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9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灸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90
1
作者 兰蕾 常小荣 +2 位作者 石佳 张国山 谭静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12期2616-2620,共5页
灸法能防病保健,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引热外行。国内外研究普遍认为经络腧穴与艾灸物理化学作用的有机结合,产生了灸法的"综合效应"。对上述研究进展作以综述,并提出对灸法研究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 艾灸机理 物理作用 化学作用 药效 经络 腧穴
下载PDF
肌筋膜触发点的理解:针灸与干针之争和现代针理学 被引量:71
2
作者 黄强民 张亚丹 +4 位作者 马彦韬 侯波 费青青 谭树生 张辉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79-784,共6页
比较肌痛触发点(激痛点)与针灸穴位的异同点。肌痛触发点可明确看到B超下挛缩结节,而针灸穴位目前没有;肌痛触发点在临床症状上出现的牵涉痛路径与针灸经络路径近似,所以定位肌痛触发点要以牵涉痛为路径与定位针灸穴位要以经络为导向类... 比较肌痛触发点(激痛点)与针灸穴位的异同点。肌痛触发点可明确看到B超下挛缩结节,而针灸穴位目前没有;肌痛触发点在临床症状上出现的牵涉痛路径与针灸经络路径近似,所以定位肌痛触发点要以牵涉痛为路径与定位针灸穴位要以经络为导向类似;针刺肌痛触发点以扎跳为准,而针刺针灸穴位主要以酸胀麻痛为准。从临床观察到基础实验研究提供了大量肌痛触发点用针的病理生理学证据。认为肌痛触发点可能就是现代科学研究下的中医精准穴位,经络是神经、血管和筋膜力学思路的综合。针灸与干针尽管理论不同,但中西医的科学基础是贯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痛触发点(激痛点) 穴位 针灸 干针 湿针 牵涉痛 经络
原文传递
针灸影响微循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6
3
作者 林丽娇 许金森 +1 位作者 朱小香 郑淑霞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3-208,共6页
对近年来公开发表有关针灸对微循环影响的中英文文献进行分析,发现传统中医经络理论在结构和功能上与微循环有着微妙的联系,这种联系对经络的实质性研究提供了一个可能的突破口;针灸可以通过多环节、多途径、多层次调节生理或病理状态... 对近年来公开发表有关针灸对微循环影响的中英文文献进行分析,发现传统中医经络理论在结构和功能上与微循环有着微妙的联系,这种联系对经络的实质性研究提供了一个可能的突破口;针灸可以通过多环节、多途径、多层次调节生理或病理状态下的机体微循环状态,具有双向的良性调节作用,并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腧穴特异性的特点。鉴于当前研究存在着诸多不足,期待今后增加设计严谨、大样本、广泛开展的多中心联合实验予以规范系统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经络 微循环 综述
原文传递
经络的解剖学发现与筋膜学理论 被引量:54
4
作者 原林 白宇 +7 位作者 黄泳 吴金鹏 王春雷 王军 杨春 戴景兴 沙鸥 姚大卫 《上海针灸杂志》 2011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明确针灸穴位和经络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利用数字人数据和CT,MRI数据,对人体结缔组织断面图像进行标记和重建,并与中医经络相比较。对全身筋膜结缔组织支架进行生物进化和胚胎发育分析。结果对人体结缔组织断面图像进行标记和重建,... 目的明确针灸穴位和经络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利用数字人数据和CT,MRI数据,对人体结缔组织断面图像进行标记和重建,并与中医经络相比较。对全身筋膜结缔组织支架进行生物进化和胚胎发育分析。结果对人体结缔组织断面图像进行标记和重建,显示出与中医经络记载走行接近的影像结构,提示全身的结缔组织均与经络密切相关。结论经络的解剖学基础是人体筋膜支架。穴位是筋膜上在接受刺激时能产生较强生物信息的部位。作者提出一种新的解剖学分科方法和学术研究领域,即筋膜解剖学。筋膜解剖学认为人体是由非特异性结缔组织支架所构成的支持与储备系统以及由已分化功能细胞所构成的功能系统所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 穴位 解剖学 筋膜学 结缔组织
下载PDF
论腧穴的基本作用:近治作用 被引量:50
5
作者 赵京生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96-1198,共3页
腧穴治疗作用有远近,远治作用为部分腧穴所有,属特殊性;近治作用则每穴皆备,具普遍性,为腧穴的基本作用。但长久以来对腧穴近治作用方面的研究和阐发过于忽视,一些针灸理论的困惑与此不无关系。本文从腧穴作用的远近之别、近治作用的界... 腧穴治疗作用有远近,远治作用为部分腧穴所有,属特殊性;近治作用则每穴皆备,具普遍性,为腧穴的基本作用。但长久以来对腧穴近治作用方面的研究和阐发过于忽视,一些针灸理论的困惑与此不无关系。本文从腧穴作用的远近之别、近治作用的界域、近治作用理论、近治作用的关联问题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深入分析和思考腧穴近治作用,对认识腧穴和经脉,乃至针灸疗法,都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腧穴 治疗作用 近治 远治 经脉
原文传递
神阙治病理论依据探析 被引量:48
6
作者 孙爽 唐宏图 《针灸临床杂志》 2020年第1期79-82,共4页
神阙穴在疾病治疗中被普遍应用,本研究从神阙穴与经络联系、生物全息论、人体之“气舍”、胚胎学与解剖学和现代生物学机制等方面,证明神阙穴具有广泛的治病、防病作用。以期通过阐述神阙穴治病的相关理论,为该穴位的临床应用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神阙穴 机理 经络
下载PDF
华佗五禽戏养生机理 被引量:40
7
作者 叶青 周亚东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121-123,共3页
东汉名医所创的五禽戏,是我国较早的成体系养生导引术,具有颇好的健身养生效果和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华佗五禽戏旨在模仿五禽的肢体动作和神态韵体,借以刺激联属人体脏腑、分布于周身的经络及穴位,通畅经络,以便气血流通舒畅,阴阳调和... 东汉名医所创的五禽戏,是我国较早的成体系养生导引术,具有颇好的健身养生效果和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华佗五禽戏旨在模仿五禽的肢体动作和神态韵体,借以刺激联属人体脏腑、分布于周身的经络及穴位,通畅经络,以便气血流通舒畅,阴阳调和;通过拉伸经筋、柔筋健骨,以达柔软筋骨、延缓衰老的效果;借肢体移动配合呼吸,通过经络连接脏腑,增强脏腑功能,并模仿五禽神态以养心调神,保持心神宁静,达强身健体、益寿延年之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佗五禽戏 经络 经筋 脏腑 养生
下载PDF
针刺结合家庭锻炼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7
8
作者 李贞晶 瞿昱 孟宪忠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9年第12期1323-1326,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家庭锻炼对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04例CSR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26例。对照组单纯颈椎牵引,锻炼组颈椎牵引+家庭锻炼,针...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家庭锻炼对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04例CSR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26例。对照组单纯颈椎牵引,锻炼组颈椎牵引+家庭锻炼,针刺组颈椎牵引+针刺;综合组颈椎牵引+针刺+家庭锻炼。4组均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简式McGill疼痛问卷(Short-form of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进行疼痛评估,采用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orthwick Park Neck Pain Questionnaire,NPQ)评估颈痛程度,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简表(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BREF,WHOQOL-BREF)评估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综合组、针刺组、锻炼组SF-MPQ评分[(5.8±1.0)分、(7.1±1.1)分、(7.9±2.1)分比(9.3±1.1)分,F=44.897]、NPQ评分[(12.9±2.0)分、(15.5±1.6)分、(15.9±3.4)分比(17.8±1.9)分,F=69.730]均低于对照组(P<0.01);综合组、针刺组、锻炼组治疗后WHOQOL-BREF量表中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评分均高对照组(F值分别为154.216、190.314、65.227、344.897,P值均<0.001)。结论4组干预措施均可有效减轻CSR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但综合治疗组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神经根病 选穴 循经 身体锻炼 牵引术 针刺疗法 生活质量 治疗 临床研究性
原文传递
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对针灸效果的观察 被引量:33
9
作者 张栋 王淑友 +1 位作者 马惠敏 李顺月 《上海针灸杂志》 2004年第5期37-40,共4页
目的 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系统显示艾灸的治疗效果 ,了解这一新的医学影象技术在针灸经络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 ,对 12例健康人体艾灸前后体表出现的血流变化予以大范围地显像 ,分析体表血流分布与艾... 目的 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系统显示艾灸的治疗效果 ,了解这一新的医学影象技术在针灸经络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 ,对 12例健康人体艾灸前后体表出现的血流变化予以大范围地显像 ,分析体表血流分布与艾灸作用的关系。结果  (1)艾灸内关穴后 ,手掌部血流的增加以大小鱼际和内关穴区为主。(2 )艾灸外关穴后 ,指根部的血流增加显著。 (3)不艾灸对照组在 30 min内前臂、手掌和手背血流的自然波动较小。结论 艾灸可以引起手部微循环血流量的增加 ,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能够以大范围成像方式显示该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 艾灸 经络 微循环
下载PDF
基于红外技术的人体经脉热传输特性探讨 被引量:35
10
作者 潘晓华 许金森 +1 位作者 郑淑霞 兰彩莲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781-1784,1727,共4页
目的:探讨人体经脉线上热传输的特性。方法:以先进的红外热成像技术为支撑,利用中医热灸的方法,在人体任脉线上的穴位与非穴位点及旁开非经非穴点加热,诱发出人体经络的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结果:可观察到与古代医典和中医学理论所描述的... 目的:探讨人体经脉线上热传输的特性。方法:以先进的红外热成像技术为支撑,利用中医热灸的方法,在人体任脉线上的穴位与非穴位点及旁开非经非穴点加热,诱发出人体经络的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结果:可观察到与古代医典和中医学理论所描述的人体任脉循行路线基本一致的轨迹,在加热神阙穴旁开对照点时,还观察到与人体足少阴肾经循行路线基本一致的轨迹。对人体经络的热传输特性进行分析,揭示热在经脉线上的传输具有循经特异性。结论: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很难用现代医学解剖学来解释,为经络的存在提供了更为有力的证据,对经脉线上的热传输特性的分析表明人体经脉线可能是热的良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成像 经络 热学特性
原文传递
穴位的外周神经密集支配及其易反射激活特性 被引量:32
11
作者 刘克 李爱辉 +1 位作者 王薇 谢益宽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6-42,共7页
目的:分析穴位与经脉的神经末梢支配特点。方法:在40只Wistar大鼠和15只SD大鼠上,通过电生理学的外周单神经传入纤维的记录、鉴定和感受野测定以及激活C类纤维并诱发感受野的伊文氏蓝血浆外渗的形态学方法,比较穴位区与非穴位区的神经... 目的:分析穴位与经脉的神经末梢支配特点。方法:在40只Wistar大鼠和15只SD大鼠上,通过电生理学的外周单神经传入纤维的记录、鉴定和感受野测定以及激活C类纤维并诱发感受野的伊文氏蓝血浆外渗的形态学方法,比较穴位区与非穴位区的神经末梢支配密度的差异,并比较穴位刺激诱发的反射活动与穴位和经脉的关系。结果:按解剖学的标准,在相当于传统的穴位区,神经生理学记录到的A纤维末梢密度及刺激C纤维诱发的伊文氏蓝渗出显示的传入神经末梢的密度,均远比非穴位区高,其中,重点穴位神经末梢最为密集,神经末梢密集带沿着经脉的走向分布;穴位刺激特异性地诱发同经性的反射性传出活动。结论:所谓"穴位"实质上是神经支配密集的易兴奋的皮肤/肌肉-神经复合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 经络 末梢神经支配 感受野
原文传递
针刺“足三里”对经络线上微循环血流量的影响 被引量:28
12
作者 赵红 张维波 +2 位作者 庄逢源 白玉兰 新见英幸 《微循环学杂志》 1998年第1期41-42,45,共3页
为探讨针刺“足三里”对位于经络线上和经络线外的微循环血流的可能的不同影响,选择19名受试者,使用激光多普勒流量计测量在针刺“足三里”前后,围绕该穴4个位点和2个位于远端经线上的位点的皮下微循环血流量。结果显示针刺“足... 为探讨针刺“足三里”对位于经络线上和经络线外的微循环血流的可能的不同影响,选择19名受试者,使用激光多普勒流量计测量在针刺“足三里”前后,围绕该穴4个位点和2个位于远端经线上的位点的皮下微循环血流量。结果显示针刺“足三里”时沿经络线上的微循环血流量有显著的增高,而非经络线的位置血流量没有显著的改变。这说明经络的传导机制在针刺“足三里”时对血液微循环改善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足三里 血流量 经络线 微循环
下载PDF
基于肌筋膜触发点的研究探讨针灸穴位和经络本质 被引量:33
13
作者 郭少卿 徐基民 +3 位作者 马彦韬 张艳茹 蒋佳 黄强民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33-640,共8页
在现代解剖生理学基础上,将各个肌肉的肌筋膜触发点牵涉痛区域进行整合,对比传统经络的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观察二者位置和走行的相似性;并通过目前肌筋膜触发点和筋膜学的研究进展,在触发点牵涉痛路径的基础上,结合筋膜力学、神经和血... 在现代解剖生理学基础上,将各个肌肉的肌筋膜触发点牵涉痛区域进行整合,对比传统经络的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观察二者位置和走行的相似性;并通过目前肌筋膜触发点和筋膜学的研究进展,在触发点牵涉痛路径的基础上,结合筋膜力学、神经和血管思路深入理解穴位的定位和经络,以及穴位和经络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筋膜触发点 牵涉痛 穴位 经络
原文传递
经络的解剖学发现——筋膜学新理论 被引量:31
14
作者 白宇 原林 +12 位作者 黄泳 吴金鹏 王军 戴景兴 王春雷 姜雪梅 李东飞 杨春 余美春 杨会营 陶晖 沙鸥 姚大卫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0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明确针灸穴位和经络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利用数字人数据和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CT)、核磁共振成像(MRI)数据,对人体结缔组织断面图像进行标记和重建,并与中医经络相比较。并对全身筋膜结缔组织支架进行生物进化和胚胎发育分析。结果... 目的:明确针灸穴位和经络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利用数字人数据和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CT)、核磁共振成像(MRI)数据,对人体结缔组织断面图像进行标记和重建,并与中医经络相比较。并对全身筋膜结缔组织支架进行生物进化和胚胎发育分析。结果:对人体结缔组织断面图像进行标记和重建,显示出与中医经络记载走行接近的影像结构,提示全身的结缔组织均与经络密切相关。结论:经络的解剖学基础是人体筋膜支架;经络的组织学结构为的非特异性结缔组织(包括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穴位是筋膜上在接受刺激时能产生较强生物信息的部位;提出一种新的解剖学分科方法和学术研究领域:筋膜解剖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 穴位 部学 筋膜学 结缔组织 筋膜 支持与储备系统 功能系统
下载PDF
循经取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照观察 被引量:29
15
作者 唐华生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82-584,共3页
目的:比较循经针刺与常规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循经针刺组(治疗组)85例、常规针刺组(对照组)80例。分别按胆经、膀胱经分型循经取穴与常规取穴法进行对照治疗,共治4个疗程,疗程结... 目的:比较循经针刺与常规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循经针刺组(治疗组)85例、常规针刺组(对照组)80例。分别按胆经、膀胱经分型循经取穴与常规取穴法进行对照治疗,共治4个疗程,疗程结束及半年后随访观察其疗效及复发率差异。结果:治疗组愈显率、复发率分别为88.2%、24.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5%、41.4%,其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循经取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远期疗效均显著优于常规取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腰椎 选穴 循经 针灸疗法
下载PDF
经线区皮内微血管网络自律运动有序性的研究 被引量:29
16
作者 穆祥 段慧琴 +3 位作者 张涛 黄会岭 索占伟 胡格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5-60,共6页
目的 :探索经线区皮内微血管网络的生理特性。方法 :在用针灸经络定位仪严格确定定位的基础上 ,利用激光多普勒微循环血流仪测定、记录同一经线不同部位、同一断面不同经线、经线与非经线区皮内微血管的活动。结果 :①经线区皮内的微血... 目的 :探索经线区皮内微血管网络的生理特性。方法 :在用针灸经络定位仪严格确定定位的基础上 ,利用激光多普勒微循环血流仪测定、记录同一经线不同部位、同一断面不同经线、经线与非经线区皮内微血管的活动。结果 :①经线区皮内的微血管网络具有同步舒缩的特性 ,而非经区皮内微血管间的舒缩活动无同步性 ;②同一经线不同部位皮内微血管网络的舒缩活动具有基本一致的频率 ;③不同经线间皮内微血管网络的舒缩活动具有不同的频率 ;④左右侧同名经的皮内微血管网络的舒缩活动频率基本一致。结论 :体表经络的实质是皮内呈有序态的微血管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 微血管
下载PDF
《黄帝内经》经脉脏腑相关解析 被引量:29
17
作者 张维波 王燕平 李宏彦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24-429,共6页
经络和脏腑是中医的两大系统,在马王堆帛书时代只有初步融合,到了《内经》中已形成系统的经脉脏腑相关学说。对《灵枢·经脉》中经脉病候进行分类统计,发现最多的为循经病候,占一半以上,与经脉所属脏腑同名西医脏器相关的病候约10%... 经络和脏腑是中医的两大系统,在马王堆帛书时代只有初步融合,到了《内经》中已形成系统的经脉脏腑相关学说。对《灵枢·经脉》中经脉病候进行分类统计,发现最多的为循经病候,占一半以上,与经脉所属脏腑同名西医脏器相关的病候约10%,除此以外与所属中医脏腑相关的病候约占30%。现代经脉脏腑相关研究以脏器为主,且主要集中在胃与心两个脏器上,以针刺即时效应为指标的经脉脏器研究与神经节段有复杂的关系,表现为"多经司一脏",具有经脉的相关特异性。堵塞经脉的慢性实验提示经脉与中医脏腑病候存在相关性,用体表客观指标测量及数学分析,可验证经脉体表-体表相关规律,是未来经络研究的一个方向。脏器功能的稳态依赖于负反馈,脏器通过内脏躯体双投射神经和经络组织液通道的容积传输实现负反馈稳态调节。针刺远隔部位的穴位通过神经体液接力传递,开通经络负反馈渠道,实现针刺的双向调节,同时在向中枢的传递过程中产生循经感传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 经脉脏腑相关 脏器 稳态 容积传输
原文传递
人体双侧对称经络电阻抗失衡与疾病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27
18
作者 韩兆亮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1999年第2期112-114,共3页
通过实验装置,分别测量人体双侧对称经络对称两穴位之间的电流波形,计算其电阻抗值,探讨经络的导电特性。证明了正常人双侧经络电阻抗的对称性。
关键词 经络 电阻抗 疾病 相关
下载PDF
季节、脏腑、经络、部位四位一体辨证治疗湿疹的体会 被引量:29
19
作者 刘爱民 屠远辉 胡会丽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06-308,共3页
湿疹是中医的优势病种。其辨证目前通常仅仅根据皮损形态、舌脉象、自觉症状辨为某个证候,较少把发病季节、皮损的部位及所属经络纳入证治体系,以致于对湿疹的病因、病机、涉及脏腑等不甚明了,辨证就显得不甚深入,得出的辨证结论也不太... 湿疹是中医的优势病种。其辨证目前通常仅仅根据皮损形态、舌脉象、自觉症状辨为某个证候,较少把发病季节、皮损的部位及所属经络纳入证治体系,以致于对湿疹的病因、病机、涉及脏腑等不甚明了,辨证就显得不甚深入,得出的辨证结论也不太客观和真实,从而影响了临床疗效的进一步提高。本文论述的季节、脏腑、经络、部位四位一体辨证是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综合体现,简要论述了四位一体辨证治疗湿疹的具体方法。附四位一体辨证治疗湿疹的验案5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疹 辨证治疗 脏腑 经络
下载PDF
关于肥大细胞与经穴现象的“宋氏理论”及研究方向 被引量:27
20
作者 李永明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63-1068,共6页
回顾了有关肥大细胞与针灸的研究历史起源,介绍了1977年宋继美提出的皮肤肥大细胞与经穴现象相关的假说,该学说首次提出肥大细胞是经穴"感传"和"得气"现象的细胞学基础。后经多个研究机构的独立实验验证,目前已有... 回顾了有关肥大细胞与针灸的研究历史起源,介绍了1977年宋继美提出的皮肤肥大细胞与经穴现象相关的假说,该学说首次提出肥大细胞是经穴"感传"和"得气"现象的细胞学基础。后经多个研究机构的独立实验验证,目前已有足够证据表明"宋氏理论"(Song’s Theory)的科学性,及其对针灸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潜在重要价值。最近的研究发现皮肤肥大细胞可能接受中枢信号和穴区刺激双向控制,具有交互调节作用,可产生"敏化"现象。本文简述了近40年的研究证据,指出了肥大细胞系统同"经穴现象"相关的15个生物特征,同时提出了明确肥大细胞在人体皮肤的分布及其与经络和穴位的整体关系等10个未来研究需要回答的关键问题和探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 穴位 肥大细胞 针刺 经络实质 宋氏理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