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宋人学杜的阶段性及其特征
被引量:2
- 1
-
-
作者
左汉林
-
机构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中文系
-
出处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41,共9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唐代到北宋丝绸之路(陆路)上的驿站、寺庙、重要古迹与文人活动、文学创作及文化传播”(18ZDA241)。
-
文摘
宋人诗歌创作学习杜甫,在不同阶段各具特征。北宋初期是学杜的初始期,杜甫在这个时期尚未产生足够的影响。北宋中期是杜诗的广泛影响期,杜甫在诗坛的崇高地位此时得以确立,杜诗产生了较大影响,得到广泛继承和响应。北宋后期是杜诗的艺术继承期,杜甫在这个时期被奉为诗学典范,江西诗派普遍注重借鉴杜甫的艺术成就。南宋前期是学杜的高潮期,这个时期呼吁抗金、叙写离乱、反映爱国情怀的诗歌大量涌现,诗人对杜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学杜的成就也最高。南宋后期,诗人学习杜甫的"诗史"精神,用诗歌歌咏和记录亡国的痛苦与悲哀,是以诗存史期。宋人学杜的成就表现在陈与义、陈师道等诗人写出了在内容和风格上极似杜诗的诗歌。但宋代诗人学杜在艺术技巧方面用力太过,大部分诗人并没有真正继承杜诗的精髓,多是得杜之一体。杜诗对宋诗有很大的影响,但宋代并没有出现全面继承杜诗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的诗人。
-
关键词
杜甫
唐诗
宋诗
学杜
阶段性
-
Keywords
du fu
Tang poems
Song poems
learning from du fu
period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论杜诗对王安石诗歌创作的影响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左汉林
-
机构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
-
出处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42-46,共5页
-
文摘
王安石对杜诗有很高评价,杜诗对其诗歌创作也产生了一定影响。王安石诗歌关心国事民生,并化用了许多杜诗。他的集句诗直接使用了很多杜诗。王安石使用了很多杜诗典故,注意诗句锤炼,也学习了杜诗句法。但是,王安石诗好发议论,以秽恶入诗,多应酬之作,又用典太多,有以文为诗之病,表现出与杜诗的很大差异性。他成就最高的晚年绝句也与杜诗无涉。总体上,王安石诗与杜诗有较大差异,艺术上也相差很远。
-
关键词
北宋
王安石
荆公体
学杜
-
Keywords
The North Song
Wang Anshi
the Style of Jing
learning from du fu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论清人彭端淑对杜甫的推崇与继承
- 3
-
-
作者
潘玥
-
机构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
出处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8-73,共6页
-
文摘
彭端淑作为清代蜀中名士,一生敬爱杜甫,高度赞扬杜甫的人格、个性和思想,对其不幸遭遇深表同情。他诗学杜甫,创作中继承发扬"诗史"精神,关注现实,反映民生疾苦,感情沉着真挚,诗风浑厚雄健,颇得杜诗神髓。对此加以深入探讨,既有助于了解杜甫在后世的影响,又可以推进和加深对彭端淑本人诗学思想的研究。
-
关键词
杜甫
彭端淑
尊杜
学杜
-
Keywords
du fu
Peng Ruishu
honoring du fu
learning from du fu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论汪元量学杜及其诗作的诗史性质
被引量:1
- 4
-
-
作者
杨钰媛
丁放
-
机构
安徽大学文学院
-
出处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88-93,共6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2&ZD156)
-
文摘
德祐之变后,汪元量开始学习杜诗,其诗风由早年的华靡绮丽转向幽忧沉痛。汪氏对杜诗的学习主要集中为点化杜句入诗、以杜甫典故入诗和模拟杜诗的语句等三个方面。但囿于个人才力,汪元量学杜仍存有反映生活的范围狭小、诗作用意重复雷同以及诗句缺乏锤炼等未至之憾。但汪元量其人具备史家眼光,其诗具有史实价值,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关键词
汪元量
学杜
诗史
-
Keywords
Wang Yuanliang
learning from du fu
poetic history
-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
-
题名论南宋后期诗歌从宗唐到学杜的转变
被引量:1
- 5
-
-
作者
左汉林
-
机构
中央财经大学
-
出处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0期26-32,共7页
-
文摘
南宋后期最早活跃在诗坛的是永嘉四灵和江湖诗派,他们从晚唐入手的创作方法表示了宋诗向唐诗的复归。这个时期成就较高的诗人是文天祥和汪元量,他们是这个阶段学杜最有成就的诗人,也普遍有以诗存史的观念,在他们身上实现了诗歌从宗唐到学杜的转变。文天祥创作的集杜诗取得了较高成就,他的集杜入乐也是一个创新。宋末的其他遗民诗人如林景熙、谢枋得、郑思肖等,其诗歌创作也有学杜之处,但文学创作的总体成就不高。
-
关键词
南宋后期
文天祥
遗民诗人
宗唐
学杜
-
Keywords
the late South Song Period
WEN Tian-xiang
poets after the downfall of the Song Dynasty
Modeling Tang
learning from du fu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论黄庭坚学杜及其得失
- 6
-
-
作者
左汉林
-
机构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
-
出处
《长春大学学报》
2012年第11期1364-1367,共4页
-
文摘
黄庭坚对杜甫和杜诗非常推崇,既注重其思想意义,更推崇其艺术技巧。黄庭坚在自己的诗歌中大量使用杜诗的典故,作诗喜以杜诗为韵,更重视对杜诗句法的学习。但是,黄庭坚学杜颇有未至之憾,他的诗好用僻典,在句法和形式上故意求奇求怪,并有以文为诗的倾向。他的诗歌题材狭窄,眼界不宽,也缺乏情韵,特别是对民生疾苦不大关心。这都是黄庭坚诗歌的学杜未至之处,也是其诗歌的不足之处。
-
关键词
北宋
黄庭坚
江西诗派
学杜
得失
-
Keywords
North Song Dynasty
Huang Ting-jian
Jiangxi Poetic Group
learning from du fu
gain and loss
-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论南宋诗人使用杜诗典故的特点
- 7
-
-
作者
左汉林
-
机构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
-
出处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74-76,共3页
-
文摘
在宋代崇杜、学杜的背景下,南宋诗人作诗喜用杜诗典故。南宋前期诗人普遍使用杜诗典故较多,陆游是两宋使用杜诗典故最多的诗人。南宋末年诗人使用杜诗典故较少。南宋对杜诗典故的使用,反映出宋代诗坛的崇杜、学杜风气。
-
关键词
南宋
学杜
杜诗
典故
特点
-
Keywords
Song Dynasties, learning from du fu, du fu's poems, Allusions, Characteristics
-
分类号
I20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论范成大学杜及其宗唐倾向
- 8
-
-
作者
左汉林
-
机构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
-
出处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7-11,60,共6页
-
文摘
在宋人崇杜的风气下,范成大的诗歌受到杜诗的影响。范成大诗中大量使用杜诗典故,并学习了杜诗的句法。他的诗歌继承了杜甫关注现实、关心民瘼的传统,其《四时田园杂兴》等诗歌较多反映了民生疾苦,其使金纪行诗也有诗史意味。但从总体上说,范成大的诗歌温和秀丽,不仅不似杜诗,不学江西诗派,反而有较为明显的宗唐倾向,这说明南宋前期江西诗派的影响在逐步减小。范成大诗歌中有宗唐倾向,亦有宋诗的特点。
-
关键词
南宋前期
范成大
宗唐
学杜
-
Keywords
early South Song Dynasty
Fan Chengda
modeling Tang poems
learning from du fu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论杜诗风格在宋代诗歌中的再现
- 9
-
-
作者
左汉林
-
机构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
-
出处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0期40-45,共6页
-
文摘
宋代诗人重视学习杜诗,使杜诗风格在宋代诗歌中得以重现。陈师道、陈与义、陆游等诗人学习了杜甫五言诗沉郁顿挫的风格,苏轼、苏辙的诗歌学习了杜甫七言律诗老健疏放的风格。杜甫浑涵汪茫、雄浑悲壮的七言律诗代表了杜诗七律的最高成就,陈与义学习杜诗的此类风格最为成功。此外,苏舜钦、王安石等诗人学习了杜诗萧淡婉丽的风格。宋代出现了在风格上接近杜甫的诗人,这是这个时期学杜的最大创获。
-
关键词
宋诗
学杜
沉郁顿挫
老健疏放
风格
-
Keywords
the Song Dynasty poems
learning from du fu
deep and rhythmic
firm and uninhibited
style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宋代诗歌中的杜诗风格略论
- 10
-
-
作者
韩成武
左汉林
-
机构
郑州成功财经学院杜甫研究所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
-
出处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49-53,共5页
-
文摘
宋人最重杜诗,在宋代诗歌中经常可以看到杜诗风格的重现。陈师道、陈与义、陆游等诗人学习了杜甫五言诗沉郁顿挫的风格,苏轼的诗歌则学习了杜甫七言律诗老健疏放的风格。陈与义七言律诗学习杜诗浑涵汪茫、雄浑悲壮的风格最为成功,苏舜钦、王安石等则学习了杜诗萧淡婉丽的风格。宋人学杜的最大创获在于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在风格上接近杜诗的作品。
-
关键词
宋诗
学杜
沉郁顿挫
老健疏放
风格
-
Keywords
Poems of Song Dynasty
learning from du fu
Deep and Rhythmic
Firm and Uninhibited
Style
-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梅尧臣的诗歌创作及其与杜诗的关系
- 11
-
-
作者
左汉林
-
机构
中央财经大学 文化与传媒学院
-
出处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81-84,共4页
-
文摘
梅尧巨诗歌风格多样,但总体尚可以"平淡"概括。从诗歌创作看,梅尧臣诗歌多写秽恶琐屑之物,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诗歌的美感。梅尧臣推崇杜诗,在诗歌内容上关注国事和民生,使用杜诗典故,注重诗句锤炼,也使用杜诗中常用的句法。他的诗歌总体上并不学杜,但明显受到了杜诗的影响。
-
关键词
北宋中期
梅尧臣
平淡
学杜
-
Keywords
the Mid-North-Song Period
Mei Yao-chen
Plainness
learning from du fu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三苏与杜诗
- 12
-
-
作者
左汉林
-
机构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
-
出处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04-110,共7页
-
文摘
杜诗对三苏的影响各具特点。苏洵的诗古质朴拙,木讷少文,受杜诗的诗歌影响很小。苏轼推崇杜诗,并继承了杜甫的写实传统,他的一些诗歌在风格上接近杜诗,其出蜀纪行诗和《荆州十首》等诗歌都直接模仿杜诗。苏轼学习杜诗,而又自成一格。苏辙对杜诗有较高评价,杜诗对其诗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化用杜诗方面。
-
关键词
苏洵
苏轼
苏辙
学杜
-
Keywords
Su Xun
Su Shi
Su Zhe
learning from du fu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论滇云名士钱南园的“学杜诗”
- 13
-
-
作者
郑升
-
机构
玉溪师范学院文学院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59-65,71,共8页
-
文摘
钱南园是清中期滇籍著名政治家、书画家和诗人,其所处的时代正是"学杜甫、注杜诗"蔚为大观的时期。受时代风尚影响,钱南园的诗作在题材、体裁和诗风方面颇具杜甫、韩愈等前贤遗风。对这一类诗作进行比较、解读,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清中叶诗坛的特征以及中原诗学传统与来自边地的诗人之间的交融情况及其历史经验。
-
关键词
清诗
钱南园
学杜诗
比较
-
Keywords
Qing poetry, Qian Nanyuan, learning poems from du fu, comparation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