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类婚还是异质婚?——当前中国婚姻匹配模式的分析 被引量:30
1
作者 马磊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36,共8页
利用上海大学社会学院2012年进行的"社会发展与社会建设调查"全国抽样数据,从年龄、教育水平、收入、社会阶层、户口和政治身份等六个方面,对当前中国社会的婚姻匹配模式进行了研究。同类婚现象仍然是社会的主流,超过半数的... 利用上海大学社会学院2012年进行的"社会发展与社会建设调查"全国抽样数据,从年龄、教育水平、收入、社会阶层、户口和政治身份等六个方面,对当前中国社会的婚姻匹配模式进行了研究。同类婚现象仍然是社会的主流,超过半数的样本是在教育、社会阶层地位或收入相当的群体中找到配偶的,超过9成的样本是在相同的户口群体中找到配偶的,社会流动性并不像现代化理论预测的那么乐观;数据分析也证实了女性向上攀附梯度婚姻的普遍存在,说明当前中国婚姻市场仍是一个由男性主导的、男高女低的社会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匹配 同类婚 异质婚 梯度婚姻
下载PDF
婚姻挤压和婚姻梯度对湖北省初婚市场的影响 被引量:21
2
作者 石人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46-50,共5页
文章根据“五普”数据对湖北省初婚市场进行分析,发现由于婚姻挤压和婚姻梯度的共同作用,总体来说,男性在初婚市场上处于不利的地位。不同文化程度者在初婚市场上的情况差别明显,低文化程度男性和高文化程度女性相对处于劣势。由于20世... 文章根据“五普”数据对湖北省初婚市场进行分析,发现由于婚姻挤压和婚姻梯度的共同作用,总体来说,男性在初婚市场上处于不利的地位。不同文化程度者在初婚市场上的情况差别明显,低文化程度男性和高文化程度女性相对处于劣势。由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湖北省人口出生性别比持续偏高,预计未来15年,婚姻挤压将对湖北省初婚市场产生严重的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挤压 婚姻梯度 初婚市场
下载PDF
代际合力、婚姻市场与婚配梯度——以鄂西茅坪村大龄未婚男性群体为例 被引量:15
3
作者 黄佳鹏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2-90,158,共10页
"代际合力"成为理解目前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婚配机会的一种中观路径。在鄂西农村的实地调研发现,打工潮兴起后,女性资源大量外流,全国婚姻市场逐步取代传统通婚圈,婚配标准由伦理转为市场导向,婚姻资源的商品化色彩浓厚,这与鄂... "代际合力"成为理解目前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婚配机会的一种中观路径。在鄂西农村的实地调研发现,打工潮兴起后,女性资源大量外流,全国婚姻市场逐步取代传统通婚圈,婚配标准由伦理转为市场导向,婚姻资源的商品化色彩浓厚,这与鄂西原子化地区松散型代际关系形成错位,进一步挤压本地男性的婚配机会;同时,自由恋爱取代媒介相亲而成为婚姻缔结的主导模式,追求情感体验式婚姻,对男性自身条件和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换言之,对于地处婚姻市场洼地的中西部农业型地区而言,成功婚配需要家庭的物质积累与男性自身的综合素质,因而"代际合力"成为农村男性婚配机会的核心要素,合力的强弱程度构成了这一群体内部不同的婚配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际合力 婚姻市场 婚姻挤压 大龄未婚 婚配梯度
下载PDF
中国离婚丧偶人口再婚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石人炳 《南方人口》 CSSCI 2005年第3期31-35,共5页
根据对再婚率指标的考察,我国不同可再婚人口群体的再婚可能性存在一定差异性。总体而言,女性再婚可能性大于男性,低文化程度女性再婚可能高于高文化程度女性,高文化程度男性有相对较高的再婚可能。上述差异性可能与初婚市场上的婚姻挤... 根据对再婚率指标的考察,我国不同可再婚人口群体的再婚可能性存在一定差异性。总体而言,女性再婚可能性大于男性,低文化程度女性再婚可能高于高文化程度女性,高文化程度男性有相对较高的再婚可能。上述差异性可能与初婚市场上的婚姻挤压、再婚市场上的婚姻梯度以及高文化程度男性参与初婚市场上婚姻资源的分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婚 婚姻挤压 婚姻梯度
下载PDF
民族间农民婚嫁行为变迁的比较研究——来自湖北432户农户家庭的调查 被引量:6
5
作者 史清华 黎东升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92-100,共9页
研究发现,湖北农户家庭人口年龄分布呈现一种典型的"M"型,这预示着在未来10—20年湖北农村会有一次人口出生的高峰期,但新的生育高峰对未来人口快速增长的冲击程度明显要较上一高峰小得多。随着时代的变迁,受教育程度的提高,... 研究发现,湖北农户家庭人口年龄分布呈现一种典型的"M"型,这预示着在未来10—20年湖北农村会有一次人口出生的高峰期,但新的生育高峰对未来人口快速增长的冲击程度明显要较上一高峰小得多。随着时代的变迁,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农民的婚嫁行为也发生着显著变化,主要表现在:初婚嫁年龄明显反弹,婚姻倾度显著增大,通婚半径也相应加长。尽管这一结论在民族间、村落间有些差异,但总的趋势是一致的。导致农民婚嫁行为变化的根源主要来自农村教育的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 婚嫁行为 婚姻倾度 婚姻圈 湖北
下载PDF
从再婚人口的性别差异看城市女性的再婚困境——以北京为例 被引量:7
6
作者 高颖 张秀兰 《南方人口》 CSSCI 2012年第5期53-60,共8页
随着我国婚姻解体数量的增多,再婚也日益普遍。基于北京市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和婚姻登记数据的计算结果表明,北京近年来失婚女性的再婚率只有男性的40%左右。通过对再婚人口的婚次、年龄、教育程度和户籍等方面的特征及其匹配特点的分析,... 随着我国婚姻解体数量的增多,再婚也日益普遍。基于北京市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和婚姻登记数据的计算结果表明,北京近年来失婚女性的再婚率只有男性的40%左右。通过对再婚人口的婚次、年龄、教育程度和户籍等方面的特征及其匹配特点的分析,可以看到女性在再婚过程中相对男性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而"男高女低"的婚配模式则是造成城市女性再婚困境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婚 性别差异 婚姻梯度 城市女性 北京
下载PDF
大城市人口婚姻迁移的城乡梯度特征——以上海市黄浦区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郭永昌 丁金宏 黄云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5-100,共6页
代际投靠和代内选择是构成大城市婚姻迁移的主要形式。婚姻迁入从市内互迁到省际迁入呈现由大到小的梯度格局。城乡婚迁中农业户占67.9%,省际城乡迁移中农业户占68.2%,户口性质的梯度特征明显。婚迁者存在着从城市到乡村受教育程度由高... 代际投靠和代内选择是构成大城市婚姻迁移的主要形式。婚姻迁入从市内互迁到省际迁入呈现由大到小的梯度格局。城乡婚迁中农业户占67.9%,省际城乡迁移中农业户占68.2%,户口性质的梯度特征明显。婚迁者存在着从城市到乡村受教育程度由高到低的推移递变规律。城市内部及城乡婚迁趋向于就近级别职业的婚配,城乡之间就近职业迁移极其普遍,职业间大跨度的婚迁极其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 婚姻迁移 大城市 梯度特征
原文传递
中国居民家庭夫妻收入差异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韩秀兰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9-84,共6页
居民家庭是组成整个社会的基本单位,居民家庭夫妻之间的收入差异是了解全社会性别收入差异的重要指标,但却少有研究对此关注。本文采用CHNS2000年和2009年数据,对我国居民家庭夫妻间收入差异和全社会性别收入差距进行了动态比较研究,发... 居民家庭是组成整个社会的基本单位,居民家庭夫妻之间的收入差异是了解全社会性别收入差异的重要指标,但却少有研究对此关注。本文采用CHNS2000年和2009年数据,对我国居民家庭夫妻间收入差异和全社会性别收入差距进行了动态比较研究,发现夫妻间收入差距远大于全社会不同性别间收入差距,基于Mincer收入方程和Oaxaca分解实证法揭示了"门当户对"观念和"婚姻梯度"现象双重作用下夫妻间收入差距与全社会性别收入差异不同的形成机理,并得出一系列有意义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分配 收入性别差异 婚姻梯度
下载PDF
高知大龄未婚女性的婚恋问题浅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崔小璐 《西北人口》 CSSCI 2011年第5期58-62,68,共6页
在男女性别比居高不下,男性人口远远高于女性人口的当今中国,却出现了高知大龄未婚女性婚恋难问题,这一奇特的社会现象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和热议。本文认为高知大龄未婚女性婚恋问题主要源于"结构性剩余",在对高知大龄未婚女... 在男女性别比居高不下,男性人口远远高于女性人口的当今中国,却出现了高知大龄未婚女性婚恋难问题,这一奇特的社会现象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和热议。本文认为高知大龄未婚女性婚恋问题主要源于"结构性剩余",在对高知大龄未婚女性婚恋难问题已有的多角度理论研究回顾的基础上,主要从人口与经济的视角对高知大龄未婚女性"结构性剩余"现象的原因进行深入发掘,最后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知大龄未婚女性 婚恋问题 结构性剩余 婚姻挤压 相称婚配理论 择偶梯度理论 生育率经济理论
下载PDF
匹配效应与溢出效应:基于夫妻教育匹配对收入影响的实证发现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锋亮 徐舜平 付新宇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7-52,共6页
目前,关于婚姻的教育匹配情况的实证研究比较少。本文从个体的收入角度出发,实证分析婚姻中的教育匹配情况对个体收入的影响。本文将教育匹配情况分为三类,"向上婚配"、"向下婚配"以及"同质婚配",研究发... 目前,关于婚姻的教育匹配情况的实证研究比较少。本文从个体的收入角度出发,实证分析婚姻中的教育匹配情况对个体收入的影响。本文将教育匹配情况分为三类,"向上婚配"、"向下婚配"以及"同质婚配",研究发现,女性选择"向上婚配"和"同质婚配",男性选择"向上婚配"都有显著的正向收入效应,而男性选择"向下婚配"则有显著的负向收入效应。这些结果很好地印证了教育的溢出效应,与此同时,研究还发现女性选择"向下婚配"的机会成本显著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的教育匹配 向上婚配 向下婚配 同质婚配 溢出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