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RI和三维CT个性化截骨导板在内轴型膝关节假体置换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李旭祥 张惠康 +4 位作者 魏波 姚庆强 徐燕 唐成 王黎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0期4835-4840,共6页
背景:基于三维CT数据的个性化定位导板可提高后稳定型假体关节置换的精确度,但基于三维CT扫描数据的骨性结构重建忽略了股骨远端关节软骨厚度,将影响个性化截骨导板使用及全膝关节置换后的临床效果。目的:探讨基于MRI和三维CT的个性化... 背景:基于三维CT数据的个性化定位导板可提高后稳定型假体关节置换的精确度,但基于三维CT扫描数据的骨性结构重建忽略了股骨远端关节软骨厚度,将影响个性化截骨导板使用及全膝关节置换后的临床效果。目的:探讨基于MRI和三维CT的个性化截骨导板辅助内轴型膝关节假体置换的安全性、准确性及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骨科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110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均使用内轴型膝关节假体行全膝关节置换,随机分2组进行手术,试验组58例在基于MRI和三维CT的个性化截骨导板辅助下完成膝关节截骨,对照组52例采用传统髓内、髓外定位方法完成膝关节截骨,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随访复查X射线片,并评估膝关节协会功能KSS评分与目测类比评分。结果与结论:①110例患者获得6-10个月随访,未出现严重术后并发症;②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1);③术后1个月X射线片显示,试验组术后髋-膝-踝角、冠状面股骨组件角、冠状面胫骨组件角、矢状面胫骨组件角与理论设计值的偏差均小于对照组(P<0.01);④试验组术后1,3,6个月的膝关节功能K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目测类比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结果表明基于MRI和三维CT的个性化截骨导板辅助内轴型膝关节假体置换,能有效提高假体安放准确性,缩短手术时间,该方法安全可行,早期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3D打印 三维CT MRI 导航模板 内轴型膝关节假体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内轴型假体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 被引量:1
2
作者 胡生庭 赵隆队 +1 位作者 傅余良 文天一 《临床骨科杂志》 2022年第6期809-811,共3页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内轴型(MP)假体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MP假体治疗5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膝关节K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及人工关节被遗忘指数(FJS)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内轴型(MP)假体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MP假体治疗5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膝关节K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及人工关节被遗忘指数(FJS)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术中无血管损伤或膝关节内外侧韧带损伤发生;术后无假体松动、下沉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膝关节KSS评分82~90(86.7±4.6)分;膝关节活动度:屈曲115°~135°(121.1°±14.3°),伸直0°~5°(3.0°±2.7°);FJS评分55~66(60.7±14.5)分。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MP假体治疗膝骨关节炎,不仅能矫正膝关节畸形,而且能改善膝关节活动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膝骨关节炎 内轴型膝关节假体
下载PDF
内轴型膝关节假体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袁丁 李涛 +3 位作者 徐浩 王磊 荣春 王英振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1304-1307,共4页
内轴型膝关节假体自1999年上市以来,已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临床上。从设计原理上,内轴型膝关节假体系统较传统膝关节置换系统有显著优势,可最大程度的恢复正常的髌股关节和胫股关节活动,并且使用最接近膝关节解剖形态的股骨假体设计,提... 内轴型膝关节假体自1999年上市以来,已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临床上。从设计原理上,内轴型膝关节假体系统较传统膝关节置换系统有显著优势,可最大程度的恢复正常的髌股关节和胫股关节活动,并且使用最接近膝关节解剖形态的股骨假体设计,提高了关节活动的稳定性,同时增加关节面的接触面积,最大程度降低了聚乙烯的磨损。但有关内轴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中远期随访研究相对较少,大宗的研究数据亦不多见,这些文献研究中绝大多数为针对欧美国家人群的研究,针对中国人置换该系统后的中远期随访目前无相关报道。本文通过广泛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内轴型假体临床应用的相关研究进展,指出目前研究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轴型膝关节假体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经股内侧肌下入路行内轴型全膝关节假体置换的优势 被引量:1
4
作者 魏波 姚庆强 +3 位作者 唐成 李旭祥 徐燕 王黎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52-557,共6页
背景:目前全膝关节置换最常用的是内侧髌旁入路,但由于其对股四头肌腱的损伤,可能导致后期伸肌装置的弱化,进而影响患者的长期功能恢复。目的:评估经股内侧肌下入路行内轴型膝关节假体全膝关节置换的优势。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 背景:目前全膝关节置换最常用的是内侧髌旁入路,但由于其对股四头肌腱的损伤,可能导致后期伸肌装置的弱化,进而影响患者的长期功能恢复。目的:评估经股内侧肌下入路行内轴型膝关节假体全膝关节置换的优势。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单侧膝骨关节炎患者,均采用内轴型膝关节假体进行全膝关节置换,其中26例为经股内侧肌下入路,27例为经内侧髌旁入路。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分布、体质量指数及术前血红蛋白、目测类比疼痛评分、膝关节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比分析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首次直腿抬高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评估两组术后目测类比疼痛评分、膝关节HSS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结果与结论:①股内侧肌下入路组患者的平均手术切口长度、术后首次直腿抬高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经内侧髌旁入路组(P<0.05),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术后2 d,股内侧肌下入路组患者的目测类比疼痛评分低于内侧髌旁入路组(P<0.001);术后1个月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474);③术后1,3个月,股内侧肌下入路组患者的膝关节HSS评分显著高于内侧髌旁入路组(P<0.001),术后1年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656);④术后1个月,股内侧肌下入路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显著高于内侧髌旁入路组(P<0.001),术后3个月和1年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298,P=0.999);⑤采用股内侧肌下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不损伤股内侧肌腱,保留了伸肌装置,在较少软组织损伤的同时,便于内轴型膝关节假体的安装和术中内轴运动的评估,能显著改善置换后患肢的疼痛肿胀,更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内轴型膝关节假体 股内侧肌下入路 伸肌装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