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4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制造2025与工业4.0对比解析及中国汽车产业应对策略 被引量:26
1
作者 赵福全 刘宗巍 史天泽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85-91,共7页
面向新一轮科技革命,各国相继提出了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对广受关注的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进行了对比分析:两者的最终目标均指向智能制造体系,然而其具体内涵有所不同。根据中国产业现状,着重指出了以产业规模大、带动性强的汽... 面向新一轮科技革命,各国相继提出了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对广受关注的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进行了对比分析:两者的最终目标均指向智能制造体系,然而其具体内涵有所不同。根据中国产业现状,着重指出了以产业规模大、带动性强的汽车产业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载体的重要意义,并对智能制造前景下汽车产业的变化与不变、挑战与机遇进行了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4.0 中国制造2025 智能制造 制造业转型 汽车产业
下载PDF
工业4.0与精益思想关系辨析及中国中小企业应对策略 被引量:11
2
作者 赵福全 刘宗巍 史天泽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56-160,共5页
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引发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浪潮,各国提出了不同的应对战略,其中以德国的工业4.0最引人瞩目。将工业4.0所追求的智能制造体系与精益思想进行了深入解读和对比,指出精益思想体现制造业的核心诉求,智能制造体系仍需落实精益... 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引发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浪潮,各国提出了不同的应对战略,其中以德国的工业4.0最引人瞩目。将工业4.0所追求的智能制造体系与精益思想进行了深入解读和对比,指出精益思想体现制造业的核心诉求,智能制造体系仍需落实精益思想,新科技手段为实现更高程度的精益提供可能。未来智能制造体系将为中小企业带来巨大机遇,但对于技术基础不足的中国中小企业也是巨大挑战。为此,建议中国中小企业秉承精益思想,踏踏实实"补课",认真练好基本功,全方位提升竞争力,以融入智能制造体系,支撑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4.O 中国制造2025 智能制造 精益思想 中小企业
下载PDF
基于“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机械工程专论》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被引量:10
3
作者 胡雪 张立新 +2 位作者 夏博 曾海峰 魏敏 《高教学刊》 2020年第27期20-23,共4页
为了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和信息化程度,完成产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重要任务,各高校致力于提升机械制造类技术人才的综合素质,为实现“制造强国”储备力量。本课程组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政策解读+... 为了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和信息化程度,完成产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重要任务,各高校致力于提升机械制造类技术人才的综合素质,为实现“制造强国”储备力量。本课程组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政策解读+参观体验”的综合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多样化教学设计,优化课程内容,加深思政内容融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使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制造2025”对机械产业变革的影响,激发学生立志为我国高端机械产业发展服务的使命感、荣誉感和责任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制造2025 机械工程 课程思政教育
下载PDF
基于网络的汽车产品设计/制造/服务一体化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赵福全 刘宗巍 史天泽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7-102,共6页
论述中国在汽车领域实施基于网络的产品设计/制造/服务一体化工程的重要性、紧迫性和特殊性,分析中外汽车领域应用一体化技术的现状和差距,特别是对一体化工程所涉及的关键技术群进行系统分析和识别分类,给出技术发展路线图,以作为决策... 论述中国在汽车领域实施基于网络的产品设计/制造/服务一体化工程的重要性、紧迫性和特殊性,分析中外汽车领域应用一体化技术的现状和差距,特别是对一体化工程所涉及的关键技术群进行系统分析和识别分类,给出技术发展路线图,以作为决策的参考依据。最后,阐述实现一体化工程的不同层级与相互关系,并从国家、行业和企业等多个维度,提出协同努力、推进实施汽车产品一体化工程的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制造2025 网联化技术 一体化工程 汽车产业
下载PDF
浅析“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罗一斌 梁贵红 罗汝珍 《梧州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111-115,共5页
面对国际第三次产业革命新形势,为了实现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我国政府实施了"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作为中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10年行动纲领,其主要内容概括为"一二三四五五十&qu... 面对国际第三次产业革命新形势,为了实现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我国政府实施了"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作为中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10年行动纲领,其主要内容概括为"一二三四五五十"的总体结构。"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和实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一是有利于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二是为我国的再制造发展带来契机,促进绿色经济发展,三是促进制造业结构的良性调整,提高其国际化发展水平,四是有利于提升我国企业的整体科技能力与市场竞争力,五是可以促进进出口格局的改变,增强国际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制造2025 制造业 科技
下载PDF
助力“中国制造2025”的高职教育变革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小娟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29-33,共5页
"中国制造2025"对高职教育提出了诸多挑战:专业设置与建设服务制造业转型升级能力弱、课程改革与现代生产技术脱节、人才培养目标与产业岗位需求不匹配、校企合作深度不足、双师型教师匮乏等。高职教育要快速适应新一轮技术... "中国制造2025"对高职教育提出了诸多挑战:专业设置与建设服务制造业转型升级能力弱、课程改革与现代生产技术脱节、人才培养目标与产业岗位需求不匹配、校企合作深度不足、双师型教师匮乏等。高职教育要快速适应新一轮技术革新与产业变革趋势,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人才培养规格、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队伍等五大方面进行积极转变和创新,更好支撑并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制造2025 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
下载PDF
面向“中国制造2025”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路径 被引量:2
7
作者 潘建红 杨鹏瑶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93-98,共6页
"中国制造2025"战略顺应新一轮全球产业技术革命诞生,旨在加快推动制造业创新发展,努力使我国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中国制造2025"战略在"质量"和"数量"上对我国未来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 "中国制造2025"战略顺应新一轮全球产业技术革命诞生,旨在加快推动制造业创新发展,努力使我国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中国制造2025"战略在"质量"和"数量"上对我国未来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今后的高等教育发展因该战略的提出而有着更为高远的追求。总结"中国制造2025"的特征,阐明它对我国发展的意义,继而分析该战略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从而研究出适应"中国制造2025"高等教育的应对方式,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推进"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制造2025 高等教育 质量提升 实践路径
下载PDF
德国《时代》周报“中国制造2025”报道中的中国形象
8
作者 虞丽云 侯继红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1年第3期19-24,共6页
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德国《时代》周报2015年5月至2020年12月间刊发的涉及“中国制造2025”的所有报道进行分析研究,可知,德国《时代》周报对“中国制造2025”态度颇为纠结、复杂。具体表现为:对中国经济发展、中德贸易伙伴关系的认可,对... 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德国《时代》周报2015年5月至2020年12月间刊发的涉及“中国制造2025”的所有报道进行分析研究,可知,德国《时代》周报对“中国制造2025”态度颇为纠结、复杂。具体表现为:对中国经济发展、中德贸易伙伴关系的认可,对中国投资的欢迎,对中国国际地位提升的认知,对中美贸易冲突的中立态度,对本国技术优势不再的担忧,对德企在华市场准入难、遭遇不公平经济环境的抱怨等。如此纠结的态度背后原因有三:对华贸易需求的增强、对中国和平崛起这一事实的认知及传统地缘战略竞争思维作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周报 “中国制造2025 中国形象
下载PDF
中国制造2025战略背景下普通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梦竹 王永鹏 路大勇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0期18-21,共4页
中国制造2025战略计划对多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满足不断提高的社会需求,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由于普通高校具有区别于职业学院与重点院校的特殊性,因此针对普通高校展开提升应用型人才培... 中国制造2025战略计划对多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满足不断提高的社会需求,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由于普通高校具有区别于职业学院与重点院校的特殊性,因此针对普通高校展开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研究十分必要。结合中国制造2025战略背景,以吉林化工学院材料学院为例,拟从专业设置、课堂改革、实验小组、校企合作四个方面提出普通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策略并进行实践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制造 普通高校 应用型 人才培养
下载PDF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职院校的责任担当
10
作者 周肖兴 《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论丛》 2015年第Z2期1-7,共7页
"中国制造2025"行动的实施,将带动基础性产业同步发展,引发超大规模应用型职业技术人才需求潜力的不断释放,给高职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高职院校应该紧紧抓住这难得的战略机遇,深化办学内创力,提高外需适应力,针对产业... "中国制造2025"行动的实施,将带动基础性产业同步发展,引发超大规模应用型职业技术人才需求潜力的不断释放,给高职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高职院校应该紧紧抓住这难得的战略机遇,深化办学内创力,提高外需适应力,针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所需人才质量不断放大的特点,积极主动应对挑战,加强统筹规划,突出创新驱动,履行好职业教育的责任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制造2025”背景 高职院校 责任担当
原文传递
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 被引量:1277
11
作者 周济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2273-2284,共12页
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已经成为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在详细分析我国制造业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中国制造2025"的指导思想、战略部署、基本方针和战略举措,认为"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q... 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已经成为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在详细分析我国制造业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中国制造2025"的指导思想、战略部署、基本方针和战略举措,认为"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指出"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应该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制高点、突破口和主攻方向",重点围绕"智能制造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和"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两个论断展开了全面深入的剖析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中国制造2025 智能制造 主攻方向
下载PDF
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 被引量:176
12
作者 贺正楚 潘红玉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103-110,共8页
德国"工业4.0"战略给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论文对中国制造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紧迫性、中国制造2025如何实现等进行了分析。中国制造产业可借鉴德国"工业4.0"... 德国"工业4.0"战略给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论文对中国制造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紧迫性、中国制造2025如何实现等进行了分析。中国制造产业可借鉴德国"工业4.0"战略,从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而采取一些对策及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工业4.0 中国制造2025
下载PDF
中国制造业碳排放的经验分解与达峰路径——广义迪氏指数分解和动态情景分析 被引量:158
13
作者 邵帅 张曦 赵兴荣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4-63,共20页
制造业是中国的支柱产业和碳排放大户,其碳减排效果直接决定了中国总体碳减排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本文以《中国制造2025》和中国2030年减排目标为背景,首次使用广义迪氏指数分解法考察了1995—2014年制造业碳排放演变的驱动因素,并基于... 制造业是中国的支柱产业和碳排放大户,其碳减排效果直接决定了中国总体碳减排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本文以《中国制造2025》和中国2030年减排目标为背景,首次使用广义迪氏指数分解法考察了1995—2014年制造业碳排放演变的驱动因素,并基于蒙特卡洛模拟对2015—2030年制造业碳排放的潜在演化趋势进行了动态情景分析,进而比较了碳排放达峰过程中相关因素的贡献差异。结果显示:投资规模是导致制造业碳排放增加的首要因素,而投资碳强度和产出碳强度则是引致碳排放减少的关键因素;重工业和轻工业因其不同发展特征而呈现出碳排放驱动因素的差异化影响;在基准情景和绿色发展情景下,制造业碳排放在2030年之前均将持续增长,而在技术突破情景下,碳排放将有较大可能在2024年提早达峰;除绿色发展情景难以实现"中国制造2025"目标外,其他两种情景设定下的制造业产出碳强度均可实现各阶段的预期下降目标;规模效应的减弱为碳排放达峰提供了有利条件,而投资碳强度和产出碳强度则为碳排放达峰提供了关键驱动力。政府需要进一步引导激励制造业企业增加以节能减排为目的的投资活动,在严格执行节能减排措施和大力发展低碳技术创新的条件下,制造业将具有可观的碳减排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制造2025 碳排放 广义迪氏指数 动态情景分析 达峰路径
原文传递
解析“工业互联网”与“工业4.0”及其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启示 被引量:87
14
作者 延建林 孔德婧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41-144,共4页
21世纪以来,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以美国"工业互联网"与德国"工业4.0"最为典型。"工业互联网"与"工业4.0"引起了全球制造业的产品开发、生产模式和制造价值实现方式的转变... 21世纪以来,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以美国"工业互联网"与德国"工业4.0"最为典型。"工业互联网"与"工业4.0"引起了全球制造业的产品开发、生产模式和制造价值实现方式的转变。为了巩固与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全球地位,加快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必须要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坚持创新驱动、强化智能制造基础、重视高技能人才培养、加强制造业国际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互联网 工业4.0 模式转变 《中国制造2025
下载PDF
工业4.0背景下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思维研究 被引量:60
15
作者 徐广林 林贡钦 《上海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7-113,共7页
在全球制造业逐步进入4.0时代的大背景下,一场新的制造业竞争已经拉开序幕。美国立足工业互联网、德国倾力打造工业4.0、而作为制造业大国的中国则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力主在2025年实现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当... 在全球制造业逐步进入4.0时代的大背景下,一场新的制造业竞争已经拉开序幕。美国立足工业互联网、德国倾力打造工业4.0、而作为制造业大国的中国则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力主在2025年实现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当前,全球制造业的竞争,已经转变成了技术和创新的竞争。随着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正在成为一个新的风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4.0 中国制造2025 转型升级 智能联动 云计算
原文传递
高职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要素优化探析--基于“中国制造2025”视域 被引量:60
16
作者 蔡泽寰 肖兆武 蔡保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6-110,共5页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版的工业4.0,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逐步实施,我国制造产业将全面改造升级,这必将影响到高职制造类专业人才供需的状况及人才培养目标。为更好地适应"中国制造2025",针对目前高职制...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版的工业4.0,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逐步实施,我国制造产业将全面改造升级,这必将影响到高职制造类专业人才供需的状况及人才培养目标。为更好地适应"中国制造2025",针对目前高职制造类专业存在的专业改革发展准备不足、专业建设顶层设计滞后和教学资源储备不够等问题,需要重点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优化人才培养要素: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主动适应人才培养新要求;适当拓宽专业口径,提高学生就业适应力;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服务学生可持续发展;重视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现代化教学条件及环境;实施师资培养工程,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探索人才培养新途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构建科学评价体系,发挥教学质量评价的导向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制造2025 高职制造类专业 人才培养要素
原文传递
“中国制造2025”深入推进的路径设计研究——基于德国工业4.0和美国工业互联网的启示 被引量:59
17
作者 纪成君 陈迪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2016年第2期50-55,共6页
德国工业4.0和美国工业互联网不仅是把握未来信息技术与工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多棱镜",而且是信息技术发展到深层次阶段的一种崭新的工业发展模式,核心在于不断增强企业、行业甚至国家的整体竞争力。"中国制造... 德国工业4.0和美国工业互联网不仅是把握未来信息技术与工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多棱镜",而且是信息技术发展到深层次阶段的一种崭新的工业发展模式,核心在于不断增强企业、行业甚至国家的整体竞争力。"中国制造2025"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其本质便是依靠互联网与工业之间的紧密协同与深度融合,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紧抓未来制造业革新的先机。"中国制造2025"可借鉴德国工业4.0和美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的经验,从促进不同部门间的合作、加强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不断积聚和吸引高端人才、重视信息安全、大力推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等方面进行深入推进,进而逐步促进我国从制造业大国转为制造业强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4.0 工业互联网 中国制造2025
下载PDF
《中国制造2025》与现代职业教育转型发展 被引量:49
18
作者 陈鹏 庞学光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15-20,共6页
《中国制造2025》作为我国新时期的一个重要战略文件,它以"创新驱动"引领我国现代制造业的发展,以"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高端制造"和"品牌制造"推动我国现代制造业的转型,折射... 《中国制造2025》作为我国新时期的一个重要战略文件,它以"创新驱动"引领我国现代制造业的发展,以"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高端制造"和"品牌制造"推动我国现代制造业的转型,折射出对创新型、智慧型、生态型、高端型和卓越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新需求,进而触动着现代职业教育必须实现从"制器"到"造人"、由"修剪"到"育种"、从"中低端"到"高端"的转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制造2025 现代职业教育 转型发展
原文传递
智能化发展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来自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证据 被引量:48
19
作者 温湖炜 钟启明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4-94,共11页
智能化发展是目前中国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主攻方向。本文利用文本处理技术和企业年报测算2009—2018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智能化发展水平,考察智能化发展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智能化发展水平对中国制... 智能化发展是目前中国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主攻方向。本文利用文本处理技术和企业年报测算2009—2018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智能化发展水平,考察智能化发展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智能化发展水平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智能化发展的生产率悖论不成立。对于人力资本稀缺、劳动使用密集以及经营状态较差企业,智能化发展的生产率效应更为突出,智能制造是缓解用工成本上升、技能人才“脱实向虚”以及实现企业经营脱困的重要手段。智能化发展水平与服务创新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交互效应,企业通过智能制造与服务创新的深度融合而向价值链下游升级,从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本研究结果为智能化转型全面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智能制造 价值链升级 中国制造2025
下载PDF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43
20
作者 沈言锦 张坤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58-61,共4页
基于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即以"创双一流"为导向,改变职业院校的评价模式;以"内涵建设"为原则,深化职业院校的治理能力;以"校企合作"... 基于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即以"创双一流"为导向,改变职业院校的评价模式;以"内涵建设"为原则,深化职业院校的治理能力;以"校企合作"为抓手,提升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以"质量建设"为根本,重构职业院校的专业体系;以"行政改革"为契机,消除职业院校的发展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制造2025 职业教育 办学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