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铅泥中的二氧化硅含量
1
作者 张芳 付国秀 《湖南有色金属》 CAS 2023年第5期96-98,共3页
采用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铅泥中的二氧化硅含量,在一定量的试样中加入氢氧化钠进行高温熔融,用热水浸出,加盐酸调酸度,酸度保持在5%,在仪器最佳测定条件下,波长251.6 nm处,用径向观测方式测定铅泥中的二氧化硅含量,加标回收率在98.30%~10... 采用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铅泥中的二氧化硅含量,在一定量的试样中加入氢氧化钠进行高温熔融,用热水浸出,加盐酸调酸度,酸度保持在5%,在仪器最佳测定条件下,波长251.6 nm处,用径向观测方式测定铅泥中的二氧化硅含量,加标回收率在98.30%~101.3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分别在0.98%~2.24%之间,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可快速进行批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发射光谱法 径向观测 铅泥 二氧化硅
下载PDF
用于多接收器等离子体质谱铜铁锌同位素测定的离子交换分离方法 被引量:78
2
作者 唐索寒 朱祥坤 +3 位作者 蔡俊军 李世珍 何学贤 王进辉 《岩矿测试》 CAS CSCD 2006年第1期5-8,共4页
采用AG MP-1阴离子交换树脂,分别以7 mol/L HC l、2 mol/L HC l、0.5 mol/L HNO3作为淋洗剂,可有效分离Cu、Fe、Zn。介绍了方法的基本原理、化学分离过程及混合标准溶液与地质标样的分离结果。结果表明,Cu、Fe、Zn回收率均接近100%,标... 采用AG MP-1阴离子交换树脂,分别以7 mol/L HC l、2 mol/L HC l、0.5 mol/L HNO3作为淋洗剂,可有效分离Cu、Fe、Zn。介绍了方法的基本原理、化学分离过程及混合标准溶液与地质标样的分离结果。结果表明,Cu、Fe、Zn回收率均接近100%,标准溶液在离子交换分离前后同位素组成一致,可以满足多接收器等离子体质谱对Cu、Fe、Zn同位素高精度分析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交换分离 同位素 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电感耦 合等离子体光谱法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稀土矿石中15种稀土元素——四种前处理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49
3
作者 吴石头 王亚平 +3 位作者 孙德忠 温宏利 许春雪 王伟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19,共8页
稀土元素在矿石中有多种不同的赋存形式,主要有离子吸附型和矿物晶格型,稀土不同赋存形态对其本身准确分析测定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从稀土元素在矿石中不同赋存形态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不同前处理方法对稀土准确测试结果的影响,采用盐... 稀土元素在矿石中有多种不同的赋存形式,主要有离子吸附型和矿物晶格型,稀土不同赋存形态对其本身准确分析测定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从稀土元素在矿石中不同赋存形态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不同前处理方法对稀土准确测试结果的影响,采用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四酸)敞开酸溶、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硫酸(五酸)敞开酸溶、氢氟酸-硝酸封闭压力酸溶、氢氧化钠-过氧化钠碱熔四种方法对离子吸附型和矿物晶格型两类赋存类型的稀土矿石样品进行前处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其中的15种稀土元素。结果表明:对于离子吸附型的稀土矿石标准物质(GBW07161、GBW07188),四酸敞开酸溶法测定的结果明显偏低,15种稀土元素大都偏低10%~20%,五酸敞开酸溶法、封闭压力酸溶法和碱熔法的测定值与标准值吻合;而对于稀土以离子化合物及类质同象置换的形式赋存于矿物晶格中的白云鄂博轻稀土矿石样品,三种酸溶法结果较碱熔法均偏低,其中四酸敞开酸溶法偏低最多,约偏低20%左右,五酸敞开酸溶法和封闭压力酸溶法偏低5%~15%。本文提出,对于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五酸敞开酸溶法和封闭压力酸溶法可以代替传统操作复杂的碱熔法,但对于稀土以离子形式赋存于矿物晶格型的稀土矿.目前最合适的前处理法是传统的碱熔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 矿物晶格型稀土矿 稀土元素 酸溶 碱熔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下载PDF
碱熔-离子交换树脂分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钨钼矿石中的钨、钼、硼、硫和磷 被引量:19
4
作者 姜云军 李星 +3 位作者 姜海伦 张宁 韩雪 张墨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30-1034,共5页
称取0.500 0g样品置于镍坩埚中,加入2.5g氢氧化钠,再覆盖0.5g过氧化钠,盖好坩埚盖,置于马弗炉中,升温至700℃并保持7min,取出冷却,用50mL热水溶解熔融物,将溶液转移至100mL塑料容量瓶中,用水定容,摇匀后静置。移取10mL上清液,加入5mL已... 称取0.500 0g样品置于镍坩埚中,加入2.5g氢氧化钠,再覆盖0.5g过氧化钠,盖好坩埚盖,置于马弗炉中,升温至700℃并保持7min,取出冷却,用50mL热水溶解熔融物,将溶液转移至100mL塑料容量瓶中,用水定容,摇匀后静置。移取10mL上清液,加入5mL已处理好的732树脂溶液,振荡20min,用水定容至20mL,再振荡10min,离心,上清液供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分析。选择B 249.772nm,W 207.912nm,Mo 203.846nm,P 213.618nm,S181.972nm为分析线。钨、钼、硼、硫和磷的质量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与其发射强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分别为15,11,6,34,23μg·g-1。方法用于测定钨钼矿石国家一级标准物质中的钨、钼、硼、硫和磷,测定值与认定值的相对偏差在-3.2%~2.0%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11)小于3.0%。方法用于同时测定钨钼矿石样品中的钨、钼、硼、硫和磷,结果与采用传统方法分别测定上述5种元素的结果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熔 离子交换树脂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钨钼矿石
下载PDF
离子交换预分离富集-ICP-AES测定钽中微量杂质元素 被引量:12
5
作者 杜方才 陈秋莲 《硬质合金》 CAS 2004年第1期45-47,共3页
采用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富集钽中微量杂质元素,然后采用ICP-AES测定其中银、铋、镉、镓、铟等杂质元素。方法检出限可达ng/g,回收率在90%以上。
关键词 离子交换树脂 分离富集 ICP-AES 测定 杂质元素
原文传递
用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研究纳米二氧化钛对钨酸根离子的吸附行为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春香 秦永超 +2 位作者 梁沛 胡斌 江祖成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419-1422,共4页
利用纳米二氧化钛 (TiO2 )比表面积大 ,吸附能力强的特点 ,采用ICP AES检测手段系统地研究了纳米TiO2 对钨酸根离子 (WO2 -4)的吸附行为 ,详细考察了影响吸附和解脱的主要因素 ,以及共存离子的干扰影响。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 ,本法测定W ... 利用纳米二氧化钛 (TiO2 )比表面积大 ,吸附能力强的特点 ,采用ICP AES检测手段系统地研究了纳米TiO2 对钨酸根离子 (WO2 -4)的吸附行为 ,详细考察了影响吸附和解脱的主要因素 ,以及共存离子的干扰影响。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 ,本法测定W 的检出限为 0 .0 4 4 μg g ,相对标准偏差RSD =2 .3% (n =9,C =5 .0mg L)。本法已应用于水系沉积物 (GBW0 730 2 )中W的测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 纳米二氧化钛 钨酸根离子 吸附 分析 水系沉积物
下载PDF
铜(Ⅱ)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吸附行为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玲玲 李春香 +2 位作者 邓月华 杨艺雄 闫永胜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22,共6页
在醋酸溶液中,以Cu(Ⅱ)离子为模板,壳聚糖为功能单体,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为偶联剂,利用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和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u(Ⅱ)离子印迹聚合物。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等手段对Cu(Ⅱ)离子印迹聚... 在醋酸溶液中,以Cu(Ⅱ)离子为模板,壳聚糖为功能单体,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为偶联剂,利用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和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u(Ⅱ)离子印迹聚合物。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等手段对Cu(Ⅱ)离子印迹聚合物的性质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并以其为固相萃取吸附剂,用火焰原子吸收法(FAAS)考察了溶液酸度、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等对聚合物吸附性能的影响。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研究了聚合物对由Cd(Ⅱ)、Co(Ⅱ)、Cu(Ⅱ)、Hg(Ⅱ)、Mn(Ⅱ)、Ni(Ⅱ)、Pb(Ⅱ)和Zn(Ⅱ)组成的混合溶液中Cu(Ⅱ)的选择性和吸附容量,最后探讨了Cu(Ⅱ)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印迹机理。结果表明,在pH 5的条件下,0.3 g Cu(Ⅱ)离子印迹和非印迹聚合物的饱和吸附容量分别为50.3 mg/g和20.1 mg/g,且Cu(Ⅱ)离子印迹聚合物具有较高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分子印迹技术 分离富集 Cu(Ⅱ)离子印迹聚合物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间接测定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探讨 被引量:9
8
作者 刘毅生 卢先勇 林秀华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662-664,共3页
本文探讨了加入过量Ag_1^+和Ba^(2+),使Cl^-和SO_4^(2-)分别以AgCl和BaSO_4沉淀后,用ICP-AES测定剩余的Ag^+和Ba^(2+),间接测定Cl^-和SO_4^(2-)的具体方法、光谱干扰及有关影响条件。本法测定一些实际样品,结果令人满意,具有简便、快速... 本文探讨了加入过量Ag_1^+和Ba^(2+),使Cl^-和SO_4^(2-)分别以AgCl和BaSO_4沉淀后,用ICP-AES测定剩余的Ag^+和Ba^(2+),间接测定Cl^-和SO_4^(2-)的具体方法、光谱干扰及有关影响条件。本法测定一些实际样品,结果令人满意,具有简便、快速、可与其他元素同时测定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离子 硫酸根离子 ICP-AES
下载PDF
离子交换分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锰矿中铊 被引量:9
9
作者 谢晓雁 吴文启 +2 位作者 李奋 廖红梅 刘媛媛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1-65,共5页
锰矿用盐酸、硝酸、氢氟酸和高氯酸溶解,以氢氧化钠溶液调整试液酸度至pH1.7~2.0,用溴水氧化Tl(Ⅰ)为Tl(Ⅲ),过D401离子交换树脂柱,经0.015mol/L硝酸淋洗后,用2mL3g/L亚硫酸溶液还原柱上的Tl(Ⅲ)为Tl(Ⅰ),再用0.01... 锰矿用盐酸、硝酸、氢氟酸和高氯酸溶解,以氢氧化钠溶液调整试液酸度至pH1.7~2.0,用溴水氧化Tl(Ⅰ)为Tl(Ⅲ),过D401离子交换树脂柱,经0.015mol/L硝酸淋洗后,用2mL3g/L亚硫酸溶液还原柱上的Tl(Ⅲ)为Tl(Ⅰ),再用0.015mol/L硝酸洗出Tl(Ⅰ),选择Tl 190.857nm为分析谱线,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分离后溶液中的铊。方法中铊的检出限为1ng/mL,测定下限为0.8μg/g。干扰试验结果表明,测定0.1μg/mL铊,不大于50μg/mL铁、2μg/mL锰、10μg/mL铝、镉、铬、镍、铅、锌不干扰。一般锰矿样品按实验方法分离和测定,铁、锰、铝、镉、铬、镍、铅、锌不影响铊的测定。按照实验方法测定锰矿样品中的铊,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8)在1.6%~11%之间,加标回收率为90%~1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矿石 离子交换分离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下载PDF
赣南北部黄陂河流域离子型稀土矿地区水质与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斯文 黄园英 +5 位作者 赵文博 魏吉鑫 徐春丽 马嘉宝 刘久臣 黄采文 《岩矿测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88-498,共11页
水质安全和健康是保障中国赣南老区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因素。赣南离子型稀土矿长期开发利用,导致浸矿剂和矿体中重金属元素等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进入水循环系统,给周边乡村饮用水卫生安全带来了潜在风险。目前,针对当地复垦后稀土矿及... 水质安全和健康是保障中国赣南老区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因素。赣南离子型稀土矿长期开发利用,导致浸矿剂和矿体中重金属元素等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进入水循环系统,给周边乡村饮用水卫生安全带来了潜在风险。目前,针对当地复垦后稀土矿及周边地区水质和健康风险缺乏系统调查评价,本文以《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为评价依据,选择赣南北部黄陂河流域典型离子型稀土矿及周边的水体开展调查研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质谱等技术测定锰、镉等元素含量,采用水质指数(WQI)、危害商(HQ)、致癌风险(CR)评价了锰和铅等9种指标及其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地表水中的异常指标有氨氮(平均值750μg/L)、锰(平均值207μg/L),地下水中的异常指标有氨氮(平均值4533μg/L)、锰(平均值4009μg/L);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Ⅰ类致癌物砷在地表水及地下水均未见异常。WQI显示研究区内85.7%的地表水适宜饮用。地表水及地下水中氨氮的HQ平均值<1,对人类健康没有不良影响;地下水中锰的HQ平均值>1,可能会对人类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地表水及地下水中致癌元素砷的CR值分布区间为10^(-6)~10^(-4),致癌风险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建议相关部门在稀土矿复垦评估中,关注水体氨氮及重金属元素状况,加强所在流域水体锰元素的协同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矿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质谱法 水质指数 健康风险 赣南北部
下载PDF
铬(Ⅲ)和铬(Ⅵ)的离子交换纤维柱分离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 被引量:8
11
作者 伍娟 龚琦 +1 位作者 杨黄 潘雪珍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29,共7页
比较了强酸性、强碱性、弱酸性、弱碱性和两性等5种离子交换纤维对Cr(Ⅲ)和Cr(Ⅵ)的分离能力,结果表明,强酸性和强碱性离子交换纤维对Cr(Ⅲ)和Cr(Ⅵ)的分离效果最好。分离后的Cr(Ⅲ)和Cr(Ⅵ)可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 比较了强酸性、强碱性、弱酸性、弱碱性和两性等5种离子交换纤维对Cr(Ⅲ)和Cr(Ⅵ)的分离能力,结果表明,强酸性和强碱性离子交换纤维对Cr(Ⅲ)和Cr(Ⅵ)的分离效果最好。分离后的Cr(Ⅲ)和Cr(Ⅵ)可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量。优化了纤维柱分离Cr(Ⅲ)和Cr(Ⅵ)的条件。pH 3.0的含铬试液以2-6 mL/min的流速上柱,当采用强酸性纤维柱进行分离时,用10 mL pH 1.0的硝酸预淋洗Cr(Ⅵ),再用10 mL 2.0mol/L硝酸洗脱Cr(Ⅲ);当采用强碱性纤维柱进行分离时,试液需先加入5 mL 0.005 mol/LEDTA溶液掩蔽Cr(Ⅲ)后上柱,用10mL pH 1.0的稀盐酸预淋洗Cr(Ⅲ),再用10 mL 3.0mol/L硫酸洗脱Cr(Ⅵ)。采用强酸性纤维柱时Cr(Ⅲ)和Cr(Ⅵ)检出限分别为1.06 ng/mL和0.60 ng/mL;采用强碱性纤维柱时Cr(Ⅲ)和Cr(Ⅵ)检出限分别为1.03 ng/mL和1.15ng/mL。该方法成功应用于分离和测定管网水、池塘水样和土壤提取液中的Cr(Ⅲ)和Cr(Ⅵ)。加标回收实验表明,采用强酸性纤维柱进行分离时,Cr(Ⅲ)的回收率为90.0%-108%,相对标准偏差为0.3%~5.3%,Cr(Ⅵ)的回收率为91.7%-107%,相对标准偏差为0.3%-4.4%;采用强碱性纤维柱进行分离时,Cr(Ⅲ)的回收率为93.1%~105%,相对标准偏差为0.4%~5.0%,Cr(Ⅵ)的回收率93.8%~105%,相对标准偏差为0.1%-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交换纤维 分离 形态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下载PDF
豫北平原地下水高砷和高氟分布规律与成因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妍妍 曹文庚 +3 位作者 潘登 王帅 任宇 李泽岩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95-1109,共15页
豫北平原地处黄河中下游,同时存在着高砷和高氟地下水,但目前这种零星分布区砷和氟的共存机制尚不明确。本文采集了豫北平原332组浅层地下水样品,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砷含量,离子色谱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等方法测定氟及其他... 豫北平原地处黄河中下游,同时存在着高砷和高氟地下水,但目前这种零星分布区砷和氟的共存机制尚不明确。本文采集了豫北平原332组浅层地下水样品,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砷含量,离子色谱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等方法测定氟及其他阴阳离子含量,探讨地下水中砷和氟的空间分布规律,并结合水化学图解和因子分析法提取出影响该区地下水演化的主要因子,以此为思路对该区高砷和高氟地下水的成因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该平原地下水中砷和氟的浓度范围分别为0.0001~0.1900mg/L和0.13~4.94mg/L。高砷地下水主要分布在太行山前冲洪积洼地和黄河决口扇垂向15~80m;高氟地下水分布于黄河沿岸的黄河现代河道影响带垂向7~100m。蒸发浓缩作用、矿物的溶解/解吸附作用和氧化还原环境是控制该区地下水演化的主要因子。氟在因子F1(蒸发浓缩作用)和F2(矿物的溶解/解吸附作用)中分别占有0.214和0.743的载荷,氟浓度与ρ(Na^(+))/[ρ(Na^(+))+ρ(Ca^2+))]呈正相关,高浓度氟出现在Ca^2+)浓度较低的地下水中。黄河现代河道影响带强烈的蒸发浓缩作用有助于含氟矿物的溶解,黄河水的灌溉增加了地下水中Na^(+)浓度,进一步增强了其溶解作用,在这种环境下氟会浓缩并富集在地下水中。砷在因子F3(氧化还原环境)中占有0.728的载荷,与Fe^2+)、NH^(+)4呈正相关,与NO^(-)_(3)、SO^(2-)_(4)呈负相关,Eh越低,砷浓度越高。太行山前冲洪积洼地和黄河决口扇的还原环境有利于含砷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发生还原性溶解,从而形成高砷地下水。pH值升高引起的以阴离子形式存在的砷酸根/亚砷酸根/氟化物在矿物表面的解吸附作用有利于该区砷和氟在地下水中共存。然而,该区地下水中砷和氟的相关性并不十分显著,这是由于高砷区高浓度的钙离子不利于氟的富集,而高氟区的弱还原条件不利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北平原 高砷 高氟 原子荧光光谱法 离子色谱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成因
下载PDF
离子色谱用微波等离子体炬原子发射光谱检测器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文军 张达欣 +3 位作者 赵晓君 于爱民 金钦汉 王淑兰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1期87-89,共3页
报道一种离子色谱用微波等离子体炬原子发射光谱检测器(MPT-AED).以氩气、氦气为载气和工作气体,利用超声雾化样品引入技术,研究了该检测器对非金属元素的分析性能.并用其于无机试剂中磷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测定.
关键词 离子色谱 微波等离子体炬 原子发射光谱 磷酸根
下载PDF
原子发射光谱法间接测定黄连素片剂中盐酸小檗碱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叶毓琼 杨军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342-344,共3页
本文提出了离子对-原子发射光谱间接测定黄连素片剂中盐酸小檗碱的新方法。发现用1,2-二氯乙烷作萃取剂效果最佳。用此怯测定实际样品的结果与药典法一致,相对误差为0.61%,单一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67%。本法还可在盐酸普鲁卡因共... 本文提出了离子对-原子发射光谱间接测定黄连素片剂中盐酸小檗碱的新方法。发现用1,2-二氯乙烷作萃取剂效果最佳。用此怯测定实际样品的结果与药典法一致,相对误差为0.61%,单一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67%。本法还可在盐酸普鲁卡因共存下单独测定盐酸小檗碱。方法可靠、适用,选择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发射光谱 盐酸小檗碱 黄连素
下载PDF
车用尿素溶液中钙含量超标原因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敦飞 陆克平 《化学工程师》 CAS 2011年第6期11-13,共3页
从尿素、水质、试剂及所用容器,探讨了安庆分公司车用尿素溶液配制试验中钙含量超标原因,并采用离子色谱法(IC)比对了ISO 22241推荐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结果,优化了ICP尿素预处理条件。结果表明,配制溶液所选用的化肥去离... 从尿素、水质、试剂及所用容器,探讨了安庆分公司车用尿素溶液配制试验中钙含量超标原因,并采用离子色谱法(IC)比对了ISO 22241推荐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结果,优化了ICP尿素预处理条件。结果表明,配制溶液所选用的化肥去离子(脱盐)水Ca2+本底过高是主要原因,样品预处理采用优级纯HCl试剂及石英玻璃器皿是ICP准确测定尿素溶液微量钙等10种金属离子的较佳选择,尿素本身符合生产车用尿素溶液标准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用尿素 CA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 离子色谱
下载PDF
原子发射光谱法间接测定盐酸普鲁卡因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叶毓琼 杨军 胡爱琳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4期536-539,共4页
在适当的酸度下,利用盐酸普鲁卡因与硫氰酸钴铵形成稳定的离子对缔合物。通过测定其中金属离子钴,来间接测定盐酸普鲁卡因的含量。研究了该离子对缔合物的形成及其萃取条件。采用国产摄谱仪进行测定.数理统计结果表明,本法对实际样... 在适当的酸度下,利用盐酸普鲁卡因与硫氰酸钴铵形成稳定的离子对缔合物。通过测定其中金属离子钴,来间接测定盐酸普鲁卡因的含量。研究了该离子对缔合物的形成及其萃取条件。采用国产摄谱仪进行测定.数理统计结果表明,本法对实际样品的测定结果与药典法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发射光谱法 盐酸普鲁卡因 麻醉剂
下载PDF
743离子交换快速分离—等离子体光谱法同时测定十五个稀土元素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锡凤 蒋铁珊 《铀矿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309-314,320,共7页
本文研制了适用于地质样品中15个稀土元素分析的快速方法。样品经碱熔沉淀分离和743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富集将稀土元素制备成溶液用等离子体光谱法(ICP-AES)进行测量。方法检出限为0.002-0.3μg/g,当稀土元素含量为0.5-80,μg/g时,方法... 本文研制了适用于地质样品中15个稀土元素分析的快速方法。样品经碱熔沉淀分离和743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富集将稀土元素制备成溶液用等离子体光谱法(ICP-AES)进行测量。方法检出限为0.002-0.3μg/g,当稀土元素含量为0.5-80,μg/g时,方法相对标准偏差为15%-2%。本方法经过多年的样品分析考验以及不断的改进和完善,证明方法简便快速,分析数据稳定可靠,能很好地满足地质样品中15个稀土分量测定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交换 等离子体光谱法 稀土元素
下载PDF
气态进样——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碳酸饮料中的无机碳形态 被引量:1
18
作者 于学俊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5-117,共3页
使用带有气态二氧化碳发生装置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碳酸饮料中的游离二氧化碳和碳酸氢根离子的方法已经被建立。通过在线连续混合过量的稀盐酸(或无二氧化碳蒸馏水)与含饮料样品溶液,使样品溶液中游离二氧化... 使用带有气态二氧化碳发生装置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碳酸饮料中的游离二氧化碳和碳酸氢根离子的方法已经被建立。通过在线连续混合过量的稀盐酸(或无二氧化碳蒸馏水)与含饮料样品溶液,使样品溶液中游离二氧化碳或碳酸氢根形成气态二氧化碳在背景很低的247.86nm处被测定。该方法采用气态进样可获得很高的灵敏度和低的检出限,样品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8%~106%,RSD为4.25%~5.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气发生 二氧化碳 饮料 碳酸氢根离子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
下载PDF
高纯亚硝酸钠中杂质测定
19
作者 刘新 祁玉良 +3 位作者 龚维 袁亚文 姚旭霞 吕辉 《冶金分析》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6-92,共7页
分析评价高纯亚硝酸盐中杂质含量是亚硝酸根检测及相关标准物质量值溯源的基础。以高纯NaNO2为例,采用离子色谱法测定阴离子杂质含量,定性分析主要阴离子杂质为Cl^-、NO3^-和SO4^2-;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K... 分析评价高纯亚硝酸盐中杂质含量是亚硝酸根检测及相关标准物质量值溯源的基础。以高纯NaNO2为例,采用离子色谱法测定阴离子杂质含量,定性分析主要阴离子杂质为Cl^-、NO3^-和SO4^2-;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K、Ca、Mg含量;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其他阳离子杂质含量(K、Ca、Mg除外),发现其他主要阳离子杂质为B和Sr。结果表明所测杂质在线性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0;Cl^-的检出限为0.001%(质量分数,下同),NO3^-和SO4^2-的检出限为0.003%,K的检出限为0.004%,Mg的检出限为0.0009%,Ca的检出限为0.00003%,B的检出限为0.000015%,Sr的检出限为0.0000074%。按照实验方法测定高纯NaNO2中Cl^-、NO3^-、SO4^2-、K、Ca、Mg、B和Sr含量,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10)为1.8%~3.5%,加标回收率为96%~104%。方法用于高纯NaNO2中杂质含量测定,得到Cl^-、SO4^2-、NO3^-、K、Mg、Ca、B和Sr的含量(质量分数,下同)分别为0.0054%、0.037%、0.033%、0.02%、0.0063%、0.0035%、0.00226%和0.000268%。实验方法可为亚硝酸根及亚硝酸盐相关测定及标准物质研制提供技术支持,研制的相关标准物质可保证亚硝酸根的量值溯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纯试剂 亚硝酸钠 杂质 离子色谱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下载PDF
真空电弧离子源Ti(H)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初步研究
20
作者 邓春凤 伍春雷 +2 位作者 汪一夫 卢彪 温中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01-804,共4页
作为一种常用的等离子体诊断方法,原子发射光谱法具有非侵入、在线诊断、时空分辨等优点,在等离子体诊断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一种单次脉冲离子源,真空弧离子源具有结构紧凑、工作压强低、束流大和可以随时开始工作等其他类型的... 作为一种常用的等离子体诊断方法,原子发射光谱法具有非侵入、在线诊断、时空分辨等优点,在等离子体诊断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一种单次脉冲离子源,真空弧离子源具有结构紧凑、工作压强低、束流大和可以随时开始工作等其他类型的离子源所无法比拟的优点,在离子源研究和应用领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为了研究真空弧离子源的放电过程,对其放电生成等离子体的特性进行详细描述,并为进一步的离子源研究和改进奠定基础,采用原子发射光谱法对其放电生成等离子体的参数进行诊断。本文结合原子发射光谱的斯塔克(Stark)展宽和Saha-Boltzmann方程,发展了两种针对光谱仪采集到的发射光谱数据的处理方法,可对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电子密度、离子温度以及热运动状态进行诊断。对阴极为Ti(H)材料时真空弧离子源放电生成的等离子体,分别采用这两种方法对其进行了诊断,对诊断结果的有效性进行了判断。此外,还对光谱采集过程中,实验室背景辐射对诊断结果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弧离子源 发射光谱 Saha-Boltzmann方程 斯塔克展宽-Saha方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