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黄帝内经》关联性思维探讨功能性胃肠病症状重叠的病机
1
作者 温永天 马祥雪 +2 位作者 张北华 王凤云 唐旭东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534-537,共4页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最早的经典著作,其创立了中医学理论体系,所体现的关联性思维可以很好地阐释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症状重叠现象发生的病机。将上、下消化道症状作为脾胃系统的整体表现,并放...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最早的经典著作,其创立了中医学理论体系,所体现的关联性思维可以很好地阐释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症状重叠现象发生的病机。将上、下消化道症状作为脾胃系统的整体表现,并放在以整个人为背景的基础上加以认知,认为经络循行是FGIDs症状重叠发生的路线基础,脏腑功能失调是FGIDs症状重叠发生的关键节点,气机升降失衡是FGIDs症状重叠发生的病理环节,“调中复衡”是治疗FGIDs症状重叠的中心法则,以此深入认识FGIDs症状重叠现象发生的中医病机,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经络 藏象学说 气机升降 功能性胃肠病症状重叠
原文传递
从经气运行探究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心系疾病机理与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李记泉 闵冬雨 +3 位作者 贾连群 孟祥宇 韩知渊 杨关林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7期121-124,共4页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主治太少两感证,为阳虚外感的代表方。近年来,该方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应用得到临床专家重视和推崇。该文基于《黄帝内经》《难经》,从经气运行角度探究麻黄附子细辛汤的生理基础、组方机理以及该方在心系...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主治太少两感证,为阳虚外感的代表方。近年来,该方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应用得到临床专家重视和推崇。该文基于《黄帝内经》《难经》,从经气运行角度探究麻黄附子细辛汤的生理基础、组方机理以及该方在心系疾病的应用,意在挖掘该方背后深层的理论内涵,为准确的以本方为基础辨证用药治疗心系疾病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附子细辛汤 经气运行 心系疾病 机理与应用
下载PDF
中医内环境论 被引量:4
3
作者 海霞 《西部中医药》 2014年第9期38-39,共2页
从内环境的形成原因、表现形式、临证意义3个方面入手探讨人体内环境的动态平衡状态及中医学内环境的表现形式,为临床诊治疾病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内环境 脏腑 经络 气血 气机 寒热燥湿
下载PDF
推拿治疗颈源性头痛简况 被引量:3
4
作者 乌峰 樊旭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6年第4期110-111,共2页
颈源性头痛多由于局部肌紧张,颈椎后关节退行性变,神经会聚、炎症水肿等引起,是多因素综合所致。治疗首辨内外邪、虚实等,推拿治疗用不同的手法刺激相应穴位,疏通经络,疏风散寒,疏风清热,补肾养阴,平肝潜阳,益气养血,最终活络通经,镇静... 颈源性头痛多由于局部肌紧张,颈椎后关节退行性变,神经会聚、炎症水肿等引起,是多因素综合所致。治疗首辨内外邪、虚实等,推拿治疗用不同的手法刺激相应穴位,疏通经络,疏风散寒,疏风清热,补肾养阴,平肝潜阳,益气养血,最终活络通经,镇静止痛,调和气血。主要分为挤压、运动关节、颈部肌肉松弛、整脊等多方式,根据不同症状对症施治,疗效显著,副作用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源性头痛 肌肉紧张 颈椎后关节退行性变 神经聚会 炎症水肿 推拿 疏经通络 调和气血 挤压 运动关节 整脊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muscle regions of meridians needling method in improving upper limb function for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of spastic hemiplegia type 被引量:3
5
作者 Li Nuo Jin Bing-xu +4 位作者 Zhao Yong Fu Wen-jie Liu Zhen-huan Liang Bi-qi Pang Bi-hui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CSCD 2020年第4期295-301,共7页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improving effect of muscle regions of meridians needling method on the upper limb function in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of spastic hemiplegic type.Methods:A total of 100 children with cereb...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improving effect of muscle regions of meridians needling method on the upper limb function in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of spastic hemiplegic type.Methods:A total of 100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of spastic hemiplegia type were divided into a treatment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visiting sequence,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plus conventional acupuncture treatment.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plus muscle regions of meridians needling method.The electromyography(EMG)signal values of triceps brachii and pronator teres were detected before treatment,and 3 months and 6 months after treatment.The clinical efficacy was evaluated by Peabody developmental motor scale-fine motor(PDMS-FM)and fine motor function measure(FMFM).Results:Three and six months after treatment,the EMG signal values of triceps brachii and pronator teres,grasping scores and visual-motor integrated scores of PDMS-FM and the FMFM scores in both groups increased to varying degrees compared with the same group before treatment,and the intra-group differences were all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all P<0.05).Six months after treatment,the results of the above three item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all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all P<0.05).Conclusion:Muscle regions of meridians needling method added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muscle tone of upper limb and enhance the muscle strength,and improve the upper limb function in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of spastic hemiplegia type.The efficacy is superior to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plus conventional acupuncture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puncture Therapy Musculature of 12 meridians Rehabilitation Cerebral Palsy HEMIPLEGIA Myospasm movement Disorders Child Preschool
原文传递
疏经通督推拿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9
6
作者 潘化平 冯慧 +1 位作者 李亚娟 金宏柱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474-1478,共5页
目的研究疏经通督推拿治疗结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干预机制。方法 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疏经通督推拿治疗组(治疗组,40例)、康复治疗对照组(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 目的研究疏经通督推拿治疗结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干预机制。方法 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疏经通督推拿治疗组(治疗组,40例)、康复治疗对照组(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Bobath技术为主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用疏经通督推拿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8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躯干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L)、10m最大步行速度(MWS)、步态时间-空间参数及时相参数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MA-L、MWS、步态时间-空间参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疏经通督推拿可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值得进一步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疏经通督 推拿 运动 步态 康复
下载PDF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督脉背段阳性反应点分布及针刺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7
作者 李丹慧 于春晓 陈朝明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7年第12期50-53,共4页
目的观察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督脉背段阳性反应点的分布及通督导气针法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前在6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督脉背段T_1-T_(12)棘突下进行阳性反应点探查。根据阳性反应点探查结果行通督导气针法治疗,治疗前后观察反流... 目的观察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督脉背段阳性反应点的分布及通督导气针法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前在6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督脉背段T_1-T_(12)棘突下进行阳性反应点探查。根据阳性反应点探查结果行通督导气针法治疗,治疗前后观察反流性疾病RDQ症状频次量表(RDQ)、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 (1)60例病例中,督脉背段单纯压痛者50例,单纯结节者5例,压痛伴结节者3例,阳性反应率为96.67%。(2)阳性反应点分布图呈中间高、两端低的趋势,其中T_5、T_7最高,且峰值左侧坡度小于右侧的坡度;T_1与T_9基本持平,T_9以下的节段分布相对较少。(3)压痛点疼痛程度分布情况,中、重度疼痛分布呈中间高、两端低的趋势,其中T_5-T_7节段最高,重度疼痛主要分布在T_3-T_9节段。(4)治疗后,患者RDQ、SAS、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督脉背段T_3-T_9段阳性反应点可辅助诊断胃食管反流病;将阳性反应点作为治疗用穴,结合通督导气针法,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反流症状,还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督脉 阳性反应点 通督导气针法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论近15年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临床选穴规律 被引量:8
8
作者 王琳 王子欣 +1 位作者 苏莉 史俍元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3期413-417,423,共6页
目的:探究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选穴原理及其规律。方法:通过检索2005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1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发表的以针刺治疗为主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相关临床试验研究,运用SPSS 2... 目的:探究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选穴原理及其规律。方法:通过检索2005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1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发表的以针刺治疗为主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相关临床试验研究,运用SPSS 22.0、SPSS Modeler 18.0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分析和集聚分析。结果:共计纳入针刺处方120个,涉及81个穴位,出现频次967次。1)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使用频率最高的腧穴为百会、神庭、四神聪、三阴交、足三里;2)关联规则分析表明支持度最高的穴位组合百会-神庭支持度为50.83%,置信度为50.83%;3)将所有使用频率≥10的聚类穴进行分类可分为6类;4)所选取的穴位归属经脉频次最高为督脉,其次为足三阳经;5)所选择的特定穴以交会穴最多,五输穴、原穴、络穴、背俞穴也均被广泛应用;6)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西药、电针仪、中药为常见的联合治疗方法。结论:近15年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选穴以督脉穴位(如百会)为主,辨证取穴,重视配伍调节脏腑气机的穴位,临床治疗时可利用数据挖掘得出的相互关联性规则和集聚性分析的结果合理地取穴配伍以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 穴位 经络 康复训练 脏腑气机 聚类分析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痛风临床观察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兰 《中医学报》 CAS 2011年第8期997-998,共2页
目的:观察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痛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6例患者急性期给予对症治疗,缓解期给予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结果:46例患者中,显效35例,好转7例,无效4例。有效率91%。结论:桂枝芍药知母汤用于治疗痛风疗效满意,且并未发现不良反应。
关键词 痛风 桂枝芍药知母汤 祛风湿行气血 通经络利关节
下载PDF
从元气升降角度浅析六经病论治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吉武 彭万年 赵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1-283,共3页
"天人合一""天人相应"为中医学的传统中医理论思维。气化理论是其核心内容,元气升降为基本表现形式。赜探隐索,见微知著。《伤寒论》袭承其学术思想,运筹帷幄之中,言六经之气化亦不离其宗,阐述其运动在六经辨证的... "天人合一""天人相应"为中医学的传统中医理论思维。气化理论是其核心内容,元气升降为基本表现形式。赜探隐索,见微知著。《伤寒论》袭承其学术思想,运筹帷幄之中,言六经之气化亦不离其宗,阐述其运动在六经辨证的具体应用。后世奉之为指导临床的经典,不愧是其实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经辨证 气化 升降理论 元气 阳气 伤寒论
下载PDF
三焦主持诸气与经络行气关系探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谢孝磊 赵永华 《中医学报》 CAS 2021年第9期1814-1817,共4页
三焦为原气之别使,亦为决渎之官,具有"主持诸气""运行津液"的功能;经脉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道,沟通人体脏腑,灌注肢节百骸,二者在功能上有相似之处。经脉中流行的是有形的津液,津液承载无形的经气。根据经脉所循行... 三焦为原气之别使,亦为决渎之官,具有"主持诸气""运行津液"的功能;经脉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道,沟通人体脏腑,灌注肢节百骸,二者在功能上有相似之处。经脉中流行的是有形的津液,津液承载无形的经气。根据经脉所循行留止多在肉隙、骨缝、筋缘、脉管旁侧,联系三焦主持诸气,可以提出猜想:经络正是募原之间空隙,缝隙宽大者成为经脉,狭小者成为络脉,经络运行气血和三焦通行诸气是线和面的关系。三焦是遍布全身的募原,其上输布的津液是诸气运行的有形物质基础;经络是募原所围成管道,是三焦通行诸气主要路径。这些共同构成了以气论为核心的中医整体观的解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焦 经络 主持诸气 津液 经脉 络脉 中医整体观 募原 气机失调 膜缝 针灸适宜量 半表半里
下载PDF
从气的角度认识冲脉 被引量:6
12
作者 衣华强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第2期128-130,共3页
冲脉为奇经八脉之一,有"五脏六腑之海""血海""十二经之海"之称,与气血的关系密切。从中国古代哲学之"气"、中医学之"气"及冲脉与气的关系进行论述,并结合张锡纯冲脉病案,对冲脉的生... 冲脉为奇经八脉之一,有"五脏六腑之海""血海""十二经之海"之称,与气血的关系密切。从中国古代哲学之"气"、中医学之"气"及冲脉与气的关系进行论述,并结合张锡纯冲脉病案,对冲脉的生理、病理、临床应用进行了分析。认为古人对冲脉"动"的因素归因于气的作用,"气动"为冲脉的外部特征,"气动"是认识冲脉实质的关键,即古人对冲脉的认识主要是从"动"上观察命名的,冲脉"气动"之气主要是元气。对更深刻地认识冲脉的循行、起源部位、病证,特别是在临床治疗方面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脉 奇经八脉 元气 气动
下载PDF
《针灸真髓》学术思想刍议 被引量:1
13
作者 邝碧瑶 李敏 +2 位作者 王波 莫霭儿 曾欢 《新中医》 CAS 2020年第15期187-190,共4页
泽田健先生为日本著名针灸家,一生致力于专研《内经》《难经》《十四经发挥》等传统医籍,泽田派针灸在日本独树一帜,其针灸思想以我国传统医学的阴阳、五行为指导,提倡整体疗法。通过研读泽田健先生的《针灸真髓》,总结泽田派针灸的学... 泽田健先生为日本著名针灸家,一生致力于专研《内经》《难经》《十四经发挥》等传统医籍,泽田派针灸在日本独树一帜,其针灸思想以我国传统医学的阴阳、五行为指导,提倡整体疗法。通过研读泽田健先生的《针灸真髓》,总结泽田派针灸的学术思想,并从刺灸特点、穴位选择、经穴移动观、特定穴及经验穴的使用、三焦与肾脏理论、疾病之三期等方面进行剖析,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真髓》 学术思想 刺灸特点 经穴移动观 泽田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