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压电微滴喷射装置的设计 被引量:17
1
作者 魏大忠 张人佶 +1 位作者 吴任东 周浩颖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107-1110,共4页
基于微滴喷射的快速制造技术是快速成形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压电微滴喷射装置是其核心技术。该文建立了典型的压电微滴喷射装置模型,通过对腔体内部流体运动的简化,推导出形成微滴喷射的两个数学判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压电驱动器和腔... 基于微滴喷射的快速制造技术是快速成形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压电微滴喷射装置是其核心技术。该文建立了典型的压电微滴喷射装置模型,通过对腔体内部流体运动的简化,推导出形成微滴喷射的两个数学判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压电驱动器和腔体结构的设计方法,包括压电驱动器形式和材料的选择,压电驱动器变形量和工作频率的计算,研究了电源参数对喷射效果的影响。根据此方法设计的压电微滴喷射装置能实现黏度范围在0~100mPa.s内流体的可控离散喷射,喷射频率为0.4~1kHz,喷孔直径最小为0.08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设计 快速成形 微滴 喷射
原文传递
压电驱动微滴喷射过程的数学模型 被引量:19
2
作者 魏大忠 张人佶 +1 位作者 吴任东 周浩颖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11-614,共4页
通过对压电驱动器的力-位移方程的简化,得到了压电驱动器的受力方程。从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的角度对腔体内部流体运动情况进行了分析,简化了分析过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微滴喷射过程的数学模型,得到的计算结果、喷射规律与试验结果基... 通过对压电驱动器的力-位移方程的简化,得到了压电驱动器的受力方程。从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的角度对腔体内部流体运动情况进行了分析,简化了分析过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微滴喷射过程的数学模型,得到的计算结果、喷射规律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滴 喷射 压电 快速制造
下载PDF
十字交叉微通道内微液滴生成过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6
3
作者 王维萌 马一萍 陈斌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633-1641,共9页
采用VOF模型对十字交叉微通道内微液滴的生成进行三维数值模拟,获得了拉伸挤压、滴状剪切、单分散射流等单分散微液滴的生成机制以及紊乱射流、节状形变流、管状流和滑移流等两相流型,模拟与实验结果相吻合验证了模拟的有效性。液液两... 采用VOF模型对十字交叉微通道内微液滴的生成进行三维数值模拟,获得了拉伸挤压、滴状剪切、单分散射流等单分散微液滴的生成机制以及紊乱射流、节状形变流、管状流和滑移流等两相流型,模拟与实验结果相吻合验证了模拟的有效性。液液两相流型主要受两相流速、两相界面张力以及连续相黏度的影响,发现随着连续相的流量增大,微液滴的生成尺寸减小,生成频率增大;而离散相流量的影响则相反。两相表面张力与连续相黏度分别在低连续相Ca数和高连续相Ca数条件下分别起主导作用。在低连续相Ca数(Ud<0.03 m·s-1)的拉伸挤压和滴状剪切流流型下,微液滴生成尺寸随着表面张力系数的减小而减小,在射流条件下反而增大,微液滴的生成频率变化则相反。在高连续相Ca数(Ud>0.03 m·s-1)下,微液滴的生成尺寸随着连续相黏度的增大而减小,微液滴的生成频率变化则相反。另外,壁面接触角在拉伸挤压流型下对微液滴生成无太大影响,但在滴状剪切和单分散射流流型下,接触角减小会导致微液滴无法稳定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体学 两相流 计算流体力学 微液滴 流型
下载PDF
Multi-materials drop-on-demand inkjet technology based on pneumatic diaphragm actuator 被引量:12
4
作者 XIE Dan1,2,ZHANG HongHai1,2,SHU XiaYun1,2,Xiao JunFeng1,2 & CAO Shu1,2 1Institute of Micro-Systems,School of Mechan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 430074,China 2Wuhan National Laboratory for Optoelectronics,Wuhan 430074,China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0年第6期1605-1611,共7页
Micro-droplet jetting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precision fluid dispensing techniques.Unlike traditional subtraction manufacture process,micro-droplet jetting as an additive fabrication technique with features of non-co... Micro-droplet jetting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precision fluid dispensing techniques.Unlike traditional subtraction manufacture process,micro-droplet jetting as an additive fabrication technique with features of non-contact and data-driven represents a new development trend of modern manufacturing process.In this paper,the design,fabrication and performance of a multi-materials drop-on-demand (DOD) inkjet system based on pneumatic diaphragm actuator were described.For capturing the droplet ejection process and measuring the droplet dimension,a self-made in situ imaging system based on time delayed external trigger was set up.The performance of the generator was studied by adjusting the structure and control parameters.Furthermore,the influence of fluid properties on the droplet ejection process was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Micro-solderballs of 160.5 μm in diameter and UV curing adhesive micro-bumps of 346.94 μm in contact diameter with the substrate were produced.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DOD inkjet generator possesses characteristics of robust,easy to operate and maintain,and able to withstand high temperature as well as applicability to a wide variety of materials including polymers,low melting point resin and high melting point metal.The system has a great potential of being used in the fields of IC and MEMS packaging,3D printing,organic semiconductor fabrication,and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droplet JETTING drop on demand PNEUMATIC DIAPHRAGM ACTUATOR multi-materials
原文传递
多相/多组分LBM模型及其在微流体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13
5
作者 付宇航 赵述芳 +2 位作者 王文坦 金涌 程易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535-2543,共9页
多相/多组分流体在化工领域中广泛应用,通常伴随有组分传递、相变、界面的产生与运动、化学反应等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建立描述相应复杂体系的理论模型和模拟方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格子Boltzmann方法(lattice Boltzmann method,LBM)... 多相/多组分流体在化工领域中广泛应用,通常伴随有组分传递、相变、界面的产生与运动、化学反应等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建立描述相应复杂体系的理论模型和模拟方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格子Boltzmann方法(lattice Boltzmann method,LBM)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介观模拟方法;多相/多组分格子Boltzmann模型具有易于追踪多相动态界面、壁面性质设定简单等优点,从物理模型到计算精度和速度都有很大的优势,尤其适合于模拟微化工系统下的多相多组分流动问题。以格子Boltzmann方法为基础,重点介绍了气液及液液体系多相/多组分LBM模型的研究进展以及其在微流体系统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流 微流体学 微液滴 模拟 格子BOLTZMANN方法
下载PDF
聚合物分散液晶增强散射的理想模型 被引量:10
6
作者 于天池 范志新 +1 位作者 张翠云 李婧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757-1760,共4页
介绍聚合物分散液晶技术新进展,应用光学原理对液晶微滴增强散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液晶微滴最佳间距判据,液晶微滴间隔处聚合物材料光学厚度满足增反膜条件;提出液晶微滴最佳直径判据,液晶微滴直径满足双折射相消干涉条件;提出聚合物与... 介绍聚合物分散液晶技术新进展,应用光学原理对液晶微滴增强散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液晶微滴最佳间距判据,液晶微滴间隔处聚合物材料光学厚度满足增反膜条件;提出液晶微滴最佳直径判据,液晶微滴直径满足双折射相消干涉条件;提出聚合物与液晶最佳配比的计算方法,应用晶体学原子堆积致密度知识给出最佳配比的计算结果。建立一种聚合物分散液晶增强散射的理想模型,进而从更基本的光学原理出发对异常散射理论模拟计算和实验上确定的液晶微滴最佳直径和聚合物与液晶最佳配比问题给出十分简单明确的理论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材料 聚合物分散液晶 微滴 最佳直径 最佳配比 理想模型
原文传递
喷嘴入口条件对微液滴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杨敏官 闫龙龙 +2 位作者 王育立 龚辰 陆金刚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6-232,共7页
利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微液滴的喷射过程进行研究.描述在1个完整周期内液滴的形成发展,并通过系统改变速度周期、平均速度、速度幅值、壁面接触角的对比模拟试验,对液滴喷射与液滴形成阶段的流动特性进行分析;在不同惯性比重下探究均匀... 利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微液滴的喷射过程进行研究.描述在1个完整周期内液滴的形成发展,并通过系统改变速度周期、平均速度、速度幅值、壁面接触角的对比模拟试验,对液滴喷射与液滴形成阶段的流动特性进行分析;在不同惯性比重下探究均匀、稳定液滴的形成区域.结果表明:雷诺数Re、弛豫时间CH、速度脉动幅值ZF对液滴喷射行为特征有显著影响,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形成均匀稳定的液滴;通过减小Re,CH,ZF这3个量纲一化参数,可以获得较小的液滴喷射速度,但当Re<9时,在喷嘴出口处将无法形成液滴;疏水性壁面(润湿角θ=175°)液滴的断裂时间比亲水性壁面(润湿角θ=10°)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液滴 计算流体力学 微尺度 气液两相流 接触角
下载PDF
PDLC膜的光学特性 被引量:8
8
作者 李永谦 武永鑫 范志新 《现代显示》 2009年第1期48-50,共3页
应用光学基本原理对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膜的光学特性进行描述,分析聚合物分散液晶微滴中液晶分子排列方式与液晶折射率的关系,并介绍表征PDLC膜散射本领的重要参数的雾度概念及雾度测试方法和表征PDLC膜透光本领的重要参数的透光率概... 应用光学基本原理对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膜的光学特性进行描述,分析聚合物分散液晶微滴中液晶分子排列方式与液晶折射率的关系,并介绍表征PDLC膜散射本领的重要参数的雾度概念及雾度测试方法和表征PDLC膜透光本领的重要参数的透光率概念及透光率的测试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分散液晶 微滴 双折射 雾度 透光率
下载PDF
液液微分散及其用于标准颗粒制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李严凯 王凯 骆广生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0-44,共15页
液液分散与液滴生成是化工生产最典型的多尺度动态过程之一,针对该类过程的精准控制是化工研究的难点与重点。近年来,伴随机械微加工与流体微量输运技术的快速兴起,基于微米尺度作用的微化工技术在液液分散与液滴生成的调控中展现出了... 液液分散与液滴生成是化工生产最典型的多尺度动态过程之一,针对该类过程的精准控制是化工研究的难点与重点。近年来,伴随机械微加工与流体微量输运技术的快速兴起,基于微米尺度作用的微化工技术在液液分散与液滴生成的调控中展现出了显著优势,成为化工研究的前沿方向。本文针对近年来在微分散基本规律、微分散动态界面现象与微分散标准颗粒材料等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围绕微分散基本规律,介绍了微尺度液滴破碎的主导作用力、液液微分散流型及微分散数值模拟方法;围绕微分散动态界面现象,分析了动态界面张力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围绕微分散标准颗粒制备,简述了微分散颗粒制备的主流技术及其适用范围。同时,针对相关领域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液滴 微分散 微流体学 传递过程 界面张力 标准颗粒
下载PDF
微通道中液滴内部混合过程的μ-LIF可视化和LBM模拟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文坦 刘喆 +3 位作者 邵婷 赵述芳 金涌 程易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75-381,共7页
采用μ-LIF技术可视化研究了微通道中液滴内部的组分混合行为,建立了描述多相多组分体系的格子Boltzmann方法 (LBM),通过μ-LIF实验确定了LBM模型关键参数,成功模拟了微通道中液滴内部的混合行为。研究表明,液滴在运动中发生形变可以有... 采用μ-LIF技术可视化研究了微通道中液滴内部的组分混合行为,建立了描述多相多组分体系的格子Boltzmann方法 (LBM),通过μ-LIF实验确定了LBM模型关键参数,成功模拟了微通道中液滴内部的混合行为。研究表明,液滴在运动中发生形变可以有效缩短传质距离,实现强化混合的目的。同时,分散相对壁面的润湿性质对复杂结构微通道中液滴流动起着重要作用。所得结果为微尺度复杂流动行为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体 微液滴 微混合 格子BOLTZMANN方法 微激光诱导荧光技术
下载PDF
基于微流控与喷墨打印技术的微液滴形成芯片 被引量:2
11
作者 单子龙 祝明杰 +1 位作者 宁伟 吴炫烨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6-29,共4页
基于微流控的液滴发生是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分子生物学检测数字化的基础。研究了一种新的微流控法制备微液滴,采用微流控与热泡喷墨技术结合的方法制备微液滴。利用热泡喷墨打印技术的液滴发生原理,本文提出了一种能够在1 s内形... 基于微流控的液滴发生是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分子生物学检测数字化的基础。研究了一种新的微流控法制备微液滴,采用微流控与热泡喷墨技术结合的方法制备微液滴。利用热泡喷墨打印技术的液滴发生原理,本文提出了一种能够在1 s内形成超过300000个皮升(pL)级液滴的创新型方法。针对这种新的液滴发生方法,本文系统研究了喷孔位置、分散相黏度、分散相与MEMS半导体芯片的接触角等因素对液滴生成的影响。该技术在数字PCR等分子生物学检测领域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 微液滴 微机电系统技术 喷墨打印技术
下载PDF
组织工程支架三维结构点单元数据建模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丰 张人佶 +1 位作者 陈立峰 颜永年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37-42,共6页
组织工程支架所用材料和呈现结构是影响其性能的关键因素。以包含材料成分信息的点单元堆积所建立的三维离散模型,可以同时记录支架的几何结构信息和材料成分信息,为使用快速成形方法与数字微滴喷射技术制造具有更高精确的结构梯度和材... 组织工程支架所用材料和呈现结构是影响其性能的关键因素。以包含材料成分信息的点单元堆积所建立的三维离散模型,可以同时记录支架的几何结构信息和材料成分信息,为使用快速成形方法与数字微滴喷射技术制造具有更高精确的结构梯度和材料梯度的组织工程支架提供了数字模型。材料点单元堆积造型方法主要是基于模型分解的方式,将具有材料梯度和结构梯度的三维实体分割成一系列单元空间并制定单元值。主要分以下几个步骤:单元划分,所用单元形式、确定单元划分密度的法则;单元值量化方式以及量化值、从能量的角度进行局部误差分析。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Matlab语言编写了功能强大的点单元数据建模软件,并应用该软件提供人体大段骨和颅部的点单元模型,从而证明此种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成形 组织工程 三维建模 微滴喷射
下载PDF
十字型微通道中非定常分散相速度下液滴生成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珉芮 钱锦远 +1 位作者 李晓娟 金志江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22-528,共7页
微液滴因其独特的流体力学特性和尺寸效应,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制备微液滴时常使用蠕动泵为流体提供流动推动力。实际上,当时间尺度足够小时,蠕动泵提供的推动力是呈一定周期性变化的,这对液滴的生成来说是一种周期性的扰动... 微液滴因其独特的流体力学特性和尺寸效应,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制备微液滴时常使用蠕动泵为流体提供流动推动力。实际上,当时间尺度足够小时,蠕动泵提供的推动力是呈一定周期性变化的,这对液滴的生成来说是一种周期性的扰动。为研究周期性扰动对十字型微通道内液滴生成的影响,本文基于经过验证的模型,在分散相入口流速为时间的正弦函数条件下对液滴生成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采用流体体积(VOF)模型,以硅油为连续相、水为分散相,首先模拟了两相流体入口流速均为0.01 m×s^(-1)的工况,得到液滴生成时间为0.08 s。导入周期分别为0.04、0.08、0.12、0.16 s以及振幅分别为0.0025、0.005、0.0075、0.01的正弦函数作为分散相入口流速,模拟不同条件下液滴的尺寸和生成时间。模拟结果表明,当正弦函数周期≤0.08 s时,改变周期和振幅对液滴尺寸和生成时间的影响较小;当正弦函数周期大于0.08 s时,液滴尺寸和生成时间会呈现周期性变化。而正弦函数的振幅对液滴的生成影响不明显,只对液滴生成达到稳定状态的时间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 两相流 微液滴 入口流速 流体体积模型
下载PDF
微滴喷射增材制造技术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子昕 闫承琳 +1 位作者 刘东 李晓旭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373-379,共7页
微滴喷射技术具有高通量、低成本等特点,是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增材制造技术之一。但传统微滴喷射技术无法满足不同材料增材制造中高黏度、高分辨率、高成型精度等的要求,了解微滴喷射的驱动方式和成型技术可以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思路。... 微滴喷射技术具有高通量、低成本等特点,是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增材制造技术之一。但传统微滴喷射技术无法满足不同材料增材制造中高黏度、高分辨率、高成型精度等的要求,了解微滴喷射的驱动方式和成型技术可以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思路。本文综述了微滴喷射发展历程,分类介绍了几类典型驱动方式的研究进展,基于材料特性和成型特点阐述了不同微滴喷射成型技术的适用范围、技术优势和存在问题,最后针对微滴喷射增材制造技术在打印原料、驱动方式和成型精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滴喷射 高通量 驱动方式 成型技术 打印原料 成型精度
下载PDF
Micro-droplet Digit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d 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Technologies Provide Highly Sensitive and Accurate Detection of Zika Virus 被引量:6
15
作者 Yuan Hui Zhiming Wu +12 位作者 Zhiran Qin Li Zhu Junhe Liang Xujuan Li Hanmin Fu Shiyu Feng Jianhai Yu Xiaoen He Weizhi Lu Weiwei Xiao Qinghua Wu Bao Zhang Wei Zhao 《Vir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3期270-277,共8页
The establishment of highly sensitive diagnostic methods is critical in the early diagnosis and control of Zika virus(ZIKV)and in preventing serious neurological complications of ZIKV infection. In this study, we esta... The establishment of highly sensitive diagnostic methods is critical in the early diagnosis and control of Zika virus(ZIKV)and in preventing serious neurological complications of ZIKV infection. In this study, we established micro-droplet digit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dPCR) and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 protocols for the detection of ZIKV based on the amplification of the NS5 gene. For the ZIKV standard plasmid, the RT-qPC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ycle threshold(Ct) value was linear from 10~1 to 10~8 copy/l L, with a standard curve R^2 of 0.999 and amplification efficiency of 92.203%;however, a concentration as low as 1 copy/l L could not be detected. In comparison with RT-qPCR, the dd PCR method resulted in a linear range of 10~1–10~4 copy/l L and was able to detect concentrations as low as 1 copy/l L. Thus, for detecting ZIKV from clinical samples, RT-qPCR is a better choice for high-concentration samples(above 10~1 copy/l L),while ddPCR has excellent accuracy and sensitivity for low-concentration sample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ddPCR method should be of considerable use in the early diagnosis, laboratory study, and monitoring of ZIK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ka virus Nucleic acid detection - micro-droplet digit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dd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qPCR)
原文传递
低频声波作用下微液滴沉降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柏文文 魏加华 +1 位作者 倪三川 时洋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7-258,共12页
声凝并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消雾、大气凝胶去除技术.本文设计室内实验,研究了微液滴在高强度平面声场中的粒径动态响应及声致凝聚行为.结果表明,声波频率显著影响微液滴的特征粒径,对于特征粒径D90,即小于该粒径的体积占总体积的90%,最... 声凝并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消雾、大气凝胶去除技术.本文设计室内实验,研究了微液滴在高强度平面声场中的粒径动态响应及声致凝聚行为.结果表明,声波频率显著影响微液滴的特征粒径,对于特征粒径D90,即小于该粒径的体积占总体积的90%,最佳声波频率为60Hz,粒径响应平衡时间为45s.当声波频率为100Hz,平均声压级为124dB,声场行程为1.5m,雾化通量为24g/min时,微液滴特征粒径D90在声波作用后呈现出稳定增大趋势,平均增大29μm.声波频率、声压级、声场行程、雾化通量是影响微液滴特征粒径的关键因素,除声波频率外,均与特征粒径增量呈线性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凝并 微液滴 平面声场 特征粒径 声压级 声场行程
原文传递
基于3D打印的柔性三频微带天线的设计与加工
17
作者 钟智东 舒霞云 +2 位作者 常雪峰 唐毅泉 诸世敏 《压电与声光》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1-245,共5页
为解决可穿戴设备在复杂应用场景中无线信号响应范围较窄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柔性三频微带天线,在2.5 GHz、3.5 GHz、5.4 GHz微波频段采用双“T”型+双“L”型表面结构实现天线的谐振,采用聚酰亚胺为基底材料,纳米银为辐射贴片及接地... 为解决可穿戴设备在复杂应用场景中无线信号响应范围较窄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柔性三频微带天线,在2.5 GHz、3.5 GHz、5.4 GHz微波频段采用双“T”型+双“L”型表面结构实现天线的谐振,采用聚酰亚胺为基底材料,纳米银为辐射贴片及接地面的导电材料以实现柔性化。使用ANSYS HFSS对天线进行建模并进行仿真分析,使用微滴喷射3D打印工艺对其加工,有效地解决了传统微机电系统(MEMS)加工在柔性电子领域上成本高及步骤复杂等问题。最后使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打印面形貌,并使用矢量网络分析仪分别测试天线成品的回波损耗、可弯折性及弯折抗疲劳性,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且天线具有较好的弯折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微带天线 聚酰亚胺 微滴喷射 多频段 纳米银
下载PDF
半月形电极微液滴驱动的微流控芯片 被引量:5
18
作者 许晓威 陈立国 孙立宁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557-2565,共9页
针对目前数字微流控芯片驱动电压比较高的问题,本文对比传统的驱动电极结构,研制了一种可以降低驱动电压的半月形驱动电极数字微流控芯片。首先,基于介电湿润原理,分析微液滴所受介电湿润力和微液滴接触圆上有效三相接触线所对应弦长的... 针对目前数字微流控芯片驱动电压比较高的问题,本文对比传统的驱动电极结构,研制了一种可以降低驱动电压的半月形驱动电极数字微流控芯片。首先,基于介电湿润原理,分析微液滴所受介电湿润力和微液滴接触圆上有效三相接触线所对应弦长的关系。接着,对比分析了传统的方形、叉齿形驱动电极与提出的半月形驱动电极上液滴有效三相接触线所形成的弦长大小;分析得出3种驱动电极结构中半月形驱动电极所形成的有效弦长最大,从而表明半月形驱动电极的数字微流控芯片上介电驱动力最大。最后,利用设计制作的3种驱动电极介电湿润芯片分别实验验证驱动液滴的效果。结果表明,所研制的半月形驱动电极数字微流控芯片的最小驱动电压分别比方形和叉齿形驱动电极芯片降低了约37%和67%。另外,当有效驱动电压为60V时,半月形驱动电极芯片上2μL去离子水微液滴的速度约为10cm/s,分别是方形与叉齿形驱动电极芯片上液滴速度的3倍和2倍。得到的实验数据证明了半月形驱动电极数字微流控芯片实现了降低芯片驱动电压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微流控芯片 介电湿润 微液滴 半月形电极 驱动电压
下载PDF
PDLC膜的电光特性实验 被引量:5
19
作者 靳玉亮 纪影 范志新 《现代显示》 2009年第3期51-53,共3页
设计对面/共面两用电极,制备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膜样品,用偏光显微镜观察液晶微滴形态,在不加电场的关态测试雾度,在施加电场的开态测试透光率随电压变化的电光特性。实验测得雾度约为H=93%,对面电极电场下透光率最大约为T=84%,共面... 设计对面/共面两用电极,制备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膜样品,用偏光显微镜观察液晶微滴形态,在不加电场的关态测试雾度,在施加电场的开态测试透光率随电压变化的电光特性。实验测得雾度约为H=93%,对面电极电场下透光率最大约为T=84%,共面电极电场下透光率最大约为T=82%。对PDLC膜电光特性给出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分散液晶 微滴 双折射 对面电极 共面电极 电光特性
下载PDF
液滴微流控芯片系统中微液滴特性表征及氨基酸检测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袁会领 董立兵 +3 位作者 涂然 杜文斌 贾士儒 王钦宏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9-146,共8页
基于液滴微流控芯片的检测和筛选系统,因其具有通量高、成本低等显著特点,近年来备受关注。该系统生成的微液滴(皮升体积)具有直径均一、大小可控、互不交融(单分散性)等特性,它作为微反应器可以进行微生物及其代谢物包埋实验和高通量... 基于液滴微流控芯片的检测和筛选系统,因其具有通量高、成本低等显著特点,近年来备受关注。该系统生成的微液滴(皮升体积)具有直径均一、大小可控、互不交融(单分散性)等特性,它作为微反应器可以进行微生物及其代谢物包埋实验和高通量检测。因此,研究微液滴的相关特性及其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在液滴微流控芯片系统搭建的基础上,对重要氨基酸(谷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和酪氨酸)分别进行了微液滴包埋实验,研究了包埋微液滴的重要特性参数(如稳定性、扩散性等),探索了包埋微液滴对氨基酸检测分选的应用。实验表明,文中搭建的液滴微流控芯片系统可以稳定、均一地生成微液滴,微液滴大小可根据需要控制在2 0-5 0μm之间,微液滴间无交叉污染,包埋氨基酸的微液滴的检测筛选速度大约为每分钟6 0 0个。这个研究为高通量分析和筛选产氨基酸的微生物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高通量筛选 微液滴 稳定性 扩散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