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别枝”再谈 被引量:1
1
作者 胡波 《励耘语言学刊》 CSSCI 2016年第3期82-89,共8页
唐宋时,“别”在“别+NP”中常用作“别的”义;唐宋元诗词中,“别枝”常为偏正结构,即“别”用作“别的”义.综合考察唐宋时“别”的使用情况及辛词的格律与对仗,我们认为“明月别枝惊鹊”中的“别枝”,解作“另一枝”或“别的树枝”... 唐宋时,“别”在“别+NP”中常用作“别的”义;唐宋元诗词中,“别枝”常为偏正结构,即“别”用作“别的”义.综合考察唐宋时“别”的使用情况及辛词的格律与对仗,我们认为“明月别枝惊鹊”中的“别枝”,解作“另一枝”或“别的树枝”可能更符合作者原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义发展 别枝 别+NP
下载PDF
“报应”的词义发展:从中土到佛经的移用和演变
2
作者 王金英 《汉语史学报》 2023年第2期122-127,共6页
“报应”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词语,成词理据在于动词性语素“报”“应”并列,均具备“相当”和“回”的特征;用“报”而非“应”代指双音词是由于二语素义的区别。“报应”表示“相应、相当”的行为,也即这种行为产生或呈现出的效应或结果... “报应”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词语,成词理据在于动词性语素“报”“应”并列,均具备“相当”和“回”的特征;用“报”而非“应”代指双音词是由于二语素义的区别。“报应”表示“相应、相当”的行为,也即这种行为产生或呈现出的效应或结果,具有宗教哲学色彩,早见于中土文献。中古汉译佛经所见“报应”发展出新的内涵并保留至今,成为现代汉语中“报应”的唯一表义。这一哲学术语从中土文献到佛教文献的移用,是促动词义丰富发展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应 词义发展 汉译佛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