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强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文锋 王来其 +1 位作者 高彦强 隋杰英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64-74,共11页
通过4榀1∶2比例的高强钢筋混凝土框架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试验框架的破坏机制、破坏过程、滞回曲线、骨架曲线、位移延性、刚度退化和耗能等抗震性能,并对不同强度钢筋(500MPa和400MPa)、不同轴压比、不同截面尺寸的框架抗震性能... 通过4榀1∶2比例的高强钢筋混凝土框架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试验框架的破坏机制、破坏过程、滞回曲线、骨架曲线、位移延性、刚度退化和耗能等抗震性能,并对不同强度钢筋(500MPa和400MPa)、不同轴压比、不同截面尺寸的框架抗震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对骨架曲线进行了理论模拟,给出性能状态界限的建议值。研究表明,500MPa框架滞回曲线饱满呈梭形,有良好的耗能能力;破坏过程与400MPa钢筋框架的破坏过程相同,破坏机制仍为"强柱弱梁";最大承载力高于400MPa框架,耗能能力略高于400MPa框架,延性系数低于400MPa框架。试验和理论的骨架曲线基本一致。轴压比变化(0.15-0.3)对屈服后的骨架曲线和延性系数略有影响。加大截面尺寸大,可提高最大承载力、刚度和耗能能力。采用位移角限值标定500MPa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性能状态是合理的,可用于抗震性能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0MPa钢筋混凝土框架 性能化抗震 低周反复加载 滞回曲线 位移延性 刚度退化 耗能
下载PDF
绕丝加固预损钢筋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司建辉 赵侃 +2 位作者 尹太龙 刘茂社 田建勃 《实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42-450,共9页
对4根钢筋混凝土柱进行了模拟地震的预损伤、预损伤后绕丝加固和加固后的低周往复荷载破坏试验,研究了绕丝加固地震损伤钢筋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根据试验数据分析了试件的承载力、延性性能、刚度退化及耗能能力。试验结果表明:经过绕... 对4根钢筋混凝土柱进行了模拟地震的预损伤、预损伤后绕丝加固和加固后的低周往复荷载破坏试验,研究了绕丝加固地震损伤钢筋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根据试验数据分析了试件的承载力、延性性能、刚度退化及耗能能力。试验结果表明:经过绕丝加固修复后的预损伤试件,其延性性能和极限位移得到了明显提高;钢筋混凝土柱的预损伤程度对预损伤后的加固效果有重要影响。在轻度损伤程度情况下,绕丝加固柱恢复并超过受损前的抗震性能;预损伤越大的柱经绕丝加固后其延性、耗能能力、刚度和承载力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柱 绕丝加固 低周反复荷载 预损伤 抗震性能
原文传递
节点域柱壁加强型方钢管柱-H型钢梁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陈丽华 陈坤 +1 位作者 夏登荣 陈琦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9-16,共8页
对节点区附近的钢管柱壁进行加厚,设计了一种无横向加劲肋的节点域柱壁加强型方钢管柱-H型钢梁节点。通过5个节点试件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了轴压比、节点区柱宽厚比和有无竖向加劲肋对节点试件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试件的滞... 对节点区附近的钢管柱壁进行加厚,设计了一种无横向加劲肋的节点域柱壁加强型方钢管柱-H型钢梁节点。通过5个节点试件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了轴压比、节点区柱宽厚比和有无竖向加劲肋对节点试件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试件的滞回曲线形状较为饱满,刚度退化较为平缓,位移延性系数在3.0~4.1之间,等效黏滞阻尼系数在0.27~0.31之间,节点具有较好的塑性变形能力和抗震性能。随着轴压比的增大,节点的承载能力、延性和耗能能力均有所减小;随着节点区柱宽厚比的减小,节点的承载能力、延性和耗能能力均有所提高;节点区柱内设置竖向加劲肋,节点的承载能力显著提高,但延性和耗能能力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点域柱壁加强 梁柱节点 低周反复加载 抗震性能
下载PDF
一种用于传统木结构节点区的剪切型橡胶阻尼器试验研究与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石张猛 陶忠 +2 位作者 张龙飞 高永林 杨淼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20年第5期17-26,共10页
木结构节点区整体性和抗震性能差,为了减少其在地震作用时的损害,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传统木结构节点区的剪切型橡胶阻尼器。依据剪切型橡胶阻尼器组成材料的特性,给出了阻尼器在不同地震作用下的荷载计算公式。为了研究阻尼器的滞回性能... 木结构节点区整体性和抗震性能差,为了减少其在地震作用时的损害,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传统木结构节点区的剪切型橡胶阻尼器。依据剪切型橡胶阻尼器组成材料的特性,给出了阻尼器在不同地震作用下的荷载计算公式。为了研究阻尼器的滞回性能,设计进行了不同加载位移、加载频率、循环次数工况下的低周反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低周反复加载下,阻尼器在所有工况中耗能均较为稳定,连续疲劳加载工况下依然能很好地耗散能量,表现出良好的耗能能力。加载过程中,阻尼器橡胶材料剪切或挤压屈服后产生塑性变形,而橡胶具有恢复原状的特性,地震中该剪切式橡胶阻尼器能促使木结构恢复原位,减少歪斜现象的发生和地震造成的累积损伤,达到减震耗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结构 剪切型橡胶阻尼器 低周反复加载 滞回性能 试验研究
下载PDF
新型结构保温板抗侧性能试验研究
5
作者 李志强 李堰江 +3 位作者 黄烈阳 祝帆 俞勇 张轩硕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6210-6218,共9页
为了研究OSB(oriented strand board)与混凝土层的厚度变化对于新型结构保温一体化墙板抗侧性能的影响,本次试验设计制作了八块新型结构保温板(structural insulated panels,SIP),分别通过单向与低周往复进行加载,探究8块新型SIP在承载... 为了研究OSB(oriented strand board)与混凝土层的厚度变化对于新型结构保温一体化墙板抗侧性能的影响,本次试验设计制作了八块新型结构保温板(structural insulated panels,SIP),分别通过单向与低周往复进行加载,探究8块新型SIP在承载力、位移、延性、耗能、抗侧刚度及延性等方面的性能。结果表明:在水平荷载的作用下,墙体试件出现了破坏,破坏部位主要集中在底部,钉子将OSB板撕裂,木肋与木垫块劈裂,混凝土层未发生明显破坏但与OSB板出现错动,EPS泡沫与OSB板牢固可靠,加载过程中未出现分离破坏现象。通过对比分析,试件前期未屈服时刚度较大,屈服后刚度退化明显。试件的滞回曲线出现捏缩现象,不饱满。对比试件的抗剪强度、极限位移、弹性抗侧刚度,同等条件下OSB板层越厚,受力性能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SIP墙板 结构保温一体化 低周反复加载 破坏现象 抗侧性能
下载PDF
不同初始安装银锭抱肩榫卯节点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
6
作者 戴金沙 陶忠 +1 位作者 高永林 张联霞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22年第4期5-9,共5页
为研究在不同的初始安装情况下银锭抱肩榫卯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杉木和松木各作了3个银锭抱肩榫卯节点模型,制作安装误差缺陷程度的大小通过节点的紧密程度控制,采用控制卯口宽度,削减榫头宽度的方法来模拟。通过低周反复荷载试... 为研究在不同的初始安装情况下银锭抱肩榫卯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杉木和松木各作了3个银锭抱肩榫卯节点模型,制作安装误差缺陷程度的大小通过节点的紧密程度控制,采用控制卯口宽度,削减榫头宽度的方法来模拟。通过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6个银锭抱肩榫卯节点的破坏特征及滞回特性,为今后木结构的制作安装工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榫卯节点 初始安装 滞回特性 低周反复加载 抗震性能
下载PDF
装配整体式地铁车站侧墙底节点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40
7
作者 杜修力 刘洪涛 +3 位作者 路德春 许成顺 罗富荣 李松梅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8-47,共10页
为了评价装配整体式地铁车站整体抗震性能,以北京金安桥装配整体式地铁车站为背景,设计制作了一个足尺预制拼装侧墙底节点和一个作为对比的足尺现浇侧墙底节点。采用低周循环加载试验,研究了预制拼装侧墙底节点的破坏形态、滞回特性、... 为了评价装配整体式地铁车站整体抗震性能,以北京金安桥装配整体式地铁车站为背景,设计制作了一个足尺预制拼装侧墙底节点和一个作为对比的足尺现浇侧墙底节点。采用低周循环加载试验,研究了预制拼装侧墙底节点的破坏形态、滞回特性、承载力、变形能力、耗能性能以及套筒灌浆连接接头受力状态等指标。试验结果表明:预制拼装侧墙底节点与现浇侧墙底节点的承载力和变形能力基本相当,但耗能性能显著降低;两者的破坏形态明显不同,现浇侧墙底节点的裂缝发展比较充分,分布均匀密集,而预制拼装侧墙底节点的裂缝相对集中,其主要分布在刚度突变处以及弯矩最大截面。与现浇侧墙底节点相比,预制拼装侧墙底节点的初始刚度较大,但加载后期,其刚度显著降低。另外,基于灌浆套筒接头在构件中的受力状态分析,对灌浆套筒提出了一种等效抗弯刚度简化处理方法并对两种不同连接方式的侧墙底节点进行了数值分析,其破坏形态和骨架曲线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整体式地铁车站 侧墙底节点 抗震性能 低周循环加载试验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圆环耗能器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2
8
作者 周云 刘季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1996年第4期1-7,共7页
对软钢圆环耗能器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和分析,考察了圆环耗能器的工作特性和耗能性能,揭示了圆环耗能器的耗能机理和规律,并通过对不同设计参数国环耗能器的对比试验,考查了设计参数对圆环耗能器性能的影响,提出了改进方案.
关键词 圆环耗能器 荷载试验 耗能器 抗震结构 框架
下载PDF
新型PEC柱-钢梁中节点摩擦耗能型部分自复位连接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方有珍 赵凯 +2 位作者 陈赟 杨永龙 孙国华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2-30,共9页
为研究摩擦耗能T形连接件部分自复位连接的抗震性能,考虑PEC柱布置方式,按1∶1.6缩尺比例设计制作2个新型PEC柱-钢梁中节点试件模型,并进行水平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基于试验测试数据整理,对试件的滞回性能、承载能力、耗能能力、自复位... 为研究摩擦耗能T形连接件部分自复位连接的抗震性能,考虑PEC柱布置方式,按1∶1.6缩尺比例设计制作2个新型PEC柱-钢梁中节点试件模型,并进行水平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基于试验测试数据整理,对试件的滞回性能、承载能力、耗能能力、自复位功效和节点传力机理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摩擦耗能T形连接件部分自复位连接通过预拉杆和摩擦耗能T形连接件有效实现了"自复位功效与耗能能力有机统一"的性态设计目标;PEC柱布置方式决定其受力性能,且改变了节点梁柱刚度匹配,从而影响到连接形式受力性能的发展进程和试件损伤分布规律;对穿螺栓和预拉杆实现了节点域混凝土斜压带传力模式,相应降低了节点域腹板的抗剪性能要求;所有试件层间侧移角达到中震层间侧移角限值0.02rad之前,节点与连接基本无残余转角,而当层间侧移角超过大震层间侧移角限值0.035rad时,试件承载能力仍呈增大趋势、且对应节点与连接残余转角不超过0.01rad,即该连接形式具有良好的自复位功效和抗倒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PEC柱 部分自复位连接 摩擦耗能T形连接件 残余转角 抗震性能 水平低周往复荷载试验
下载PDF
宋式带“昂”斗栱节点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程小武 沈博 +1 位作者 刘伟庆 陆伟东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3-142,共10页
古建筑中宋式斗栱节点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带有"下昂"。为研究具有这种特征的斗栱节点的受力性能,制作1∶3.52的缩尺模型试件进行竖向荷载试验和水平低周反复荷载试验,依据宋《营造法式》和实际建筑的"有昂无梁栿&qu... 古建筑中宋式斗栱节点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带有"下昂"。为研究具有这种特征的斗栱节点的受力性能,制作1∶3.52的缩尺模型试件进行竖向荷载试验和水平低周反复荷载试验,依据宋《营造法式》和实际建筑的"有昂无梁栿"和"有昂有梁栿"两种类型的宋式斗栱节点模型,设计并制作了以柱头斗栱节点为对象的试验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栌斗始终作为薄弱构件首先破坏;下昂与梁栿虽打断了斗栱节点分层叠加,但其依旧能保持良好的整体性;水平荷载作用下单个斗栱节点的倒三角形构造易发生转动,但加入梁栿后,节点的转动受到约束而发生滑移,此时斗栱表现良好的耗能效果,由此说明斗栱节点良好的抗震性能并非来自单个斗栱节点,而是由其通过相互约束协同工作而产生;底部暗销有较强的锚固作用,斗栱节点水平承载力主要由底部暗销的锚固力和柱与斗栱节点接触面的摩擦力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斗栱节点 宋式 下昂 梁栿 铺作 暗销 低周反复加载试验 抗震性能
原文传递
不同拼缝方向的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板面内受力性能 被引量:17
11
作者 张敬书 倪永松 +3 位作者 姚远 杨远龙 郑芳蒙 王彦忠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3-34,共12页
对4个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板试件和1个现浇混凝土板试件进行了面内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试件均呈正方形。4个叠合板试件分别为标准配筋、支座负筋加倍纵向拼缝叠合板,标准配筋、支座负筋加倍横向拼缝叠合板,现浇板试件作为对比。对各试... 对4个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板试件和1个现浇混凝土板试件进行了面内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试件均呈正方形。4个叠合板试件分别为标准配筋、支座负筋加倍纵向拼缝叠合板,标准配筋、支座负筋加倍横向拼缝叠合板,现浇板试件作为对比。对各试件的破坏形态、滞回特性、变形性能、延性、刚度和耗能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板发生了剪切滑移破坏,现浇板发生剪切破坏。加载方向与预制带肋底板拼缝方向垂直的纵向拼缝试件的承载力、刚度均大于加载方向与拼缝方向平行的横向拼缝试件,延性也较好,耗能也较强。叠合板的刚度大于现浇板,现浇板延性略优于叠合板。增配支座负筋可使滞回环更加饱满,并可有效延缓开裂、改善延性、增加刚度、增强耗能。叠合板的预制底板一侧与现浇侧的裂缝发展及分布基本一致,二者协同工作性能良好。建议在实际工程中该叠合板宜适当提高穿孔钢筋和负筋的配筋率,以防止剪切滑移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板 面内低周反复加载试验 拼缝 支座负筋
下载PDF
装配整体式地铁车站横断面方向梁板柱中节点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杜修力 刘洪涛 +3 位作者 许成顺 金浏 罗富荣 李松梅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1-60,共10页
为评价装配整体式地铁车站整体抗震性能及推动预制拼装技术在地下结构中的应用与发展,以北京某装配整体式地铁车站实际工程为背景,设计并制作了一个车站横断面方向的足尺预制拼装梁板柱中节点和一个作为对比分析的现浇整体梁板柱中节点... 为评价装配整体式地铁车站整体抗震性能及推动预制拼装技术在地下结构中的应用与发展,以北京某装配整体式地铁车站实际工程为背景,设计并制作了一个车站横断面方向的足尺预制拼装梁板柱中节点和一个作为对比分析的现浇整体梁板柱中节点.采用低周循环加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梁板柱中节点的破坏形态、滞回特性、承载力、变形能力、耗能能力以及刚度退化等.试验结果表明:预制拼装梁板柱中节点与现浇整体梁板柱中节点的破坏形态略有不同,现浇整体梁板柱中节点的裂缝分布均匀,主要分布在加载板及连接梁区域,而预制拼装梁板柱中节点的裂缝分布较为集中,主要分布在加载板(叠合板)及预制构件拼装连接部位,尤其是叠合板的现浇与预制构件的连接区域.预制拼装梁板柱中节点与现浇整体梁板柱中节点的承载力、初始刚度及耗能能力基本相当,且预制拼装梁板柱中节点的位移延性系数约为现浇整体梁板柱中节点的1.6倍.基于预制拼装构件的连接方式及构造特点,对灌浆套筒和拼装连接缝进行简化处理,并对试验节点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两者的破坏形态和骨架曲线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预制拼装梁板柱中节点的抗震性能与现浇整体梁板柱中节点的抗震性能基本相当.试验和数值分析结果均为预制拼装结构在地下结构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整体地铁车站 梁板柱中节点 低周循环加载试验 数值模拟 抗震性能
原文传递
高强箍筋约束高强混凝土短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史庆轩 王朋 +1 位作者 田园 王南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8,共8页
通过6个复合箍筋约束高强混凝土短柱在高轴压比下的低周往复水平加载试验,研究了其破坏过程、破坏形态、抗剪性能以及各个受力阶段箍筋应力的变化,并通过与普通强度箍筋混凝土短柱试件对比,分析了箍筋强度、箍筋间距、配箍率等因素对短... 通过6个复合箍筋约束高强混凝土短柱在高轴压比下的低周往复水平加载试验,研究了其破坏过程、破坏形态、抗剪性能以及各个受力阶段箍筋应力的变化,并通过与普通强度箍筋混凝土短柱试件对比,分析了箍筋强度、箍筋间距、配箍率等因素对短柱受剪承载力、滞回特性、耗能能力及延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配置高强箍筋对短柱受剪承载力的影响不显著,但明显提高和改善了其耗能能力和延性性能;高强箍筋混凝土短柱具有较普通箍筋混凝土短柱的滞回曲线"饱满",循环次数多,刚度衰减慢等特点;在配箍率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高强箍筋混凝土短柱的延性和耗能能力均明显优于普通箍筋混凝土短柱;达到峰值水平荷载时,普通箍筋达到或接近于屈服,而高强箍筋仍具有较高的应力储备,当达到极限水平荷载时,部分高强箍筋接近于屈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箍筋 高强混凝土短柱 低周反复加载试验 抗震性能 钢筋应力水平
下载PDF
卷边PEC柱(弱轴)-钢梁组合框架层间抗震机理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冯进 包张君 +1 位作者 方有珍 王玉玺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09-316,共8页
为揭示新型卷边PEC柱(弱轴)-削弱截面钢梁组合框架结构的层间抗震机理,按1∶2缩尺比例设计制作1榀组合框架层间子结构试验试件并进行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基于试验观察和数据整理,对试件结构的破坏过程与破坏模式、滞回特性、刚度退化、... 为揭示新型卷边PEC柱(弱轴)-削弱截面钢梁组合框架结构的层间抗震机理,按1∶2缩尺比例设计制作1榀组合框架层间子结构试验试件并进行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基于试验观察和数据整理,对试件结构的破坏过程与破坏模式、滞回特性、刚度退化、耗能能力与变形模式等抗震性能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试件结构最终破坏模式为梁端削弱截面处充分屈服形成塑性铰的理想塑性破坏机构;试件中间层推拉方向位移延性系数μu分别为3.91和3.97,层间最大等效黏滞阻尼系数(ζeq)max=0.359;试件结构侧移分布规律呈理想的倒三角弯剪型变形模式;试件结构在承载力下降到极限承载力的85%时,对应试件层间相对侧移大于4.9%,而节点转角最小值为0.366 rad,均超过大震层间侧移限值下限的1/30,表明试件具有良好的抗倒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PEC柱 削弱截面梁 组合框架层间子结构 低周往复荷载试验 抗震机理
下载PDF
高强混凝土加芯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雷自学 董三升 +2 位作者 郭军庆 周天华 仇佩华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83-91,共9页
进行了高轴压比下7根高强混凝土加芯柱的低周往复加载试验,阐述了其主要试验现象及破坏形态,对各试件的滞回性能、延性、承载力、强度及刚度退化、耗能性能等试验结果进行研究,并分析了其主要影响因素:核心区面积、纵筋配筋率和箍筋配箍... 进行了高轴压比下7根高强混凝土加芯柱的低周往复加载试验,阐述了其主要试验现象及破坏形态,对各试件的滞回性能、延性、承载力、强度及刚度退化、耗能性能等试验结果进行研究,并分析了其主要影响因素:核心区面积、纵筋配筋率和箍筋配箍率,对其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通过在普通高强混凝土柱中部配置纵向钢筋及复合箍筋,所形成的加芯柱具有良好的滞回延性和稳定的后期强度,等效粘滞阻尼系数符合弯曲破坏混凝土柱0.1~0.2的范围。在设计轴压比高达0.85时极限位移角仍不小于1/50;核心区面积较大、核心纵筋配筋率高、箍筋间距小的柱承载力高、延性好;核心纵筋配筋率高、核心区面积小、箍筋间距小的柱耗能能力强;各试件在加载初期刚度退化较快,后期较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混凝土 加芯柱 配筋率 低周往复加载试验 抗震性能
原文传递
钢接头连接的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梁-柱节点抗震性能试验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奇帆 朱杰江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127,共10页
在国内外装配式节点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钢接头连接的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梁-柱节点,为研究其抗震性能进行了低周往复加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新型节点中预制梁的型钢接头和纵筋焊接能有效传递二者间的应力;叠合梁-柱节点具有较好的整体... 在国内外装配式节点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钢接头连接的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梁-柱节点,为研究其抗震性能进行了低周往复加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新型节点中预制梁的型钢接头和纵筋焊接能有效传递二者间的应力;叠合梁-柱节点具有较好的整体性;节点的塑性铰产生在梁的型钢接头和纵筋焊接部位附近,梁柱节点核心区域破坏较小;新型节点耗能能力较好;装配式节点比现浇节点有更高的承载力,但是延性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结构 梁柱节点 叠合梁 低周往复加载试验
下载PDF
UHPC-钢筋错位连接的预制剪力墙带板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新星 周泉 李水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73-281,共9页
提出一种UHPC-钢筋错位连接的预制剪力墙节点连接形式,为研究该节点平面外的抗震性能,设计完成了5片剪力墙带板结构平面外拟静力试验,包括3片UHPC-钢筋错位连接预制剪力墙,1片UHPC-钢筋非连续对接连接剪力墙和1片60 d钢筋绑扎搭接的现... 提出一种UHPC-钢筋错位连接的预制剪力墙节点连接形式,为研究该节点平面外的抗震性能,设计完成了5片剪力墙带板结构平面外拟静力试验,包括3片UHPC-钢筋错位连接预制剪力墙,1片UHPC-钢筋非连续对接连接剪力墙和1片60 d钢筋绑扎搭接的现浇剪力墙结构。对比分析了各试件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承载力、刚度退化和水平接缝处竖向钢筋的传力性能。结果表明:错位连接剪力墙试件与现浇剪力墙试件破坏形式相同,均为平面外弯曲破坏,与现浇剪力墙相比,错位连接剪力墙极限承载力提高了5.1%,层间位移角均在1/80~1/50;初试刚度高于现浇试件,后期刚度退化、延性和耗能与现浇试件相当;增大UHPC后浇段高度可提高结构的整体刚度,但结构抗震性能降低;后浇段边缘处竖向钢筋在接缝处混凝土开裂后应力达到屈服,UHPC后浇段内钢筋应力较小,节点表现出良好的传力性能,可按照“等同现浇”剪力墙结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剪力墙 UHPC 平面外 钢筋错位连接 低周反复加载试验 抗震性能
下载PDF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柱复位性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罗海艳 李琪 +1 位作者 王振波 王金东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4-48,共5页
为了探索配置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钢筋的混凝土柱在震后的复位性能,进行了4个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柱试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其中3个试件配置了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钢筋,另外1个试件为不加预应力钢筋的对比试件。试验结果表明,无粘结部分... 为了探索配置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钢筋的混凝土柱在震后的复位性能,进行了4个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柱试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其中3个试件配置了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钢筋,另外1个试件为不加预应力钢筋的对比试件。试验结果表明,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柱相比较于普通钢筋混凝土柱的滞回耗能能力相对较差,但震后残余变形较小,表现出了良好的复位性能;预应力度水平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柱的残余变形、复位能力、承载力、延性和滞回性能等特性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 低周反复荷载试验 复位性能 预应力度水平
下载PDF
干法连接装配式混凝土联肢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19
作者 王振宇 刘洪涛 +2 位作者 杜修力 刘敏敏 张宁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75,共14页
为提高施工效率,充分发挥装配式结构的拼装优势,提出了一种用于装配式混凝土联肢墙的干式连接方法,在联肢墙的连梁跨中断缝,采用高强度螺栓和预埋连接钢板实现快速干法连接。为研究干法连接装配式联肢墙的抗震性能,对1片整浇联肢墙和1... 为提高施工效率,充分发挥装配式结构的拼装优势,提出了一种用于装配式混凝土联肢墙的干式连接方法,在联肢墙的连梁跨中断缝,采用高强度螺栓和预埋连接钢板实现快速干法连接。为研究干法连接装配式联肢墙的抗震性能,对1片整浇联肢墙和1片采用干法连接的装配式联肢墙试件进行了低周往复加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干法连接节点可以有效传递预制联肢墙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实现“强墙肢和弱连梁”的性能目标;干法连接装配式联肢墙的滞回特性与现浇联肢墙相似,二者初始弹性刚度接近,加载后期因节点变形造成墙体刚度和承载力下降,但其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更强。基于试验结果,提出的干法连接装配式混凝土联肢墙的承载力计算方法,反映了干连接节点的传力特点,可用于该连接形式的分析和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混凝土联肢墙 干法连接 高强度螺栓 低周往复加载试验 抗震性能
下载PDF
剪切型阻尼器增强大头榫节点模型试验研究
20
作者 杨旺 高永林 +2 位作者 陶忠 赵党书 苏何先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5-534,共10页
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破坏主要由榫卯节点松动、变形及拔榫引起.为解决榫卯节点容易松动、变形及拔榫破坏问题,引入节点阻尼器技术,在传统木结构建筑榫卯节点处安装扇形剪切型阻尼器.为研究传统木结构典型节点大头榫安装阻尼器后的抗震性... 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破坏主要由榫卯节点松动、变形及拔榫引起.为解决榫卯节点容易松动、变形及拔榫破坏问题,引入节点阻尼器技术,在传统木结构建筑榫卯节点处安装扇形剪切型阻尼器.为研究传统木结构典型节点大头榫安装阻尼器后的抗震性能及增强效果,设计制作了6个大头榫足尺节点模型,其中3个榫卯节点未装阻尼器,3个榫卯节点安装阻尼器.通过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6个试验模型的滞回特性、骨架曲线、刚度退化曲线及等效黏滞阻尼系数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安装阻尼器可以有效控制节点的拔榫破坏;同时有效增强节点耗能、强度及刚度;安装阻尼器节点模型的极限承载力是未安装节点模型的1.5~3.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头榫节点 抗震性能 阻尼器 低周反复加载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