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传统画家的个性特征与其绘画风格
1
作者 李清芬 《殷都学刊》 2005年第3期108-108,111,共2页
中国的绘画大体分为文人画、民间画、画家画,其绘画风格与画家的个性特征密切相关。中国画的发展应该适应画家的个性而呈现出多向性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文人画 民间画 画家画 绘画风格
下载PDF
从张士诚到朱元璋:浅析江苏地区的政治与明初文人画坛的“沉寂”(从1356年至1385年) 被引量:1
2
作者 魏玄览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21年第1期107-113,共7页
从1356年张吴政权定都苏州,到1368年朱元璋南京建国,江苏地区政治环境动荡不安,统治阶层与吴中文人群体关系错综复杂,文人画艺术活动随之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面向。文章意在立足对1356年至1385年间政治格局与文人群体之互动关系的考察,... 从1356年张吴政权定都苏州,到1368年朱元璋南京建国,江苏地区政治环境动荡不安,统治阶层与吴中文人群体关系错综复杂,文人画艺术活动随之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面向。文章意在立足对1356年至1385年间政治格局与文人群体之互动关系的考察,辩证地探讨这一阶段文人画家群体的艺术活动与明初文人画坛"沉寂"现象的关联,挖掘其中所包含的文人画"新生"蓄势的力量,反思洪武画坛在中国艺术史上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 张士诚 朱元璋 文人画家群体 文人画
原文传递
被误读的《孔雀竹石图》
3
作者 谢圣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9-93,192,共5页
学界对八大山人的《孔雀竹石图》有几种差以千里的解读,主要缘于解读者对题画诗中"三耳"的不同理解。考镜源流,辨析明清两代诗词中"三耳"的具体含义,"三耳"是指纵横驰骋的论辩,既非"三只耳朵的奴才&... 学界对八大山人的《孔雀竹石图》有几种差以千里的解读,主要缘于解读者对题画诗中"三耳"的不同理解。考镜源流,辨析明清两代诗词中"三耳"的具体含义,"三耳"是指纵横驰骋的论辩,既非"三只耳朵的奴才",也非"张三耳",给题画诗以客观、历史的解读,还原八大山人题画诗的原意。据此认定《孔雀竹石图》并非为讽刺宋荦所作,更非讽刺画,而是描写入夜吟诵,纵横辩论的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大山人 孔雀竹石图 三耳 讽刺画
下载PDF
论文人画的色彩实践与色彩观念 被引量:1
4
作者 姜澄清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2年第3期24-30,共7页
中国画发展至唐 ,发生了一次色彩革命———以水墨成象。从此 ,千年来持守不移。这种选择与守持 ,与本土哲学、文化及社会思潮有很深的关系 ;同时 ,用一种最简化的色彩去表现复杂的情思 ,在世界画史上 ,也是独树一帜的。此种选择与守持... 中国画发展至唐 ,发生了一次色彩革命———以水墨成象。从此 ,千年来持守不移。这种选择与守持 ,与本土哲学、文化及社会思潮有很深的关系 ;同时 ,用一种最简化的色彩去表现复杂的情思 ,在世界画史上 ,也是独树一帜的。此种选择与守持的深层原因 ,不仅在于通过视觉观获得进行绘画艺术的“色彩”。中国画学、中国乐学、中国书学 ,乃至戏曲 ,在研究上过于拘执“专业”本身 ,将难以解决本土艺术的成因。以黑白成象的南宗画 ,最切合本土哲学思想的核心、最切合文人的人生观念。因之 ,色彩选择 ,即“思想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 文化 文人画 色彩 黑白
下载PDF
从“谢赫六法”诠释“文人画”艺术特色
5
作者 段森宇 《甘肃高师学报》 2012年第6期40-42,共3页
文人画以写意抒情性并以色彩之淡、水墨黑白之逸格虚灵性区别于青绿山水、重彩人物花鸟画的色彩样式而独具特色,并取代了青绿画在唐宋时期的重心地位成为中国封建后期绘画的主流。在中国哲学思想的影响下同样遵循"谢赫六法"... 文人画以写意抒情性并以色彩之淡、水墨黑白之逸格虚灵性区别于青绿山水、重彩人物花鸟画的色彩样式而独具特色,并取代了青绿画在唐宋时期的重心地位成为中国封建后期绘画的主流。在中国哲学思想的影响下同样遵循"谢赫六法"的基本绘画理论体系,但同时积极地的充实、拓展"六法"内涵,使中国画成为东方绘画中最炫耀的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法论 文人画 书画同源 墨分五色
下载PDF
北宋书画“尚意”探究
6
作者 赵书英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109-112,共4页
北宋之前书法中的"意"主要指心理意识、构思,笔墨效果、趣味,思想情感等;北宋书法之"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既追求笔墨意趣更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彰显个性,抒发性情等,这对文人画影响很大,书画的娱乐性增强。
关键词 北宋 书法 文人画 尚意
下载PDF
文人画价值简论
7
作者 朱桂新 《韶关学院学报》 2004年第10期134-135,共2页
中国古代文人画以古代文人“士大夫”为主体,推崇作品的文学性、娱乐性和神似观。随着时代更迭,文人士大夫的身份已经变得模糊,而文人画派那种返璞归真、摒弃华艳、大巧若拙、脱俗取真及作者必备多方面文化素养的独特体现,被职业画家与... 中国古代文人画以古代文人“士大夫”为主体,推崇作品的文学性、娱乐性和神似观。随着时代更迭,文人士大夫的身份已经变得模糊,而文人画派那种返璞归真、摒弃华艳、大巧若拙、脱俗取真及作者必备多方面文化素养的独特体现,被职业画家与爱好者视为终身追求。文人画是一个没有固定成法、紧随时代风貌从而在中国绘画史中独树一帜的艺术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术史 人文画 美学意蕴
下载PDF
对苏轼提出“文人画”思想的心态探索
8
作者 胡军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44-48,共5页
苏轼"文人画"的理论,历来有许多拥护者和批判者。透析当时的政治文化背景,我们可以发现,苏轼所为的真正意图是为了扭转当时的时代风气。反对一统,提倡创新,与他当时"反王(王安石)风""辟柳(柳永)词",并借... 苏轼"文人画"的理论,历来有许多拥护者和批判者。透析当时的政治文化背景,我们可以发现,苏轼所为的真正意图是为了扭转当时的时代风气。反对一统,提倡创新,与他当时"反王(王安石)风""辟柳(柳永)词",并借此来匡挽士风的心态是一致的。当时文人们接受这一观念,无论从外在时代精神来说,还是从文人内在心理来说,都是与当时的政治改革引起的"文"的危机进而自觉进行着"文"的改革有关,当然与苏轼个人魅力也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画 苏轼 创作心态
下载PDF
《千字文》与识字书法教育 被引量:2
9
作者 龚玲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11期38-39,共2页
作为识字课本,《千字文》在编篡上和人文价值上都很有特点。具体表现在:(1)具有集中识字的特点。(2)选字多为常用字,注重实用。(3)在识字教学中贯穿了儒家宗法伦理道德思想教育。作为习字课本,书写范本,《千字文》也有它的优势:(1)一千... 作为识字课本,《千字文》在编篡上和人文价值上都很有特点。具体表现在:(1)具有集中识字的特点。(2)选字多为常用字,注重实用。(3)在识字教学中贯穿了儒家宗法伦理道德思想教育。作为习字课本,书写范本,《千字文》也有它的优势:(1)一千个字不重复,于书写的美观极为有利;(2)字形本于魏晋风流之首的书圣王羲之遗迹,是书写范本上的上品;(3)不断有大书家写它以提供范本,虽面貌各不相同,却都是一代精品。《千字文》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有很大的帮助,对传承中华古老文明有极大的好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字文》 集中识字 注重实用 书写范本
下载PDF
从“新文人画”的内涵评“新文人画”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时雨 李康源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1期84-86,共3页
“新文人画”的出现是对民族虚无和全盘西化思想的一个反驳 ,但其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精神的同时却消极逃避现实 ,向往归隐 ,使作品阴柔性太盛 ,缺乏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缺乏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 新文人画 学院派画风 现代水墨画 社会责任感 中国画
下载PDF
吴昌硕“与古为新”的美学思想
11
作者 陈健毛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33-36,共4页
吴昌硕“与古为新”的绘画创新思想,在原文中意即引上古金石篆籀文字的笔法笔意入画,进行传统文人画的创新,深层而言是在文人画商品化的历史语境中,整合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中富有活力的因子,赋予传统文人画新的生命质地,从而创作出适应... 吴昌硕“与古为新”的绘画创新思想,在原文中意即引上古金石篆籀文字的笔法笔意入画,进行传统文人画的创新,深层而言是在文人画商品化的历史语境中,整合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中富有活力的因子,赋予传统文人画新的生命质地,从而创作出适应市场需要和体现时代精神的绘画作品,所以他这种绘画创新思想具有与时俱进的艺术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昌硕 与古为新 文人画商品化 引书入画 时代精神
下载PDF
文而不弱——苏轼“文人画”思想的解读
12
作者 李劲松 《镇江高专学报》 2008年第3期97-99,共3页
中国历代文人的"隐退"思想以"刚性"的意志为后盾,不能简单地看作"消极"。"文人画"实现了再现型绘画向表现型绘画的转变,其图式语言折射的审美追求是"以柔求刚"。其外表的"柔弱&... 中国历代文人的"隐退"思想以"刚性"的意志为后盾,不能简单地看作"消极"。"文人画"实现了再现型绘画向表现型绘画的转变,其图式语言折射的审美追求是"以柔求刚"。其外表的"柔弱"掩盖了其内在的"刚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文人画 柔弱 刚健 水墨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