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溶液缓冲能力测定龙眼汁饮料中原汁含量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梁多 戴远威 +4 位作者 叶其蓝 姜文联 王一凡 何敏 孙素群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2-212,232,共2页
根据龙眼汁是一种缓冲溶液,其含量不同则缓冲能力大小不同,即由龙眼汁调配的龙眼汁饮料的溶液pH随添加的柠檬酸量的变化幅度不同,设计实验得出龙眼汁饮料的缓冲系数与其中龙眼汁含量的关系式,根据该关系式可以推算出龙眼汁饮料中龙眼汁... 根据龙眼汁是一种缓冲溶液,其含量不同则缓冲能力大小不同,即由龙眼汁调配的龙眼汁饮料的溶液pH随添加的柠檬酸量的变化幅度不同,设计实验得出龙眼汁饮料的缓冲系数与其中龙眼汁含量的关系式,根据该关系式可以推算出龙眼汁饮料中龙眼汁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汁 缓冲
下载PDF
三种生物防腐剂联合处理对龙眼汁抑菌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方田田 余小林 +2 位作者 胡卓炎 赵雷 陈颖聪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762-768,共7页
目的研究纳他霉素、乳酸链球菌素和溶菌酶三种生物防腐剂对龙眼汁抑菌效果的影响。方法设计两两复配和响应面实验,以菌落总数为指标,观察贮藏期间内的抑菌率变化,得出最优抑菌组,并测定最优组的一些理化指标。结果由两两复配实验得出,... 目的研究纳他霉素、乳酸链球菌素和溶菌酶三种生物防腐剂对龙眼汁抑菌效果的影响。方法设计两两复配和响应面实验,以菌落总数为指标,观察贮藏期间内的抑菌率变化,得出最优抑菌组,并测定最优组的一些理化指标。结果由两两复配实验得出,当添加总浓度为200 mg/kg,纳他霉素:溶菌酶=3:7、Nisin:溶菌酶=5:5、Nisin:纳他霉素=9:1时的抑菌效果明显;响应面实验结果显示三种生物防腐剂浓度均为225mg/kg时的抑菌效果最好,最大抑菌率为84.2%。结论三种生物防腐剂复配后添加于龙眼汁中,能显著提高抑菌率,延长保存期,同时可在一定程度减缓Vc含量、总酸含量和色差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汁 纳他霉素 乳酸链球菌素 溶菌酶 抑菌效果
下载PDF
双酶协同转化龙眼汁中蔗糖生成低聚果糖研究
3
作者 程永霞 张羽萱 +5 位作者 马燕 朱欣红 张立攀 陈玲 黄现青 宋莲军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269-275,共7页
目的探究葡萄糖氧化酶协同果糖基转移酶转化龙眼汁中蔗糖生成低聚果糖、并减少龙眼汁葡萄糖含量的效果,实现减少龙眼汁中热量糖含量制备出低热量龙眼汁。方法以天然龙眼汁为原料,通过控制不同的酶添加次序、酶添加量、龙眼汁体系pH和酶... 目的探究葡萄糖氧化酶协同果糖基转移酶转化龙眼汁中蔗糖生成低聚果糖、并减少龙眼汁葡萄糖含量的效果,实现减少龙眼汁中热量糖含量制备出低热量龙眼汁。方法以天然龙眼汁为原料,通过控制不同的酶添加次序、酶添加量、龙眼汁体系pH和酶处理时间的单因素变量法,探究葡萄糖氧化酶协同果糖基转移酶转化龙眼汁中蔗糖生成低聚果糖的较优工艺条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龙眼汁中游离糖组成及含量。结果采用两种酶分段处理的方法,控制葡萄糖氧化酶添加量为60 U/g、反应温度为35℃、初始pH 6.0、饱和碳酸钙溶液添加量9.6%、通氧处理时间4h,可有效消耗龙眼汁中原始葡萄糖和转化过程中产生的葡萄糖,使葡萄糖消耗率达到93.56%,并使龙眼汁中低聚果糖占比由果糖基转移酶单独处理时的31.72%提高到58.08%。结论采用葡萄糖氧化酶协同果糖基转移酶处理龙眼汁的方法,能有效降低龙眼汁中热量糖含量,制备出低热量龙眼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糖基转移酶 葡萄糖氧化酶 龙眼汁 低聚果糖 低热量
下载PDF
酶处理促进龙眼果汁中蔗糖的转化和低聚果糖的生成 被引量:4
4
作者 程永霞 魏新雨 +3 位作者 蓝海波 王凯 赵雷 胡卓炎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3-110,共8页
为了降低龙眼果汁中的蔗糖含量和制备一种富含低聚果糖的龙眼果汁,本研究以龙眼果汁为原料,探讨底物浓度、底物pH、果糖基转移酶添加量、酶处理温度和时间等单因素对果汁中蔗糖的转化和生成低聚果糖的影响。采用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酶... 为了降低龙眼果汁中的蔗糖含量和制备一种富含低聚果糖的龙眼果汁,本研究以龙眼果汁为原料,探讨底物浓度、底物pH、果糖基转移酶添加量、酶处理温度和时间等单因素对果汁中蔗糖的转化和生成低聚果糖的影响。采用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酶转化前后果汁中蔗糖、果糖、葡萄糖、低聚果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底物浓度、pH、酶用量、温度和处理时间等因素对龙眼果汁蔗糖转化和低聚果糖的生成有显著影响(p<0.05)。在底物浓度30 oBrix、pH 6.0、酶用量9 U/g、55℃下转化7 h的龙眼果汁,蔗糖含量从164.36 mg/m L减少至22.34 mg/m L,生成的低聚果糖含量为97.88 mg/mL,占果汁中总糖的38.21%。利用果糖基转移酶处理龙眼果汁,能有效降低果汁中的蔗糖含量,获得一种低热量且富含低聚果糖的功能性果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果汁 蔗糖 低聚果糖 酶处理条件
原文传递
搅拌型龙眼酸奶的研制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建福 郑玉明 陈健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5-146,148,共3页
以龙眼汁和奶粉为主要原料研制一种复合型发酵酸奶。从产品感官质量和稳定性入手,应用正交实验法,确定了合理的配方和适宜的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龙眼酸奶的主要原料最佳配比为奶粉与水质量之比为1∶8,龙眼汁添加量7.5%,复合稳定剂... 以龙眼汁和奶粉为主要原料研制一种复合型发酵酸奶。从产品感官质量和稳定性入手,应用正交实验法,确定了合理的配方和适宜的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龙眼酸奶的主要原料最佳配比为奶粉与水质量之比为1∶8,龙眼汁添加量7.5%,复合稳定剂为淀粉0.10%+果胶0.025%+CMC0.05%,最佳的发酵工艺条件为接种量5%,发酵温度为42℃,发酵时间为2.5h,将得到保健功效的搅拌型龙眼酸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汁 酸奶发酵 生产工艺
下载PDF
新法评判三七复合保健饮料的生产配方
6
作者 肖玫 袁建 +3 位作者 杨肖蓉 李锐 黄辰 管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174-178,共5页
研究了三七复合保健饮料的生产工艺。应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案和模糊数学新法评判确定出该饮料的配方。结果表明:三七复合保健饮料的最佳组合方式为澄清混合汁用量40%、蜂蜜2.2%、柠檬酸钾0.3%、柠檬酸0.3%、蔗糖9%、柠檬酸0.2%、水48.3%(m... 研究了三七复合保健饮料的生产工艺。应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案和模糊数学新法评判确定出该饮料的配方。结果表明:三七复合保健饮料的最佳组合方式为澄清混合汁用量40%、蜂蜜2.2%、柠檬酸钾0.3%、柠檬酸0.3%、蔗糖9%、柠檬酸0.2%、水48.3%(m/m)。还确定出产品最适稳定剂配方为CMC-Na0.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汁 海带 桂圆 红枣 加工工艺 配方 模糊评价
下载PDF
木糖醇龙眼酸乳发酵工艺 被引量:2
7
作者 赵林 谢艳招 +2 位作者 陈婷婷 陈文明 刁勇 《中国乳品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8-60,64,共4页
以龙眼干水提液和纯牛奶为主要原料,以木糖醇为甜味剂,利用Danisco YO-MIX 300作为发酵菌种,以感官评价为产品性能评价依据,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凝固型木糖醇龙眼酸奶的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为:龙眼干水提液添加质量分数为15%,... 以龙眼干水提液和纯牛奶为主要原料,以木糖醇为甜味剂,利用Danisco YO-MIX 300作为发酵菌种,以感官评价为产品性能评价依据,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凝固型木糖醇龙眼酸奶的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为:龙眼干水提液添加质量分数为15%,木糖醇水提液添加质量分数为4%,发酵液添加质量分数为5%,发酵温度为42℃,发酵时间为6 h。此工艺条件下制作的木糖醇龙眼汁酸奶酸甜适中,口感润滑细腻,并具有怡人的龙眼清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汁 木糖醇 酸奶 发酵工艺 正交试验
下载PDF
糖渍处理对桂圆汁风味改善作用研究
8
作者 蓝绪悦 王玲 +3 位作者 杜沁岭 缪婷 赵定锡 贾冬英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6-72,共7页
在新鲜桂圆肉中分别加入质量分数为10%、30%和50%的白砂糖,浸渍榨汁后得到3种糖渍桂圆汁;分别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桂圆汁中的挥发性物质和有机酸含量。结果表明,糖渍处理可明显增加桂圆汁中酯类、... 在新鲜桂圆肉中分别加入质量分数为10%、30%和50%的白砂糖,浸渍榨汁后得到3种糖渍桂圆汁;分别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桂圆汁中的挥发性物质和有机酸含量。结果表明,糖渍处理可明显增加桂圆汁中酯类、醇类、萜烯类和醛酮类物质的含量,降低其烃类物质含量,当白砂糖用量为10%时所得桂圆汁中的挥发性物质总含量达到最大值(1007.05μg/L),但糖渍处理对桂圆汁中的挥发性物质种类影响不明显。糖渍处理可降低桂圆汁中苹果酸和抗坏血酸含量以及有机酸总量,其中50%糖渍桂圆汁的总酸含量最低。糖渍通过增加桂圆汁中挥发性物质总含量、降低有机酸总量和提高糖酸比使其口感更为香甜,特征风味更为浓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圆汁 糖渍处理 挥发性物质 有机酸 风味
下载PDF
壳聚糖澄清龙眼果汁工艺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玲 唐德强 《食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6,共2页
应用壳聚糖澄清龙眼果汁四因素五水平正交回归试验的研究表明,壳聚糖使用量0.456g/L、温 度在48℃、pH为3.2、澄清时间为3.20h,用此澄清工艺条件澄清的龙眼果汁,透光度可达99%以上,且 营养成分损失不大。
关键词 壳聚糖 龙眼 澄清工艺 用量 果汁饮料
原文传递
不同杀菌方式对龙眼原汁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辛明 李昌宝 +6 位作者 孙健 周主贵 唐雅园 李丽 何雪梅 零东宁 盛金凤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90-1194,共5页
为了探讨不同杀菌方式在达到商业杀菌要求的基础上对龙眼原汁营养成分及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广西南宁地区所产的"石硖"龙眼为原料,对比分析了巴氏杀菌(PS)、微波杀菌(MS)、超高温瞬时杀菌(UHT)和高压脉冲电场杀菌(PEF)4种杀菌... 为了探讨不同杀菌方式在达到商业杀菌要求的基础上对龙眼原汁营养成分及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广西南宁地区所产的"石硖"龙眼为原料,对比分析了巴氏杀菌(PS)、微波杀菌(MS)、超高温瞬时杀菌(UHT)和高压脉冲电场杀菌(PEF)4种杀菌方式对龙眼原汁的菌落总数、色差、p H值、可溶性固形物、总酚、糖组分及有机酸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杀菌方式均能达到商业无菌要求,对龙眼原汁的p H值和葡萄糖含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与对照组(CK)相比,PEF杀菌对龙眼原汁中L*值、b*值、可溶性固形物(TSS)、果糖、总糖、酒石酸、富马酸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与PS、MS和UHT杀菌相比,PEF杀菌对龙眼原汁中的总酚、抗坏血酸、总酸的影响幅度较小。因此,PEF杀菌技术不仅具有较好的杀菌效果,而且能更好地保持龙眼汁原有的色泽和营养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脉冲电场杀菌 超高温瞬时杀菌 巴氏杀菌 微波杀菌 龙眼原汁品质
下载PDF
不同浓缩工艺对龙眼浓缩汁的色泽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子希 苗俨龙 +3 位作者 萧奕童 王凯 赵雷 胡卓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4-89,共6页
为了探讨不同工艺条件对龙眼浓缩汁色泽和挥发性成分的影响,利用色差仪和电子鼻及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常压加热浓缩、真空浓缩、真空浓缩-烘焙、桂圆浸提液-真空浓缩的龙眼浓缩汁的色泽和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结果表... 为了探讨不同工艺条件对龙眼浓缩汁色泽和挥发性成分的影响,利用色差仪和电子鼻及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常压加热浓缩、真空浓缩、真空浓缩-烘焙、桂圆浸提液-真空浓缩的龙眼浓缩汁的色泽和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浓缩工艺龙眼汁色泽指标和风味均发生显著性变化,其中真空浓缩-烘焙联用的样品,表现为龙眼浓缩汁亮度L^(∗)值变小,a^(∗)值和b^(∗)值变大(变红和变黄),褐变度增加、透明度降低。在龙眼浓缩汁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中,萜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高。新鲜龙眼汁检测出有24种挥发性成分,真空浓缩-烘焙联用工艺得到的龙眼浓缩汁挥发性成分增加到29种,同时还检测出烘焙风味的香气成分的2-甲基吡嗪(相对含量为6.54%),以及具有龙眼干香气成分的α-石竹烯(相对含量为0.64%)等成分。真空浓缩-烘焙联用工艺会使龙眼浓缩汁具备桂圆独特的色泽和更加丰富的香气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浓缩汁 真空浓缩-烘焙 挥发性成分 电子鼻 气相色谱-质谱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