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景观格局指标对不同景观格局的反应 被引量:384
1
作者 李秀珍 布仁仓 +6 位作者 常禹 胡远满 问青春 王绪高 徐崇刚 李月辉 贺红仕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3-134,共12页
探讨了在人为控制不同因子变量的条件下各景观格局指标对由中性随机模型产生的不同景观格局系列的反应 ,以评价一些常用指标的实用性和局限性。研究结果表明 ,大部分指标所指示的格局特征往往是不全面的 ,即它们只对格局系列中个别因子... 探讨了在人为控制不同因子变量的条件下各景观格局指标对由中性随机模型产生的不同景观格局系列的反应 ,以评价一些常用指标的实用性和局限性。研究结果表明 ,大部分指标所指示的格局特征往往是不全面的 ,即它们只对格局系列中个别因子的变化敏感 ,而对另一些因子的变化反应迟钝。比较值得推荐的指标有 :总斑块数目 ,平均斑块大小 ,总边界密度 ,分维数 ,蔓延度 ,聚集度。但即使是这些指标 ,也各有其局限性 ,且存在冗余。由此提醒读者在运用景观格局指标时应在了解其实际意义的基础上 ,结合生态学过程慎重选择和解释 ,避免陷于数字游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格局指标 反应 中性模型
下载PDF
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景观过程响应——以黑龙江省大庆市为例 被引量:74
2
作者 臧淑英 黄樨 郑树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699-1706,共8页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直接或间接地改变着景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而影响地表各种景观过程。地表景观过程的改变,必然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黑龙江省大庆市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以石油、草场和耕地资源...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直接或间接地改变着景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而影响地表各种景观过程。地表景观过程的改变,必然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黑龙江省大庆市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以石油、草场和耕地资源发展起来),是人地关系作用最强烈的区域之一,也是土地利用发生急剧变化且具有特色的区域。揭示该区域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变化规律,探讨土地利用变化的景观生态趋势及对生态环境的可能影响等,对于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改善,产业结构调整及实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为此,基于大庆市1978,1988,1992,1996,2001年5个时段的MSS和TM影像,获取20余年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信息,以GIS技术为数据集成分析平台,计算土地利用转移概率矩阵,景观格局指数和主要景观组分的转移过程贡献率,以期从景观格局的角度定量刻画区域景观过程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区域内耕地不断增加,草地持续减少,建设用地和林地逐渐扩大,而湿地则一直大幅度减少;耕地和草地是区域的主要景观类型,但二者的景观动态及过程却不相同,耕地的景观过程表现为空间集中性加强,而草地的破碎化程度加强,景观组分间的转移过程频繁,景观不稳定;对维持当地生态系统稳定起重要作用的湿地景观,其破碎化过程最为明显且面积和平均斑块面积都在迅速减少,这种景观过程将对当地生态环境变化造成负面影响。草地退化,湿地萎缩和功能减退,沙化和盐碱化日趋严重等生态过程,是土地利用变化的景观生态过程响应,恢复与建设生态脆弱的资源型城市的景观生态系统,须对景观尺度上的土地利用方式进行合理的调控,而这一调控的有效途径在于政策、体制的调整和观念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过程 生态响应 资源型城市
下载PDF
河口湿地人为干扰度时空动态及景观响应——以大洋河口为例 被引量:67
3
作者 孙永光 赵冬至 +4 位作者 吴涛 卫宝泉 高树刚 李媛 曹芳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645-3655,共11页
以大洋河河口湿地作为研究对象,利用1958年、1970年、1984年航摄影像(空间分辨率:2.0 m)和2008年SPOT5影像(空间分辨率:5.0 m)作为数据源,借助人为干扰度指数(HI)、景观格局分析、GIS空间分析方法,探讨大洋河河口湿地人为干扰度时空动... 以大洋河河口湿地作为研究对象,利用1958年、1970年、1984年航摄影像(空间分辨率:2.0 m)和2008年SPOT5影像(空间分辨率:5.0 m)作为数据源,借助人为干扰度指数(HI)、景观格局分析、GIS空间分析方法,探讨大洋河河口湿地人为干扰度时空动态分异及景观格局指数的响应机制。结论:1)全干扰类型面积从1958年的4.16 km2上升至9.16 km2;半干扰类型从115.82 km2上升至180.57 km2;而无干扰类型面积从1958年的291.23 km2下降至221.13 km2,人为干扰度在不同历史时期呈非均质化变化,人类活动干扰中心逐渐由陆向海过度;围海养殖是人类干扰度变化的主控景观因子;2)在时间上,人类干扰过程(全干扰、半干扰)会导致斑块数量(NP)、边缘密度指数(ED)、平均形状指数(MSI)和面积加权的平均斑块分形指数(AWMPFD)总体在1958年—2008年间呈下降趋势;3)空间上,人为干扰度指数与景观格局指数空间分布相关性大小依次为:斑块数量(NP)>边缘密度指数(ED)>面积加权的平均斑块分形指数(AWMPFD),呈正相关,平均形状指数(MSI)与人为干扰度相关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洋河口 人为干扰度 时空动态 景观格局指数 响应
下载PDF
从园林城市到生态园林城市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响应 被引量:54
4
作者 张云路 关海莉 李雄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1-77,共7页
生态园林城市是中国城市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和挑战所提出的,是在园林城市基础上新的发展阶段和目标。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作为指引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发展建设工作的重要环节和基本保障,其规划如何进行调整与响应,仍需进一步探索。在基于生... 生态园林城市是中国城市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和挑战所提出的,是在园林城市基础上新的发展阶段和目标。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作为指引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发展建设工作的重要环节和基本保障,其规划如何进行调整与响应,仍需进一步探索。在基于生态园林城市新的要求分析和当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约束剖析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目标与功能响应内容,并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评价展开讨论。对于规划编制,从规划空间、关注范畴、编制策略、编制程序和辅助决策五方面提出了响应的可能。而在实施评价方面,从实施评价过程、内容和力度方面提出了响应。研究对当前我国生态园林城市的申报和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态园林城市 园林城市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响应
下载PDF
规划设计学中的调查方法(1)——问卷调查法(理论篇) 被引量:43
5
作者 戴菲 章俊华 《中国园林》 2008年第10期82-87,共6页
科学的研究方法主要由调查方法和分析方法2大体系组成。问卷调查作为最常用的调查方法,广泛地应用于规划设计学领域。尽管其应用越来越普及,但是规范的问卷设计和调查操作,特别是针对规划设计学专业领域的相关理论,却十分缺乏。结合国... 科学的研究方法主要由调查方法和分析方法2大体系组成。问卷调查作为最常用的调查方法,广泛地应用于规划设计学领域。尽管其应用越来越普及,但是规范的问卷设计和调查操作,特别是针对规划设计学专业领域的相关理论,却十分缺乏。结合国外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及其在规划设计学领域的运用,从调查问卷的设计、问卷调查的实际操作、问卷设计及调查中的常见问题等方面,系统深入地探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和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问卷调查 规划设计 问卷设计 调查操作 回复率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人类活动强度的湿地景观格局梯度响应 被引量:33
6
作者 韩美 张翠 +2 位作者 路广 刘玉斌 余灏哲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65-274,共10页
为了研究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格局沿人类活动强度的梯度变化规律,该文基于土地科学和景观生态学原理,在RS、Arc GIS和FRAGSTATS软件支持下,以1989、1999、2009和2014年四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人工目视解译方法构建研究区景观类型图。... 为了研究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格局沿人类活动强度的梯度变化规律,该文基于土地科学和景观生态学原理,在RS、Arc GIS和FRAGSTATS软件支持下,以1989、1999、2009和2014年四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人工目视解译方法构建研究区景观类型图。基于解译结果,选取耕地、工矿用地、居民点和交通用地等土地利用指标来反映人类活动强度,采用自然间断法将人类活动强度从强到弱分带。文章分析了黄河三角洲不同人类活动强度样带不同时期的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特征,以及2014年主要景观类型的格局特征对人类活动强度的梯度响应。结果表明:人类的干扰活动使得不同景观类型在人类活动强度各样带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在景观水平上,随着人类活动强度的降低,样带景观的丰富度和斑块数增加,2009年斑块数量达到8 000个;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呈先增后减趋势,景观聚集度和连通性持续增加,在第10样带达到99.42%,破碎化程度不断降低;在类型水平上,水库坑塘、水产养殖场、盐田和未利用地在梯度带中较好地反映了景观格局的变化特征,其中各景观类型的形状指数和分维数随人类活动强度的梯度变化呈现明显的变化趋势,景观形状趋于复杂化,面积比例、斑块密度和最大斑块指数的梯度变化较大,波动明显,盐田在人类干扰最大时斑块指数达到26%。该文揭示了景观格局沿人类活动强度的梯度变化规律,可为研究区湿地生态恢复及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遥感 湿地 湿地景观 梯度响应 黄河三角洲
下载PDF
1989~2010年间厦门湾滨海湿地人为干扰影响评价及景观响应 被引量:28
7
作者 陈鹏 傅世锋 +2 位作者 文超祥 吴海燕 宋志晓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2014年第2期167-174,共8页
选择厦门经济特区成立后的2个关键时段为监测期,利用1989~2010年的时间序列遥感影像,建立了3个时间节点的厦门湾湿地与非湿地景观类型数据库.基于景观生态学与地统计学理论与方法构建人为干扰度及其动态模型,评价了过去22a间滨海湿地... 选择厦门经济特区成立后的2个关键时段为监测期,利用1989~2010年的时间序列遥感影像,建立了3个时间节点的厦门湾湿地与非湿地景观类型数据库.基于景观生态学与地统计学理论与方法构建人为干扰度及其动态模型,评价了过去22a间滨海湿地人为干扰影响及其动态变化,并分析了景观格局的响应过程.结果表明:厦门湾滨海湿地退化程度不断加剧.自然湿地的面积从1989年的275.82 km2降至2010年的238.60 km2;非湿地从1989年的590.61 km2上升至2010年的637.09 km2.在城市化不同阶段,滨海湿地经历着从以向人工湿地转化为主,过渡到以向非湿地转化为主的过程.干扰度及其动态模型能较好地表征城市空间拓展模式与人为干扰影响的空间响应关系.人为干扰影响正逐渐扩大其规模和强度,并且呈现出由陆地向海洋扩展的趋势.在第一时段,环西海域海岸线成为厦门城市化空间发展的重要方向,滨海湿地资源空间成为城市化扩展、海水养殖业占用的重要目标.在第二时段,人为干扰度变化的高值区已经沿着海岸线向东部转移,形成了新的干扰带;中高值区在整个区域蔓延,滨海湿地资源空间被进一步挤压.干扰度动态变化高值区是滨海湿地退化最显著的区域,也是未来进行湿地保护与生态修复的重点区域.边缘密度、斑块密度与分离度综合起来能较好地反映出景观格局信息与人为干扰之间响应关系.研究区景观格局趋于复杂化,景观异质性程度升高,景观破碎度增大.非湿地景观类型逐渐居于主导地位,滨海湿地的优势景观控制力下降.人为干扰已成为厦门湾滨海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的主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科学 滨海湿地 人为干扰度 半方差函数 景观响应 厦门湾
下载PDF
大气颗粒物(PM2.5、PM10)对地表景观结构的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8
作者 娄彩荣 刘红玉 +1 位作者 李玉玲 李玉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6719-6729,共11页
颗粒物PM_(2.5)、PM_(10)是近年来我国大气首要污染物,威胁环境和人类健康。地表景观结构直接或间接影响PM_(2.5)、PM_(10)浓度,了解其影响过程和机理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关于PM_(2.5)、PM_(10)对地表景观... 颗粒物PM_(2.5)、PM_(10)是近年来我国大气首要污染物,威胁环境和人类健康。地表景观结构直接或间接影响PM_(2.5)、PM_(10)浓度,了解其影响过程和机理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关于PM_(2.5)、PM_(10)对地表景观结构响应的研究成果,指出研究中出现不确定性的可能影响因素,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得出基本结论:(1)地表景观类型的构成及其格局显著影响大气颗粒物浓度,对PM_(2.5)、PM_(10)起到"源"和"汇"的作用。(2)地表景观结构引起局地气候变化并影响颗粒物的迁移转化,但其影响过程和机理复杂,研究结论并不明确。(3)颗粒物浓度和地表景观数据主要通过实际监测或遥感处理方法获得,但因为获取方法、监测点微观环境及遥感影像等因素影响,导致数据具有不确定性,加上时空尺度相对应的复杂性,大大限制了地表景观结构与PM_(2.5)、PM_(10)响应关系的研究进展,是未来要突破的难点。(4)PM_(2.5)、PM_(10)对地表景观结构响应的区域时空差异及过程,局地小气候变化对颗粒物浓度的影响过程和强度,主要景观类型尤其是水体、湿地景观对大气颗粒物浓度的影响过程、机理与贡献程度等是未来需要关注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PM2.5、PM10) 地表景观类型 景观格局 响应
下载PDF
南四湖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响应 被引量:22
9
作者 许吉仁 董霁红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71-477,共7页
利用1987—2010年5期卫星遥感影像监测南四湖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并且采用市场比较法、影子工程法、工业制氧成本法、碳税法和价值替代法等多种评估方法对南四湖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响应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南四... 利用1987—2010年5期卫星遥感影像监测南四湖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并且采用市场比较法、影子工程法、工业制氧成本法、碳税法和价值替代法等多种评估方法对南四湖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响应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南四湖湿地中大量芦苇、荷田等自然湿地景观转化为养殖水域、水稻田等人工湿地,景观格局趋于破碎化;湖泊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对于湿地的供给功能、调节功能、文化功能和支持功能均有影响,其中对供给功能和调节功能影响最大。以2010年不变价计算,南四湖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导致2010年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比1987年减少3.06亿元,其中大气成分调节功能价值损失11.7亿元,净化功能价值损失3.77亿元,涵养水源功能损失0.65亿元,物质生产功能价值增加13.06亿元,其他功能价值对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响应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湿地 景观格局 响应 南四湖
下载PDF
不同斑块类型的景观指数粒度效应响应——以无锡市为例 被引量:22
10
作者 吴未 许丽萍 +2 位作者 张敏 欧名豪 符海月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740-2749,共10页
斑块类型与景观格局粒度效应响应关系密切。以无锡市为研究区域,针对地区社会经济活动频繁、人为干扰强烈和生态脆弱等特性,以土地利用类型、热力等级和生态贡献为斑块类型划分依据,构建出对应的3种不同景观格局。在相同粒度变化情况下... 斑块类型与景观格局粒度效应响应关系密切。以无锡市为研究区域,针对地区社会经济活动频繁、人为干扰强烈和生态脆弱等特性,以土地利用类型、热力等级和生态贡献为斑块类型划分依据,构建出对应的3种不同景观格局。在相同粒度变化情况下,选用了19个景观水平指数和Moran's I指数,分析了不同景观格局粒度效应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随粒度变粗:1)土地利用类型、热力等级和生态贡献斑块的部分景观指数响应曲线变化剧烈程度依次减弱;2)3类斑块的Moran's I指数均存在尺度效应。其中,土地利用类型和生态贡献斑块的Moran's I指数存在负相关,热力等级斑块没有。生态贡献斑块响应曲线在正相关区域内变化相对平缓,土地利用类型与热力等级斑块响应曲线变化趋势相反;3)指数反映的第一临界粒度基本一致,但景观指数响应曲线的临界现象更为明显。总体上,不同类型斑块在同一研究区构成的景观格局、指数响应曲线变化趋势和第一临界粒度都较为相似;斑块类型对景观指数粒度效应响应存在影响,但还有待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效应 斑块类型 景观指数 Moran's I指数 响应 无锡
下载PDF
三峡库区人类活动强度与景观格局的耦合响应 被引量:18
11
作者 黄孟勤 李阳兵 +4 位作者 李明珍 陈爽 曾晨岑 张冰 夏春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959-3973,共15页
人类活动和景观格局是人地系统中两大要素的重要表征,探析人类活动强度与景观格局的耦合变化特征对揭示区域人地关系的演变意义重大。为弥补当前对人类活动强度与景观格局耦合响应研究的不足,构建了山区人类活动强度与景观格局耦合演变... 人类活动和景观格局是人地系统中两大要素的重要表征,探析人类活动强度与景观格局的耦合变化特征对揭示区域人地关系的演变意义重大。为弥补当前对人类活动强度与景观格局耦合响应研究的不足,构建了山区人类活动强度与景观格局耦合演变模型,提出了综合显性—隐性人类活动强度指数,定量评价了三峡库区腹地奉节县2000—2020年的人类活动强度,并通过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探讨了综合人类活动强度与景观格局的空间耦合特征。研究表明:(1)奉节县的综合人类活动强度在时间上由2000年的11.59%增加为2020年的12.48%,在空间上表现为整体收缩,局部增强的特点,另外人类活动强度和景观格局的空间分布与奉节县的地形梯度密切相关;(2)奉节县的人类活动强度与景观格局空间耦合变化表现出协调型、拮抗型、逐渐协调型和逐渐拮抗型四种类型;(3)影响奉节县综合人类活动强度与景观格局的耦合变化的重要因子为距聚落距离、距县行政中心距离、高程等,社会经济因素逐渐成为区域社会生态系统演变主导因素;(4)三峡库区腹地人类活动强度与景观格局存在耦合响应,且其耦合响应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和特殊性。三峡库区腹地通过沟谷土地集约化来换取山区的生态恢复,以局部的不协调换取整体的协调,整体达到了生态经济的双赢,这揭示了近年来中国山区景观格局对人类活动耦合响应的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活动强度 景观格局 耦合响应 三峡库区
下载PDF
洞庭湖流域中上游地区景观格局变化的水文响应 被引量:15
12
作者 刘明 王克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5970-5979,共10页
将洞庭湖流域中上游地区1980、1995和2000年的LandsatMSS和TM卫星照片解译所得的景观数据,与经过最大似然估计法"消噪"的湘、资、沅、澧四水入湖水文站的年内最高洪峰水位、最大瞬时流量、年入湖径流量和年入湖泥沙量数据进行... 将洞庭湖流域中上游地区1980、1995和2000年的LandsatMSS和TM卫星照片解译所得的景观数据,与经过最大似然估计法"消噪"的湘、资、沅、澧四水入湖水文站的年内最高洪峰水位、最大瞬时流量、年入湖径流量和年入湖泥沙量数据进行Paneldata模型处理,并对处理后的景观和水文数据进行灰色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最高洪峰水位的变化受景观格局变化影响最大,入湖泥沙量的变化受景观格局变化影响最小。对最高洪峰水位变化影响最大的是山地水田、水库坑塘和灌木林地疏林地景观面积的变化,影响指数值分别达-48.5、-48.1和45.2;对最大瞬时流量变化影响最大的是水库坑塘、水田(山地水田除外)和灌木林地疏林地景观面积的变化,影响指数值分别达-41.9、41.2和41.2。有林地景观因林分差和林种结构单一,对各水文特征指标变化的影响较小,影响指数值分别仅为-10.1、-13.5和-1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水文响应 驱动力 洞庭湖流域
下载PDF
天目湖流域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及其景观响应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国砚 董雅文 +2 位作者 刘晓玫 朱红云 王伟霞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80-184,共5页
采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及景观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天目湖流域1984年、1995年、2000年、2004年4个时段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其景观响应。结果表明:20年来天目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阶段特征明显,2000-2004年这一时段的土地利用变化最为剧... 采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及景观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天目湖流域1984年、1995年、2000年、2004年4个时段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其景观响应。结果表明:20年来天目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阶段特征明显,2000-2004年这一时段的土地利用变化最为剧烈,共有14.75%的土地类型发生了变化,年均变化率为3.68%,且近期开发的空间范围广、强度大;各种景观指数对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呈明显的时空响应;迎湖地区景观格局指数的变化最为剧烈,背湖地区较为平缓;人湖河流流域的景观指数空间分异较为明显,下游地区变化较大,而其上游相对较小;土地利用变化剧烈的时段与近几年水质恶化的趋势相呼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动态变化 景观响应 天目湖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景观生态风险与人类活动强度的响应及其时空关联 被引量:14
14
作者 方林 方斌 +2 位作者 刘艳晓 蔡俊 李灿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210-219,F0003,共11页
人类活动是诱发区域生态风险的重要因素,但生态风险与人类活动在不同尺度下的表征效果不一,响应程度不同,从多尺度科学地研究区域景观生态风险与人类活动强度的关联特征对于协调区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矛盾,推动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 人类活动是诱发区域生态风险的重要因素,但生态风险与人类活动在不同尺度下的表征效果不一,响应程度不同,从多尺度科学地研究区域景观生态风险与人类活动强度的关联特征对于协调区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矛盾,推动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1990—2020年4期土地利用、夜间灯光、人口空间分布数据,建立市域、县域、格网三级尺度,构建景观生态风险及人类活动强度评估模型,刻画不同尺度下二者的时空响应特征,并基于Copula函数、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及耦合协调度模型,揭示景观生态风险与人类活动强度的时空关联性。结果表明:1)1990—2020年间不同尺度下长三角地区景观生态风险均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且高风险地区持续减少,低风险区均呈增加趋势,其中市域尺度下高风险地区的减势最明显,而县域尺度下,低及中低风险区总体增势最为显著;2)1990—2020年间不同尺度下长三角地区人类活动强度均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且高强度区域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而低强度区域均明显下降,其中格网尺度下高强度区域增幅最大,达13.42个百分点,市域尺度下低强度区域的减幅最为明显,达9.76个百分点;3)1990—2020年间长三角地区人类活动强度与景观生态风险呈现正向相关性,但人类活动强度对于景观生态风险的影响正在削弱。空间上高-高(H-H)集聚区域呈现持续减少趋势,而低-低(L-L)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低-高(L-H)及高-低(H-L)在2010年后增势明显。研究结果可为长三角地区国土空间优化及生态安全维护提供理论依据,为区域生态风险防范和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 生态 人类活动 尺度响应 COPULA函数 长三角地区
下载PDF
多尺度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关系及其对景观配置的响应——以湖北省为例 被引量:10
15
作者 陈俊辰 贺淑钰 +4 位作者 薛晶 张环宇 李兆华 王玲 李昆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835-4846,共12页
多种生态系统服务相互关系及其对景观配置响应的多尺度分析一直是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热点问题,对于厘清生态系统服务尺度效应和实现区域分级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湖北省为研究区域,采用遥感、土地利用类型、水文、气象、土壤等多元数... 多种生态系统服务相互关系及其对景观配置响应的多尺度分析一直是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热点问题,对于厘清生态系统服务尺度效应和实现区域分级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湖北省为研究区域,采用遥感、土地利用类型、水文、气象、土壤等多元数据,从5 km×5 km、10 km×10 km、15 km×15 km、20 km×20 km、25 km×25 km、县域和市域等7个递增尺度分析4种生态系统服务(水源供给、碳固持、粮食生产、水质净化)对景观配置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4种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分布具有较强的异质性,粮食生产服务的高值区与水质净化服务的低值区主要分布于湖北省中部和东部的耕地集中区域,碳固持与水源供给呈现相反的空间特征。(2)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关系的作用强度随尺度增加而减弱,而协同关系呈增加趋势;同时服务间相互作用强度的变化大于作用方向的变化。(3)景观配置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程度在县域和市域尺度上大于格网尺度。结果反映了受尺度变化中“削峰填谷”过程的影响,景观配置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的大小和正负效应具有尺度差异性。研究结果可为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分级管理和景观格局调控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度效应 生态系统服务 权衡 景观配置 响应分析
下载PDF
鄱阳湖湿地苔草(Carex)景观变化及其水文响应 被引量:13
16
作者 周云凯 白秀玲 宁立新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70-879,共10页
淡水湿地水文过程控制着湿地植被景观的形成与演变.基于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数据,利用决策树分类法提取鄱阳湖湿地1992、1999、2006、2012年4期景观信息,通过景观格局指数、转移矩阵和质心迁移法对苔草景观的空间变化及其与水文过... 淡水湿地水文过程控制着湿地植被景观的形成与演变.基于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数据,利用决策树分类法提取鄱阳湖湿地1992、1999、2006、2012年4期景观信息,通过景观格局指数、转移矩阵和质心迁移法对苔草景观的空间变化及其与水文过程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间,鄱阳湖湿地秋、冬季苔草景观分布面积受到水位和退水过程的影响,低水位年的中滩位缓慢退水与低滩位快速出露更有利于苔草景观的扩张;苔草景观的空间格局与水位关系密切,在低水位年份,低位洲滩提前出露,苔草景观分布高程较低,部分低位光滩被苔草所侵占,原苔草分布的部分洲滩转变为芦荻景观,景观的破碎化程度较重,在高水位年份,低位洲滩长期被水体淹没,苔草景观分布高程相对较高,部分芦荻分布区被苔草所侵占,而原苔草景观的部分区域转变为水体和光滩,由于该期间苔草主要集中分布在湖周和入湖河口地带的高位洲滩上,其景观破碎化程度较轻;水位年际间的升降变化会影响苔草景观质心位置,年均水位上升引起景观质心发生向湖岸方向推进,而年均水位下降则会导致苔草景观质心向湖心方向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草景观 景观格局 水位变化 响应 鄱阳湖湿地
下载PDF
基于全景理论的分散式储能系统集群优化调度策略 被引量:12
17
作者 王剑波 李建林 +1 位作者 周喜超 米阳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742-2750,共9页
针对如何将"供有余力"的"小、散"分散式储能聚合形成"大、协同"的需求响应资源问题,基于分散式储能间运行状态时序特征的关系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全景理论的分散式储能集群优化调度策略。首先,考虑不同应... 针对如何将"供有余力"的"小、散"分散式储能聚合形成"大、协同"的需求响应资源问题,基于分散式储能间运行状态时序特征的关系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全景理论的分散式储能集群优化调度策略。首先,考虑不同应用场景下分散式储能间的互补性,建立了储能系统响应能力互补模型,定义了全景理论对应参数,利用全景理论的能量函数将分散式储能进行分组聚合。然后,在确定分散户储能聚合的基础上,建立了分散式储能调用成本优化模型,对聚合前后储能的调用成本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案例分析表明,所提的储能聚合管理方法具备可行性和经济性,为多储能聚合运行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景理论 分散式储能 聚合管理 优化调度 需求响应
下载PDF
景观格局变化的水质净化服务响应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飞 陶宇 欧维新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28,共12页
景观格局变化对生态系统水质净化服务具有重要影响。为深入探究景观格局对水质净化服务的影响机制,通过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系统梳理,总结出不同时空尺度下,景观格局对水质净化服务的影响存在差异,即水质净化服务对景观格局的响应具有尺度... 景观格局变化对生态系统水质净化服务具有重要影响。为深入探究景观格局对水质净化服务的影响机制,通过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系统梳理,总结出不同时空尺度下,景观格局对水质净化服务的影响存在差异,即水质净化服务对景观格局的响应具有尺度依赖性。相同尺度下,不同地形条件和景观基质也会使得景观格局对水质净化服务的影响表现出空间分异性。同时,景观格局与水质净化服务之间存在阈值效应,这使得决策者进行景观格局优化与水质保护时需要更为全面地考虑各种因素。针对当前研究存在的水质净化服务对景观格局响应的特征空间尺度不明晰、景观配置及空间分异特征研究有待加强,阈值效应不明确等问题,未来需开展多等级多尺度的对比研究,从不同侧面阐释景观格局与水质净化服务作用的特征尺度,发展能表征生态过程的景观格局指数,加强景观配置对水质净化服务影响的研究,深化不同影响因素下,两者之间空间分异特征探索,探究水质净化服务对景观格局响应的阈值识别方法,有效地判定阈值,为区域景观格局优化和水环境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水质净化服务 响应关系 尺度
原文传递
干旱区流域绿洲时空变化及其景观响应 被引量:10
19
作者 孙朋 巩杰 +2 位作者 高彦净 谢余初 钱大文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55-361,共7页
基于1973年的MSS、1980年的航片以及1990年、1999年、2009年的Landsat TM/ETM+等多源遥感影像,结合实地调查进行解译分类和验证,利用GIS、Fragstats和相关统计方法,对北大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绿洲时空变化和景观响应进行分析。研究表明:①... 基于1973年的MSS、1980年的航片以及1990年、1999年、2009年的Landsat TM/ETM+等多源遥感影像,结合实地调查进行解译分类和验证,利用GIS、Fragstats和相关统计方法,对北大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绿洲时空变化和景观响应进行分析。研究表明:①近40 a来,北大河流域绿洲呈阶段性变化,在整个研究时段绿洲变化表现为扩张与萎缩并存,且以扩张为主。绿洲面积从1973年1 705.55 km2增长到2009年1 990.60 km2,增长幅度为16.71%。②绿洲变化在空间和时间尺度上不平衡。绿洲空间变化剧烈区主要集中在流域下游金塔绿洲;绿洲扩张主要表现为绿洲内部"填充式"和边缘"侵吞式";绿洲萎缩变化主要发生在绿洲-荒漠交错带的生态脆弱区,且区域空间变化不稳定;1973—1990年,绿洲以萎缩为主,1990—2009年绿洲以扩张为主,且在近10 a动态度达到最大值。③绿洲面积的增加,促使绿洲景观的不稳定性增强,集中表现为下游和绿洲边缘区绿洲斑块密度、斑块数目和最大斑块指数的不稳定性变化,绿洲破碎化增加,生态脆弱性降低,这不利于维持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 时空变化 景观响应 北大河流域 河西走廊
原文传递
基于社会治理结构演变的乡村公共空间响应特征研究——以西安白鹿原地区乡村为例 被引量:9
20
作者 魏萍 蔺宝钢 张晓瑞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5-99,共5页
从社会治理结构演变的视角来透视乡村公共空间特征的变化,选取近代以来社会治理结构演变特征明显的西安白鹿原地区乡村为典型案例,通过资料查阅、现场踏勘和深度访谈,分析不同时代背景下该区域乡村所衍生出的社会治理结构,并揭示出不同... 从社会治理结构演变的视角来透视乡村公共空间特征的变化,选取近代以来社会治理结构演变特征明显的西安白鹿原地区乡村为典型案例,通过资料查阅、现场踏勘和深度访谈,分析不同时代背景下该区域乡村所衍生出的社会治理结构,并揭示出不同社会治理结构下乡村公共空间响应特征规律。经研究认为,近代以来该地区乡村社会治理结构经历了“自治-扁平化-原子化-行政强干预”的发展阶段,乡村公共空间相应呈现出“繁荣发展-异化-全面衰退-离散化”的特征。最后,通过分析得出公共空间特征与当时乡村社会治理结构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其在时间轴上的演变实质上是新空间与新乡村社会治理结构的再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社会治理结构 社会-空间一体 公共空间 空间响应 白鹿原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