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管癌手术中胃左动脉旁淋巴结切除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1
1
作者 胡杨 李勇 +3 位作者 解晨昊 付茂勇 谢天鹏 赵雍凡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329-331,共3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评价胃左动脉切除在食管癌手术中的意义。方法186例食管癌患者行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手术切除肿瘤时常规连同胃左动脉及其周围所有淋巴结和脂肪组织切除,根据胃左动脉旁淋巴结是否转... 目的探讨食管癌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评价胃左动脉切除在食管癌手术中的意义。方法186例食管癌患者行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手术切除肿瘤时常规连同胃左动脉及其周围所有淋巴结和脂肪组织切除,根据胃左动脉旁淋巴结是否转移将患者分为两组,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转移阳性组和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转移阴性组;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秩和检验和log istic回归对组间可能影响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86例患者中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转移阳性33例(17.74%)。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TNM分期、食管旁、贲门旁、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等因素与食管癌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相关(P<0.001,P=0.025,0.047,0.038);多因素分析显示仅肿瘤部位与食管、贲门癌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相关(P=0.002);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跳跃式转移发生率为78.79%(26/33)。结论食管癌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转移主要与肿瘤部位相关,食管癌术中应常规切除胃左动脉及周围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胃左动脉 淋巴结 转移
下载PDF
胃左动脉丝裂霉素明胶微球栓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苏秀琴 孟祥文 +1 位作者 张进 张彩珍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3期171-173,共3页
目的 通过观察兔胃左动脉栓塞前后DSA改变 ,局部病理组织学改变 ,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 经股动脉插管 ,用丝裂霉素明胶微球 (MMC -MS)行胃左动脉栓塞并做栓塞后即刻造影 ;分别于术手 6~ 8h、2 4h、72h及 1、2、4周行再... 目的 通过观察兔胃左动脉栓塞前后DSA改变 ,局部病理组织学改变 ,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 经股动脉插管 ,用丝裂霉素明胶微球 (MMC -MS)行胃左动脉栓塞并做栓塞后即刻造影 ;分别于术手 6~ 8h、2 4h、72h及 1、2、4周行再造影复查并进行栓塞部位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 镜下可见MMC -MS主要栓塞于粘膜、粘膜下层血管 ,引起水肿和局灶性细胞脱落、糜烂 ,随着MMC -MS降解 ,4周时局部损伤恢复正常 ;DSA显示 1周内栓塞血管无再通 ,2周有 1例 ,4周有 2例。结论 MMC -MS栓塞胃左动脉引起的组织损伤是可修复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左动脉 微球 栓塞 贲门癌
下载PDF
Dieulafoy病致消化道大出血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9
3
作者 苏秀琴 于世平 +3 位作者 张进 张彩珍 原伟 孟祥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7期478-480,共3页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Dieulafoy病所致的消化道大出血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10例Dieulafoy病所致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常规行腹腔动脉和胃左动脉造影,发现有胃左动脉出血征象和(或)血管异常者8例,6例使用明胶海绵栓塞,2例血管瘤样扩张者使...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Dieulafoy病所致的消化道大出血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10例Dieulafoy病所致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常规行腹腔动脉和胃左动脉造影,发现有胃左动脉出血征象和(或)血管异常者8例,6例使用明胶海绵栓塞,2例血管瘤样扩张者使用明胶海绵+弹簧钢圈栓塞;另2例无明显出血征象者中1例给予垂体后叶素灌注,另1例未予介入治疗。结果本组病例术中均无严重并发症。栓塞的8例患者中,1例明胶海绵栓塞术后第3天再呕血,后行外科手术治疗,其余7例均未再出血;1例垂体后叶素灌注患者1周后症状消失出院。结论介入疗法安全、快捷、见效快,是急诊处理Dieulafoy病所致消化道大出血较为理想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EULAFOY病 胃左动脉 栓塞 介入治疗
下载PDF
胃底贲门癌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4
作者 张再军 李江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11年第1期18-19,共2页
目的观察胃底贲门癌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对34例胃底贲门癌患者,进行胃左动脉插管的介入灌注化疗。结果所有患者取得了明显的疗效。结论胃左动脉的介入灌注化疗是治疗胃底贲门癌的一种有效方法。
关键词 胃底贲门癌 胃左动脉 介入治疗
下载PDF
胃小弯侧动脉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7
5
作者 涂植涛 郭璐 +2 位作者 聂世鑫 殷永芳 孙善全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3年第2期131-133,共3页
目的解剖观察胃小弯侧的动脉供应及其变异,为临床上腹部手术、胃癌介入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随机收集经福尔马林处理过的74具成年尸体,观察胃动脉的起源、行径及其分支分布范围,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在本组标本中,胃左动脉起源于... 目的解剖观察胃小弯侧的动脉供应及其变异,为临床上腹部手术、胃癌介入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随机收集经福尔马林处理过的74具成年尸体,观察胃动脉的起源、行径及其分支分布范围,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在本组标本中,胃左动脉起源于腹腔干者72例,占97.3%;起于肝左动脉者2例,占2.7%。胃左动脉发出副肝左动脉者4例,占5.4%;发出替代性肝左动脉者4例,占5.4%。另有4例其变异更为特殊,占5.4%,其中有2例,替代性肝左动脉直接由腹腔干发出,后者再发出3支胃动脉,供应食管下部、胃的贲门部和胃体前壁小弯侧的部分;1例胃左动脉的前、后支直接由腹腔干发出;另1例除拥有常规的胃的动脉来源外,腹腔干还直接发出1支粗大的胃动脉供应贲门部的右上份。胃右动脉起源于肝固有动脉者48例,占64.8%;起于肝总动脉者10例,占13.5%;起于肝左动脉者9例,占12.2%;起源于胃十二指肠动脉者7例,占9.5%。结论胃小弯侧动脉变异率较高,掌握其变化规律,对临床医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动脉 胃右动脉 胃左动脉 变异 化学栓塞疗法
下载PDF
胃左动脉和胃十二指肠动脉栓塞治疗DSA阴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7例 被引量:5
6
作者 吴斌 周全 +1 位作者 李建清 易文斌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48-1150,共3页
目的探讨胃左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栓塞术在DSA造影阴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10月至2016年1月收治33例DSA检查阴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栓塞组(n=17)、灌注组(n=16)。栓塞组患者接受预防性介入栓塞胃左... 目的探讨胃左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栓塞术在DSA造影阴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10月至2016年1月收治33例DSA检查阴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栓塞组(n=17)、灌注组(n=16)。栓塞组患者接受预防性介入栓塞胃左动脉和胃十二指肠动脉,灌注组接受胃左动脉和胃十二指肠动脉垂体后叶素预防性灌注,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栓塞组、灌注组即刻止血有效率分别为94.1%(16/17)、31.3%(5/16),栓塞组显著高于灌注组(χ~2=6.14,P<0.05);治疗后再出血率在栓塞组为6.3%(1/16),灌注组为40.0%(2/5),栓塞组显著低于灌注组(χ~2=3.17,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肠坏死、麻痹性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与动脉内垂体后叶素灌注相比,胃左动脉和胃十二指肠动脉栓塞治疗DSA阴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有效率更高,再出血率更低,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血管造影 胃左动脉 胃十二指肠动脉 介入栓塞 灌注
下载PDF
介入技术在Dieulafoy病致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魏宁 祖茂衡 +2 位作者 徐浩 沈剑敏 王林友 《当代医学》 2010年第23期475-477,共3页
目的分析Dieulafoy病致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机制和介入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2例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经胃镜和血管造影确诊为Dieulafoy病,经微导管行胃左动脉明胶海绵和弹簧钢圈栓塞。结果 2例动脉造影均表现为胃左动脉分支造... 目的分析Dieulafoy病致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机制和介入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2例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经胃镜和血管造影确诊为Dieulafoy病,经微导管行胃左动脉明胶海绵和弹簧钢圈栓塞。结果 2例动脉造影均表现为胃左动脉分支造影剂外溢,经栓塞后止血成功。结论 Dieulafoy病是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少见和重要的原因,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急诊抢救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EULAFOY病 上消化道出血 胃左动脉 介入治疗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及胃左动脉CTA在胃贲门癌介入治疗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8
作者 贺辉 陈博 +3 位作者 陈廷港 孔秋雁 黄大亮 程建敏 《浙江临床医学》 2019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及胃左动脉CT血管造影(CTA)在胃贲门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6月胃贲门癌患者46例,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及胃左动脉CTA检查,再行胃左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和介入化疗、栓塞治...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及胃左动脉CT血管造影(CTA)在胃贲门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6月胃贲门癌患者46例,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及胃左动脉CTA检查,再行胃左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和介入化疗、栓塞治疗.结果 4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多层螺旋CT及胃左动脉CTA检查,发现变异胃左动脉解剖结构9例,以DSA检查结果为标准进行比较,CTA对胃左动脉解剖结构诊断的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均达100%,Kappa系数为1.000,二者一致性高.CTA检查贲门部肿瘤供血情况,发现60条供血动脉,其中46条胃左动脉,8条左膈下动脉,2条胃右动脉,4条肝左动脉,与DSA结果比较,肿瘤供血血管显示率达98.36%.结论 多层螺旋CT及胃左动脉CTA能有效显示胃左动脉血管解剖结构和肿瘤供血动脉,对胃贲门癌的介入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贲门癌 介入治疗 多层螺旋CT 胃左动脉 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术前影像学诊断肝总动脉起源于胃左动脉1例及手术安全性探讨
9
作者 郭高力 鲁葆春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16期19-22,共4页
目的报道1例通过术前影像学检查发现的肝总动脉起源于胃左动脉的肝动脉变异并复习相关文献。方法通过术前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发现肝总动脉起源于胃左动脉的动脉变异,在腹腔镜手术中进行查证,并于术后补充CT血... 目的报道1例通过术前影像学检查发现的肝总动脉起源于胃左动脉的肝动脉变异并复习相关文献。方法通过术前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发现肝总动脉起源于胃左动脉的动脉变异,在腹腔镜手术中进行查证,并于术后补充CT血管造影再验证。结果术中证实患者存在肝总动脉起源于胃左动脉的动脉变异,术后CT血管造影再次证实存在该变异。结论肝总动脉起源于胃左动脉的肝动脉变异在临床或尸体解剖中极少被发现,而掌握这种解剖变异可以让术者在术前做好充足准备,并指导手术施行以确保患者有良好的短期及长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学检查 解剖变异 肝动脉变异 胃左动脉 手术安全性
下载PDF
中晚期贲门癌经胃左动脉灌注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海申 李学民 +2 位作者 李金辉 侯军奎 赵贵生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16期66-67,共2页
目的探讨中晚期贲门癌患者经胃左动脉灌注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9例经胃左动脉灌注栓塞治疗的中晚期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胃左动脉灌注栓塞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39例患者中,完全缓解1... 目的探讨中晚期贲门癌患者经胃左动脉灌注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9例经胃左动脉灌注栓塞治疗的中晚期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胃左动脉灌注栓塞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39例患者中,完全缓解11例(28.21%),部分缓解21例(53.85%);稳定4例(10.26%),进展3例(7.69%)。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24例(61.54%);上腹部疼痛23例(58.97%);发热13例(33.33%),骨髓抑制16例(41.03%)。随访结果显示,半年生存率为84.62%(33/39),一年生存率为64.10%(25/39),两年生存率为38.46%(15/39),超过3年生存率为7.69%(3/39),其中1例已存活5年。结论经胃左动脉灌注栓塞的介入疗法可有效延长贲门癌患者的生存期,提高其生活质量,是中晚期贲门癌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癌 介入放射学 胃左动脉 化疗 栓塞
下载PDF
Possible key residues that determine left gastric artery blood flow response to PACAP in dogs 被引量:2
11
作者 Mu-Xin Wei Ping Hu +4 位作者 Ping Wang Satoru Naruse Kiyoshi Nokihara Victor Wray Tsuyoshi Ozak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38期4865-4870,共6页
AIM: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pituitary adenylate cy-clase-activating polypeptide (PACAP) on left gastric artery (LGA) flow and to unveil the 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important sites that may be critical for discrimi... AIM: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pituitary adenylate cy-clase-activating polypeptide (PACAP) on left gastric artery (LGA) flow and to unveil the 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important sites that may be critical for discrimination of different receptor subtypes. METHODS: Peptides, including PACAP-27, PACAP-38, amino acid substituted PACAP-27 and C-terminus truncated analogues PACAP (27-38), were synthesized by a simultaneous multiple solid-phase peptide synthesizer. Flow probes of an ultrasound transit-time blood flowmeter were placed around the LGA of beagle dogs. Whenpeptides were infused intravenously, the blood flow was measured.RESULTS: [Ala4, Val5]-PACAP-27 caused a concentration-dependent vasodepressor action which was similar to that caused by PACAP-27. The LGA blood flow response to [Ala4, Val5]-PACAP-27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to PACAP-27, which was similar to that to vasoactive intestinal polypeptide (VIP) at the same dose. [Ala6]-PACAP-27 did not increase the peak LGA ? ow. [Gly8]-PACAP-27 showed a similar activity to VIP. [Asn24, Ser25, Ile26]-PACAP-27 did not change the activity of peptides at all doses. CONCLUSION: NH2 terminus is more important to biological activity of peptides and specifi c receptor recognition than COOH-termin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tuitary adenylate cyclase-activating poly-peptide Pituitary adenylate cyclase-activating polypeptide 27 Pituitary adenylate cyclase-activating polypeptide P38 left gastric artery Blood fl ow
下载PDF
起源于肝动脉的副胃左动脉DSA表现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国平 张美英 +1 位作者 张为忠 程楷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523-526,共4页
目的观察起源于肝动脉的副胃左动脉(ALGA)的DSA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00例肝脏肿瘤患者腹腔动脉和肝动脉DSA影像,观察起源于肝动脉的ALGA、并分析其发生率。结果 500例患者中,共39例(39/500,7.80%)发现ALGA,其中起源于肝左动脉弓27例(27... 目的观察起源于肝动脉的副胃左动脉(ALGA)的DSA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00例肝脏肿瘤患者腹腔动脉和肝动脉DSA影像,观察起源于肝动脉的ALGA、并分析其发生率。结果 500例患者中,共39例(39/500,7.80%)发现ALGA,其中起源于肝左动脉弓27例(27/39,69.23%),肝固有动脉5例(5/39,12.82%),迷走肝左动脉7例(7/39,17.95%)。另外发现4例(4/500,0.80%)左膈下动脉起源于肝左动脉,其中3例发出胃上动脉供应胃底。共22例发生ALGA或左膈下动脉胃上支化疗药物误灌注,9例发生碘油乳剂误栓。结论起源于肝动脉的ALGA并不少见,正确认识此类血管变异对肝脏肿瘤和胃部疾病的介入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左动脉 变异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肝肿瘤
下载PDF
胃左动脉参与原发性肝癌供血的影像特点及介入治疗的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朱林忠 刘晓伟 +1 位作者 杨仁杰 朱旭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73-476,共4页
目的探讨胃左动脉在原发性肝癌供血中的影像学特点及其在介入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553例接受介入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管造影资料及临床资料,分析胃左动脉参与肝癌供血的影像学特征及介入治疗经过。结果... 目的探讨胃左动脉在原发性肝癌供血中的影像学特点及其在介入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553例接受介入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管造影资料及临床资料,分析胃左动脉参与肝癌供血的影像学特征及介入治疗经过。结果 553例患者中66例中发现胃左动脉分支参与肝癌供血,发生率为11.9%,主要供应位于肝左叶的病灶,其中80.3%患者在第1次介入治疗中发现此种表现,其中86.3%为富血供肝癌;栓塞成功率为92.4%。未发生异位栓塞。结论胃左动脉发出的副肝左动脉是肝癌重要的侧支供血动脉之一,治疗中需注意造影技巧,仔细寻找,提高病灶的栓塞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介入 胃左动脉
下载PDF
MSCT血管造影探讨胃左动脉解剖变异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丽 李为民 +2 位作者 李强 曲世巍 任春慧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MSCT血管造影在胃左动脉正常解剖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例(男89例,女111例)接受腹部CT增强扫描的受检者,测量胃左动脉起始处血管内径(dLGA)、胃左动脉主干的长度(lLGA),在横断面测量胃左动脉与腹腔动脉的夹角(aLGA∕CA)... 目的:探讨MSCT血管造影在胃左动脉正常解剖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例(男89例,女111例)接受腹部CT增强扫描的受检者,测量胃左动脉起始处血管内径(dLGA)、胃左动脉主干的长度(lLGA),在横断面测量胃左动脉与腹腔动脉的夹角(aLGA∕CA)。结果:200例受检者的胃左动脉显示清晰,其中起源变异者22例,变异率为11.0%。男、女组患者比较,dLGA、lLGA、aLGA∕C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患者比较,以上指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MSCT血管造影可以清晰而立体地显示胃左动脉的正常解剖及变异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技术 X线计算机 胃左动脉 肝肿瘤 腹腔镜
下载PDF
3.0T MR LAVA技术对胃左动脉解剖变异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霖 温玉新 +2 位作者 马铭遥 张帆 马振卓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3期345-348,共4页
目的探讨3.0T MR LAVA技术对胃左动脉解剖变异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MRI LAVA动态增强扫描患者,并进行MIP,VR,MPR重建,观察胃左动脉起源和走行.结果 300例患者中,MichelsⅠ型(正常解剖型)264例(88.0%).共有36例(12.0%)发现变异胃... 目的探讨3.0T MR LAVA技术对胃左动脉解剖变异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MRI LAVA动态增强扫描患者,并进行MIP,VR,MPR重建,观察胃左动脉起源和走行.结果 300例患者中,MichelsⅠ型(正常解剖型)264例(88.0%).共有36例(12.0%)发现变异胃左动脉,其中Ⅱ型23例(7.67%),Ⅲ型1例(0.33%),Ⅴ型3例(1.00%),Ⅵ型1例(0.33%).Ⅳ型本组未发现,其他8例(2.67%).结论胃左动脉存在广泛的解剖学变异,具有多样性、复杂性.3.0T MR LAVA技术可以清晰并且立体地显示胃左动脉的正常解剖及变异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LAVA技术 胃左动脉 解剖变异
下载PDF
起源于肝动脉的迷走胃左动脉血管造影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家开 张金山 +2 位作者 于淼 巩悦勤 肖越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11期1686-1688,共3页
目的 观察起源于肝动脉的迷走胃左动脉的解剖学特征 ,讨论其在肝及胃相关血管介入诊疗技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 10 0 0例肝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影像资料 ,包括 2 12例腹腔干动脉造影和 788例肝总动脉血管造影 ,统计... 目的 观察起源于肝动脉的迷走胃左动脉的解剖学特征 ,讨论其在肝及胃相关血管介入诊疗技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 10 0 0例肝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影像资料 ,包括 2 12例腹腔干动脉造影和 788例肝总动脉血管造影 ,统计起源于肝动脉的迷走胃左动脉的发生率 ,描述其解剖学特征。结果 共发现 82例、84支起源于肝动脉的迷走胃左动脉 ( 8.2 % ,82 /10 0 0 ) ,其中起源于肝左动脉者 74支 ,起源于肝固有动脉者 10支。结论 起源于肝动脉的迷走胃左动脉并不少见 ,认识此动脉对于肝、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左动脉 变异 肝动脉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下载PDF
经导管胃左动脉持续灌注化疗治疗全身化疗失败的不可切除贲门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松 于广计 +1 位作者 张永会 王庆东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600-605,共6页
目的观察经导管胃左动脉持续灌注化疗治疗全身化疗失败的不可切除贲门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临沂市肿瘤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经全身化疗失败的不可切除贲门癌患者24例,均合并不同程度进食梗阻症状,所有患者均接受F... 目的观察经导管胃左动脉持续灌注化疗治疗全身化疗失败的不可切除贲门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临沂市肿瘤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经全身化疗失败的不可切除贲门癌患者24例,均合并不同程度进食梗阻症状,所有患者均接受FOLFOX方案经导管胃左动脉(必要时选择胃右动脉,胃网膜左、右动脉,左膈下动脉和胃后、短动脉等优势动脉)持续灌注化疗,应用Stooler标准评估患者进食梗阻症状变化情况;记录患者的生存时间、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随访截至2022年3月,24例患者行介入治疗2~6次,平均(3.79±1.16)次,首次治疗后1周,梗阻症状缓解率100%,中位持续缓解时间143 d。治疗2个周期后,患者客观缓解率为45.83%(11/24),疾病控制率为95.83%(23/24);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糖类抗原72-4)在术后7、30 d均较术前下降,术后30 d基本降至正常范围。6、12、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1.7%、53.2%、8.3%,中位生存时间13.0个月。治疗2个周期后,患者疼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症状均有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术后不良反应主要为腹痛、恶心、呕吐及骨髓抑制,均≤2级,均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经导管胃左动脉持续灌注化疗治疗全身化疗失败的不可切除贲门癌的近期疗效显著且安全,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灌注化疗 贲门癌 胃左动脉 动脉留置导管 疗效
下载PDF
贲门癌患者灌注化疗及栓塞的个体化治疗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海青 赵建青 +2 位作者 郭淑娟 刘振华 杨瑞民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2014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探讨胃左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治疗贲门癌的疗效。方法河南省辉县市人民医院2007年12月至2012年12月对64例贲门癌应用个体化方案进行胃左动脉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治疗,并跟踪随访。结果本组64例中12例完全缓解(CR),占18.75%;48例部分缓... 目的探讨胃左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治疗贲门癌的疗效。方法河南省辉县市人民医院2007年12月至2012年12月对64例贲门癌应用个体化方案进行胃左动脉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治疗,并跟踪随访。结果本组64例中12例完全缓解(CR),占18.75%;48例部分缓解(PR),占75.00%;4例好转+稳定(MR+SD),占6.25%;有效率(CR+PR)为93.75%(60/64)。结论应用个体化方案进行胃左动脉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治疗贲门癌疗效可靠,创伤小,安全性高,不失为治疗贲门癌的一种重要微创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左动脉 化学栓塞 治疗性 个体化方案
原文传递
胃左动脉栓塞减肥 被引量:2
19
作者 操焱焱 熊付 +3 位作者 梁斌 熊斌 梁惠民 郑传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47-850,共4页
肥胖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与26种疾病具有因果关系。胃左动脉栓塞减肥,作为一种新兴的介入微创减肥方式,能够减少胃底部ghrelin激素的分泌,在动物模型中验证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在短期随访的临床研究中也取得了良好的减轻体重的... 肥胖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与26种疾病具有因果关系。胃左动脉栓塞减肥,作为一种新兴的介入微创减肥方式,能够减少胃底部ghrelin激素的分泌,在动物模型中验证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在短期随访的临床研究中也取得了良好的减轻体重的效果,且并发症轻微。本文对胃左动脉栓塞减肥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放射学 减肥 胃左动脉 栓塞
下载PDF
经胃左动脉注入VX2瘤粒建立兔胃癌模型 被引量:1
20
作者 冯国栋 余辉 +7 位作者 冯建防 周斌 席玮 武贝 张静渊 陈环球 严枫 陈骏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44-548,共5页
目的 探讨经胃左动脉注入VX2瘤粒建立兔胃癌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DSA导引下经股动脉将0.5 mm×0.5 mm VX2瘤粒注入18只新西兰大白兔胃左动脉。术后2、4d分别随机处死3只实验兔,获取胃大体标本并作病理学分析;术后7d剩余实验兔作胃... 目的 探讨经胃左动脉注入VX2瘤粒建立兔胃癌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DSA导引下经股动脉将0.5 mm×0.5 mm VX2瘤粒注入18只新西兰大白兔胃左动脉。术后2、4d分别随机处死3只实验兔,获取胃大体标本并作病理学分析;术后7d剩余实验兔作胃左动脉DSA和食管胃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并即刻处死3只兔作病理学分析;余9只实验兔待其自然死亡,记录生存时间。结果 实验兔胃癌建模成功率为100%(18/18)。术后2、4d,大体标本可见胃底近大弯侧局部黏膜水肿、溃疡形成,镜下见局部黏膜缺失呈溃疡改变,黏膜下水肿明显,局部动脉血管内可见癌栓。术后7d剩余实验兔全部存活,胃左动脉DSA见胃底贲门处富血供病灶,染色明显;气钡双重造影见胃底贲门处黏膜紊乱,病灶区域见压迹及双边征;大体标本见胃底部病灶呈火山口样溃疡,周边黏膜明显充血、紊乱;镜下见肿瘤细胞聚集于肌层并向黏膜及浆膜层侵犯。剩余实验兔术后中位生存时间12d,大体标本见胃病灶穿孔,周边黏膜紊乱伴明显充血水肿;镜下见肿瘤侵犯胃壁全层。结论 DSA引导下经胃左动脉输注VX2瘤粒可成功建立兔胃癌模型,可用于介入动脉化疗栓塞、影像诊断及外科手术等相关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胃左动脉 放射学 介入性 兔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