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不同扩弓方法结合上颌前方牵引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刘伟涛 周彦恒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09年第1期45-49,共5页
目的探索反复快速扩弓回缩结合上颌前方牵引的可行性和方法,对比上颌单次快速扩弓和反复快速扩弓回缩结合前方牵引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例上颌后缩患者,每组10例。A组:上颌单次快速扩弓加前方牵引,B组:上颌反复快速扩弓回缩加前... 目的探索反复快速扩弓回缩结合上颌前方牵引的可行性和方法,对比上颌单次快速扩弓和反复快速扩弓回缩结合前方牵引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例上颌后缩患者,每组10例。A组:上颌单次快速扩弓加前方牵引,B组:上颌反复快速扩弓回缩加前方牵引。对治疗前及前方牵引6个月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两组病例扩弓并前方牵引6个月后上颌显著前移和逆时针旋转,下颌向后下方旋转,上切牙唇倾、下切牙舌倾。两组间对比:反复扩弓回缩组前方牵引后上颌前移量(A点3.56mm)显著大于单次扩弓组(A点2.12mm)。结论使用上颌反复扩弓回缩结合前方牵引的方法治疗上颌后缩患者是可行的,其对前移上颌的效果优于单次扩弓结合前方牵引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扩弓 前方牵引 上颌后缩
原文传递
两种扩弓方式对骨性Ⅲ类错前方牵引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熊再道 柯杰 +3 位作者 赵桂芝 林清华 杨鑫铭 肖依寒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17年第3期169-173,共5页
目的通过头影测量观察比较上颌单纯快速扩弓与反复快速扩缩两种不同扩弓方式对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前方牵引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例上颌发育不足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按扩弓方式分为两组,于治疗前后分别拍摄头颅侧位片并进行相应的测量... 目的通过头影测量观察比较上颌单纯快速扩弓与反复快速扩缩两种不同扩弓方式对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前方牵引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例上颌发育不足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按扩弓方式分为两组,于治疗前后分别拍摄头颅侧位片并进行相应的测量,采用SPSS 19.0软件对对各组治疗前后所测得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对两组各测量项目的前后变化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均发生了明显的上颌骨前移,下颌骨后移,其中单纯扩弓组患者SNA增加(3.18±1.92)°,SNB减小了(2.73±0.82)°,ANB增加了(3.94±0.85)°,A-VL增加了(3.53±2.29)mm,B-VL减小了(3.31±2.71)mm;反复扩缩组SNA增加(4.85±1.38)°,SNB减小了(2.49±0.65)°,ANB增加了(4.94±1.07)°,A-VL增加了(6.39±3.15)mm,B-VL减小了(3.93±1.95)mm。上前牙发生了唇倾的同时伴有下颌平面角的增大,两组U1-SN分别增加了(3.97±2.46)°、(4.07±1.68)°,MP-SN分别增加了(3.81±2.21)°、(3.51±1.34)°。其中反复扩缩组SNA(t=2.233,P=0.038)、ANB(t=2.314,P=0.033)、Wit值(t=3.474,P=0003)增加量明显高于单纯快速扩弓组,其余指标变化量组间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需要前方牵引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上颌反复扩缩比单纯快速扩弓能够更有效的前移上颌骨,纠正上下颌骨异常位置关系。但是反复扩缩并不能减少下颌骨的后下旋转及减轻上下颌牙性代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正畸牵引 腭扩张术 上颌后缩 上颌前牵引
原文传递
不同前方牵引力对颅上颌复合体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邹敏 林伟就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1年第1期88-92,共5页
目的:建立并使用上颌发育不足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不同前方牵引力值对颅上颌复合体的影响,以期为上颌前方牵引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1例9岁上颌发育不足的女性志愿者,采用螺旋CT扫描、数据传输与转录、Mimics10.0软件建立... 目的:建立并使用上颌发育不足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不同前方牵引力值对颅上颌复合体的影响,以期为上颌前方牵引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1例9岁上颌发育不足的女性志愿者,采用螺旋CT扫描、数据传输与转录、Mimics10.0软件建立颅上颌复合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ANSYS10.0软件,在上尖牙近中牙槽骨处加载与水平面呈向下30°的3~8N前方牵引力,分析颅上颌复合体的位移变化和内部应力分布。结果:不同力值下,N、A、ANS点在Y、Z向位移趋势一致,上颌骨向前上方移动;上牙弓后牙区近中向位移;随牵引力的增大,位移量及颅上颌复合体范式应力和最大主应力也增大。当牵引力大于5N/侧时,各向位移及应力更显著。结论:上颌骨的前方牵引可产生颅上颌复合体的前上方向位移以及上牙弓缩窄。慎用>5N的牵引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上颌复合体 上颌发育不足 三维有限元 上颌前牵引
下载PDF
Advancement of maxillary anterior segment by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for severe maxillary retrusion in cleft lip and palate 被引量:4
4
作者 Gao Feng Yang Minlie +9 位作者 Zhao Zhenmin Sun Xiaomei Yin Ningbei Wang Yongqian Song Tao Li Haidong Wu Di Yin Jiapeng Cao Yimei Tong Haizhou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3期500-505,共6页
Background Maxillary anterior segmental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MASDO) is a recently used method for correction of severe maxillary retrusion in cleft lip and palate (CLP) patients.In this article,we evaluated t... Background Maxillary anterior segmental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MASDO) is a recently used method for correction of severe maxillary retrusion in cleft lip and palate (CLP) patients.In this article,we evaluated the feasibility of MASDO using rigid external distraction (RED) and rapid orthodontic tooth movement to correct severe maxillary retrusion in CLP patients.Methods Fourteen male and five female complete CLP patients between the ages of 18 and 22 years (mean age 19.7 years) at the time of distraction,with severe maxillary retrusion,were treated with the rigid external distraction (RED) device after maxillary anterior osteotomy.Rapid orthodontic tooth movement was started one week after the MASDO.Standard profile photographic,cephalometric films were obtained preoperatively and after therapy.Sella-nasion-point A (SNA) and Sella-nasion-point B (SNB) angles were measured to reflect changes in maxillary and mandibular position,and the distance between anterior nasal spine and posterior nasal spine (ANS-PNS) was measured to represent the maxillary dental arch length.Results The SNA angle increased from an average of 74.6° (range 73.0°-78.0°),preoperatively,to 83.4° (range 78.6°-88.0°) after the RED was removed (P <0.01).All cases of severe maxillary retrusion were improved.Nine patients' profiles became harmonious after therapy.One patient had a bimaxillary protrusion deformity and needed further surgery.The regenerate alveolar crest and edentulous space on both segments was almost completely eliminated after rapid orthodontic tooth movement.Conclusion MASDO with the RED system and rapid orthodontic tooth movement is a successful way of correcting severe maxillary retrusion in CLP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xillary anterior segmental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rapid orthodontic tooth movement maxillary retrusion cleft lip and palate
原文传递
应用种植体支抗辅助上颌前方牵引颅颌面骨缝应力特征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罗晨 冯雪 +1 位作者 汪金龙 曾照斌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52-255,265,共5页
目的:建立种植体支抗辅助上颌前方牵引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在不同大小前方牵引力值作用下,颅面复合体骨缝的应力特征。方法:应用逆向工程方法建立种植体支抗进行上颌前方牵引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于上颌颧牙槽嵴处加载与牙合平面呈向下30... 目的:建立种植体支抗辅助上颌前方牵引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在不同大小前方牵引力值作用下,颅面复合体骨缝的应力特征。方法:应用逆向工程方法建立种植体支抗进行上颌前方牵引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于上颌颧牙槽嵴处加载与牙合平面呈向下30°,300 g、500 g、800 g前方牵引力,分析各骨缝的应力特征。结果:不同大小前方牵引力在颅颌面各骨缝产生的应力大小不同,其应力由大到小依次为:翼腭缝>颧颞缝>鼻额-额颌缝>腭横缝>颧颌缝>颧额缝;随着力值增大,各骨缝应力均有所增加,应力变化趋势与应力分布情况相似;相同力值下,同一骨缝内应力分布也不均匀。结论:建立的颅上颌骨缝有限元模型生物相似性好,前牵力值在骨缝产生的应力能使上颌骨逆时针旋转并促进上颌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方牵引 三维有限元 种植体支抗 上颌发育不足
下载PDF
双阻板磁力矫治器对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早期治疗效果 被引量:6
6
作者 薛慧 王小明 +1 位作者 郑军 王丽艳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8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颌间Ⅲ类双阻板磁力矫治器(Class Ⅲ twin-block magnetic orthopedic ap-pliance, TMOA- Ⅲ)早期矫形治疗替牙期及恒牙初期骨性Ⅲ类错骀患者的矫治效果。方法76例患者,男42例,女34例,平均年龄9.1岁,均为上颌后缩造成骨... 目的探讨颌间Ⅲ类双阻板磁力矫治器(Class Ⅲ twin-block magnetic orthopedic ap-pliance, TMOA- Ⅲ)早期矫形治疗替牙期及恒牙初期骨性Ⅲ类错骀患者的矫治效果。方法76例患者,男42例,女34例,平均年龄9.1岁,均为上颌后缩造成骨性Ⅲ类错殆畸形,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男21例,女17例。观察组佩戴TMOA-Ⅲ5-8个月,平均7.5个月;对照组不佩戴任何矫治器。治疗前后对每例患者行x线头影测量,获取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上颌前移明显,长度显著增加(SNA、A-NPg,P〈0.05;PNS-A,P〈0.005),侧貌改善(UL—EL、NsPgs—HL、面凸度,P〈0.005;LL—EL,P〈0.05)。结论对替牙期及恒牙初期上颌后缩为主的骨性Ⅲ类错殆患者,TMOA-Ⅲ可有效促进上颌骨矢状向发育及前移,以改善骨Ⅲ类关系及软组织凹面型,是传统面架前牵引之外可选择的另一种矫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力矫治器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 上颌后缩 头影测量 面凸度
原文传递
上颌前牵引中两种口内固位装置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谢永建 麦理想 卢新华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5期48-52,共5页
目的探讨快速扩弓与包绕牙合垫式口内固位装置结合上颌前牵引矫治的效果差异,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选择23例骨性Ⅲ类上颌后缩患者,分为快速扩弓结合上颌前牵引组(13例)和包绕牙合垫结合上颌前牵引(10例)。对两组患者治疗... 目的探讨快速扩弓与包绕牙合垫式口内固位装置结合上颌前牵引矫治的效果差异,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选择23例骨性Ⅲ类上颌后缩患者,分为快速扩弓结合上颌前牵引组(13例)和包绕牙合垫结合上颌前牵引(10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前牵引后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并进行配对t检验;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前牵引后的差值变化进行组间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两组患者矫治后均出现SNA增大、ANB减小、下颌骨长度增加、Y-axis、MP/FH、MP/SN、PP/MP、U1-SN增大、前下面高、前面高、后面高增加。这些指标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快速扩弓组患者前颅底长、上颌骨长度(Ptm-A)明显增加,下切牙明显舌倾。包绕牙合垫组患者后颅底长明显增加,面角明显减小,前面高明显增加。两组间对比:S-Ba、NPg-FH变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测量值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快速扩弓与包绕牙合垫加上颌前牵引矫治骨性Ⅲ类上颌后缩患者在临床上是确实可行的,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扩弓 前方牵引 上颌后缩
原文传递
两类改良型微钛板种植体辅助上颌前方牵引时上颌骨位移趋势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李雷 李宁宁 +4 位作者 颜冬 吴聿淼 白璐 于淼 朱宪春 《口腔医学》 CAS 2018年第12期1096-1101,共6页
目的为微钛板种植体辅助上颌前方牵引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建立两类(L/Y)改良型微钛板种植体辅助上颌前方牵引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牵引力大小为4.9 N/侧,牵引方向与上颌牙合平面呈0°~50°斜向前下,分析各工况下上颌骨... 目的为微钛板种植体辅助上颌前方牵引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建立两类(L/Y)改良型微钛板种植体辅助上颌前方牵引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牵引力大小为4.9 N/侧,牵引方向与上颌牙合平面呈0°~50°斜向前下,分析各工况下上颌骨的位移趋势和变化规律。结果 L、Y型微钛板种植体辅助上颌前方牵引对上颌骨位移趋势的影响基本一致;上颌前方牵引时,上颌牙列有缩窄的趋势;牵引方向斜向前下与牙合平面呈在0°~20°时,上颌骨发生逆时针旋转,30°~50°时,上颌骨发生顺时针旋转。结论 (1)微钛板种植体的形态对前方牵引时上颌骨位移趋势影响较小;(2)上颌前方牵引时,上牙列有缩窄趋势;(3)上颌骨位移趋势会随着牵引方向的改变而不同,牵引方向斜向前下与牙合平面呈0°~20°时,对治疗反覆牙合患者有积极意义,30°~50°时,对治疗反牙合伴开牙合趋势的患者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前方牵引 三维有限元 微钛板种植体 上颌发育不足
下载PDF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及非唇腭裂上颌后缩的上颌骨特征 被引量:3
9
作者 郑益略 姜婵媛 +2 位作者 宋涛 秦邦国 尹宁北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6年第6期321-324,共4页
目的分析单侧完全性唇腭裂和非唇腭裂上颌后缩的上颌骨形态、位置、特征及上颌骨发育的差异。方法选取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手术后成年上颌后缩的唇腭裂组32例,上颌后缩的非唇腭裂组24例,对照组32例。拍摄CT片,用Mimics16.01软件分别测... 目的分析单侧完全性唇腭裂和非唇腭裂上颌后缩的上颌骨形态、位置、特征及上颌骨发育的差异。方法选取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手术后成年上颌后缩的唇腭裂组32例,上颌后缩的非唇腭裂组24例,对照组32例。拍摄CT片,用Mimics16.01软件分别测量牙齿标记点到矢状面、冠状面及水平面的距离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唇腭裂组上颌骨骨量VM以及上颌骨总体积Vτ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而上颌窦体积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上颌骨牙弓前段、后段以及全段长度在矢状向上投影(A1-P1M⊥CP、P3M-P6M⊥CP和A1-P5M⊥CP)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唇腭裂组与非唇腭裂组比较,上颌牙弓最突点A1到冠状面的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唇腭裂组P3M点、P6m点到冠状面的距离大于非唇腭裂组(均P〈0.05);唇腭裂组的上颌骨在牙弓水平的前段及全段长度在矢状向上投影(A1-P3M⊥CP和A1-P6m⊥CP)均明显小于非唇腭裂组(P〈0.05)。结论唇腭裂患者上颌骨矢状向的发育不足和位置后移均会导致上颌突度不足;而非唇腭裂上颌后缩患者上颌骨的位置较唇腭裂上颌后缩患者明显后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唇裂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 上颌后缩
原文传递
前方牵引加推磨牙远移治疗反伴牙列拥挤 被引量:1
10
作者 梅玉新 钱敏 王俊莱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9年第4期383-385,共3页
目的:探讨前方牵引加推磨牙远移治疗反伴牙列拥挤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前方牵引加推磨牙远移矫治器装置,对60例生长发育期以上颌后缩为主要表现的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进行矫治,分别于戴矫治器前(T1)、拆除矫治器后(T2)及... 目的:探讨前方牵引加推磨牙远移治疗反伴牙列拥挤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前方牵引加推磨牙远移矫治器装置,对60例生长发育期以上颌后缩为主要表现的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进行矫治,分别于戴矫治器前(T1)、拆除矫治器后(T2)及矫治器拆除后1a(T3)取模型以及拍摄头颅侧面定位片测量分析,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60例患者治疗前上牙弓长度严重不足,牙列拥挤,而治疗后牙弓长度明显加长,拥挤解除,治疗前后牙弓长度差异显著(P<0.01),面型改善明显。治疗完成时和矫治器拆除后1a,牙弓长度无显著差异,未出现磨牙区牙列拥挤。结论:前方牵引加推磨牙远移可明显增加牙弓长度,解除牙列拥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方牵引 推磨牙远移 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 上颌后缩
下载PDF
唇裂修复对单侧完全唇腭裂患者上颌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苏才琼 肖文辉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4期104-106,共3页
目的:观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的唇裂修复对上颌形态的影响,并探讨发生机理。方法:通过 X 线头影测量10 例成人单侧唇腭裂患者,其童年时期单纯唇裂修复而未行腭裂修复( 组1) 、15 例成人单侧唇腭裂患者接受过唇腭裂修复术( ... 目的:观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的唇裂修复对上颌形态的影响,并探讨发生机理。方法:通过 X 线头影测量10 例成人单侧唇腭裂患者,其童年时期单纯唇裂修复而未行腭裂修复( 组1) 、15 例成人单侧唇腭裂患者接受过唇腭裂修复术( 组2) 、10 例具有正常颌关系且无唇腭裂异常的成人( 组3) 的头颅侧貌。结果:评价表明,组1 、组2 与组3 对照,上颌有显著性后缩;比较组1 、组2 无显著性差异,上颌后缩未因腭裂修复出现量的增加。结论:唇裂修复术后会出现上颌后缩的生长发育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腭裂 修复术 单侧完全唇腭裂 上颌形态
下载PDF
唇腭裂患者上颌骨发育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姜婵媛 尹宁北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5年第5期339-342,共4页
唇腭裂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上颌后缩,自身发育不足、功能性及医源性的因素均能引起上颌骨发育受限。我们对唇腭裂患者的颅底形态、上颌骨形态、上颌骨与颅底的关系,以及引起上颌后缩的原因进行综述。
关键词 唇腭裂 上颌骨发育 上颌后缩
下载PDF
上颌前方牵引方向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7
13
作者 林伟就 邹敏 +1 位作者 刘小兰 郑玉莹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0年第5期475-479,共5页
目的:建立并使用上颌发育不足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不同前方牵引方向对颅上颌复合体的影响,以期为上颌前方牵引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1名9岁上颌骨发育不足女性志愿者,采用螺旋CT扫描、数据传输与转录、Mimics10.0软件建立... 目的:建立并使用上颌发育不足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不同前方牵引方向对颅上颌复合体的影响,以期为上颌前方牵引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1名9岁上颌骨发育不足女性志愿者,采用螺旋CT扫描、数据传输与转录、Mimics10.0软件建立颅上颌复合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ANSYS10.0软件,在上颌尖牙处施加与水平面呈-20°~50°的前方牵引力,大小为5N,分析颅上颌复合体的位移变化和内部应力分布。结果:垂直方向上,当牵引角度为-20°~30°时,颅上颌复合体呈逆时针旋转,且随着角度的增加而减小;30°~40°时,垂直向位移为零;≥40°时,颅上颌复合体顺时针旋转,且随角度的增加而增加。水平方向上,牵引角度在-20°~50°时,颅上颌复合体前移,且随着角度增加而减小;0°位移最大。近中方向上:颅上颌复合体及上颌牙弓有向近中位移的趋势,且随牵引角度增大而减小。随着角度的增大,最大主应力呈现递增趋势,范式应力先减后增;当牵引角度大于10°时,最大主应力和范式应力均递增,且递增速度较快。结论:当上颌前方牵引角度与水平面呈30°~40°时,颅上颌复合体平动;大于此范围,可能出现深覆,反之有开的风险。牵引角度越大,颅上颌复合体前移量越小,应力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上颌复合体 上颌发育不足 三维有限元 上颌前牵引
下载PDF
种植体支抗辅助上颌前方牵引治疗 被引量:5
14
作者 白玉兴 张栋梁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09年第10期581-584,共4页
随着种植体支抗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种植体支抗辅助上颌前方牵引以矫治因上颌发育不足而导致的骨性前牙反受到了广大正畸医生的关注。借助种植体支抗形式进行上颌前方牵引,可将矫形牵引力直接作用于上颌骨,在矫治骨性上颌发育不足... 随着种植体支抗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种植体支抗辅助上颌前方牵引以矫治因上颌发育不足而导致的骨性前牙反受到了广大正畸医生的关注。借助种植体支抗形式进行上颌前方牵引,可将矫形牵引力直接作用于上颌骨,在矫治骨性上颌发育不足的同时,极大地避免了传统前方牵引方法所造成的难以克服的不利的牙性变化。本文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要介绍和回顾:种植体支抗辅助前方牵引的实验研究;临床常用种植体支抗前方牵引的方法和种类;传统牙性支抗的前方牵引与种植体支抗辅助前方牵引的疗效比较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支抗 前方牵引 上颌发育不足
原文传递
青少年唇腭裂上颌后缩畸形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斌卿 宋涛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17-122,共6页
唇腭裂是常见的先天发育缺陷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口腔颌面部软硬组织先天畸形,在青春发育早期表现为特有的面中部上颌后缩畸形。由于唇腭裂患儿成年后才可进行正颌外科手术,这将对患儿生活、心理造成长期影响,因此低龄化的上颌后缩畸形治... 唇腭裂是常见的先天发育缺陷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口腔颌面部软硬组织先天畸形,在青春发育早期表现为特有的面中部上颌后缩畸形。由于唇腭裂患儿成年后才可进行正颌外科手术,这将对患儿生活、心理造成长期影响,因此低龄化的上颌后缩畸形治疗是近年来学者们研究热点之一。文章就青少年唇腭裂上颌后缩畸形治疗方法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腭裂 青少年 上颌后缩畸形 正畸治疗 正颌治疗
原文传递
颧下嵴区骨钉支抗在上颌发育不足骨性Ⅲ类错中的应用
16
作者 何爱娥 刘进 +4 位作者 冮卫东 熊贵忠 韩晶 吴佩 王行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7期645-649,共5页
目的:观察双侧上颌颧下嵴区骨钉支抗配合前方牵引治疗上颌发育不足骨性Ⅲ类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替牙晚期或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患者共17例,男8例,女9例,平均12.1岁。均为上颌发育不足,可伴有下颌轻度前突,在双侧上颌颧下嵴区植... 目的:观察双侧上颌颧下嵴区骨钉支抗配合前方牵引治疗上颌发育不足骨性Ⅲ类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替牙晚期或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患者共17例,男8例,女9例,平均12.1岁。均为上颌发育不足,可伴有下颌轻度前突,在双侧上颌颧下嵴区植入骨钉作为支抗配合前方牵引,与平面成向前下30°夹角,力值维持在350g左右,每日戴用时间10~12h。对比牵引前后头颅侧位X线片,进行13项骨骼测量项目分析,对测量结果配对t检验;并观察治疗后患者侧貌的改善程度。结果:SNA角平均增大4.1°,A点平均前移3.41mm,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7例患者治疗结束后软组织侧貌改善明显。结论:双侧上颌颧下嵴区植入骨钉作为支抗配合前方牵引,能有效改善上颌发育不足骨性Ⅲ类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钉 颧下嵴 支抗 前方牵引 骨性Ⅲ类错[牙合]
下载PDF
骨性二类错患者上、下颌骨矢状结构病因机制分析 被引量:31
17
作者 赵迪 曹军 +1 位作者 李小燕 于燕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1期95-97,共3页
目的:研究我国骨性二类错患者的病因机制是以上颌前突为主,还是下颌后缩为主,根据其病因机制找出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在头颅定位侧位X线片上,以ANB角大于5°作为判定标准,随机选取56例骨性二类错患者为研究样本,以SNA、SNB为... 目的:研究我国骨性二类错患者的病因机制是以上颌前突为主,还是下颌后缩为主,根据其病因机制找出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在头颅定位侧位X线片上,以ANB角大于5°作为判定标准,随机选取56例骨性二类错患者为研究样本,以SNA、SNB为分析指标,分析上、下颌在矢状方向上的突、凹程度代表的结构特征,以分析骨性二类错形成的病因机制。结果:所研究的骨性二类错患者中92.9%的患者不存在上颌前突病因机制,67.9%的患者存在下颌后缩病因机制,而且这种上、下颌骨病因机制方面的差异性是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的。结论:我国骨性二类错患者是以下颌后缩为主要机制的,提示要注重对于这种骨性二类错患者的早期下颌前移矫治,而在对于生长发育高峰期已过的患者,要注意使用能代偿这种下颌后缩骨性机制的矫治设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二类错[牙合] 上颌前突 下颌后缩 病因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