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劳动、数字商品价值及其价格形成机制——大数据社会条件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再解释 被引量:46
1
作者 吴欢 卢黎歌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10-316,共7页
数字劳动与数字商品是大数据社会条件下涌现的新价值源泉与价值载体。数字商品具有非消耗性、时效性、可复制性、可分享性、可分割性、排他性、边际成本为零等新特点,在大数据社会条件下其价值、交换价值、使用价值对应的归属权即所有... 数字劳动与数字商品是大数据社会条件下涌现的新价值源泉与价值载体。数字商品具有非消耗性、时效性、可复制性、可分享性、可分割性、排他性、边际成本为零等新特点,在大数据社会条件下其价值、交换价值、使用价值对应的归属权即所有权、经营权、使用权在价值运动中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数字商品价格依然遵循价值规律,但数字商品所有权和经营权垄断取得的绝对租金和级差租金(产权收益和专利收益)在价格形成中占据重要地位,对数字商品征收的税金构成其价格的政策影响因素,市场供求关系变动是其价格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劳动 数字商品 价格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下载PDF
数据商品与平台经济中的资本积累 被引量:41
2
作者 曲佳宝 《财经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40-49,共10页
平台经济是一种以数字技术为支撑,以数字平台为依托的新经济组织形式。根据推动资本积累的方式,可以将平台具体划分为三类:受众创造型、供需匹配型和市场制造型。在平台经济的资本积累过程中,最为核心的是占有数据并形成数据商品,数据... 平台经济是一种以数字技术为支撑,以数字平台为依托的新经济组织形式。根据推动资本积累的方式,可以将平台具体划分为三类:受众创造型、供需匹配型和市场制造型。在平台经济的资本积累过程中,最为核心的是占有数据并形成数据商品,数据商品是一种基于数据资源,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数字劳动为数据商品提供重要的原材料——用户生成内容,但并不能直接形成数据商品。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在理解平台经济并概括不同类型平台的基础上,分析平台经济中数据商品化的条件,并进一步阐释以数据商品为核心的资本积累过程。以数据商品为核心的资本积累过程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一方面,数据商品的生产过程包含三个具体生产阶段,既包括有酬的雇佣劳动,也包括无酬的非雇佣的数字劳动;另一方面,数据商品的流通过程涉及社会再生产运动的各个领域,表现为数字资本与其他形式资本的相互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经济 数字劳动 数据商品 资本积累
原文传递
移动的受众商品:无线世界的数字劳动 被引量:16
3
作者 文森特.曼泽罗尔 姚建华 徐偲骕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81-191,共11页
在互联网驱动的移动设备(Internet-enabled mobile devices,IMDs)普及的今天,本文重新审视了达拉斯·斯麦兹的理论成果。在一个连接无处不在的时代,斯麦兹对于受众"工作"开创性的分析提供了一个历史连续体,使我们得以在... 在互联网驱动的移动设备(Internet-enabled mobile devices,IMDs)普及的今天,本文重新审视了达拉斯·斯麦兹的理论成果。在一个连接无处不在的时代,斯麦兹对于受众"工作"开创性的分析提供了一个历史连续体,使我们得以在日常生活中理解IMDs的大量出现。沿着斯麦兹的分析路径,本文认为,IMDs所保证和支持的有偿的与无酬的数字劳动的扩张,促成了传播的总体动员、认知与协作能力——这些能力处于"信息资本主义"积累策略的核心。因此,全球范围内对IMDs快速的接纳和使用成了这种动员和吸纳的有机组成部分。斯麦兹强调传播及其相关技术在对当代政治经济学批判分析中的核心作用,本文与这一立场相一致,并通过反思斯麦兹的受众商品理论来详述数字劳动的理念,而受众商品理论是IMDs技术和社会变迁的中心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众商品 数字劳动 实际吸纳 意识产业 产消者商品
原文传递
数据商品世界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温旭 《上海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8-57,共10页
数字劳动价值一方面关涉数据商品世界的本质,探究数字劳动何以被抽象成数据商品、数字货币和数字资本等数字价值形式;另一方面关涉数字价值决定和数字价值量度。数字资本主义的数字要素价值理论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其掩盖了数字价值的数... 数字劳动价值一方面关涉数据商品世界的本质,探究数字劳动何以被抽象成数据商品、数字货币和数字资本等数字价值形式;另一方面关涉数字价值决定和数字价值量度。数字资本主义的数字要素价值理论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其掩盖了数字价值的数字劳动本质。数字价值是数字劳动的数字社会抽象,“数据商品—数字货币”关系发展成数字资本关系才能使得数字社会抽象得到充分呈现。在数字价值补偿的更新体系中,数字资本积累具有普遍存在性,而数字剥削具有隐秘存在性。数字资本的生产性构建于数字劳动的生产性,然而随着数字劳动生产力的提升,数字资本利润率却下降,这种背反关系暴露出数字资本主义的危机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资本主义 马克思 劳动价值论 数字劳动 数据商品 数字价值
原文传递
资本逻辑场域中的虚无主义:理论脉络与消解路向 被引量:10
5
作者 胡博成 朱忆天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2-47,共6页
在马克思看来,资本逻辑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并且作为一种统摄性逻辑是虚无主义产生的根源,特别是劳动异化和商品拜物教的确立,进一步推动了虚无主义的发展。虚无主义在中国具有双重历史生发背景:一方面,近代以来开展救亡图存... 在马克思看来,资本逻辑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并且作为一种统摄性逻辑是虚无主义产生的根源,特别是劳动异化和商品拜物教的确立,进一步推动了虚无主义的发展。虚无主义在中国具有双重历史生发背景:一方面,近代以来开展救亡图存、实现现代化的奋争是虚无主义得以在中国生发的普遍历史际遇;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资本逻辑的反思和限定又赋予了虚无主义的特殊表现样态。从资本逻辑出发探究虚无主义是消解虚无的重要路向,以此为出发点的中国在政治建设方面坚持人民掌握政治权力、在经济建设方面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在文化建设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彰显了抗争虚无主义的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逻辑 虚无主义 劳动异化 商品拜物教
下载PDF
我国劳务输出与出口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湛泳 李礼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2006年第3期54-57,共4页
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30个省市劳务输出与出口贸易的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在对外劳务合作与贸易往来中的活跃程度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具体而言,东部沿海各省、直辖市的出口贸易与劳务输出之间的关系... 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30个省市劳务输出与出口贸易的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在对外劳务合作与贸易往来中的活跃程度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具体而言,东部沿海各省、直辖市的出口贸易与劳务输出之间的关系已经进入良性循环阶段,而中西部各省的出口贸易与劳务输出之间的相互促进机制仍旧处于起步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务输出 出口贸易 聚类分析
下载PDF
我国出口增长中劳务输出效应实证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李礼 郝臣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2-55,共4页
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到底是替代还是促进商品的国际流动,或者是两种情况皆有可能,目前的国际学术界尚无定论,其结果关键取决于具体的案例和不同的建模分析方式。本文以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大陆作为研究案例,实证发现:我国对外劳务输出有力地... 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到底是替代还是促进商品的国际流动,或者是两种情况皆有可能,目前的国际学术界尚无定论,其结果关键取决于具体的案例和不同的建模分析方式。本文以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大陆作为研究案例,实证发现:我国对外劳务输出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出口贸易的增长;虽然我国1994年的汇率调整导致出现了一次劳务人数波动率与商品出口波动率相背离的现象,但这并未影响到我国劳务输出与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发生结构性的变化。接着,以中日之间的经贸关系为例展开进一步的分析。最后,就以上研究结果提出简要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务输出 商品出口 CHOW检验 案例分析
下载PDF
国内近年来关于劳动力资本化问题的研究述评 被引量:5
8
作者 任洲鸿 刘冠军 《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3-151,共9页
近十余年来,国内学术界关于劳动力资本化问题的研究探讨一直都没有停止过,但研究视角主要着眼于经济改革过程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或局部问题。一方面,这些研究成果之间存在着诸多理论分歧,另一方面,对"劳动力资本(化)"的理论... 近十余年来,国内学术界关于劳动力资本化问题的研究探讨一直都没有停止过,但研究视角主要着眼于经济改革过程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或局部问题。一方面,这些研究成果之间存在着诸多理论分歧,另一方面,对"劳动力资本(化)"的理论阐释存在着诸多缺陷和概念上的混乱。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所掌握和占有的以科学技术知识为主要内容的精神生产资料,既是其"就业资本",又是其"创业资本"。劳动力资本化过程与劳动者劳动致富过程走的是同一条道路。因此,一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力资本化理论尚待系统构建,这也是推进和实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理论要求和时代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商品 劳动力资本(化) 精神生产资料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
原文传递
数据资本化与资本数据化:数据资本主义的批判与应对 被引量:5
9
作者 陈积银 孙月琴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5-86,193,共13页
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是数字平台进行货币化转化的关键资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表明,用户的线上活动实质上是一种具有生产性质的数字劳动。在数据资本化阶段,用户的行为数据成为平台生产数据商品的原材料,资... 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是数字平台进行货币化转化的关键资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表明,用户的线上活动实质上是一种具有生产性质的数字劳动。在数据资本化阶段,用户的行为数据成为平台生产数据商品的原材料,资本创造性地打破了雇佣劳动的剥削界限,通过对数据商品价值的私人占有,实现了对无雇佣数字劳动者——用户的剩余价值剥削。为确保数据要素的无限供给,数字平台在数据资本化基础上,不断加强资本数据化的进程。在数据资本驱动之下,平台不断拓展新形式的数据生产空间,加速迈向数据垄断资本主义,通过扩大再生产助推数据资本循环。面对数据资本化与资本数据化,中国应在实践中探索符合数字经济发展趋势的应对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 数字经济 数字劳动 数据商品 数据资本主义
原文传递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劳资矛盾和谐假设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永华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7-32,共6页
马克思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劳资矛盾理论,是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劳资矛盾的理论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劳资矛盾具有对立统一的二重性,在相当多的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中的劳资矛盾,存在着大量的激化的案例,这种倾向使劳资矛... 马克思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劳资矛盾理论,是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劳资矛盾的理论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劳资矛盾具有对立统一的二重性,在相当多的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中的劳资矛盾,存在着大量的激化的案例,这种倾向使劳资矛盾有可能向对抗方向发展。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严格执行《劳动法》等法律法规,抑制资本侵蚀工人利益的行为,协调劳资矛盾,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资矛盾 劳动力商品 剩余价值 和谐社会
下载PDF
异化劳动“:内卷化”现象的本质及其纾解
11
作者 潘建屯 陶泓伶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6-35,共10页
深入考察“内卷化”现象的本质、成因,为进一步实现劳动解放,向着共产主义社会的自由自觉劳动迈进提供了现实依据。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内卷化”成为异化劳动的起点;拜物教观念扩大了“内卷化”的异化性质;资本主义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无... 深入考察“内卷化”现象的本质、成因,为进一步实现劳动解放,向着共产主义社会的自由自觉劳动迈进提供了现实依据。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内卷化”成为异化劳动的起点;拜物教观念扩大了“内卷化”的异化性质;资本主义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无法摆脱“内卷化”的异化劳动本质,而社会主义具有扬弃“内卷化”异化劳动本质的社会基础,进而实现劳动的解放。因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实现科学劳动和有序竞争,必须继续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共产主义信仰;还原拜物教的本质,超越物化追求,树立个人全面发展的价值观念;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同一性,重视社会关系的构建与自然环境的保护,实现个人、社会和自然的共同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卷化 异化劳动 劳动力商品 拜物教 劳动解放
下载PDF
劳动力两重属性与劳动者共同富裕的逻辑关系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松龄 《兰州财经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1-10,共10页
劳动力具有两重属性:劳动力商品属性与资本属性。构建劳动力产权有效激励体制机制和收益分配有效激励体制机制,完善和健全市场运行体制机制和法治监管体制机制,能够发挥劳动力的商品属性和市场化有效配置的作用,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财... 劳动力具有两重属性:劳动力商品属性与资本属性。构建劳动力产权有效激励体制机制和收益分配有效激励体制机制,完善和健全市场运行体制机制和法治监管体制机制,能够发挥劳动力的商品属性和市场化有效配置的作用,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财富生产,能为劳动者财富占有上的共同富裕提供财富支持。构建劳动力资本化为劳动者股份的制度安排,能够发挥劳动力资本属性的作用,劳动者持有劳动力资本股份,参与剩余价值转化的利润收入分红,有利于他们实现收入占有上的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商品 劳动力资本 共同富裕 逻辑关系
下载PDF
数据商品分析与数字资本主义批判
13
作者 刘爽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4年第4期82-94,共13页
随着资本主义日益迈向数字技术与资本深度融合的数字资本主义,劳动形态、商品形式和剥削形式、资本积累模式和速度、劳资关系等都发生了显著改变:对网络用户在线数据的无偿攫取代表着资本逻辑向新的空间和时间延伸;资本对灵活劳动关系... 随着资本主义日益迈向数字技术与资本深度融合的数字资本主义,劳动形态、商品形式和剥削形式、资本积累模式和速度、劳资关系等都发生了显著改变:对网络用户在线数据的无偿攫取代表着资本逻辑向新的空间和时间延伸;资本对灵活劳动关系的时间剥削和隐蔽强制相较于传统工业有过之而无不及;关涉认知能力的数字劳动主体的自主性、完整性和社会性也被资本权力掏空。总的来看,数字资本主义提供了一种非常严密的监控技术,使人们除了按照传统的劳动关系或方式出售劳动力以外,还以生命政治生产的形式与资本主义产生深度勾连,资本权力得到进一步延展和强化,更加复杂且隐蔽,并显示出“生命权力”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资本主义 数字劳动 数据商品 数据资本 生命权力
下载PDF
技术创新与利益共享的统一:新科技革命如何推进社会主义共享发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易淼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1-38,共8页
资本操控技术以实现利益独占,造成资本主义劳动生产、物质消费、精神生活等三个关联场域内部利益关系失衡,使得资本主义必然陷入技术创新与利益共享相背离的困境。由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属于马克思划分的“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阶段,... 资本操控技术以实现利益独占,造成资本主义劳动生产、物质消费、精神生活等三个关联场域内部利益关系失衡,使得资本主义必然陷入技术创新与利益共享相背离的困境。由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属于马克思划分的“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阶段,技术创新与共享发展的矛盾仍然客观存在,使得社会主义劳动生产、物质消费、精神生活等三个关联场域内部利益关系矛盾显现。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关口,应积极借力于新科技革命,促进新时代社会主义劳动生产、物质消费、精神生活等各场域内部利益关系趋于均衡,有效保障基于新技术新产业的利益创造水平和基于制度及体制改革的利益享有水平同步提升,以之实现技术创新与利益共享在更高水平上的统一,不断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享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新技术革命 共享发展 资本引导 劳动生产 物质消费 精神生活
下载PDF
服务商品与商业劳动价值创造 被引量:3
15
作者 谭畅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6,共3页
传统政治经济学认为 ,产业工人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 ,商业工人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但在市场经济中 ,商品必须经过两级交换。一级交换是产业企业将产品交换给商业企业 ,使商品从生产领域跨入流通领域 ;产业企业得到产业工人创造的全部价... 传统政治经济学认为 ,产业工人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 ,商业工人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但在市场经济中 ,商品必须经过两级交换。一级交换是产业企业将产品交换给商业企业 ,使商品从生产领域跨入流通领域 ;产业企业得到产业工人创造的全部价值和剩余价值。二级交换是商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换 ,使商品从流通领域跨入消费领域 ,商业企业在实现产业企业的产品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同时 ,实现商业工人创造的价值和剩余价值。商业利润不是从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中瓜分来的 ,而是商业工人创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 产业工人 商业工人 价值 剩余价值 市场经济 商品 企业 二级交换 商业利润 商业劳动 服务商品
下载PDF
无形资产价值与无形资产评估价值的内涵 被引量:3
16
作者 席清海 赵利平 王常民 《山西科技》 2007年第4期87-88,95,共3页
无形资产价值应该区分劳动创造价值和"垄断聚能场效应"价值两种。无形资产价值也表现为价值和价格,其价格是收益的资本化。无形资产的经济价值只是科技管理创新劳动广义价值中的一部分,是在市场竞争背景下凸显出的部分。无形... 无形资产价值应该区分劳动创造价值和"垄断聚能场效应"价值两种。无形资产价值也表现为价值和价格,其价格是收益的资本化。无形资产的经济价值只是科技管理创新劳动广义价值中的一部分,是在市场竞争背景下凸显出的部分。无形资产评估价值是由其价值决定,属于价格范畴,其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形资产 劳动价值 垄断 评估价值 商品
下载PDF
马克思资本起源理论与我国农村改革方向——韦伯中国命题的马克思解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继国 骆革新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8-55,共8页
马克思资本主义起源理论指出,资本诞生是资本主义的逻辑起点,而资本诞生的条件有两个:一是劳动力变成商品,及雇佣劳动制度的产生,或者叫做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二是有待"孵化"成资本的货币数量必须达到一定的量。中国的中央集权... 马克思资本主义起源理论指出,资本诞生是资本主义的逻辑起点,而资本诞生的条件有两个:一是劳动力变成商品,及雇佣劳动制度的产生,或者叫做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二是有待"孵化"成资本的货币数量必须达到一定的量。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封建社会形成的"地主经济"导致中国不具有产生劳动力商品的条件。这是韦伯中国问题的马克思解。这个马克思解,不但解决了一个重大的理论难题,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说明,中国现在仍然不具备产生完全意义的"劳动力商品"条件,这是导致中国进入"新常态",走入"新时代"的重要原因。中国只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振兴中国乡村经济的道路,只能在坚持农村集体所有制前提下,进行农村就地工业化和城镇化,因地制宜地实行各种形式的农工商一体化经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伯中国命题 马克思解 劳动力商品 农村改革方向 集体所有制
下载PDF
对马克思的分配理论和我国当前分配制度的思考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小燕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1期6-8,共3页
正确理解马克思的理论,才能科学地运用马克思的理论。文章在对马克思分配理论思考的基础上,对我国当前的分配制度进行了分析。社会主义公有制、产品经济与按劳分配是一个统一体,在国家所有制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是商品,按生产要素... 正确理解马克思的理论,才能科学地运用马克思的理论。文章在对马克思分配理论思考的基础上,对我国当前的分配制度进行了分析。社会主义公有制、产品经济与按劳分配是一个统一体,在国家所有制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是商品,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必然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配制度 国家所有制 劳动力商品
下载PDF
劳动力再生产社会化过程中的政府职能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峰 季雷 《中国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8-42,共15页
本文考察了政府在调节劳动力商品市场属性和社会属性中承担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劳动力再生产社会化的理论基础,区别了“补偿性”和“发展性”两类职能,从理论上阐述了经济社会发展不同阶段两种职能交替变迁的动力,构建了一个测度指标体系... 本文考察了政府在调节劳动力商品市场属性和社会属性中承担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劳动力再生产社会化的理论基础,区别了“补偿性”和“发展性”两类职能,从理论上阐述了经济社会发展不同阶段两种职能交替变迁的动力,构建了一个测度指标体系,考察了1993—2017年间两类职能的变动趋势。研究发现,我国劳动力再生产社会化进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20世纪90年代末和21世纪前十年两段时期呈补偿性特征,2014年后逐步展现发展性职能。并且,这种改善兼顾了可持续性和共享发展属性,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存在明显的区别,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商品 再生产 社会化 福利国家 高质量发展
原文传递
劳动能量价值论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庆许 《改革与战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1-25,共5页
新世纪需要劳动价值理论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文章通过对"劳动力商品"和劳动价值进行分析,指出劳动力不是商品,而是在一定时间内对劳动能力支配权的出租,工资则是劳动能力的租赁收入;劳动价值的实质是社会... 新世纪需要劳动价值理论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文章通过对"劳动力商品"和劳动价值进行分析,指出劳动力不是商品,而是在一定时间内对劳动能力支配权的出租,工资则是劳动能力的租赁收入;劳动价值的实质是社会能量,而作为价值的社会能量具有不同于物质生产的、独特的自我增值规律;作为劳动价值的社会能量吸收的生产资料的能量转移构成劳动力创造大于自身价值的能量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商品 劳动价值 社会能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