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组织工程支架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
作者 徐大朋 王绪凯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177-181,共5页
组织工程化骨是用于颌骨缺损修复治疗的一种新途径,当前其研究焦点是寻求能够作为细胞移植及引导新骨生长的支架,以充当细胞外基质的替代物。这些支架通常由多孔、可降解的生物材料制备,并且可以负载不同的生长因子、药物或干细胞。本... 组织工程化骨是用于颌骨缺损修复治疗的一种新途径,当前其研究焦点是寻求能够作为细胞移植及引导新骨生长的支架,以充当细胞外基质的替代物。这些支架通常由多孔、可降解的生物材料制备,并且可以负载不同的生长因子、药物或干细胞。本文就骨组织工程支架的研究现状、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研究动向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支架 颌骨缺损
原文传递
手术导航系统在下颌骨修复重建术中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徐旭 朱慧勇 +5 位作者 李志勇 黄旭 赵文权 游嘉 王慧明 刘建华 《中华全科医学》 2017年第5期738-741,共4页
目的应用手术导航系统辅助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与单纯使用CAD/CAM导板技术对比,评价导航技术疗效。方法选择已行下颌骨肿瘤切除同期修复重建的患者22例,术中采用实时导航系统Brain Lab+CAD/CAM导板辅助自体移植骨关键部位定位的病例10... 目的应用手术导航系统辅助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与单纯使用CAD/CAM导板技术对比,评价导航技术疗效。方法选择已行下颌骨肿瘤切除同期修复重建的患者22例,术中采用实时导航系统Brain Lab+CAD/CAM导板辅助自体移植骨关键部位定位的病例10例(A组);术中单独采用CAD/CAM导板辅助关键部位定位的病例12例(B组),2组均术前行计算机辅助设计、术中行模型外科技术处理。术后均予颌面部三维CT复查,与术前设计三维CT比对,选择下颌角点(A)和髁状突外极点(C)作为下颌骨重建外形的关键标志点,利用Geomagic studio 12.0软件测量两标志点在术前设计与术后完成的三维位置的直线距离(AL、CL),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术后6个月复查随访,对颜面部对称性进行手术效果比较。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两个标志点的距离偏差为:A组AL为(1.86±0.20)mm,CL为(1.63±0.24)mm;B组AL为(3.75±1.14)mm,CL为(2.96±0.85)mm。2组AL、CL测量值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键标志点就位A组较B组精确,A组术后面型对称性较B组好。结论术中采用手术导航系统比单纯使用CAD/CAM导板更能提高下颌骨修复重建的手术精确度和疗效,恢复面部对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导航系统 颌骨缺损 实时导航 误差
原文传递
珊瑚人工骨/自体骨髓复合移植修复颌骨缺损临床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郑有华 任材年 +2 位作者 张志光 曾融生 陈卓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227-1230,共4页
目的探讨珊瑚人工骨复合自体骨髓细胞移植修复颌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用珊瑚人工骨复合自体骨髓细胞移植修复颌骨缺损,共治疗32例病人,骨病变面积9.0~48.0cm2,平均24.4cm2。术中从髂嵴穿刺抽取5~9mL富含骨髓基质细胞的自体骨髓,... 目的探讨珊瑚人工骨复合自体骨髓细胞移植修复颌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用珊瑚人工骨复合自体骨髓细胞移植修复颌骨缺损,共治疗32例病人,骨病变面积9.0~48.0cm2,平均24.4cm2。术中从髂嵴穿刺抽取5~9mL富含骨髓基质细胞的自体骨髓,将珊瑚骨浸泡在红骨髓中,使其完全渗透,然后将其修复颌骨缺损。术后随访1 ̄8a。术后拍X线片动态检查;选择6例病例,术后进行99mTc-MDP核素骨三相显像动态观察。结果32例病人中伤口Ⅰ期愈合28例,伤口Ⅱ期愈合2例,2例因感染失败。99mTc-MDP核素骨三相显像,术后1个月,植骨区的中央有核素浓聚,提示已有新骨形成;X线检查术后3个月,珊瑚骨密度开始降低,提示出现吸收;术后9~24个月,复合珊瑚骨完全被宿主骨取代,不留痕迹。结论珊瑚人工骨复合自体骨髓细胞移植修复颌骨缺损临床效果良好,是一种可供选择的骨代用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 骨髓细胞 颌骨缺损 组织移植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结合β-磷酸三钙及海藻酸盐作为牙槽骨修复材料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程扬 刘敏 +1 位作者 朱忠焰 高莎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0期4804-4810,共7页
背景:牙槽骨修复材料的种类很多,可以分为天然生物材料,人工合成材料和复合材料,各种类型的材料还可以通过化学生物等方法进行合成,其均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目的:比较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纳米碳化羟基磷灰石海藻酸盐及单纯羟基磷... 背景:牙槽骨修复材料的种类很多,可以分为天然生物材料,人工合成材料和复合材料,各种类型的材料还可以通过化学生物等方法进行合成,其均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目的:比较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纳米碳化羟基磷灰石海藻酸盐及单纯羟基磷灰石3种牙槽骨修复材料的细胞毒性及生物相容性。方法:将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浸提液、纳米碳化羟基磷灰石海藻酸盐浸提液、羟基磷灰石浸提液分别与小鼠成骨前细胞、人成骨细胞共培养,XTT实验检测细胞线粒体活性(以单独培养的细胞为对照组),结晶紫分析实验检测细胞毒性(以DMSO培养的细胞为对照组)。取20只Wistar大鼠(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有限公司),制备上颌右侧中切牙牙槽骨缺损模型,随机分4组干预:对照组不植入任何材料,其余3组分别植入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纳米碳化羟基磷灰石海藻酸盐及单纯羟基磷灰石材料,植入后7,21,42d,检测血清中RANKL、骨保护素质量浓度。实验已通过西南医科大学动物伦理委员会审批批准,审批号:IACUC20170315-07。结果与结论:①3组材料浸提液中小鼠成骨前细胞的线粒体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组材料浸提液中人成骨细胞的线粒体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3组材料浸提液中,纳米碳化羟基磷灰石海藻酸盐浸提液中两种细胞的线粒体活性最高;②3组材料浸提液对小鼠成骨前细胞与人成骨细胞的毒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组材料浸提液中,纳米碳化羟基磷灰石海藻酸盐浸提液对两种细胞的毒性最低;③纳米碳化羟基磷灰石海藻酸盐材料植入后7d的RANKL质量浓度低于21d(P<0.001),植入后42d的骨保护素质量浓度高于植入后7,21d(P<0.001);④结果表明相对于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与单纯羟基磷灰石材料,纳米碳化羟基磷灰石海藻酸盐材料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Β-磷酸三钙 海藻酸盐 组织工程 颌骨缺陷 骨再生 生物支架材料 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上颌翼状导板在上下颌骨联合缺损早期赝复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曲行舟 王明一 +1 位作者 马继壮 张陈平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33-135,共3页
目的:探讨上颌翼状导板在上下颌骨联合切除术后早期赝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0例因口腔癌根治而切除上下颌骨而未进行同期功能性重建的患者,其中2例术前获得口内牙列印模,8例因术前开口受限而在术后2周获得口内印模。在初步印... 目的:探讨上颌翼状导板在上下颌骨联合切除术后早期赝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0例因口腔癌根治而切除上下颌骨而未进行同期功能性重建的患者,其中2例术前获得口内牙列印模,8例因术前开口受限而在术后2周获得口内印模。在初步印模基础上制作个别托盘后,取工作模型、咬合记录并上架。利用上颌余留牙设计固位卡环,制作带有翼状导板的腭护板。患者于术后1周开始佩戴。结果:10例患者在术后1~3个月的康复训练后,无饮水返流及鼻漏气,腭咽闭合功能良好,上下颌余留牙咬合关系良好。去除翼状导板后,能够自主咬合,达到最大咬合面积。结论:腭护板联合翼状导板不仅能够保护上颌骨切除术区创口,早期分隔口鼻瘘,而且能够尽早纠正上下颌骨联合切除后的错。为二期永久赝复体制作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缺损 赝复治疗 翼状导板
下载PDF
钛网成形在颌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朱良明 陶德韬 +2 位作者 吴非非 陈伟旭 沈志铭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365-366,共2页
目的:观察钛网即刻修复上、下颌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X线片及CT表现在全口模型上预制钛网支架;彻底切除颌骨病灶,调整咬合关系将其固定修复缺损区,后行前臂游离皮瓣或自体髂骨松质骨移植。结果:本科治疗上颌骨缺损患者2例,下颌... 目的:观察钛网即刻修复上、下颌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X线片及CT表现在全口模型上预制钛网支架;彻底切除颌骨病灶,调整咬合关系将其固定修复缺损区,后行前臂游离皮瓣或自体髂骨松质骨移植。结果:本科治疗上颌骨缺损患者2例,下颌骨缺损患者3例,创口均一期愈合,上下颌骨形态恢复良好,颜面部对称,固定良好,咬合关系正常,张口度3.7 cm以上。结论:应用钛网修复上、下颌骨缺损方法相对简单,成功率高,是一种修复颌骨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网 前臂皮瓣 松质骨 颌骨缺损 修复
下载PDF
脂肪干细胞成骨分化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陈龙 郭澍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246-249,共4页
在当今口腔颌面外科领域,颌骨缺损已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通过实验发现有着多向分化能力的脂肪干细胞,其离体培养具有较高的稳定增殖性和较低的衰亡率,且具有广泛的来源和较易分离与培养的特点。有相关研究提示,锶不仅对脂肪干细胞... 在当今口腔颌面外科领域,颌骨缺损已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通过实验发现有着多向分化能力的脂肪干细胞,其离体培养具有较高的稳定增殖性和较低的衰亡率,且具有广泛的来源和较易分离与培养的特点。有相关研究提示,锶不仅对脂肪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还可以加快骨基质蛋白的形成及沉淀。由此得出锶对成骨细胞的分化和骨再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为骨组织工程修复颌面骨缺损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文章总结了锶离子及掺锶纳米羟基磷灰石对脂肪干细胞成骨分化的作用,对骨组织工程未来的研究与发展及口腔颌面外科骨缺损的治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缺损 脂肪干细胞 成骨分化 羟基磷灰石
原文传递
胶原基纳米骨加自体骨修复颌骨缺损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昊 张丽军 +5 位作者 韩志峰 吴燕丽 朱菲 姚丽 徐文 刘莹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观察胶原基纳米骨(nHAC)加自体骨修复颌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颌骨缺损需植骨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填入nHAC加自体骨(63例),骨诱导活性材料(OAM)(44例)以及单纯nHAC(57例)3组不同植骨材料。术后1、2、3、4、6、8、12个月复诊,... 目的观察胶原基纳米骨(nHAC)加自体骨修复颌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颌骨缺损需植骨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填入nHAC加自体骨(63例),骨诱导活性材料(OAM)(44例)以及单纯nHAC(57例)3组不同植骨材料。术后1、2、3、4、6、8、12个月复诊,对病损部位进行临床及X线检查,观察新骨形成情况。结果nHAC加自体骨、OAM、nHAC充填修复颌骨缺损之间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X线显示nHAC加自体骨、OAM成骨速度早于单纯nHAC。结论nHAC加自体骨修复颌骨缺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可以提高骨缺损修复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基纳米骨 自体骨 修复 颌骨缺损
下载PDF
医学三维重建联合3D打印在颌骨缺损修复重建术中的应用
9
作者 肖晨亮 徐路 +1 位作者 陈颖坤 孙丽君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1期85-88,共4页
目的:探讨医学三维重建联合3D打印在颌骨缺损修复重建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于笔者医院口腔科就诊的60例颌骨缺损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选择的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医学三维重建联合3D打印辅助手术组(观察组... 目的:探讨医学三维重建联合3D打印在颌骨缺损修复重建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于笔者医院口腔科就诊的60例颌骨缺损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选择的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医学三维重建联合3D打印辅助手术组(观察组)和常规手术组(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术前均进行口腔专科检查并给予口腔卫生维护及指导,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行医学三维重建联合3D打印辅助手术,对照组行常规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效果、位点移动距离、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96.67%)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前后上颌各位点移动距离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减小(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1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外貌恢复情况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咀嚼功能和发音情况评分差异比较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颌骨缺损修复重建术中应用医学三维重建联合3D打印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手术效果,促进外形恢复,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三维重建 3D打印 颌骨缺损 修复重建 临床效果
下载PDF
颌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机械强度增强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鸿玮 韩冰 《口腔疾病防治》 2020年第9期600-606,共7页
骨组织工程作为治疗口腔颌面部外伤、炎症和肿瘤等引起的颌骨缺损的新兴方式,因其材料来源广泛、免疫排斥风险低及可个性化治疗的优点,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但由于口腔颌面部咀嚼、表情等功能性活动,对支架的机械强度具有较高要求。本... 骨组织工程作为治疗口腔颌面部外伤、炎症和肿瘤等引起的颌骨缺损的新兴方式,因其材料来源广泛、免疫排斥风险低及可个性化治疗的优点,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但由于口腔颌面部咀嚼、表情等功能性活动,对支架的机械强度具有较高要求。本文对近年增强颌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机械强度方面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综述了增强颌骨支架机械强度的方法。研究结果显示,用于增强颌骨组织工程支架机械强度的方法主要有复合改性法、交联法、涂层、仿生支架和其他新型加工方式。其中复合改性研究最早,虽然过程简单但引入其他物质增加降解产物,需调控其复合比例;交联法因交联剂的使用存在细胞毒性风险;涂层法不改变原支架基础结构仅做表面改性,如克服界面间应力集中问题可更好地应用;仿生支架和微观调控支架是近年新兴的技术,能够改善材料内部分子排列方式,从而增强机械强度。因此,在完善传统方式的基础上,未来的研究重点将转向纳米级新材料、仿生支架及对支架微观结构精确控制的新方法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组织工程 支架 纳米材料 原位矿化 3D打印 仿生支架 机械强度 颌骨缺损 骨再生
下载PDF
骨移植复合种植义齿进行颌骨缺损功能重建的临床研究
11
作者 王洁 王瑞霞 +3 位作者 袁华 万林忠 江宏兵 陈宁 《口腔医学》 CAS 2013年第12期793-795,共3页
目的评估对颌骨缺损患者行自体骨移植复合种植义齿修复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2012年,对11例因肿瘤、外伤造成颌骨缺损的患者,进行自体骨移植及延期植入种植体,并进行种植体支持的义齿修复,对修复后患者口颌系统的功能、外观进行... 目的评估对颌骨缺损患者行自体骨移植复合种植义齿修复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2012年,对11例因肿瘤、外伤造成颌骨缺损的患者,进行自体骨移植及延期植入种植体,并进行种植体支持的义齿修复,对修复后患者口颌系统的功能、外观进行评价和随访。结果本研究11例患者的自体移植骨均成活;共植入41枚种植体,除2例共4枚种植体发生种植体周围龈炎外,其余种植义齿功能及美观恢复均较理想。结论由外伤或肿瘤引起的颌骨缺损采取血管化或者非血管化自体骨移植,复合种植义齿的应用,能为患者恢复较好的外形和功能;种植体周围进行角化牙龈的移植有利于种植义齿耐受摩擦及咀嚼压力,并有利于维护种植体周围黏膜组织的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缺损 骨移植 种植义齿
下载PDF
去抗原猪松质骨修复犬颌骨缺损的影像学分析
12
作者 陈旭锋 陆丽红 +2 位作者 冯智强 殷仲达 赖仁发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83-888,共6页
目前临床应用的异种骨多来源于牛,近年来许多学者对猪骨的临床应用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因此,本研究利用去抗原猪松质骨修复狗下颌骨缺损,并进行影像学评价,为后期利用组织工程修复颌骨缺损提供新的思路。本研究通过对4只中国杂种犬施行手... 目前临床应用的异种骨多来源于牛,近年来许多学者对猪骨的临床应用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因此,本研究利用去抗原猪松质骨修复狗下颌骨缺损,并进行影像学评价,为后期利用组织工程修复颌骨缺损提供新的思路。本研究通过对4只中国杂种犬施行手术,构建了双侧下颌骨骨缺损动物模型,然后采取同体双侧对照原则,随机选取一侧用犬自体骨修复(设为对照组),对侧缺损处用去抗原猪松质骨修复(设为实验组),以钛板钛钉分别予以固定,于术后第12周、第24周进行锥形束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检查,以SPECT与CT进行图像异机融合。研究结果显示,去抗原猪松质骨改建速度虽然较自体骨为慢,但仍可作为支架材料修复颌骨缺损。通过以上研究,本文结果或可为临床修复大面积颌骨缺损所需材料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抗原猪松质骨 颌骨缺损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锥形束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 图像融合
原文传递
血管化腓骨肌皮瓣联合种植体植入在颌骨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
13
作者 李金 陈巨峰 +2 位作者 刘士维 李嘉朋 杜永军 《现代医院》 2018年第9期1348-1351,1354,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化腓骨肌皮瓣联合种植体植入的方法修复颌骨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以11例颌骨缺损的患者为例,综合分析其缺损的部位和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腓骨塑形,继而以钛板加以固定,使颌骨的形态和功能得以初步恢复,待腓骨移植成活,继而... 目的探讨血管化腓骨肌皮瓣联合种植体植入的方法修复颌骨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以11例颌骨缺损的患者为例,综合分析其缺损的部位和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腓骨塑形,继而以钛板加以固定,使颌骨的形态和功能得以初步恢复,待腓骨移植成活,继而再行种植牙修复,与此同时,客观评价面部形态的恢复情况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腓骨肌皮瓣成活率100%,种植牙没有出现松动的情况,而且功能恢复正常,外形恢复情况良好,无明显并发症。结论血管化腓骨肌皮瓣联合种植体植入的方法是修复颌骨缺损的一种理想方法,不仅可以很好地恢复患者的外在美观度,而且功能方面恢复情况良好,有利于其生活质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化腓骨肌皮瓣 颌骨缺损 修复重建 种植体
下载PDF
光生物调节作用对高糖环境下成骨细胞影响的体外实验研究
14
作者 王欢欢 苌彪 +1 位作者 李炜 温宁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21年第3期129-133,156,共6页
目的:研究高糖环境下光生物调节作用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将成骨前体细胞MC3T3-E1分为对照组、光照组、高糖组和高糖+光照组,首先用CCK-8法检测各组24h、48h和72h的细胞活力,然后检测14天碱性磷酸酶染色情况及其活性,并对2... 目的:研究高糖环境下光生物调节作用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将成骨前体细胞MC3T3-E1分为对照组、光照组、高糖组和高糖+光照组,首先用CCK-8法检测各组24h、48h和72h的细胞活力,然后检测14天碱性磷酸酶染色情况及其活性,并对21天钙结节进行茜素红染色并半定量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21天成骨相关基因OCN、Runx2的表达,最后统计学分析各组间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光照组在24h、48h、72h的细胞活力增强,14天时碱性磷酸酶染色及活性增强,21天钙结节形成增加、OCN和Runx2的表达上升;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在48h、72h的细胞活力下降,14天时碱性磷酸酶染色及活性减弱,21天钙结节形成减少、OCN及Runx2的表达降低;高糖+光照组与高糖组相比,在24h、48h、72h的细胞活力升高,14天时碱性磷酸酶染色及活性增强,21天钙结节形成增加、OCN和Runx2的表达增强;高糖+光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在21天时钙结节形成增加,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高糖环境下,成骨细胞经光生物调节作用,可补偿高糖对细胞增殖分化的抑制,可为促进高糖环境下颌骨缺损的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生物调节作用 高糖环境 成骨细胞 颌骨缺损
下载PDF
珊瑚人工骨和自体骨髓复合移植修复颌骨缺损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郑有华 任材年 +2 位作者 陈伟良 张志光 曾融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11-113,共3页
选用珊瑚人工骨和自体骨髓复合移植修复16例颌骨肿瘤术后颌骨缺损,观察10至24个月,术后行X线检查,99mTc-MDP核素骨三相显像。结果发现,13例Ⅰ期愈合,2例延迟愈合,1例失败;术后1个月植骨区开始出现核素浓聚... 选用珊瑚人工骨和自体骨髓复合移植修复16例颌骨肿瘤术后颌骨缺损,观察10至24个月,术后行X线检查,99mTc-MDP核素骨三相显像。结果发现,13例Ⅰ期愈合,2例延迟愈合,1例失败;术后1个月植骨区开始出现核素浓聚,3个月珊瑚骨开始被吸收,12个月完全被宿主骨取代,不留痕迹。结果表明,珊瑚骨和自体骨髓复合移植可以加速颌骨缺损的修复,是可供选择的骨代用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 骨髓 颌骨缺损 组织移植 人工骨 临床应用
下载PDF
颌骨缺损修复重建中颌位关系的数字化设计及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白石柱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25-931,共7页
数字化技术在颌骨缺损修复重建领域的应用已非常广泛,能大大减少口腔颌面外科医师主观因素对手术效果的影响,实现个性化、精确的颌骨重建。移植骨块被固定于缺损区成为颌骨的重要组成部分,骨块组合后的形态及固定的位置可直接影响手术... 数字化技术在颌骨缺损修复重建领域的应用已非常广泛,能大大减少口腔颌面外科医师主观因素对手术效果的影响,实现个性化、精确的颌骨重建。移植骨块被固定于缺损区成为颌骨的重要组成部分,骨块组合后的形态及固定的位置可直接影响手术的规划与实施以及最终的义齿修复效果,因此,也应被认为是颌位关系重建的一种形式,数字化技术是颌位关系重建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础。方案设计时移植骨块在缺损区的空间位置必须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和方法,只有兼顾美观与功能的需求,才能获得理想的颌位关系。笔者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尝试对这些基本原则与方法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设计 游离组织瓣 颌骨缺损修复重建
原文传递
异种烧结骨修复颌骨缺损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春悠 王植三 +2 位作者 李长贵 张英怀 董福生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05-108,共4页
本文报告了应用异种烧结骨修复颌骨缺损25例,采用手术前后X线及免疫学、r骨显像等观察,进行了较系统的临床研究.经6~12个月追踪观察,结果表明:创口愈合正常,未见免疫排斥反应.术后3周左右植骨成活,2~3个月有新骨形成、与空白对照组比... 本文报告了应用异种烧结骨修复颌骨缺损25例,采用手术前后X线及免疫学、r骨显像等观察,进行了较系统的临床研究.经6~12个月追踪观察,结果表明:创口愈合正常,未见免疫排斥反应.术后3周左右植骨成活,2~3个月有新骨形成、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烧结骨有明显加快骨缺损部位成骨作用,新生骨出现早,成骨速度快.证实烧结骨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骨传导能力,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性,是一种较理想的骨移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移植 异种骨 烧结骨 颌骨缺损
下载PDF
血管化髂骨肌瓣的应用解剖学特点及其在颌骨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18
作者 张扬 祝庆海 +2 位作者 张永杰 王晨星 叶金海 《上海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03-608,共6页
目的:通过髂腹股沟区血管及穿支的解剖学及影像学研究,探讨旋髂深动脉(deep circumflex iliac artery,DCIA)来源的髂骨(肌)穿支嵌合皮瓣的可行性及安全性,为不同复合组织缺损的皮瓣修复方案提供应用解剖学和影像学依据。方法:选取6例12... 目的:通过髂腹股沟区血管及穿支的解剖学及影像学研究,探讨旋髂深动脉(deep circumflex iliac artery,DCIA)来源的髂骨(肌)穿支嵌合皮瓣的可行性及安全性,为不同复合组织缺损的皮瓣修复方案提供应用解剖学和影像学依据。方法:选取6例12侧中国成人标本,采用双侧股动脉逆行灌注红色乳胶后进行解剖学研究,分析DCIA及其穿支在髂腹股沟区各个层面的分布、走行、长度、管径等特征;同时对12例下肢CTA进行DCIA血管蒂长度、管径、主要分支位置等进行测量,并与解剖学数据进行比较。对2020年8月—2021年1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6例下颌骨肿瘤患者,行下颌骨节段性切除术,同期髂骨肌筋膜瓣修复重建,观察患者受区术后外形、咬合功能重建,供区外观和功能恢复情况。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例12侧人体标本髂腹股沟区解剖发现穿腹部浅筋膜层外径>0.5 mm的DCIA穿支共19条,穿支血管分布在髂前上棘后方5 cm,且位于髂嵴内侧5 cm(长)×3 cm(宽)的区域内。DCIA血管蒂长度为(6.73±1.06)cm,血管蒂起始位置外径测量值为(2.55±0.29)mm,DCIA皮穿支穿深筋膜处外径为(1.12±0.14)mm。在12例下肢CTA分析中发现,DCIA血管蒂长度为(6.98±0.62)cm,血管蒂起始位置管径测量值为(2.35±0.20)mm。6例采用髂骨腹内斜肌筋膜嵌合瓣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患者,髂骨肌瓣均顺利存活。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下颌外形、功能恢复良好,口内肌筋膜瓣黏膜化。术后CT发现植入髂骨无明显体积改变,供区行走、负重基本正常,未出现腹疝等并发症。结论:DCIA及主要分支在髂腹股沟区走行、分布较恒定,可根据不同缺损区情况,制备基于DCIA的不同组织类型嵌合皮瓣以满足修复要求。供区未见明显并发症,是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较为理想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化髂骨瓣 旋髂深动脉 应用解剖 颌骨缺损修复
下载PDF
人工骨表面覆盖口腔修复膜对颌骨囊性缺损人工骨植入术患者植入腔感染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12
19
作者 宁立强 陈筠 +2 位作者 翁巧风 梁楠 李志艳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9年第8期1550-1553,共4页
目的:探讨人工骨表面覆盖口腔修复膜对颌骨囊性缺损人工骨植入术患者植入腔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将我院2012年4月~2016年2月收治的78例颌骨囊性缺损患者按治疗时间分为对照组38例与观察组40例,均行开窗人工骨植入术,其中对照组采取常... 目的:探讨人工骨表面覆盖口腔修复膜对颌骨囊性缺损人工骨植入术患者植入腔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将我院2012年4月~2016年2月收治的78例颌骨囊性缺损患者按治疗时间分为对照组38例与观察组40例,均行开窗人工骨植入术,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抗感染,观察组采取人工骨表面覆盖口腔修复膜。比较两组的囊腔体积、面积缩减率、人工骨植入量、骨厚度及植入腔感染率。结果:两组的囊腔体积、面积缩减率及人工骨植入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骨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植入腔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开窗人工骨植入术的基础上使用口腔修复膜不仅能引导骨组织再生,而且能够显著降低植入腔的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缺损 囊性 人工骨 修复膜 口腔 感染
原文传递
功能性印模技术用于上颌骨缺损修复的临床效果评价 被引量:10
20
作者 石勇 宋玮 马婵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12-416,共5页
目的:研究上颌骨缺损治疗中采用功能性印模技术患者对舒适度的主观评价及佩戴赝复体后咀嚼效果的客观分析。方法:临床筛选30名上颌骨部分缺损的患者,以自身为对照,分别采用个别托盘印模和功能性印模2种不同方法制取印模,取模后随即记录... 目的:研究上颌骨缺损治疗中采用功能性印模技术患者对舒适度的主观评价及佩戴赝复体后咀嚼效果的客观分析。方法:临床筛选30名上颌骨部分缺损的患者,以自身为对照,分别采用个别托盘印模和功能性印模2种不同方法制取印模,取模后随即记录患者的舒适度及焦虑状态,赝复体佩戴后,测试患者的咀嚼效率。利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采用功能性印模制作的赝复体,患者戴用后咀嚼效能明显提高(P<0.05)。功能性印模方法取模过程中患者的舒适度有明显改善,对取模过程的总体印象方面2种方法无统计学差异(P=0.051)。患者术后3个月后采用功能印模方法,更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焦虑状况。结论:功能性印模技术作为颌骨缺损患者制作赝复体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咀嚼功能,增加患者的舒适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印模 颌骨缺损 咀嚼效率 舒适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