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UMAN MITOCHONDRIAL tRNA MUTATIONS IN MATERNALLY INHERITED DEAFNESS 被引量:2
1
作者 ZHENG Jing GONG Sha-sha +2 位作者 TANG Xiao-wen ZHU Yi GUAN Min-xin 《Journal of Otology》 2013年第1期44-50,共7页
Mutations in mitochondrial tRNA genes have been shown to be associated with maternally inherited syn-dromic and non-syndromic deafness. Among those, mutations such as tRNALeu(UUR) 3243A>G associated with syndromic ... Mutations in mitochondrial tRNA genes have been shown to be associated with maternally inherited syn-dromic and non-syndromic deafness. Among those, mutations such as tRNALeu(UUR) 3243A>G associated with syndromic deafness are often present in heteroplasmy, and the non-syndromic deafness-associated tRNA mu-tations including tRNASer(UCN) 7445A>G are often in homoplasmy or in high levels of heteroplasmy. These tRNA mutations are the primary factors underlying the development of hearing loss. However, other tRNA mutations such as tRNAThr 15927G>A and tRNASer(UCN) 7444G>A are insufficient to produce a deafness phe-notype, but always act in synergy with the primary mitochondrial DNA mutations, and can modulate their phenotypic manifestation. These tRNA mutations may alter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corresponding mitochondrial tRNAs and cause failures in tRNAs metabolism. Thereby, the impairment of mitochondrial protein synthesis and subsequent defects in respiration caused by these tRNA mutations, results in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s and eventually leads to the development of hearing loss. Here, we summarized the deaf-ness-associated mitochondrial tRNA mutations and discussed the pathophysiology of these mitochondrial tRNA mutations, and we hope these data will provide a foundation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management, and treatment of maternally inherited deaf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AFNESS mitochondria tRNA primary mutation secondary mutation maternally inherited
下载PDF
母系遗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致聋家系的线粒体DNA突变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沙燕 高国凤 +3 位作者 张阮章 石之驎 戴勇 任景慧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84-185,共2页
目的 确定母系遗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致聋家系的线粒体DNA突变位点 ,并研究其临床表型。方法 应用PCR和DNA序列分析技术 ,对一个有明确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应用史的母系遗传耳聋家系共 18人 (包括聋人和听力正常者 )的线粒体DNA进行研究... 目的 确定母系遗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致聋家系的线粒体DNA突变位点 ,并研究其临床表型。方法 应用PCR和DNA序列分析技术 ,对一个有明确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应用史的母系遗传耳聋家系共 18人 (包括聋人和听力正常者 )的线粒体DNA进行研究。结果 该家系中有 9份样品存在线粒体DNA 12SrRNA15 5 5位点A→G的突变 ,其余样品为 15 5 5G点突变阴性。结论 提示线粒体DNA点突变是导致该家系致聋的主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系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线粒体DNA突变 点突变 母系遗传 听力正常 临床表型 12SrRNA 位点 DNA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线粒体DNA点突变有关的中国大家族母系遗传性高血压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孙俊芳 高进辽 +4 位作者 李宗斌 蓝云峰 杨洁 李泱 刘昱圻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3年第5期358-362,共5页
目的研究具有母系遗传性特点的原发性高血压中国大家系临床与遗传学特点。方法对入选的186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线粒体DNA测序分析,发现线粒体DNA点突变,对其进行家系随访,收集该家系成员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其遗传学特点。结... 目的研究具有母系遗传性特点的原发性高血压中国大家系临床与遗传学特点。方法对入选的186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线粒体DNA测序分析,发现线粒体DNA点突变,对其进行家系随访,收集该家系成员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其遗传学特点。结果该家系中母系成员高血压患病率高达55.6%,非母系成员高血压患病率15.6%(P〈0.01);母系成员高血压发病年龄有提前的趋势[Ⅱ代(62.0±6.2)岁;Ⅲ代(46.3±5.8)岁;Ⅳ代(23.3±2.9)岁]母系成员血糖、总胆固醇、血钠明显高于非母系成员(P〈0.05),而超声结果没有明显差异;遗传学分析发现母亲患病子代发病率明显高于父亲患病者(P〈0.05),男女发病率没有差异(P〉0.05);结论该家系母系成员高血压发病率明显高于非母系成员,该家系符母系遗传特点,高血压发病与线粒体DNA突变有关,提示线粒体DNA突变可能与母系遗传性高血压发病有关,在高血压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系遗传 线粒体DNA 原发性高血压 突变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相关的线粒体tRNA^(Met)基因多态性分析
4
作者 周宝华 董莉娜 梁秀峰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1年第11期1577-1581,共5页
目的原发性高血压(EH)是全球公共健康问题,也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迄今为止EH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有研究表明,线粒体tRNA(mitochondrial tRNA,mt-tRNA)变异是其重要的分子基础,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mt-tRNA^(Met)基因多态位点... 目的原发性高血压(EH)是全球公共健康问题,也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迄今为止EH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有研究表明,线粒体tRNA(mitochondrial tRNA,mt-tRNA)变异是其重要的分子基础,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mt-tRNA^(Met)基因多态位点和EH的关系,为EH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PCR-Sanger测序法对300个EH患者以及200个正常对照个体进行mt-tRNA^(Met)基因突变筛选,测序结果使用DNA Star软件进行比对分析,鉴定突变位点。同时对一个携带mt-tRNA^(Met) A4435G突变的家系进行了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的评估。结果共发现了3个变异位点:tRNA^(Met)/tRNA^(Gln) A4401G、tRNA^(Met) A4435G和T4454C可能和EH有关。此外,对携带线粒体A4435G突变的母系遗传EH家系进行线粒体基因组测序后发现,家系成员并未携带任何有意义的突变位点。结论mt-tRNA^(Met)基因是EH相关的突变热点区域,对EH患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线粒体基因的突变筛查是有必要的,这为EH的预防和分子诊断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线粒体tRNAMet 突变 母系遗传 相关性
原文传递
线粒体基因突变所致糖尿病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12
5
作者 马丽晶 徐勉 《医学综述》 2010年第2期275-277,共3页
对线粒体DNA突变、尤其是转移核糖核酸亮氨酸tRNALeu(UUR)基因nt3243A→G点突变在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nt3243A→G点突变常常是导致母系遗传糖尿病伴耳聋、MELAS(线粒体脑肌病、乳酸酸中毒、癫痫样发作综合征)常见病因。由... 对线粒体DNA突变、尤其是转移核糖核酸亮氨酸tRNALeu(UUR)基因nt3243A→G点突变在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nt3243A→G点突变常常是导致母系遗传糖尿病伴耳聋、MELAS(线粒体脑肌病、乳酸酸中毒、癫痫样发作综合征)常见病因。由于mtDNA突变影响ATP生成及可改变细胞内线粒体代谢产物的水平,从而可能导致与mtDNA突变有关的特殊类型糖尿病的发生,临床上出现一系列的特殊表现。基于其发病机制的特殊性,其诊断及治疗也有一定的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糖尿病 突变 母系遗传糖尿病伴耳聋综合征
下载PDF
线粒体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周一凡 刘春晓 《辽宁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370-372,共3页
线粒体在能量代谢、自由基产生、衰老、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线粒体的基因突变,呼吸链缺陷,线粒体膜的改变等因素均会影响整个细胞的正常功能,从而导致病变。许多研究表明,线粒体功能异常与帕金森氏症,阿尔兹海默病,糖尿病,肿瘤,等疾... 线粒体在能量代谢、自由基产生、衰老、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线粒体的基因突变,呼吸链缺陷,线粒体膜的改变等因素均会影响整个细胞的正常功能,从而导致病变。许多研究表明,线粒体功能异常与帕金森氏症,阿尔兹海默病,糖尿病,肿瘤,等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既是疾病病因之一,亦是疾病发病的早期征兆。本文就有关线粒体功能异常所引起的疾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功能异常 帕金森氏症 阿尔茨海默病 线粒体糖尿病 肿瘤
下载PDF
母系遗传伴耳聋糖尿病患者线粒体DNA3243A〉G突变与临床特点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7
7
作者 周美岑 闵锐 +6 位作者 纪建军 张饰 童安莉 许建萍 李曾一 张化冰 李玉秀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对线粒体家系临床特点及基因突变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以提高临床对线粒体糖尿病的认识和诊治。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2007年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线粒体DNA3243位点A〉G突变导致线粒体糖尿病的6个家系共16例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总结... 目的对线粒体家系临床特点及基因突变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以提高临床对线粒体糖尿病的认识和诊治。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2007年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线粒体DNA3243位点A〉G突变导致线粒体糖尿病的6个家系共16例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总结,通过外周血DNA直接测序(Sanger法)对线粒体DNA3243位点A〉G突变进行鉴定,突变程度用G峰值高度比A峰值高度(G/A)表示。结果早发糖尿病[起病年龄(35.0±14.6)岁]伴耳聋、体型正常或偏瘦、母系遗传倾向者可提示存在线粒体糖尿病。不同发病年龄层问线粒体DNA3243位点A〉G突变G/A峰值比存在显著性差异[≤25岁(61.6±20.17)%;25~45岁(16.59±8.64)%:〉45岁(6.37±0.59)%,P〈0.01],且突变G/A峰值比与发病年龄呈显著负相关(r=-0.785,P=0.001)。结论早发糖尿病患者伴耳聋、体重指数正常或较低、有母系遗传倾向可强烈提示线粒体糖尿病的存在。线粒体DNA3243位点A〉G突变G/A峰值比一定程度上可对存在突变者线粒体糖尿病起病年龄及严重程度进行简单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糖尿病 线粒体DNA 3243突变异质性 临床特点
原文传递
线粒体遗传糖尿病伴耳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怡陶 李永新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9年第6期445-448,共4页
线粒体遗传的糖尿病伴耳聋(maternally inherited diabetes and deafness, MIDD)在糖尿病患者人群中约占1%,多数伴有感音神经性耳聋,其遗传学特点主要是由于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的突变。准确的遗传诊断对临床检查、诊断... 线粒体遗传的糖尿病伴耳聋(maternally inherited diabetes and deafness, MIDD)在糖尿病患者人群中约占1%,多数伴有感音神经性耳聋,其遗传学特点主要是由于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的突变。准确的遗传诊断对临床检查、诊断、管理和遗传咨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MIDD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以及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分析了MIDD的听力损失发生机制以及听力重建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系遗传糖尿病伴耳聋 线粒体疾病 人工耳蜗植入
下载PDF
母系遗传性糖尿病伴耳聋发病机制及诊治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超群 陆斌 +2 位作者 许忆峰 郭庆军 郑骄阳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7年第6期408-410,425,共4页
母系遗传性糖尿病伴耳聋(MIDD)是一种线粒体疾病,在糖尿病患者中约占1%。其中tRNA^Leu(UUR)A3243G突变引起胰岛B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障碍是其致糖尿病的主要原因,但具体机制仍不明确。近年EndoC-βH1细胞系的建立为研究其机制提... 母系遗传性糖尿病伴耳聋(MIDD)是一种线粒体疾病,在糖尿病患者中约占1%。其中tRNA^Leu(UUR)A3243G突变引起胰岛B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障碍是其致糖尿病的主要原因,但具体机制仍不明确。近年EndoC-βH1细胞系的建立为研究其机制提供了途径。尿道上皮细胞与线粒体疾病表型相关性最好,尿液可作为临床诊断和检测线粒体DNA异质性首选的样本,而MIDD的治疗仍以抗氧化剂和预防糖尿病并发症为主。A3243G突变的临床表型和MIDD突变的组织异质性仍是研究的热点,其研究对MIDD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系遗传性糖尿病伴耳聋 线粒体疾病 异质性
原文传递
核修饰基因突变与线粒体基因突变协同致聋
10
作者 周璐霞 姜惠雪 +2 位作者 郑潮钏 唐霄雯 郑斌娇 《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02-309,共8页
很多因素,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核修饰基因等,对mtDNA突变引起的遗传性聋都具有协同作用,影响耳聋的表型表达。现主要综述MTO1、GTPBP3、TRMU、TFB1M及YARS2五种核修饰基因突变协同mtDNA突变致聋的研究进展及可能致病机制。作为一个可... 很多因素,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核修饰基因等,对mtDNA突变引起的遗传性聋都具有协同作用,影响耳聋的表型表达。现主要综述MTO1、GTPBP3、TRMU、TFB1M及YARS2五种核修饰基因突变协同mtDNA突变致聋的研究进展及可能致病机制。作为一个可能协同致聋的核修饰基因,致病性YARS2和肌病、乳酸性酸中毒与铁粒细胞性贫血(MLASA)临床三联征都有关,该突变会减弱线粒体tRNA^(Tyr)的氨基酰化能力。目前,对于该核修饰基因突变协同致聋的机制仍在探索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DNA突变 母系遗传性聋 非综合征型聋 核修饰基因
原文传递
母系遗传糖尿病伴耳聋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基因分析
11
作者 徐倩 章诗琪 +3 位作者 夏莉 章秋 郑萍萍 邓大同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 2021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探讨母系遗传糖尿病伴耳聋综合征(MIDD)家系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方法选择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科2020年4月20日收治的1例MIDD患者,采集其4位家系成员外周血,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对线粒体基因(mtDNA)进行高敏感性测... 目的探讨母系遗传糖尿病伴耳聋综合征(MIDD)家系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方法选择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科2020年4月20日收治的1例MIDD患者,采集其4位家系成员外周血,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对线粒体基因(mtDNA)进行高敏感性测序分析,以明确是否有mtDNA突变。结果参与检测的4位家庭成员中,2例患有MIDD;1例成员有听力下降,但尚未表现为糖尿病;1例成员尚未有听力下降及血糖异常表现。4位家庭成员均有mtDNA 3243 A>G点突变,其中3位有mtDNA 10398 A>G突变与mtDNA 15043 G>A突变。结论本例MIDD患者临床表现较为典型,符合发病早、体型瘦、伴有神经性耳聋及母系遗传的特点;mtDNA 3243 A>G突变为该家系发病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系遗传糖尿病伴耳聋 基因 线粒体 突变
原文传递
动物线粒体基因组研究进展 被引量:42
12
作者 廖顺尧 鲁成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08-512,共5页
对动物线粒体分子生物学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 .从线粒体基因组 (mtDNA)的研究背景出发 ,重点介绍了动物线粒体基因组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以及目前动物mtDNA与核基因组的关系、线粒体基因的遗传。
关键词 线粒体基因组 起源结构 遗传 进化 核基因组
下载PDF
猪线粒体DNA D-loop PCR-RFLP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赵兴波 李宁 吴常信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13-17,共5页
对太湖猪(二花脸)、大约克猪、北京黑猪、五指山猪、香猪、长白猪、杜洛克猪以及太湖猪与7个品种猪的正反交杂交家系线粒体DNAD-loopPCR-RFLP分析,发现猪的线粒体DNAD-loop约为1500bp,长白猪及部分大约克猪与其他猪品种在AccⅠ... 对太湖猪(二花脸)、大约克猪、北京黑猪、五指山猪、香猪、长白猪、杜洛克猪以及太湖猪与7个品种猪的正反交杂交家系线粒体DNAD-loopPCR-RFLP分析,发现猪的线粒体DNAD-loop约为1500bp,长白猪及部分大约克猪与其他猪品种在AccⅠ酶切位点存在多态性;太湖猪、大约克猪的正反交后代的线粒体DNAD-loop在AccⅠ酶切位点存在多态性,其遗传方式遵循母系遗传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DNA D-LOOP PCR-RFLP 线系遗传
下载PDF
苹果主要经济性状遗传动态的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陈照峰 陈延惠 +4 位作者 王杰 张建璐 王国新 马喜成 宋建伟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38-243,共6页
对9个苹果杂交组合和1个国光天然实生苗群体的童期、果实大小及颜色、成熟期和抗病性等经济性状的遗传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认为,苹果遗传组成比较复杂,以上性状均属微效多基因控制,呈连续分布的数量性状遗传。杂种性状明显表... 对9个苹果杂交组合和1个国光天然实生苗群体的童期、果实大小及颜色、成熟期和抗病性等经济性状的遗传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认为,苹果遗传组成比较复杂,以上性状均属微效多基因控制,呈连续分布的数量性状遗传。杂种性状明显表现母性遗传优势,杂种群体结果的早晚,果实大小及颜色均有倾向母本的现象。杂种童期长短与亲本营养期亲中值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69),即亲本结果越早,杂种实生苗的童期亦短,但一般童期均较亲本营养期长。杂种果实平均果重普遍低于亲中值,并向中小果型回归,呈偏态分布。不同组合均有不同程度的超亲类型出现。果色虽有色对无色为显性,有色亲本后代仍有色,但有色后代仍出现无色类型和不同有色连续性状类型,明显表现出经济性状衰退和趋中变异。在成熟期性状遗传中,中×中、中×晚组合的杂种群体多倾向晚熟。在试验中,还发现多父(混合花粉)组合,其杂种后代出现抗病类型多,说明多父本具有多抗互补作用。此研究结果为今后苹果育种的亲本选择和选配,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经济性状 遗传
下载PDF
Bt叶绿体转基因植株的抗虫性及后代表型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中林 陈曦 +1 位作者 钱凯先 沈桂芳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9年第9期947-951,共5页
将Bt CryIA(c) 基因与水稻( Oryza sativa L.) 叶绿体psbA 基因的启动子和终止子构建成表达盒,连同烟草( Nicotianatabacum L.) 叶绿体基因组同源片段rpl2_trnH_psbA... 将Bt CryIA(c) 基因与水稻( Oryza sativa L.) 叶绿体psbA 基因的启动子和终止子构建成表达盒,连同烟草( Nicotianatabacum L.) 叶绿体基因组同源片段rpl2_trnH_psbA和trnK_ORF509A 以及选择标记基因aadA一起构建成烟草叶绿体转化载体pTRS8。基因枪法转化烟草叶片,经壮观霉素筛选获得转化再生植株。有些转基因植株对3龄棉铃虫( Helicoverpa zea) 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并能显著抑制昆虫蜕皮和生长发育。对高抗虫性植株的子一代(T1) 和子二代(T2) 进行的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分析表明,Bt 基因已稳定地遗传给子代叶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基因 叶绿体转化 抗虫作用 母系遗传 aadA基因
下载PDF
Sperm Mitochondria in Reproduction:Good or Bad and Where Do They Go? 被引量:8
16
作者 Shi-Ming Luo Heide Schatten Qing-Yuan Sun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11期549-556,共8页
The mitochondrion is the major energy provider to power sperm motility. In mammals, aside from the nuclear genome, mitochondrial DNA (mtDNA) also contributes to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to impact production of ATP ... The mitochondrion is the major energy provider to power sperm motility. In mammals, aside from the nuclear genome, mitochondrial DNA (mtDNA) also contributes to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to impact production of ATP by coding 13 polypeptides. However, the role of sperm mitochondria in fertilization and its final fate after fertilization are still controversial. The viewpoints that sperm bearing more mtDNA will have a better fertilizing capability and that sperm mtDNA is actively eliminated during early embryogenesis are widely accepted. However, this may be not true for several mammalian species, including mice and humans. Here, we review the sperm mitochondria and their mtDNA in sperm functions, and the mechanisms of maternal mitochondrial inheritance in mamm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tochondrial DNA maternal inheritance Paternal inheritance Autophagy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UBIQUITINATION
原文传递
线粒体功能缺陷和神经系统疾病 被引量:10
17
作者 米慧 林蓓 管敏鑫 《生命科学》 CSCD 2012年第6期549-557,共9页
线粒体呼吸链缺陷一直被认为是诱发线粒体疾病的重要因素,这有助于研究人员阐释其遗传和临床多样性。然而,线粒体的其他功能也具有重要意义,包括蛋白质运输、细胞器动力学和细胞凋亡。调控这些功能的基因缺陷不仅导致神经和精神疾病,而... 线粒体呼吸链缺陷一直被认为是诱发线粒体疾病的重要因素,这有助于研究人员阐释其遗传和临床多样性。然而,线粒体的其他功能也具有重要意义,包括蛋白质运输、细胞器动力学和细胞凋亡。调控这些功能的基因缺陷不仅导致神经和精神疾病,而且还导致年龄相关的神经变性疾病。因此,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讨论呼吸链缺陷引起相关神经系统疾病的一些致病难题后,就线粒体动力学改变引起的相关神经系统疾病病因和常见神经变性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DNA 母系遗传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氧化磷酸化 衰老
原文传递
控制转基因植物中基因逃逸的分子策略 被引量:9
18
作者 钱海丰 陈哲皓 傅杰 《生命科学》 CSCD 2004年第5期288-291,332,共5页
转基因作物释放可能导致潜在的生态风险性,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通过花粉传播,将外源基因(如抗除草剂、抗虫基因)转入野生近缘种或近缘杂草而产生难以控制的“超级杂草”。本文讨论了防止外源基因逃逸的几种分子技术手段,主要包括:⑴母系... 转基因作物释放可能导致潜在的生态风险性,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通过花粉传播,将外源基因(如抗除草剂、抗虫基因)转入野生近缘种或近缘杂草而产生难以控制的“超级杂草”。本文讨论了防止外源基因逃逸的几种分子技术手段,主要包括:⑴母系遗传法(又称细胞质遗传法);⑵雄性不育法;⑶种子不育法;⑷染色体组特异性选择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逃逸 母系遗传法 雄性不育法 种子不育法 染色体组特异性选择
下载PDF
一个新的大豆细胞质黄化突变体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于海莉 孙志强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20-126,共7页
用一个大豆叶片黄化突变体与6个带有不同标记基因的基因型杂交配制了8个杂交组合(包括两组正反交组合)。根据杂交后代的表现对该突变体进行了遗传分析并测定了亲本和F_1植株的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该突变体的叶绿素缺失性状呈母体遗传... 用一个大豆叶片黄化突变体与6个带有不同标记基因的基因型杂交配制了8个杂交组合(包括两组正反交组合)。根据杂交后代的表现对该突变体进行了遗传分析并测定了亲本和F_1植株的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该突变体的叶绿素缺失性状呈母体遗传。当以黄化突变体为母本时,杂交F_1和F_2单株都表现为黄化,当用正常的非黄化基因型作为母本时,所有的F_1和F_2植株都不黄化。在自然光照条件下,突变体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约是正常基因型的47.4、40.4和43.7%。突变体新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很低,随着叶片的发育成熟,叶绿素含量逐渐接近正常基因型。根据大豆遗传委员会的有关规定和惯例,建议将该突变体定名为Cyt—Y_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质突变 黄化 母体遗传 大豆
下载PDF
鸡与鹌鹑属间杂交试验及其mtDNA遗传多态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宗胜 李大全 +2 位作者 孙杰 李岩 余春梅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15,共6页
通过人工授精,进行了鸡与鹌鹑的属间远缘杂交试验,成功地获得了蛋鸡与鹌鹑和乌鸡与鹌鹑的属间杂交种,并证实杂交后代均表现出杂交子一代单性不育———雌性不育,且不育的程度比较大,即在雌性胚胎发育的早期细胞分化活动就得以终止。为... 通过人工授精,进行了鸡与鹌鹑的属间远缘杂交试验,成功地获得了蛋鸡与鹌鹑和乌鸡与鹌鹑的属间杂交种,并证实杂交后代均表现出杂交子一代单性不育———雌性不育,且不育的程度比较大,即在雌性胚胎发育的早期细胞分化活动就得以终止。为了进一步研究远缘杂交中细胞质的遗传效应,从鸡、鹌鹑和它们的杂交种的脏器中提取线粒体DNA,发现杂交种与其母本的mtDNA大小完全一致(16 9kb),而与其父本明显不同。利用9种限制性内切酶对鸡、鹌鹑及其属间杂交种(蛋鸡♂×鹌鹑♀)的mtDNA进行了RFLP分析,结果表明属间杂交种具有与母本相同的限制型单倍型,证明在鸡与鹌鹑的属间杂交中mtDNA遵循母性遗传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鹌鹑 属间杂交种 远缘杂交 母本 蛋鸡 母性遗传 杂交后代 遗传多态 DNA 不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