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和形态的定量描述:从信息熵到分数维 |
陈彦光
刘继生
|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346
|
|
2
|
上海市土地利用结构和形态演变的信息熵与分维分析 |
赵晶
徐建华
梅安新
吴健平
周坚华
|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89
|
|
3
|
城市形态对居民出行的影响——上海实例研究 |
潘海啸
沈青
张明
|
《城市交通》
|
2009 |
38
|
|
4
|
城市交通规划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探讨 |
陆化普
刘强
张卫华
|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
2005 |
18
|
|
5
|
城市交通及其塑造城市形态的功能--以北京市为例 |
赵坚
|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7
|
|
6
|
土地利用方式对红枫湖入湖流域土壤团聚体磷含量及其形态的影响 |
杨华
龙健
李兆君
廖红凯
刘灵飞
李娟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10
|
|
7
|
新加坡社区型TOD实践的模式、特征及启示 |
牛韶斐
华夏
胡昂
|
《建筑技艺》
|
2020 |
8
|
|
8
|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无机磷形态与酶活性空间变异特征 |
王鑫
|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5
|
|
9
|
2000—2020年河南省耕地利用显性转型时空特征 |
黄珺嫦
华轩轲
贾梦瑶
岳帅均
|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5
|
|
10
|
水口山水稻土与菜地土中砷的有效性 |
朱雁鸣
冯人伟
韦朝阳
|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6
|
|
11
|
美日城市郊区型TOD片区紧凑性特征对比研究 |
姚强
袁红
何媛
徐娜
|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
2022 |
4
|
|
12
|
从上海陆家嘴到重庆东部新城——一种可操作的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土地利用形态的探索 |
林仲煜
胡纹
|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4
|
|
13
|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磷组分及磷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
李璠
王炯琪
刘子刚
赵海超
和江鹏
黄智鸿
卢海博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3
|
|
14
|
西方城市规划对居住分异的影响及其启示 |
刘炜
刘梦姿
龚岳
阙槿楠
郭传民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5
|
对土地竞租曲线形态及其变化的再认识 |
张伟
张宏业
张义丰
王秀红
|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16
|
杭州城站地区城市设计 |
应春生
濮东璐
|
《新建筑》
|
1999 |
2
|
|
17
|
城市尺度的热环境变化分析 |
马林
田国行
何瑞珍
穆博
|
《河南科学》
|
2013 |
3
|
|
18
|
基于分形理论与信息熵的土地利用形态及结构演变研究——以湖北省襄樊市为例 |
于洋洋
李江风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19
|
街区安全性视角下混合用地空间优化设计——以福州市鼓楼区为例 |
彭泽群
|
《建筑与文化》
|
2021 |
2
|
|
20
|
城市中心区地铁站点对周边土地开发的影响研究——以南京地铁1号线珠江路站、鼓楼站为例 |
王夏
|
《建筑与文化》
|
2022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