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好氧堆肥微生物代谢多样性及其细菌群落结构 被引量:31
1
作者 王秀红 李欣欣 +3 位作者 史向远 王保平 周静 籍增顺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57-1463,共7页
好氧堆肥是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一条有效途径.为了探究好氧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代谢特征和细菌群落演替现象,了解起关键作用的微生物菌群,通过筛选强降解菌种改善堆肥工艺、提高堆肥效率,采用Biolog法和宏基因组法分... 好氧堆肥是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一条有效途径.为了探究好氧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代谢特征和细菌群落演替现象,了解起关键作用的微生物菌群,通过筛选强降解菌种改善堆肥工艺、提高堆肥效率,采用Biolog法和宏基因组法分析了玉米秸秆和牛粪联合好氧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的碳源代谢能力和细菌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在第2次翻堆(第14天)时,微生物利用碳源的能力最强,初次建堆时(0 d)和其余翻堆时(第8、20、26天)次之,发酵结束时(第34天)最弱.Simpson、Shannon-Wiener和Mc Intosh多样性指数表明,建堆时及翻堆时的菌群优势度、丰富度和均匀度均极显著优于好氧堆肥结束.不同好氧发酵时间的微生物群落对同一碳源代谢有差异,同一好氧发酵时间微生物群落对不同碳源的利用率不同.糖类、酸类和醇类是区分好氧堆肥不同时间微生物碳源利用差异的敏感碳源.好氧堆肥不同时间细菌的种类和丰度不同,共享的优势菌门有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绿弯菌门(Chloroflexi)、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在第0、8、14、20、26、34天这6个时间内它们的相对丰度之和分别达90.27%、90.34%、94.26%、84.21%、84.31%和77.61%,且6种门类在不同发酵时间的丰度表达存在消长变化状态.研究显示,参与好氧堆肥不同时间的微生物群落在碳源代谢能力上存在多样性,在细菌菌群的种类和丰度上也存在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堆肥 微生物群落演替 Biolog法 碳源代谢能力 宏基因组学 细菌菌群结构
下载PDF
生物炭对烤烟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碳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6
2
作者 胡瑞文 刘勇军 +4 位作者 周清明 刘智炫 黎娟 邵岩 刘卉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9-56,共8页
为探究不同施用量的生物炭对烤烟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碳代谢的影响,并明确适宜的生物炭用量。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设置了不施用生物炭的对照组(CK)和生物炭用量分别为3 000 kg/hm^2(T1)、3 750kg/hm^2(T2)与4 500 kg/hm^2(T3)的处理组,... 为探究不同施用量的生物炭对烤烟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碳代谢的影响,并明确适宜的生物炭用量。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设置了不施用生物炭的对照组(CK)和生物炭用量分别为3 000 kg/hm^2(T1)、3 750kg/hm^2(T2)与4 500 kg/hm^2(T3)的处理组,于烤烟旺长期采集土壤样品,运用Biolog-ECO微孔板技术分析烤烟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能提高土壤微生物AWCD值与微生物多样性各项指数,能显著提高羧酸类和聚合物类碳源的利用能力,且T2处理在这两类碳源利用能力上较CK处理分别显著提高24.82%和70.71%。主成分分析表明,碳水化合物类、羧酸类和氨基酸类碳源是造成各处理土壤微生物碳代谢特征存在较大差异的相关碳源。综合来看,T2处理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能力最强,最适宜的生物炭施用量为3 75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烤烟 微生物 碳代谢 Biolog-ECO
原文传递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其介导的碳循环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2
3
作者 杨雅丽 马雪松 +5 位作者 解宏图 鲍雪莲 梁超 朱雪峰 何红波 张旭东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675-2684,共10页
农田生态系统耕作方式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进而影响土壤微生物介导的土壤碳循环过程。以免耕结合作物秸秆还田为核心的保护性耕作是提升土壤碳汇功能和肥力的重要措施,其中土壤微生物发挥了关键作用。尽管有较多关于保护... 农田生态系统耕作方式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进而影响土壤微生物介导的土壤碳循环过程。以免耕结合作物秸秆还田为核心的保护性耕作是提升土壤碳汇功能和肥力的重要措施,其中土壤微生物发挥了关键作用。尽管有较多关于保护性耕作下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研究,但由于土壤系统的复杂性、环境因素以及微生物群落评价方法的差异性,尚未形成对保护性耕作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响应规律的系统认知。此外,研究多关注土壤微生物作为分解者的作用以及植物源碳对土壤碳库形成的贡献,而忽略了微生物源碳对土壤碳库形成和稳定的贡献。本文在归纳土壤有机质形成和稳定理论体系演变的基础上,梳理了土壤微生物研究方法的进展,重点阐述了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群落多样性和组成、碳代谢活性以及微生物源有机碳截获的影响,并对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探索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群落响应规律及其介导的土壤碳循环功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土壤微生物 微生物群落结构 微生物碳代谢 土壤有机碳
原文传递
罗非鱼主养池塘水体微生物群落对碳源代谢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2
4
作者 曹煜成 李卓佳 +4 位作者 文国樑 袁翠霖 杨莺莺 胡晓娟 林小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2-177,共6页
为摸清养殖池塘水体微生物数量的动态变化和微生物群落对不同碳源物质的代谢性能,跟踪研究了罗非鱼主养池塘水体中微生物的数量变动,并采用Biolog ECO微平板法分析微生物群落对糖类、氨基酸、脂肪、代谢中间产物等四类共31种不同碳源的... 为摸清养殖池塘水体微生物数量的动态变化和微生物群落对不同碳源物质的代谢性能,跟踪研究了罗非鱼主养池塘水体中微生物的数量变动,并采用Biolog ECO微平板法分析微生物群落对糖类、氨基酸、脂肪、代谢中间产物等四类共31种不同碳源的代谢动态变化。结果显示:在5月至10月的整个养殖季中,水体的异养细菌和芽孢杆菌的数量均较稳定,未出现明显的剧烈变化;水体微生物群落对25种碳源物质的利用较平稳,有9种碳源的利用值高于其他22种碳源,包括糖类中的D-甘露醇、N-乙酰-D-葡萄糖氨和D-纤维二糖,氨基酸类的L-天门冬酰胺和L-丝氨酸,脂肪类的吐温40、吐温80、丙酮酸甲酯,代谢中间产物和次生代谢物中的腐胺等。结果表明,在整个养殖季中,池塘水体微生物的数量和群落对碳源的代谢水平总体均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但微生物群落对不同种类的碳源选择性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群落 碳源 代谢 动态 池塘
下载PDF
施肥对小麦、玉米和大豆连作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严君 韩晓增 +3 位作者 陈旭 邹文秀 陆欣春 郝翔翔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71-177,共7页
为了明确长期施肥和不施肥条件下作物连作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以典型黑土为研究对象,选取长期定位实验站长期施肥和不施肥条件下的小麦、玉米和大豆连作处理,通过稀释平板法和Biolog Eco微平板法,测定土壤细菌、真菌、放... 为了明确长期施肥和不施肥条件下作物连作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以典型黑土为研究对象,选取长期定位实验站长期施肥和不施肥条件下的小麦、玉米和大豆连作处理,通过稀释平板法和Biolog Eco微平板法,测定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碳源代谢活性等指标,为建立合理的农田管理措施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长期施肥条件下大豆、小麦和玉米连作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均高于不施肥处理,且均以大豆连作处理细菌和真菌数量最高。不施肥条件下小麦和玉米连作土壤细菌总数较大豆连作处理分别下降了24.8%和31.0%,真菌总数分别下降了64.0%和51.2%;施肥条件下小麦和玉米连作土壤细菌总数则较大豆连作处理分别下降了29.0%和45.5%,真菌总数分别下降了26.7%和31.5%。Biolog结果表明,不施肥条件下小麦连作处理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高于玉米和大豆连作处理,施肥条件下则是大豆连作处理的AWCD值高于小麦和玉米连作处理。不施肥条件下大豆、玉米和小麦连作处理利用最多的碳源是碳水化合物类,施肥后不同连作处理利用最多的是碳水化合物类和多聚物类。大豆和小麦连作不施肥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利用率最高的碳源均是α-D-乳糖,施肥条件下利用率最高的碳源均是D,L-α-甘油,而不论施肥与否,玉米连作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利用率最高的碳源均是D-半乳糖醛酸;葡萄糖-1-磷酸盐和γ-羟基丁酸是农田黑土微生物群落特异利用的关键碳源。主成分分析得出,施肥对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能力的影响大于作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群落 功能多样性 连作 平均颜色变化率 碳源代谢 施肥
下载PDF
三江源农牧交错区土壤微生物碳、氮以及群落碳代谢特征对一年生禾豆混播的响应 被引量:9
6
作者 陈懂懂 李奇 +4 位作者 陈昕 贺福全 赵新全 徐世晓 赵亮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64-1070,共7页
通过对三江源农牧交错区常见一年生牧草(小黑麦、燕麦和箭筈豌豆)进行不同种植处理,于当年收获后测定耕层0~20cm土壤养分及微生物学性质,来研究牧草种植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黑麦单播下的MBC及MBC/SOC%高于其他处理,且显著高... 通过对三江源农牧交错区常见一年生牧草(小黑麦、燕麦和箭筈豌豆)进行不同种植处理,于当年收获后测定耕层0~20cm土壤养分及微生物学性质,来研究牧草种植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黑麦单播下的MBC及MBC/SOC%高于其他处理,且显著高于箭筈豌豆单播及箭筈豌豆与燕麦双优(1∶2∶2)处理(P<0.05);研究区土壤微生物主要利用碳源类型为羧酸类、酚类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聚类分析发现小黑麦单播和种植燕麦单优势种(1∶3∶1)、箭筈豌豆单优势种(1∶1∶3)及小黑麦+燕麦双优势种(2∶2∶1),对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相似。小黑麦单播会加快土壤有机质周转,燕麦和箭筈豌豆双优势种混播有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潜力;作为土壤质量的指示因子,MBC比MBN更敏感;不同处理下,土壤微生物对碳的利用强度和类型相似。综合考虑土壤微生物活性和生产特性,在实际生产活动中不适宜箭筈豌豆单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播 混播 微生物生物量 微生物碳代谢 三江源区
下载PDF
Straw and biochar strongly affect functional diversity of microbial metabolism in paddy soils 被引量:7
7
作者 YUAN Hong-zhao ZHU Zhen-ke +8 位作者 WEI Xiao-meng LIU Shou-long PENG Pei-qin Anna Gunina SHEN Jian-lin Yakov Kuzyakov GE Ti-da WU Jin-shui WANG Jiu-ro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7期1474-1485,共12页
The application of straw and biochar is widely practiced for the improvement of soil fertility.However,its impact on microbial functional profiles,particularly with regard to paddy soils,is not well understood.The aim... The application of straw and biochar is widely practiced for the improvement of soil fertility.However,its impact on microbial functional profiles,particularly with regard to paddy soils,is not well understood.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diversity of microbial carbon use patterns in paddy soils amended with straw or straw-derived biochar in a 3-year field experiment in fallow soil and at various development stages of a rice crop(i.e.,tillering and blooming).We applied the community level physiological profiling approach,with 15 substrates(sugars,carboxylic and amino acids,and phenolic acid).In general,straw application resulted in the greatest microbial functional diversity owing to the greater number of available C sources than in control or biochar plots.Biochar amendment promoted the use of α-ketoglutaric acid,the mineralization of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any other substrate.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microbial functional diversity in the biochar-amended soil was separated from those of the straw-amended and control soils.Redundancy analyses revealed that soil organic carbon content wa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regulating the pattern of microbial carbon utilization.Rhizodeposition and nutrient uptake by rice plants modulated microbial functions in paddy soils and stimulated the microbial use of N-rich substances,such as amino acids.Thus,our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functional diversity of microorganisms in organic amended paddy soils is affected by both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amendment and plant growth st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metabolism microbial functional diversity BIOCHAR amendment PADDY soil MicroRespTM
下载PDF
威廉环毛蚓耕作时间对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碳代谢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郑宪清 范晓芬 +6 位作者 张翰林 李双喜 王金庆 张娟琴 王良军 陶晓斌 吕卫光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596-602,共7页
通过在上海崇明岛菜田设置的定位试验,采用Biolog生态板法研究生物耕作时间对不同深度土层中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其碳代谢特征的影响。3年的结果表明:生物耕作显著提高了微生物群落活性,且随着耕作年限的延长增加值越高,生物耕作3... 通过在上海崇明岛菜田设置的定位试验,采用Biolog生态板法研究生物耕作时间对不同深度土层中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其碳代谢特征的影响。3年的结果表明:生物耕作显著提高了微生物群落活性,且随着耕作年限的延长增加值越高,生物耕作3年可使平均AWCD值升高3~7倍。生物耕作处理Simpson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显著高于免耕对照,在0~5 cm土层累积增幅分别为49和6.28,5~20 cm土层累积增幅分别为31和2.55。蚯蚓生物耕作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对6类碳源的代谢能力,耕作3年碳水化合物代谢活性大幅增加。本研究说明蚯蚓生物耕作是增加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 生物耕作 土壤微生物 biolog生态板 碳代谢特征
下载PDF
凋落物配比对杉木土壤微生物碳代谢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王珍 曹光球 +3 位作者 张月全 张海燕 王飞 陈爱玲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8-154,共7页
在4、15和32年生杉木人工林内采用网袋法布设不同配比杉木-火力楠凋落物网袋和空白对照样地,采用Biolog技术分析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内凋落物配比对表层(0~5 cm)土壤微生物的碳源利用以及土壤微生物碳代谢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林分... 在4、15和32年生杉木人工林内采用网袋法布设不同配比杉木-火力楠凋落物网袋和空白对照样地,采用Biolog技术分析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内凋落物配比对表层(0~5 cm)土壤微生物的碳源利用以及土壤微生物碳代谢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林分土壤微生物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表现为32 a>15 a>4 a;杉木-火力楠1∶2处理下4年生幼林表层土壤中整体代谢活性最强。3个林分土壤微生物的丰富度(Shannon指数)以及多样性(Simpson指数)差异较小,杉木-火力楠1∶2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的均一度(Mc Intosh指数)影响达极显著水平(P=0.001)。3个林分都以碳水化合物、氨基酸以及聚合物作为主要的碳源利用类型,其中4、15和32年生杉木人工林中杉木-火力楠2∶1、纯杉木处理下的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聚为一类,杉木-火力楠1∶2、杉木-火力楠1∶1与纯火力楠处理在15、32年生杉木人工林中聚为一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凋落物配比 土壤微生物 碳代谢多样性
下载PDF
组合填料对水质、罗非鱼生长及水体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史磊磊 范立民 +4 位作者 陈家长 邴旭文 赵志祥 胡庚东 吴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618-1626,共9页
采用组合填料(全塑性夹片和维纶醛化丝)作为生物膜载体,以土著微生物为生物膜菌源,研究其对水质、罗非鱼生长及水体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组合填料可促进水体中NO_2^-、DO、IC含量显著升高,使水体中pH、NO_3^-含量显著... 采用组合填料(全塑性夹片和维纶醛化丝)作为生物膜载体,以土著微生物为生物膜菌源,研究其对水质、罗非鱼生长及水体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组合填料可促进水体中NO_2^-、DO、IC含量显著升高,使水体中pH、NO_3^-含量显著下降,同时有使水体中NH_4^+、TOC含量下降的趋势;和对照组相比,组合填料组罗非鱼增重量显著升高,饵料系数显著降低,填料悬挂密度越高,增重效果越明显;组合填料能显著降低水体细菌数量,而对水体微生物多样性无显著影响;组合填料明显提高了水体微生物对糖类、醇类、酯类的利用率,降低了水体微生物对胺类和酸类的利用率。RDA分析表明,组合填料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水体微生物代谢多样性存在一定的差异,而DO、pH和硝酸盐是影响处理组和对照组水体微生物代谢多样性差异的主要环境因子,显示组合填料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改善水质,促进罗非鱼生长,降低水体细菌数量,影响水体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填料 罗非鱼 净化效果 微生物群落 碳代谢特征
下载PDF
Biolog-ECO解析羊粪堆肥不同时期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旭 车宗贤 +1 位作者 李娟 薛林贵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111-117,共7页
为探究羊粪好氧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碳源代谢特征,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方法分析了小麦秸秆和羊粪联合好氧堆肥不同时期微生物的碳源代谢能力和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在堆肥高温期(5 d),微生物利用碳源的能力最强,堆肥初期(0 d... 为探究羊粪好氧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碳源代谢特征,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方法分析了小麦秸秆和羊粪联合好氧堆肥不同时期微生物的碳源代谢能力和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在堆肥高温期(5 d),微生物利用碳源的能力最强,堆肥初期(0 d)和降温期(25 d)次之,末期(45 d)最低.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Simpson和McIntosh多样性指数表明,堆肥初期(0 d)和降温期(25 d)的微生物群落优势度、丰富度和均匀度均高于末期(45 d).不同堆肥发酵时间的微生物群落对同一碳源的代谢能力不同,同一堆肥时间的微生物群落对不同碳源的代谢能力不同.羊粪堆肥不同时期微生物代谢碳源能力差异的敏感碳源有9种,分别是糖类(2种)、氨基酸类(2种)、醇类(1种)、胺类(1种)和酸类(3种)等.解析羊粪不同堆肥阶段微生物的碳源代谢和群落变化特征,将为改进羊粪堆肥工艺,加快羊粪堆肥腐熟进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粪 堆肥 微生物群落 Biolog-ECO 碳源代谢
下载PDF
微生物磷脂脂肪酸单体碳同位素示踪碳循环过程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一鸣 黄咸雨 谢树成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77-892,共16页
碳循环对于维持地球生命和调控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微生物是碳循环的关键驱动者之一,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碳代谢活动的变化,能够影响温室气体的释放和碳储量,并进一步对气候变化产生反馈作用。在当前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加剧的背景下,需... 碳循环对于维持地球生命和调控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微生物是碳循环的关键驱动者之一,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碳代谢活动的变化,能够影响温室气体的释放和碳储量,并进一步对气候变化产生反馈作用。在当前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加剧的背景下,需要进一步了解不同环境中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碳代谢活动的特征和响应。磷脂脂肪酸(PLFA)因其快速的周转速率和多样的分子结构,已经被广泛用于原位识别不同环境中活体微生物的生物量和群落结构。在此基础上,PLFA的单体碳同位素组成进一步指示了微生物利用哪些碳源,以及通过何种方式同化这些碳源,从而揭示微生物介导的碳流通和碳循环过程。本文综述了PLFA单体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和放射性碳同位素组成(Δ14C)在示踪微生物碳循环过程中的应用。对比了农田、草地、森林、湿地以及海洋沉积物中活体微生物的碳源利用和碳同化途径的差异,这些差异可能与不同微生物对碳源的偏好以及不同环境中底物碳的可用性有关。对比了岩石、地下水、表层和深层土壤环境中微生物对化石碳源和年轻碳源的差异利用,化石碳是岩石和地下水环境中活体微生物碳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表明现代活体微生物可以直接利用部分老碳;相反,表层和深层土壤微生物倾向于利用现代碳源,这些碳源可能来自根系分泌物和从表面垂直输送的溶解有机碳。随着加速器质谱和单个化合物制备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预计PLFA单体放射性碳同位素将在微生物碳循环过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值得在不同环境中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循环 微生物 磷脂脂肪酸 单体碳同位素 碳源代谢 老碳
原文传递
不同调酸剂对种植玉米红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13
作者 杨玲 张艺 +3 位作者 钟俊杰 聂三安 孙耿 盛浩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9-616,共8页
为研究红壤微生物丰度和群落组成对不同调酸剂的响应,分析影响碳/氮关键代谢过程微生物的变化,通过盆栽实验,设置不施肥(CK)、钙镁复合剂(L)、钙镁复合剂配施猪粪(ML)和钙镁复合剂配施秸秆(SL)4个处理,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土壤细... 为研究红壤微生物丰度和群落组成对不同调酸剂的响应,分析影响碳/氮关键代谢过程微生物的变化,通过盆栽实验,设置不施肥(CK)、钙镁复合剂(L)、钙镁复合剂配施猪粪(ML)和钙镁复合剂配施秸秆(SL)4个处理,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土壤细菌、真菌和古菌以及碳/氮代谢关键过程微生物。结果表明:L、ML和SL处理显著提高土壤pH值和交换性钙/镁,显著降低土壤交换性酸。调酸剂增加了细菌优势菌中的变形菌门相对丰度,降低了绿弯菌门和酸杆菌门相对丰度;降低了真菌优势菌中的毛霉菌门相对丰度;增加了古菌优势菌中的广古菌门和深古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了奇古菌门的相对丰度。冗余分析结果显示,速效钾是影响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土壤pH和有机碳是影响土壤真菌和古菌群落结构组成的关键因子。碳代谢过程的贡献度方面,变形菌门的贡献度在SL处理中最高,放线菌门和芽单胞菌门的贡献度在ML处理中最高。氮代谢过程中,各处理绿弯菌门对硝化作用的贡献率均超过80%。调酸降低了绿弯菌门和酸杆菌门在反硝化与硝酸盐异化还原过程中的贡献度,L与SL处理的变形菌门贡献度低于ML处理,而ML处理的放线菌门贡献度高于L与SL处理。单施钙镁复合剂、钙镁复合剂配施猪粪和钙镁复合剂配施秸秆均可缓解红壤酸性,改变土壤优势菌群,并有利于碳/氮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调酸 宏基因组 微生物群落 碳/氮代谢过程
下载PDF
有机肥施用对红壤原生生物与微生物互作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曾昭阳 栾璐 +2 位作者 薛敬荣 孙波 蒋瑀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938-2948,共11页
为明确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原生生物群落、微生物碳代谢活性的影响,以南方典型旱地红壤为研究对象,基于中国科学院鹰潭红壤生态实验站玉米单作系统有机培肥长期定位试验,选取不施肥(M0)、低量猪粪(M1)、高量猪粪(M2)、高量猪粪+石灰(M3)... 为明确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原生生物群落、微生物碳代谢活性的影响,以南方典型旱地红壤为研究对象,基于中国科学院鹰潭红壤生态实验站玉米单作系统有机培肥长期定位试验,选取不施肥(M0)、低量猪粪(M1)、高量猪粪(M2)、高量猪粪+石灰(M3)4个处理,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不同猪粪处理下红壤原生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的变化,揭示原生生物与微生物互作对土壤微生物碳代谢活性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长期施用猪粪处理下,土壤pH、有机质(SOM)、全氮(TN)、全磷(TP)、速效磷(AP)和速效钾(AK)的含量显著提高;(2)与M0处理相比,施肥处理显著提高了原生生物生物量和多样性,并且显著改变了其群落结构,其中土壤TP、pH、AP、TN、SOM和AK是原生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重要驱动因子;(3)施肥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细菌和真菌生物量,增加了微生物碳代谢活性(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AWCD);(4)土壤pH和AP通过影响原生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间接提高了微生物碳代谢活性和玉米产量。本研究结果为提升旱地红壤的生物多样性,保障土壤健康和维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生物 多样性 群落结构 微生物碳代谢 猪粪 玉米产量
下载PDF
Biolog-ECO解析循环水鳗鲡养殖系统中不同生物降解工艺下的滤料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5
15
作者 朱云昊 谭洪新 +3 位作者 孙大川 罗国芝 王姣 刘颖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4-74,共11页
为了解循环水鳗鲡养殖过程中调节MBBR生物滤池的工艺后微生物群落结构与代谢功能变化情况,进而寻找能否在节能的工艺下,生物滤池中的滤料微生物仍有良好的硝化作用,通过改变生物滤池依次至O2、A/O和O/A工艺,运用Biolog-ECO法分析各工艺... 为了解循环水鳗鲡养殖过程中调节MBBR生物滤池的工艺后微生物群落结构与代谢功能变化情况,进而寻找能否在节能的工艺下,生物滤池中的滤料微生物仍有良好的硝化作用,通过改变生物滤池依次至O2、A/O和O/A工艺,运用Biolog-ECO法分析各工艺稳定条件下生物滤池中微生物群落的代谢特征。结果显示:AWCD值总体变化趋势上O2工艺二段明显最优,其次是A/O工艺一段,而O/A工艺一段的滤料微生物对碳源利用能力相对最差;在对六类碳源的利用情况上,不同工艺对氨基酸类和胺类代谢偏好明显,其中O2工艺二段和A/O工艺一段的滤料微生物对六类碳源利用程度相对较高;O/A工艺一段在多样性指数上处于最高水平,其次是O2工艺二段和O/A工艺二段,O2工艺一段在各多样性指数上均处于较低水平;主成分分析显示,不同工艺不同生物滤池段的滤料微生物代谢基质主成分1的贡献率为32.89%,主成分2为25.91%,主成分1相关系数0.5以上的碳源有16种,主成分2有14种;在滤料微生物对31种碳源的利用上,利用明显偏好的(>4%)有氨基酸类的L-天门冬酰胺和L-精氨酸、碳水化合物中的N-乙酰-D-葡萄糖胺、多聚物中的吐温40和吐温80、酚酸类的4-羟基苯甲酸和胺类的苯乙胺,利用率较低的为羧酸类的γ-羟基丁酸、碳水化合物的D,L-α-磷酸甘油和酚酸类的2-羟基苯甲酸。实验通过调节曝气情况改变生物滤池的工艺,研究生物滤池中的微生物群落碳代谢特征,为循环水养殖系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水养殖系统 生物滤池 Biolog-ECO 微生物群落 碳源代谢
原文传递
不同稻田生态系统周丛生物对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孙瑞 孙朋飞 吴永红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31-241,共11页
周丛生物广泛分布于稻田生态系统淹水环境中,直接影响稻田养分的迁移转化过程及其生物有效性,但其是否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却鲜有报道。通过室内控制试验,利用延边(YB)、鹰潭(YT)和镇江(ZJ)的水稻土培养周丛生物,并研究了三种周丛生物... 周丛生物广泛分布于稻田生态系统淹水环境中,直接影响稻田养分的迁移转化过程及其生物有效性,但其是否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却鲜有报道。通过室内控制试验,利用延边(YB)、鹰潭(YT)和镇江(ZJ)的水稻土培养周丛生物,并研究了三种周丛生物对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土壤培养的周丛生物主要由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组成;三种周丛生物的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延边周丛生物(YBP)的物种数和Chao1指数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处理(P <0.05)。皮尔森(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周丛生物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与土壤pH、全磷、总有机碳和全锰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 <0.01)。此外,三种周丛生物的碳代谢活性存在显著差异(P <0.05)。其中,延边周丛生物(YBP)在整个检测期内的碳代谢活性最高,鹰潭周丛生物(YTP)的碳代谢活性最低。种子萌发试验结果显示周丛生物的存在显著提高了水稻种子的萌发率(最高18%)和α-淀粉酶活性(P <0.05),同时提高了水稻幼苗的存活率(鹰潭周丛生物,P <0.05),增加了水稻幼苗的根生物量和根长(延边周丛生物,P<0.05)。皮尔森(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水稻种子萌发率和存活率与周丛生物理化特征呈显著正相关(P <0.01)。本研究明确了周丛生物与不同土壤基质间的关系,为调节周丛生物的生长进而提高作物产量提供了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丛生物 生物多样性 微生物碳代谢 种子萌发 水稻土
下载PDF
陆源排水对近海纳污区微生物群落组成及碳代谢功能的影响
17
作者 郑宇涵 苏志国 +2 位作者 李菲菲 姚鹏城 温东辉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94-200,共7页
随着现代城市和工商业的快速发展,污水处理厂成为保护水环境的重要设施,然而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排放仍然对受纳水体产生不利影响。沿海地区的污水处理厂长期将尾水排入近海,引起海水水质变差,但是近海环境微生物对污染的响应尚不清晰。选... 随着现代城市和工商业的快速发展,污水处理厂成为保护水环境的重要设施,然而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排放仍然对受纳水体产生不利影响。沿海地区的污水处理厂长期将尾水排入近海,引起海水水质变差,但是近海环境微生物对污染的响应尚不清晰。选择我国污染形势严峻的杭州湾北岸、南岸各1片纳污区(简称JX和SY)为研究对象,进行环境质量调查,并对沉积物微生物群落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分析不同类型的废水排放对纳污区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潜在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陆源废水排放对纳污区沉积物的微生物群落产生影响。JX和SY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存在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关键环境因子为水中COD以及水深;JX和SY群落的碳代谢功能也存在差异,JX群落中与甲烷代谢相关的功能基因丰度更高,而SY群落中与糖异生途径相关的功能基因丰度更高,主要影响因子为水中COD和沉积物中TOC及石油类。上述结果对纳污海域的环境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并为完善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群落 宏基因组 污水处理厂 近海纳污区 碳代谢
原文传递
抗旱耐盐菌剂的制备及其对甘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晓佳 卢亚军 +4 位作者 张文晋 张瑜 崔高畅 郎多勇 张新慧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80-193,共14页
制备高效抗逆微生物菌剂并研究其对旱盐胁迫下甘草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短小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单因素试验结合Box-Behnken试验优化发酵工艺并获得高效抗逆微生物菌剂;通过水培发芽试验验证其对旱盐胁... 制备高效抗逆微生物菌剂并研究其对旱盐胁迫下甘草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短小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单因素试验结合Box-Behnken试验优化发酵工艺并获得高效抗逆微生物菌剂;通过水培发芽试验验证其对旱盐胁迫下甘草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显示,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为:麦芽糖4.0%,大豆蛋白胨3.0%,KH2PO40.01%,其余为水;优化后的发酵工艺为:发酵时间42 h、发酵温度34.0℃、初始pH 7.00、摇床转速230 r/min接种量2.0%、装液量100 mL/250 mL;接种菌剂后,干旱、盐胁迫下甘草幼苗发芽及生长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盐胁迫下接种菌剂显著提高了抗氧化物质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抗坏血酸(Ascorbate,AsA)及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干旱、盐胁迫下接种菌剂显著提高碳氮代谢酶活性,干旱胁迫下硝酸还原酶(Nitrate reductase,NR)活性提高77%,盐胁迫下蔗糖转化酶(Invertase,INV)活性提高445.5%。所得短小芽孢杆菌菌剂通过提高抗氧化物质、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调节碳氮代谢酶活性,提高甘草的抗旱耐盐性,进而促进其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菌剂 抗旱耐盐性 抗氧化 渗透调节 碳氮代谢
下载PDF
氯甲基吡啶对滴灌棉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涛 梁永超 褚贵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68-974,共7页
已知硝化抑制剂氯甲基吡啶能有效抑制土壤硝化,减少氮的淋洗和硝化-反硝化损失,促进作物对氮素的吸收,但是其对干旱区滴灌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尚不明确。本试验研究了尿素添加氯甲基吡啶(Nitrapyrin)分次随水滴施对干... 已知硝化抑制剂氯甲基吡啶能有效抑制土壤硝化,减少氮的淋洗和硝化-反硝化损失,促进作物对氮素的吸收,但是其对干旱区滴灌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尚不明确。本试验研究了尿素添加氯甲基吡啶(Nitrapyrin)分次随水滴施对干旱区滴灌棉田土壤微生物碳代谢和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不施氮肥[CK,0 kg(N)·hm^(-2)]、单施尿素[Urea,225 kg(N)·hm^(-2)]和尿素添加氯甲基吡啶[Urea+nitrapyrin,225 kg(N)·hm^(-2)+2.25 kg(nitrapyrin)·hm^(-2)]3个处理,重复4次,采用Biolog-ECO法进行土壤微生物碳代谢和功能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与不施氮肥(CK)相比,施用尿素和尿素添加氯甲基吡啶均能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对31种碳源的代谢能力(AWCD)和代谢强度(S)(P<0.05),增加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Mc Intosh指数和Richness指数)以及对各类碳源的利用能力。尿素添加氯甲基吡啶随水滴施后,土壤微生物AWCD值、碳代谢强度、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Mc Intosh指数以及Richness指数均大于单施尿素处理,且较单施尿素处理分别提高13.83%、9.33%、1.29%、1.34%、11.26%、11.79%(P>0.05),均匀度指数则低于单施尿素处理(P>0.05)。PCA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施用尿素和尿素添加氯甲基吡啶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均产生了显著影响,但尿素添加氯甲基吡啶与单施尿素处理差异不显著;氯甲基吡啶的添加提高了土壤微生物对聚合物、酚酸、羧酸、氨基酸以及胺类的利用,降低了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P>0.05)。上述研究结果得出,在干旱区滴灌棉田,尿素添加氯甲基吡啶分次随水滴施可调控土壤的微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微生物的代谢能力,增加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缓解因长期施用无机氮肥导致的土壤微生物活性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甲基吡啶 土壤微生物 碳代谢 群落功能多样性 滴灌施肥 棉田
下载PDF
Clean Coal &High Carbon Efficiency Energy Engineering
20
作者 Stefan Petters Kalvin Tse 《Journal of Power and Energy Engineering》 2015年第4期348-355,共8页
Today we live in a world of Hydrocarbon Energy Carriers, where Carbon is always used as a Carrier for Hydrogen 1) Biomass (CH1.44O0.66 or C6H12O6);2) Natural Gas [NG] (CH4);3) Water Gas [C+H2O];4) Gasoline (C6H12, C7H... Today we live in a world of Hydrocarbon Energy Carriers, where Carbon is always used as a Carrier for Hydrogen 1) Biomass (CH1.44O0.66 or C6H12O6);2) Natural Gas [NG] (CH4);3) Water Gas [C+H2O];4) Gasoline (C6H12, C7H18, C8H18, etc.);5) Kerosene (C17H36, C18H38, C19H40, C20H42, C21H44, C22H46, etc.) and;6) Crude Oil. The Carbon aggregates are all storable and have worthwhile, logistically manageable energy densities. But whenever recovering Energy from the Carbon molarities, CO2 gets emitted into the atmosphere, while separate use of Hydrogen Energy contents carried by the Carbon moieties would just generate water vapor. Hydrogen is also the most important intermediary in Refineries, hydrogenating lower grade Hydrocarbons into higher potencies, or for removing Sulfur by the formation of Hydrogen Sulfur, that can be dissociated after its segregation from the Hydrocarbon products. But most of the internal Hydrogen yields in Refineries today is used for onsite production of Ammonia as a basis for Energy fertilizers in high performance agriculture. Because Hydrogen is awkward to store and transport, most of it is currently used captive within large size centralized plants as a reactant for producing Hydrocarbon energy carriers, using the Carbon as a carrier for the Hydrogen moieties, to then be distributed over big enough areas for consumption of the such large scale plants’ volumes. With recently proven achievements of 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excess Wind & Solar Power by electrolysis, Hydrogen could become available in abundant quantities, to be distributed locally within the coverage area of the transmission grid such Wind & Solar installations are feeding into. In combination with Carbon as a reactant such abundant Hydrogen could also be synthesized into Hydrocarbon Energy Carriers and substitute fossil commod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mospheric carbon carbon EFFICIENCY carbon metabolism carbon Re-Use Chemical ENERGY Content Controlled microbial Composting ENERGY Carriers Fossil Substitute Commodities INTERMEDIARIES Heating Value Hybrid Power Plant Hydrocarbon Hydrogen Organic Waste VALORIZATION Photosynthesis Productivity REFINERIE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