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1篇文章
< 1 2 6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审前羁押的法律控制——比较法角度的分析 被引量:142
1
作者 陈瑞华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97-110,共14页
审前羁押作为一种最严厉的强制措施 ,会使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受到较为严重的侵害。为对审前羁押实施严密的法律控制 ,西方国家在法律上将羁押与逮捕加以严格的分离 ,从实体构成要件上限定了适用羁押的法律根据 ,对羁押的期限及其... 审前羁押作为一种最严厉的强制措施 ,会使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受到较为严重的侵害。为对审前羁押实施严密的法律控制 ,西方国家在法律上将羁押与逮捕加以严格的分离 ,从实体构成要件上限定了适用羁押的法律根据 ,对羁押的期限及其延长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将羁押场所与逮捕后的监禁场所加以分离 ,并从程序上为被羁押者提供了各种司法救济途径。在这些问题上 ,西方国家的法律确立了一些基本原则和理论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前羁押 法律控制 司法审查 司法救济
原文传递
刑事诉讼的公力合作模式———量刑协商制度在中国的兴起 被引量:199
2
作者 陈瑞华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19,共15页
通过引入量刑协商机制来对被告人认罪认罚发挥激励作用,是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的主要创新之处。这一机制对于吸引被告人认罪认罚和接受速裁程序,促进被告人认罪案件得到快速处理,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着检察官滥用权力、被告... 通过引入量刑协商机制来对被告人认罪认罚发挥激励作用,是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的主要创新之处。这一机制对于吸引被告人认罪认罚和接受速裁程序,促进被告人认罪案件得到快速处理,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着检察官滥用权力、被告人被迫认罪、值班律师无法提供有效法律帮助以及法官司法审查流于形式等一系列制度缺憾。在关注这一制度进一步改革的同时,还应对控辩协商制度在我国所面临的观念障碍给予足够的重视。而正是这些价值观念上的冲突和困扰,才使得我国的量刑协商机制只能在较小范围内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量刑协商 实质的程序正义 值班律师 司法审查
原文传递
大数据时代算法歧视的法律规制与司法审查——以美国法律实践为例 被引量:169
3
作者 郑智航 徐昭曦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1-122,共12页
算法自动化决策为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可能因其决策过程的不透明和信息不对称而对某些群体造成歧视。实践中,算法歧视主要表现为偏见代理的算法歧视、特征选择的算法歧视和大数据杀熟三种基本形态。为了消除算法歧视给社会带来的影响... 算法自动化决策为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可能因其决策过程的不透明和信息不对称而对某些群体造成歧视。实践中,算法歧视主要表现为偏见代理的算法歧视、特征选择的算法歧视和大数据杀熟三种基本形态。为了消除算法歧视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各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规制措施。从规制的空间维度来看,这些措施包括原则性规制和特定性规制方式;从规制的时间维度来看,包括事后性规制和预防性规制;从规制的主体角度来看,包括自律性规制和他律性规制方式。在司法审查层面,不同待遇审查和差异性影响审查是两种基本模式。强调平衡“数字鸿沟”,抑制算法权力,并在此基础上,确保国家权力的运用能够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是大数据时代算法歧视的法律规制与司法审查的基本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歧视 法律规制 司法审查
原文传递
企业合规视野下的暂缓起诉协议制度 被引量:162
4
作者 陈瑞华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8,共18页
起源于美国的暂缓起诉协议制度,逐渐被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所接受,并被作为处理企业犯罪案件的重要方式。目前,这一制度可以分为检察官自由裁量与司法审查这两种模式,并以企业建立合规机制作为适用的前提,以企业完善合规... 起源于美国的暂缓起诉协议制度,逐渐被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所接受,并被作为处理企业犯罪案件的重要方式。目前,这一制度可以分为检察官自由裁量与司法审查这两种模式,并以企业建立合规机制作为适用的前提,以企业完善合规计划作为协议的重要内容,还容纳了企业在重建合规体系方面接受全程监控的机制。尽管在正当性上存在较大争议,但暂缓起诉协议制度符合"各方利益兼得"的基本原理,可以发挥替代刑事处罚的报应和威慑功能,并使检察机关参与到公司合规治理中来,促进了企业的合法合规经营。我国在推动企业合规体系建设过程中,有必要考虑确立暂缓起诉协议制度,并将其作为一种重要的合规激励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前转处协议 暂缓起诉协议 企业合规 检察官自由裁量 司法审查
原文传递
论检察机关的法律职能 被引量:137
5
作者 陈瑞华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17,共15页
司法改革的深入推进,使检察制度面临严峻的挑战,同时也给检察机关带来了新的机遇。作为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检察机关通过行使诉讼职能和监督职能,来维护国家法律的统一实施。在这两项职能发生分离的情况下,检察机关的诉讼职... 司法改革的深入推进,使检察制度面临严峻的挑战,同时也给检察机关带来了新的机遇。作为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检察机关通过行使诉讼职能和监督职能,来维护国家法律的统一实施。在这两项职能发生分离的情况下,检察机关的诉讼职能主要体现在提起刑事公诉和提起公益诉讼这两个方面,其监督职能则不再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刑事法律监督权",而主要保留了"行政监督"与"诉讼监督"这两种形态。在行使诉讼职能和监督职能之余,检察机关还保留了司法审查职能,也就是代表国家和社会对侦查机关的强制措施和强制性处分行为进行合法性审查的权力。目前,这种职能已经逐渐朝司法化方向发展,但仍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察监督 提起公共诉讼 行政监督 诉讼监督 司法审查
原文传递
比较法视野中的刑事强制措施 被引量:98
6
作者 孙长永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1-125,共15页
从比较法的角度看,我国刑事强制措施制度具有立法授权的分散性和实际权力的集中性、适用对象的特定性和适用目的的单一性等特点,但在体系上过度依赖羁押性手段,在制度设计上未能充分体现人权保障的精神,司法实践中"惩罚性"地... 从比较法的角度看,我国刑事强制措施制度具有立法授权的分散性和实际权力的集中性、适用对象的特定性和适用目的的单一性等特点,但在体系上过度依赖羁押性手段,在制度设计上未能充分体现人权保障的精神,司法实践中"惩罚性"地适用强制措施以及追诉机关自我授权和执法违法的现象比较突出。为了保障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非法侵犯,应当对适用强制措施的权力进行重新分配,形成以强制到案的措施和强制候审的措施为基本类型的强制措施新体系,将取保候审设计为最常用的一种强制措施,并且完善相关的配套制度,健全适用强制措施过程中的权利救济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强制措施 适用 权利救济机制 羁押 立法授权 人身自由 追诉 制度设计 配套制度 集中性
原文传递
强制侦查的法律控制与司法审查 被引量:83
7
作者 孙长永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2-81,共10页
为了把强制侦查控制在合理的必要限度以内,法治国家普遍要求强制侦查必须贯彻比例原则、法定原则和司法审查原则,但我国的强制侦查在这几个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应当是“以法限权”、“以权制权”和“公平... 为了把强制侦查控制在合理的必要限度以内,法治国家普遍要求强制侦查必须贯彻比例原则、法定原则和司法审查原则,但我国的强制侦查在这几个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应当是“以法限权”、“以权制权”和“公平救济”。其中,建立对强制侦查的司法审查制度,不仅仅是解决我国强制侦查实际存在的问题的重要对策,更是基于调整侦查权与审判权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健全宪法权利的程序保障机制的战略需要;在合法性审查的范围内,建立强制侦查司法审查制度也是可行的。在具体设计强制侦查的司法审查制度时,既要体现刑事司法国际准则的基本要求,又要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在司法审查的范围、内容、方式以及违法救济等方面做出适当的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侦查 法律控制 司法审查 中国 程序保障 司法救济 刑事诉讼
下载PDF
论实质法治主义背景下的司法审查 被引量:86
8
作者 江必新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6-55,共10页
形式法治主义向实质法治主义转型具有客观必然性,既有利于避免形式法治主义本身的局限性,也由中国现阶段的特殊国情所决定。实质法治主义的基本特征表现在: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统一;合法性与正当性的统一;实体合法性与程序合法性的统一... 形式法治主义向实质法治主义转型具有客观必然性,既有利于避免形式法治主义本身的局限性,也由中国现阶段的特殊国情所决定。实质法治主义的基本特征表现在: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统一;合法性与正当性的统一;实体合法性与程序合法性的统一;形式平等与事实平等的统一。行政诉讼与司法审查,作为通过司法手段监督和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重要形式,在由形式法治主义向实质法治主义这一转型过程中必将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要把握好规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和平衡,注重形式法治和实质法治的结合与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质法治 形式法治 司法审查 转型
原文传递
土地征用纠纷的司法审查权 被引量:43
9
作者 程洁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0-56,共7页
司法机构应当审查土地征用纠纷的合理性及具体适用原则。在现行法律环境下,人民法院在实践中倾向于不受理土地征用纠纷。这导致纠纷的搁置与延期,使利益冲突长期悬而不决,方便土地征用权滥用。司法机构的介入为检验征用补偿的合法性与... 司法机构应当审查土地征用纠纷的合理性及具体适用原则。在现行法律环境下,人民法院在实践中倾向于不受理土地征用纠纷。这导致纠纷的搁置与延期,使利益冲突长期悬而不决,方便土地征用权滥用。司法机构的介入为检验征用补偿的合法性与合理性提供了客观中介,有助于改善被征用土地的定价系统、减少土地权属流转中的磨擦。通过立法确认司法救济的上述功能最终有利于实现土地征用的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征用 司法审查权 征用补偿 公平定价原则 合理性原则 司法审查范围 《土地管理法》 司法救济
原文传递
信用责任:正在生长中的第四大法律责任 被引量:78
10
作者 刘俊海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17,共13页
为建设法治、诚信中国,应将信用责任(失信惩戒)纳入法律责任体系,使其作为与民事责任、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比肩而立的第四类新型独立法律责任。信用责任具有人格信用减损性、行为能力剥夺性、三大责任补强性、失信预防前瞻性、惩戒手段... 为建设法治、诚信中国,应将信用责任(失信惩戒)纳入法律责任体系,使其作为与民事责任、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比肩而立的第四类新型独立法律责任。信用责任具有人格信用减损性、行为能力剥夺性、三大责任补强性、失信预防前瞻性、惩戒手段综合性、惩戒措施联动性、失信行为警示性、诚信文化教育性与公众心理慰藉性。建议将信用责任区分为12类,并保持惩戒措施的开放性。“三高三低”是失信乱象的根源。“三升三降”是激励守信、遏制失信的良药。建议抓紧建立健全24小时全天候、360度全方位、跨地域、跨产业、跨市场、跨部门、信息共享、快捷高效、无缝对接、有机衔接、同频共振的失信惩戒体系。信用责任具有可诉性,要建立多元化争议解决机制。建议允许与鼓励信用修复。信用制裁要以有期为原则、以无期为例外。建议建立信用修复宣誓制度。建议制定《信用基本法》专章规定“信用责任”。信用责任应专属于法律规定的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责任 失信制裁 失信成本 可诉性 信用修复 信用立法
原文传递
中国侵权法现状:考察与评论 被引量:35
11
作者 许传玺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4-49,共16页
中国现行的侵权法在侵权立法、法律救济、侵权赔偿等诸多方面存在不足和空缺 ;理论研究上也存在某些误识 ,为加强对公民的权利保护 ,应进一步完善侵权立法 ,深化理论探讨。
关键词 中国侵权法 立法评析 司法考察
原文传递
行政规范性文件司法审查权的实效性考察 被引量:65
12
作者 余军 张文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2-61,共20页
通过对《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公布的14个涉及行政规范性文件司法审查案例的考察,可以发现这项由司法解释创设的权力遭遇了严重的实效性问题。其原因在于:第一,由我国法院系统"政策实施型"制度逻辑、过度科层化的权力组织结构... 通过对《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公布的14个涉及行政规范性文件司法审查案例的考察,可以发现这项由司法解释创设的权力遭遇了严重的实效性问题。其原因在于:第一,由我国法院系统"政策实施型"制度逻辑、过度科层化的权力组织结构和司法权的行政化等因素所决定的法官行为逻辑,导致了法院对行政规范性文件实施司法审查的能力存在不足;第二,这项权力本身面临的正当性、合法性疑问,则加剧了法官行使这一权力的消极程度。新行政诉讼法的施行,可以消解第二个方面的问题,但行政规范性文件司法审查机制中的诸多问题,仍有待于通过司法审查标准的完善乃至通过宏观层面的司法制度改革予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诉讼法 行政规范性文件 实效 司法审查
原文传递
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法律控制——以美国行政法为视角 被引量:48
13
作者 张千帆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5-116,共12页
在实际世界中,绝大多数的行政行为并没有受到司法审查,而且其中相当一部分行为的性质决定了它们不可能受到有效的司法控制。传统的行政法学过分注重“法”的这一面,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立法与法院,以至于忽视了问题的另一面,即行政机构... 在实际世界中,绝大多数的行政行为并没有受到司法审查,而且其中相当一部分行为的性质决定了它们不可能受到有效的司法控制。传统的行政法学过分注重“法”的这一面,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立法与法院,以至于忽视了问题的另一面,即行政机构在许多情形下都具有很难受到控制的自由裁量权。行政自由裁量权及其法律控制的可能性问题是行政法治的根本问题,因为有关司法审查的标准与力度的问题在本质上就是如何对待行政自由裁量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自由裁量权 司法审查 法律控制
下载PDF
制度能力与司法节制——论对技术标准的司法审查 被引量:53
14
作者 宋华琳 《当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6-54,共9页
在制度能力与司法节制的理论下,法院不能代替行政作最终的实体性判断。法院在行政审判中,在更多的情况下尊重行政机关依据技术标准做出的事实认定,审查具体行政行为是否适用了无效或错误的技术标准,以及依据技术标准来填充法律漏洞。我... 在制度能力与司法节制的理论下,法院不能代替行政作最终的实体性判断。法院在行政审判中,在更多的情况下尊重行政机关依据技术标准做出的事实认定,审查具体行政行为是否适用了无效或错误的技术标准,以及依据技术标准来填充法律漏洞。我国目前尚难以程序违法为由对技术标准制定程序提起诉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标准 司法审查 制度能力 司法节制
原文传递
司法判决中的行政不作为 被引量:57
15
作者 章志远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8-33,共16页
对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80个行政不作为典型案例的实证分析表明,在行政不作为构成要件的把握上,人民法院业已形成了作为义务源自何处、有无现实作为可能以及是否已经作为的三重判断基准。这不仅修正了法律文本中义务来源单一化和不作为表... 对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80个行政不作为典型案例的实证分析表明,在行政不作为构成要件的把握上,人民法院业已形成了作为义务源自何处、有无现实作为可能以及是否已经作为的三重判断基准。这不仅修正了法律文本中义务来源单一化和不作为表现形态片面化的规定,而且通过个案特殊情境中危险预见可能性、避免损害发生可能性和公权发动期待可能性的权衡,建立了危险防止型行政不作为的判断标准。在行政不作为司法裁判方式的选择上,人民法院大体上形成了履行判决、确认判决和驳回诉讼请求判决三足鼎立的格局。不同类型判决的具体适用,有助于妥善处理司法独立判断、尊重行政裁量及私权有效保障的三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不作为 司法审查 判断基准 裁判方式
原文传递
比例原则位阶秩序的司法适用 被引量:49
16
作者 蒋红珍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1-54,共14页
位阶秩序构成比例原则的规范内涵和操作路径,为比例原则调整目的与手段关系提供了重要基础。与学理建构的"三阶论"不同,我国司法实践中的比例原则,至少存在位阶秩序的"全阶式适用""截取式适用""抽... 位阶秩序构成比例原则的规范内涵和操作路径,为比例原则调整目的与手段关系提供了重要基础。与学理建构的"三阶论"不同,我国司法实践中的比例原则,至少存在位阶秩序的"全阶式适用""截取式适用""抽象式适用"三种类型。位阶秩序在司法实践中的多样化呈现,既与分支原则的独立性和附属性有关,也与位阶秩序构成论的自身特点有关。分支原则的"显性"与"隐匿",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司法审查介入行政判断的意愿强弱。近年来,司法审查强度及其界定标准已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得到发展,对比例原则的本土适用产生影响。从位阶秩序适用的多样模式到司法审查强度的多元选择,代表着比例原则在我国司法适用中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例原则 位阶秩序 司法适用 审查强度 司法与行政
原文传递
中国专利强制许可制度的完善 被引量:37
17
作者 林秀芹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0-38,共9页
专利强制许可制度是保护社会公众利益和防止滥用专利垄断权的重要手段。TRIPS协议允许WTO的成员在一定情况下使用专利强制许可制度。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现行立法对专利强制许可制度的使用限制亦过严,没有充分利用WTO规则所赋予的... 专利强制许可制度是保护社会公众利益和防止滥用专利垄断权的重要手段。TRIPS协议允许WTO的成员在一定情况下使用专利强制许可制度。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现行立法对专利强制许可制度的使用限制亦过严,没有充分利用WTO规则所赋予的灵活性,许多规定甚至超过TRIPS协议的要求。这种状况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公共利益需要不相适应,有必要通过修订法律加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利强制许可 TRIPS协议 司法审查
原文传递
信息公开的制度实践及其外部环境——以政府信息公开的制度环境为视角的观察 被引量:44
18
作者 王锡锌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5-71,共7页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自身的不足和其他外部法律制度的缺陷构成了当前政府信息公开的主要障碍。公开与保密之间的逻辑矛盾、制度安排之间的冲突,成为制约信息公开的制度因素;司法对知情权保障不足,官员保密思维的传统,构成制约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自身的不足和其他外部法律制度的缺陷构成了当前政府信息公开的主要障碍。公开与保密之间的逻辑矛盾、制度安排之间的冲突,成为制约信息公开的制度因素;司法对知情权保障不足,官员保密思维的传统,构成制约信息公开的外部环境。要让政府信息公开得更加顺畅,就必须从当前的制度实践出发,着力解决《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八条的逻辑矛盾、《保密法》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衔接、"档案信息"的公开、信息公开的司法审查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公开 保密 档案信息 司法审查
原文传递
行政首次判断权理论及其适用 被引量:44
19
作者 黄先雄 《行政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3-123,共11页
行政首次判断权理论是指法院在司法审查的过程中,应尊重行政机关对行政事务作出优先判断及处理的权力;对行政机关职权范围内的事项,法院一般只能在行政机关进行首次判断之后,才能进行审判。该理论源起于日本,其最初被创立的目的在于否... 行政首次判断权理论是指法院在司法审查的过程中,应尊重行政机关对行政事务作出优先判断及处理的权力;对行政机关职权范围内的事项,法院一般只能在行政机关进行首次判断之后,才能进行审判。该理论源起于日本,其最初被创立的目的在于否定课予义务诉讼和预防性不作为诉讼;后来,该理论趋于"缓和",其主要作用变为限制前述两类诉讼。该理论的正当性依据是权力分立原则、司法国家体制下司法权的特性以及行政权的优势等。我国行政审判法官们已开始运用该理论来裁判案件,但存在不太恰当甚至错误适用该理论的情形。今后,我国应进一步借鉴域外这一理论,从立法上明确课予义务判决中尊重行政机关首次判断权的情形,修正该类判决中否定行政机关首次判断权的路径,并确立预防性不作为诉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审查 行政首次判断权 课予义务判决 预防性不作为诉讼
原文传递
论我国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 被引量:33
20
作者 胡锦光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15,共7页
在修改《行政诉讼法》时,应当改变原有的排除对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的规定,而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之中。法院应当享有对部分行政法规及所有的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权;原告和第三人既可以在起诉时也可以在诉讼过程中,... 在修改《行政诉讼法》时,应当改变原有的排除对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的规定,而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之中。法院应当享有对部分行政法规及所有的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权;原告和第三人既可以在起诉时也可以在诉讼过程中,向法院提出对抽象行政行为合法性的审查请求;法院在对抽象行政行为进行审查时,应当奉行合法性审查原则、附带性审查原则和拒绝适用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象行政行为 司法审查 行政法规 合法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