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别枝”再谈
被引量:1
- 1
-
-
作者
胡波
-
机构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出土文献综合研究中心
-
出处
《励耘语言学刊》
CSSCI
2016年第3期82-89,共8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今训汇纂(宋元卷)》(项目号:10JJD740005)的阶段性成果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2014年度博士项目(项目号:2014BS079)的资助
-
文摘
唐宋时,“别”在“别+NP”中常用作“别的”义;唐宋元诗词中,“别枝”常为偏正结构,即“别”用作“别的”义.综合考察唐宋时“别”的使用情况及辛词的格律与对仗,我们认为“明月别枝惊鹊”中的“别枝”,解作“另一枝”或“别的树枝”可能更符合作者原意.
-
关键词
词义发展
别枝
别
别+NP
-
Keywords
lexical meaning development
“Bie Zhi”(别枝)
“ Bie”(别)
“Bie”( 别 )+ NP”
-
分类号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报应”的词义发展:从中土到佛经的移用和演变
- 2
-
-
作者
王金英
-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
出处
《汉语史学报》
2023年第2期122-127,共6页
-
文摘
“报应”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词语,成词理据在于动词性语素“报”“应”并列,均具备“相当”和“回”的特征;用“报”而非“应”代指双音词是由于二语素义的区别。“报应”表示“相应、相当”的行为,也即这种行为产生或呈现出的效应或结果,具有宗教哲学色彩,早见于中土文献。中古汉译佛经所见“报应”发展出新的内涵并保留至今,成为现代汉语中“报应”的唯一表义。这一哲学术语从中土文献到佛教文献的移用,是促动词义丰富发展的重要原因。
-
关键词
报
应
报应
词义发展
汉译佛经
-
Keywords
Bao(报)
Ying(应)
Baoying(报应)
lexical meaning development
Chinese buddhist scriptures
-
分类号
H139
[语言文字—汉语]
B942
[哲学宗教—宗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