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5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言语行为理论与《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 被引量:49
1
作者 朱小舟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60-62,F003,共4页
本文以J.L.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为框架,以英国著名作家Austen的代表作之一<傲慢与偏见>为文本,从宏观(作者与读者的交流)和微观(小说人物之间的交流)的角度分析了其中最基本的语言特色-反讽,力图证明作者及小说人物的各种形式的... 本文以J.L.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为框架,以英国著名作家Austen的代表作之一<傲慢与偏见>为文本,从宏观(作者与读者的交流)和微观(小说人物之间的交流)的角度分析了其中最基本的语言特色-反讽,力图证明作者及小说人物的各种形式的反讽,与"普通"语言中的反讽言语行为一样,均可在言语行为理论框架中得到诠释,从而也进一步验证了言语行为理论应用于文学作品赏析的可行性,使我们对这一理论应用于具体文本分析的有效性有了更充分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行为理论 文学批评 反讽 反讽言语行为
下载PDF
论小说中的反讽修辞 被引量:52
2
作者 李建军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06-111,共6页
反讽修辞是一个具有拓殖性的概念 ,它的意义边界随着反讽技巧和手段在创作实践中的不断丰富而不断地被拓展着。成功的反讽有助于含蓄有力地体现自己的修辞目的。反讽由三个要素构成 ,即作者在小说中的非直陈式修辞性介入、两极对立因素... 反讽修辞是一个具有拓殖性的概念 ,它的意义边界随着反讽技巧和手段在创作实践中的不断丰富而不断地被拓展着。成功的反讽有助于含蓄有力地体现自己的修辞目的。反讽由三个要素构成 ,即作者在小说中的非直陈式修辞性介入、两极对立因素的相互对比及轻松自信的超脱感和距离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成要素 小说 反讽修辞 拓殖性 性质
原文传递
反语理论综述 被引量:36
3
作者 刘正光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6-20,共5页
反语正越来越受到哲学家、心理学家、语言学家和认知科学家的关注与重视。研究反语的理解不但有利于揭示非直义句的理解过程 ,而且也有利于解释隐喻的理解过程 ,以及二者理解过程的差异。本文通过重点探讨几种主要的反语理论 ,在指出了... 反语正越来越受到哲学家、心理学家、语言学家和认知科学家的关注与重视。研究反语的理解不但有利于揭示非直义句的理解过程 ,而且也有利于解释隐喻的理解过程 ,以及二者理解过程的差异。本文通过重点探讨几种主要的反语理论 ,在指出了它们各自的优点与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 ,试图弄清以下三个关键问题 :反语的生成动机、反语的本质和区分反语的机制。正因为反语的识别与理解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 ,因此每一种理论都体现出了各自的理论优势和存在的价值。文章还对今后的研究趋势和反语研究的理论价值做了简要的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语 区分机制 理论综述
下载PDF
“戏谑化”:社会化媒体中草根话语方式的嬗变研究 被引量:37
4
作者 郑满宁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8-23,共6页
社会化媒体的崛起改变了传统社会的话语表达方式和话语权力格局,草根话语表达由原来的恶搞、囧化过渡到戏谑化表达。这种话语表达具有转型期社会的因素,也有技术演进的因素。戏谑化话语表达带来了整个社会话语语态及生态的变革:一方面... 社会化媒体的崛起改变了传统社会的话语表达方式和话语权力格局,草根话语表达由原来的恶搞、囧化过渡到戏谑化表达。这种话语表达具有转型期社会的因素,也有技术演进的因素。戏谑化话语表达带来了整个社会话语语态及生态的变革:一方面使得媒介公信力成为"易碎品",进一步消解权威精英话语权力;另一方面也促进了社会族群归属感和整个社会稳定性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化媒体 舆情事件 话语表达 戏谑化
原文传递
国外反讽研究综观 被引量:26
5
作者 曾衍桃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3-7,共5页
2 0世纪 6 0年代以来 ,对反讽话语现象的探讨在各个学科领域展开 ,理论假设日新月异。在非语言学 (文学和修辞学 )领域出现了 Muecke三分说、Booth两分说、Fish动态假设、Rorty等人的开放假设。在语言学领域 ,有 MyersRoy以及言语行为... 2 0世纪 6 0年代以来 ,对反讽话语现象的探讨在各个学科领域展开 ,理论假设日新月异。在非语言学 (文学和修辞学 )领域出现了 Muecke三分说、Booth两分说、Fish动态假设、Rorty等人的开放假设。在语言学领域 ,有 MyersRoy以及言语行为理论者从语义学角度、Grice,Sperber &Wilson等人从语用学角度、Gibbs等人从心理语言学角度对反讽进行研究和探讨。所有研究的基本共同点 :试图找出反讽产生或理解的规律 ,主张反讽蕴涵某种矛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外 反讽研究 非语言学理论 心理语言学 语义学 文学 修辞学
下载PDF
论反语的本质属性 被引量:27
6
作者 涂靖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8-31,共4页
以往的反语研究忽略了对其本质属性-对立性的系统论证。反语的对立性属于种类对立,体现在语义、言外之力、评价等层面。其中,评价层是关键,这是说话人的交际意图。反语的基本条件是语义冲突,作用是产生对立效应,这是反语各种语用功能的... 以往的反语研究忽略了对其本质属性-对立性的系统论证。反语的对立性属于种类对立,体现在语义、言外之力、评价等层面。其中,评价层是关键,这是说话人的交际意图。反语的基本条件是语义冲突,作用是产生对立效应,这是反语各种语用功能的基础,其强度取决于命题与语境的差异量值。按照心理空间理论,反语的认知过程就是对立性的识别过程,即两个语义不相容概念的跨空间投射和映射,因意义投射障碍而导致认知主体将相关概念结构重新整合而获得对话语意义动态的完整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语 本质 对立性 认知
下载PDF
反语理解三假说 被引量:19
7
作者 刘正光 崔刚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2-38,共7页
本文将不同的反语理解模式纳入三个假说中共同讨论,试图勾勒出一个基本清晰的轮廓。直接通达假说强调语境的制约作用,认为反语意义被直接提取。模块假说排斥语境的作用,认为词汇通达是个自动、快速、自下而上的处理过程,直义总是首先被... 本文将不同的反语理解模式纳入三个假说中共同讨论,试图勾勒出一个基本清晰的轮廓。直接通达假说强调语境的制约作用,认为反语意义被直接提取。模块假说排斥语境的作用,认为词汇通达是个自动、快速、自下而上的处理过程,直义总是首先被激活并被处理,反语意义是继续处理的结果。为了弥补以上两假说的缺陷,分级显性意义假说认为,反语理解中,显性意义(在一定情况下为直义或反语意义),总是首先被激活并被处理。但是该假说只能说明处理的初期情况,它必须和保留假说相结合才能说明处理的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语 理解 处理假说 直接通达假说 模块假说 分级显性意义假说 直义 认知语言学
原文传递
《名利场》语用解读——文学语用学探索之一 被引量:19
8
作者 涂靖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2年第6期81-84,共4页
文学语用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运用该学科的主要理论———言语行为理论剖析《名利场》可以发现,整体特色是反讽,具体表现在三个层面:苏格拉底似的反讽叙述、人物间的反讽对话和人物的反讽命运。这部作品的从言语行为角度分析《名... 文学语用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运用该学科的主要理论———言语行为理论剖析《名利场》可以发现,整体特色是反讽,具体表现在三个层面:苏格拉底似的反讽叙述、人物间的反讽对话和人物的反讽命运。这部作品的从言语行为角度分析《名利场》的反讽特色对揭示作者的批判精神以及呼唤读者的参与和合作具有独特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利场 反讽 言语行为 批判精神 读者反应
下载PDF
《小世界》的典故反讽 被引量:10
9
作者 苏晖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1-93,共3页
戴维·洛奇的小说《小世界》具有鲜明的反讽特征。本文从书名的选取、开头和情节结构安排中的用典 ,考察该作品的典故反讽及其主要特点 。
关键词 反讽 《小世界》 小说 用典 情节结构 作家 睿智 主要特点 技艺 书名
下载PDF
反讽的语用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朱小舟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99-101,共3页
从合作原则、礼貌原则、言语行为理论等语用的角度探讨反讽问题。反讽是说话人出于礼貌故意违反质量准则而产生的 ,通过表面上对合作原则的违反 ,反讽原则使说话人能够给自己不礼貌的言语披上一层礼貌的面纱 ,从而既从根本上遵循了合作... 从合作原则、礼貌原则、言语行为理论等语用的角度探讨反讽问题。反讽是说话人出于礼貌故意违反质量准则而产生的 ,通过表面上对合作原则的违反 ,反讽原则使说话人能够给自己不礼貌的言语披上一层礼貌的面纱 ,从而既从根本上遵循了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又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意图。反讽是一种间接言语行为 ,一种“戴了面纱的”威胁面子的言语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讽 质量准则 礼貌 面子 言语行为
下载PDF
简·奥斯丁的小说《爱玛》中反讽的艺术特色 被引量:18
11
作者 刘丹翎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3期145-150,共6页
根据曼·赫·艾布拉姆斯对反讽的定义和德·柯·缪克的反讽学的理论,结合叙事学的阅读方法,重新观照简·奥斯丁的小说《爱玛》,解读出小说的美学意义主要在于其反讽结构:即通过塑造一个幼稚而自负的女主人公并使她... 根据曼·赫·艾布拉姆斯对反讽的定义和德·柯·缪克的反讽学的理论,结合叙事学的阅读方法,重新观照简·奥斯丁的小说《爱玛》,解读出小说的美学意义主要在于其反讽结构:即通过塑造一个幼稚而自负的女主人公并使她成为一系列反讽的对象(因其自以为是的臆测一次次在现实中遭受挫败),而向读者展现了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并最终获得幸福的女性的故事。同时指出,结构反讽的运用也使读者成为反讽主体而能够积极参与小说的反讽——亦即它的艺术性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奥斯丁 《爱玛》 反讽
下载PDF
反讽、主体与内在性——兼论马克思哲学中的反讽维度 被引量:16
12
作者 刘森林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8-27,共10页
浪漫反讽与马克思的反讽虽然都共同体现着一种强烈的主体性,但马克思的反讽不是审美反讽,而是实践反讽。这种反讽虽然告别了意识的内在性,却仍然明显保留着另一种内在性——价值内在性。由此,应该防止日益兴盛的把马克思实证主义化和世... 浪漫反讽与马克思的反讽虽然都共同体现着一种强烈的主体性,但马克思的反讽不是审美反讽,而是实践反讽。这种反讽虽然告别了意识的内在性,却仍然明显保留着另一种内在性——价值内在性。由此,应该防止日益兴盛的把马克思实证主义化和世俗主义化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 反讽 内在性 价值内在性
下载PDF
反语新论 被引量:13
13
作者 黄缅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23,共6页
语用学研究反语是围绕着其机理展开的。过去的研究主要有含义论、假装论、回声论等。本文以常规关系理论为框架,提出反语研究的新进路。反语的运用(生成和理解)实质上是人们在大脑中知识结构的关系性知识的制约下,在特定的语境中对不同... 语用学研究反语是围绕着其机理展开的。过去的研究主要有含义论、假装论、回声论等。本文以常规关系理论为框架,提出反语研究的新进路。反语的运用(生成和理解)实质上是人们在大脑中知识结构的关系性知识的制约下,在特定的语境中对不同程度反向相邻关系的本能感知。反语涉及同一个认知域(范畴)下的两个次认知域(范畴)之间的投射,可以被看作隐喻的一个特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语 心理模型 相邻关系
下载PDF
Irony言语行为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涂靖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50-53,共4页
本文从言语行为层面切入 ,分析了反讽的语用实质。文章对反讽作了相应的语用分类 ,论证了反讽与言外行为规则的关系 。
关键词 言语行为 反讽 语用实质 语用分类 言外行为规则 阐述性反讽 指令性反讽 承诺性反讽 表达性反讽
下载PDF
论反讽 被引量:9
15
作者 肖莉 《怀化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89-92,共4页
反讽在西方历史上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流变概念,可以从三个层面去把握:反讽作为一种修辞格;反讽作为一种文学创作原则和美学取向;反讽作为一种文化批判手段和哲学立场。站在反讽主体的角度上,本文作者认为:反讽是人类的一种认识方式,一种... 反讽在西方历史上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流变概念,可以从三个层面去把握:反讽作为一种修辞格;反讽作为一种文学创作原则和美学取向;反讽作为一种文化批判手段和哲学立场。站在反讽主体的角度上,本文作者认为:反讽是人类的一种认识方式,一种思维原则和一种生存策略。反讽应该体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讽 修辞反讽 浪漫反讽 价值
下载PDF
论文学反讽的艺术形式与属性 被引量:12
16
作者 马可云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62-66,共5页
根据历时性的方法考察现代文学反讽的演变进程,能够更有效地界定文学反讽的确切内涵,对其进行简明的分类,并具体描述出其基本特征.
关键词 反讽手法 文学理论 审美意识 修辞手法
下载PDF
《傲慢与偏见》中的微观反讽言语行为 被引量:12
17
作者 朱小舟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15-18,共4页
从宏观 (作者与读者的交流 )和微观 (小说人物之间的交流 )的角度分析《傲慢与偏见》最基本的语言特色———反讽 ,力图证明小说人物的各种形式的反讽 ,与“普通”语言中的反讽言语行为一样 ,均可在言语行为的理论框架中得到诠释 ,这不... 从宏观 (作者与读者的交流 )和微观 (小说人物之间的交流 )的角度分析《傲慢与偏见》最基本的语言特色———反讽 ,力图证明小说人物的各种形式的反讽 ,与“普通”语言中的反讽言语行为一样 ,均可在言语行为的理论框架中得到诠释 ,这不仅可以进一步验证言语行为理论应用于文学作品赏析的可行性 ,也使我们对这一理论应用于具体文本分析的有效性有了更充分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行为理论 文学批评 反讽 反讽言语行为
下载PDF
他人期望类型对6~10岁儿童不同类型反语认知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积家 张萌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67-775,共9页
以态度、话语含义和语言现象探测为指标,探讨他人期望类型对6~10岁儿童不同类型反语认知的影响.结果表明:(1)他人期望类型(内隐和外显)影响儿童对他人态度和话语含义的探测,但不影响语言现象探测;(2)儿童在反语认知不同方面表... 以态度、话语含义和语言现象探测为指标,探讨他人期望类型对6~10岁儿童不同类型反语认知的影响.结果表明:(1)他人期望类型(内隐和外显)影响儿童对他人态度和话语含义的探测,但不影响语言现象探测;(2)儿童在反语认知不同方面表现出发展的不平衡性.6岁儿童已具备初步的反语认知能力,开始能够理解反语中说话者的态度和话语含义,但还不能正确解释反语现象.直至10岁,儿童对反语现象的解释能力仍在发展中.(3)儿童对不同类型反语认知水平不同.6岁儿童对两类反语的解释不存在显著差异,8岁和10岁儿童对两类反语解释均存在显著差异.与反语恭维比,8岁和10岁儿童能更好地解释反语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语 反语类型 他人期望类型 年龄
下载PDF
论反讽概念的历史流变与阐释维度 被引量:11
19
作者 闫玉刚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88-92,共5页
反讽是西方文论中最重要的范畴之一。在从古希腊时期一直到当代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反讽受到许多理论家的重视。从反讽概念的历史流变来看,它主要经历了传统反讽、浪漫反讽和新批评作为一种结构原则的反讽三个阶段。对反讽的概念的阐释,... 反讽是西方文论中最重要的范畴之一。在从古希腊时期一直到当代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反讽受到许多理论家的重视。从反讽概念的历史流变来看,它主要经历了传统反讽、浪漫反讽和新批评作为一种结构原则的反讽三个阶段。对反讽的概念的阐释,应该有符号学、语用学和哲学三个阐释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讽 历史流变 阐释维度 西方文论 符号学 语用学 哲学
下载PDF
简·奥斯汀的讽刺艺术——析小说《傲慢与偏见》在结构和人物性格中讽刺的运用 被引量:12
20
作者 肖铖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66-71,共6页
通过在《傲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judice)的结构和人物性格中运用的讽刺技艺,充分显示了简·奥斯汀是一位小说大师。并以此对文学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 《傲慢与偏见》 人物性格 讽刺艺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