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形貌纳米银粒子的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刘锦涛 马运柱 +2 位作者 刘文胜 唐思危 黄宇峰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197-7203,共7页
随着电子元器件向微型化、精密化和柔性化等方向发展,金属导电填料纳米化成为电子封装用导电银浆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中,多形貌纳米银粒子的制备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采用液相还原法,通过多种表面活性剂的添加调控纳米银晶粒的生长过程... 随着电子元器件向微型化、精密化和柔性化等方向发展,金属导电填料纳米化成为电子封装用导电银浆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中,多形貌纳米银粒子的制备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采用液相还原法,通过多种表面活性剂的添加调控纳米银晶粒的生长过程,制备出球状、片状、立方状等多种形貌的银纳米粒子,并揭示了它们的生长机理。结果表明,随着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浓度的增加,纳米银颗粒的分散性得到逐步优化,当PVP浓度为2mmol/L时,制备出平均粒径为20nm左右且分散性良好的球状银纳米粒子;柠檬酸钠和双氧水的添加能够诱导纳米银颗粒向片状结构转变,当柠檬酸钠浓度为20mmol/L,双氧水浓度为25mmol/L左右时,有大量片状银纳米粒子的形成;氯化钠(NaCl)能够诱导纳米银颗粒向立方体结构转变,当NaCl浓度为20mmol/L时能够得到形状规则的立方银纳米粒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形貌 纳米银粒子 液相还原法 调控 生长机理
下载PDF
蒽醌法生产过氧化氢用新型氢化催化剂的制备 被引量:9
2
作者 米万良 王亚权 +3 位作者 侯永江 李静 崔能伟 米镇涛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9-131,共3页
采用水合肼液相还原法制备了负载型镍催化剂 ,对其催化蒽醌加氢反应的活性进行了考察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X射线衍射以及H2 化学吸附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并与用氢气还原法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对比 .结果表明 ,用水合肼... 采用水合肼液相还原法制备了负载型镍催化剂 ,对其催化蒽醌加氢反应的活性进行了考察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X射线衍射以及H2 化学吸附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并与用氢气还原法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对比 .结果表明 ,用水合肼还原制备的催化剂的Ni粒子较大 ,Ni分散度及H2 吸附量较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蒽醌法 生产 过氧化氢 氢化催化剂 制备 氧化铝 负载型催化剂 水合肼 液相还原
下载PDF
高分散性球形银粉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秦智 张为军 +3 位作者 匡加才 堵永国 李文焕 杨鹏彪 《电工材料》 CAS 2010年第3期12-15,共4页
以硝酸银为原料,甲醛为还原剂,丁二酸为分散剂,通过液相还原法制备高分散性球形银粉,研究了丁二酸用量、硝酸银浓度、甲醛浓度、pH值对所制得银粉粒径的影响。用激光粒度仪、XRD、SEM对所研制的银粉进行检测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反... 以硝酸银为原料,甲醛为还原剂,丁二酸为分散剂,通过液相还原法制备高分散性球形银粉,研究了丁二酸用量、硝酸银浓度、甲醛浓度、pH值对所制得银粉粒径的影响。用激光粒度仪、XRD、SEM对所研制的银粉进行检测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可制备2~3μm的高纯度高分散性的球形银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银粉 液相还原 硝酸银 丁二酸
下载PDF
贻贝壳负载纳米零价铁去除钒(Ⅴ)的性能与机制
4
作者 李然 纪丽丽 +2 位作者 何前锐 夏晓月 王亚宁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7-135,共9页
针对采矿、冶金、石油炼制等行业产生的含钒废水导致的环境污染难题,以热解后的贻贝壳粉(CMS)为载体,通过液相还原法制备了贻贝壳负载纳米零价铁复合材料(nZVI@CMS),采用SEM、TEM、XRD、BET、FT-IR和XPS等对其进行了表征,通过批量吸附... 针对采矿、冶金、石油炼制等行业产生的含钒废水导致的环境污染难题,以热解后的贻贝壳粉(CMS)为载体,通过液相还原法制备了贻贝壳负载纳米零价铁复合材料(nZVI@CMS),采用SEM、TEM、XRD、BET、FT-IR和XPS等对其进行了表征,通过批量吸附实验考察了nZVI@CMS对V(Ⅴ)的吸附性能,利用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和吸附热力学分析了nZVI@CMS对V(Ⅴ)的吸附机制。结果表明:nZVI@CMS具有疏松多孔的链球状结构,含有多种含氧官能团;在nZVI@CMS投加量0.05 g/L、初始pH=7、V(Ⅴ)初始质量浓度20 mg/L、溶液体积100 mL、温度25℃的条件下,nZVI@CMS在600 min内对V(Ⅴ)的最大吸附量为149.33 mg/g。nZVI@CMS对V(Ⅴ)的吸附过程可通过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与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拟合,且该过程是自发的吸热过程。nZVI@CMS对V(Ⅴ)的去除机制主要包括吸附、还原和共沉淀作用。本研究将贻贝壳变废为宝,同时为废水中V(Ⅴ)的高效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贻贝壳 液相合成 纳米零价铁 还原
下载PDF
不同长径比纳米银线合成机理及变形机理 被引量:2
5
作者 赵梅莉 甘国友 +5 位作者 冷崇燕 徐凤仙 袁鹏 白海龙 吕金梅 严继康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14,共9页
采用液相还原法,通过调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摩尔浓度制备不同长径比的纳米银线。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同步热分析仪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纳米银线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光吸收性能、热分解、晶体... 采用液相还原法,通过调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摩尔浓度制备不同长径比的纳米银线。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同步热分析仪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纳米银线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光吸收性能、热分解、晶体结构进行表征,并使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单晶纳米银线的拉伸和熔化过程。结果表明:纳米银线主要由面心立方银构成。PVP与AgNO_(3)的摩尔比由1.5变为7.5,纳米银线直径先减小后增加;当摩尔比为6.0时,纳米银线直径最小,为77.7 nm。纳米银线直径由106.1 nm减小为77.7 nm,熔化温度随之减小,最低为281.2℃。单晶纳米银线长径比由6变为72时,屈服强度逐渐由0.63 GPa提升至0.83 GPa。单晶纳米银线熔化温度随长径比增加而减小,由690 K变为657 K。PVP与AgNO_(3)的摩尔比为6.0是合成银线的最佳条件,长径比大的纳米银线具有良好的抵抗变形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还原法 纳米银线 生长机理 分子动力学 长径比
原文传递
阿拉伯树胶作分散剂制备超细球形银粉 被引量:5
6
作者 田庆华 李宇 +1 位作者 邓多 郭学益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18-825,共8页
以硝酸银为原料,氨水为络合剂,抗坏血酸为还原剂,采用液相还原法及连续加料方式制备了球形超细银粉。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紫外-可见光谱仪(UV-Vis)等对银粉进行表征,考察了分散剂种类、抗坏血酸溶液初始p H值... 以硝酸银为原料,氨水为络合剂,抗坏血酸为还原剂,采用液相还原法及连续加料方式制备了球形超细银粉。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紫外-可见光谱仪(UV-Vis)等对银粉进行表征,考察了分散剂种类、抗坏血酸溶液初始p H值、温度以及加料速度对于银粉形貌、粒径、分散性和振实密度的影响,并讨论了阿拉伯树胶的分散机制。结果表明:阿拉伯树胶相比于其他分散剂具有更优的分散性能;抗坏血酸溶液初始p H值对银粉的粒径及其分布有较大的影响,p H≤4.0时,银粉粒径为0.6μm左右且粒径分布较窄,p H>4.0时,银粉粒径为0.7μm左右且粒径分布较宽;加料速度对银粉粒径和振实密度影响较大,随着加料速度的增加,银粉粒径减小,振实密度先增大后减小;在抗坏血酸溶液初始p H值为2.45,反应温度30℃,加料速度133.3 ml·min-1的条件下,制备出了分散性好,平均粒径为0.73μm,振实密度为4.3 g·cm-3的球形超细银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银粉 液相还原 阿拉伯树胶 振实密度
原文传递
碳载PtNi合金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氧还原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鸿鹏 蒋云波 何建云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45-1351,共7页
以乙酰丙酮铂(Pt(acac)2)、乙酰丙酮镍(Ni(acac)2)为前驱体,三正辛基氧膦(TOPO)为表面修饰剂,油胺(OAm)为还原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助剂,超导碳科琴黑ECP为载体,采用液相合成法制备了碳载PtNi合金纳米催化剂(Pt_(2.7)Ni/C)。通过... 以乙酰丙酮铂(Pt(acac)2)、乙酰丙酮镍(Ni(acac)2)为前驱体,三正辛基氧膦(TOPO)为表面修饰剂,油胺(OAm)为还原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助剂,超导碳科琴黑ECP为载体,采用液相合成法制备了碳载PtNi合金纳米催化剂(Pt_(2.7)Ni/C)。通过TEM对其形貌进行表征,ICP-AES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XRD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进行电化学阴极氧还原催化性能研究。研究表明:所制备的Pt_(2.7)Ni/C纳米催化剂粒径分布在3~11 nm之间,平均粒径为6.25 nm;在酸性条件下,当电位在0.9 V(vs.RHE)时,Pt_(2.7)Ni/C纳米催化剂的质量比活性为796.08 mA·mgPt^(-1),为商业Pt/C(JM)催化剂的约4.0倍,面积比活性为3.60 mA·cm^(-2),为商业Pt/C(JM)催化剂的约11.3倍。同时在经过5000和10000次的加速耐久性实验后,Pt_(2.7)Ni/C纳米催化剂催化活性依旧高于商用Pt/C(JM)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氧还原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合成法 PtNi合金 催化剂 氧还原反应
原文传递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被引量:5
8
作者 熊晓桐 黄蓓青 +2 位作者 魏先福 王立立 张露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20-24,共5页
目的探究和比较制备石墨烯的两种常见方法,即氧化还原法和液相剥离法。方法采用液相剥离法,在N-甲基吡咯烷酮中超声剥离膨胀石墨制备单层和多层石墨烯,与氧化还原法制备得到的石墨烯在微观形貌和结构表征方面进行比较,并在此基础上比较... 目的探究和比较制备石墨烯的两种常见方法,即氧化还原法和液相剥离法。方法采用液相剥离法,在N-甲基吡咯烷酮中超声剥离膨胀石墨制备单层和多层石墨烯,与氧化还原法制备得到的石墨烯在微观形貌和结构表征方面进行比较,并在此基础上比较不同有机溶剂液相剥离制备的石墨烯分散液的浓度和稳定性。结果液相剥离法得到的石墨烯具有更好的片层结构,分子结构含有较少的杂团和含氧基团,石墨烯片层间距较宽,热稳定性更好。在N-甲基吡咯烷酮中液相剥离制备的石墨烯质量浓度可达0.15 mg/m L,稳定性相对较好,该方法在一系列应用中也更易制备导电薄膜和复合材料。结论相较氧化还原法,液相剥离法制备的石墨烯性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液相剥离 氧化还原 表征比较
下载PDF
纳米铁炭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硝酸盐去除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唐彬彬 刘国 +2 位作者 周雅琪 张俊杰 陈西亮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8-52,共5页
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铁炭颗粒,探讨制备过程中搅拌速率、硼氢化钠的投加速率、加炭时间、炭铁比的影响,并对材料进行TEM、SEM、XRD、XPS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材料为纳米铁炭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孔隙多,比较松散,纳米铁颗粒为椭球形,... 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铁炭颗粒,探讨制备过程中搅拌速率、硼氢化钠的投加速率、加炭时间、炭铁比的影响,并对材料进行TEM、SEM、XRD、XPS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材料为纳米铁炭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孔隙多,比较松散,纳米铁颗粒为椭球形,能负载在层状的活性炭上,活性炭能缓解部分纳米铁颗粒的团聚现象;在炭铁比为0.4,硼氢化钠投加速率为20 m L/min,加炭时间为10 min,搅拌速率为500 r/min的最优条件下制备得到的材料,其对硝酸盐氮的去除率为9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铁炭 硝酸盐 液相还原
原文传递
基于活性组分微化学状态调控的高性能Rh/CeO_(2)-ZrO_(2)-Al_(2)O_(3)催化剂构筑及三效催化性能
10
作者 牟嘉琳 陈柳伶 +5 位作者 范君 曾路 江雪 焦毅 王健礼 陈耀强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2-144,共13页
近年来,贵金属Pt、Pd、Rh价格不断攀升,提高贵金属利用效率成为未来汽油车三效催化剂的发展趋势之一。本文协同液相还原和气氛热处理技术精细调控贵金属铑(Rh)的微化学状态,以优化低含量Rh基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同时,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 近年来,贵金属Pt、Pd、Rh价格不断攀升,提高贵金属利用效率成为未来汽油车三效催化剂的发展趋势之一。本文协同液相还原和气氛热处理技术精细调控贵金属铑(Rh)的微化学状态,以优化低含量Rh基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同时,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CO化学吸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CO-漫反射红外(COFTIR)、透射电镜(TEM)和原位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in situ DRIFTS)等催化剂表征方法,详细研究了Rh微化学状态(价态比例、分散性等)与催化性能之间的关系。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通过上述协同方法制备的re-Rh/CeO_(2)-ZrO_(2)-Al_(2)O_(3)-H2(re-Rh/CZA-H2)催化剂表现出最好的催化活性,并且拓宽了空燃比操作窗口,其T90值分别比液相还原法和浸渍法合成的催化剂低30–73℃和51–86℃。此外,通过协同方法制备的催化剂老化后也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和高温热稳定性,其T50和T90值均低于新鲜样品。构效关系结果表明,re-Rh/CZA-H2催化剂优异的催化性能归因于Rh物种具有最佳价态比例和高分散性,从而增加了活性位点的数量。同时,re-Rh/CZA-H2-a催化剂具有相当优异的高温热稳定性,这归因于载体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及活性Rh物种的高含量和高分散,从而暴露出更多的活性位点,促进反应物的吸附和转化。因此,采用本工作提出的协同方法来调整贵金属的微化学状态,可以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高温稳定性以及空燃比操作窗口,为设计低负载量Rh基三效催化剂提供一个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化学状态 三效催化剂 液相还原 价态比例 气氛热处理技术
下载PDF
高分散微米银粉的宏量制备及其烧结性能研究
11
作者 张梦梦 纪丁愈 +2 位作者 李照枝 徐乐 冯哲圣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25-831,共7页
熔融烧结过程中形成稳定可靠的连续导电通路是电子系统互联封装用导电银浆电性能提升的关键,其核心影响因素是银颗粒尺寸、形状、复配体系。采用绿色温和的液相还原方法实现了粒径、形貌可控的微米级银粉的宏量制备。研究了制备工艺参... 熔融烧结过程中形成稳定可靠的连续导电通路是电子系统互联封装用导电银浆电性能提升的关键,其核心影响因素是银颗粒尺寸、形状、复配体系。采用绿色温和的液相还原方法实现了粒径、形貌可控的微米级银粉的宏量制备。研究了制备工艺参数对微米银粉粒径分布、表面形貌的影响规律。将制得的均匀粒径微米银粉(质量分数70%)与商用纳米银粉(质量分数5%)复配作为共导电填料制备了导电银浆。结果表明,微、纳米银粉复配制备的导电银浆在烧结过程中更有利于导电网络的形成。其中,当复配银粉质量分数为75%时,烧结银浆电阻率可低至1.8×10^(-8)Ω·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米银粉 导电银浆 液相还原 粒径均匀 烧结
下载PDF
Intercalation assisted liquid phase production of disulfide zirconium nanosheets for efficient electrocatalytic dinitrogen reduction to ammonia
12
作者 Yangshuo Li Huiyong Wang +5 位作者 Bing Chang Yingying Guo Zhiyong Li Shamraiz Hussain Talib Zhansheng Lu Jianji Wang 《Green Energy & Environment》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4期1174-1184,共11页
Disulfide zirconium(ZrS_(2)) is a two-dimensional(2D) transition metal disulfide and has given rise to extensive attention because of its distinctive electronic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However,mass production of high... Disulfide zirconium(ZrS_(2)) is a two-dimensional(2D) transition metal disulfide and has given rise to extensive attention because of its distinctive electronic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However,mass production of high quality of ZrS_(2)nanosheets to realize their practical application remains a challenge.Here,we have successfully exfoliated the bulk ZrS_(2)powder with the thickness of micron into single and few-layer nanosheets through liquid-phase exfoliation in N-methylpyrrolidone(NMP) assisted via aliphatic amines as intercalators.It is found that the exfoliation yield is as high as 27.3%,which is the record value for the exfoliation of ZrS_(2)nanosheets from bulk ZrS_(2)powder,and 77.1% of ZrS_(2)nanosheets are 2-3 layers.The molecular geometric size and aliphatic amine basicity have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exfoliation.Furthermore,the ZrS_(2)nanosheets have been used as catalyst in the electrocatalytic dinitrogen reduction with the NH3yield of 57.75 μg h^(-1)mg_(cat.)^(-1),which is twice that by ZrS_(2)nanofibers reported in literature and three times that by the bulk ZrS_(2)powder.Therefore,the liquid phase exfoliation strategy reported here has great potential in mass production of ZrS_(2)nanosheets for high activity electrocat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ulfide zirconium liquid-phase exfoliation Aliphatic amines Electrocatalytic dinitrogen reduction AMMONIA
下载PDF
一步法合成高纯度碳化硅粉体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叶鑫南 赵中玲 +3 位作者 兰琳 黄金秋 林昆仑 陈立富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3-246,共4页
利用液态硅为原料,以碳和二氧化硅粉末组成的混合物作为催化剂,通过液态硅与一氧化碳之间的气-液相碳热反应,一步合成了高纯度的碳化硅微细粉体,制得的碳化硅粉体的平均颗粒尺寸为D_(50)=0.41μm.利用XRD、SEM、激光粒度分析和元素分析... 利用液态硅为原料,以碳和二氧化硅粉末组成的混合物作为催化剂,通过液态硅与一氧化碳之间的气-液相碳热反应,一步合成了高纯度的碳化硅微细粉体,制得的碳化硅粉体的平均颗粒尺寸为D_(50)=0.41μm.利用XRD、SEM、激光粒度分析和元素分析对粉体进行了表征,并讨论了碳化硅粉体的形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粉体 液态硅 气相反应 液相反应 碳热还原
下载PDF
以阿拉伯树胶为分散剂制备高分散球形超细银粉 被引量:3
14
作者 赖耀斌 陈冬英 +2 位作者 杨新华 赖兰萍 邱小英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17-1121,共5页
以阿拉伯树胶为分散剂,硝酸银为银源,抗坏血酸为还原剂,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超细银粉。研究了反应物加入方式、还原剂溶液初始pH值、AgNO_3溶液及分散剂用量对银粉特性的影响。分别采用激光粒度仪、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仪对所制备银粉的... 以阿拉伯树胶为分散剂,硝酸银为银源,抗坏血酸为还原剂,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超细银粉。研究了反应物加入方式、还原剂溶液初始pH值、AgNO_3溶液及分散剂用量对银粉特性的影响。分别采用激光粒度仪、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仪对所制备银粉的特性进行表征。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反应物加入方式为AgNO_3溶液快速加入到抗坏血酸溶液中,AgNO_3浓度为0.5 mol/L,还原剂溶液初始pH值为5,n(C_6H_8O_6)∶n(AgNO_3)=1∶1,m(阿拉伯树胶)/m(抗坏血酸)=0.05。最佳工艺参数下所制备的银粉为高分散球形银粉,平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1.18μm,结晶性能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银粉 液相还原法 阿拉伯树胶 分散剂
下载PDF
由贫锰矿制备活性MnO_2的工艺研究
15
作者 宣爱国 贺小平 徐旺生 《武汉化工学院学报》 1996年第3期24-26,共3页
用SO2还原锰矿粉悬浮液制得硫酸锰溶液,再用过硫酸盐氧化之,制得λ-MnO2;锰的回收率达94%。该方法具有工艺简单、能耗低、产品质量稳定可靠等特点。
关键词 二氧化锰 贫锰矿 活性 制备
下载PDF
液相还原法制备不同粒度分布的规则球形纳米银粉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樊新 黄可龙 刘素琴 《纳米科技》 2007年第1期31-34,共4页
采用液相还原法,分别以水合肼、次磷酸钠和硼氢化钠为还原剂,聚乙二醇和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分散剂和保护剂,硝酸银被还原制备球形纳米银粉。通过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进行表征,得到在10~60nm之间不同粒度分布的规则球... 采用液相还原法,分别以水合肼、次磷酸钠和硼氢化钠为还原剂,聚乙二醇和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分散剂和保护剂,硝酸银被还原制备球形纳米银粉。通过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进行表征,得到在10~60nm之间不同粒度分布的规则球形、纯相面心立方晶系纳米银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还原 硝酸银 纳米银粉
下载PDF
微米级银粉微观结构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董宁利 哈敏 +1 位作者 郑伟 刘芳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92-96,共5页
通过使用XRD方法对热分解方法和碱体系还原得到的微米级银粉微观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微米级银粉都是纳米级的银晶体颗粒组成,且为面心立方结构;银粉晶粒表现为各向异性;制粉条件会影响银粉晶粒尺寸,升高热分解温度促使晶粒变小,机械整形... 通过使用XRD方法对热分解方法和碱体系还原得到的微米级银粉微观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微米级银粉都是纳米级的银晶体颗粒组成,且为面心立方结构;银粉晶粒表现为各向异性;制粉条件会影响银粉晶粒尺寸,升高热分解温度促使晶粒变小,机械整形和磨制促使晶粒变小;制备的银粉存在晶格畸变,均表现为晶格膨胀;制粉条件会影响晶面的布拉格衍射强度,且对不同晶面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米银粉 机械整形 球磨 热分解还原 液相还原 XRD
下载PDF
制备条件对钯催化膜催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汉阳 孙晓旭 +1 位作者 姜红 陈日志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21-326,共6页
采用强制对流方法将纳米钯颗粒负载于单管对称氧化铝陶瓷膜上制备钯催化膜,并以对硝基苯酚液相还原制备对氨基苯酚为对象,研究了钯催化膜制备过程中的膜改性条件、钯盐溶液浸渍条件以及还原条件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宜... 采用强制对流方法将纳米钯颗粒负载于单管对称氧化铝陶瓷膜上制备钯催化膜,并以对硝基苯酚液相还原制备对氨基苯酚为对象,研究了钯催化膜制备过程中的膜改性条件、钯盐溶液浸渍条件以及还原条件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制备钯催化膜的参数为:在6g/L的硅烷偶联剂KH 792/二氯甲烷溶液中改性1 h:在15 mmol/L乙酸钯/丙酮溶液中30℃下浸渍12 h;30℃下水合肼还原1 h,蠕动泵流量53 mL/min。在其条件下制备的钯催化膜在对硝基苯酚液相还原反应中显示了较好的催化性能,对硝基苯酚转化率达到9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钯催化膜 陶瓷膜 对硝基苯酚 液相还原
下载PDF
nZVI/PMS去除污染物机制及应用过程中控制参数对去除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关英红 张天禹 +1 位作者 孙维敬 丁红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0-77,共8页
通过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尺寸零价铁,并对其作SEM和XPS表征,分析纳米零价铁与过氧一硫酸盐反应前后结构和元素价态变化,纳米零价铁表面被氧化;以阿特拉津为目标污染物,过氧一硫酸盐为氧化剂,甲醇和叔丁醇作为自由基淬灭剂,结合反应过程... 通过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尺寸零价铁,并对其作SEM和XPS表征,分析纳米零价铁与过氧一硫酸盐反应前后结构和元素价态变化,纳米零价铁表面被氧化;以阿特拉津为目标污染物,过氧一硫酸盐为氧化剂,甲醇和叔丁醇作为自由基淬灭剂,结合反应过程中过氧一硫酸盐浓度变化和反应后溶液中铁含量推测纳米零价铁活化过硫酸盐降解阿特拉津反应机理,·SO_(4)^(-)和·OH均是降解阿特拉津主要氧化活性物种;以微米零价铁为对照,探究零价铁尺寸对阿特拉津降解效果的影响,零价铁尺寸越小,活化PMS效果越好;对纳米零价铁作两次回收使用,讨论其重复使用可能性,两次回收后纳米零价铁仍保持良好活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还原法 纳米零价铁 过氧一硫酸盐 阿特拉津
下载PDF
NaCl诱导合成立方纳米银对小球藻的表观毒性
20
作者 邓宁灿 李海波 +6 位作者 李英华 李哲 王铭帅 莫凡 张宸溪 许佳宁 王丽欣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977-1983,共7页
为探究立方体纳米银(AgNPs)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作用,本研究以NaBH为还原剂、PVP为保护剂、NaCl为诱导剂、AgNO为前驱体,制备得到立方体AgNPs,以小球藻为受试生物,在AgNPs胶体溶液浓度为0、0.5、1、2、5 mg·L^(-1)条件下,探索了其暴... 为探究立方体纳米银(AgNPs)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作用,本研究以NaBH为还原剂、PVP为保护剂、NaCl为诱导剂、AgNO为前驱体,制备得到立方体AgNPs,以小球藻为受试生物,在AgNPs胶体溶液浓度为0、0.5、1、2、5 mg·L^(-1)条件下,探索了其暴露毒性效应。结果表明:NaCl和NaBH溶液浓度对立方体AgNPs颗粒形貌和粒径有显著影响,当NaCl和NaBH溶液浓度均为0.5 mol·L^(-1)时,立方体AgNPs形貌最为规则,粒径范围为200~300 nm;各浓度的立方体AgNPs均抑制小球藻的生长,小球藻细胞密度和叶绿素a含量降低且呈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暴露48 h后处理组的活性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显著上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到细胞形态受到明显破坏,提示立方体AgNPs对小球藻产生了较大毒性作用。本研究结果可为揭示AgNPs在水环境中潜在的风险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还原法 立方体纳米银 小球藻 暴露 毒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