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翻译:文本意义的实现 被引量:20
1
作者 曹山柯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68-72,共5页
本文讨论了翻译中的文本理解与译者的素质,译者素质与翻译质量之间的关系。本文经过讨论,认为:1、译者应加强语言、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修养,摆脱伪先见,以提高前理解能力;2、译者在阅读文本时,应该把自己放在一个与文... 本文讨论了翻译中的文本理解与译者的素质,译者素质与翻译质量之间的关系。本文经过讨论,认为:1、译者应加强语言、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修养,摆脱伪先见,以提高前理解能力;2、译者在阅读文本时,应该把自己放在一个与文本时刻相对应的特定历史时刻,尽量消解文本阅读中的时间距离,使自己的视域与文本视城融合在一起,以达到文本的终极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意义 前理解 伪先见 译者素质 文本视域
原文传递
词的具体意义对句子意思理解的影响 被引量:20
2
作者 陆俭明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共5页
本文以五个具体实例说明,某个词类序列能形成什么样的句法结构,将会具体表示什么样的意思,主要取决于具体词语的意思,即具体词语所代表的概念及其彼此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而这跟概念层次网络理论(HNC)的精神是一致的。文章强调,要重视... 本文以五个具体实例说明,某个词类序列能形成什么样的句法结构,将会具体表示什么样的意思,主要取决于具体词语的意思,即具体词语所代表的概念及其彼此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而这跟概念层次网络理论(HNC)的精神是一致的。文章强调,要重视和加强概念结构及其彼此之间相互制约关系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汇语义 概念结构 句子意思理解
下载PDF
意义与翻译批评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刘云虹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7-42,共6页
本文在对翻译批评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和阐述的基础上,指出翻译批评应当切实关注意义这一翻译的核心问题,从翻译的本质中探寻自身理论建构的可靠途径。非理性的、拘泥于“技”的层面的批评不仅阻碍着翻译及翻译理论的发展,更使翻译批评... 本文在对翻译批评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和阐述的基础上,指出翻译批评应当切实关注意义这一翻译的核心问题,从翻译的本质中探寻自身理论建构的可靠途径。非理性的、拘泥于“技”的层面的批评不仅阻碍着翻译及翻译理论的发展,更使翻译批评自身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受到质疑。本文借助语言哲学、现代解释学及文学批评的观点和理论,论述对意义问题的关注为翻译批评研究带来的重要启示,并由此探讨翻译批评研究的可能途径——解释学途径,指出文学翻译批评,作为一种参与对话的对话,在其方法论研究之外更应具有一种历史的、开放的与自省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义 文学翻译批评 现代解释学 方法论研究 核心问题 理论建构 翻译理论 语言哲学 文学批评 非理性 “技” 合理性 自身 对话 应当
原文传递
接受美学对翻译研究的启示 被引量:19
4
作者 仝亚辉 《福建外语》 2002年第3期50-55,共6页
当代接受美学理论认为文本的意义是不确定的 ,没有独立、绝对的文本 ;文本的意义是在读者阅读的“具体化”活动中生成的 ,读者接受在文本意义生成过程中发挥着主体作用。在翻译过程中 ,文本意义的实现依赖于译者的前理解以及文本和译者... 当代接受美学理论认为文本的意义是不确定的 ,没有独立、绝对的文本 ;文本的意义是在读者阅读的“具体化”活动中生成的 ,读者接受在文本意义生成过程中发挥着主体作用。在翻译过程中 ,文本意义的实现依赖于译者的前理解以及文本和译者之间的视野融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美学 翻译理论 文本意义 文化内涵
原文传递
语境与意义的选择及理解 被引量:12
5
作者 高岩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120-122,共3页
意义和语境的关系非常密切,语境在对意义的理解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简要介绍语境的几种类型,并依次分析它们对意义的影响以及在语意选择与理解中的作用,以期帮助语言学习者了解一些语境的知识,理解语境与意义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意义 语境 理解
下载PDF
论有意义的中学历史教育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汉林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0-96,共7页
当前我国不少中学生对历史学习缺乏兴趣,反映出来的实质问题是意义在中学历史教育中的缺席。当学生不能发现历史之于自我的意义,历史学习就很难真正发生。意义是连接过去和现在、古人和今人的桥梁,因此,帮助学生理解史实的意义是历史教... 当前我国不少中学生对历史学习缺乏兴趣,反映出来的实质问题是意义在中学历史教育中的缺席。当学生不能发现历史之于自我的意义,历史学习就很难真正发生。意义是连接过去和现在、古人和今人的桥梁,因此,帮助学生理解史实的意义是历史教育的基本诉求。受前理解的制约,学生对史实意义的理解具有独特性。尊重学生所理解的独特意义,既可满足学生的主体性需要,又可为未来社会谋福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教育 意义 前理解
下载PDF
五年级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被引量:13
7
作者 范文贵 郝翡翠 《数学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0-75,共6页
在Marilena Pantziara提出学生掌握分数概念的6个水平的基础上,给出"分数概念理解的3个水平"的思想框架.利用该框架编制测试卷,对天津市564名五年级小学生进行测试,发现:学生在"分数意义"的第三个理解水平较低;学生在"分数意义"... 在Marilena Pantziara提出学生掌握分数概念的6个水平的基础上,给出"分数概念理解的3个水平"的思想框架.利用该框架编制测试卷,对天津市564名五年级小学生进行测试,发现:学生在"分数意义"的第三个理解水平较低;学生在"分数意义"各个知识点上表现不同的理解水平;测试总分与5个知识点得分在p〈0.01水平上都呈显著正相关,特别是分数的表征(离散量)对总分变量即分数意义的解释程度最高.五年级学生关于"分数意义"水平与总分之间在地区学校方面存在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数的意义 小学生 理解水平
下载PDF
论课程文本的“意义”与“意味” 被引量:10
8
作者 杨道宇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6-32,72,共8页
课程文本不但有"意义",而且有"意味"。课程文本的"意义"所反映的是客观化于课程文本之中的作者意图与课程文本所言及的事物本身,它具有区别于"意味"的三个明显特征:一是不依赖于读者而独立存在... 课程文本不但有"意义",而且有"意味"。课程文本的"意义"所反映的是客观化于课程文本之中的作者意图与课程文本所言及的事物本身,它具有区别于"意味"的三个明显特征:一是不依赖于读者而独立存在的"客体自主性";二是读者只能按照课程文本的"意义"自身所给出的那样而予以接受的"被给予性";三是通过共有、共识和公用而表现出来的"公共性"。课程文本的"意味"所反映的则是课程文本与读者之间的关系,是课程文本的"意义"对读者的存在所指示的可能性,它具有区别于"意义"的三个明显特征:一是反映课程文本的"意义"与读者之间内在关联的关系性;二是由读者的自主建构而得以不断生成的人为性;三是来源于读者个人生活并服务于读者个人生活的私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文本 意义 意味 理解
原文传递
论“主体建构”的认识论来源及理论意义 被引量:9
9
作者 潘绥铭 鲍雨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6-87,323,共12页
本文着力解决的是主体建构在社会科学诸多范式与取向中的合法性问题。主体建构是一种视角、一个解释工具,也是一种方法论取向,同时也可以被理解为一种认识论倾向。主体建构以现象学关于主体意向性与意义建构的论断为认识论基础,以理解... 本文着力解决的是主体建构在社会科学诸多范式与取向中的合法性问题。主体建构是一种视角、一个解释工具,也是一种方法论取向,同时也可以被理解为一种认识论倾向。主体建构以现象学关于主体意向性与意义建构的论断为认识论基础,以理解社会学为理论源泉,试图理解关于同一社会现象在不同主体的视角下的不同的意义。主体建构的目的是对这些不同的意义进行差异性理解、过程性理解与情境性理解,并以此解构垄断意义与固化意义,寻求社会现象的多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义 现象学 主体建构 理解 经验
下载PDF
论对天癸的不同认识及其意义 被引量:9
10
作者 姜北 回雪颖 +2 位作者 崔洪涛 闫起 段富津(指导)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08-1411,共4页
运用《中华医典》对天癸一词进行系统检索,查找出历代中医医籍对天癸的记载,分析不同医家对天癸的叙述,总结出天癸的含义主要有天真说、精气精血说、经水说等;天癸所藏之处主要有肾、脑、命门、任脉等;结合论述分析了天癸的阴阳属性;其... 运用《中华医典》对天癸一词进行系统检索,查找出历代中医医籍对天癸的记载,分析不同医家对天癸的叙述,总结出天癸的含义主要有天真说、精气精血说、经水说等;天癸所藏之处主要有肾、脑、命门、任脉等;结合论述分析了天癸的阴阳属性;其所主有冲任脉、肝、肾等。并将不同论述进行归纳分类,系统梳理历代医家对天癸的不同认识及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癸 含义 阴阳属性 认识 意义
原文传递
谈对语用意义的多层面语境理解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世理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83-85,共3页
语境是语言形式与语用环境中非语言特征的联系 ,可分为语言语境和情景语境 ,语言和语境相互作用产生一定的语用意义 ,语言认知意义之外的语用意义主要是通过语境实现的 ,语境中蕴含了语用的多种因素 ,一方面制约着语言的语用条件 ,另一... 语境是语言形式与语用环境中非语言特征的联系 ,可分为语言语境和情景语境 ,语言和语境相互作用产生一定的语用意义 ,语言认知意义之外的语用意义主要是通过语境实现的 ,语境中蕴含了语用的多种因素 ,一方面制约着语言的语用条件 ,另一方面又提供了语言语用意义生成条件。对各种环境中信息的处理和理解 ,很大程度上是对语境的分析和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意义 多层面语境理解 语言
下载PDF
“生活世界”中的心理学 被引量:6
12
作者 伍麟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4-98,共5页
实现真正的“人”的心理学需要在心理学研究中树立“生活世界”的理念 ,从自然科学的主导态度转向生活世界的视域。生活世界是人们对现实的直接在场 ,是实现人的现实意义及价值的最根本的世界。生活世界的心理学价值在于强调忠实于心理... 实现真正的“人”的心理学需要在心理学研究中树立“生活世界”的理念 ,从自然科学的主导态度转向生活世界的视域。生活世界是人们对现实的直接在场 ,是实现人的现实意义及价值的最根本的世界。生活世界的心理学价值在于强调忠实于心理现象的重要性 ,将研究对象定位为真正是对人的研究 ,把人真正当作“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世界 心理学 意义理解
下载PDF
试论《白鲸》的象征意义 被引量:7
13
作者 卢洁琼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60-62,共3页
赫尔曼.麦尔维尔的《白鲸》是世界文学长廊中的一颗璀璨明星,无数文学家,评论家写文章解读该作品,他们的切入点各不相同,而象征手法是其中重要一项,对于作品的理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作品中的人物亚哈,白鲸莫比.迪克,及亚... 赫尔曼.麦尔维尔的《白鲸》是世界文学长廊中的一颗璀璨明星,无数文学家,评论家写文章解读该作品,他们的切入点各不相同,而象征手法是其中重要一项,对于作品的理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作品中的人物亚哈,白鲸莫比.迪克,及亚哈与莫比.迪克之间的矛盾,和航船裴廓德号及海洋的象征意义,从而更加深刻的理解这一名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鲸 象征意义 分析 理解 矛盾
下载PDF
分析哲学与诠释学的共同话题 被引量:6
14
作者 江怡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1-29,共9页
20世纪下半叶西方哲学中出现的各流派之间的分化和融合,最为明显地表现在英美分析哲学和欧洲大陆诠释学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中。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表现在,分析哲学与现象学的关系直接导致了分析哲学与诠释学被看作拥有相同的论域。... 20世纪下半叶西方哲学中出现的各流派之间的分化和融合,最为明显地表现在英美分析哲学和欧洲大陆诠释学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中。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表现在,分析哲学与现象学的关系直接导致了分析哲学与诠释学被看作拥有相同的论域。共同讨论的话题比较集中的是:意义与理解、符号与语言、思想与世界。它们共同构成了分析哲学与诠释学之间的交叉点,同时也被看作是当代西方哲学中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哲学 诠释学 意义与理解 符号与语言 思想与世界
下载PDF
马克斯·韦伯法律社会学中的“正当性”问题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强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4-160,共7页
"正当性"问题是联系着韦伯的方法论及其支配社会学乃至法律社会学之间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一方面,经由正当性的信念问题,韦伯将其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阐释性理解运用于对秩序、支配以及法律的认识之中。另一方面,根据正当性的... "正当性"问题是联系着韦伯的方法论及其支配社会学乃至法律社会学之间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一方面,经由正当性的信念问题,韦伯将其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阐释性理解运用于对秩序、支配以及法律的认识之中。另一方面,根据正当性的不同基础,韦伯划分了秩序的类型、支配的类型以及一定意义上的法律的类型。然而,韦伯站在外部观察者立场上所进行的阐释性理解,因其无法深入到研究对象本身的生活形式中去探究社会行动者的主观意义,导致其最终无法达致探究"正当性"问题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当性 主观意义 阐释性理解
原文传递
《韩诗外传》无关诗义辨正 被引量:2
16
作者 罗立军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4-79,共6页
《四库全书总目》由古文经学立场,判定《韩诗外传》无关诗义。《韩诗外传》断章取义的解诗模式是先秦儒家孔、孟、荀通经致用、弘扬诗教的正脉。《韩诗外传》的编撰目的、编排体例、解释立场都是围绕儒家诗教的宗旨而展开,《四库全书总... 《四库全书总目》由古文经学立场,判定《韩诗外传》无关诗义。《韩诗外传》断章取义的解诗模式是先秦儒家孔、孟、荀通经致用、弘扬诗教的正脉。《韩诗外传》的编撰目的、编排体例、解释立场都是围绕儒家诗教的宗旨而展开,《四库全书总目》对《韩诗外传》无关诗义的误判应该从今古文斗争与政治发展的历史脉络去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诗外传》 《四库全书总目》 诗义 诗教 断章取义
下载PDF
数字时代用户如何体验新闻?--一项视觉框架处理研究
17
作者 田浩 《新闻大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4,117,共15页
内容与形式为用户理解新闻的意义设置了不同规则,成为研究者探析新闻接受环节的两条核心路径。本研究以视觉框架处理为主要分析框架,借助半结构式访谈方法考察用户理解代表性新闻视觉元素的主要过程,从选择性注意、启发式处理、框架比... 内容与形式为用户理解新闻的意义设置了不同规则,成为研究者探析新闻接受环节的两条核心路径。本研究以视觉框架处理为主要分析框架,借助半结构式访谈方法考察用户理解代表性新闻视觉元素的主要过程,从选择性注意、启发式处理、框架比较与意义消歧等四个方面对经验材料进行归纳,对移动智能环境下用户理解视觉元素的核心进路及其特征加以理论化。本研究认为,新闻体验模式不仅对新闻学研究提出了审美思维与设计要求,也进一步凸显了数字新闻业围绕用户体验需求开展生产与传播的实践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体验 框架处理分析 新闻用户 意义理解
原文传递
因果说明和意义理解: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诠释学意涵 被引量:1
18
作者 牛文君 《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5-53,共9页
对说明和理解关系问题的反思,首先出现于狄尔泰的诠释学思想中,韦伯将之引入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思考,并在吸收诠释学的因素的基础上,开创了“理解的社会学”。这种新型的社会学要求,对人类行动的研究,要将因果说明和意义理解统一起来,对... 对说明和理解关系问题的反思,首先出现于狄尔泰的诠释学思想中,韦伯将之引入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思考,并在吸收诠释学的因素的基础上,开创了“理解的社会学”。这种新型的社会学要求,对人类行动的研究,要将因果说明和意义理解统一起来,对于行动的解释要达到“合意向”与“合因果”的统一。韦伯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不仅意在克服实证主义传统的局限,也意在打破肇始于狄尔泰的说明方法与理解方法的长期对峙,他提出了实现因果说明和意义理解之统一的可能方案,对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果说明 意义理解 因果释义 合意向 合因果
下载PDF
文化图式与话语意义的理解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钰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18-121,共4页
文化图式作为人们头脑中关于“文化”的“知识结构块”,在话语意义的理解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介绍图式、文化图式与话语意义的基础上,从语义和语境方面分析文化图式与话语意义理解的关系,提出要依据文化图式差异有针对性地消除话... 文化图式作为人们头脑中关于“文化”的“知识结构块”,在话语意义的理解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介绍图式、文化图式与话语意义的基础上,从语义和语境方面分析文化图式与话语意义理解的关系,提出要依据文化图式差异有针对性地消除话语意义理解的障碍。只有话语双方共享同样的文化图式,话语意义理解程度才会达到最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图式 话语意义 理解
下载PDF
什么是文本的“意义”?——对一种文本意义观的批评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金福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12-17,共6页
在现代解释学理论中,存在着这样一种文本“意义”观:文本的意义是一种精神存在,它存在于读者的头脑中;文本的意义不是作品的原意而是读者的理解;作品的原意是不能把握的;文本的意义不是由作者而是由读者赋予的,因而是历史地变动的。这... 在现代解释学理论中,存在着这样一种文本“意义”观:文本的意义是一种精神存在,它存在于读者的头脑中;文本的意义不是作品的原意而是读者的理解;作品的原意是不能把握的;文本的意义不是由作者而是由读者赋予的,因而是历史地变动的。这种文本“意义”观是和人们的理解实践相矛盾的,在理论逻辑上也存在诸多的矛盾。文本的意义不是任何存在物,它是作品能够传达的作者的思想、情感,文本一经产生,意义不变,文本的意义能为读者正确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释学 文本的意义 理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