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7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Review on Lower Limb Rehabilitation Exoskeleton Robots 被引量:47
1
作者 Di Shi Wuxiang Zhang +1 位作者 Wei Zhang Xilun Ding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4期2-12,共11页
Lower limb rehabilitation exoskeleton robots integrate sensing, control, and other technologies and exhibi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ionics, robotics,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science, medicine, and other interdisciplin... Lower limb rehabilitation exoskeleton robots integrate sensing, control, and other technologies and exhibi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ionics, robotics,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science, medicine, and other interdisciplinary areas. In this review, the typical products and prototypes of lower limb exoskeleton rehabilitation robots are introduced and stateof-the-art techniques a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Because the goal of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s to recover patients’ sporting ability to the normal level, studying the human gait is the foundation of lower limb exoskeleton rehabilitation robot research. Therefore, this review critically evaluates research progress in human gait analysis and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s developments in the mechanical design and control of lower limb rehabilitation exoskeleton robots. From the performance of typical prototypes, it can be deduced that these robots can be connected to human limbs as wearable forms;further, it is possible to control robot movement at each joint to simulate normal gait and drive the patient’s limb to realize robot-assiste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Therefore human–robot integr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search directions, and in this context, rigid-flexible-soft hybrid structure design, customized personalized gait generation, and multimodal information fusion are three key technolo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rol method LOWER limb EXOSKELETON Mechanical design rehabilitation robot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及平衡能力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5
2
作者 胡靖然 陈小飞 《中国康复》 2020年第12期633-636,共4页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60例缺血性脑卒中下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和Lokomat下肢机器人训练,观察组在此基...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60例缺血性脑卒中下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和Lokomat下肢机器人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联合虚拟现实技术,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LE)、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BBS和FMA-LE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1),且观察组以上评分均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患者FAC分级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均P<0.01),且观察组分级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虚拟现实技术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能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下肢功能及平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下肢康复机器人 缺血性脑卒中 康复
下载PDF
上肢康复机器人在脑卒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34
3
作者 李宇淇 曾庆 黄国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0-314,共5页
脑卒中是导致上肢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上肢康复机器人可弥补目前脑卒中康复训练的部分缺陷。本文简述上肢康复机器人的发展和理论基础。目前上肢康复机器人主要以大剂量、高重复的方式提供特定任务训练,提高偏瘫患者上肢肌力,促进运动分... 脑卒中是导致上肢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上肢康复机器人可弥补目前脑卒中康复训练的部分缺陷。本文简述上肢康复机器人的发展和理论基础。目前上肢康复机器人主要以大剂量、高重复的方式提供特定任务训练,提高偏瘫患者上肢肌力,促进运动分离,但对减少上肢痉挛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作用尚不明确。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与一些康复手段相结合,效果更佳。虽然上肢康复机器人具有无疲劳、定量化、个体化、客观评价等优点,但也存在训练不具有整体性、不能纠正代偿动作、无同理心等缺点。目前上肢康复机器人缺乏大样本高质量临床研究,治疗频率和时间尚无统一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 康复机器人 临床应用 综述
下载PDF
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8
4
作者 张海燕 吴方超 +1 位作者 李建华 廖志平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59-863,共5页
目的:探讨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和肌肉激活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40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磨砂板训练,... 目的:探讨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和肌肉激活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40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磨砂板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Fourier M2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每天1次,每周6天,共持续4周。比较两组患者4周治疗前后的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及表面肌电图(sEMG)检测的患侧肱二头肌(BB)和肱三头肌(TB)的均方根值(RMS)。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FMA、MBI、患侧BB和TB的RMS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组间对比发现,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Fourier M2上肢康复机器人可有效地提高患侧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运动单位的激活和募集能力,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功能 康复机器人 表面肌电图
下载PDF
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及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5
5
作者 吴志远 李坤彬 +3 位作者 娄书伟 姚先丽 孙平鸽 李小杏 《康复学报》 CSCD 2020年第2期114-118,共5页
目的:观察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23例,按照入住院时间先后顺序,采用信封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60例、63例。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3例因各... 目的:观察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23例,按照入住院时间先后顺序,采用信封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60例、63例。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3例因各种原因脱落或中止,最后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纳入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每次训练30 min,1次/d,每周训练5次,共持续8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根据患者身体状况选择站立角度、踏步模式、左/右腿活动范围,设置步频为20~30步/min,每次训练30 min,1次/d,每周训练5次,共持续8周。记录2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步速、步频、左右步幅差、平衡功能评分(BBS)、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结果:治疗前,2组步速、步频、左右步幅差、BBS评分、FMA评分、NIHSS评分均无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8周后的步速、步频明显增加,左右步幅差明显减少,观察组治疗8周后步速和步频明显高于对照组、左右步幅差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4、8周后的BBS评分、FMA评分明显增加,NIHSS评分明显降低,观察组治疗后同一时间点BBS评分、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可减轻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促进患者平衡功能及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下肢 康复机器人 康复训练 运动功能 平衡功能
下载PDF
下肢软质康复外骨骼机器人的模糊神经网络阻抗控制 被引量:20
6
作者 张玉明 吴青聪 +2 位作者 陈柏 吴洪涛 刘焕瑞 《机器人》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77-484,493,共9页
针对脑卒中或交通意外等因素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问题,设计了一种可用于康复训练的可穿戴式的软质膝关节外骨骼机器人.在重点介绍基于Hill肌肉模型的套索人工肌肉驱动系统设计和实时控制平台的基础上,分析了模糊神经网络阻抗控制算法的... 针对脑卒中或交通意外等因素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问题,设计了一种可用于康复训练的可穿戴式的软质膝关节外骨骼机器人.在重点介绍基于Hill肌肉模型的套索人工肌肉驱动系统设计和实时控制平台的基础上,分析了模糊神经网络阻抗控制算法的推导过程.最后,分别在定阻抗与变阻抗参数控制策略条件下,进行人机协同训练模式下的康复训练实验,并对比分析了康复外骨骼系统对受试者肌肉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定频率定幅值训练时的屈/伸扭矩分别增加了9.70%和9.06%,而变频率变幅值训练时的屈/伸扭矩提升了88.34%和57.68%.由此可知,选择符合人体生理肌肉刚度特性的阻抗模型可以改善下肢康复机器人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高人机交互的柔顺性和协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软质康复机器人 Hill肌肉模型 模糊神经网络 阻抗控制 人机交互
原文传递
绳驱动上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穿戴机构设计 被引量:13
7
作者 徐晨阳 张建斌 +3 位作者 陈伟海 王建华 方灶军 杨桂林 《机器人》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63-472,共10页
为了降低绳驱动并联外骨骼的结构不稳定性所带来的运动学建模误差,改善外骨骼对不同穿戴者的适应能力,提升外骨骼的穿戴舒适度,提出了一种新型穿戴机构并应用于绳驱动并联上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CURE-7.首先,介绍了一种绳驱动外骨骼康复... 为了降低绳驱动并联外骨骼的结构不稳定性所带来的运动学建模误差,改善外骨骼对不同穿戴者的适应能力,提升外骨骼的穿戴舒适度,提出了一种新型穿戴机构并应用于绳驱动并联上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CURE-7.首先,介绍了一种绳驱动外骨骼康复机器人,该外骨骼具有特制的穿戴机构,兼具绳驱动设备和并联机构的优点;然后,设计穿戴机构的欠驱动穿戴模块和柔性肘关节,建立外骨骼的运动学模型并对关键参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最后,开发了穿戴机构样机并安装于外骨骼上,进行了健康人的运动轨迹跟踪实验和手臂穿戴外骨骼时的受力实验以证明穿戴机构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采用新的穿戴机构,受试者肘关节前屈运动轨迹跟踪标准误差平均降低了约41%,肩关节外展运动轨迹跟踪标准误差平均降低了约30%,穿戴压力最大值降低了约23%,不同部位的压力方差也有较大幅度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外骨骼 康复机器人 绳驱动机器人 欠驱动机构 穿戴式机器人
原文传递
一种六自由度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运动学及工作空间仿真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檀祝新 余晓流 高文斌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36,共5页
针对现有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存在功能集成度低和结构庞杂的缺陷,设计了一种6DOF可穿戴式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采用SolidWorks构建机器人的三维模型,通过ADAMS/View提供的模型交换接口导入ADAMS中进行运动学仿真。基于D-H表示法建立机器... 针对现有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存在功能集成度低和结构庞杂的缺陷,设计了一种6DOF可穿戴式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采用SolidWorks构建机器人的三维模型,通过ADAMS/View提供的模型交换接口导入ADAMS中进行运动学仿真。基于D-H表示法建立机器人的正向运动学模型,利用MATLAB软件对机器人进行运动学仿真及工作空间仿真分析。得到机器人末端轨迹仿真曲线与理论曲线一致,检验了机器人运动学方程推理的准确性,工作空间仿真结果说明了该方案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 康复机器人 运动学 工作空间 仿真
下载PDF
一种新型四自由度的上肢康复机器人 被引量:9
9
作者 张伟胜 喻洪流 +3 位作者 黄小海 魏文韬 孟巧玲 王多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02-1208,共7页
目的针对目前大多数上肢康复机器人串联式结构的弊端,设计一款新型四自由度上肢康复机器人。方法将肩、肘关节驱动系统及信息检测系统集中放置在基座内,设计同步带传动系统及弧齿锥齿轮传动系统将动力经过杆件从基座内传递至机械臂的肩... 目的针对目前大多数上肢康复机器人串联式结构的弊端,设计一款新型四自由度上肢康复机器人。方法将肩、肘关节驱动系统及信息检测系统集中放置在基座内,设计同步带传动系统及弧齿锥齿轮传动系统将动力经过杆件从基座内传递至机械臂的肩、肘关节;选用基于关节空间的三次多项式轨迹规划法对取物和画四边形两种动作进行轨迹规划,并设计单自由度运动控制实验及多自由度轨迹规划实验验证设计的合理性及可行性。结果该康复机器人各关节均能按照设计的速度达到设计的运动范围,且能够较准确地完成规划好的康复训练动作。结论该机器人有效减小了机械臂的体积和质量,克服了电机噪声、辐射等对患者康复训练的影响,且能够辅助患者完成多种康复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 康复机器人 关节空间 轨迹规划
下载PDF
下肢康复机器人研究现状 被引量:8
10
作者 杜妍辰 张鑫 喻洪流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CAS 2022年第2期88-91,共4页
针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日益增加,下肢康复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该文对下肢康复机器人按照患者训练姿态与训练原理进行了分类,并对国内外各类机器人的研究进行了概述,最后对下肢康复机器人的发展趋势进... 针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日益增加,下肢康复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该文对下肢康复机器人按照患者训练姿态与训练原理进行了分类,并对国内外各类机器人的研究进行了概述,最后对下肢康复机器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下肢功能障碍 康复机器人
下载PDF
下肢康复机器人机构研究现状及临床应用初探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承一 刘芬 姜海波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24年第1期30-37,共8页
人体下肢康复机器人作为一种恢复下肢运动能力的辅助设备,在康复领域和临床应用上的作用日益显著。随着科技的进步,国内外在该领域均有较大的发展,本研究对下肢康复机器人的发展脉络进行了较为细致地梳理,对临床应用的现状进行了综述,... 人体下肢康复机器人作为一种恢复下肢运动能力的辅助设备,在康复领域和临床应用上的作用日益显著。随着科技的进步,国内外在该领域均有较大的发展,本研究对下肢康复机器人的发展脉络进行了较为细致地梳理,对临床应用的现状进行了综述,以机构研究为重点,从自由度,工作空间,奇异性,步态模拟,运动学仿真及人机交互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辨识,结果表明,国内对下肢康复机器人的研究重点在机构构型的设计与优化,国外的研究重点则是基于人机交互的控制系统与训练模式的提升与创新。最后结合研究现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下肢 康复机器人 步态 人机交互 机构
下载PDF
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效果:基于功能性近红外光谱 被引量:3
12
作者 宋建飞 戴磊 +5 位作者 秦郑圆 张妍 顾欣璐 陈嫣红 李冬跃 冯晓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39-1345,共7页
目的 采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fNIRS)研究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与大脑皮质激活的影响。方法 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浙江康复医疗中心3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6)和试验组(n=16),两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 目的 采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fNIRS)研究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与大脑皮质激活的影响。方法 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浙江康复医疗中心3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6)和试验组(n=16),两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每天进行常规上肢训练,试验组每天进行上肢机器人辅助训练。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fNIRS进行评定,采用NIRS_SPM进行激活分析,Homer2进行血氧浓度分析。结果 治疗后,两组FMA-UE评分均显著改善(|t|> 5.910,P <0.001),试验组优于对照组(t=-2.348,P <0.05)。fNIRS激活结果显示,治疗后,试验组通道17激活明显增加(F=9.354,P <0.01),且优于对照组(F=5.217,P <0.05)。fNIRS血氧浓度结果显示,治疗后试验组通道17血氧浓度明显增加(F=12.179,P <0.01),且优于对照组(F=4.883,P <0.05)。结论 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能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大脑皮质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 康复机器人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 大脑皮质
下载PDF
康复机器人在下肢功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
13
作者 洪理徽 李洪叶 +1 位作者 吕南宁 刘明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492-1496,1501,共6页
目前下肢功能障碍的患者日益增加,下肢康复机器人的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下肢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下肢康复机器人的合理运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做到精准康复,使康复策略更加优化。本文分别就不同下肢机器人的关键技术... 目前下肢功能障碍的患者日益增加,下肢康复机器人的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下肢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下肢康复机器人的合理运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做到精准康复,使康复策略更加优化。本文分别就不同下肢机器人的关键技术、装备特点,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阐述;对下肢机器人应用于不同关节和疾病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分析;最后,对下肢康复机器人今后的发展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功能障碍 康复机器人 脊髓损伤
原文传递
针对上肢外骨骼的康复机器人的设计 被引量:2
14
作者 司冠军 《自动化应用》 2023年第15期13-15,共3页
为满足患者对康复质量的迫切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上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训练系统,该系统可以针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患者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训练方式。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训练系统能显著提高病人的康复效率。
关键词 上肢外骨骼 康复机器人 机械设计 控制系统
下载PDF
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康复机器人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和手功能的效果 被引量:1
15
作者 曾雅琴 程瑞动 +5 位作者 张利 房珊 戴允兰 吕倩 龚心怡 叶祥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27-1332,共6页
目的探讨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HD-tDCS)联合康复机器人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和手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浙江省人民医院住院的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5)和试验组(n=25),两组均接受常... 目的探讨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HD-tDCS)联合康复机器人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和手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浙江省人民医院住院的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5)和试验组(n=25),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接受HD-tDCS假刺激联合康复机器人治疗,试验组接受HD-tDCS联合康复机器人治疗,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上肢动作研究测试量表(ARAT)、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和运动功能评定量表(MAS)评定上肢和手功能。结果干预后,两组ARAT、FMA-UE和M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Z∣>3.320,t>6.379,P<0.01);试验组FMA-UE、MAS评分优于对照组(Z=-2.379,t=3.181,P<0.05),试验组ARAT的抓和粗大运动评分优于对照组(∣Z∣>2.033,P<0.05)。结论HD-tDCS联合康复机器人能够改善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和手功能,效果优于单纯康复机器人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经颅直流电刺激 上肢 康复机器人
下载PDF
肩关节全驱动上肢康复机器人的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占礼 段志峰 +2 位作者 李爽 高墨尧 庞在祥 《机械传动》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2-48,共7页
针对由脑卒中造成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偏瘫患者康复训练的问题,设计了一种肩关节全驱动式5自由度上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基于人机工程学与康复医学原理,确定上肢自由度和各关节的运动范围,并设计了上肢康复机器人结构;建立上肢康复机器... 针对由脑卒中造成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偏瘫患者康复训练的问题,设计了一种肩关节全驱动式5自由度上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基于人机工程学与康复医学原理,确定上肢自由度和各关节的运动范围,并设计了上肢康复机器人结构;建立上肢康复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推导了运动学和动力学方程;对所设计的上肢康复机器人进行仿真分析和工作空间分析,并对比分析了肩关节内收/外展两种运动形式。结果表明,设计的康复机器人关节运动平稳,转矩波动较小,对手臂无过大冲击,进行肩关节内收/外展的运动时间减小。验证了上肢康复机器人设计的合理性和康复过程的便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外骨骼 康复机器人 肩关节 结构设计 仿真
下载PDF
基于多传感器信息的新型穿戴式上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壮 朱纯煜 +3 位作者 朱越 刘苏 喻洪流 李素姣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21年第3期273-278,共6页
目的设计基于多传感器信息的新型穿戴式上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以解决上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便携性不佳、患者参与度较低、训练模式自适应不足等问题,并探究受试者穿戴外骨骼时肌肉激活程度、肌电信号预测关节角度的准确性以及实现上肢康... 目的设计基于多传感器信息的新型穿戴式上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以解决上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便携性不佳、患者参与度较低、训练模式自适应不足等问题,并探究受试者穿戴外骨骼时肌肉激活程度、肌电信号预测关节角度的准确性以及实现上肢康复训练的可行性。方法该设备机械结构包括肘关节和腕关节,采用模块化设计并结合3D打印技术;控制系统包括肌电采集、应力采集、姿态采集等单元,并设计主动、被动和助动三种训练模式。受试者穿戴外骨骼机器人后进行屈-伸肘实验,对比有、无辅助力时手臂肌肉激活程度;分析肘关节角度,并对比肌电信号预测的关节运动角度;验证机器人运行性能与应力检测效果。结果受试者穿戴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安全可靠地完成了屈-伸肘动作,受试者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肌肉激活程度在有、无辅助力时分别减弱约32%、11%,肌电信号预测关节角度准确度约95%,应力测量值误差均低于5%。结论上肢外骨骼机器人可以给人体提供辅助力、预测关节角度,机器人通过肌电、应力以及位置信息辅助患者实现上肢康复训练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信息 上肢外骨骼 康复机器人 肌电信号 多模式
下载PDF
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应用下肢康复机器人体验的质性研究
18
作者 毕轩懿 闫妍 +2 位作者 王莹 吴爱荣 叶旭春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共4页
目的了解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使用下肢康复机器人的真实体验,以期为康复护理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2年1-9月在上海市某2所康复专科医院肢体功能障碍且接受过机器人辅助康复训练的患者12例进行半结构式访谈... 目的了解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使用下肢康复机器人的真实体验,以期为康复护理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2年1-9月在上海市某2所康复专科医院肢体功能障碍且接受过机器人辅助康复训练的患者12例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共提炼出14个亚主题,归纳为4个主题:内心反复纠结、初始尝试时的喜悦与失落、坚持锻炼后的身心获益、体验不良时的烦躁与恐惧。结论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在使用下肢康复机器人时表现出明显的纠结心理,仍需从人、机、任务、环境等全方位地优化和完善来改善用户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功能障碍 下肢康复机器人 体验 质性研究
下载PDF
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应用康复机器人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19
作者 毕轩懿 闫妍 叶旭春 《护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44-49,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对康复机器人应用体验的质性研究。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INAHL、ProQuest、IEEE Xplore Digital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的相关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到2... 目的系统评价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对康复机器人应用体验的质性研究。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INAHL、ProQuest、IEEE Xplore Digital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的相关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到2023年1月5日。依据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质量评价,运用汇集性整合法来整合结果。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提炼出55个研究结果,归纳整合成10个类别,综合得出3个整合结果:日渐显著的康复效果带来的身心益处、人-机器人交互中的多方障碍、着眼未来导向的用户期望。结论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使用康复机器人感知到来自生理、心理与社会的益处,但仍面临着个体、机器人、环境等因素的挑战,需重视从优化功能设计、加强技能培训、控制成本和落地社区等方面来提升康复机器人的用户体验,以促进机器人在国内康复护理领域的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功能障碍 康复机器人 体验 Meta整合 质性研究
下载PDF
康复机器人对手足口病恢复期并下肢瘫痪患儿的康复疗效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会春 耿香菊 +2 位作者 马彩云 李文霞 尚清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7年第12期2589-2594,共6页
目的:研究康复机器人对手足口病恢复期并下肢瘫痪患儿的康复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60例手足口病恢复期并下肢瘫痪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号先后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 目的:研究康复机器人对手足口病恢复期并下肢瘫痪患儿的康复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60例手足口病恢复期并下肢瘫痪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号先后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采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比较6周后两组下肢肌力、平衡能力、关节活动度、步态参数、下肢运动能力。结果:干预6周后,观察组髋关节屈曲肌力评级、膝关节伸展肌力评级、Berg平衡量表评分(Berg balance score,BBS)、髋关节活动度、膝关节活动度、步长、步速、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FMA)分别为3.08±0.62,3.18±0.60,50.36±7.92,23.17°±3.45°,26.39°±4.31°,(51.27±14.83)cm,(64.72±14.38)m/min,(23.14±5.39)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80±0.58,2.85±0.63,45.89±8.12,20.65°±4.63°,22.96°±4.74°,(44.65±12.91)cm,(58.01±12.46)m/min,(20.27±3.62)分(均P<0.05)。结论:采用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可以增强手足口病并下肢瘫痪患儿下肢肌力,改善平衡能力与关节活动度,建立正确步行模式,促进下肢运动能力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下肢瘫痪 康复机器人 步行训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