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元问题引发学生深度学习的化学教学设计 被引量:7
1
作者 康永军 王荣华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20年第1期61-66,共6页
深度学习是我国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是新世纪教学变革的必然选择。以元问题为载体的课堂教学设计引发学生的深度学习,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能。以化学学科为例,从元问题的特征、元问题与深度学习的关系、元问题的教... 深度学习是我国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是新世纪教学变革的必然选择。以元问题为载体的课堂教学设计引发学生的深度学习,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能。以化学学科为例,从元问题的特征、元问题与深度学习的关系、元问题的教学设计过程三个方面呈现实现深度学习的途径与方法。对于基于元问题引发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过程,提出了“知识问题化”、“问题体系化”、“体系学生化”的“三维一核”的设计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学科 元问题 深度学习 知识问题化 问题体系化 体系学生化
下载PDF
作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思想政治教育——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元问题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黄菊 蓝江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1-95,共5页
思想政治教育首先是一个政治学命题,其严肃的政治性不可抹煞。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在于帮助处于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树立自己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合法性,同时将这种合法性内化于大众,并在大众之中不断地再生产出来,从而可以实现其阶级统治的... 思想政治教育首先是一个政治学命题,其严肃的政治性不可抹煞。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在于帮助处于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树立自己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合法性,同时将这种合法性内化于大众,并在大众之中不断地再生产出来,从而可以实现其阶级统治的巩固和在同其他权力关系竞争之中的优势地位。所以,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一个问题的原因在于它是一种实现阶级统治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这个问题自然也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元问题
下载PDF
关于我国科技馆发展中一个“元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2
3
作者 徐善衍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2021年第6期471-473,共3页
回顾了我国科技馆事业发展的成就,提出了场馆建设的元问题,阐述了我国科技馆发展理念、体系建设和管理体制创新的主要意见,认为我国科技馆的本质特征与功能是“公共科学中心”。
关键词 科技馆 场馆建设 元问题 科普法 公共科学文化服务
下载PDF
论块垒
4
作者 夏之放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7-53,共7页
"诗可以怨"、"愤怒出诗人"等说法表明,作家的人生感悟是产生创作冲动、进入创作过程的原点,也是整个文学活动的起点。我们筛选出"块垒"来表示作家的人生感悟的郁积状态。块垒源于日常生活中的感悟,是渗... "诗可以怨"、"愤怒出诗人"等说法表明,作家的人生感悟是产生创作冲动、进入创作过程的原点,也是整个文学活动的起点。我们筛选出"块垒"来表示作家的人生感悟的郁积状态。块垒源于日常生活中的感悟,是渗透着深刻理性的情意状态,来自于实践精神的掌握世界方式,并处于向艺术的掌握世界方式转化过程中的产物。块垒在文学创作中,一是作为"受动之始"的情绪记忆,二是驱动创作活动的内在激情,三是作为蓄势待发的心理定势,最后将会变成作家头脑中的生气灌注的意象世界,即文学作品的雏形。块垒是作家酝酿、孕育作品的心理活动,应该成为文学理论体系中的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垒 情意状态 心理定势 灵感 元问题
下载PDF
中小学生学业负担问题研究:视角、观点与趋势
5
作者 黄承国 陈慧 王磊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12期32-37,共6页
本文通过梳理近十年来关于学业负担问题研究的相关文献,归纳总结了目前学界在学业负担问题上的研究视角、观点与趋势。学业负担问题的研究主要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经济学和管理学六大学科视角,围绕定性、影响、成因、表... 本文通过梳理近十年来关于学业负担问题研究的相关文献,归纳总结了目前学界在学业负担问题上的研究视角、观点与趋势。学业负担问题的研究主要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经济学和管理学六大学科视角,围绕定性、影响、成因、表征及对策五大主题进行了探讨与争鸣。研究者们在学业负担问题的广域性、严重性及复杂性上达成了共识,但在学业负担问题的具体样态、真正成因及权责分担上仍存有分歧。未来的研究需着力于提升学业负担问题的学术地位,加强对学业负担元问题的讨论,探求不同研究视角间的共通融合,以及寻求不同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业负担 学科视角 元问题
下载PDF
农村体育教师社会地位迁移特点与促进机制研究
6
作者 范运祥 《科教文汇》 2020年第32期35-36,共2页
农村体育教师的基层工作是“健康中国”实施的核心力量,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在潮流中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乡村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需要引起高度关注。该文从乡村体育教师社会地位的元问题出发,探讨了农村体育教师... 农村体育教师的基层工作是“健康中国”实施的核心力量,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在潮流中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乡村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需要引起高度关注。该文从乡村体育教师社会地位的元问题出发,探讨了农村体育教师社会地位的变迁路径,并由此对其背后的深层原因进行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地位 元问题 迁移
下载PDF
“里仁为美”:先秦儒家美学思想的元问题 被引量:11
7
作者 谭好哲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5-131,139,共8页
《论语》"里仁篇"里提出的"里仁为美"观点集中体现了儒家美学的人学底蕴,是先秦儒家美学中一个具有元问题性质的理论命题。该命题突显出了孔子的美学思想与其仁学思想体系的内在联系,揭示出美之为美的仁本根源,同... 《论语》"里仁篇"里提出的"里仁为美"观点集中体现了儒家美学的人学底蕴,是先秦儒家美学中一个具有元问题性质的理论命题。该命题突显出了孔子的美学思想与其仁学思想体系的内在联系,揭示出美之为美的仁本根源,同时也成为孔子对于人生、社会、艺术以及自然等等各个不同领域进行审美思考和评判的依据与标准。孟子"充实之为美"的界定与"里仁为美"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里仁为美"的思想彰显出先秦儒家美学思想的三个突出特点:一是具有很强的人生意味,二是偏重于从内容、内在性质方面论美,三是不把美的存在以及审美活动与其他存在和活动相互隔绝。此外,这一思想也具有显明的现代价值:其所标举的仁爱精神、处世原则和思想情怀,可以对当今欲望膨胀的物化人生起到一定的矫正作用;同时,汲取其中的仁本精神,发扬传统文化和艺术以善导美、美善并举的优秀传统,也有利于克服消费主义文化潮流影响下当代艺术审美活动内容空虚、情趣低俗的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仁为美 先秦儒家 美学思想 元问题
下载PDF
情报概念的变迁与情报“元问题”的回归 被引量:7
8
作者 付宏 杜智涛 +1 位作者 刘光宇 李辉 《情报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1-36,共6页
[目的/意义]情报"元问题"既受其概念的制约,又反过来影响其概念的发展,梳理情报概念的变迁有助于回归情报"元问题"的本质。[过程/方法]基于对传统情报概念的梳理和情报3.0理念,构建了现代情报概念变迁的三维图谱;通... [目的/意义]情报"元问题"既受其概念的制约,又反过来影响其概念的发展,梳理情报概念的变迁有助于回归情报"元问题"的本质。[过程/方法]基于对传统情报概念的梳理和情报3.0理念,构建了现代情报概念变迁的三维图谱;通过DIKW层级模型构建了情报"元问题"的本质模型;系统分析了情报"元问题"的本质与回归路径。[结果/结论]情报"元问题"的本质即为解决信息不对称,包括信息获取渠道不对称、信息质量不对称及信息匹配不对称;应倡导"融合"、延伸"场景"、感知"需求"以回归情报"元问题"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报概念 变迁 元问题本质 元问题回归
原文传递
平衡论抑或目的论?——民事诉讼法修改中的元问题 被引量:2
9
作者 严仁群 《法治研究》 CSSCI 2022年第4期81-91,共11页
主张兼顾民事诉讼法不同价值的平衡论对于纠正民诉法修改中过度追求效率的倾向起到了一定的纠偏作用。但是它的作用主要是治疗性的,且对实体正义有所忽略。目的不明的民事诉讼是盲目的,所以目的论是民诉法修改的元问题,具有优先性。但... 主张兼顾民事诉讼法不同价值的平衡论对于纠正民诉法修改中过度追求效率的倾向起到了一定的纠偏作用。但是它的作用主要是治疗性的,且对实体正义有所忽略。目的不明的民事诉讼是盲目的,所以目的论是民诉法修改的元问题,具有优先性。但对于诉讼目的的实现,平衡论有一定的牵制作用。国家规定了民事权利且禁止私力救济,所以有义务通过民事诉讼保护权利,这样做也契合实质正义,因此在目的论上应采权利保护说。它对于立法有若干直接的指引作用,包括设置促进真相呈现的机制,设置促进权利实现的机制,设置或完善防止权利减损的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诉法修改的元问题 诉讼目的 平衡论 权利保护说
下载PDF
追本溯源——中国档案文化内核摭谈 被引量:7
10
作者 成蹊 《档案学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12,共4页
中国档案文化内核是中国档案文化研究的元问题,但现有研究却鲜有涉及。探索中国档案文化的内核可通过对中国档案文化的档案特征和中国特色进行浓缩来实现。作为档案文化规则的凝缩,"守真"成为档案文化区别于其他子文化的核心... 中国档案文化内核是中国档案文化研究的元问题,但现有研究却鲜有涉及。探索中国档案文化的内核可通过对中国档案文化的档案特征和中国特色进行浓缩来实现。作为档案文化规则的凝缩,"守真"成为档案文化区别于其他子文化的核心内容,在权力的影响下,档案文化所"守"的"真"呈现出不同特征。将这一观点引入档案文化层次研究可发现。中国档案文化具有明显的"官方文化"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档案文化 文化内核 元问题 观相法
原文传递
档案形成问题的法理性与学理性分析
11
作者 娄海婷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49,54,共3页
作为档案学的一个元问题,档案形成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时代意义。本文围绕档案形成的标志问题、档案形成的实质问题、档案形成的规律问题展开了法理性与学理性分析,认为将归档作为档案的形成标志是合理的,档案形成的实质不... 作为档案学的一个元问题,档案形成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时代意义。本文围绕档案形成的标志问题、档案形成的实质问题、档案形成的规律问题展开了法理性与学理性分析,认为将归档作为档案的形成标志是合理的,档案形成的实质不是新事物的产生而是文件在自身发展过程中进入了档案化治理阶段,并对档案形成规律的相关观点进行了辨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 档案学 形成规律 元问题 法理性 学理性 归档 文件生命周期
下载PDF
学分银行若干元问题的再探讨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梦月 《江苏高职教育》 2021年第4期26-30,共5页
学分银行是以实行学分制为前提,针对学习者的各类学习成果,进行统一认证、累积与转换的管理制度。学分的认证、累积与转换是学分银行的核心功能,“贷分”不应成为学分银行应有之作用,应当从合理设计制度框架,科学认定、有效累积学分,以... 学分银行是以实行学分制为前提,针对学习者的各类学习成果,进行统一认证、累积与转换的管理制度。学分的认证、累积与转换是学分银行的核心功能,“贷分”不应成为学分银行应有之作用,应当从合理设计制度框架,科学认定、有效累积学分,以及确保学习成果的优质转换等方面出发,科学规划、合理构建学分银行制度体系,努力推动终身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与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分银行 元问题 边界
下载PDF
元奠基问题与奠基事实——一种取消主义的观点
13
作者 齐晓晨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9-45,共7页
元奠基问题是奠基理论所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它要求奠基理论回答奠基事实本身被何物所奠基这一问题。简单还原论和关联主义是回应这一问题的两种主流方案,但前者无法满足奠基关系的解释性特征,而后者会破坏奠基理论的理论作用。奠基理... 元奠基问题是奠基理论所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它要求奠基理论回答奠基事实本身被何物所奠基这一问题。简单还原论和关联主义是回应这一问题的两种主流方案,但前者无法满足奠基关系的解释性特征,而后者会破坏奠基理论的理论作用。奠基理论在这一问题上所面临的困难来自对两种不同形而上学解释的混淆,而对这两种解释的区分会导向对奠基事实的取消与对元奠基问题的消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奠基事实 元奠基问题 形而上学解释 取消主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