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旱地长期轮作施肥对土壤肥力影响的定位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樊军 郝明德 王永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3年第1期31-36,共6页
对设在黄土高原旱作农耕地上的两个长期定位试验进行研究 ,主要就不同施肥量、不同肥料配比、不同作物与不同轮作方式对土壤有机 C、全 N、有效 P含量及苜蓿、小麦与玉米连作条件下土壤剖面三种养分含量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长期施... 对设在黄土高原旱作农耕地上的两个长期定位试验进行研究 ,主要就不同施肥量、不同肥料配比、不同作物与不同轮作方式对土壤有机 C、全 N、有效 P含量及苜蓿、小麦与玉米连作条件下土壤剖面三种养分含量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长期施用化肥提高土壤有机 C含量 ,幅度在 2 .3%~ 13.5 3% ,对全 N影响不大 ,施 P显著提高土壤有效 P的含量 ,每年单独施 P2 O5180 kg/ hm2 ,土壤有效 P增加到 5 5 .11mg/ kg,是试验前的 12倍 ;不同施肥连作条件下 ,土壤有机 C、全 N因施有机肥而有显著提高 ,单施化肥对有机 C、全 N影响不大 ,施肥相同不同作物轮作处理之间的有机 C、全 N、有效 P差别不明显 ;苜蓿连作不同施肥处理之间土壤剖面全 N、有效 P含量分布差别明显 ,NPM、P处理剖面 2 0~ 10 0 cm土层全 N含量高于 CK,而有效 P分布在 0~ 10 0 cm土层之间为 NPM>P>CK,同样长期施 NPM,小麦 ,玉米、苜蓿对土壤 0~ 6 0 cm影响不同 ,苜蓿处理 2 0~ 4 0 cm土层养分含量低于玉米与小麦 ,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有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定位试验 轮作施肥 施肥量 土壤养分
下载PDF
黄土高原旱区长期不同轮作施肥对土壤供氮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刘晓宏 郝明德 樊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7,共7页
自 1 98 4年开始的长期不同轮作与施肥试验表明 :种植作物可提高土壤供氮能力 6.88%~ 36.58%,以种植苜蓿提高幅度最大 ,是裸地的 1 .37倍。长期施用氮肥、磷肥、有机肥及三者配施可提高土壤供氮能力 9.8%~ 1 33.98%,其中以施氮、磷及... 自 1 98 4年开始的长期不同轮作与施肥试验表明 :种植作物可提高土壤供氮能力 6.88%~ 36.58%,以种植苜蓿提高幅度最大 ,是裸地的 1 .37倍。长期施用氮肥、磷肥、有机肥及三者配施可提高土壤供氮能力 9.8%~ 1 33.98%,其中以施氮、磷及有机肥玉米连作提高幅度最大。不同轮作系统中土壤供氮能力 :粮草 3年轮作 >粮草 8年轮作 >粮豆 3年轮作 >粮饲豆 4年轮作 ;种植作物可有效增加土壤有机氮水平 ,提高剖面土壤供氮能力。施用有机肥可有效地增加深层土壤供氮潜力并在 1 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轮作 施肥 土壤供氮能力 土壤肥力
下载PDF
长期施用有机肥对土壤及不同粒级中酸解有机氮含量与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00
3
作者 徐阳春 沈其荣 茆泽圣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03-409,共7页
通过 14年 2 9茬稻 麦水旱轮作田间试验 ,研究长期连续定位施用有机肥料对土壤及不同粒级土壤颗粒中各形态有机氮含量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 ,长期施肥后土壤酸解有机氮总量比对照增加 10 %~ 34%。施肥对不同形态有机氮的影响取决于... 通过 14年 2 9茬稻 麦水旱轮作田间试验 ,研究长期连续定位施用有机肥料对土壤及不同粒级土壤颗粒中各形态有机氮含量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 ,长期施肥后土壤酸解有机氮总量比对照增加 10 %~ 34%。施肥对不同形态有机氮的影响取决于肥料类型 ,单施化肥处理酸解铵态氮增加最大 ,其它形态氮素变化较小 ;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后 ,酸解铵态氮明显下降 ,氨基糖态氮显著增加 ,氨基酸态氮含量也增加。从形态分布上看 ,土壤中以氨基酸态氮和酸解未知氮占优势地位 ,铵态氮次之 ,氨基糖态氮最低。长期施用有机肥后氨基糖态氮占土壤总氮的比例超过酸解铵态氮 ,同时还使得土壤中非酸解氮的比重增加。土壤不同粒级中酸解氮的含量高低顺序为 :0~2 μm >2~ 10 μm >5 0~ 10 0 μm >10~ 5 0 μm粒级。长期施入土壤的肥料氮同化进入各粒级中不同形态氮的数量因肥料种类而异 ,化肥氮主要进入 0~ 2 μm的粘粒 ,有机肥氮则同化进入各粒级中的氨基糖态氮及 2 μm以上各粒级的氨基酸氮中。土壤各粒级中均以氨基酸氮比重最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土壤 粒级 分配 长期施肥 有机氮形态 水旱轮作
下载PDF
小麦-玉米轮作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中土壤磷库的变化 Ⅰ.磷肥产量效应及土壤总磷库、无机磷库的变化 被引量:70
4
作者 刘建玲 张福锁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360-364,共5页
研究了冬小麦 夏玉米→春玉米轮作中 ,长期施用磷肥、有机肥对土壤总磷库、无机磷库的影响及磷肥的产量效应 .结果表明 ,长期施用磷肥、有机肥土壤全磷、总无机磷均有不同程度的积累 ,土壤磷素的积累以无机磷为主 .根据土壤磷素的收支... 研究了冬小麦 夏玉米→春玉米轮作中 ,长期施用磷肥、有机肥对土壤总磷库、无机磷库的影响及磷肥的产量效应 .结果表明 ,长期施用磷肥、有机肥土壤全磷、总无机磷均有不同程度的积累 ,土壤磷素的积累以无机磷为主 .根据土壤磷素的收支平衡状况 ,计算出维持土壤磷素收支平衡磷肥的临界用量 :冬小麦 夏玉米种植年份为P2 O594.7kg·hm-2 ,春玉米种植年份为P2 O55 1.5kg·hm-2 .根据肥料效应函数计算出磷肥 (P2 O5)的经济最佳、最高产量用量分别为 :冬小麦 夏玉米种植年份为 13 5 .8、14 9.8kg·hm-2 ,春玉米种植年份为 88.6、95 .9kg·h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肥效应 土壤磷库 长期定位试验 轮作
下载PDF
小麦-玉米轮作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中土壤磷库的变化 Ⅱ.土壤Olsen-P及各形态无机磷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38
5
作者 刘建玲 张福锁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365-368,共4页
研究了冬小麦 夏玉米→春玉米轮作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中 ,不同磷肥、有机肥用量下土壤Olsen P及各形态无机磷的动态变化 .结果表明 ,土壤Olsen P及各形态无机磷含量增减决定于土壤磷素的积累与消耗量 .长期不施磷肥 ,土壤Olsen P含量... 研究了冬小麦 夏玉米→春玉米轮作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中 ,不同磷肥、有机肥用量下土壤Olsen P及各形态无机磷的动态变化 .结果表明 ,土壤Olsen P及各形态无机磷含量增减决定于土壤磷素的积累与消耗量 .长期不施磷肥 ,土壤Olsen P含量逐渐下降并趋向于临界水平 ,磷肥用量与作物吸磷量基本持平时 ,可以维持土壤Olsen P动态平衡 .磷肥用量高于作物的吸磷量时 ,土壤Olsen P及各形态无机磷均有不同程度的积累 .土壤无机磷的积累以Ca2 P ,Ca8 P为主 ,平均占无机磷积累总量的 5 2 .3 % ,其中Ca8 P占二者积累磷总量的 78.3 % .其次为Al P ,Fe P的积累 ,平均占无机磷积累磷总量的 2 6.1% ,O P、Ca10 P平均占 2 0 .4% .长期有机肥、化学磷肥配合施用明显地增加了磷肥的有效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磷素 长期定位试验 轮作 OLSEN-P 无机磷
下载PDF
长期轮作与施肥对土壤主要微生物类群的影响 被引量:28
6
作者 樊军 郝明德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3年第1期88-89,114,共3页
根据长期田间试验 ,对施肥、作物、种植方式等对土壤细菌、真菌与放线菌含量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施肥 ,特别是施有机肥明显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 ,玉米、苜蓿与冬小麦连作不同施肥土壤细菌数量相对休闲地变幅在 - 197.0 4× 1... 根据长期田间试验 ,对施肥、作物、种植方式等对土壤细菌、真菌与放线菌含量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施肥 ,特别是施有机肥明显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 ,玉米、苜蓿与冬小麦连作不同施肥土壤细菌数量相对休闲地变幅在 - 197.0 4× 10 5~ +187.0 7× 10 5个 / g土 ,真菌在 - 6 .0 8× 10 3~ +36 .5 7× 10 3个 / g土 ,放线菌在 - 4 7.2 1× 10 4~+30 1.4× 10 4个 / g土。轮作系统不同施肥处理真菌与放线菌数量高于休闲地。在施氮磷化肥条件下不同作物轮作 ,苜蓿与糜子对细菌有相对抑制作用 ,对真菌与放线菌有促进作用 ,红豆草抑制放线菌促进细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轮作 施肥 土壤微生物 连作
下载PDF
不同种植方式对北疆绿洲土壤养分和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7
7
作者 刘瑜 褚贵新 +2 位作者 梁永超 李俊华 王飞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65-471,共7页
长期种植不同作物对土壤的理化性质与生物学性状有很大影响。本研究针对北疆绿洲灰漠土几种典型作物种植方式,研究了不同作物长期种植对土壤养分、酶活性、微生物量碳氮以及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种植不同作物使土壤表层(0~20... 长期种植不同作物对土壤的理化性质与生物学性状有很大影响。本研究针对北疆绿洲灰漠土几种典型作物种植方式,研究了不同作物长期种植对土壤养分、酶活性、微生物量碳氮以及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种植不同作物使土壤表层(0~20cm)与亚表层(20~40cm)的土壤肥力性质产生明显分异,表层土壤的肥力水平明显高于亚表层;土壤pH则表层低于亚表层,而不同种植方式对灰漠土pH无显著影响。长期种植不同作物对土壤主要生物过程关键酶活性、土壤呼吸等土壤生物性状有明显影响,磷酸酶、脲酶、β-葡萄糖苷酶、多酚氧化酶、纤维素酶在不同种植方式下差异显著,小麦/油葵轮作10年(WSR)方式下上述5种酶活性均较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随棉花连作年限的延长而显著下降,且玉米连作10年(CrM)、小麦连作10年后棉花连作10年(WCtR)、棉花连作15年(CtM)和小麦/油葵轮作10年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比分别为6.31、6.02、5.83和3.53。不同种植方式下土壤呼吸在120h内的变化均为先下降后趋于平稳,不同种植方式下的土壤呼吸商之间呈显著性差异,WSR呼吸商最高,平均20.54μg(CO2-C)·mg-1(Bc)·h-1,WCtR最低,平均14.01μg(CO2-C)·mg-1(Bc)·h-1。作物长期连作后与绿肥作物轮作,有利于提高土壤生物活性,是一种较好的种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连作 轮作 土壤养分 土壤酶 土壤呼吸 微生物量碳氮 生物学性状 呼吸商
下载PDF
长期棉麦轮作下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形态转化及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尹金来 周春霖 +2 位作者 洪立洲 王凯 丁金海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4-37,共4页
1984年和1993年对棉花-大麦轮作下的土壤进行无机磷分级测定以及土壤磷减少量与作物产量、吸磷量的通径分析,研究了施用磷肥、有机肥等对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形态转化及其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磷肥大大提高了土壤中Ca... 1984年和1993年对棉花-大麦轮作下的土壤进行无机磷分级测定以及土壤磷减少量与作物产量、吸磷量的通径分析,研究了施用磷肥、有机肥等对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形态转化及其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磷肥大大提高了土壤中Ca2-P、Ca8-P、Al-P和Fe-P含量,有机肥与磷肥配合施用有利于土壤无机磷的积累,对增加O-P也有一定作用。在土壤无机磷长期处于耗竭状态下,其各组分对作物总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磷形态转化 有效性 石灰性土壤 长期棉麦轮作
下载PDF
应用长期定位试验研究化肥施用的能量效率 被引量:13
9
作者 杨军 陈新平 +1 位作者 张福锁 王兴仁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1-36,共6页
通过 13年的冬小麦—夏玉米→春玉米轮作体系化肥长期定位试验 ,分析了在北京潮土连续轮作条件下化肥施用的能量效率。能量效率主要用净能量产出和净能量产投比反映。结果表明 :每季高量施入氮肥 (N 2 70kg·hm-2 )的较高能量投入... 通过 13年的冬小麦—夏玉米→春玉米轮作体系化肥长期定位试验 ,分析了在北京潮土连续轮作条件下化肥施用的能量效率。能量效率主要用净能量产出和净能量产投比反映。结果表明 :每季高量施入氮肥 (N 2 70kg·hm-2 )的较高能量投入在 3种作物上均未带来相应高的净能量产出 ;而适量施氮 (每季作物N 135kg·hm-2 )获得了较高的净能量产出和净能量产投比 ;同样 ,该轮作体系中适量施磷处理 (P2 O56 7 5kg·hm-2 ·a-1)比高磷处理 (P2 O5135kg·hm-2 ·a-1)的净能量产出和净能量产投比均更高 ;钾肥施用的能量效率表现为春玉米 >夏玉米 >冬小麦 ,且较大程度地受到气候年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 长期定位试验 化肥 施用技术 能量效率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小麦、玉米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及水溶性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任卫东 贾莉洁 +2 位作者 王莲莲 李婕 杨学云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45-151,共7页
通过20a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措施下,小麦、玉米生育期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微生物量碳(MBC)和水溶性有机碳(WSOC)动态变化。试验包括7种不同的施肥措施:不施肥对照(CK)、单施氮肥(N)、磷钾配合(PK)、氮磷配合(NP)、氮磷钾配合(NPK... 通过20a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措施下,小麦、玉米生育期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微生物量碳(MBC)和水溶性有机碳(WSOC)动态变化。试验包括7种不同的施肥措施:不施肥对照(CK)、单施氮肥(N)、磷钾配合(PK)、氮磷配合(NP)、氮磷钾配合(NPK)、秸秆还田+氮磷钾(SNPK)和有机肥+氮磷钾(MNPK)。结果表明,SNPK和MNPK显著增加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水溶性有机碳的含量。小麦生育期中MBC含量在开花期最高,而WSOC在开花期最低,与MBC趋势相反;各处理根际土壤MBC和WSOC含量均明显高于非根际土壤。玉米生育期各处理MBC变化不明显,根际土MBC含量高于非根际,而WSOC则非根际土稍高。MBC和总有机碳(TOC)比率为17.18~33.54g.kg-1,以玉米乳熟期CK最高。WSOC/TOC变幅为2.43~6.67g.kg-1,玉米乳熟期均较小麦成熟期有大幅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定位试验 土娄土 小麦-玉米轮作 根际和非根际土壤 微生物量碳 水溶性有机碳含量
下载PDF
长期定位施肥土壤酶活性及其肥力变化研究 被引量:74
11
作者 高瑞 吕家珑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43-145,共3页
对小麦 玉米轮作区长期定位施肥土壤酶活性及其肥力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 ,与未施肥 (对照 )相比 ,长期施肥处理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转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明显提高 ,其中有机肥 (秸秆、厩肥 )配施化肥效果明显优于单施化肥 ;施肥... 对小麦 玉米轮作区长期定位施肥土壤酶活性及其肥力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 ,与未施肥 (对照 )相比 ,长期施肥处理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转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明显提高 ,其中有机肥 (秸秆、厩肥 )配施化肥效果明显优于单施化肥 ;施肥后休闲处理未提高土壤酶活性 ,表明施肥 (化肥、有机肥 )后作物根系及其分泌物具有刺激土壤酶活性的作用 ,且土壤酶活性高低与作物产量 (即土壤肥力 )相关性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定位施肥 土壤酶活性 土壤肥力 小麦-玉米轮作
下载PDF
稻-油轮作下长期秸秆还田与施肥对作物产量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70
12
作者 刘禹池 曾祥忠 +4 位作者 冯文强 秦鱼生 王昌全 涂仕华 陈道全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50-1459,共10页
【目的】研究长期秸秆还田与施肥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为该种植模式下作物最佳养分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方法】自2005年起在成都平原的广汉市开展了水稻-油菜轮作下连续秸秆覆盖还田+免耕与不同施肥的长期定位试验。试验为随机... 【目的】研究长期秸秆还田与施肥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为该种植模式下作物最佳养分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方法】自2005年起在成都平原的广汉市开展了水稻-油菜轮作下连续秸秆覆盖还田+免耕与不同施肥的长期定位试验。试验为随机区组设计,共有8个处理,3次重复。这8个处理包括对照(只施化肥、无秸秆覆盖)和秸秆覆盖还田下4个氮肥用量、2个磷肥用量和3个钾肥用量的7个组合处理。自2005年起每季收获时采集植株样本,分析不同处理下水稻和油菜的农艺形状与产量变化情况,2010年水稻收获后采取耕层(0—5 cm、5—15cm和15—30 cm)土样,分析不同处理的土壤肥力演化趋势。【结果】在稻-油轮作下,同一处理水稻和油菜产量受气候变化影响存在显著的年度间差异。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始于覆盖后的第三年,即秸秆覆盖处理的水稻产量显著高于相同施氮量的无覆盖对照处理,油菜秸秆覆盖条件下的减磷和减钾处理的水稻产量相当或高于对照处理。按此计算,秸秆还田在水稻季每公顷可节约大约N 60 kg和K2O 90 kg。在油菜季,稻草覆盖似乎不能明显减少氮肥投入,减磷处理的油菜产量始终最低。因此,施用充足的磷肥成为油菜高产的关键,该结果为稻-油轮作制度中磷肥的合理分配提供了科学依据,即磷肥应重点施在油菜上,水稻上可少施或不施磷肥。在油菜季,秸秆还田每公顷能节约大约N 30 kg和K2O 90 kg。连续秸秆覆盖+免耕使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养分在0—5 cm土层聚集,但对下层土壤影响不大;减磷、减钾处理使土壤磷、钾耗竭,但无覆盖对照处理的土壤钾耗竭大于减钾处理;在磷钾施肥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氮肥施用量降低了土壤速效钾与有效磷含量。长期秸秆覆盖还田+免耕能显著改善0—5 cm土层的土壤物理性状,即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 长期试验 稻-油轮作 产量 理化性状
下载PDF
长期水旱轮作条件下紫色土养分供应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36
13
作者 王定勇 石孝均 毛知耘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0-126,共7页
通过10年稻—麦水旱轮作定位试验,研究了紫色土生产力以及N、P、K自然供应能力和变化。结果表明,在水旱轮作下,紫色土对稻、麦产量的地力贡献率平均为58%和51%,肥料的增产贡献率可达42%~49%。紫色土N、P、K养分自然供给力在小麦上分别... 通过10年稻—麦水旱轮作定位试验,研究了紫色土生产力以及N、P、K自然供应能力和变化。结果表明,在水旱轮作下,紫色土对稻、麦产量的地力贡献率平均为58%和51%,肥料的增产贡献率可达42%~49%。紫色土N、P、K养分自然供给力在小麦上分别为60%、70%、91%,在水稻上分别为70%、90%、92%,小麦对肥料的依赖性高于水稻;N、P、K养分的自然供应量在小麦上分别为37 1、5 4、45 9kg hm2,在水稻上分别为81 8、13 6、103 0kg hm2。随着试验年份的延长,旱作季节紫色土N、P、K养分的供应能力逐年降低,水作季节N、P、K供应力则相对稳定,旱作对地力的消耗比水作大。环境输入的养分在维持水田稳定供肥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紫色土这种基础养分供给力可维持每年生产小麦1 4t hm2、稻谷3 5t hm2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定位试验 水旱轮作 紫色土 养分供应能力 生产力 土壤肥力
下载PDF
甘肃省黄土高原旱地冬小麦—玉米轮作制长期定位施肥的增产效果 被引量:40
14
作者 樊廷录 周广业 +3 位作者 王勇 丁宁平 高育锋 王淑英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7-131,136,共6页
在黄土高原冬小麦—玉米轮作制中通过连续24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了旱地长期定位施肥的增产效果。结果表明,各肥料处理的产量大小及其增产趋势是基本一致的,干旱年和正常年为MNP>SNP>NP>M>N>CK;丰水年为NP>MNP>SNP>... 在黄土高原冬小麦—玉米轮作制中通过连续24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了旱地长期定位施肥的增产效果。结果表明,各肥料处理的产量大小及其增产趋势是基本一致的,干旱年和正常年为MNP>SNP>NP>M>N>CK;丰水年为NP>MNP>SNP>M>N>CK。干旱年产量降低顺序为N>NP>CK>M>MNP>SNP;丰水年产量增加顺序是N>CK>NP>M>MNP>SNP。降水对化肥尤其是氮肥的增产效果有明显的影响,而有机肥+化肥处理(SNP、MNP)的产量受降水影响较小。在肥料的增产中,化肥(NP)的平均贡献率56 28%,土粪(M)43 72%。在干旱、正常、丰水年型中,化肥的贡献率依次是53 25%、54 00%、59 93%,土粪为46 75%、46 00%、40 07%;NP处理中,N的贡献率依次为19 48%、34 76%、49 61%,而P(P2O5)的贡献率为80 82%、65 24%、50 39%,尤其是干旱年份P的贡献率高达88 4%~145 6%;秸秆(SNP处理)在丰水年的增产贡献率为31 42%,与土粪在对应年份的贡献率相差不大,但正常和干旱年增产贡献率达到66 46%和83 63%,较土粪处理的贡献率提高20 46%和36 88%。随着施肥年限的延长,长期施用氮肥增产作用下降,而秸秆还田及有机无机配合则有逐年递增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旱地 冬小麦 玉米 轮作制 长期定位施肥 肥效 产量
下载PDF
长期轮作与施肥对农田土壤磷素形态和吸持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0
15
作者 戚瑞生 党廷辉 +2 位作者 杨绍琼 马瑞萍 周丽萍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36-1146,共11页
通过对黄土旱塬地区长期定位施肥(26a)条件下的不同轮作系统的土壤磷素形态和吸持参数的测定,研究了轮作和施肥对土壤磷素吸持特性和磷素形态的影响,以及土壤磷素吸持参数与磷素形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轮作与施肥均可以减低土壤... 通过对黄土旱塬地区长期定位施肥(26a)条件下的不同轮作系统的土壤磷素形态和吸持参数的测定,研究了轮作和施肥对土壤磷素吸持特性和磷素形态的影响,以及土壤磷素吸持参数与磷素形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轮作与施肥均可以减低土壤磷素的最大吸附量(Qm),相对于其他轮作和连作,在氮磷(NP)施肥下,小麦-玉米-豌豆轮作可以减低土壤的Qm,在氮磷有机肥(NPM)施肥下,小麦-玉米轮作可以减低土壤的Qm。在施肥相同的条件下,小麦-玉米轮作和小麦-豌豆轮作可以显著增加土壤中各形态无机磷的含量,长期轮作较连作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效磷养分,尤其对Ca2-P的提高效果更为显著。相关分析表明,Qm和磷吸持指数(PSI)与全磷(T-P)、Olsen-P、CaCl2-P、Ca2-P、Ca8-P、Fe-P、Ca10-P和有机磷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闭蓄态磷(O-P)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Al-P关系不显著。土壤有机质(SOM)与Qm、PSI和磷最大缓冲能力(MBC)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磷吸持饱和度(DPSS)存在显著正相关。通径系数和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在石灰性黑垆土土壤的无机磷形态中,Ca2-P对Olsen-P的贡献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轮作 长期施肥 吸持特性 磷素形态
下载PDF
长期施用有机肥对稻麦轮作体系土壤有机碳氮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30
16
作者 陈洁 梁国庆 +4 位作者 周卫 王秀斌 孙静文 刘东海 胡诚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6-44,共9页
【目的】以湖北武汉地区长期稻麦轮作制度下施肥试验地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耕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及活性碳氮组分的影响,为优化稻麦轮作体系下施肥措施,实现土壤固碳减排,培肥土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长期施肥试验... 【目的】以湖北武汉地区长期稻麦轮作制度下施肥试验地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耕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及活性碳氮组分的影响,为优化稻麦轮作体系下施肥措施,实现土壤固碳减排,培肥土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长期施肥试验开始于1981年,试验处理包括不施肥(CK)、施化学氮肥(N)、施化学氮磷肥(NP)、施化学氮磷钾肥(NPK)、单施有机肥(M)及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NPKM)。收集2017年小麦收获后耕层(0—20 cm)土壤,测定各小区土壤中的有机碳(SOC)、全氮(TN)、微生物量碳氮(MBC、MBN)、水溶性碳(DOC)、热水溶性有机碳(HWSC)、颗粒有机碳氮(POC和PON)、轻组有机碳氮(LFOC和LFON)及氯化钾浸提氮(KEN,即水溶性无机氮)的含量并分析各指标间的关系。【结果】1)除KEN外,长期施用有机肥显著增加耕层土壤的各碳氮组分含量,特别是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2)各活性有机碳组分占SOC的百分比由高到低排序为POC> LFOC> HWSC> MBC> DOC,各氮组分占TN的百分比由高到低排序为PON> LFON> MBN>KEN,其中POC占SOC的24.04%~37.64%,PON占TN的12.09%~20.24%,且有机肥处理下POC/SOC、PON/TN显著高于其余处理。3)通过对土壤有机碳及各活性有机碳的对施肥的敏感性分析可得,各活性碳敏感性指数均显著高于SOC,且DOC的敏感性最高。4)通过各组分间相关性分析可知,除KEN外,各碳、氮组分间显著正相关,其中DOC与SOC、PON与TN关系更为紧密,表明DOC及PON可较好地反应出SOC、TN的变化情况。【结论】在湖北稻麦轮作地区,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碳库及氮库,促进了土壤碳、氮的积累,尤其是颗粒有机碳和有机氮(POC和PON)。水溶性碳(DOC)对施肥反应最为敏感,可作为指示该地区有机物早期变化的指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稻麦轮作 活性碳 活性氮 敏感指数
下载PDF
长期秸秆还田与施肥对成都平原稻-麦轮作下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27
17
作者 刘禹池 冯文强 +4 位作者 秦鱼生 曾祥忠 周相玉 王昌全 涂仕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40-247,共8页
为了研究长期秸秆覆盖还田配合不同施肥处理对成都平原稻-麦轮作下作物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及提出该种植模式下的作物最佳施肥方案和明确土壤培肥效果,2005-2011年,在成都平原灰色冲积水稻土壤上,采用秸秆覆盖还田配施不同用量氮磷钾... 为了研究长期秸秆覆盖还田配合不同施肥处理对成都平原稻-麦轮作下作物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及提出该种植模式下的作物最佳施肥方案和明确土壤培肥效果,2005-2011年,在成都平原灰色冲积水稻土壤上,采用秸秆覆盖还田配施不同用量氮磷钾肥连续免耕轮作种植水稻和小麦,研究不同处理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于2010年水稻收获后采取耕层(0~5,5~15和15~30cm)土样,分析不同处理对壤理化性状的影响。在相同化肥用量条件下,秸秆覆盖还田能显著增加水稻和小麦产量。在秸秆还田基础上增施氮肥和钾肥都能显著提高水稻和小麦产量,而磷肥只能增加小麦产量,对水稻产量没有影响。秸秆覆盖还田比单施化肥每季每公顷至少能节约60 kg N/hm2、60 kg P2O5/hm2和90 kg K2O/hm2。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处理分别比对照处理降低了0~5和5~15 cm的土层容重,提高了土壤总孔隙度、土壤团聚体数量、耕层土壤养分速效量以及有机质含量,特别是0~5 cm土层,说明连续秸秆覆盖加免耕促进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在表土层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 长期试验 稻麦轮作 产量 土壤肥力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稻麦轮作田杂草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26
18
作者 施林林 沈明星 +5 位作者 蒋敏 陆长婴 王海侯 吴彤东 周新伟 沈新平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10-316,共7页
【目的】明确在稻麦轮作条件下,肥料管理对太湖地区稻麦轮作田杂草群落的影响特征和方式。【方法】在水稻收获后,对长期不同肥料处理小区,具体包括不施肥(CK),仅施氮肥(N),施氮钾肥(NK),施磷钾肥(PK),施氮磷肥(NP)和均衡施肥(NPK),进行... 【目的】明确在稻麦轮作条件下,肥料管理对太湖地区稻麦轮作田杂草群落的影响特征和方式。【方法】在水稻收获后,对长期不同肥料处理小区,具体包括不施肥(CK),仅施氮肥(N),施氮钾肥(NK),施磷钾肥(PK),施氮磷肥(NP)和均衡施肥(NPK),进行杂草群落调查。分析杂草密度、多样性指数Shannon-H’,均匀度指数Pielou-EJ和丰富度指数Margalef-DMG,并进行主成分和回归分析。【结果】杂草总密度的排列次序为NP>CK>N>NK>NPK,稻槎菜,牛繁缕,菵草和大巢菜是主要农田杂草。氮磷养分亏缺提高了杂草多样性,Shannon-H’指数排序为CK>NK>PK>N>NP>NPK。主成分1、2的特征值分别为0.498和0.235,稻槎菜,野老鹳草,异型莎草和菵草与主成分1夹角较小,能更多地解释主成分1。对提取的主成分1、2值与土壤有效态氮磷钾回归分析,其中有效氮、磷与主成分1值回归决定系数分别为0.85、0.86(P<0.05),主成分2值与土壤养分因子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太湖地区稻麦轮作条件下,土壤养分的盈亏决定了田面杂草密度和优势种群,氮磷亏缺导致杂草群落多样性高于氮磷钾均衡施肥,且土壤氮含量对杂草群落的影响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定位施肥 稻麦轮作 杂草群落 多样性
下载PDF
长期水稻-大麦轮作体系土壤供氮能力与作物需氮量研究 被引量:26
19
作者 唐旭 吴春艳 +2 位作者 杨生茂 陈义 马义兵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9-87,共9页
通过18年稻麦轮作,7个施肥处理,研究了水稻-大麦轮作系统中土壤生产力、氮素自然供应能力、作物氮素内部利用率及氮肥表观利用率。结果表明,在水旱轮作下,土壤对大麦产量的地力贡献率平均为69%,水稻为75%-81%;肥料的增产贡献率分别为31%... 通过18年稻麦轮作,7个施肥处理,研究了水稻-大麦轮作系统中土壤生产力、氮素自然供应能力、作物氮素内部利用率及氮肥表观利用率。结果表明,在水旱轮作下,土壤对大麦产量的地力贡献率平均为69%,水稻为75%-81%;肥料的增产贡献率分别为31%和19%-25%,可维持每年生产大麦2.3 t/hm2、稻谷6-7 t/hm2。土壤氮素自然供给力在大麦上平均为75.9%,比水稻的低3.3%-7.2%。在一年三熟水旱轮作制中,土壤和环境年供氮118-299 kg/hm2;在一年二熟轮作制中为86-199 kg/hm2。施氮肥条件下,大麦的氮素内部利用率为31.0-56.3 kg/kg;水稻在23.6-50.2 kg/kg之间变动;大麦的氮肥利用率变幅在27.5%-41.2%,水稻为14.6%-41.2%。在稻麦轮作系统中,如果想获得作物产量12 t/hm2(4 t大麦和8 t单季稻),需要每年施氮肥N 226-337kg/hm2。为获得更高的作物产量,在氮肥推荐时不但要考虑作物的目标产量,作物对氮素的需要量,还要充分考虑土壤和环境氮素供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试验 稻麦轮作 产量 氮素供应力 氮素内部利用率
下载PDF
长期定位施肥对紫色水稻土硝化作用及硝化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2
20
作者 辜运富 张小平 +2 位作者 涂仕华 孙锡发 Kristina Lindstrǒm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123-2130,共8页
采用化学分析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从表层土壤的微生物活性及基因多样性角度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制度对紫色水稻土硝化作用及硝化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24a长期定位肥料试验,不同施肥处理土壤pH和硝化作用均不相同... 采用化学分析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从表层土壤的微生物活性及基因多样性角度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制度对紫色水稻土硝化作用及硝化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24a长期定位肥料试验,不同施肥处理土壤pH和硝化作用均不相同,施肥在降低土壤pH的同时会增加土壤的硝化作用;不同作物种植方式也会影响土壤pH和硝化作用,紫色水稻土旱季pH和硝化作用均大于淹水土壤。施用化肥以及化肥配施有机肥不仅可以提高土壤硝化作用,也能够改变土壤中硝化细菌的群落结构;与长期单施化肥相比,长期化肥配施农家肥不仅提高了土壤的硝化作用,而且提高了土壤硝化细菌的分子多样性。UPGMA聚类分析显示,10种不同施肥处理的聚类图也不同;在水稻收割后,M,NM,NPM与NPKM聚在一个群里,CK,N和NP聚在第二个群里,而NPK,NPKMZn和NPKMMn聚成第三个群;在小麦收割后,M,NM,NPM,N,NP和NPKMMn肥料影响下的硝化细菌群落聚成一个群,NPK,NPKMZn和NPKMMn肥下的硝化细菌聚在一起,形成第二个群,对照(无肥)下的硝化细菌群落单独成为第三个群。应用PCR-DGGE技术可以揭示石灰性紫色水稻土上24a不同施肥及作物栽培管理措施下的硝化细菌分子群落结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定位施肥 DGGE 硝化作用 硝化细菌群落结构 稻麦轮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