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的成因及其辅导 被引量:6
1
作者 李秀云 刘希庆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89-91,102,共4页
贫困大学生是高校中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他们不仅在经济上贫困,在心理上也存在"心理贫困"。其心理贫困的根源在于习得性无助,悲观的解释形态是习得性无助产生的认知原因。塞利格曼提出的乐观疗法可以发展人的积极情绪,变悲观... 贫困大学生是高校中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他们不仅在经济上贫困,在心理上也存在"心理贫困"。其心理贫困的根源在于习得性无助,悲观的解释形态是习得性无助产生的认知原因。塞利格曼提出的乐观疗法可以发展人的积极情绪,变悲观的解释形态为乐观的解释形态,对于治疗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贫困"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贫困 乐观疗法 习得性无助 解释形态
下载PDF
高职高专学生习得性无助现状调查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钱玉兰 王晶晶 《价值工程》 2015年第6期321-322,共2页
高职高专学生中普遍存在习得无助的心理状况。本文通过对在校学生随机抽样调查分析学生习得无助现状及成因,为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矫正习得无助提供有效的基础资料。
关键词 习得无助 高职高专 应试教育
下载PDF
论影响远程学习的重要因素——学习效能感 被引量:3
3
作者 周国能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年第3期71-73,76,共4页
远程学习效能感是学习者对远程学习价值和自身学习能力的自我判断、信念与感受,它是学习者素质构成的重要方面,对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保证远程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国内外已有研究对远程学习效能感的内涵和结构进行了探讨,论证... 远程学习效能感是学习者对远程学习价值和自身学习能力的自我判断、信念与感受,它是学习者素质构成的重要方面,对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保证远程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国内外已有研究对远程学习效能感的内涵和结构进行了探讨,论证了学习效能感是影响远程学习的重要因素,并提出了增强远程学习效能感的具体策略,以期促进远程学习的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学习 学习效能感 习得无助
下载PDF
积极心理学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中的实践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罗苗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37-140,共4页
中职生普遍存在着对学习"习得性无助"状态,依据积极心理学的原理,在课程教学中摒弃学生产生无助的不良做法。本文以计算机网络课程课堂教学为例,探索积极心理学在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将知识点巧妙地应用在游戏和情景剧中,... 中职生普遍存在着对学习"习得性无助"状态,依据积极心理学的原理,在课程教学中摒弃学生产生无助的不良做法。本文以计算机网络课程课堂教学为例,探索积极心理学在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将知识点巧妙地应用在游戏和情景剧中,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同时应用积极心理学沟通技巧构建和谐的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营造了很好的课堂氛围,为学生积极探索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从而实现积极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得性无助 计算机网络课程 积极心理学 积极教学
下载PDF
学困生习得无助的防治初探 被引量:3
5
作者 夏志清 杨君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71-72,共2页
本文参考国内外有关习得无助的研究成果,结合学困生心理特征,探讨了学困生习得无助的防治途径。
关键词 学困生 习得无助 防治
下载PDF
积极归因 提高外语教学效率 被引量:2
6
作者 顾柳琼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95-97,共3页
对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习得性无助理论作了概括阐述,并结合外语教学实践探讨在外语教学中如何积极归因以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激发学生成就动机,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 归因 自我效能感 习得性无助 外语教学
下载PDF
浅谈五年制高职学生习得性无助现象及对策
7
作者 李辉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66-69,共4页
五年制高职学生是习得性无助的易感群体,这种消极心理极大地影响了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学习成效乃至未来发展。习得性无助学生具有学习动机不足、成就动机较低、低自我效能感、低自我概念等特征。可以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激发学生学习... 五年制高职学生是习得性无助的易感群体,这种消极心理极大地影响了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学习成效乃至未来发展。习得性无助学生具有学习动机不足、成就动机较低、低自我效能感、低自我概念等特征。可以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引导学生正确归因、学会正确的自我评价,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等对策进行矫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年制高职 习得性无助 对策
下载PDF
从习得无助、习得乐观到积极心理学——Seligman对心理学发展的贡献 被引量:69
8
作者 曹新美 刘翔平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62-566,共5页
Seligman先生开创了习得无助和习得乐观的研究领域。20世纪末他树立起积极心理学的大旗,将心理学引向探索和促进人类性格力量发展和美德完善的轨道,反转了20世纪中后期心理学过分关注人性的消极面和弱点的研究取向,界定了积极心理学三... Seligman先生开创了习得无助和习得乐观的研究领域。20世纪末他树立起积极心理学的大旗,将心理学引向探索和促进人类性格力量发展和美德完善的轨道,反转了20世纪中后期心理学过分关注人性的消极面和弱点的研究取向,界定了积极心理学三个明确的研究领域:积极的情感、积极的特征和积极的社会制度。他提出幸福的三要素原则,并运用幸福理论治愈抑郁和提升人们的幸福感。近年来他致力于研究人类的美德和优势,并提出运用美德和优势治疗心理疾病的积极心理治疗理论(PP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得无助 习得乐观 积极心理学
下载PDF
巴戟天寡糖对鼠强迫性游泳和获得性无助抑郁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51
9
作者 张中启 黄世杰 +6 位作者 袁莉 赵楠 徐玉坤 杨明 罗质璞 赵毅民 张永祥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62-265,共4页
为了深入和全面地评价巴戟天寡糖 (MOs)的抗抑郁作用 ,本研究观察了不同批次的MOs对大鼠 ,小鼠强迫性游泳和大鼠获得性无助抑郁模型的影响 .结果显示 ,3批MOs在 2 0~ 5 0mg·kg- 1(ip或po)剂量范围内显著缩短大鼠和小鼠强迫性游泳... 为了深入和全面地评价巴戟天寡糖 (MOs)的抗抑郁作用 ,本研究观察了不同批次的MOs对大鼠 ,小鼠强迫性游泳和大鼠获得性无助抑郁模型的影响 .结果显示 ,3批MOs在 2 0~ 5 0mg·kg- 1(ip或po)剂量范围内显著缩短大鼠和小鼠强迫性游泳期间的不动时间 ,其剂量效应均显示行为药理学所特有的U型曲线 .不同批次的MOs有效剂量均非常接近 .在大鼠获得性无助抑郁模型 ,MOs 6 0~ 10 0mg·kg- 1(ip ,每天 2次 ,连续 8次 )显著减少大鼠的逃避失败次数 ,6 0mg·kg- 1还明显减少逃避失败动物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抑郁药 巴戟天 寡糖 强迫性游泳 获得性无助抑郁模型 小鼠
下载PDF
丧文化:从习得性无助到“自我反讽” 被引量:67
10
作者 杜骏飞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9-112,共4页
网络流行的"丧文化"具有习得性无助理论所阐释的表征,其心理诱因则来自生存环境和生活压力。除了颓废、麻木之外,"丧文化"同时也具有更为复杂的"亚文化光谱",蕴藏着自我强化、狂欢、戏谑、抗议、消解、... 网络流行的"丧文化"具有习得性无助理论所阐释的表征,其心理诱因则来自生存环境和生活压力。除了颓废、麻木之外,"丧文化"同时也具有更为复杂的"亚文化光谱",蕴藏着自我强化、狂欢、戏谑、抗议、消解、反思、自我否定等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丧文化也呈现了"反讽"的形态与功能,并把反讽指向了自身,形成了独特的"自我反讽",从而成为当代青年阶层网络文化的公约数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丧文化 习得性无助 亚文化光谱 归因 自我反讽
下载PDF
习得性无助量表研制及其与人格相关研究 被引量:50
11
作者 武晓艳 曾红 +2 位作者 马绍斌 邬君伟 许晓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7-360,F0003,共5页
【目的】编制习得性无助测量工具,检验其信效度,研究与人格关系。【方法】通过文献检索、个人访谈、专家访谈等方法,构建习得性无助理论维度,形成初始量表,随机抽取220名被试初步预测并分析后,形成习得性无助正式量表。抽取1067名被试测... 【目的】编制习得性无助测量工具,检验其信效度,研究与人格关系。【方法】通过文献检索、个人访谈、专家访谈等方法,构建习得性无助理论维度,形成初始量表,随机抽取220名被试初步预测并分析后,形成习得性无助正式量表。抽取1067名被试测试,然后对量表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和信度分析。【结果】习得性无助量表包括18个条目二个维度(无助感、绝望感),累计贡献率为53.345%,因素分析各条目载荷均在0.40以上,验证性因素分析各拟合指标较好,全问卷同质性信度为0.930,分半信度为0.901,重测信度为0.898,艾森克人格问卷各维度习得性无助得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男女不同性别的习得性无助比较,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该量表区分效度好。【结论】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作为习得性无助测量工具;习得性无助与人格关系紧密,内向、神经质高分、精神质高分者习得性无助得分高,即易习得性无助;外向、神经质低分、精神质低分者习得性无助得分低,即不易习得性无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得性无助 信度 效度 人格 相关
下载PDF
巴戟天寡糖对获得性无助抑郁模型大鼠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1
12
作者 张有志 李云峰 +3 位作者 刘刚 袁莉 黄世杰 罗质璞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5年第4期309-311,共3页
目的建立大鼠获得性无助模型口服给药途径评价药物抗抑郁作用的方法,并观察口服巴戟天寡糖在该模型上的抗抑郁效应.方法采用微机程序控制的大鼠穿梭箱反应仪,给予不可逃避的足底电击建立获得性无助模型,进行条件性回避反应训练,测定大... 目的建立大鼠获得性无助模型口服给药途径评价药物抗抑郁作用的方法,并观察口服巴戟天寡糖在该模型上的抗抑郁效应.方法采用微机程序控制的大鼠穿梭箱反应仪,给予不可逃避的足底电击建立获得性无助模型,进行条件性回避反应训练,测定大鼠的逃避失败次数. 结果模型对照组动物的逃避失败次数比正常组动物显著增加(P <0.01),丙咪嗪90 mg/kg在获得性无助后第2天~第4天均显著减少动物逃避失败次数,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1或P <0.05),表明模型复制成功.在获得性无助后第3天和第4天,巴戟天寡糖100 mg/kg可以显著减少动物逃避失败次数(第3天:6.4±2.6 vs 18.3±3.2;第4天:7.0±3.1 vs 20.1±3.1,P <0.05),巴戟天寡糖50 mg/kg在第4天显著减少逃避失败次数(8.1±2.8 vs 20.1±3.1, P <0.05).结论在大鼠获得性无助模型上,可采用口服给药途径评价药物的抗抑郁作用,并且巴戟天寡糖在此模型上口服给药时具有抗抑郁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戟天寡糖 获得性无助抑郁模型 大鼠行为 条件性回避反应 抗抑郁作用 给药途径 抗抑郁效应 抗抑郁活性 程序控制 差异显著 口服给药 对照组 逃避 次数 动物 穿梭箱 正常组 丙咪嗪 药物
下载PDF
石菖蒲水提物对获得性无助模型的抗抑郁作用 被引量:31
13
作者 李腾飞 孙秀萍 +2 位作者 高江晖 刘新民 刘华钢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探讨石菖蒲水提物(WERAT)在获得性无助模型上的抗抑郁作用及其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机制。方法:在获得性无助实验中,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丙咪嗪(100 mg.kg-1)组、WERAT(100,200 mg.kg-1)组,连续ig给药5 d。利用大鼠穿... 目的:探讨石菖蒲水提物(WERAT)在获得性无助模型上的抗抑郁作用及其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机制。方法:在获得性无助实验中,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丙咪嗪(100 mg.kg-1)组、WERAT(100,200 mg.kg-1)组,连续ig给药5 d。利用大鼠穿梭计算机图像实时检测分析系统给予大鼠不可逃避的足底电击建立获得性无助模型,进行条件性回避反应训练,测定大鼠的逃避失败次数;在小鼠5-羟色胺酸(5-HTP)增强实验中,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氟西汀(30 mg.kg-1)组和WERAT(50,100,200 mg.kg-1)组测定5-HTP诱导的小鼠甩头次数。结果:在获得性无助实验中,模型组动物在第3~5天的逃避失败次数比正常组动物显著增加(分别为P<0.05,P<0.01,P<0.01),WERAT 100 mg.kg-1.d-1在第3~5天能够使逃避失败次数显著减少(分别为P<0.05,P<0.01,P<0.05),WERAT 200 mg.kg-1.d-1在第4天和第5天更加明显的减少逃避失败次数(P<0.01)。在小鼠5-HTP增强实验中,WERAT 200 mg.kg-1显著增加5-HTP诱导的小鼠甩头次数(P<0.01)。结论:WERAT在大鼠获得性无助模型上具有抗抑郁作用,其抗抑郁活性可能与增强5-羟色胺(5-HT)神经系统的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菖蒲 获得性无助 5-羟色胺 甩头 抗抑郁作用
原文传递
论学业习得性无助感向自我效能感的转换 被引量:25
14
作者 张萍 葛明贵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102-107,共6页
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一个人经历了多次挫折和失败后,面对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这种现象是由塞利格曼通过在狗的身上实验发现又在人身上得到证实。笔者根据习得性无助感的成因分析和自我效能感的理论概述,提出了五条... 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一个人经历了多次挫折和失败后,面对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这种现象是由塞利格曼通过在狗的身上实验发现又在人身上得到证实。笔者根据习得性无助感的成因分析和自我效能感的理论概述,提出了五条习得性无助感的学生向自我效能感转换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得性无助感 自我效能感 归因 转换策略
下载PDF
“习得性无助”学生及教育对策 被引量:25
15
作者 倪海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29-32,共4页
“习得性无助”是指一个人经历了挫折和失败后 ,面对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这种现象是由赛利格曼通过实验在狗的身上发现又在人的身上得到证实的。“习得性无助”现象具体到学生身上 ,表现为低成就动机、低自我概念、... “习得性无助”是指一个人经历了挫折和失败后 ,面对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这种现象是由赛利格曼通过实验在狗的身上发现又在人的身上得到证实的。“习得性无助”现象具体到学生身上 ,表现为低成就动机、低自我概念、低自我效能感和消极的定势等心理特征。这一现象形成可归于外部因素 ,但更重要的应归于内部社会学习机制的作用。对于“习得性无助”学生 ,教师应采取的主要教育对策有 :形成对学生的积极评价、创设良好班级学习气氛 ,引导学生正确归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得性无助 学生 教育对策 自我效能 学习动机 心理学 学习环境
下载PDF
习得性无助感研究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24
16
作者 蒋艳菊 彭雅静 《心理研究》 2008年第4期86-90,共5页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提出习得性无助感理论,之后习得性无助感的研究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西方心理学家对习得性无助感产生的原因和机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各种各样的习得性无助感的理论,并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和临床...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提出习得性无助感理论,之后习得性无助感的研究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西方心理学家对习得性无助感产生的原因和机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各种各样的习得性无助感的理论,并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和临床方面。本文对以往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希望能对我们的教育事业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得型无助感 归因 归因训练
下载PDF
重症监护室患者家属习得性无助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5
17
作者 葛高琪 邹辉煌 +2 位作者 胡玉娜 霍佳 李黎明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8-41,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家属习得性无助感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19年12月至2020年3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ICU住院例患者217名家属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家属习得性无助感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19年12月至2020年3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ICU住院例患者217名家属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及习得性无助感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ICU患者家属习得性无助感总分为(52.28±17.51),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得分为81.00(69.25,84.0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家属性别、家属职业、是否允许探视、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得分是ICU患者家属习得性无助感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ICU患者家属习得性无助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ICU护士在关注患者心理健康的同时,也应积极关注家属的心理健康,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以降低患者家属习得性无助感,促进其心理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家属 习得性无助感 疾病不确定感
下载PDF
习得性无助研究述评 被引量:20
18
作者 温清霞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64-70,共7页
从发现最初的习得性无助现象到对其进行理论及实证研究,人们对习得性无助的关注从未减弱。以习得性无助的产生机制为研究开端,形成了行为控制、归因、认知、目标等多种理论。同时,对习得性无助进行大量的实证研究,并将其研究范围拓展到... 从发现最初的习得性无助现象到对其进行理论及实证研究,人们对习得性无助的关注从未减弱。以习得性无助的产生机制为研究开端,形成了行为控制、归因、认知、目标等多种理论。同时,对习得性无助进行大量的实证研究,并将其研究范围拓展到学业领域,考察习得性无助与学生归因方式、考试焦虑及特殊教育群体等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一系列丰富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得性无助 产生机制 实证研究 学业领域研究
下载PDF
中小学学生习得性无助的形成、表现及其治疗 被引量:16
19
作者 王水珍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2年第1期75-78,共4页
学生的学业不良、社交困难 ,一直是教育界和心理学界关注的热点 ,而习得性无助正是这类学生的一种普遍倾向。探讨习得性无助的形成、表现及其治疗 ,有利于教师理解习得性无助学生 ,从而帮助其克服这种障碍。
关键词 习得性无助 表现类型 心理治疗 中小学 学生 心理障碍 学习过程 社会交往
下载PDF
习得性无助感及其防治 被引量:16
20
作者 冯青来 连卫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04-106,共3页
习得性无助感是指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种心理障碍。本文对习得性无助感的发现及研究作了介绍,并结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体会提出了学校和家庭环境中习得性无助感的防治对策,从归因训练和自我效能感的培养两方面提出了治疗对策。
关键词 习得性无助感 教育对策 归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