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法意义上的知情权解读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平正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0-52,62,共4页
知情权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但由于译介和立场的缘故,对知情权概念的理解也是众说纷纭。认为知情权首先应当是公法意义上的知情权,其权利主体的范围不仅包括公民,也包括法人、社会团体等;除行政机关外,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以及享有一定... 知情权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但由于译介和立场的缘故,对知情权概念的理解也是众说纷纭。认为知情权首先应当是公法意义上的知情权,其权利主体的范围不仅包括公民,也包括法人、社会团体等;除行政机关外,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以及享有一定公权力的国有企业单位也是知情权义务主体不可缺少的部分;知情权是一项独立的接近国家的权利,但尚不能称为基本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情权 权利主体 义务主体 基本权利
下载PDF
知与非知--再论人工智能应用对教学主体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务农 汤洁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43,共8页
人工智能因其对人的模拟而成为一种能挑战人类主体性的工具,其对教学主体的影响理应成为教学主体理论研究关注的焦点。不过,现有研究主要从“知”的视角分析问题,认为人工智能帮助人知得越多,人就越能把握自身命运进而获得更多主体性。... 人工智能因其对人的模拟而成为一种能挑战人类主体性的工具,其对教学主体的影响理应成为教学主体理论研究关注的焦点。不过,现有研究主要从“知”的视角分析问题,认为人工智能帮助人知得越多,人就越能把握自身命运进而获得更多主体性。然而,从“非知”看,知存在着主体性的悖论,非知才是人的主体性的根本。文章主要以“非知”为观察视角,讨论人工智能对教学主体的影响。研究发现:(1)非知不仅是完全没有被对象化的主体意识,而且通过“要成为”使人不断地“总体化”,主体性也在这一过程中持续显现;(2)尽管人工智能在人的主体性实现过程中能发挥作用,但对人工智能的知的迷恋,以及人工智能对人的知的过程的替代都会限制人的主体性;(3)从非知理解人的主体性,能为教学主体理论的纷争提供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进而发展教学主体理论,也能为人工智能时代教学主体理论的建立提供一种彻底的辩证唯物主义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知 教学主体 人工智能 主体哲学 教育技术哲学
下载PDF
“没有认知主体的认识论”之批判:波普、哈克和波兰尼 被引量:3
3
作者 郁振华 《哲学分析》 2010年第1期147-157,196,共12页
波普的客观知识论和波兰尼的个人知识论针锋相对,势若水火。哈克对波普的"没有认知主体的认识论"的批判,是对波兰尼的一个强有力的支持,但是她的"具有认知主体的认识论"和波兰尼的个人知识论又有很大的不同。三人... 波普的客观知识论和波兰尼的个人知识论针锋相对,势若水火。哈克对波普的"没有认知主体的认识论"的批判,是对波兰尼的一个强有力的支持,但是她的"具有认知主体的认识论"和波兰尼的个人知识论又有很大的不同。三人在认知主体问题上的差异,对应于他们对知识概念的不同理解:波普专注于知识的内容义,哈克兼重知识的内容义和状态义,波兰尼则将知识的内容义、状态义和能力义统一在个人知识的概念之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主体 知识的内容义 状态义和能力义 波普 哈克 波兰尼
下载PDF
能力知识的价值
4
作者 崔治忠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110-121,共12页
能力知识与认知、行动存在紧密关系,对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具有重要价值。与所有价值一样,能力知识的价值也存在于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当中。对不同身份的主体来说,能力知识的价值不一样。对于能力知识的持有者,能力知识具有认知价值... 能力知识与认知、行动存在紧密关系,对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具有重要价值。与所有价值一样,能力知识的价值也存在于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当中。对不同身份的主体来说,能力知识的价值不一样。对于能力知识的持有者,能力知识具有认知价值、能力价值和实践价值;对于询问他人是否持有能力知识的人,该能力知识具有共享信息价值;对于学习能力知识的人,指导者持有的能力知识具有共享能力价值;对于委托者,被委托者持有的能力知识具有相互倚重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力知识 价值 主体 行动
下载PDF
知行合一的悖论与张力 被引量:1
5
作者 马浩 《外国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6-54,70,共10页
知行合一乃是一种广受推崇和倡导的理想境界。但对其具体的解读与践行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基于国际主流管理学研究社区知识与学习的相关文献的启发,本文对知行合一在现象与实质两个维度上进行了定义,论证了知行合一作为一种悖论所... 知行合一乃是一种广受推崇和倡导的理想境界。但对其具体的解读与践行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基于国际主流管理学研究社区知识与学习的相关文献的启发,本文对知行合一在现象与实质两个维度上进行了定义,论证了知行合一作为一种悖论所充满的矛盾与张力,并提出了对知行合一进行进一步学术研究所必须聚焦的一系列相关问题。鉴于人的有限理性在学习、思考、认知和行为等方面的客观存在与真实表现,本文认为知行合一通常既不可能亦无必要。在学徒时认真学习并构建持续学习能力,在出师后的管理实践中不断增进学习能力并在行动中进行思考与即兴发挥,此乃各类管理决策者所应表现的常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行合一 知与不行合一 知与行的主体 知识 学习 思考 管理悖论
原文传递
以学生为主体的“知行合一”模式在高校德育中的实践径路探索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建荣 张文靖 《现代教育科学》 2020年第3期71-75,共5页
“知行合一”作为当代德育的根本特征,强调“德知”与“德行”的辩证统一,“德知”以“德行”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德行”确证“德知”。然则当代高校存在“知行分离”的现状,主要表现为学生主观上的“知行”错位、内在良知难以显化及其... “知行合一”作为当代德育的根本特征,强调“德知”与“德行”的辩证统一,“德知”以“德行”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德行”确证“德知”。然则当代高校存在“知行分离”的现状,主要表现为学生主观上的“知行”错位、内在良知难以显化及其“德行”能力不足。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也具有综合性,其不仅包含学生自身因素,也包含社会整体价值多元化的侵蚀及高校管理单一等因素。改进高校德育的根本点与落脚点仍然是立足于行,从增强学生、教师主体内部积极性和主动性到制订高校强效制度等措施,内外结合、相互引导,最终推动“德行”的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德育 知行合一 学生主体
下载PDF
论死刑犯的亲属及辩护律师的及时获知裁决权——一个已决死刑案件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1
7
作者 赵旭光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22-25,32,共5页
及时获知裁决权,是指诉讼程序的参与主体及其他主体有及时得到司法裁判的结果的权利。对于程序参与者而言,他们参与到诉讼程序中来的目的之一便是获得一个对自己所支持的一方有利的裁决;而对于另外一些主体而言,他们与案件或者当事人有... 及时获知裁决权,是指诉讼程序的参与主体及其他主体有及时得到司法裁判的结果的权利。对于程序参与者而言,他们参与到诉讼程序中来的目的之一便是获得一个对自己所支持的一方有利的裁决;而对于另外一些主体而言,他们与案件或者当事人有着某种特定的关系。这就决定了以上主体有权获知裁决。而且这种获知不应受到不必要的拖延,因为及时意味着社会关系待定状态的缩短和及时救济。在死刑案件中,保障被害人亲属、辩护律师及时获知裁决的权利是司法人性化的要求,也是对死刑犯实现最后救济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及时获知判决权 主体 人性
下载PDF
论死刑犯的亲属及辩护律师的及时获知裁决权——一个已决死刑案件引发的思考
8
作者 赵旭光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CSSCI 2007年第3期149-153,共5页
及时获知裁决权,是指诉讼程序的参与主体及其他主体有及时得到司法裁判结果的权利。对于程序参与者而言,他们参与到诉讼程序中来的目的之一便是获得一个对自己所支持的一方有利的裁决;而对于另外一些主体而言,他们与案件或者当事人有着... 及时获知裁决权,是指诉讼程序的参与主体及其他主体有及时得到司法裁判结果的权利。对于程序参与者而言,他们参与到诉讼程序中来的目的之一便是获得一个对自己所支持的一方有利的裁决;而对于另外一些主体而言,他们与案件或者当事人有着某种特定的关系。这就决定了以上主体有权获知裁决。而且这种获知不应受到不必要的拖延,因为及时意味着社会关系待定状态的缩短和及时救济。在死刑案件中,保障被害人亲属、辩护律师及时获知裁决的权利是司法人性化的要求,也是对死刑犯实现最后救济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及时获知判决权 主体 人性
下载PDF
浅议有限责任公司小股东知情权制度的完善
9
作者 刘晓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5期90-93,共4页
我国有限责任公司小股东知情权尚有诸多不足,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首先是加强预防保护机制,其次是明确知情权主体,再次是完备知情权的范围。
关键词 小股东知情权 主体 范围 行使
下载PDF
试论太极拳的技击思想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伟 沈红明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73-75,共3页
技击是拳术的本质特征。文章以太极拳的历史和清代以来的论著以及阴阳五行学、《孙子兵法》的有关理论为依据,探讨太极拳技击思想的核心内容,指出了它们对太极拳技击思想的影响,为研究太极拳的技术特征提供依据。
关键词 太极拳 技击 拳技 拳术 思想 核心内容 依据 阴阳五行 影响 论著
下载PDF
刍议公众环境知情权的实现——兼评新《环境保护法》之相应规定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畅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86-193,共8页
新《环境保护法》的实施标志着公众环境知情权在我国的正式确立。新《环境保护法》不仅拓宽了政府这一关键义务主体的范围,有限度地确立了企业的义务主体地位,规定了"环评项目"的信息公开制度,而且初步构建了公众环境知情权... 新《环境保护法》的实施标志着公众环境知情权在我国的正式确立。新《环境保护法》不仅拓宽了政府这一关键义务主体的范围,有限度地确立了企业的义务主体地位,规定了"环评项目"的信息公开制度,而且初步构建了公众环境知情权救济机制,实属"迈进了一大步",但现有规定远未至完善,仍存在不少问题,不仅对政府环境信息公开义务规定尚存不足、对企业环境信息公开义务规定仍存缺陷、对公众环境知情权救济机制规定未尽完善,而且未对环境信息公开的范围作妥适界定。为保障权利的有效行使和制度目标的顺利实现,当前亟需完善公众环境知情权实现机制。具体来说,不仅应赋予公众以主动申请获得环境信息的权利、明确环境信息公开"重点排污单位"的界定主体及规则、合理界定环境信息的公开范围,并建立健全公众环境知情权的司法救济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知情权 信息公开 实现机制 司法救济 义务主体
原文传递
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之主观特征辨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忠民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6-20,共5页
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之包庇行为只能是出自故意 ,而纵容行为则可出自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本罪并不以行为人主观上必须明确认识到对象是黑社会性质的组织、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违法犯罪活动为不可缺少的条件。只要行为人明知自己的... 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之包庇行为只能是出自故意 ,而纵容行为则可出自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本罪并不以行为人主观上必须明确认识到对象是黑社会性质的组织、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违法犯罪活动为不可缺少的条件。只要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是包庇、纵容犯罪的人 (包括犯罪组织及成员 )的违法犯罪活动 ,便构成本罪故意所必需的认识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直接故意 间接故意 明知 主观特征
下载PDF
论新闻记者知情权利的相对宽泛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曾雨楼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年第3期117-119,共3页
知情权是公民言论、出版自由权利的重要内容和必要前提 ,新闻记者所拥有的知情权利应当是从属于并服务于公民的知情权利。新闻记者的基本职责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参与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以及了解世界所需要的新闻和信息 。
关键词 知情权利 知情权主体 记者知情权
下载PDF
论法称之“现量”观——由《释量论略解》观之
14
作者 王耘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16-19,共4页
现量的认识对象是世界的真实存在。现量的认识主体是能够认识世界之真实存在的有觉生命。现量的认识活动是能够认识世界之真实存在者认识世界之真实存在 ,以成就有觉生命。
关键词 现量 认识对象 认识主体 认识活动
下载PDF
浅议有限责任公司小股东知情权制度的完善
15
作者 刘晓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78-81,共4页
我国有限责任公司小股东知情权尚有诸多不足,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首先是加强预防保护机制,强化公司登记查阅制度,强化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等实际控制人的披露制度以及扩大董事的职权;其次是明确知情权主体的权利,包括隐名或挂... 我国有限责任公司小股东知情权尚有诸多不足,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首先是加强预防保护机制,强化公司登记查阅制度,强化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等实际控制人的披露制度以及扩大董事的职权;其次是明确知情权主体的权利,包括隐名或挂名小股东的权利,新任小股东和前任小股东的权利;再次是完备知情权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责任公司 小股东知情权 小股东知情权主体 小股东查阅权
下载PDF
数学认识活动中的主客体关系
16
作者 解恩泽 王前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1年第2期95-101,共7页
本文通过讨论数学认识活动中的主客体关系,首先引入数学认识客体的三个层次:即现实世界的量及其关系可以看作外在于人的较原始的认识客体;作为思想事物的纯的数学研究对象是内在于人的较高层次的认识客体;界于这两个层次之间中间层次的... 本文通过讨论数学认识活动中的主客体关系,首先引入数学认识客体的三个层次:即现实世界的量及其关系可以看作外在于人的较原始的认识客体;作为思想事物的纯的数学研究对象是内在于人的较高层次的认识客体;界于这两个层次之间中间层次的认识客体是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数学的生理——心理结构。接着在分析皮亚杰关于发生认识论的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继承与发展,阐述了在数学认识活动中,主体和客体是怎样相互作用的。最后以上述的思想观点为指导,分析了数学哲学中争议较多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哲学 数学认识论 主体 客体
下载PDF
试析公民行政知情权的构成
17
作者 刘颁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70-72,共3页
知情权是当代法治社会中的一项基础性人权,它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具体体现为行政知情权。行政知情权是世界各国宪法和法律乃至国际公约普遍确认和规制的重点,它主要通过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予以实现。然而,就我国现状而言,无论是在公民行政知... 知情权是当代法治社会中的一项基础性人权,它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具体体现为行政知情权。行政知情权是世界各国宪法和法律乃至国际公约普遍确认和规制的重点,它主要通过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予以实现。然而,就我国现状而言,无论是在公民行政知情权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实现公民行政知情权方面都相对滞后,这必然影响到我国实现依法行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行政知情权 主体 客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