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神思》篇谈写作主体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旻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58-60,共3页
《神思》篇是刘勰《文心雕龙》创作论的总纲,其中阐发了三个主要思想:神与物游、虚静、言与意的关系。本文以这三个主要思想为基本线索,并结合《文心雕龙》创作论中的其它篇目对刘勰提出的创作构思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尝试从写作主体... 《神思》篇是刘勰《文心雕龙》创作论的总纲,其中阐发了三个主要思想:神与物游、虚静、言与意的关系。本文以这三个主要思想为基本线索,并结合《文心雕龙》创作论中的其它篇目对刘勰提出的创作构思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尝试从写作主体的角度阐发它们对写作主体提高自身写作能力和素质的启示,以期证明刘勰提出的创作构思方法对现代写作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构思 神思 虚静 言与物 写作主体
下载PDF
论唐宋八大家文章哲学观
2
作者 周楚汉 《云梦学刊》 2002年第6期60-64,共5页
唐宋八大家“文所以为理”、“辞事相称”、“言能尽意”与“言不尽意”、“绚烂之极是平淡”、“文以神志为主”、“文以行为本”、“文有定价”等所说的是文章哲学问题,这些问题是他们对文章存在方式、语言与思想、文章发展的内在根... 唐宋八大家“文所以为理”、“辞事相称”、“言能尽意”与“言不尽意”、“绚烂之极是平淡”、“文以神志为主”、“文以行为本”、“文有定价”等所说的是文章哲学问题,这些问题是他们对文章存在方式、语言与思想、文章发展的内在根据、文章主体性、文章伦理、文章价值评价等文章哲学问题的反思,基本上囊括了文章哲学的基本问题,为中国古代文章哲学理论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方式 语言 实在 思想 对立同一 主体性 伦理 价值评价
下载PDF
钱基博国文教育思想的现代启示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丹 《教育文化论坛》 2018年第4期108-110,共3页
钱基博先生是一位有思想的教育实干家,长达44年的从教经历使他积累了丰富的国文教学经验,并形成多部著述。其中对国文教学的目的、国文教材的选择、国文教授的程序均有详细的阐述。研究钱基博的国文教育思想有助于我们从中吸取智慧,为... 钱基博先生是一位有思想的教育实干家,长达44年的从教经历使他积累了丰富的国文教学经验,并形成多部著述。其中对国文教学的目的、国文教材的选择、国文教授的程序均有详细的阐述。研究钱基博的国文教育思想有助于我们从中吸取智慧,为现代语文教学提供可资参考的建议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基博 国文教育思想 现代启示
下载PDF
庄子语言观的美学价值
4
作者 刘宁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1期30-32,共3页
本文主要论述分析了庄子语言观中言与道、言与意的关系 ,借助于西方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一些观点 。
关键词 庄子 语言观 言与道 言与意 得意忘言 素朴自然
下载PDF
王力先生外语学习理念的叙事分析
5
作者 刘浩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9-13,共5页
作为杰出的语言学家,王力先生不仅在汉语研究上著述颇丰,而且在外语学习及研究方面也卓有成就,他精通法语、越南语、英语等多种语言,但长期以来学界对王力先生外语学习理念的分析研究却不多。为此,借助叙事视角,文章先简要梳理王力先生... 作为杰出的语言学家,王力先生不仅在汉语研究上著述颇丰,而且在外语学习及研究方面也卓有成就,他精通法语、越南语、英语等多种语言,但长期以来学界对王力先生外语学习理念的分析研究却不多。为此,借助叙事视角,文章先简要梳理王力先生外语学习及研究的经历,再以叙事角度为出发点,从四个方面分析其外语学习的理念,即:外语学习需改变自己的语言习惯、需注重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结合、需有知难不怕难的决心和毅力、需兼顾阅读文献和语言研究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力 外语学习理念 语言习惯 叙事分析
下载PDF
高职高专学生英语语言学习观念浅析
6
作者 张燕丽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101-103,共3页
高职高专学生语言学习观念和自我管理效能较差,英语应用能力不高,是个值得探研的问题。本文依据相关理论,通过调查问卷了解高职学生的学习观念,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得出了与此相关的教与学的建议。
关键词 高职高专 语言学习观念 相关性 差异
下载PDF
1942年的汉语 被引量:9
7
作者 郜元宝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89-102,共14页
中国现代文学进入20世纪40年代之后,迎来了一个特殊的成熟期。在上海、云南、重庆和延安崛起的一批优秀青年作家都在1942年前后创作并发表了他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他们并不是对二三十年代中国文学的脱离和否定,他们的成就几乎动员了... 中国现代文学进入20世纪40年代之后,迎来了一个特殊的成熟期。在上海、云南、重庆和延安崛起的一批优秀青年作家都在1942年前后创作并发表了他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他们并不是对二三十年代中国文学的脱离和否定,他们的成就几乎动员了“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整个中国文坛多维度努力的成果。他们的语言风格差异巨大,但都源于现代汉语这一富有生产力的传统。即使撇开具体作品语言特征的分析,单纯考察文学语言背后一系列现代中国特有的语言观念的支持,我们也可以清楚看出,二三十年代中国文学业已呈现的各种语言倾向,一些著名作家和学者们围绕文学语言的无休止争论,怎样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这些年轻作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42年 青年作家 语言差异 语言观念
原文传递
“通文字之用”与“我手写吾口”——黄遵宪语文思想的两个向度 被引量:1
8
作者 段怀清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76-182,共7页
黄遵宪语文改良思想有两个向度,其一是"通文字之用",其二是"我手写吾口"。前者思想缘起在于言、文长久分离,受教育阶层与未受教育阶层身份地位长久固化且立场观念对立严重,而其改良落实则在于"天下之农工商贾... 黄遵宪语文改良思想有两个向度,其一是"通文字之用",其二是"我手写吾口"。前者思想缘起在于言、文长久分离,受教育阶层与未受教育阶层身份地位长久固化且立场观念对立严重,而其改良落实则在于"天下之农工商贾妇女幼稚"皆能"通文字之用";后者的立意则在于书写者个体的主体性的完整实现,其立场在于批评泥古不化、受其拘牵。在清末民初的语文及文学改良思潮中,这两种诉求既彼此呼应又有所差别,而在具体的历史叙述中,两者之间的差别又往往被忽略而被混同一体,这不仅不利于对汉语中长久存在的言、文分合现象以及此间全新"读者"关切意识兴起适度且深入之考察,也妨碍了对于近代书写者个体之主体意识的完整性诉求应有之关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遵宪 语文思想 语文改良
下载PDF
英语写作教学中词句层面的形意结合 被引量:4
9
作者 孔京京 《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16年第6期3-7,共5页
形与意在英语写作教学中不可偏废。大学生英语写作存在内容贫乏的问题,主要是教学中重视语言形式而忽视思想内容这一倾向造成的,可以采用形意结合的教学方法加以解决。大学英语写作课一般按照词、句、段、文章的框架一步步进行,本文通... 形与意在英语写作教学中不可偏废。大学生英语写作存在内容贫乏的问题,主要是教学中重视语言形式而忽视思想内容这一倾向造成的,可以采用形意结合的教学方法加以解决。大学英语写作课一般按照词、句、段、文章的框架一步步进行,本文通过教学实例探讨在基础阶段的教学中,即词、句阶段,如何遵循形意结合的原则设计练习,使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想表达能力共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写作 英语写作教学 形意结合 思想表达能力 语言运用能力
下载PDF
言·意·实:荀子的言意观及其现代诠释
10
作者 余多星 王习胜 《学术探索》 CSSCI 2021年第8期22-29,共8页
荀子基于儒家名实观的理论背景对言意关系给予了极大的关切,他从孔孟“正名以正政”的名实观立场出发,提出了言与意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辩证观念。他以“凡同类同情者,其天官之意物也同”为认识论依据,基于“类”“理”“故”三个核心... 荀子基于儒家名实观的理论背景对言意关系给予了极大的关切,他从孔孟“正名以正政”的名实观立场出发,提出了言与意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辩证观念。他以“凡同类同情者,其天官之意物也同”为认识论依据,基于“类”“理”“故”三个核心概念的运用,通过对“王者制名”“君子之言”和“圣人之辩”的描述与讨论,表达了言能尽意的思想,从而形成了系统的言意观。从现代语言哲学的视角分析言与意的关系,发现言之所以不能尽意原因在于:一是人们没有真正厘清语言、思想和实在三者之间的关系;二是人们混淆了语义和思义两个概念的关系;三是人们未能真正把握语言达意功能的特点。荀子的言能尽意观点对现代语言哲学研究具有极高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名实之辩 言意之辩 言能尽意 语言哲学
下载PDF
清代名吏汪辉祖的司法语言艺术试探
11
作者 王为东 《中原工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25-29,共5页
清代名吏汪辉祖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娴熟运用司法语言技巧,准确分析法律概念,正确适用法律条文,留下了"片言折狱"的佳话。他佐幕或服官的经验总结阐发了其关于司法语言的认识和观点。这些认识或观点有独特的价值,体现了对法律... 清代名吏汪辉祖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娴熟运用司法语言技巧,准确分析法律概念,正确适用法律条文,留下了"片言折狱"的佳话。他佐幕或服官的经验总结阐发了其关于司法语言的认识和观点。这些认识或观点有独特的价值,体现了对法律精神的弘扬,对法律权威的维护,对法律事实的尊重和对法律程序的信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 司法语言技巧 司法语言观点
下载PDF
用语文: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话题
12
作者 刘喻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8期42-45,共4页
叶圣陶先生逾千万字的语文论著内容涉及语文教育教学领域的方方面面,"用语文"则是纵贯其中的一个核心话题。归纳起来,它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基本内容:"切合人生"的语文教育目的价值观;"全而不偏"的语文教... 叶圣陶先生逾千万字的语文论著内容涉及语文教育教学领域的方方面面,"用语文"则是纵贯其中的一个核心话题。归纳起来,它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基本内容:"切合人生"的语文教育目的价值观;"全而不偏"的语文教育教学方法观;"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素养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圣陶 语文教育思想 “用语文”观
下载PDF
浅析建筑语言的四个方面——从方法论的角度探讨建筑语言与类型学的差异
13
作者 孙磊磊 谷华 《建筑与文化》 2012年第8期64-65,共2页
本文建立在设问建筑语言概念的基础上,从阐述建筑语言的四个方面出发,试图以之来比较建筑语言学、建筑类型学的异同(以埃森曼的建筑语言和迪朗的类型学为例),从而得出建筑语言研究的阶段性认识,目的在于从方法论的角度初步廓清一种全面... 本文建立在设问建筑语言概念的基础上,从阐述建筑语言的四个方面出发,试图以之来比较建筑语言学、建筑类型学的异同(以埃森曼的建筑语言和迪朗的类型学为例),从而得出建筑语言研究的阶段性认识,目的在于从方法论的角度初步廓清一种全面的建筑语言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语言 概念 埃森曼 迪朗 结构 特性
下载PDF
新的语言观与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实践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锋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2期108-113,共6页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新的语言观正在形成,其核心是语言资源、语言生态、语言权利。语言不仅是文化资源、社会资源,也是政治和经济资源,是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内在动力。积极的语言生态观,追求语言之间的协同发展,有利于建设双语...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新的语言观正在形成,其核心是语言资源、语言生态、语言权利。语言不仅是文化资源、社会资源,也是政治和经济资源,是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内在动力。积极的语言生态观,追求语言之间的协同发展,有利于建设双语、多语和谐的语言社会。语言权利观念的进一步强化,对新时期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语言观,是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的思想基础,也是新时期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出发点和动力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语言文字 语言观 语言资源 语言生态
下载PDF
基于关联规则的医疗处方智能监督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连朋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2期223-225,共3页
对医疗处方微观层面的智能监督方法进行了研究,试图对医师所开的处方实行智能监督,让每位就医的患者都能了解该处方的可信程度,从而从技术上规避医生开贵药以及多开药的不良现象。主要做法是采用关联规则挖掘技术发现疾病诊断、病历与... 对医疗处方微观层面的智能监督方法进行了研究,试图对医师所开的处方实行智能监督,让每位就医的患者都能了解该处方的可信程度,从而从技术上规避医生开贵药以及多开药的不良现象。主要做法是采用关联规则挖掘技术发现疾病诊断、病历与处方之间的关联程度和药品成分间的关联程度。在系统设计方面,重点介绍了系统流程框架和(S(,C*)挖掘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监督 关联规则 模糊集合 语义匹配 本体库
下载PDF
浅谈全语言思路在高校日语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卫萍萍 《科教文汇》 2016年第31期178-179,共2页
随着经济日益全球化发展,尤其是中日之间各领域的交流频繁,日语的重要性越发突出。但当前国内高校日语教学普遍缺乏成熟的指导理论,因此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展了针对日语教学的探索。全语言作为诞生于20世纪中叶的美国的语言教育新思想,改... 随着经济日益全球化发展,尤其是中日之间各领域的交流频繁,日语的重要性越发突出。但当前国内高校日语教学普遍缺乏成熟的指导理论,因此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展了针对日语教学的探索。全语言作为诞生于20世纪中叶的美国的语言教育新思想,改变了以技能为主导的语言教育现状,成为美国很多地区的语言教育政策的基点,引起了全世界教育界普遍关注。本文通过阐述全语言的先行研究观念,结合全语言和全语言思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教学原则,并加上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探讨了在日语教学中关于全语言教学理念的一点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语言 全语言思路 高校日语教学
下载PDF
国外语言教育中的整体概念及实施
17
作者 米家全 徐小红 《湖北农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453-456,共4页
介绍了最近国外研究和流行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外语教学中的整体概念。该方法提出外语教学中的 3条要素 :教室环境、资料和教学活动安排。
关键词 语言教育 整体概念 外语教学 实施方法
下载PDF
双语教育与民族发展刍议 被引量:1
18
作者 洪军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9-91,共3页
语言是生产力,是民族发展、进步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一个民族的进步必然有自己的母语,也会掌握更多的目的语。母语和其他民族的语言互惠互利、互相促进、共同丰富和发展,是民族进步的标志之一。
关键词 语言观念 双语教育 民族发展
下载PDF
动画专业的创业模式实践教学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越 刘佳佳 《设计》 2016年第1期118-119,共2页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动画有了很大的发展,我国许多高校逐渐增设动画专业。但是,如何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工作中,更好的就业等,这些依然存有一定的难度。本文就国内动画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我校动画专业实际教学情况,对如...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动画有了很大的发展,我国许多高校逐渐增设动画专业。但是,如何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工作中,更好的就业等,这些依然存有一定的难度。本文就国内动画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我校动画专业实际教学情况,对如何改善学生创业实践教学的方法方面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意 设计语言 构思
下载PDF
真理、技术与语言——比较庄子与柏拉图对三者关系的认识 被引量:1
20
作者 许淑芳 《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2期51-53,共3页
本文通过分析庄子哲学中道、技、言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柏拉图哲学中相应的三个概念--理念世界(即绝对真实),对理念世界的第一重模仿(工匠的制作),对理念世界的第二重模仿(诗人的创作)--之间的关系,比较其异同,得出以下结论:庄子和柏拉... 本文通过分析庄子哲学中道、技、言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柏拉图哲学中相应的三个概念--理念世界(即绝对真实),对理念世界的第一重模仿(工匠的制作),对理念世界的第二重模仿(诗人的创作)--之间的关系,比较其异同,得出以下结论:庄子和柏拉图都认为技术高于语言,语言不能企及真理;然而柏拉图认为语言的表现对象是技艺世界,庄子则认为语言和技艺一样直接指向真理。两者对语言指向的不同认识影响了东西方文学对抒情和叙事的不同偏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 语言 理念 模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