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2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improves intestinal morphology by stimulating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enterocytes and mTOR signaling pathway in weaning piglets 被引量:10
1
作者 Lixia Wang Fan Zhu +7 位作者 Huansheng Yang Jianzhong Li Yali Li Xueqin Ding Xia Xiong Fengjie Ji Hanlin Zhou Yulong Yin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2期259-268,共10页
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 has been shown to improve piglet intestinal morphology and epithelial recovery. In an attempt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s behind these improvements, this study tested the hypothes... 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 has been shown to improve piglet intestinal morphology and epithelial recovery. In an attempt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s behind these improvements, this study tested the hypothesis that dietary EGF may affect intestinal morphology by stimulating the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enterocytes in weaning piglets. In piglets receiving200 μg kg^-1 EGF, crypt depth and villus height increased(P<0.05). Adding 400 μg kg^-1 EGF increased villus height-to-crypt depth ratio(P<0.05), but reduced crypt depth(P<0.05). Dietary supplementation with 200 μg kg^-1 EGF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Ki67-positive cells(P<0.01) and tended to increase the mRNA level of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0.10).However, this supplementation decreased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intestinal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P<0.05). Piglets fed with400 μg kg^-1 EGF had an increased mRNA level of intestinal alkaline phosphatase(P<0.05). The phosphorylation of m TOR(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was observed in the 200 μg kg^-1 EGF group.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dietary supplementation with a low level of EGF improved piglet intestinal morphology through stimulating the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enterocytes, and the mTOR signaling pathway may partly be involved in this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NTEROCYTE proliferation differentiation mtor signaling WEANING PIGLETS
原文传递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颗粒细胞mTOR通路改变与生殖内分泌异常的相关性 被引量:8
2
作者 马璎璇 管海云 +1 位作者 王璐 张炜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87-293,共7页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颗粒细胞mTOR和下游靶分子p-S6k1变化与血清性激素异常的相关性。方法本实验收集人原代颗粒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测定PCOS组和对照组颗粒细胞mTOR通路的差异。培养液中添加睾酮、卵泡刺激素(FSH)、胰岛素...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颗粒细胞mTOR和下游靶分子p-S6k1变化与血清性激素异常的相关性。方法本实验收集人原代颗粒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测定PCOS组和对照组颗粒细胞mTOR通路的差异。培养液中添加睾酮、卵泡刺激素(FSH)、胰岛素,并检测外源性激素对于颗粒细胞mTOR通路的影响。结果PCOS组颗粒细胞磷酸化mTOR水平高于对照组,其中PCOS组p-mTOR水平(0.66±0.29)高于对照组(0.34±0.32),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2);PCOS组p-S6k1水平(0.95±0.42)高于对照组(0.62±0.2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颗粒细胞p-mTOR与p-S6k1水平与血清睾酮相关(P均=0.001),与血清FSH(P=0.67,P=0.75)、促黄体生成素(LH)(P=0.75,P=0.37)无关。结论PCOS患者颗粒细胞mTOR信号分子存在异常活化,睾酮与胰岛素可能参与了PCOS患者颗粒细胞mTOR通路异常磷酸化,从而导致颗粒细胞功能障碍,造成卵泡发育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mtor通路 睾酮 颗粒细胞
原文传递
mTOR通路调控肾间质成纤维细胞活化的机制 被引量:5
3
作者 陈国纯 刘虹 +2 位作者 王畅 周循 刘伏友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6-231,共6页
目的探讨mTOR信号通路在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增生活化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并研究其抑制剂在抗肾纤维化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用8周龄雌性C57BL/6小鼠构建单侧输尿管结扎(UUO)肾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n=30),按数字随机法分为雷帕霉素组(n... 目的探讨mTOR信号通路在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增生活化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并研究其抑制剂在抗肾纤维化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用8周龄雌性C57BL/6小鼠构建单侧输尿管结扎(UUO)肾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n=30),按数字随机法分为雷帕霉素组(n=15)及UUO组(n=15)。雷帕霉素组术前1d开始腹腔注射雷帕霉素(2mg·kg^-1·d^-1)至实验结束;UUO组注射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后1、3、7、14d处死小鼠(n=3),留肾组织进行相关检测。同时,体外实验评估雷帕霉素对TGF—β诱导鼠成纤维细胞株(NIH3T3细胞)活化的干预作用。结果UUO小鼠肾组织中活化的肌成纤维细胞[α肌动蛋白(α-SMA)阳性】高表达mTOR通路下游效应因子pS6K。雷帕霉素显著抑制pS6K表达及肾间质中肌成纤维细胞的活化,改善肾小管间质损伤及纤维化程度。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提示雷帕霉素组小鼠肾皮质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特异蛋白1(FSPl)、转化生长因子B(TGF-β)、结缔组织因子(CTGF)及Ⅳ型胶原蛋白基因仅l(Co14A1)的mRNA水平显著下降。体外实验结果示TGF-β诱导小鼠成纤维细胞株(NIH3T3)的mTOR通路显著活化,并大量合成α—SMA。雷帕霉素能够明显抑制mTOR通路活性,降低细胞的纤维化活性。结论肾间质纤维化过程中成纤维细胞内的mTOR信号通路高度活化。抑制mTOR通路能够显著降低成纤维细胞的活性,改善肾间质纤维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化 成纤维细胞 雷帕霉素 mtor信号
原文传递
mTOR信号通路在造血及其它系统衰老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华春兰 程涛 袁卫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13-1317,共5页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是一种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在调节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存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mTOR复合体调控mRNA的转录、核糖体的合成及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通过磷酸化其下游的靶蛋白如S6...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是一种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在调节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存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mTOR复合体调控mRNA的转录、核糖体的合成及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通过磷酸化其下游的靶蛋白如S6蛋白激酶和4E-BP1等来调节细胞的活动。近年来,mTOR分子及其相关信号通路在衰老调控中所起的作用渐渐被人们所认识。对mTOR信号通路在衰老中的生物学功能和调节机制的研究,不仅可以深入了解细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的机制,而且对衰老及其相关疾病的治疗、预防及寻找潜在的治疗靶点与药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介绍mTOR信号通路在造血系统及其他系统衰老中研究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or信号通路 造血系统 衰老
下载PDF
mTOR信号通路在调控卵巢癌CD4^(+)Treg糖代谢中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付鑫 吴茗 +7 位作者 陈献 刘书娜 张磊 李荣 徐娟 陶子琦 王婷 王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04-610,共7页
目的:初步探讨mTOR信号通路在卵巢癌患者CD4^(+)Treg(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糖代谢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卵巢癌患者(ovarian cancer,OC)、卵巢良性肿瘤患者(benign ovarian tumor,BOT)以及健康对照者(health... 目的:初步探讨mTOR信号通路在卵巢癌患者CD4^(+)Treg(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糖代谢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卵巢癌患者(ovarian cancer,OC)、卵巢良性肿瘤患者(benign ovarian tumor,BOT)以及健康对照者(healthy controls,HC)外周血CD4^(+)Treg中mTOR^(+)细胞的百分比;建立CD4^(+)Treg与SKOV3共培养体系,检测共培养前后mTOR^(+)的CD4^(+)Treg百分比,使用雷帕霉素抑制mTOR信号后,采用比色法检测CD4^(+)Treg细胞糖摄取和糖酵解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D4^(+)Treg细胞糖代谢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卵巢癌患者外周血中mTOR^(+)的CD4^(+)Treg百分比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77.4±8.12)%vs.(64.19±9.7)%,P<0.01],与SKOV3共培养后CD4^(+)Treg中mTOR^(+)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5),mTOR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也升高;抑制SKOV3生长环境中CD4^(+)Treg的mTOR信号后其糖代谢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糖摄取(193.49±13.28 vs.174.05±14.58,P<0.01)和糖酵解水平(21.97±0.87 vs.4.85±1.54,P<0.001)也明显下降。结论:卵巢癌患者CD4^(+)Treg中mTOR及其下游信号通路明显活化,mTOR信号通路可通过调节CD4^(+)Treg的糖摄取和糖酵解水平,并调控糖代谢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影响CD4^(+)Treg的糖代谢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调节性T细胞 mtor信号 糖代谢
下载PDF
mTOR信号通路与衰老相关疾病 被引量:2
6
作者 敖春萍 吴禹锟 +1 位作者 许美年 李明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2015年第2期206-213,共8页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是一种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在调节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存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mTOR信号通路失调与许多衰老相关重大疾病如神经退行性病变、代谢综合征、肿瘤、心血管疾病等的...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是一种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在调节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存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mTOR信号通路失调与许多衰老相关重大疾病如神经退行性病变、代谢综合征、肿瘤、心血管疾病等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故对mTOR信号通路在衰老及衰老相关疾病中的作用机制的研究,对于揭示衰老及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并为研发以mTOR信号通路为靶点的抗衰老及衰老相关疾病的治疗药物提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or信号通路 衰老 衰老相关疾病
原文传递
mTOR信号调控PPARγ对再生障碍性贫血BM-MSC成脂分化的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魏芳 张伟华 +2 位作者 张秀莲 葛晓静 张淑青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69-575,共7页
目的:研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信号通过调控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表达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成脂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激光共聚焦、Western blot和油红O染色等,观察AA组和对照组... 目的:研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信号通过调控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表达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成脂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激光共聚焦、Western blot和油红O染色等,观察AA组和对照组BM-M SC中m TOR信号、PPARγ蛋白表达和体外诱导成脂分化能力;通过雷帕霉素体外干预,分析m TOR信号和PPARγ在AA患者BM-MSC体外诱导成脂分化中的作用。结果:随着成脂诱导时间的延长,2组脂肪细胞转化率和FABP4表达均增高,在同一时间点,在AA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2组BM-M SC的胞质及胞核均有p-m TOR和PPARγ的分布,而且AA组p-m TOR和PPARγ蛋白的荧光强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随诱导时间的延长,2组PPARγ表达均呈逐渐增高的趋势;在同一时间点,AA组PPARγ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雷帕霉素早、中和晚期干预组脂肪转化率和FABP4表达均较未干预组明显下降(P<0.001)。雷帕霉素早、中和晚期干预组的PPARγ蛋白和m RNA表达均较未干预组均明显下降(P<0.001)。结论:m TOR信号可能通过调控PPARγ表达在AA患者BM-MSC体外成脂分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间充质干细胞 mtor信号 PPARΓ 成脂分化
下载PDF
MicroRNA-125b介导棕榈酸诱导的C2C12肌管细胞胰岛素抵抗 被引量:1
8
作者 付学东 王寿懿 +2 位作者 何秉燕 王艳军 邓幼平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1年第1期47-51,共5页
目的:探讨microRNA-125b(miR125-b)在棕榈酸诱导C2C12肌管细胞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与机制。方法:C2C12成肌细胞常规方法分化为C2C12肌管细胞;棕榈酸诱导C2C12肌管细胞胰岛素抵抗;定量RT-PCR检测mRNA表达;免疫印迹检测蛋白表达。结果:①... 目的:探讨microRNA-125b(miR125-b)在棕榈酸诱导C2C12肌管细胞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与机制。方法:C2C12成肌细胞常规方法分化为C2C12肌管细胞;棕榈酸诱导C2C12肌管细胞胰岛素抵抗;定量RT-PCR检测mRNA表达;免疫印迹检测蛋白表达。结果:①棕榈酸诱导C2C12肌管细胞胰岛素抵抗,伴有mTOR信号通路的激活;②抑制mTOR信号通路可显著降低棕榈酸对C2C12肌管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影响;③棕榈酸可显著增加miR-125b的表达,mTOR抑制剂可显著降低棕榈酸对miR-125b表达的影响;④miR-125b模拟剂可诱导C2C12肌管细胞胰岛素抵抗,而miRNA-125b抑制剂可显著减轻棕榈酸诱导的C2C12肌管细胞胰岛素抵抗。结论:棕榈酸经mTOR/miR-125b信号通路诱导C2C12肌管细胞胰岛素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125b mtor信号通路 胰岛素抵抗 C2C12肌管细胞
原文传递
低剂量雷帕霉素给药对流感病毒感染的小鼠肺组织常驻CD8^+记忆T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肖茗露 杨森 +2 位作者 谢罗樱子 叶丽林 吴玉章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9-125,共7页
目的雷帕霉素(rapamycin)已被报道可以促进记忆性CD8^+T细胞,包括效应性记忆(effector memory)CD8^+T细胞及中央记忆性(central memory)CD8^+T细胞的分化,但是其对组织常驻(tissue resident)CD8^+记忆T细胞的调控作用尚未见报道。本研... 目的雷帕霉素(rapamycin)已被报道可以促进记忆性CD8^+T细胞,包括效应性记忆(effector memory)CD8^+T细胞及中央记忆性(central memory)CD8^+T细胞的分化,但是其对组织常驻(tissue resident)CD8^+记忆T细胞的调控作用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探索雷帕霉素对小鼠组织常驻CD8^+记忆T细胞的影响。方法将C57BL/6J野生型小鼠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和雷帕霉素处理组。向其输注能够特异性识别LCMV抗原gp33-41的P14细胞(CD8^+T细胞),而后利用表达LCMV gp33-41的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利用流式染色技术检测和比较2组小鼠在不同时间点的血液、淋巴结以及肺脏中抗原特异性CD8^+记忆T细胞的比例和数量以及相应的表面分子、胞内细胞因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雷帕霉素处理组的外周血、引流淋巴结以及肺组织内的抗原特异性CD8^+记忆T细胞均显著增多,同时发现外周血中CD8^+记忆前体细胞比例增多,淋巴结中的中央型CD8^+记忆T细胞比例及数量增多、CD8^+记忆T细胞的功能增强,肺脏组织常驻CD8^+记忆T细胞的CD103和CD69的表达上升。结论感染流感病毒后,持续低剂量给予雷帕霉素能够抑制mTOR信号从而提高组织特异性常驻CD8^+记忆细胞的形成和维持,这为新型流感疫苗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帕霉素 流感病毒感染 mtor信号通路 组织常驻记忆细胞 CD8^+T细胞
下载PDF
Schlafen家族成员11通过mTOR信号途径抑制THP-1源性巨噬细胞泡沫化
10
作者 倪亚萍 崔洁 +2 位作者 符江峰 王敏雯 贺红梅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97-803,共7页
目的研究Schlafen家族成员11(SLFN11)在THP-1源性巨噬细胞中的表达及对细胞泡沫化的影响。方法100 nmol/L佛波酯诱导的THP-1巨噬细胞用不同剂量(25、50、100 mg/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处理24 h,或用100 mg/L ox-LDL处理不同时间(... 目的研究Schlafen家族成员11(SLFN11)在THP-1源性巨噬细胞中的表达及对细胞泡沫化的影响。方法100 nmol/L佛波酯诱导的THP-1巨噬细胞用不同剂量(25、50、100 mg/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处理24 h,或用100 mg/L ox-LDL处理不同时间(0、6、12、24 h),Western blot检测细胞SLFN11蛋白表达水平。之后,将THP-1巨噬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空载体组和SLFN11过表达组,模型组用100 mg/L ox-LDL刺激24 h,空载体组和SLFN11过表达组细胞分别感染对照慢病毒和Lv-SLFN11-GFP慢病毒后用ox-LDL处理。油红O染色检测细胞脂质沉积,酶法测定总胆固醇(TC)、游离胆固醇(FC)和胆固醇酯(CE)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SLFN11、CD36、LOX-1、ABCA1、ABCG1以及mTOR信号通路蛋白p-mTOR、mTOR、p-S6、S6、p-eIF4E和e IF4E表达,ELISA法检测IL-1β、IL-6和TNF-α分泌。结果ox-LDL可降低SLFN11蛋白表达,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模型组巨噬细胞脂质颗粒含量、TC、FC和CE水平高于对照组;而SLFN11过表达组脂质颗粒、TC、FC和CE水平则低于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L-1β、IL-6和TNF-α表达水平升高;与模型组比较,SLFN11过表达组IL-1β、IL-6和TNF-α表达水平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SLFN11、ABCA1和ABCG1蛋白表达降低,CD36、LOX-1、p-mTOR、p-S6和p-eIF4E蛋白表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SLFN11过表达组SLFN11、ABCA1、ABCG1表达升高,p-mTOR、p-S6和p-eIF4E表达则降低。结论SLFN11调节巨噬细胞mTOR信号途径并抑制细胞泡沫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FN11 mtor信号 巨噬细胞 泡沫化 脂质沉积
下载PDF
MicroRNAs在肿瘤中对mTOR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萍 梁辰 马中良 《生命科学》 CSCD 2016年第9期1033-1038,共6页
MicroRNAs(mi RNA)是一类长度为18~23 nt的非编码单链RNA,通过与靶mRNA的非编码区特异性结合,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与肿瘤的进程密切相关。现综述了与mTOR信号通路相关的miRNA及其在肿瘤中研... MicroRNAs(mi RNA)是一类长度为18~23 nt的非编码单链RNA,通过与靶mRNA的非编码区特异性结合,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与肿瘤的进程密切相关。现综述了与mTOR信号通路相关的miRNA及其在肿瘤中研究的最新进展,并探讨miRNA及其靶基因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 mtor信号通路 肿瘤
原文传递
人类TBC1D7蛋白的表达纯化及其在mTOR通路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盖中朝 王兵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9-88,共10页
mTOR信号通路在真核细胞代谢调控中发挥着关键的调控作用,该通路核心元件mTORC1复合物的活性受其上游TSC复合物负调控,TSC复合物包括TSC1、TSC2、TBC1D7三种蛋白.以TBC1D7蛋白为研究对象,通过氨基酸序列比对显示多物种来源的TBC1D7蛋白... mTOR信号通路在真核细胞代谢调控中发挥着关键的调控作用,该通路核心元件mTORC1复合物的活性受其上游TSC复合物负调控,TSC复合物包括TSC1、TSC2、TBC1D7三种蛋白.以TBC1D7蛋白为研究对象,通过氨基酸序列比对显示多物种来源的TBC1D7蛋白具有较高的保守性,且蛋白三维结构分析证实其分子表面存在高度保守区域.随后,构建了人类TBC1D7蛋白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得到全长TBC1D7蛋白,经过酶切去除标签和凝胶排阻层析得到了高纯度TBC1D7蛋白.另一方面,通过在HCM细胞中对TBC1D7进行敲降和过表达,证实了TBC1D7的表达会直接升高mTORC1的活性;反之,升高TBC1D7的表达则会抑制mTORC1的活性.本研究表达和纯化了人类TBC1D7蛋白,并探讨了在人类心肌细胞中TBC1D7的表达与其下游mTOR信号通路之间的联系,为人类TBC1D7蛋白和mTOR信号通路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C1D7 蛋白表达 纯化 mtor信号通路 磷酸化
下载PDF
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巨噬细胞自噬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中的作用 被引量:67
13
作者 王和峰 翟纯刚 +7 位作者 庞文会 王晨 杨敏 赵凯 李大庆 张运 李继福 陈文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90-397,共8页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在巨噬细胞自体吞噬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中的作用。方法:利用Akt抑制剂康士得(20μmol/L)、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10 nmol/L)及mTOR-siRNA(3...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在巨噬细胞自体吞噬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中的作用。方法:利用Akt抑制剂康士得(20μmol/L)、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10 nmol/L)及mTOR-siRNA(30 nmol/L)体外处理小鼠RAW 264.7巨噬细胞株48 h后,透射电镜观察巨噬细胞自噬体的变化,细胞免疫荧光法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微管相关蛋白LC3-Ⅱ表达,实时荧光定量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Akt、mTOR及自噬相关蛋白Beclin 1的表达,ELISA检测巨噬细胞分泌炎症因子水平。体内实验中,24只雄性新西兰兔给予球囊损伤+1%胆固醇喂养8周,然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康士得(1.0 mg·kg-1·d-1)组和雷帕霉素(0.5 mg·kg-1·d-1)组,每组8只,干预4周。血管内超声(IVUS)检测斑块的影像学特征,透射电镜观察斑块中巨噬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免疫荧光法检测微管相关蛋白LC3-Ⅱ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巨噬细胞Akt和mTOR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康士得、雷帕霉素及mTOR-siRNA干预巨噬细胞后,透射电镜下观察到自噬体明显增多,微管相关蛋白LC3-Ⅱ和自噬相关蛋白Beclin 1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而Akt及mTOR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减少,巨噬细胞分泌的IL-10明显降低,而IFN-γ的分泌显著增加。体内实验:IVUS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康士得组及雷帕霉素组的外弹性膜面积(EEMA)、斑块面积(PA)及斑块负荷(PB)明显减少,透射电镜下观察到巨噬细胞中自噬体增加,组织免疫荧光法示LC3-Ⅱ明显增加,HE染色显示斑块纤维帽的厚度明显增加,内、中膜厚度显著减低,组织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巨噬细胞RAM-11及p-mTOR染色显著减少。结论:选择性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能诱导巨噬细胞自噬,减少斑块巨噬细胞的浸润,抑制炎症反应进而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巨噬细胞 自噬 易损斑块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PI3K/AKT/mTOR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被引量:56
14
作者 张治楠 梁丽艳 +4 位作者 连嘉惠 黄芸 钟正 曲姗姗 黄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89-694,共6页
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中枢神经系统广泛分布,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细胞存活、自噬、神经发生、神经元增殖分化、突触可塑性等生理过程。中枢神经系统的许多疾病发生与其异常密切相关。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亨廷顿病的PI3K/AKT/mTOR... 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中枢神经系统广泛分布,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细胞存活、自噬、神经发生、神经元增殖分化、突触可塑性等生理过程。中枢神经系统的许多疾病发生与其异常密切相关。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亨廷顿病的PI3K/AKT/mTOR信号通路过度激活,导致自噬水平下降,无法清除病理蛋白沉积;抑郁症的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受抑制,导致突触可塑性受损;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皮质发育畸形则与PI3K/AKT/mTOR信号通路基因变异相关。该文对当前PI3K/AKT/mTOR信号转导通路与上述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以上疾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中枢神经系统 细胞存活 自噬 神经发生 神经元增殖分化 突触可塑性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 亨廷顿病 抑郁症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皮质发育畸形
下载PDF
mTOR信号通路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5
15
作者 郑鹏生 冀静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共9页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是一种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在细胞生长、增殖、分化、细胞周期调控等多个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发现mTOR相关的信号通路复杂且涉及面广泛,其中多个元素的调控异常都与肿...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是一种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在细胞生长、增殖、分化、细胞周期调控等多个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发现mTOR相关的信号通路复杂且涉及面广泛,其中多个元素的调控异常都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mTOR抑制剂能够抑制由于该信号通路异常引起的癌基因的转化、肿瘤的生长和肿瘤血管生成。到目前为止,4种mTOR抑制剂被有效地应用于临床,有的已进入Ⅱ、Ⅲ期临床试验。因此,对mTOR信号通路的深入研究对肿瘤的靶向性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or信号通路 雷帕霉素 mtor抑制剂 肿瘤治疗
下载PDF
湿润暴露疗法/湿润烧伤膏干预PI3K-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修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8
16
作者 李利青 林也 +7 位作者 葛斌 舒清峰 陈端凯 单云龙 王澍 黄炳臣 王金花 唐乾利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83-590,共8页
目的探讨湿润暴露疗法/湿润烧伤膏(moist exposed burn therapy/moist exposed burn ointment, MEBT/MEBO)干预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 (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促进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的修复机制。方法将... 目的探讨湿润暴露疗法/湿润烧伤膏(moist exposed burn therapy/moist exposed burn ointment, MEBT/MEBO)干预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 (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促进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的修复机制。方法将1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24只、对照组(急性全层皮肤缺损组)34只和慢性难愈合创面组102只,慢性难愈合创面组(全层皮肤缺损+注射醋酸氢化可的松)造模成功后再随机分为模型组34只、贝复新组34只和MEBT/MEBO组34只。各组分别干预治疗后观察:(1)创面愈合情况,记录统计创面愈合时间;于第3、7、14天固定焦距拍照创面计算愈合率;(2)并同时于第3、7、14天取创面组织,石蜡切片HE常规染色观察第3、14天病理改变;(3)提取第3、7、14天创面组织蛋白,Western Blot法检测PI3K、p-Akt (S473)、p-mTOR (Ser2448)、p-p70 S6K (Thr389)、p-4E BP1 (Thr37/46)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与模型组比较,贝复新组及MEBT/MEBO组显著缩短大鼠创面愈合时间和提高创面愈合率(P<0.05)。(2)造模及干预治疗14天后,贝复新组及MEBT/MEBO组大鼠创面组织病理学形态学改善明显优于模型组。(3)与模型组比较,造模及干预治疗7天后贝复新组及MEBT/MEBO组大鼠创面组织PI3K和磷酸化Akt蛋白高表达(P<0.05),MEBT/MEBO组mTOR及其下游效应分子p70 S6K和4E BP1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MEBT/MEBO可促进体表慢性难愈合性创面的愈合,较好改善其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大量与愈合相关的蛋白质合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 湿润暴露疗法/湿润烧伤膏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艾灸督脉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增强APP/PS1双转基因AD小鼠自噬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44
17
作者 张利达 韩为 +6 位作者 朱才丰 宋小鸽 程卉 杨坤 秦晓凤 张君宇 桂林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13-1319,共7页
目的:基于上游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s,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观察艾灸"百会""风府""大椎"... 目的:基于上游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s,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观察艾灸"百会""风府""大椎"穴对淀粉样前体蛋白/早老素1(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presenili1,APP/PS1)双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小鼠脑内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eptide,Aβ)清除作用的影响。方法:将60只APP/PS1双转基因AD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艾灸组、雷帕霉素组、艾灸+抑制剂组,每组15只,15只同龄同背景C57BL/6J雄性小鼠作为对照组。艾灸组小鼠实按灸"百会"、温和灸"风府"和"大椎",每次20 min,每日1次,治疗2周;雷帕霉素组用雷帕霉素(rapamycin)腹腔注射给药,2 mg·kg^-1·d^-1,治疗2周;艾灸+抑制剂组在艾灸组治疗基础上同时予以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腹腔注射给药,1.5 mg·kg^-1·d^-1,治疗2周;对照组和模型组动物常规饲养2周,不进行任何干预。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小鼠皮质和海马脑区Aβ1-42表达水平,透射电镜观察小鼠海马脑区自噬体的形成,免疫印迹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PI3K、Akt、p-Akt、mTOR、p-m TOR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皮质区和海马脑区Aβ1-42蛋白表达增多(P<0.01);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雷帕霉素组和艾灸+抑制剂组皮质区和海马脑区Aβ1-42蛋白表达减少(P<0.01);与艾灸组比较,雷帕霉素组皮质区和海马脑区Aβ1-42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灸+抑制剂组皮质区和海马脑区Aβ1-42蛋白表达增多(P<0.01);与雷帕霉素组比较,艾灸+抑制剂组皮质区和海马脑区Aβ1-42蛋白表达增多(P<0.01)。模型组神经细胞胞质内自噬泡和细胞器减少;艾灸组自噬泡较多,可见不规则变形、萎缩的细胞器;雷帕霉素组可看到较多自噬泡,尚有变形的细胞器;艾灸+抑制剂组偶可观察到少量的自噬泡,可见较多变形、萎缩的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艾灸 督脉 细胞自噬 Β-淀粉样蛋白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与自噬及肿瘤的关系 被引量:39
18
作者 舒婷 万福生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92-1196,共5页
自噬是一种以胞质内出现双层膜结构包裹长寿命蛋白和细胞器的自噬体为特征的细胞"自我消化"过程,在维持细胞内稳态、发育、肿瘤发生和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近来,诸多研究表明,自噬作为一把"双刃剑",对肿瘤的发生发... 自噬是一种以胞质内出现双层膜结构包裹长寿命蛋白和细胞器的自噬体为特征的细胞"自我消化"过程,在维持细胞内稳态、发育、肿瘤发生和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近来,诸多研究表明,自噬作为一把"双刃剑",对肿瘤的发生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抑制作用。PI3K/Akt/m TOR通路由PI3激酶(PI3K)、蛋白激酶B(PKB/Akt)和哺乳动物类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3个作用分子组成,是一个中心的调节机构,对肿瘤细胞的生长与增殖有促进作用,同时对自噬进行抑制。本文就PI3K/Akt/m TOR通路与自噬及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肿瘤
下载PDF
“通督调神”针刺对脑卒中后抑郁大鼠海马PI3K/Akt/mTOR通路及自噬相关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39
19
作者 孙培养 李佩芳 +6 位作者 王涛 吴杰 李难 刘辉 李阿慧 张晶晶 储浩然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205-1210,共6页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刺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模型大鼠抑郁症状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通督调神组和非经非穴组,每组12只。模型组、通督调神组和非经非穴组大鼠采用...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刺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模型大鼠抑郁症状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通督调神组和非经非穴组,每组12只。模型组、通督调神组和非经非穴组大鼠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阻塞法制备脑卒中模型,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性应激法后孤养法复合制备PSD模型。通督调神组针刺"大椎""水沟""百会""神庭",非经非穴组大鼠针刺双侧前肢足背侧第3、4跖骨间隙凹陷处,两组均留针40 min,每日针刺1次,每周6 d,连续干预4周。各组大鼠分别于造模后与干预结束后进行行为学指标检测(Zea Longa神经行为学评分、敞箱实验、蔗糖水消耗实验)。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Beclin1、LC3B-Ⅱ/Ⅰ表达水平,real-timePCR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Beclin1、LC3B-ⅡmRNA的表达。结果:造模后,模型组、通督调神组、非经非穴组大鼠Zea Longa神经行为学评分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敞箱实验水平与垂直运动积分、蔗糖水消耗量均低于假手术组(P<0.05)。干预后,模型组大鼠Zea Longa神经行为学评分,海马CA1区Beclin1、LC3B-Ⅱ/Ⅰ、LC3B-Ⅱ表达水平高于假手术组(P<0.05);敞箱实验水平与垂直运动积分、蔗糖水消耗量,海马CA1区PI3K、p-Akt、p-mTOR表达水平低于假手术组(P<0.05)。干预后,通督调神组大鼠Zea Longa神经行为学评分,海马CA1区Beclin1、LC3B-Ⅱ/Ⅰ、LC3B-Ⅱ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及非经非穴组(P<0.05),敞箱实验水平与垂直运动积分、蔗糖水消耗量,海马CA1区PI3K、p-Akt、p-mTOR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及非经非穴组(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刺能明显改善PSD大鼠抑郁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mTOR通路,抑制海马神经元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抑郁 “通督调神”针刺 海马 细胞自噬 PI3K/Akt/mtor通路
原文传递
艾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大鼠足跖滑膜组织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36
20
作者 郝锋 吴立斌 +8 位作者 胡骏 刘磊 吴子建 蔡荣林 胡玲 杨小存 王洁 余情 何璐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211-1216,共6页
目的:观察艾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模型大鼠足跖滑膜组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探索艾灸治疗RA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艾灸组、香烟... 目的:观察艾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模型大鼠足跖滑膜组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探索艾灸治疗RA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艾灸组、香烟灸组和药物组,每组8只。除对照组外,其余4组采用风、寒、湿环境因素结合左后足跖皮下注射完全弗氏佐剂(FCA)建立RA模型。艾灸组予艾灸左侧"足三里"20 min;香烟灸组以普通卷烟灸左侧"足三里"20 min;药物组予雷公藤多苷片混悬液(0.8 mg/100 g)灌胃。均每日1次,共干预15 d。造模前后及干预15 d后测量左后足跖容积;干预15 d后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介素(IL)-17、IL-23含量,Westernblot法检测左后足跖滑膜组织PI3K、Akt、mTO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干预后模型组大鼠左后足跖容积,血清IL-23、IL-17含量及左后足跖滑膜组织PI3K、Akt、mTOR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艾灸组和药物组大鼠干预后左后足跖容积和滑膜组织PI3K、Akt、mTOR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1,P<0.05),艾灸组血清IL-17、IL-23含量低于模型组(P<0.01);艾灸组大鼠左后足跖容积、血清IL-23含量与左后足跖滑膜组织mTOR蛋白表达水平低于药物组(P<0.01,P<0.05),艾灸组左后足跖容积、血清IL-23含量与左后足跖滑膜组织PI3K、Akt、m TOR蛋白表达水平低于香烟灸组(P<0.01)。结论:艾灸可能通过抑制IL-23、IL-17水平与PI3K/Akt/mTOR信号通路活性,调节炎性反应与自噬活动,发挥对RA的治疗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艾灸 炎性反应 细胞自噬 PI3K/Akt/mtor通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