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写文学史”浪潮的先声——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论”的创新与局限
1
作者 陆欣宇 黄德志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52-57,共6页
自“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中国新文学史的分期问题始终是学界探讨研究的重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论”的出现打破了以往按照政治与历史视角分割文学史的旧格局,它以文学现代化为内核,关注文学发展的内在逻辑与整体性,极具启蒙主义的光... 自“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中国新文学史的分期问题始终是学界探讨研究的重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论”的出现打破了以往按照政治与历史视角分割文学史的旧格局,它以文学现代化为内核,关注文学发展的内在逻辑与整体性,极具启蒙主义的光辉。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论”存在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主题概括不恰当、对现代化的认知不准确等问题,应当以辩证的眼光进行看待与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文学史 文学现代化
下载PDF
留学生与中国文学的现代化
2
作者 沈光明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103-106,共4页
由于历史的原因 ,当国人把文学作为推进和实现中国现代化的突破口时 ,文学自身的现代化问题便成为中国现代化动力群体们所关注的焦点。而能够对中国传统文学进行现代性转换的无疑是中国近现代留学生群体 ,尤其是辛亥革命前后负笈出洋的... 由于历史的原因 ,当国人把文学作为推进和实现中国现代化的突破口时 ,文学自身的现代化问题便成为中国现代化动力群体们所关注的焦点。而能够对中国传统文学进行现代性转换的无疑是中国近现代留学生群体 ,尤其是辛亥革命前后负笈出洋的留学生们。由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学生 文学现代化 滞后性 进化论 活文学
下载PDF
新小说时期趣味文学传统的形成
3
作者 周乐诗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0-176,共7页
新小说的双性气质成就了它的繁荣,其中的女性话语气质,是近代文学被边缘化后,文学的游戏观念得到发展的结果。新小说中期开始的非政治化转向,呈现为一种女性化的文学特征,最终以鸳鸯蝴蝶派文学的盛行为标志。它不但是对文学中性别资源... 新小说的双性气质成就了它的繁荣,其中的女性话语气质,是近代文学被边缘化后,文学的游戏观念得到发展的结果。新小说中期开始的非政治化转向,呈现为一种女性化的文学特征,最终以鸳鸯蝴蝶派文学的盛行为标志。它不但是对文学中性别资源的调动,还发展出文学现代化的另一种走向,形成了现代文学的一个非主流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小说 双性气质 文学现代化 非主流传统
下载PDF
五四文学:对立的现代性 被引量:1
4
作者 胡梅仙 《学术探索》 2006年第5期98-103,共6页
西方的世界性影响和中国本身的开放性要求是五四文学现代性产生的背景。在这种无论是对物质还是精神的现代化的追求之中,他们无一例外地都遭遇到了“冲突”这种处境。五四文学的现代性是以对立的面貌出现的,而冲突对立正是五四文学不同... 西方的世界性影响和中国本身的开放性要求是五四文学现代性产生的背景。在这种无论是对物质还是精神的现代化的追求之中,他们无一例外地都遭遇到了“冲突”这种处境。五四文学的现代性是以对立的面貌出现的,而冲突对立正是五四文学不同于传统文学的一个内在特质。对立、反抗既是中国现代文学解放、革命的需要,更是不回避中西、传统和现代碰撞的内心思想冲突的表现。其中既显示着中国文学特有的现代性的表达方式,也显示了中国文学现代化的简单、直线思维的欠缺和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文学 对立 “对立”的现代性 “对立”的简单化
下载PDF
文学场的历史发生与文学现代性 被引量:6
5
作者 朱国华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39-146,共8页
如果从历史的维度来理解布迪厄的文学场理论,我们首先应该考虑布迪厄对文学场的历史发生的理论阐述。就法国文学史而言,这一过程经历了文学场获得自主性、出现双重结构以及生产符号财富三阶段。但文学场并非一个超稳定结构,它面临的内忧... 如果从历史的维度来理解布迪厄的文学场理论,我们首先应该考虑布迪厄对文学场的历史发生的理论阐述。就法国文学史而言,这一过程经历了文学场获得自主性、出现双重结构以及生产符号财富三阶段。但文学场并非一个超稳定结构,它面临的内忧是,美学革命的体制化会耗尽它的话语资源;面临的外患是,文学场总是不能摆脱政治、经济资本的操控。但问题是,布迪厄对作为一种普遍性文学建构的文学场的描述是否准确?布迪厄把文学场理论限制在发达国家,那么,它超出欧美之外是否仍然存在一定的阐释效用?事实上,布迪厄本人并没有反思性思考他从属的第一世界的学术位置与他的学术观点之间的语境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场 文学现代性 第三世界
下载PDF
彰显与遮蔽——五四文化激进主义语境下文学现代性的实现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桂妹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50-156,共7页
五四文化激进主义,作为中国历史现代转型期的主导价值倾向,也对20世纪文学现代性的实现构成深远影响。革命,作为五四文化激进主义的话语表征,为文学现代性生长提供了动力的同时,也因其线性思维方式把传统置于现代性的对立面,视"欧... 五四文化激进主义,作为中国历史现代转型期的主导价值倾向,也对20世纪文学现代性的实现构成深远影响。革命,作为五四文化激进主义的话语表征,为文学现代性生长提供了动力的同时,也因其线性思维方式把传统置于现代性的对立面,视"欧化"为惟一路径,从而造成文学现代性的缺失、启蒙。作为20世纪现代性的核心话语,赋予文学现代性精神内涵的同时,也因其对艺术与历史所做同构性理解而斫伤了审美,并因其对文学的工具化要求而使文学的独立价值难以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文化激进主义 文学现代性 革命 启蒙
下载PDF
文言对接现代性的试验:论鲁迅前“五四”时期的文言写作
7
作者 汪卫东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7-114,共8页
鲁迅在开始现代白话文学创作之前,有过前“五四”颇长的文言写作时期,其文言写作是在晚清近代文言的背景上展开的,受严复、梁启超、章太炎、林纾等近代文章家的影响并力图超越,试图用雅正文言对接新发现的文学现代性。其中,五篇文言论... 鲁迅在开始现代白话文学创作之前,有过前“五四”颇长的文言写作时期,其文言写作是在晚清近代文言的背景上展开的,受严复、梁启超、章太炎、林纾等近代文章家的影响并力图超越,试图用雅正文言对接新发现的文学现代性。其中,五篇文言论文系统阐述文学救亡思路,揭橥“立人”方案,以强烈的主体意识、深刻的问题意识、复杂的内在逻辑和丰富的情感将近代文言的论说能力推向极致;《域外小说集》以古雅文言直接对接“异域文术新宗”,对文言直译现代小说的可能性进行了极端试验;《怀旧》则已是用文言创作的现代小说。鲁迅的文言写作兼及论说体和叙事体两类文章体式,在文言论文、文言翻译和文言小说诸方面都代表了晚清文言的最后努力,这一过程充满障碍,但正是这一挫折经验,使其五四时期坚定转向白话文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文言写作 前“五四” 近代文言 文学现代性
下载PDF
现当代文学批评传统新解——评布拉德福德《莎士比亚好不好?:论文学质量评判》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星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9-155,共7页
在其专著《莎士比亚好不好?:论文学质量评判》中,布拉德福德重审了现当代西方文学批评及教育史,重新定义了文学现代主义运动的性质,并对其影响进行了再评估,指出"质量评判"的缺失是现当代文学批评传统的主要特征,这对文学与... 在其专著《莎士比亚好不好?:论文学质量评判》中,布拉德福德重审了现当代西方文学批评及教育史,重新定义了文学现代主义运动的性质,并对其影响进行了再评估,指出"质量评判"的缺失是现当代文学批评传统的主要特征,这对文学与文学批评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此书虽成书早于2016年诺贝尔奖颁奖,却有助于我们剖析迪伦获奖背后的逻辑,并提供了审视文学研究现状的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查德·布拉德福德 文学质量评判 文学现代主义 文学批评
原文传递
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理论创新的思考
9
作者 谢昭新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90-93,共4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理念的创新经历了由"政治革命一体化",到启蒙现代性和文学现代性,再到"文学"与"历史"融通的多维史学观的演化;在"板块结构"和"选择的眼力"上,近来出版的文学史著作...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理念的创新经历了由"政治革命一体化",到启蒙现代性和文学现代性,再到"文学"与"历史"融通的多维史学观的演化;在"板块结构"和"选择的眼力"上,近来出版的文学史著作均有新开拓;"史"与"论"关系的融合在重史料性与史实性基础上,"论"又有其个性特色,这是文学史写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文学史理念 文学现代性 文学史写作 文学史体例
下载PDF
中国文学现代性起源的争议及其实质——论王德威与中国文学现代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晓平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1-50,共10页
在中国现代文化领域,中国的"现代"的意涵究竟是什么?这一历史经验如何影响文学书写以及如何创造文学现代性?我们应如何理解历史内容和文学形式之间的辩证关系?考察王德威关于晚清文学中存在中国现代性最早萌芽的论断,可以看出... 在中国现代文化领域,中国的"现代"的意涵究竟是什么?这一历史经验如何影响文学书写以及如何创造文学现代性?我们应如何理解历史内容和文学形式之间的辩证关系?考察王德威关于晚清文学中存在中国现代性最早萌芽的论断,可以看出:他的关于现代性"推陈出新"只是表面的理解;他对于启蒙和个人主义的否定使他漠视现代民主精神及其在文学中的体现;他对福柯系谱学理论的应用,使得他将内爆视为革新;而从根本上来说,由于他的政治和文化的保守主义立场,使得他援引西方后现代主义理论,致力于一种非历史化的"想象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现代性 王德威 新历史主义 后现代主义 系谱学 保守主义
下载PDF
林译小说文学现代性解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昕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2-54,63,共4页
作为清末民初译介西方文学的第一人,林纾用文言翻译了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通过对西方文学有意或无意的误读与误译,林译小说为中国文学现代性提供了价值转换的空间:雅俗文学界限日渐模糊,文学主题逐步丰富完善,叙事模式突破传统局限。... 作为清末民初译介西方文学的第一人,林纾用文言翻译了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通过对西方文学有意或无意的误读与误译,林译小说为中国文学现代性提供了价值转换的空间:雅俗文学界限日渐模糊,文学主题逐步丰富完善,叙事模式突破传统局限。以林译小说为代表的晚清文学对"五四"新文学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晚清与五四两代文人共同的历史性选择最终促成了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纾 林译小说 文学现代性
下载PDF
社会的现代化与文学的现代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陆贵山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3-136,共4页
研究文学的现代性的根本目的,应当有助于推动社会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因此,研究文学的现代性必须和探讨社会的现代化紧密联系起来,必须从我国特殊的国情、人性和文情出发,来探讨与... 研究文学的现代性的根本目的,应当有助于推动社会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因此,研究文学的现代性必须和探讨社会的现代化紧密联系起来,必须从我国特殊的国情、人性和文情出发,来探讨与当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相适应的文学现代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现代化 文学现代性 启蒙现代性 审美现代性
下载PDF
论八十年代与九十年代文学的现代性关联 被引量:1
13
作者 卢衍鹏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3期149-154,共6页
在"年代学"或"断代史"文学研究中,存在二元对立的思想倾向,从现代性、整体性的角度考察80年代文学与90年代文学的关系,更能发现两者在叙事上的"历史连续性",其内在连续性大于表面的"断裂"和差... 在"年代学"或"断代史"文学研究中,存在二元对立的思想倾向,从现代性、整体性的角度考察80年代文学与90年代文学的关系,更能发现两者在叙事上的"历史连续性",其内在连续性大于表面的"断裂"和差异性。通过"缝合"历史的断裂带、对接80、90年代文学通道,梳理中国现代性历史经验的文学表达方式,发掘一条清晰的历史脉络来把握当代中国的自我理解和自我认同,并在连续性的时空中摸索其审美逻辑和内在规律。"现代派"小说表征了80年代中国的现代化想象和社会的现代化进程,表达了"个人"对"现代"的敏感体验,90年代关于现代性与后现代的纷争其实在80年代就已经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连续性 现代性 文学现代性 年代文学 现代性叙事
下载PDF
论京派文学与中国文学的现代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董燕 《孝感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26-28,共3页
中国文坛对沈从文等京派作家曾经一度忽视甚至批判,很大程度是因为以历史现代性解释文学现代性,对二者进行了同构性理解。实际上,二者呈逆向结构,于现代性内部形成一种张力。京派作家描写健康优美人性人情的同时,面对物质文明的进步与... 中国文坛对沈从文等京派作家曾经一度忽视甚至批判,很大程度是因为以历史现代性解释文学现代性,对二者进行了同构性理解。实际上,二者呈逆向结构,于现代性内部形成一种张力。京派作家描写健康优美人性人情的同时,面对物质文明的进步与道德伦理的退化作出反向思考,表现出对物质化的对峙与质疑,具有文化反省的内容。这也正是文学所应当承担的责任,由此使中国新文学获得现代性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派文学 中国文学 历史现代性 文学现代性 物质化 文化反省
下载PDF
从“现代文学”到“文学现代性”问题讨论综述
15
作者 刘三秀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49-53,共5页
1996年 ,杨春时、宋剑华发表文章 ,对已被普遍接受的关于 2 0世纪中国文学性质是现代性的观点提出质疑。他们认为 ,2 0世纪中国文学“只具有近代性 ,而不具备现代性”。由此在文学理论界引发了一场历时约两年的关于“现代文学”性质的... 1996年 ,杨春时、宋剑华发表文章 ,对已被普遍接受的关于 2 0世纪中国文学性质是现代性的观点提出质疑。他们认为 ,2 0世纪中国文学“只具有近代性 ,而不具备现代性”。由此在文学理论界引发了一场历时约两年的关于“现代文学”性质的讨论。随着思想文化界现代性反思的全面展开 ,对“现代文学”性质的讨论也发展为对“文学现代性”进行质疑和反思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 20世纪 中国文学 现代性 文学现代性 文学理论现代性
下载PDF
《现代》、翻译与文学现代性 被引量:2
16
作者 耿纪永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6-83,共8页
和同时代的文学期刊相比,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杂志有一个突出特征,即对现代主义文学的倡导。通过梳理《现代》杂志的现代派诗歌翻译情形,从文学翻译的角度对《现代》的现代主义取向加以分析,可以看出这种取向和当时的社会环境、赞助人... 和同时代的文学期刊相比,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杂志有一个突出特征,即对现代主义文学的倡导。通过梳理《现代》杂志的现代派诗歌翻译情形,从文学翻译的角度对《现代》的现代主义取向加以分析,可以看出这种取向和当时的社会环境、赞助人(现代书局和编者)以及译者的诗学观念有密切关系。翻译参与构建中国文学现代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通过《现代》杂志这个个案可以看出,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绝不仅是单纯的不同语言间的符号转换行为,而更是一种跨文化语境下的文化阐释。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环境、赞助人以及译者的政治倾向和诗学观念等,都会对翻译行为(如翻译对象的选择、翻译策略的使用等)产生影响。《现代》杂志不仅通过创作也通过现代派诗歌翻译这一特殊的文化行为深刻地参与、推动和影响了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 文学现代性 现代派诗歌翻译 赞助人 诗学观念
下载PDF
中国新诗海外传播与接收的主体性因素迁移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四平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763-768,840,共6页
自上世纪20年代以来,新诗在海外的传播与接受就已经发生,在近百年的历史中,其主体性因素经历了宗教性、政治性、文学现代性的历时更迭,从误读层面渐渐进入对话层次,彰显了中国新诗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 中国新诗 海外传播与接受 宗教性 政治性 文学现代性
下载PDF
记者的新闻体文学特色及其潮流成因探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慧娟 《新乡学院学报》 2015年第8期43-46,共4页
文学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它以个人化的艺术表达阐释对于特定历史阶段人和事的理解。记者的新闻体文学是现代纪实文学的变体,是记者这个群体对于社会和政治变革的观察方式和表达方式。记者文学正在向精英化、知识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文学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它以个人化的艺术表达阐释对于特定历史阶段人和事的理解。记者的新闻体文学是现代纪实文学的变体,是记者这个群体对于社会和政治变革的观察方式和表达方式。记者文学正在向精英化、知识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这种文学在形态上兼具新闻报道、纪实文学、个人传记、散文等多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在内涵上则突出了记者的职业属性和国家新闻机构的政治意蕴。记者的新闻体文学一方面代表了知识群体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转向和分化,另一方面反映了精英群体和社会大众内在的分歧与隔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体 现代性文学 知识分子
下载PDF
朱光潜与“审美主义文学思潮”
19
作者 刘欣 《美育学刊》 2015年第1期50-55,共6页
在现当代文学思潮研究中,"审美主义文学思潮"被频频提及,论者在挪用作为哲学、社会思潮的"审美主义"与"文学思潮"相接合时往往缺少必要的学理论证,导致其所指人言人殊。"审美主义"是对文学思... 在现当代文学思潮研究中,"审美主义文学思潮"被频频提及,论者在挪用作为哲学、社会思潮的"审美主义"与"文学思潮"相接合时往往缺少必要的学理论证,导致其所指人言人殊。"审美主义"是对文学思潮在逻辑类型上的分类,是理论模型而非客观实体,而"审美主义文学思潮"架构中的朱光潜被简单地定位为审美主义文学规范体系的奠定者,或古典主义的现代余孽。朱光潜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文学活动不是偶发的天才独白,而是在与群体性审美话语的互动对话中产生的,并通过编辑、批评等活动与众多审美话语一起,构成文学现代性方案中的一极;更为重要的是朱光潜的"审美主义"通过审美经验理论的学理论证,显现出独立于文学自律论和文学工具论两大文学进路的学术品格,成为"审美主义文学思潮"中极具理论生命力的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光潜 审美主义 文学思潮 文学现代性
下载PDF
走在漂泊的途中——中国新时期文学现代性的反思
20
作者 李长中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3期89-92,共4页
文学现代性不仅是一种时间概念,也是一种价值论意义上的概念。以理性和主体性为核心的现代性成为新时期文学的自觉追求,同时铸造了新时期文学的辉煌。但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商业化浪潮的风涌而至,现代性话语遭到后现代主义的... 文学现代性不仅是一种时间概念,也是一种价值论意义上的概念。以理性和主体性为核心的现代性成为新时期文学的自觉追求,同时铸造了新时期文学的辉煌。但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商业化浪潮的风涌而至,现代性话语遭到后现代主义的无情消解,“渴望堕落”“躲避崇高”“玩弄文学”等创作心理的凸现,使中国新时期文学又一次陷入迷失而不得不在漂泊的途中行走,中国文学应该有自己的基点。但它的基点在哪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现代性 理性 主体性 “文学迷失” 功利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