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三维重建在侧颅底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孟庆玲 韩卉 +2 位作者 张峰 庞刚 胡玉婷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3年第2期3-5,共3页
目的 探讨CT三维重建在侧颅底的应用价值。方法  1 5例健康成人在Picker50 0 0全身CT机上行连续轴位扫描 ,将扫描获得的原始数据输入VoxelQ图像后处理工作站 ,采用表面阴影法 (sur faceshadeddisplay ,SSD)进行三维重建。 结果 侧颅... 目的 探讨CT三维重建在侧颅底的应用价值。方法  1 5例健康成人在Picker50 0 0全身CT机上行连续轴位扫描 ,将扫描获得的原始数据输入VoxelQ图像后处理工作站 ,采用表面阴影法 (sur faceshadeddisplay ,SSD)进行三维重建。 结果 侧颅底CT三维重建能清楚显示正常侧颅底孔、裂和重要的骨性标志。重建的结构可整体显示或切割后单独显示 ,两者均可在三维空间绕任意轴旋转任意角度。结论 三维CT能立体而直观的显示侧颅底骨性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CT检查 三维重建 侧颅底 诊断 临床应用 三维解剖
下载PDF
颞下间隙的横断层解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范锡印 付升旗 +2 位作者 王庆志 郭进学 刘恒兴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51-654,共4页
目的:为颞下间隙疾病的影像诊断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成人尸头颈部20例作连续横断面,观察颞下间隙及邻近结构的解剖学关系,利用游标卡尺及求积仪分别测量其长径、横径和面积。结果:颞下间隙的横断面呈不规则形,经颧弓、下颌头、冠突和... 目的:为颞下间隙疾病的影像诊断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成人尸头颈部20例作连续横断面,观察颞下间隙及邻近结构的解剖学关系,利用游标卡尺及求积仪分别测量其长径、横径和面积。结果:颞下间隙的横断面呈不规则形,经颧弓、下颌头、冠突和茎突末端层面的面积分别为:(197.5±1.63)mm2(左)、(204.6±1.77)mm(2右),(617.3±2.03)mm(2左)、(620.1±2.16)mm(2右),(1037.5±3.32)mm(2左)、(1031.5±3.22)mm(2右),(347.8±1.89)mm(2左)、(343.5±1.84)mm(2右),两侧颞下间隙及邻近结构呈对称性,断面长径、横径和面积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自茎突至翼突内侧板后缘或翼突外侧板前缘的连线可区分颞下间隙与咽旁间隙,翼外肌、茎突、翼突内侧板和翼突外侧板是CT等影像诊断的重要解剖学标志。结论:颞下间隙的横断层解剖对颞下间隙肿瘤等疾病的影像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间隙 侧颅底 横断面 断层解剖
下载PDF
咽鼓管薄层断层解剖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晓 王启荣 +4 位作者 刘树伟 韩飞 古林涛 梁辉 崔朝阳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1-104,共4页
目的为咽鼓管周围区域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通过冰冻铣切技术获得咽鼓管区域连续薄层断层解剖图像,观察、测量咽鼓管及周围重要毗邻结构。结果咽鼓管两侧枕状黏膜间经测量,咽口宽度为(4.92±2.68)mm;于咽口所在平面,11侧未见下... 目的为咽鼓管周围区域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通过冰冻铣切技术获得咽鼓管区域连续薄层断层解剖图像,观察、测量咽鼓管及周围重要毗邻结构。结果咽鼓管两侧枕状黏膜间经测量,咽口宽度为(4.92±2.68)mm;于咽口所在平面,11侧未见下鼻甲,测量剩余19侧标本咽口到下鼻甲后端黏膜距离为(11.65±3.42)mm;咽鼓管骨部与颈动脉管间骨质厚度为(1.28±0.31)mm。结论通过对咽鼓管区的薄层断层解剖测量,可获得较精确的相关数据,为手术提供解剖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鼓管 鼻咽 侧颅底 薄层断层解剖 冰冻铣切
原文传递
颞下间隙的三维断层解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范锡印 付升旗 +2 位作者 刘恒兴 郭进学 王华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9-72,共4页
目的:为颞下间隙疾病的影像诊断提供断层解剖学资料。方法:选用成尸头颈部制成横、矢、冠状连续断面,观察颞下间隙及邻近结构的解剖学关系,利用游标卡尺及求积仪分别测量其径线和面积。结果:颞下间隙的断面呈不规则形,两侧颞下间隙及邻... 目的:为颞下间隙疾病的影像诊断提供断层解剖学资料。方法:选用成尸头颈部制成横、矢、冠状连续断面,观察颞下间隙及邻近结构的解剖学关系,利用游标卡尺及求积仪分别测量其径线和面积。结果:颞下间隙的断面呈不规则形,两侧颞下间隙及邻近结构呈对称性,长径、横径和面积均无显著性差异。横断面上自茎突至翼突内侧板后缘或翼突外侧板前缘的连线,冠状面上自翼内肌上缘至卵圆孔内侧壁的连线均可区分颞下间隙与咽旁间隙。结论:颞下间隙的三维断层解剖对疾病的影像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翼外肌、茎突、翼突及其内、外侧板是CT等影像诊断的重要解剖学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间隙 断层解剖学 侧颅底
下载PDF
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开展侧颅底教学改革探讨 被引量:4
5
作者 许元腾 林昶 +3 位作者 方哲明 张晖萍 张榕 程金妹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1年第5期529-531,共3页
侧颅底位置深在,解剖关系复杂,传统手术死亡率高,曾被认为是手术禁区。近年来随着相关学科的发展,侧颅底外科的诊疗技术取得很大进步。文章介绍了在临床教学实践中引入虚拟仿真技术,进行教学改革,达到虚拟手术切除,显示重要器官结构相... 侧颅底位置深在,解剖关系复杂,传统手术死亡率高,曾被认为是手术禁区。近年来随着相关学科的发展,侧颅底外科的诊疗技术取得很大进步。文章介绍了在临床教学实践中引入虚拟仿真技术,进行教学改革,达到虚拟手术切除,显示重要器官结构相对毗邻关系的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 侧颅底 教学模式 改革
下载PDF
侧颅底重要骨性标志及其间距的观测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开荣 涂江义 《四川医学》 CAS 2009年第3期318-320,共3页
目的为颅后窝及后侧颅底手术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观察100例成人整颅及20例成人颅底标本颈静脉孔的位置、外形、分部及通过结构;测量各颅乳突点、星点、茎突同各重要骨性结构或标志点间、星点同颅后窝各重要骨性结构或标志点间的直线距... 目的为颅后窝及后侧颅底手术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观察100例成人整颅及20例成人颅底标本颈静脉孔的位置、外形、分部及通过结构;测量各颅乳突点、星点、茎突同各重要骨性结构或标志点间、星点同颅后窝各重要骨性结构或标志点间的直线距离、各孔、管彼此间的距离、茎突及星点同各骨性结构、标志点连接与头颅正中矢状面的夹角。结果颈静脉孔在多数人(73.33%)分为两部,分别有舌咽神经与颈内静脉、迷走神经、副神经通过,它们的病变均可造成该孔的扩大;星点等标志点构成的特定三角区与各点间的距离及其连线同正中矢状面的夹角有助于正确估计横窦与乙状窦的位置与术中保护,也有利于对Ⅴ~Ⅻ对脑神经及重要血管尤其是颈内动、静脉的定位与保护;颈静脉孔茎乳孔距6mm,颈静脉孔区手术时应注意保护面神经颅外段。结论侧颅底各标志点间距及各孔、管彼此间距离测量可为颅后窝及后侧颅底手术提供重要参考,有利于术中对该区的神经血管的定位与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颅底 颅底 颅骨测量
下载PDF
侧颅底三维断层的临床应用解剖 被引量:2
7
作者 付升旗 王华 +3 位作者 苗莹莹 袁亮 范锡印 陶晶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66-369,共4页
目的:为侧颅底病变的影像诊断及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取成人尸体头颈部60例,分别作横、矢、冠状断层解剖。在卵圆孔和咽隐窝层面上,观察侧颅底结构的解剖学关系,测量侧颅底内重要结构的径线及结构之间的距离。结果:侧... 目的:为侧颅底病变的影像诊断及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取成人尸体头颈部60例,分别作横、矢、冠状断层解剖。在卵圆孔和咽隐窝层面上,观察侧颅底结构的解剖学关系,测量侧颅底内重要结构的径线及结构之间的距离。结果:侧颅底横、矢、冠状断层可清晰显示卵圆孔、颈静脉孔、颞下颌关节、茎突等侧颅底结构及其毗邻关系和咽旁间隙、颞下间隙内的结构,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咽隐窝至茎突根部的距离分别为(9.56±1.37)mm、(4.05±0.85)mm、(31.48±2.45)mm。茎突是侧颅底影像诊断及手术入路时观察各结构间位置关系、咽旁间隙分区和寻找神经、血管的骨性标志。两侧侧颅底结构呈对称性分布,重要结构的径线及结构之间的距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侧颅底横、矢、冠状断层是分别显示咽隐窝、内耳道内结构和听小骨的最佳断层影像方式,对侧颅底病变的影像诊断和设计手术入路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颅底 断层解剖 三维 颞骨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经鼻内镜翼腭窝和颞下窝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志远 蔡伟伟 +4 位作者 叶进 杨钦泰 刘贤 张革化 李源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3年第9期487-490,共4页
目的探索经鼻内镜翼腭窝、颞下窝恒定的解剖标志,为手术处理该区域病变奠定基础。方法对11例尸头行鼻内镜侧颅底解剖学研究。经鼻内镜经中鼻道、蝶腭孔、上颌窦后壁入路,暴露翼腭窝及颞下窝的重要血管、神经及骨性解剖标志,并测量各解... 目的探索经鼻内镜翼腭窝、颞下窝恒定的解剖标志,为手术处理该区域病变奠定基础。方法对11例尸头行鼻内镜侧颅底解剖学研究。经鼻内镜经中鼻道、蝶腭孔、上颌窦后壁入路,暴露翼腭窝及颞下窝的重要血管、神经及骨性解剖标志,并测量各解剖标志间的距离。结果经鼻内镜可恒定暴露蝶腭孔、翼管、圆孔、蝶腭神经节、眶下神经、卵圆孔、棘孔等重要侧颅底标志。鼻小柱基底到蝶腭孔、翼管、圆孔、卵圆孔、棘孔、破裂孔的距离分别为(69±3)、(73±3)、(75±3)、(90±5)、(96±4)、(88±3)mm。结论经鼻内镜可显露翼腭窝及颞下窝重要解剖结构,且各解剖结构可通过相互之间的距离及位置在鼻内镜二维平面上互相定位,以更直观、安全的处理该区域的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检查 解剖学 翼腭窝 颞下窝 侧颅底
下载PDF
翼腭间隙的三维断层解剖 被引量:2
9
作者 付升旗 李炳宪 +3 位作者 范锡印 刘恒兴 郭进学 王华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66-769,798,共5页
目的:为翼腭间隙疾病的影像诊断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选用成人尸体头颈部制成连续横、矢、冠状断面,观察翼腭间隙及其结构的解剖学关系,利用游标卡尺及求积仪分别测量其径线和面积。结果:翼腭间隙形态多变,经蝶骨体横断层面较固定,... 目的:为翼腭间隙疾病的影像诊断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选用成人尸体头颈部制成连续横、矢、冠状断面,观察翼腭间隙及其结构的解剖学关系,利用游标卡尺及求积仪分别测量其径线和面积。结果:翼腭间隙形态多变,经蝶骨体横断层面较固定,与翼突形态密切相关。两侧翼腭间隙及其结构呈对称性,径线和面积均无显著性差异。横断面可清晰显示翼腭间隙前、后、内侧和外侧壁上的结构及圆孔、翼管、蝶腭孔、翼上颌裂和眶下裂等自然通道;矢状断面能较好显示翼腭管、腭大管及腭小管的连续性;冠状断面利于观察翼腭间隙顶壁、圆孔、眶下裂、翼管及其与蝶窦的关系。结论:翼腭间隙的三维断层解剖对疾病的影像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腭间隙 断层解剖 侧颅底
下载PDF
侧颅底的断层影像及其三维重建 被引量:2
10
作者 付升旗 王华 +3 位作者 苗莹莹 荆利民 范锡印 文小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01-404,共4页
目的为侧颅底病变的影像诊断及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取成人尸体头颈部20例和志愿者10名,沿眶耳线(OML)制成横断层标本和CT连续扫描图像,采用表面遮盖显示法(SSD)进行侧颅底三维重建。在颈动脉管水平段和咽隐窝层面上,观察侧... 目的为侧颅底病变的影像诊断及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取成人尸体头颈部20例和志愿者10名,沿眶耳线(OML)制成横断层标本和CT连续扫描图像,采用表面遮盖显示法(SSD)进行侧颅底三维重建。在颈动脉管水平段和咽隐窝层面上,观察侧颅底结构的关系,测量侧颅底内重要结构的径线及结构之间的距离。结果侧颅底的横断层影像可清晰显示颈动脉管水平段、茎突等侧颅底结构及其毗邻关系和咽旁间隙内的结构,在标本及影像上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咽隐窝至茎突的距离分别为(9.56±1.37)mm和(9.80±1.54)mm、(4.05±0.85)mm和(4.24±0.90)mm、(31.48±2.45)mm和(32.02±2.66)mm。茎突是侧颅底影像诊断及手术入路时观察各结构间位置关系、咽旁间隙分区和寻找神经、血管等的骨性标志。两侧侧颅底结构呈对称性分布,重要结构的径线及结构之间的距离均无显著性差异。SSD三维重建可清晰显示侧颅底结构的立体形态、空间位置及其相互关系,并可进行距离的测量。结论侧颅底的横断层影像是显示咽旁间隙的最佳方式和SSD三维重建,对侧颅底病变的影像诊断和设计手术入路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颅底 断层解剖 影像解剖 三维重建
下载PDF
侧颅底的CT影像与断层标本对照研究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培 毛光兰 +3 位作者 付升旗 范锡印 王华 王庆志 《解剖与临床》 2012年第2期91-94,共4页
目的:为侧颅底病变的影像诊断和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取志愿者20名,在螺旋CT机上以眦耳线(CML)为基线对侧颅底结构进行层厚1mm连续扫描。选取成人尸体头颈部标本20例,以CML为基线制成层厚5mm的连续断层标本。在经颈动... 目的:为侧颅底病变的影像诊断和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取志愿者20名,在螺旋CT机上以眦耳线(CML)为基线对侧颅底结构进行层厚1mm连续扫描。选取成人尸体头颈部标本20例,以CML为基线制成层厚5mm的连续断层标本。在经颈动脉管水平段和咽隐窝层面的CT影像及断层标本上,观察侧颅底结构的位置关系,测量侧颅底主要结构的径线及结构之间的距离。结果:侧颅底的CT影像及断层标本可清晰显示茎突、颈动脉管水平段等侧颅底结构及其毗邻关系,以及咽旁间隙内的结构,茎突是侧颅底影像诊断及手术人路中观察各结构之间位置关系和寻找血管、神经等的骨性标志。在CT影像及断层标本上,茎突至翼突的距离左、右侧分别为(45.98±2.71)mm和(46.14±2.57)mm、(45.96±2.72)mm和(46.12±2.52)mm,左、右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颅底的CT影像与断层标本的解剖对照研究,对侧颅底病变的影像诊断和指导手术入路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颅底 影像解剖 断层解剖 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侧颅底的矢状和冠状断层解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付升旗 王华 +4 位作者 苗莹莹 范锡印 陶晶 岳学强 欧阳钧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29-532,共4页
目的为侧颅底病变的影像诊断及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取成人尸体头颈部40例,分别作矢、冠状断层解剖。在经颈动脉管垂直段、卵圆孔矢状层面上和经卵圆孔、茎突根部冠状层面上,观察侧颅底结构的解剖学关系,利用游标卡尺测量侧... 目的为侧颅底病变的影像诊断及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取成人尸体头颈部40例,分别作矢、冠状断层解剖。在经颈动脉管垂直段、卵圆孔矢状层面上和经卵圆孔、茎突根部冠状层面上,观察侧颅底结构的解剖学关系,利用游标卡尺测量侧颅底内重要结构的径线及结构之间的距离。结果侧颅底的矢、冠状断层可清晰显示卵圆孔、颈静脉孔、颈动脉管垂直段、颈静脉窝、颞下颌关节、茎突等侧颅底结构及其毗邻关系和咽旁间隙内的结构,颈动脉管外口、卵圆孔和茎突根部至颈静脉孔的距离分别为(16.60±2.34)、(22.70±1.64)、(21.14±2.05)mm。茎突是侧颅底影像诊断及手术入路时观察各结构间的位置关系和寻找神经、血管的骨性标志。两侧侧颅底结构呈对称性分布,重要结构的径线及结构之间的距离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侧颅底的矢、冠状断层是分别显示内耳道内结构和颞下间隙的最佳断层影像方式,对侧颅底病变的影像诊断和设计手术入路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颅底 断层解剖 颞骨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翼腭间隙的矢、冠状断层解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付升旗 范锡印 +1 位作者 刘恒兴 郭进学 《解剖学研究》 CAS 2006年第3期206-208,i0002,共4页
目的为翼腭间隙疾病的影像诊断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选用成尸头颈部40例制成连续矢、冠状断面,观察翼腭间隙及其结构的解剖学关系,利用游标卡尺及求积仪分别测量其径线和面积。结果翼腭间隙呈漏斗状或四边形,经翼窝和眶下裂层面的面积... 目的为翼腭间隙疾病的影像诊断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选用成尸头颈部40例制成连续矢、冠状断面,观察翼腭间隙及其结构的解剖学关系,利用游标卡尺及求积仪分别测量其径线和面积。结果翼腭间隙呈漏斗状或四边形,经翼窝和眶下裂层面的面积分别为(78.6±4.22)mm2(左)、(79.1±4.60)mm2(右),(244.0±5.18)mm2(左)、(248.6±5.64)mm2(右),两侧翼腭间隙及其结构呈对称性,径线和面积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矢状断面能较好显示翼腭管、腭大管及腭小管的连续性,冠状断面利于观察翼腭间隙顶壁、圆孔、眶下裂、翼管及其与蝶窦的关系。结论翼腭间隙的矢、冠状断层解剖对疾病的影像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腭间隙 矢状面 冠状面 断层解剖 侧颅底 面部
下载PDF
颞下间隙的CT影像解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范锡印 王华 +2 位作者 荆利民 付升旗 郭进学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111-114,共4页
目的观察颞下间隙及邻近结构的解剖学关系,为颞下间隙疾病的CT诊断提供断层影像解剖学资料。方法选用40例扫描对称的正常CT片,观察颞下间隙及邻近结构的解剖学关系,利用游标卡尺及求积仪分别测量其径线和面积。结果颞下间隙的断面呈不... 目的观察颞下间隙及邻近结构的解剖学关系,为颞下间隙疾病的CT诊断提供断层影像解剖学资料。方法选用40例扫描对称的正常CT片,观察颞下间隙及邻近结构的解剖学关系,利用游标卡尺及求积仪分别测量其径线和面积。结果颞下间隙的断面呈不规则形,两侧颞下间隙及邻近结构对称分布,长径、横径和面积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横断面上自翼突后缘至髁突内侧缘和自茎突至翼突内侧板后缘或翼突外侧板前缘的连线可区分颞下间隙与咽旁间隙。结论翼外肌、茎突、翼突及其内、外侧板是CT等影像诊断的重要解剖学标志。颞下间隙的影像解剖对颞下间隙疾病的CT诊断等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间隙 影像解剖 CT 侧颅底 面部
下载PDF
侧颅底的横断层解剖及临床意义
15
作者 王华 付升旗 +3 位作者 苗莹莹 范锡印 陶晶 郭进学 《解剖学研究》 CAS 2010年第3期200-202,共3页
目的为侧颅底病变的影像诊断及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取成人尸体头颈部20例,沿眶耳线(OML)制成横断层解剖标本。在卵圆孔和咽隐窝层面上,观察侧颅底结构的解剖学关系,利用游标卡尺测量侧颅底内重要结构的径线及结构之间的距离... 目的为侧颅底病变的影像诊断及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取成人尸体头颈部20例,沿眶耳线(OML)制成横断层解剖标本。在卵圆孔和咽隐窝层面上,观察侧颅底结构的解剖学关系,利用游标卡尺测量侧颅底内重要结构的径线及结构之间的距离。结果侧颅底横断层面可清晰显示卵圆孔、棘孔、耳蜗导水管、颈动脉管水平段、茎突等侧颅底结构及其毗邻关系和咽旁间隙、颞下间隙内的结构,是显示咽隐窝与咽旁间隙位置关系的最佳断层影像方式。茎突是侧颅底影像诊断及手术入路时观察各结构间位置关系、咽旁间隙分区和寻找神经、血管的骨性标志。两侧侧颅底结构呈对称性分布,重要结构的径线及结构之间的距离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侧颅底病变的影像诊断和设计手术入路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颅底 断层解剖 颞骨 计算机扫描
下载PDF
翼腭间隙的CT影像解剖及临床意义
16
作者 付升旗 苗莹莹 +3 位作者 范锡印 王华 陶晶 郭进学 《解剖学研究》 CAS 2009年第5期364-366,376,共4页
目的为翼腭间隙疾病的CT影像诊断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选用40例扫描对称的正常CT片,观察翼腭间隙及其结构的解剖学关系,利用游标卡尺和求积仪分别测量其径线及面积。结果翼腭间隙的形态多变,在蝶骨体层面较固定,与翼突的形态密切相关。... 目的为翼腭间隙疾病的CT影像诊断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选用40例扫描对称的正常CT片,观察翼腭间隙及其结构的解剖学关系,利用游标卡尺和求积仪分别测量其径线及面积。结果翼腭间隙的形态多变,在蝶骨体层面较固定,与翼突的形态密切相关。经蝶骨体、翼突和翼窝层面的面积分别为(110.20±3.32)mm2(左)、(115.56±2.52)mm2(右),(93.20±2.76)mm2(左)、(90.82±3.12)mm2(右),(5.48±3.02)mm2(左)、(5.26±2.74)mm2(右),两侧翼腭间隙及其结构呈对称性,断面长径、宽径和面积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CT图像可清晰显示翼腭间隙前、后、内侧和外侧壁上的结构及翼管、蝶腭孔和翼上颌裂等自然通道。结论翼腭间隙的影像解剖对翼腭间隙疾病的CT诊断等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腭间隙 影像解剖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侧颅底 颌面部
下载PDF
颞下间隙的矢状和冠状断层解剖及临床意义
17
作者 范锡印 付升旗 +2 位作者 刘恒兴 郭进学 王华 《解剖学研究》 CAS 2006年第4期274-277,共4页
目的为颞下间隙疾病的影像诊断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选用成尸头颈部40例制成连续矢、冠状断面,观察颞下间隙及邻近结构的解剖学关系,利用游标卡尺及求积仪分别测量其径线和面积。结果颞下间隙的矢、冠状断面呈不规则形,经茎突等层面的... 目的为颞下间隙疾病的影像诊断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选用成尸头颈部40例制成连续矢、冠状断面,观察颞下间隙及邻近结构的解剖学关系,利用游标卡尺及求积仪分别测量其径线和面积。结果颞下间隙的矢、冠状断面呈不规则形,经茎突等层面的面积分别为:(450.6±4.62)mm2(左)、(452.2±4.71)mm2(右),(625.3±6.05)mm2(左)、(627.7±6.13)mm2(右),(153.8±3.41)mm2(左)、(155.3±3.52)mm2(右),(350.9±4.58)mm2(左)、(352.8±4.49)mm2(右),两侧颞下间隙及邻近结构呈对称性,长径、横径和面积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面上自翼内肌上缘至卵圆孔内侧壁的连线可区分颞下间隙与咽旁间隙。翼外肌、茎突和翼突是CT等影像诊断的重要解剖学标志。结论颞下间隙的矢、冠状断层解剖对疾病的影像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间隙 矢状面 冠状面 断层解剖 侧颅底 面部
下载PDF
侧颅底神经血管的应用解剖学——颞下窝径路的外科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1
18
作者 刘良发 姜泗长 +2 位作者 杨伟炎 顾瑞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通过对侧颅底区神经血管的临床应用解剖学观察,为术中保全脑神经和重要血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21侧成人尸头按FischA、B型颞下窝手术进路进行解剖,观察颈静脉球区域神经血管解剖关系;观察颈内动脉及毗邻的解剖... 目的:通过对侧颅底区神经血管的临床应用解剖学观察,为术中保全脑神经和重要血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21侧成人尸头按FischA、B型颞下窝手术进路进行解剖,观察颈静脉球区域神经血管解剖关系;观察颈内动脉及毗邻的解剖关系。结果:颈静脉球可分为隆起型(占66.7%)和低平型(占33.3%)。岩下窦开口部位有三种类型。Ⅸ脑神经多位于颈静脉球的前内侧,Ⅹ、Ⅺ脑神经多位于其内侧。Ⅺ脑神经与岩下窦末端关系密切,可分三种类型。颈内动脉水平段距鼓膜张肌平均为2.2mm,距脑膜中动脉和下颌神经分别平均为6.8mm和6.9mm。结论:避免手术损伤后脑神经的关键是充分暴露,辨认清楚后明视下操作。鼓膜张肌、脑膜中动脉、下颌神经是预测和辨认颈内动脉水平的良好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颅底 脑神经 解剖学 颞下窝径路 外科解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