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剂量造影剂联合256层螺旋CT迭代重建技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董燕 刘润 +5 位作者 杨军乐 宁文德 刘静 刘文昌 曲长君 公婷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12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PE)患者行CT血管成像(CTPA)检查时,低剂量、等渗低浓度对比剂联合低辐射迭代重建技术在降低对比剂剂量及浓度的同时保持图像质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10月于我院行CTPA检查最终确诊为PE的患者46例... 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PE)患者行CT血管成像(CTPA)检查时,低剂量、等渗低浓度对比剂联合低辐射迭代重建技术在降低对比剂剂量及浓度的同时保持图像质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10月于我院行CTPA检查最终确诊为PE的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碘对比剂(碘帕醇),浓度为370 mg I/mL,对比剂用量1 mL/kg;试验组采用低剂量、等渗低浓度碘对比剂(碘克沙醇),浓度为270 mg I/mL,对比剂用量0.5 m L/kg。两组管电压均设为100 k V,自动管电流,采用iDose4迭代重建算法重建,其余扫描参数一致。对两组的图像进行测量和质量评分,测量每例患者肺动脉主干和肺叶动脉的CT值,肺动脉亚段及栓子显示率,计算各组的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度噪声比(CNR);按1~5分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比较两组的测量结果。结果两组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图像噪声客观评价结果显示,两组肺动脉主干、肺叶动脉的CT值、SNR、CNR及SD与斜方肌及前胸壁脂肪的CT值及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有效碘摄入量及造影剂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PE患者行CTPA检查时,采用低剂量、等渗低浓度碘对比剂造影并联合低剂量迭代重建算法重建,在保持肺动脉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的前提下,显著减少了碘对比剂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低剂量造影剂 低浓度 迭代重建技术 肺动脉栓塞(PE)
下载PDF
应用低剂量造影剂行双源CT肺动脉血管造影价值 被引量:18
2
作者 康淑琴 刘文亚 +2 位作者 肖虎 高晓燕 木合拜提.买合苏提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5年第2期185-187,共3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造影剂在双源CT肺动脉血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疑诊肺动脉栓塞行CTPA检查患者40例,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和小剂量组各20例,分别应用优维显(300mgI/mL)80mL和40mL行双源CT双能量扫描,获得140kV和80kV能量CT数据,由2名高... 目的探讨低剂量造影剂在双源CT肺动脉血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疑诊肺动脉栓塞行CTPA检查患者40例,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和小剂量组各20例,分别应用优维显(300mgI/mL)80mL和40mL行双源CT双能量扫描,获得140kV和80kV能量CT数据,由2名高年资医师进行图像质量评价,Kappa分析行一致性检验,并比较2组相同能量扫描时肺动脉主干、左肺动脉干、右肺动脉干、左肺上叶前段、左肺上舌段、左肺下叶前基底段、右肺上叶前段、右肺中叶内侧支、右肺下叶前基底段的血管信噪比(signal noise ratio,SNR)。结果 2名医师主观图像质量评价结果一致性良好(Kappa=0.77,P=0.000),常规剂量组图像质量评分(4.43±0.23)与小剂量组(4.32±0.2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0kV能量扫描时,常规剂量组和小剂量组肺动脉主干SNR(4.79(3.67,5.11)、5.18(4.81,7.59))、左肺动脉干SNR(4.48(3.35,5.12)、5.10(4.46,7.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0kV能量扫描时,常规剂量组和小剂量组肺动脉主干SNR(2.60(2.33,2.71)、3.16(2.73,3.64)),左肺动脉干SNR(2.63(2.17,2.78)、3.09(2.56,3.43)),左肺下叶前基底段SNR(1.96(1.28,2.13)、2.42(1.88,3.11)),右肺上叶前段SNR(2.09(1.66,2.68)、2.84(2.18,3.35)),右肺下叶前基底段SNR(2.18(1.70,2.74)、2.90(2.27,3.2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相同能量扫描时2组血管S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PA检查时应用小剂量造影剂可获得与常规剂量造影剂相同的清晰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栓塞 双源CT 肺动脉成像 低剂量造影剂
原文传递
256层iCT双低剂量扫描联合全模型迭代重建在左心房-肺静脉CTA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曹建 陈井亚 +5 位作者 陈凯 武惠明 陈虎 王雅静 张愉 王中秋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1年第5期48-52,共5页
目的:探讨256层iCT双低剂量扫描联合全模型迭代重建(iterative model reconstruction,IMR)在左心房-肺静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检查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9年1—10月因临床怀疑心脏病变需行左心房-肺静脉CTA检查的50... 目的:探讨256层iCT双低剂量扫描联合全模型迭代重建(iterative model reconstruction,IMR)在左心房-肺静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检查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9年1—10月因临床怀疑心脏病变需行左心房-肺静脉CTA检查的50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采用256层iCT进行双低剂量扫描(管电压100 kV,对比剂碘海醇剂量0.7 mL/kg),对照组采用256层iCT进行常规剂量扫描(管电压120 kV,对比剂碘海醇剂量1 mL/kg),2组均采用IMR进行图像重建。对比分析2组图像左心房中心位置、肺静脉主干开口处、左心耳腔及胸大肌4个部位的强化CT值、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以及有效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碘摄入量。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T值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均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剂量及对比剂碘摄入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56层iCT双低剂量扫描联合IMR可在不降低图像诊断质量的情况下减少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碘摄入量,提高了患者检查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 多层螺旋CT 全模型迭代重建 左心房-肺静脉 有效剂量 低对比剂 低管电压
下载PDF
低剂量对比剂联合低辐射剂量CTU在泌尿系统疾病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邓义 欧阳中敏 +7 位作者 罗锦文 刘玉新 杨壁然 周传仁 唐亚霞 陈旭荣 李小瑛 何上青 《临床医学工程》 2015年第5期532-534,共3页
目的探讨双低剂量(低剂量对比剂联合低辐射剂量)CTU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至2014年CTU检查的病例157例,所有病例均确诊。双低剂量组78例,采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法,120 k V,扫描平扫期、皮质期、髓质期和排泄期,SD值分... 目的探讨双低剂量(低剂量对比剂联合低辐射剂量)CTU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至2014年CTU检查的病例157例,所有病例均确诊。双低剂量组78例,采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法,120 k V,扫描平扫期、皮质期、髓质期和排泄期,SD值分别设定为20、15、15、20,碘海醇1.3 m L/kg,速率3 m L/s。常规剂量组79例,采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法,120 k V,扫描平扫期、皮质期、髓质期和排泄期,各期SD值设定为10,碘佛醇0.8 m L/kg,速率3 m L/s。计算各病例的有效剂量。对比分析CT诊断结果与临床确诊结果。SPSS 16.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双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对泌尿系结石、泌尿系畸形、肾肿物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为100%。尿路上皮癌的敏感性分别为91.67%,92.31%,阴性预测值均为83.33%,尤登指数均为0.92。两种CTU检查方法对泌尿系统疾病诊断性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低剂量组的对比剂用量和辐射有效剂量分别降低37.05%,61.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低剂量CTU对泌尿系统疾病诊断性能可靠,明显降低对比剂用量和辐射剂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计算机断层成像 尿路成像 低辐射剂量 低剂量对比剂 泌尿系统疾病
下载PDF
低剂量造影剂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陈智慧 陈任政 +2 位作者 姚正信 周雅丽 杨述英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0年第5期33-37,共5页
目的:探究低剂量造影剂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为肺栓塞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9年3月在阳江市人民医院实行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进行诊治的疑似肺栓塞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 目的:探究低剂量造影剂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为肺栓塞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9年3月在阳江市人民医院实行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进行诊治的疑似肺栓塞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剂量(50 mL造影剂+30 mL 0.9%氯化钠溶液),观察组实施低剂量(30 mL造影剂+30 mL 0.9%氯化钠溶液)。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图像噪声及主观图像质量评分、肺血管强化CT值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的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图像噪声、主观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右肺动脉、左肺动脉强化C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造影剂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在诊断肺栓塞中同常规剂量造影剂在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图像噪声及主观图像质量评分、肺血管强化CT值上并无明显差异,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64排螺旋CT 低剂量造影剂 肺动脉成像
下载PDF
低辐射剂量和低造影剂用量的MSCTU泌尿系统一站式检查法在临床上的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官彬 文鹏程 +5 位作者 陈德全 游兴攀 沈国洪 粟华明 赵先宁 杨海涛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20期3017-3020,3025,共5页
目的探讨低辐射剂量和低造影剂用量的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MSCTU)泌尿系统一站式检查法在泌尿系统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7年9月重庆市合川区人民医院临床或B超确诊为泌尿系统疾病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8组(管电流100m... 目的探讨低辐射剂量和低造影剂用量的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MSCTU)泌尿系统一站式检查法在泌尿系统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7年9月重庆市合川区人民医院临床或B超确诊为泌尿系统疾病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8组(管电流100mA组、80mA组、60mA组、160~360mA组,以及碘海醇注射液80mL组、60mL组、40mL组、20mL组),每组20例。患者分别在100、80、60、160~360mA管电压下,注射碘海醇注射液(350mgI/mL)80mL进行MSCTU,根据患者肾盏,肾盂,上、中、下段输尿管以及膀胱横断面多平面重组(MPR)、三维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曲面重建(CPR)图像评分筛选最佳辐射剂量。最佳辐射剂量下,患者分别注射80、60、40、20mL碘海醇注射液进行MSCTU,根据上述评定标准筛选最佳造影剂用量。结果管电流160~360mA组与100mA组、80mA组,以及碘海醇注射液80mL组与60mL组、40mL组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图像质量都能满足临床诊断。管电流60mA与100mA组、80mA组,以及碘海醇注射液20mL组与80mL组、60mL组、40mL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80mA管电流和40mL的碘海醇注射液双低法的MSCTU能够充分满足尿路病变成像的需要,对尿路病变有较高的诊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辐射剂量 低造影剂用量 泌尿系统 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 一站式
下载PDF
大螺距扫描模式联合低浓度、低剂量对比剂在颈动脉CTA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7
作者 余燕武 崔小巍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0年第2期108-111,140,共5页
目的探讨大螺距扫描模式联合低浓度、低剂量对比剂在颈动脉CT血管造影(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06月至2019年0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收治80例行颈动脉CTA检查的颈动脉病变引起脑供血不足患者,根据扫描方式的不同分为... 目的探讨大螺距扫描模式联合低浓度、低剂量对比剂在颈动脉CT血管造影(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06月至2019年0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收治80例行颈动脉CTA检查的颈动脉病变引起脑供血不足患者,根据扫描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CTA各段血管腔的平均CT值;对两组患者图像质量进行评价;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辐射剂量。结果研究组患者颈动脉CTA各段血管腔CT值均高于对照组患者;辐射剂量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质量评价中,两组患者主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客观评价中CNR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螺距扫描模式联合低浓度、低剂量对比剂在颈动脉CTA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辐射剂量 低对比剂用量 低浓度对比剂 大螺距扫描 颈动脉
下载PDF
64排螺旋CT低剂量造影剂肺动脉CTA成像的应用效果观察
8
作者 董佳勇 连三平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5期107-110,共4页
目的观察64排螺旋CT低剂量造影剂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成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2021年4月—2023年4月治疗的疑为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4... 目的观察64排螺旋CT低剂量造影剂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成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2021年4月—2023年4月治疗的疑为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4例。2组均进行64排螺旋CT肺动脉CTA成像检查,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造影剂检查,观察组采用低剂量造影剂检查。比较2组肺血管强化CT值、图像质量、图像信噪比(signal noise 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 noiseratio,CNR)、辐射剂量参数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容积CT剂量指数(CTdoesindex,CTDIvol)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肺动脉主干、左肺动脉、右肺动脉强化CT值及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33.76±64.61)HU、(428.63±59.45)HU、(429.15±60.23)HU、(3.84±0.33)分,对照组分别为(418.49±62.27)HU、(410.91±57.16)HU、(412.83±58.90)HU、(3.91±0.3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LP、CTDIvol和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173.97±31.29)mGy·cm、(6.07±1.38)mGy、5.88%,对照组分别为(286.52±64.10)mGy·cm、(8.74±2.05)mGy,23.53%,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NR、CNR分别为(31.96±4.74)、(36.59±8.21),对照组SNR、CNR分别为(32.75±5.09)、(37.11±8.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螺旋CT检查中采用低剂量造影剂肺动脉CTA成像获得的图像质量与常规剂量造影剂肺动脉CTA成像效果相当,但64排螺旋CT低剂量造影剂肺动脉CTA检查能够减少辐射剂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检查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栓塞 动脉CT血管造影成像 64排螺旋CT 低剂量造影剂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参数
下载PDF
双低剂量CT尿路成像临床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邓义 欧阳中敏 +7 位作者 罗锦文 刘玉新 杨壁然 周传仁 唐亚霞 陈旭荣 李小瑛 何上青 《广西医学》 CAS 2014年第8期1052-1054,1085,共4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对比剂和低X线辐射量CT尿路成像在临床上是否可行。方法 80例需要CT尿路成像检查的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4组,每组20例。A组采用固定管电流法,120 KV,150 mAs;B、C、D组均采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法,管电压120 KV,SD值10 HU... 目的探讨低剂量对比剂和低X线辐射量CT尿路成像在临床上是否可行。方法 80例需要CT尿路成像检查的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4组,每组20例。A组采用固定管电流法,120 KV,150 mAs;B、C、D组均采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法,管电压120 KV,SD值10 HU、15 HU、20 HU;A、B组碘海醇(300 mgI/ml)1.3 ml/kg,C、D组碘佛醇(320 mgI/ml)0.8 ml/kg。将原始薄层图像在东芝16排CT Vitrea工作站上进行后处理,将轴位图像和重组图像传送至NFPACS上。分别记录每组病例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对比剂碘用量(g),体重指数和双肾层面的毫安秒。评价图像质量。结果 4组之间图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和B组图像质量相等,评分均为5分,C组为(4.43±0.50)分、D组(3.63±0.49)分。4组CTDIvo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辐射剂量比A组分别降低约55%、72%和80%。C组、D组对比剂碘用量下降约33%。结论自动管电流调制法可以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值,B组扫描条件可以作为常规扫描方案,以降低辐射剂量。C组和D组的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碘用量明显减少,但图像质量可以满足诊断需要,可以作为CT尿路成像的双低剂量优化扫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计算机断层成像 尿路成像 低辐射剂量 低剂量对比剂
下载PDF
低剂量对比剂对胸痛三联征患者一站式CT扫描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闫莉 王梅云 徐其岭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21年第6期604-607,共4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对比剂对胸痛三联征患者一站式CT扫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7例胸痛三联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均接受一站式CT扫描,对照组43例给予常规剂量对比剂成像,观察组44例给予低剂量对比剂成像。比较2组患... 目的探讨低剂量对比剂对胸痛三联征患者一站式CT扫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7例胸痛三联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均接受一站式CT扫描,对照组43例给予常规剂量对比剂成像,观察组44例给予低剂量对比剂成像。比较2组患者胸部主动脉、冠状动脉、肺动脉的成像质量、CT参数[CT值、图像信噪比(SNR)]、诊断准确率、对比剂肾病(CIN)发生率差异。结果2组患者胸部主动脉、冠状动脉、肺动脉的成像质量、CT值、SNR、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CIN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低剂量对比剂对胸痛三联征患者进行一站式CT扫描,有助于维持成像质量及诊断准确度,并减少CIN发生率,对改善患者诊疗体验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解释 计算机辅助 低剂量对比剂
下载PDF
低剂量对比剂CT尿路成像在妇产科术后泌尿系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潘文静 屈鹏飞 闫锐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6期132-135,共4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对比剂CT尿路成像(CTU)在妇产科术后泌尿系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0年12月我院妇产科手术后行CTU检查的40例可疑泌尿系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影像学资料。将2016年6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患者设为... 目的探讨低剂量对比剂CT尿路成像(CTU)在妇产科术后泌尿系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0年12月我院妇产科手术后行CTU检查的40例可疑泌尿系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影像学资料。将2016年6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患者设为A组(26例),对比剂用量为1.5 mL/kg,行CT平扫、皮质期、髓质期以及排泄期扫描;将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患者设为B组(14例),对比剂用量为0.8 mL/kg,行CT平扫、皮质期、髓质期以及排泄期扫描。排泄期图像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以及容积再现(VR)等方法重建。由两位高年资诊断医师在不了解扫描方案的情况下对两组CT扫描横断图像及重建图像进行质量评价;分析两种CTU方案与手术及临床随访结果对泌尿系损伤的诊断一致性。结果 B组患者的对比剂用量为(47.2±5.3)mL,显著少于A组的(84.6±5.7)mL(P<0.05)。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TU方案与手术及临床随访结果对泌尿系损伤的诊断一致性均良好(Kappa=0.952、0.909)。结论低剂量对比剂CTU能够满足妇产科手术后可疑泌尿系损伤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尿路成像 妇产科手术 低剂量对比剂 泌尿系损伤
下载PDF
降低肝脏增强CT扫描中对比剂用量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凡 韩向君 《海南医学》 CAS 2013年第20期3042-3044,共3页
肝脏增强CT扫描对于肝脏疾病诊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同时其多期重复扫描给患者带来的大剂量电离辐射损伤,以及大剂量高流速碘对比剂的注入,使得患者相关风险同样加大。而通过降低对比剂的摄入量来降低对比剂使用的风险已成为普遍共识... 肝脏增强CT扫描对于肝脏疾病诊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同时其多期重复扫描给患者带来的大剂量电离辐射损伤,以及大剂量高流速碘对比剂的注入,使得患者相关风险同样加大。而通过降低对比剂的摄入量来降低对比剂使用的风险已成为普遍共识。本文重点从个体化用药,合理的对比剂给予方式、低浓度对比剂的使用、优化扫描参数四个方面介绍降低肝脏CT增强扫描中对比剂用量的相关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CT 增强扫描 低浓度对比剂
下载PDF
低触发阈值联合多期双流技术在大体重人群低对比剂用量头颈CTA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振华 史浩 +5 位作者 李海文 赵心海 吕英强 王立宗 孟祥鸿 唐文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2期194-197,共4页
目的利用西门子Perspective 128层螺旋CT探讨触发阈值为30HU联合多期双流注射45ml对比剂对大体重人群(90.0±7.35)kg行头颈部联合CTA扫描的可行性。方法将60例符合条件的行头颈联合CTA扫描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 目的利用西门子Perspective 128层螺旋CT探讨触发阈值为30HU联合多期双流注射45ml对比剂对大体重人群(90.0±7.35)kg行头颈部联合CTA扫描的可行性。方法将60例符合条件的行头颈联合CTA扫描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30例。A组注射对比剂45ml及生理盐水55ml,并将触发阈值设为30HU,B组注射对比剂55ml及生理盐水45ml,并将触发阈值设为100HU,两组间其余扫描参数设置相同。比较两组间图像质量。结果 A组主动脉弓、双侧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双侧大脑中动脉强化程度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头颈部静脉显影情况主观评分好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头颈部各段动脉成像效果主观评价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使用45ml对比剂对大体重人群行头颈部联合CTA扫描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 低对比剂用量 触发阈值 大体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前瞻性探讨小剂量对比剂及特殊体位设计在320排CT颈部血管造影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何绍富 冯玉 +4 位作者 胡曼诗 李竹浩 杨旭峰 肖素朋 张小玲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00-605,共6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对比剂及特殊体位设计在320排CT颈部血管造影中的可行性研究。【方法】收集临床可疑颈动脉或椎动脉病变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G1、G2,每组各30例,检查前均先询问体质量并做记录。两组均采用320排CT螺旋扫描模式... 【目的】探讨小剂量对比剂及特殊体位设计在320排CT颈部血管造影中的可行性研究。【方法】收集临床可疑颈动脉或椎动脉病变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G1、G2,每组各30例,检查前均先询问体质量并做记录。两组均采用320排CT螺旋扫描模式,检查前均于右臂肘静脉留置静脉通道,对比剂用量为体质量乘以0.6 m L/kg,注射对比剂速率均为4 m L/s。G1组:采用常规体位;G2组:采用辅助设备使手臂抬高并小角度外展的体位,其他扫描及重建参数与G1组相同。测量颈动脉和颈静脉各节段CT值,观察颈动脉(包括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椎动脉的显示效果及头臂静脉、上腔静脉、右侧锁骨下静脉污染程度。比较和分析两组客观图像质量(血管CT值)。【结果】G1、G2两组右头臂静脉、右锁骨下静脉和上腔静脉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1、G2两组颈总动脉开口处;左、右颈内动脉(窦部上2 cm);左、右侧椎动脉窦部水平的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行颈部CTA检查时,采用低剂量对比剂及特殊体位扫描,图像质量能够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同时提高了对比剂利用效率,降低了对比剂的肾毒性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扫描特殊体位 320排螺旋CT 低剂量对比剂 对比剂利用效率
下载PDF
颈颅CE-MRA使用低剂量对比剂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顾勇坚 郑建刚 +2 位作者 许建兴 刘良卿 周鸿雁 《中外医疗》 2018年第34期184-186,共3页
目的探析颈颅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CE-MRA)使用低剂量对比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该院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92例疑似颈颅部血管病变患者,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6例和治疗组4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1.5 T磁共振扫描... 目的探析颈颅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CE-MRA)使用低剂量对比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该院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92例疑似颈颅部血管病变患者,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6例和治疗组4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1.5 T磁共振扫描仪行颅颈部动脉3D CE-MRA,使用对比剂量为0.30 mmol/kg,治疗组患者实施1.5 T磁共振扫描仪行颅颈部动脉3D CE-MRA,使用对比剂量为0.20 mmol/kg,比较两组患者的静脉污染评分、图像质量评分、颅脑血管分支级别、动脉瘤诊断敏感性。结果治疗组患者静脉污染评分(1.79±0.62)分、图像质量评分(3.28±0.64)分、颅脑血管分支级别(3.19±0.47)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61±0.58)分、(3.01±0.70)分、(3.02±0.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38,6.535,4.021,P<0.05);对照组动脉瘤诊断敏感度75.0%明显低于治疗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60,P<0.05)。结论颈颅CE-MRA使用低剂量对比剂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与0.30 mmol/kg钆对比剂相比,0.20mmol/kg对比剂图像质量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颅部位 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 低剂量对比剂 应用价值
下载PDF
左房密度小剂量团注测试在256层CT肺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竹 郑君惠 +1 位作者 何兰 钟小梅 《中国医疗设备》 2020年第10期96-99,共4页
目的研究左房密度小剂量团注测试结果确定肺动脉CT血管成像(CT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延迟时间及所得图像一致性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分析100例临床怀疑肺栓塞的患者,均采用小剂量团注测试法,对照组测试肺动脉主干峰值时间T1,延... 目的研究左房密度小剂量团注测试结果确定肺动脉CT血管成像(CT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延迟时间及所得图像一致性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分析100例临床怀疑肺栓塞的患者,均采用小剂量团注测试法,对照组测试肺动脉主干峰值时间T1,延迟时间=T1+5 s;试验组测试左房峰值平台末时间T2,延迟时间=T2-扫描时间。比较分析两组肺动脉节段、上腔静脉、左房的CT值、延迟时间以及肺动脉节段的影像质量。结果两组各肺动脉节段、上腔静脉CT值差异及影像图像质量总评分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房CT值及延迟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256层CT行CTPA时,左房密度小剂量团注测试结果可准确计算延迟时间,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团注测试 体层摄影术 对比剂 肺动脉 肺栓塞
下载PDF
低剂量扫描结合个体化对比剂用量在CT肺动脉成像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仕北 何长久 《医学信息》 2018年第1期149-150,共2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扫描结合个体化对比剂用量在CT肺动脉成像(CTPA)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本院行CTPA的受检者6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管电压80 k V,对比剂用量=0.3 ml/kg×体重;对照组:管电压120 kV,对比剂用量20 ml。对... 目的探讨低剂量扫描结合个体化对比剂用量在CT肺动脉成像(CTPA)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本院行CTPA的受检者6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管电压80 k V,对比剂用量=0.3 ml/kg×体重;对照组:管电压120 kV,对比剂用量20 ml。对比两组的图像质量、有效剂量(ED)和对比剂用量。结果两组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要求,且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ED、对比剂用量较对照组分别降低了70.00%、12.50%(P<0.05)。结论低剂量扫描结合个体化对比剂用量在CTPA中,可保证图像质量,且明显降低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肺动脉成像 低剂量扫描 个体化对比剂
下载PDF
低剂量对比剂CESM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可行性研究
18
作者 李彦蓉 李强 +1 位作者 魏永芳 邓晓光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第6期735-739,745,共6页
目的评价在乳腺癌患者中行低剂量对比剂乳腺对比增强能谱X线摄影(CESM)成像的图像质量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60例乳腺癌患者的CESM资料,根据对比剂注射剂量,将患者分为低剂量组30例(1.0 mL/kg体重)和常规剂量组30例(1.5 ... 目的评价在乳腺癌患者中行低剂量对比剂乳腺对比增强能谱X线摄影(CESM)成像的图像质量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60例乳腺癌患者的CESM资料,根据对比剂注射剂量,将患者分为低剂量组30例(1.0 mL/kg体重)和常规剂量组30例(1.5 mL/kg体重)。通过图像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和灰度对两组图像客观质量进行比较,由2位有经验的乳腺影像诊断医师对图像质量进行双盲主观评分,对病灶进行定性诊断,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图像客观质量比较,SNR无统计学差异(P=0.179,U=321);CNR无统计学差异(P=0.722,U=383);增强区域灰度无统计学差异(P=0.376,U=350);增强区域相对于背景区域的灰度增强值无统计学差异(P=0.618,U=374)。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图像质量恶性病变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3.3%(28/30)、96.7%(29/30),两组间主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7,U=420)。结论低剂量对比剂CESM在乳腺癌患者检查中,可以清楚显示肿块结构和强化特征,图像质量符合影像诊断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增强能谱乳腺X线摄影 低剂量 对比剂 乳腺癌
下载PDF
低辐射剂量和低对比剂用量在门静脉血管成像技术的应用
19
作者 李剑 石磊 +5 位作者 刘豹 王栋 杨红兵 刘从伟 吴志斌 石明国 《中国医疗设备》 2017年第5期11-14,共4页
目的应用双能量扫描模式进行门静脉期图像采集,并用融合系数重建模式进行门静脉期图像重建,实现在低剂量、低造影剂下获得最佳门静脉血管的图像。方法选取进行门静脉血管成像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双能量扫描,... 目的应用双能量扫描模式进行门静脉期图像采集,并用融合系数重建模式进行门静脉期图像重建,实现在低剂量、低造影剂下获得最佳门静脉血管的图像。方法选取进行门静脉血管成像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双能量扫描,造影剂用量1 m L/kg。B组采用常规120 k V,造影剂用量1.2 m L/kg。对各组所得图像进行分析,并测量门静脉CT值,噪声,计算SNR、CNR。由两位放射科医师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5分评价。对所得到的图像数据运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和B组的门静脉强化CT值分别为175 HU以上和124 HU以上,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性。A组所得图像在图像质量方面较B组常规组有明显的提高,图像得分均明显高于B组。A组图像得分(4.4±0.5),B组得分(3.8±0.38),低于A组,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在辐射剂量明显低于B组,较B组降低35%。结论采用双能量扫描并进行融合图像模式重建图像,可以获得高质量的门静脉血管图像且辐射剂量得到降低,对比剂用量减少近35%,而门静脉血管平均CT值较常规组提高60 HU以上,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量扫描 低辐射剂量 低对比剂 门静脉 能谱CT
下载PDF
小剂量对比剂CT血管成像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
20
作者 刘忠全 冯浩 彭止戈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E01期42-43,45,共3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对比剂CT血管成像技术在肺动脉栓塞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012年5月—2013年6月本院50例临床疑诊或临床诊断为肺动脉栓塞患者,行CT肺动脉成像和对比剂自动跟踪触发技术。2位高年资医师分别对图像进行评价,观察肺动脉显示... 目的探讨小剂量对比剂CT血管成像技术在肺动脉栓塞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012年5月—2013年6月本院50例临床疑诊或临床诊断为肺动脉栓塞患者,行CT肺动脉成像和对比剂自动跟踪触发技术。2位高年资医师分别对图像进行评价,观察肺动脉显示情况及肺动脉栓塞情况。结果50例图像质量均达到了诊断要求,能够准确判断有无肺动脉栓塞。结论小剂量对比剂CT血管成像技术能够清晰显示肺动脉及肺动脉栓塞的情况,并且有效减少对比剂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对比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肺动脉栓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