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法制文学艺术探索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韩春萌 孙亦平 《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9-12,共4页
中西法制文学在“劝善惩恶”和“追求社会平等”主题上,有着一致的人文精神。但由于它们根植于不同的社会文化土壤,受不同的法制精神和文学传统的影响,在理想寄托、艺术风格和表现范式等许多方面又表现出迥然不同的特色。深入探讨中西... 中西法制文学在“劝善惩恶”和“追求社会平等”主题上,有着一致的人文精神。但由于它们根植于不同的社会文化土壤,受不同的法制精神和文学传统的影响,在理想寄托、艺术风格和表现范式等许多方面又表现出迥然不同的特色。深入探讨中西法制文学的异同,有利于推进中西方文学的比较与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制文学 共通性 道德感化 背反 趋雅倾向
下载PDF
元明清法制文学怪诞艺术论
2
作者 韩春萌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98-102,共5页
元杂剧和明清小说中有不少法制题材的文学作品,这些法制文学和涉法文学作品受当时政治黑暗和法制沦丧的社会环境影响,其中一部分作品采用了怪诞艺术来表现。元明清法制文学的怪诞艺术,在形象塑造上表现为人兽互变,具有典型的反常化特征... 元杂剧和明清小说中有不少法制题材的文学作品,这些法制文学和涉法文学作品受当时政治黑暗和法制沦丧的社会环境影响,其中一部分作品采用了怪诞艺术来表现。元明清法制文学的怪诞艺术,在形象塑造上表现为人兽互变,具有典型的反常化特征;结构上往往采用假体结构,用游记体、寓言体和志怪体来表现;艺术技巧上传承了"魂梦探案"的模式,怪诞中融入了浓厚的理想化色彩。借助怪诞艺术来表现法制主题,固然是因为政治上的严苛,但两者却达到了珠联璧合的艺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制文学 怪诞 反常化 假体结构 变形
下载PDF
中国古代法制文学研究范围刍议
3
作者 严孚良 杨萌 《唐山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25-28,共4页
对中国古代法制文学加强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它对当代法制文学创作和欣赏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应进一步从内容到文体等多方面拓展中国古代法制文学研究范围 ,追溯“公案”渊源 ,突破“公案”题材束缚 ,研究揭露封建家族法规和... 对中国古代法制文学加强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它对当代法制文学创作和欣赏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应进一步从内容到文体等多方面拓展中国古代法制文学研究范围 ,追溯“公案”渊源 ,突破“公案”题材束缚 ,研究揭露封建家族法规和封建伦理道德的作品以及人民盼望整治社会治安、惩治社会公害的作品。要对中国古代法制文学研究采取范围广阔、视角多维的方式方法 ,逐步使中国古代法制文学研究形成体系 ,为我国第一部《中国古代法制文学史》诞生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法制文学 研究范围 研究角度
下载PDF
法教义学的巅峰 德国法律评注文化及其中国前景考察 被引量:63
4
作者 贺剑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76-401,共26页
法律评注是一类有欧陆法学尤其是德国法学特色的文献,近年来在国内颇受关注。在德国,法律评注以逐条释义为基本特征,通常卷帙浩繁、作者众多、影响巨大,其不仅是法律文献中的集大成者,亦是德国法学方法论的载体和法律文化的缩影。法律... 法律评注是一类有欧陆法学尤其是德国法学特色的文献,近年来在国内颇受关注。在德国,法律评注以逐条释义为基本特征,通常卷帙浩繁、作者众多、影响巨大,其不仅是法律文献中的集大成者,亦是德国法学方法论的载体和法律文化的缩影。法律评注的灵魂在于为司法实践服务,由此衍生出一系列关键特征,包括以解释现行法为中心、竭力回答一切问题、重视案例甚于学说和秉承法教义学的方法。法律评注的产生与繁荣需要成文法、法教义学、司法统一等制度条件,并有赖于出版社、作者等利益群体的支持。基于类似原因,虽然普通法领域不存在法律评注,但在普通法国家的成文法领域却依然产生了法律评注或与之类似的文献。在我国,引入法律评注于司法实践、法学教育、法学研究及立法工作均有意义,制度条件大体齐备,亦不乏相关群体支持,虽然目前仍面临若干挑战,诸多细节亦有待摸索,但法律评注在中国之未来不可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重述 法教义学 社科法学 法律文献 法学出版
原文传递
认真对待案例评析:一个法教义学的立场 被引量:12
5
作者 贺剑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2-185,共14页
改革开放以来,案例研究在我国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和现今的两次研究热潮,但案例研究在本体论层面是什么并未得到认真对待。纵观比较法经验,案例研究是一类与论文、书评等相比有着显著特点的独立的法学文献,具有篇幅简短、个案取向、偏重... 改革开放以来,案例研究在我国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和现今的两次研究热潮,但案例研究在本体论层面是什么并未得到认真对待。纵观比较法经验,案例研究是一类与论文、书评等相比有着显著特点的独立的法学文献,具有篇幅简短、个案取向、偏重教义三个特征。在我国,案例评析可以辅佐和围观司法实务,也可以为部门法和非部门法研究提供教义学基础。对公报案例、指导性案例的评析举隅以及对相关理论的澄清都是有力说明。案例评析在我国的推广,有待于主流法学期刊的开放和学术评价体制的微调,亦需在写作体例和文献运用上予以规范。案例评析的昌明,将成为我国法教义学昌明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研究 案例评析 法教义学 法学文献
原文传递
中国法律文献翻译输出之轨迹及其启示 被引量:8
6
作者 王灏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7-126,共10页
法律文献翻译是不同国家间法律文化交流和法律文明传播不可或缺的桥梁。近代中国,由于法制建设的弱势境地、法制不健全和人才奇缺,法律文献翻译在数量和质量上一直处于劣势地位,法学著作翻译"外译中"(译进)绝对优于"中译... 法律文献翻译是不同国家间法律文化交流和法律文明传播不可或缺的桥梁。近代中国,由于法制建设的弱势境地、法制不健全和人才奇缺,法律文献翻译在数量和质量上一直处于劣势地位,法学著作翻译"外译中"(译进)绝对优于"中译外"(译出)。进入新时代,中国已构建了完备的法律体系,法律文献已蔚为大观,昭示了法制的权威性和法学学术的魅力。实行法律文献翻译的"走出去"和"中法西传",向世界展示中国法学和法律的"文化自信",依托法律文献翻译输出,架构学术交流桥梁,确立中国法学和法律的国际话语权,对于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文献 中国法学 翻译 出版 文化自信 软实力
下载PDF
公安院校《法制文学》课程的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李娜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05-108,95,共5页
法制文学具有推广法制观念、普及法律常识、树立典型形象、打击犯罪意识、探究犯罪根源、改善现行法制的独特功用。法制文学阐法释义、惩恶扬善、净化风气的核心目标实质上就是法律思维的培养,即培养人们根据法律的原则、法制的规范、... 法制文学具有推广法制观念、普及法律常识、树立典型形象、打击犯罪意识、探究犯罪根源、改善现行法制的独特功用。法制文学阐法释义、惩恶扬善、净化风气的核心目标实质上就是法律思维的培养,即培养人们根据法律的原则、法制的规范、法治的精神,运用法律理念、法律语言、法律逻辑来思考、分析、解决社会问题。通过《法制文学》课程的开发和应用,重点培养学生的法制思维与高尚品格,提高公安人才的综合素质,这对培养具有基础扎实、理论深厚、技能过硬、素质全面的公安专门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公安工作的成效有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安院校 法制文学 法制文学课程开发 法制文学课程应用
下载PDF
从赛、沙《水浒传》英译透视翻译文学中法律形象的生成 被引量:3
8
作者 赵军峰 龙新元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6-65,共10页
《水浒传》系民族经典,世界文学化伴生互文语境,赛珍珠享首译之名,沙博理有正名之实,然译评纷纭,莫衷一是。本文从形象切入,探研翻译文学中法律形象何以生成。研究发现,梁山对封建正统律令的侵越启示译者征引骑士精神、基督教义相比附,... 《水浒传》系民族经典,世界文学化伴生互文语境,赛珍珠享首译之名,沙博理有正名之实,然译评纷纭,莫衷一是。本文从形象切入,探研翻译文学中法律形象何以生成。研究发现,梁山对封建正统律令的侵越启示译者征引骑士精神、基督教义相比附,体现形象建构的同质化联想;相较赛氏偏重语言文化的复刻,沙氏深描传统法律体系,彰显形象建构的异质化坚持。无法与无不法的形象生成关联翻译的小文化背景,亦串联大文化背景,是语境化的自我与他者互文互涉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传》英译 翻译文学 法律形象 法律文学
原文传递
法律文学翻译国家性探要——从沙博理英译《水浒传》谈起 被引量:1
9
作者 赵军峰 龙新元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3,共6页
国家翻译对象特殊,翻译受制于国、服务于国。法律文学服务“群治”,基本属性和价值功能趋于复合,相关翻译由国家策动,应有机构在场。本文从作为国家翻译对象的法律文学本体切入,基于翻译主体适格论审视法律文学翻译国家实践的译者群体... 国家翻译对象特殊,翻译受制于国、服务于国。法律文学服务“群治”,基本属性和价值功能趋于复合,相关翻译由国家策动,应有机构在场。本文从作为国家翻译对象的法律文学本体切入,基于翻译主体适格论审视法律文学翻译国家实践的译者群体及协同机制,以沙博理译《水浒传》为例从译者适格性和译事制度化两方面阐释法律文学翻译的国家性。法律文学翻译扎根史实,面向现实,可为建构原生法律形象,讲好传统法律故事提供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翻译 法律文学 国家性 适格性 沙博理英译《水浒传》
原文传递
新媒体时代下法制文学与影视媒介的融合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娜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125-128,共4页
在新媒体时代,影视媒介在法制文学的传播中担当着重要角色,让公民对法律的了解更加深刻和透彻。然而,影视媒介在传播正面文化的时候,负面文化也伴随着产生。当前,法制文学与影视媒介融合面临重利润、轻教育,非健康内容泛滥,传达的理念... 在新媒体时代,影视媒介在法制文学的传播中担当着重要角色,让公民对法律的了解更加深刻和透彻。然而,影视媒介在传播正面文化的时候,负面文化也伴随着产生。当前,法制文学与影视媒介融合面临重利润、轻教育,非健康内容泛滥,传达的理念不合理等困境。因此,改善法制文学与影视媒介融合必须增强法制文学与影视媒介融合的教育意义,减少影视中非健康内容的时间,传达的理念与民主法制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 法制文学 影视媒介
下载PDF
中国法制文学的评论和批评 被引量:2
11
作者 魏军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49-53,共5页
中国法制文学批评是法制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制文学的批评标准仍然要坚持政治第一、艺术第二的标准,而政治第一指的是法制的精神、思想、原则与道德,而不是口号。艺术标准要体现法制文学特有的完整性、规范性与实践性。科学的批评与... 中国法制文学批评是法制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制文学的批评标准仍然要坚持政治第一、艺术第二的标准,而政治第一指的是法制的精神、思想、原则与道德,而不是口号。艺术标准要体现法制文学特有的完整性、规范性与实践性。科学的批评与评论才能更好地繁荣法制文学创作,推动法制和法的进程。对文学界的法制文学创作更要通过批评,以促进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制文学 批评
下载PDF
清代法律文献中的习俗规制——以丧葬习俗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冰雪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4-118,共5页
生养死葬是人生大事,在传统社会,丧葬是个有着深厚历史背景、文化背景的社会问题,经历了一个从俗到礼、从礼到法的演变过程,并成为法律调整的重要内容。清代法律文献层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如有中央立法、省级法律文献、州县告谕、家... 生养死葬是人生大事,在传统社会,丧葬是个有着深厚历史背景、文化背景的社会问题,经历了一个从俗到礼、从礼到法的演变过程,并成为法律调整的重要内容。清代法律文献层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如有中央立法、省级法律文献、州县告谕、家法族规,以及碑刻法律文献等,包含了大量对丧葬习俗进行规制的内容,对研究清代社会、法制及民俗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文献 习俗规制 丧葬习俗
下载PDF
论沈家本的法律文献分类方法和实践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腾华 《新世纪图书馆》 2006年第4期72-75,共4页
在长期的研究与实践中,沈家本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法律文献的分类方法。论文从文献的体式、内容和时间的先后顺序等三个方面对沈氏的法律文献分类方法和实践进行探讨,并阐述了其意义。
关键词 沈家本 法律文献 文献分类 分类方法
下载PDF
古代法律文献——中华法制文明的宝库
14
作者 杨杞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年第S1期33-34,42,共3页
中国是世界上的文明古国 ,中国法律制度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 ,形成了特点鲜明 ,独树一帜的中华法系 ,在世界上极具影响。古代法律文献也因之而成为中华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 ,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多局限于某一局部。文章意在弥补此不... 中国是世界上的文明古国 ,中国法律制度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 ,形成了特点鲜明 ,独树一帜的中华法系 ,在世界上极具影响。古代法律文献也因之而成为中华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 ,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多局限于某一局部。文章意在弥补此不足 ,力求在能较为系统地向世人展示中国古代法律文献概貌方面起一抛砖引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文献 中国法制史 法学史——中国
下载PDF
法制文学研究:路径、成果与创新
15
作者 曾晓林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52-55,共4页
中国法制文学与美国法律学者主导的"法律与文学运动"有异有同。中国法制文学研究早期主要在文学圈中,逐渐有法学家介入,主要从文学的视角对中国先秦至今的文学作品进行主题与类型研究,特别是对古代判词进行法律分析,初步建构... 中国法制文学与美国法律学者主导的"法律与文学运动"有异有同。中国法制文学研究早期主要在文学圈中,逐渐有法学家介入,主要从文学的视角对中国先秦至今的文学作品进行主题与类型研究,特别是对古代判词进行法律分析,初步建构法制文学理论体系。法制文学研究中存在理论建设不足、文学与法律科际整合不强等问题,应突显问题意识,强化法律、文学与社会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制文学 法律与文学运动 法律生活
下载PDF
近年来我国法学文献出版情况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咏梅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14,共5页
文摘通过对本馆近三年法律图书的入藏状况进行统计,列出了法律图书的核心出版社,并对出版社的地区分布、性质特征、图书类型、出版形式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对法律图书出版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并分析了其原因。
关键词 法律文献 图书出版 统计调查
下载PDF
从法制探索看关汉卿公案剧的历史地位 被引量:1
17
作者 韩春萌 胡江水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76-80,共5页
元代戏剧家关汉卿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他的杂剧中有一大批公案题材的作品,包括《窦娥冤》、《望江亭》、《救风尘》、《鲁斋郎》、《蝴蝶梦》等。这些作品大都涉及到重大的法制问题,如社会平等、见义勇为、除暴安良等,它们... 元代戏剧家关汉卿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他的杂剧中有一大批公案题材的作品,包括《窦娥冤》、《望江亭》、《救风尘》、《鲁斋郎》、《蝴蝶梦》等。这些作品大都涉及到重大的法制问题,如社会平等、见义勇为、除暴安良等,它们不但有深刻的社会内容,而且在艺术上也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从中国法制文学发展的历史来看,关汉卿的公案剧具有积极的开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制文学 人治 关汉卿 公案剧 中国 杂剧 特权 见义勇为精神
下载PDF
“中国—东盟法律文献数据库”建设实践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郁 《东南亚纵横》 CSSCI 2012年第9期14-17,共4页
本文从"中国—东盟法律文献数据库"建设的背景入手,介绍数据库的主要内容和特色,对数据库在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包括数据库的人员配备、资源收录、软件系统、标引规则、建设流程和知识产权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 中国-东盟 法律文献 专题数据库
下载PDF
元杂剧包公戏与法制文学的传承 被引量:1
19
作者 韩春萌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84-88,共5页
包公戏在中国具有广泛的市场,元杂剧中的包公戏为法制文学在艺术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清官形象的塑造、戏剧冲突的运用、表现范式的传承与创新等方面,为后世的法制文学树立了典范。其"戏文互见"的传播方式,进一步推动了中... 包公戏在中国具有广泛的市场,元杂剧中的包公戏为法制文学在艺术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清官形象的塑造、戏剧冲突的运用、表现范式的传承与创新等方面,为后世的法制文学树立了典范。其"戏文互见"的传播方式,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法制文学的发展繁荣,元代杂剧中的包公戏在法制文学的传承发展中作用非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公戏 法制文学 形象定位 戏文互见 艺术传承
下载PDF
优秀法律文学对高校法治文化建设路径的作用
20
作者 马雯 《黑河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89-90,共2页
目前国内高校的法治文化建设效果已经初见雏形,多数高校内部的组成人员都能够明确校内的法治文化,并且遵循法治文化的核心观念进行自我约束。但这些高校法治文化,明显在文化素养层面存在一定的弱项特征。因此,高校应以校园环境为主,将... 目前国内高校的法治文化建设效果已经初见雏形,多数高校内部的组成人员都能够明确校内的法治文化,并且遵循法治文化的核心观念进行自我约束。但这些高校法治文化,明显在文化素养层面存在一定的弱项特征。因此,高校应以校园环境为主,将优秀法律文学的文化沾染作用不断延伸至基础法律课程和整体法治文化建设的内容中,扩大优秀法律文学渗入到法治文化建设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法治文化建设 法律文学 渗透途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