌剂 文物保护 微生物防控
下载PDF
微生物安全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宋仲戬 李曼 +6 位作者 胡梁斌 王春明 鲁曦 刘开辉 张丽佳 宇岩 吴清平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9-85,共7页
微生物安全是新时期我国社会与经济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是国家粮食安全、公共卫生、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撑。本文梳理了我国微生物安全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结合微生物安全产业的政策环境,分析了微生物安全产业的发展需求和现状;在明晰微生... 微生物安全是新时期我国社会与经济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是国家粮食安全、公共卫生、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撑。本文梳理了我国微生物安全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结合微生物安全产业的政策环境,分析了微生物安全产业的发展需求和现状;在明晰微生物安全产业国内外发展格局的基础上,综合归纳了制约我国致病微生物检测与控制技术创新及应用研发的瓶颈,提出了构建我国微生物安全产业的发展规划。研究建议,强化微生物安全创新研究平台建设;构建微生物安全科学大数据库,以人才建设驱动能力提升;壮大微生物安全龙头企业,以标准规范保障产业发展;强化微生物安全领域的重大系统创新和工程技术研究,探索出我国微生物安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安全 微生物检测 微生物诊断 微生物防控 核酸检测
下载PDF
食用菌行业微生物防控技术研究
4
作者 秦俊莲 徐宁宁 《现代食品》 2021年第21期15-17,共3页
食用菌是居民饮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食用菌已形成较成熟的工业化生产。本文对食用菌工业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微生物污染的原因和控制方法进行总结,以期为食用菌生产管理、微生物监测提供参考。
关键词 食用菌 微生物污染 微生物防控
下载PDF
浅析食品微生物污染防控新策略与技术创新
5
作者 周道荣 刘师 杨继梅 《现代食品》 2024年第8期145-147,共3页
本文探讨了常见食品微生物污染与污染机制、食品微生物污染防控新策略以及食品微生物污染防控技术创新,旨在减少食品污染风险,保障食品安全。
关键词 食品安全 微生物污染防控 技术创新
下载PDF
密闭舱室内微生物污染问题及其防控体系 被引量:13
6
作者 孙伊 刘红 《载人航天》 CSCD 2014年第6期543-549,共7页
载人空间站、星球基地、星际飞船中温湿度等环境条件适宜,如不采取有效的监控措施,可能会出现微生物大量繁殖。在空间舱室环境中很多微生物活性更高,其对材料腐蚀性更强,且由于人类在空间舱室环境下免疫力降低,因此致病危险更大。为此... 载人空间站、星球基地、星际飞船中温湿度等环境条件适宜,如不采取有效的监控措施,可能会出现微生物大量繁殖。在空间舱室环境中很多微生物活性更高,其对材料腐蚀性更强,且由于人类在空间舱室环境下免疫力降低,因此致病危险更大。为此概述了空间站发展到现在所面临的微生物污染问题,分析了空间微生物污染的三种主要来源包括人体内和体表、航天器系统生产过程、货运飞船,指出了空间站微生物污染对人类健康和对材料腐蚀两方面的危害,介绍了国际空间站的微生物安全保障措施,其中包括空间舱室微生物污染监测体系和飞行前后密闭舱室内微生物污染防控体系。在分析美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空间站微生物污染防控体系方案设想,为解决我国密闭舱室微生物污染问题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站 微生物污染 微生物污染防控体系 抗菌材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